智能控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控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范文1

智能控制技术有以下几种代表性方法:第一,模糊控制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机器人作为载体,模拟人的控制过程。这种方法不需要依据非常精确的数学模型,而是依据经验对数据的规律进行总结,形成模糊的数学模型,依据这个模型对于非线性系统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方式的优点是对数据没有精准性的要求。第二,专家控制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把专家的技术和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其效仿,实现控制过程。这种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如果控制环境或者控制对象的特征发生了变化,可以调节控制器的参数来适应这种变化,即使偏差较大,系统也能够稳定、可靠的工作。第三,神经网络控制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对人大脑的神经元传递信息的过程进行模拟,系统能够通过连接的权值进行学习、校正,实现智能控制。神经元间的连接广泛,传播途径多,因此,即使一部分单元被损坏,也不会对整体的功能产生太大的影响[1]。

2基于智能控制技术的智能建筑研究

2.1智能建筑中的电梯群控制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电梯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层建筑所能容纳的人数非常多,这就导致单台电梯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一幢楼里通常需要安装几部电梯同时为人们服务。这几部电梯构成了电梯群,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电梯群中,就实现了对电梯群进行有效控制,大大提高了客流的转移速度。前面提到了智能控制常用的几种方法,将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控制结合起来,就能够实现对电梯群的有效控制。模糊控制能够建立模糊模型,处理一些模糊的信息,但是其适应性较差,不能进行自主学习,而神经网络恰恰就弥补了这一点,当环境及控制对象发生改变时,它能够自主学习,进行自我完善。这两种方法的结合能够互相弥补缺点,将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在对电梯进行调度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交通模式进行识别,经过控制系统的分析、计算,对电梯进行合理调度,避免浪费资源的同时,使用户花最短的时间等待电梯,实现对电梯群的高效利用。

2.2智能建筑中的照明控制照明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照明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建筑中最常采用的是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是点控制,也就是通过开关、导线对某一盏灯直接进行控制。第二种是区域控制。这种方式将控制范围限定在特定的区域内,按照这个区域对照明的要求对灯具进行控制。第三种是网络控制,也就是只使用一个控制中心,通过联网的方式将所有的小区域的照明设备进行统一控制。这种系统结合了神经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多种技术,具有一定的集成性。整个系统对建筑里的信息进行完整的采集,利用系统进行分析、对信息作出处理后传输出去,满足用户的用电要求。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典型特点是需要网络作为支持实现信息交换,进行大范围的控制。对于所控制的信息,能够以图形的方式显示出来,如果想要改变照明效果,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控制起来比较方便。

2.3智能建筑中的空调控制据统计,居民建筑中的空调用电占用电总数的50%左右。近几年来,人们开始致力于智能空调控制系统,节约空调所消耗的电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变风量空调。这类空调的缺点是控制过程有可能不太精确,产生噪声过大、气流不足等现象。因此,在对变风量空调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每一个控制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设计原理是采用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对系统所要求的风量进行调节和反馈调节,实现对气流的控制。由于这一系统也具有高度非线性的特征,因此,也需要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来处理一些复杂的环境。将PID控制技术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实现了智能控制,满足人们对风量要求的同时,减少了电能的消耗。

3结束语

智能控制范文2

关键词:智能 举升 液面 抽油机

一、前言

目前国内的早期油田,大部分油井都处于开采的中后期,由于不断的开采,油层压力不断下降,老油井、低渗透井出现供液不足等情况,使油井处于低效抽采状态;同时,由于抽吸系统及拖动装置常年运转,设备逐渐老旧退化,系统效率逐渐低下,造成能源浪费、设备损耗、维护费用增加等诸多问题。为此有杆泵智能控制采油技术针对该问题,整合了信息、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建立了动液面回波的识别模型与计算方法以及配套的计算控制软件,对包括油井动液面、示功图在内的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经?现场试验,该技术实现了预期目标,在提高系统效率,延长检泵周期,节约电能等方面都有很好效果,是有杆采油系统优化技术的新发展。

