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不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长生不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长生不灭范文1

1、雮尘珠又叫凤凰胆,是凤凰的灵气凝结而成。雮尘珠通体火红,极阳之物,是世间珍品乃是天地间一等一的极阳之物。。据说只要得到了这颗珠子,就可以长生不老,脱胎换骨,修炼成仙。也有说是黄帝羽化成仙之时的留下的。这颗珠子也是世代帝皇想要得到的宝物。

2、小说《鬼吹灯》中的《献王镇陵谱》记载,雮尘珠是地母所化的凤凰,代表长生不灭的轮回之眼,自商周时代起,就被认为可以通过这件神器,修炼成仙,有脱胎换骨之效,但是需要在特殊的地点,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周文王曾经把这些内容,详细地记录在了天书之中。不过这些机密,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几乎所有的君主都梦想能够成仙得道,长生不死,永保万年江山,所以都竭尽全力去破解“雮尘珠”的秘密。

(来源:文章屋网 )

长生不灭范文2

叶凡,辰东小说《遮天》的主角,初为地球上的普通人,因缘巧合被九龙拉棺带到北斗星域,从此走上证道之路。四大禁区联手对付叶凡,未果,四大至尊皆亡,神墟、仙陵亦为叶凡所灭。此后,叶凡超越天地大道,证道成帝,号称天帝。

辰东,本名杨振东,北京人。起点中文网白金作者,中国作协成员。崛起于网络文学青铜时代,是当前网络小说界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之一,其代表作有 《圣墟》《完美世界》《遮天》《长生界》《神墓》《不死不灭》等。

(来源:文章屋网 )

长生不灭范文3

荒是辰东所著的《完美世界》中主角之一。

荒神:仙古纪元的祖祭灵,极度强大,与禁区之主交情甚好。在仙古九天十地即将战败时,在异域杀得九进九出,多名不朽出动也无法阻拦,使异域人至今后怕。仙古时曾在涅槃的时候被两名仙域的仙王围攻以雷霆击杀导致柳神法身俱毁不得不从头再来,最终受创涅槃为一枚种子。曾为下界石村的祭灵,常以一棵柳树的形态扎根石村,由一株焦黑的雷击木逐步恢复至三千柳条绽放。偶尔显化人身,性别不详。现已进入原始之门。

《完美世界》小说简介:一粒尘可填海,一根草斩尽日月星辰,弹指间天翻地覆。群雄并起,万族林立,诸圣争霸,乱天动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个少年从大荒中走出,一切从这里开始。

辰东,本名杨振东,北京人,中国作协成员。崛起于网络文学青铜时代,是当前网络小说界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之一,其代表作有《圣墟》《完美世界》《遮天》《长生界》《神墓》《不死不灭》等。

(来源:文章屋网 )

长生不灭范文4

7878年九国大战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余下的清风、拜月、汉唐、无双和新明五国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已经元气大复。大陆百废具兴,一片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

长生谷位于汉唐帝国境内,一年四季谷内始终郁郁葱葱,充满生气。

这里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长生谷内住着一个盖代魔君,此君一身出神入化的武功纵横大陆,傲视当代,难逢抗手。

不知为何,魔君触怒了仙人,一场仙魔大战在谷内展开。魔君不愧为天纵奇才,居然将肉体凡胎修到了仙魔之境,强横的实力另仙人都感到难以招架。

大战持续了三天三夜,结果如何,无人得知。很久以后谷外居民才敢进来观看,只见谷内满目疮痍,地上到处是残枝败叶,兽骨堆积如山。此后数十年谷内寸草不生,无丝毫生机,一片死寂。

大约又过了百年的光阴,谷内才慢慢的恢复了生机,重现了长生谷内一年四季郁郁葱葱、生气勃勃的景象。

即使如此,再也没有人愿意踏入谷内一步。

这些毕竟只是古老的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7878年长生谷迎来了它的稀客,一家四口般进了谷内居住。

三个月后的一个夜晚,长生谷内年轻的女人要生产了,痛苦的不时从一间茅屋传出,期间夹杂着老妇人的鼓励和安慰声。

一个年轻人在屋外走来走去,脸上尽是焦急只色。而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静静的坐在院中的一把椅子上,神态说不出的悠闲。

“言志不要走来走去了,放心吧,没事的。你娘生你的时候,我可没你这么慌张。当时我在院中摆了一桌酒菜,自斟自饮,‘敬候佳音’。”