有杆泵智能控制采油技术是光机电一体化和电子信息及通讯技术相结合的高性能抽油机采油控制设备,是集电气传动、变频调速、电子信息、自动控制、传感器测量、无线测量、远程通讯等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全面考虑井、机、杆、泵的综合因素,对抽油机实现全天候的实时测量、实时跟踪、实时控制、高效节能。智能控制技术包括两个实时概念:①实时监测,即采集井下动液面数据和/或示功图的能力;②实时控制,即通过自动执行机构控制抽汲强度的能力。

二、主要技术原理及功能

有杆泵智能控制采油技术准确把握抽油机运行中的几个重要监控对象,即峰值电流、动液面、示功图、功率、转速、套压等参数,对抽油机实现真正的闭环控制和准确控制,做到时时测量、时时诊断、在线调参和及时处理问题。

1.本项技术包含四个子系统:

1.1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抽油机井重要工况数据的时时在线检测,主要有峰值电流、动液面、示功图等;

1.2跟踪系统,对时时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在线动态跟踪油井的工作状态,快速解析出油井的峰值电流、动液面、负荷、效率等的变化规律;

1.3控制系统,通过速度检测传感器的回馈信号,确定最佳的运行参数,通过变频调速把抽油机控制在最佳工作点,使抽油机采油的系统效率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1.4远程无线监控系统(GSM/GPRS方式),实现远程测量、远程调速、远程控制,能够将油井的历史记录、运行工况等信息及时传回到控制管理中心,实现远程防盗报警与故障报警等功能,直接将异常情况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管理者的手机上。

2.有杆泵智能控制采油技术主要功能:

2.1变频调速:设备主机可作为抽油机变频柜单独使用。

2.2在线测量:时时在线测量抽油机的所有参数(峰值电流、动液面、示功图、电压、功率、油压、套压等) 。

2.3智能控制和人性化控制:自动跟踪工况,发现问题自动处理。配合GSM或GPRS远程通讯功能,实现语音播报、短信提醒、异常工况及运行故障自动远程报警,自动停机。远程工作室控制,可人工参与远程调参、远程控制停机等。

2.4通讯功能:现场无线短距离通讯,GSM或GPRS远程移动通讯。

2.5模块化:根据实际需要,随时选装任何功能模块。

2.6自动建立测控数据库:生成数据报表及曲线图,供数据查询、分析诊断等。

2.4节能增效。

三、解决的具体问题

1.延长检泵周期:及时调整生产参数,达到最佳生产运行点,减缓杆管磨损,延长杆、管使用寿命,延长检泵周期。

2.确定合理运行参数:通过单井的峰值电流、负荷、冲次数、液面、产液的关系曲线,优化抽油机设计,确定抽油机的合理工作参数。

3.避免事故:通过提前预防,减少抽油机负载突升、突降现象发生,通过欠载、过载保护,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4.报警:通过报警装置和GSM/GPRS远程通讯单元,以手机短信方式,实现24小时的故障报警、防盗报警、安全报警。

5.避免烧泵:通过动液面监测,避免当油井沉没度较低时抽空、造成烧泵现象的发生。

四、主要技术指标

1.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与工频运行相比,合理降频运行,平均综合节电10%以上;功率因数cosφ大于0.7,最高可达0.99;

2. 现场测量及GSM/GPRS方式的远程无线测量,测量参数包括:

2.1测动液面,不用炮枪和子弹,测量范围:50~2500米;

2.2测示功图,不停机;

2.3测套压;

2.4测冲次数;

2.5测运行电压、运行峰值电流、运行频率、有功功率。

3.现场控制及GSM/GPRS方式的远程无线控制,控制内容包括:

3.1变频调参,冲次数可连续调整,可调范围:工频冲次的20%~120%。

(注:工频50Hz);

3.2冲程速度比可调,可调为上快下慢或下慢上快;

3.3可远程控制停机。

4.GSM/GPRS方式的信息远距离无线传输,参数包括:动液面、示功图、套压、冲次数、运行方式、运行电压、运行峰值电流、运行频率、有功功率、电机利用率、系统效率、泵效等。