年轻人停下身来,笑道:“怪不得娘每次提起过去的事情总要数落您一番。”

正在这时一声嘹亮的啼哭划破了夜空的宁静。

“生了,生了。”年轻人高兴的几乎跳起来,转身就想跑进屋内。

但正在这时异相发生了,从小屋之中发出一道耀眼的血红之光,血红的光芒刹那充满了整个长生谷。随后耀眼的血红之光直冲天际,星月之光都黯然失色。

年轻人惊呆了,老人也豁地站起身来。

与此同时大陆上数十位追寻武道极境的武者同时心存感应,齐望向长生谷的方向。

无双帝国插天峰上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席地而坐,他身后站着一个英气勃发的少年。

少年道:“师傅,那冲天的血光是什么?”

老人双目神光湛湛,望着万里之遥的冲天血光感慨道:“是不屈、是不服。”

清风帝国月光殿中一个老妇人喃喃自语:“杀戮来了。”

新明帝国的云烟阁内传来低语:“一段湮灭的历史。”

拜月帝国内一老者道:“破空飞仙。”

汉唐帝国有人道:“仙魔大战。”

云山之巅,有人道:“不死不灭。”

…………

…………

…………

冲天的血红之光持续半分钟后,突然瞬间消失,无影无踪。

年轻人如梦方醒,大叫一声冲进茅屋。

只见他娇弱美丽的妻子疲倦的躺在床上,而他的母亲????老夫人正在逗弄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婴儿,小婴儿不哭不闹,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正在一眨不眨的望着他。

年轻人激动的叫道:“娘,这是我的孩子吗?”

“嘘,小声点。别把婷婷吵醒了,她刚生产,身体还非常的虚弱。”

年轻人紧张道:“婷婷没事吧。”

老夫人笑道:“没事,都已经当爹了,还这么毛躁。还不快来看看你的宝贝儿子,瞧,多可爱。”

老夫人脸上充满了溺爱之色。

年轻人伸手接过小婴儿,忍不住在婴儿粉嘟嘟的小脸上亲了一口。

“娘,刚才你没看到一股冲天的血红之光吗?”

老夫人道:“竟说梦话,哪里有什么血红之光,还不快把小宝贝抱出去,让你爹看看。”

年轻人抱着婴儿走出屋外,高兴的叫道:“爹,是个男孩。”

老者道:“快,抱到我和你娘的屋中去,晚上湿气大,小心伤了他。”

年轻人和老者走进另一间茅屋中,不久老夫人也走了进来。

小婴儿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骨碌碌转来转去,不停的打量三人。

老夫人道:“你们瞧,这个孩子多可爱,刚生下来就会认人了,而且不哭不闹。”

老者面色凝重,“老婆子,刚才小宝贝出生时,没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吗?”

“你们爷儿俩今天怎么了,竟说这些莫名其妙的话。”

老者道:“你有所不知,刚才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

接着老者将刚才的事情详详细细的说了一遍。

老夫人听的目瞪口呆,好半天才开口道:“刚才屋中真的什么事情也没发生,根本就没有看到什么红光。”

老者道:“暂时管不了那么多了,她们母子平安就是好事。”

正在这时年轻人突然惊叫道:“啊,小宝贝手上有血。”

老夫妇两人赶紧观看,只见小婴儿的双手握成小拳头状,指缝间有丝丝的血迹。老者急忙将小婴儿的小拳头打开。只见两只小手掌各有一个血字。左手“败”,右手“天”。

老者喃喃自语:“左手‘败’,右手‘天’,名字自定为‘败天’。够气魄,够狂妄。小宝贝你到底是何方神圣,居然手握凝血而生。”

“爹,你在说什么?”

“没什么,老婆子你和言志赶紧收拾东西,我们连夜离开此地。”

“老头子你疯了?婷婷刚刚生产,孩子又这么小,怎么受得了旅途的劳累呢。”

“娘,爹说得对,我们必须马上离开。刚才发生的异相必然会引起各方势力关的注,不久就会有大批人来此察看。我们继续住在此地的话,生活将不在平静。”

老夫人道:“好吧,我去收拾东西。”

“……败天……手握凝血而生……逆天战魂……逆天战魂……”

长生不灭范文5

关键词:生道合一;静养;意义;生命美学;成玄英

中图分类号:B850.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226-02

一、“道通生万物”:生道合一论

作为一个重玄学者,成玄英想要到达的境界是“重玄之境”。这是修道终极指向,也是获得长生的必要条件。而“重玄之域”与“道”之间,是一种上下位的关系,是由道决定的。”因此,“道论”成了考察“重玄之境”的一个视点。