5.实现软启动,启动电流不超过额定电流;实现软拖动,运行电流不超过工频的1/2。

6.如果有流量计、含水仪等,有关数据可随本系统一起远程传输,自动录入数据库。

7.如果安装油压传感器,可实现偷油报警。

8.如果需要,可实现自动量油功能。

9.本系统可以分模块化安装、调试和运行。

五、应用情况

有杆泵智能控制采油技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集约化、可视化油井举升,全面考虑井、机、杆、泵的综合因素,对油井实现全天候的实时测量、实时跟踪、实时控制、节能增效。先后在辽河、冀东、大庆油田抽油机井上应用,截止目前各油田累计已有300余口抽油机井使用,已得到用户的认可。

实践结果表明:不同的油田,不同的井况,均能通过本系统的时时测量、远程传输与控制,均可达到很好得节能增效效果,并可解决抽油机井正常运行和日常管理中的不同问题,给油田各个层面带来不同的益处,深得用户的好评。另外,经过几年和几个冬季的实际运行,本技术产品各项功能正常、稳定可靠,完全适应北方寒冷的冬季。

参考文献

[1]万仁溥、罗英俊.采油技术手册(第四分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乔森.间歇采油的智能控制系统[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9,28(4).

智能控制范文3

关键词:中厚板;智能控制;神经网络;模糊控制

由于中厚板层流冷却控制系统本身所具有的多变量、强耦合、大滞后以及非线性时变等特点,对于这样的控制问题,智能控制是一种解决途径,于是,研究人员把目光转向了智能控制。智能控制的主要特点是不依赖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根据事实和数据来实现优化控制。智能控制这种特性使得那些缺乏精确模型的复杂控制问题变得简单了,因此,将智能控制方法应用于中厚板控制冷却中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和方向,同时研究也表明这种方法很有潜力。

1 智能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是控制科学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前沿学科。智能控制把人工智能融入了控制理论,改变控制策略以适应被动对象模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完全依赖系统模型实现控制。智能控制在诸多领域拥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2 常用的神经网络

从连接方式上看,神经网络主要分为两种,即前馈型神经网络(BP网络、径向基函数网络等)和反馈型神经网络(Hopfield网络等)。神经网络应用于控制领域初期,BP神经网络以它独有的算法和优点很快便成为了学者们研究应用的重点。但BP神经网络同时也存在训练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值等缺陷,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对模糊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小脑模型神经网络(CMAC)等神经网络进行研究,并积极应用于实际中。

模糊神经网络综合了神经网络和模糊推理的优点,既可以利用已有专家经验知识进行模糊推理,又拥有自学习、自适应的能力,同时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调整已有的控制规则。模糊神经网络的出现为控制领域再添了一个优秀的工具。

BP神经网络算法及改进

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是一种单向传播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每个神经元用一个节点表示,整个网络通常由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节点组成,如图所示。

BP神经网络算法主要由两个传播过程组成,即正向传播过程和反向传播 过程。网络首先由输入层经过隐层向输出层进行正向传播,计算出相应的网络权值和阈值,如果输出层的输出达到期望,则学习算法终止;如果输出存在误差,则由输出层开始将误差传向输入层,即反向传播误差,并调整网络各层的权值和阈值,使得输出误差减小。

3 模糊控制系统及原理

模糊控制系统是一种自动控制系统,同时也是一种智能控制系统。它是以模糊数学、模糊逻辑推理和模糊语言为基础,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构成的闭环结构控制系统。模糊逻辑控制系统主要由模糊化过程、知识库、推理决策和精确化计算组成。

4 结束语

本文采用模糊控制建立模型对冷却区冷却段开启数进行调整,模糊控制作为一种智能控制,模仿人的思维,运用专家或熟练操作工的经验,对许多没有复杂且精确模型的问题给出了较为理想的控制方案,并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因此,采用模糊控制方法来解决这一复杂的问题,从而实现对冷却区冷却段数的调整是可行的。通过仿真对比,理论上,在中厚板控制冷却系统中,模糊控制方法的控制精度高于传统PID控制方法的控制精度,模糊控制的效果更为理想。

因此,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对中厚板终冷温度进行控制,方法适合,调整后控制效果良好,实测终冷温度控制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提高了终冷温度的控制精度。

本文设计了一套较完善的控制规则,通过这些模仿人思维的控制规则,模糊控制器便可以由这些复杂的输入量得出相应的控制输出量,而这个实际的 控制输出量就是水冷区冷却段数的调整量。通过冷却段数的调整,预设定冷却段数与调整量叠加后,得到了最终动态调节的水冷区冷却段数,从而达到 了控制终冷温度的目的。

模糊控制系统输出控制量(即冷却段数调整量)和调整后的水冷区冷却 段开启数仿真曲线如图1-1所示。图中,上半部为模糊控制器输出控制量曲线,下半部为调整后的冷却段数。

分析最终控制效果,如图1-1所示,加入模糊控制器之后q

的冷却系统,终冷温度目标值与实际值的误差基本控制在±30℃以内,绝大多数点能控制到±20℃以内,比例高达90%以上,误差率控制在±3%以内。而传统的PID控制方法,由图4.7可以看出,终冷温度控制的误差范围在±40℃左右,误差百分率在6%以内,误差较大。通过仿真对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理论上,在中厚板控制冷却系统中,模糊控制方法的控制精度高于传统 PID控制方法的控制精度,模糊控制的效果更为理想。

[参考文献]

[1]魏士政,等.中厚板控制冷却技术[J].钢铁研究学报,2002(5):67-72.

[2]李士勇.模糊控制、神经控制和智能控制[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 学出版社,2004.

[3]权太范.模糊控制技术在控制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控制与决策,1988(1):59-62.

智能控制范文4

智能控制是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正常运行的保证,许多企业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提升智能控制在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控制方式以及所应用的水平。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来对智能控制在电窗热工自动化的应用进行研究。

1.1对过热的温度进行控制锅炉的过热温度是指衡量电厂热工自动化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如今锅炉应用的重要内容。使用智能控制就可以在过热温度产生变化时,操控其对热量的控制系统,从而实现热量的减少。同时还需加强对其惯性和滞后时间的控制,这样才能增强系统对于过热温度的适应力。另外,在采用了智能控制的电厂自动化模糊,可以持续保持对过热温度的良好控制以及对其高性能的热负荷进行控制。这样保证了即使达到过热温度也能保证单元系统的稳定性,大大的减少因过热温度而给电厂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1.2对给水加药的控制可以使用智能控制当中的模糊控制来对变频器的输出进行调节控制,从而实现在给水加药的过程中实现通过电动自行旋转的控制器进行控制。这项控制技术克服了传统的电厂热工管理当中的给水质量不高,供应出现不足的现象,而且模糊控制对火电厂自动化工程提供了极大的经济发展优势,而且在一些实际的应用当中也取得了较为良好的经济效果。

1.3控制锅炉燃烧的整个过程智能控制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控制热工自定化工程当中锅炉燃烧过程的不稳定性,而且还能对整个运行系统的精确度起到促进作用。影响锅炉燃烧的因素有很多,而且锅炉燃烧其本身的制约因素也有很多。所以企业就应当对电厂自动化锅炉燃烧的过程进行智能控制的制约,并对其具体的应用控制进行研究,这样才能真正促进电窗热工自动化的发展。

1.4安装单元机组负荷控制装置智能控制技术在电厂热工自动化机组负荷控制装置的应用当中,有着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特殊性质。而在这种特殊性质的基础上,企业就应当在电厂热工自动化过程中安装单元机组负荷控制装置,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电厂热工自动化工程的模型准确度。同时在在测试智能的控制单元结果当中,单元机组负荷控制装置有着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及高度的技术适应性质,从而能够有效实现提高其系统运行的速度[3]。

1.5对中储式制粉系统进行控制控制系统在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应用当中,其中的中储式制粉系统主要面临着较大的困境,一些火电厂的自动化热工工程其智能控制工作,需要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模型为基础,这样才能做到良好的接收信号。同时一些电厂热工自动化智能控制也需要对模糊语言元素需要减少其对一些线性的规则数据的影响,这样才能促进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从而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