成玄英认为道非真非伪,非无非有,无增无减,无老无巧,不古不今,非高非深。他说:“虚通至道,非真非伪,于何逃匿而真伪生焉?”[1] 他也说:“夫至道凝然,妙绝言象,非无非有,不古不今,独来独往,绝待绝对。”[1]

在“道论”方面,成玄英继承老庄道家思想,认为道最大的功能就在能通生万物。他说:“道通生万物,故名道为物之初也。”[1] 他说:“夫无形之道,能生有形之物,有形之物,则以形质气类而相生也。”[1] 在他看来,道能通鬼神,因而生育的功能是十分强大的。“大道能神于鬼灵,神于天帝,开明三景,生立二仪,有兹功用。斯乃不神而神,不生而生,非神之而神,生之而生者也。” [1]

道既然能生化万物,因此,道与万物的生死密切相关。他说:“夫道之为物,拯济无方,虽复不灭不生,亦复而生而灭,是以迎无穷之生,送无量之死也。”[1]人的生死也与道紧密联系。他说:“夫道生万物,则谓之道,故知众庶从道而生。是以顺而得者则生而成,逆而失者则死而败,物无贵贱,道在则尊。”[1] 既然如此,要想长生不死自然要体道证道,把握住道。他说:“闻道故得全生,是以反少还童,色如稚子。”[1]他所体之道,是中和之道。他说:“保恬淡一心,处中和妙道,摄卫修身,虽有寿考之年,终无衰老之日。”[1] 而要获得中和之道,关键是人心不要被外物所干扰。他说:“灵通之道,唯在纯粹。必其喧杂则事绪繁多,事多则中心扰乱。心中扰乱则忧患斯起。药病既乖,彼此俱困,己尚不立,焉能救物哉!”[1] 一旦被外物所干扰,道就无法纯粹,自然“己尚不立”,欲求长生,谈何容易。

他以流俗之人及用女■、圣人、真人等正反实例说明了道对养生的重要。他认为,俗人因为“背道”、“弃道”,故无法长生,他说:“流俗之人,捐生背道,其所每■事如斯,其于长生之道,去之远矣。”[1]

他借用《庄子》中女、圣人、真人形象,描述了得道后超生死的神通。

女■鹤发童颜,突破时间的限制,在于她获得了“道”。圣人获得“道”,忧虑无法侵扰。而且体道圣人能突破空间限制,能凌虚,超六合。他说:“夫圣人驭世,恬淡无为,大顺物情,有同造化。若其息用归本,厌离世间,则乘深远之大道,凌虚空而减迹,超六合以放任,游无有以逍遥,凝神智于射山,处清虚于旷野。” [1]

在他看来,获得了“道”就能身心健康。他说:“遇于道而会于真理者,则百体安康,四肢强健,思虑通达,视听聪明,无心之心,用而不劳,不应之应,应无方所也。”[1] 获得了“道”,就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到达至美至乐的神仙至人境界。他说:“夫证于玄道,美而欢畅,既得无美之美而游心无乐之乐者,可谓至极之人也。”[1]

二、以静养生:长生久视的方法

成玄英认为获得生命之美,离不开一中之道,而这一切都必须通过静养。静养长生是成玄英“重玄”道学思想的宗旨。他认为,修身关键在于静养去躁,无欲无为。他从多方面论述了静以养生的思想。

首先,他分析了人躁而不静的具体原因,在于人贪求名利。他说:“聊舆人涉,苟且于浮华,贪利求名,身尚矜企,心灵躁■,不能自容,何能容物耶!”[1] 对外在物质的追求,导致了人的不安分。他说:“赏之以轩冕,玩之以珠玑,遂使群品奔驰,困而不止,欲令各安本分,其可得乎!”[1] 他把不安分之人比为贩卖之人:“志求之分外,要期声名而贪损神智者,意唯名利,犹高价贩卖之人。”[1] 他追求的是中和之美,但是由于不安分,造成了内火攻心,以致破坏了这种中和之美:“不能守分无为,而每驰心利害,内热如火,故烧焰中和之性。” [1]