2结语

智能控制范文5

【关键词】地下遥控铲运机;行驶智能;控制策略

1前言

现阶段,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领域对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更好的满足行业发展之需求。铲运机是地下工作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一般需要借助人为操作才可以正常运行,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危及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地下遥控铲运机的行驶智能可以有效控制铲运机的行车距离,并根据巷道路面路况和载重来对其行车速度进行有效的调整,以确保其安全达到目的地,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撞车、撞人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确保人员的安全。

2地下遥控铲运机的行驶智能控制关键技术

2.1人工智能控制

与汽车一样,铲运机同样需要人的操作才可以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受到外部路况信息、车辆自身运行状况、行驶规则的限制,导致传统的控制方法显得力不从心。而随着人工智能控制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的缓解和解决上述问题,其可以将知识推理理论与机器自学习能力加入到控制系统之中,以实现对复杂对象的有效控制。由于引入了知识推理理论与机器自学习能力,可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准控制,使机器具有与人类一样的推理、感知和行为能力。

2.2计算机科学

从一开始出现,计算机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具有非常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并提高其处理的准确性。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虽然使计算机的体积逐渐变小,但是其芯片的集成度却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借助人工智能控制需要借助一个类似于人脑的处理器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有效处理,而计算机科学的出现,可以更好的满足人工智能的计算的基本要求。在进行机械设备控制过程中,各种类型的微型计算机,都是基于ARM、DSP的嵌入式系统发展而来的,其能够满足不同的计算与控制需求,完成对被控对象的信号的有效控制和处理。在自动控制中,PLC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借助其可靠性的特点可以使一些工作得到高效率的完成。

2.3车辆操纵理论

通常情况下,车辆的操纵主要包括了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横向控制主要是完成汽车在转向上的有效控制,其一般是借助对方向盘的有效控制来实现的。在不同的风向、负荷、路况下,横向控制都可以使汽车在预期的路线上运行。纵向控制主要是完成汽车在速度上的有效控制,其一般是借助对发动机的制动控制和输出控制来实现的,不同的路况、不同的控制算法会对纵向控制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只有对车辆操纵理论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才可以更好的完成对铲运机的行驶智能控制[1]。

2.4定位与导向

在铲运机的行驶智能控制过程中,车辆的行驶里程、速度、所处位置等都是自身非常重要的信息。借助定位与导向技术,能够实现对铲运机路径的实时、动态跟踪,并根据跟踪情况来对车辆的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调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效的推动了车辆定位与导向技术的发展。目前应用比较多的定位与导向技术有GPS导航、惯性导航、基于视觉导航技术、磁道钉导航技术、基于多传感器和激光的导向定位技术等。在铲运机的行驶智能控制阶段,可以借助传感器来获取其位置信息,并根据相关的算法和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铲运机的准确定位和导向。

2.5驾驶员行为分析

与车辆驾驶一样,铲运机驾驶过程中也需要驾驶员通过对任务和工作环境的分析,来作出准确的决策,以确保铲运机能够达到目的地。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各项操作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相关参数的变化,如,与汽车相比速度会出现降低,由于受到能见度的降低,会导致安全距离的增加[2]。因此,驾驶员在对铲运机进行驾驶的过程中,要求其能够准确的作出策略判断和操纵执行的工作。但是,在作决策判断的时候,大脑也会分层次的进行行为决策,然后完成相应的任务规划。因此,在铲运机的行驶智能控制阶段,驾驶员行为分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阿特拉斯-科普柯地下遥控铲运机分析