其次,他认为竞躁乃因心性总迫,静养是治疗的好方法。他说:“夫心性总迫者,安静可以止之。”[1]他论述了宁静的具体方法。其一,既然内心的竞躁是由不安分造成的,因此,必须“知止守分”。他说:“守分清虚”[1] 他认为,守分之人,虚心忘怀,心中没有太多的功利计较,自然能逍遥适性。他说:“虚忘顺物,自足于性分之■,敖游乎天地之间,所造皆适,不待欢娱,所遇斯食,岂资厚味。”[1]其二,去躁得静以获生命之美,必须排遣视听。他说:“任视听而无所见闻,根尘既空,心亦安静,照无知虑,应机常寂,神淡守形,可长生久视也。”[1] 其三,以静养生最根本的是要处中一之道。他认为养生之妙在于“能顺一中之道,处真常之德。”[1] 要做到静,则必须去三惑,使心中澄净无物。他在疏“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中说:“去此三惑(甚,美其声色,奢,丽其服玩,泰,广其宫室),处于一中,治国则祚历遐延,治身则长生久视也。”其四,他所要到达的境界是重玄虚寂之境。他说:“夫至道之境,重玄之域,圣心所不能知,神口所不能辨,若以言知索真,失之远矣。故德之所总,言之所默息者,在于至妙之一道也。”[1] 要入重玄之境,中一之道,也得排遣。只有忘却一切,才能做到去躁归养。

成玄英是从修道养生,获得生命之美的角度来阐述虚静的意义,认为修道就是要全身心地投入,排除感性知觉,排除一切世俗杂念,保持内心的澄静,从而获得生命之美。

三、成玄英生命美学思想的意义

成玄英生命美学思想既丰富了道家―道教的“乐活”思想,具有历史意义;同时,又能为当代生命美学乃至生态美学的建构提供思想资源具有当代意义;同时也能为当代人珍惜生命、贵生养身提供一定的启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道家十分重视养生。道教继承道家的传统,也注重养生,体现出强烈的“乐活”思想。但是,这个“道”到底为何物,则家异其说。成玄英的历史贡献在于,他综合儒道诸家思想,把“道”界定为“一中之道”。这既与初唐三教合一的时代背景相吻合,同时也发展了道家―道教的“乐活”思想。

生命美学从王国维、鲁迅、方东美等人开始,既已被关注。20世纪80年代,封孝伦、潘知常等人正式提出了生命美学这一理论,影响波及至今。他们都认为建构生命美学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找思想资源,但是他们对道教以生为美的人生态度,往往是关注不够。因此,成玄英的生命美学思想,无疑能扩大当代生命美学的学术资源视野,能有利于其向纵深发展。况且,国内一些学者正试图以个体生命为基础,整合出大生命视野下的生态美学。因此,成玄英的生命美学思想,不仅有利于生命美学的研究,相信对生态美学的建构也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

成玄英的生命美学思想其实也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在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及生活压力的增大,精神焦虑之人不在少数。至于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之人,其数目也很大。据统计,在中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自杀。这些都是让人心痛和不愿意看到的。成玄英以以静来疗躁的思想,虽然诞生于封建时代,但只要我们剔除其落后之处,吸取其精华,还是能古为今用的,它能启发繁忙的当代人:克制欲望,保持内心的宁静,以和乐情性对待生活,那么就能在繁忙之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发现生命之美。

长生不灭范文6

雍正在与道士们打得火热的同时,皇家园林圆明园开始生火炼丹了!皇帝炼丹,这当然是绝密事件,在官书正史上不可能有记载。可是,在清宫秘档中仍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记载皇宫日用物品的内务府账本《活计档》,就披露了雍正炼丹的一些情况。最早出现的有关记载,是在雍正八年(1730)冬天的《活计档》,其中十一月有一条,十二月有三条。这四则档案向人们透露,雍正八年末,在圆明园东南角的秀清村,在内务府总管海望和太医院院使刘胜芳的主持操办下,先后运入四千余斤木柴煤炭,利用矿银等物开始为雍正炼丹。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则有关雍正炼丹的档案究竟记载了哪些内容――其一:十一月十七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太医院院使刘胜芳同传:圆明园秀清村处用桑柴一千五百斤,白炭上百斤。记此。其二:十二月初七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太医院院使刘胜芳传:圆明园秀清村处用铁火盆罩,口径一尺八寸,高一尺五寸一件;红炉炭二百斤。记此。其三:十二月十五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太医院院使刘胜芳、四执事侍李进忠同传:圆明园秀清村处用矿银十两,黑炭一百斤,好煤二百斤。记此。其四:十二月二十二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四执事侍李进忠传:圆明园秀清村处化银用白炭一千斤,渣煤一千斤。记此。这里披露的雍正朝《活计档》中的几则档案,能不能说明雍正皇帝确实是炼丹了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对这四件档案再作一些具体分析。