阿特拉斯-科普柯地下遥控铲运机是目前地下遥控铲运机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其在地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当前地下遥控铲运机的发展过程中,ST1030铲运机的应用是较为广泛的,而且在应用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效。ST1030铲运机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其生产作业的效率是比较高的,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生产的要求。而且阿特拉斯-科普柯ST1030铲运机的驾驶室设计是较为科学与合理的,其符合人机工程学的驾驶室设计,为驾驶员提供了一个更为舒适的环境,如表1~3是ST1030铲运机的性能相关参数。在阿特拉斯-科普柯ST1030铲运机的运行过程中,需要重点注重运行的安全性,减少运行过程中问题的产生,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为操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保障。①铲运机的运行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操作人员还需要采取相关的防护措施,穿戴防护用品,降低安全风险。②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对铲运机进行重点的检查,减少铲运机运行过程中问题的产生。在铲运机的运行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不能对铲运机进行相应的维修保养工作,加强对铲运机的监督与管理,操作工不能离开铲运机,避免一些突发事件的产生所造成的影响。阿特拉斯-科普柯ST1030铲运机主要利用柴油来进行运转,因此在柴油的添加过程中,需要注意铲运机表面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应当停止相应的操作,避免燃油的燃烧所造成的火灾危险。在铲运机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充分发挥机械作业的作用,使得生产可以高效、安全的进行。在日常的工作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对ST1030铲运机进行更好的维护,提高铲运机的性能,使得工作可以更好的进行。

4地下遥控铲运机的防撞技术

防撞技术主要是借助传感器来实现对障碍物信息的有效检测,以准确的获取道路障碍物距离、位置等实施信息,然后作出准确的判断,避免撞车事故的发生,确保铲运机的安全运行。目前,在地下遥控铲运机的行驶智能控制中,防撞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常见的是自动泊车系统、倒车雷达等,其可以有效提高铲运机的安全性能。实际上,铲运机的行驶速度一般控制在10~30km/s,倒车速度控制在5km/s。这样在运行过程中,给予驾驶员的反应时间通常为0.4s,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车辆发生碰撞。

5地下遥控铲运机的行驶智能控制策略

5.1控制器的设计

在进行地下遥控铲运机的行驶智能控制过程中,其一般是通过对铲运机的制动和油门进行控制来实现对其方向盘和运行速度的有效控制,以确保铲运机的顺利转向。在智能车辆研究过程中,一般会选择神经网络跟踪方法,借助路径的大转向来完成跟踪控制,同时也可以借助模糊控制的方式来完成对智能车辆行使路径的有效跟踪。通过磁道钉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对铲运机的有效定位,并通过超声波防撞系统来了解和掌握铲运机行驶前方可能遇到的障碍物信息,从而有效的避免发生碰撞事故。在获取铲运机障碍物与定位信息后,根据铲运机的转向角、车速等信息,就可以通过行驶模糊控制系统,来实现对铲运机的行使智能控制[3]。

5.2控制规则

通常情况下,模糊控制规则一般是以模糊控制为核心的,该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应该如何创建模糊控制规则。通常会基于控制工程知识和专家的经验、基于过程的模糊模型、基于操作人员的控制经验及基于学习等方式来进行控制规则的构建。而对于铲运机速度模糊控制的规则一般是基于控制工程知识和专家的经验来进行的,对于对铲运机转向角的控制规则一般是借助多目标优化模糊控制理论,然后借助各种权重系数和限制条件的分析来得到最优化结果,进而获得最优的控制规则。

6结束语

总之,铲运机是地下施工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提高其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引入了地下遥控铲运机的行驶智能控制策略,其不仅可以为铲运机提供路面障碍物的相关信息,确保其正常行使,并安全到达目的地,而且还可以优化铲运机的相关功能,更好的提高其生产、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石勇,韩永军,魏勇.遥控铲运机在板庙子金英金矿的应用[J].现代矿业,2014,6(3):46~47.

[2]王会彬,王磊,朱根鹏.井下遥控电动铲运机在红岭矿业的应用[J].数字化用户,2017,12(3):153~154.

智能控制范文6

关键词:智能控制 电气传动 应用 方法

智能控制的工作原理是模仿人脑进行工作,并且只要对系统运行过程存在的误差以及误差的变化情况来对控制器进行相关的设定就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控制。因为电气传动系统的控制对象和控制模型已经提前被确定,所以要对电气传动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时一定要注意结合传统的控制方式来操作,不但要保证能充分发挥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优势,还要寻找解决智能控制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进而保证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