第一,传用物品的地点在秀清村,这里位于圆明园的东南角,前面是水,后面是山,十分僻静,是个进行秘事活动的好地方。

第二,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往这个小地方运送木柴、煤炭四千四百多斤,干什么用?是用来做饭,还是取暖?这些都不可能。因为在清代,皇家宫苑取暖备膳所用的木柴煤炭,一直是定量供应,并设有专门的账本,从来不记入《活计档》这种秘密档册的。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操办这件事的官员,除了雍正的心腹内务府总管海望外,还有一位是刘胜芳,他是主管皇帝医疗保健的太医院院使。

第四,更重要的是,运往秀清村的物品中,明确出现了“矿银”、“化银”等字眼。

凡此种种,当可推断,从雍正八年(1730)末,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的秀清村开始炼丹了。雍正丹炉一开,烧炼之火便没有再灭。在雍正九年到十三年(1731―1735)的内务府《活计档》中,有关雍正炼丹的记载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如雍正九年的“六所档”,雍正十年的“南薰殿并圆明园头所、四所、六所、接秀山房总档”,雍正十一年的“四所等处档”,雍正十二年、十三年的“六所档”,都有这类内容。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这些档案记载,自雍正八年十一月至雍正十三年八月,在这五年间,雍正下旨向圆明园运送炼丹所需物品一百五十七次,平均每个月有两三次。累计算来,共有黑煤一百九十二吨,木炭四十二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铁、铜、铅制器皿,以及矿银、红铜、黑铅、硫黄等矿产品,并有大量的杉木架黄纸牌位、糊黄绢木盘、黄布(绢)桌围、黄布(绢)空单等物件。所有这些物品,都是炼丹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可以想见,在雍正的旨意下,成百吨的煤炭被运进皇家宫苑,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炉火不灭,炼丹不止,把个山清水秀的圆明园搞得何等地乌烟瘴气!在圆明园为雍正炼丹的道士,主要有张太虚、王定乾等人。他们都会一套“修炼养生”方术,对“炼火之说”更有一番研究。这些道士们没有辜负雍正的期望,真的炼出了一炉又一炉的金丹大药。雍正吃了道士炼制的丹药,感觉良好,还拿出一些赏给出征打仗的将帅和一些大臣。“丹药”二字,明白无误地载入了清宫秘档。

据清宫《活计档》载,雍正十二年三、四月间,雍正皇帝曾两次赏发“丹药”。有关详细情况,是这样分别记载的――一则:三月二十一日,圆明园送出的帖子说,内务府总管大臣海望交来丹药四匣,并传达雍正的旨意,将丹药配上好看的匣子,分头赏给署理大将军查郎阿、副将张广泗、参赞穆登、提督樊廷四人。据此,四天后,也就是当月二十五日,四份丹药分别配上了杉木匣,黑毡包裹,棉花塞垫,由领催赵牙图交给柏唐阿巴兰太拿去。二则:四月初一日,圆明园送出的帖子说,委署主事宝善传话,内务府总管大臣海望交来丹药一匣,雍正的旨意是:配上精致些的匣子,赏给散秩大臣达奈。于是,在当月初四日,便做好杉木匣一个,外包黑毡,交柏唐阿巴兰太拿去。这两份档案,都直接使用了“丹药”二字。而且,雍正传旨的时间,这丹药赏给谁,又怎样包装,都写得清清楚楚。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两次赏赐的旨意都是从圆明园发出的帖子传达的,又是内务府总管海望亲手交出。由此可知,这些御赐“丹药”,就是圆明园御用炼丹点炼制的。

中国古代有句谚语,“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纵观古代历史,服丹丧命的悲剧在帝王之家屡屡重演。正是本想要长生,反而中毒早死。据笔者研究统计,古代中国先后有十五六位帝王死于丹药中毒。像晋哀帝、唐太宗、明仁宗都是吃长生丹药中毒丧命的。原来,所谓长生不老的丹药,竟“怀大毒在其中”,因为炼丹所用的铅、汞、硫、砷等矿物质都是含有毒素的,对人脑五脏侵害相当大。在现代生活中,环保工作的一大任务就是严格控制并努力降低这些物质在生活载体中的含量。从这个角度上讲,说是可以长生的丹药和害人的毒药简直没有什么两样。雍正当然也没有逃脱丹毒丧生的厄运。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