一、智能控制的概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们国家针对这一领域投入的研究也很多,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所取得成果也有很多,同时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使得各行各业的的自动化程度也在不断的加深,但是我国对于自动化研究存在许多的不足,如对于现代的控制理论掌握还不够,其理论的完善程度也无法适应现代化自动控制的需要,但是在手动控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对于人脑思维的相关研究以及对于其实际推广运用的研究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智能控制技术有人工智能系统、神经网络技术等,这些都是我国在智能控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二、分析电气传动系统对智能控制的应用

电气行业的从业者们希望可以利用智能控制技术来促进我国的电气传动技术取得更大的发展,对此的研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对此也存在很多持反对态度的人,反对者认为我国的电气传动行业绝不会因为智能控制技术加入而取得更大的进步,主要原因是:一般情况下,比较复杂的控制系统需要解决控制模型的问题才会选择使用智能方式进行控制,但是在电气传动系统中必不存在上述的问题,因为电气传动系统的控制对象和控制模型已经提前被确定,所以有的人会认为在电气传动系统中运用智能控制并不会带来优势,同时也无法充分发挥智能控制技术的优势。如何在智能控制技术是否适用于电气传动系统的问题上取得共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分析如何让智能控制技术在电气传动系统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只有在认识上取得统一才能集众人之力来推动智能控制技术在电气传动系统中的运用,使智能控制技术推动我国的电气传动行业取得更大的发展,离国际化的水准更近一步。

对电气传动系统进行智能控制时一定要解决好以下的问题:对于目前普遍使用的智能控制方式不能照搬,对电气传动系统进行智能控制时还要注意智能控制技术的固有缺陷,要辅以传统的控制技术予以克服,例如可以使用传统控制方式来解决智能控制技术的不稳定因素会使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所以,在电气传动系统中运用智能控制技术时一定要注意协调好智能控制和传统控制的运用,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处理这二者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智能控制的技术优势并有效缓解智能控制存在的实际技术缺陷。下图所显示的就是交、直流统一的智能电气传动系统。

在交、直流统一的智能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中其智能控制系统是属于的控制系统,而内环的控制系统是经过改进并运用了传统控制技术的控制系统,这些传统的控制技术包括采用传统的控制技术来对PID以及矢量进行控制,会使用传统控制技术的原因是智能控制系统决定看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但是智能控制系统自身固有的不足需要一些传统的控制技术进行互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系统运行更加稳定,一般情况下,处于内环的控制系统其采样频率要明显的高于处于外环的控制系统。

三、电气传动系统常用的智能控制方法

1.电气传动系统中的模糊控制

在智能控制技术中有一项重要的控制技术就是模糊控制。模糊控制就是运用模糊结合的技术来对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模糊性问题进行刻画,在电气传动智能控制系统中就是参考专家的控制方法以及操作人员的经验来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在连续控制系统中,数量型是其物理量存在的主要形态。在传统的控制技术中,PID调节器的工作方式是对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数字量数据信息的数值进行计算。当运用模糊控制技术对电气传动系统中的数字量数据信息的数值进行计算时,也要相应的将数值转换成模糊语言,在完成模糊推理工作后还要将模糊语言转化为数量。

电气传动系统中所使用的模糊控制器有着非常复杂的内部结构,但是从模糊控制器外部的I/0这一特性来看,其所呈现的形式也是比较简单的,在实际应用中,在加强的了模糊控制器的积分效应后,模糊控制器在电气传动系统中所产生的控制效果与变系数的IPD调节器一样所产生的效果是一样的。

2.电气传动系统中的单神经元控制

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可以对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在充分保证计算速度的基础上解决电气传动系统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目前还没有开发出可以运用于神经网络的计算机硬件,这就造成了神经网络无法运用于电气传动系统的局面。考虑到电气传动系统的运行特征,对电气传动系统进行控制可以使用单一神经元的控制方式,利用这种控制技术可以满足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中非线性控制的要求以及提升整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在电气传动系统中,主要的输入量是误差、误差微分以及误差积分,运用神经网络技术来对电气传动系统进行控制可以带来很多的优势,如神经网络技术的很多规定都可以自行调整电气传动系统中的各输入量的权重,以保证电气传动系统的运行不会再受到控制模型相关数据的影响,更为关键的是可以保证其优良的控制效果并充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