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楼

实验楼范文1

比较灵活。特别是公共建筑,其本质上是为他人创造一种学习、生活、工作的模式或环境,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本文主要对教学楼实验楼的建筑设计全过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平面设计

Abstract: beautiful campus space should be a complete and unified physical space, respect for the campus party rules. Art design can be popular, can also for a few, it in the service target is more agile. Especially the public building, its essence is for others to create a kind of study, the life, the work mode or the environment, is for most people the service. This paper mainly to the classroom building building design of the building whole process analysis.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Graph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1熟悉设计任务书

具体着手设计前,首先熟悉设计任务书,明确建设项目的设计要求。设计项目性质,功能,地理位置,水文情况,可实施的总建筑面积,结构形式,场地土类别等,并了解当地气候分区及局部小气候的影响。

1.2收集必要的设计原始数据

通常建设单位提出的设计任务,主要是从使用要求、建设规模、造价和建设进度考虑的,房屋的设计和建造,还需要收集下列有关原始数据和设计资料:

1)气象资料:所在地区的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和风速以及冻土深度等;

2)基地地形及地质水文资料:基地地形标高,土壤种类及承载力,地下水位以及地震烈度等;

3)水电等设备管线资料:市政管线接口,基地地下的给水、排水、电缆等管线布置,以及基地上的架空线等供电线路情况;

4)设计项目的有关定额指标:国家或所在省市地区有关设计项目的定额指标,例如学校办公室每人面积定额,教室的面积定额以及建筑用地、用材等指标;

5)周边环境情况;

6)交通环境报告等。

1.3设计前的讨论分析

1)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深入访问使用单位中有实践经验的人员,认真调查同类已建房屋的实际使用情况,通过分析和总结,对所设计房屋的使用要求做到胸中有数。首先需要了解教学实验楼的主要功能以及建筑内的各种器材用具的大小尺寸,为具体着手设计做好准备。

2)建筑材料供应和结构施工等技术条件:了解项目所在地区建筑材料供应的品种、规格、价格等情况,新型建筑材料(特别是节能环保材料)的性能、价格以及采用的可能性。结合房屋使用要求和建筑空间组合的特点,了解并分析不同结构方案的选型,当地施工技术和起重、运输等设备条件,因地制宜,通过最合理的选材表现出建筑的地域性。

3)学习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同类型设计的文字、图纸资料,特别是汶川地震后各个地区均不同程度提高了教学楼的抗震设防要求,尽量避免出现异形结构,出现高差过大的变化。

2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提出设计方案,即在已定的基地范围内,按照设计任务书所拟的房屋使用要求,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和建筑艺术方面的要求,提出设计方案。在满足建筑日照要求,消防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建筑物的组合方式,选定建筑材料和结构方案,确定建筑物基地的位置,阐述设计理念,分析设计方案在技术上、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提出估算书。

2.1建筑平面设计

2.1.1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1)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要满足室内使用活动和家具、设备合理布置的要求。

2)门窗的大小和位置,应考虑房间的出入方便、疏散安全,采光通风良好。

3)房间的构成应使结构构造布置合理,施工方便,也要有利于房间之间的组合,所用材料要符合相应的建筑标准。

4)室内空间及顶棚、地面、各个墙面和构建细部,要考虑人们的使用和审美要求。

2.1.2使用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

根据建筑规范,结合所设计的教学实验楼布局形式,如为内廊式组合方式平面紧凑、走廊所占面积较小、房间进深大、节省用地,但是有一侧的房间朝向差,走廊较长时,采光、通风条件较差。房间的开间和进深尺寸控制在8000mm左右为宜,在东西两侧各设一间厕所和洗漱间。

2.1.3门窗在房间平面中的布置

1)门的宽度、数量和开启方式。房间平面中门的宽度及数量,是由通过人流多少和搬进房间家具、设备的大小决定的。一般是在房间的两头各开一个门,可根据每间实验室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开门方式及宽度。

2)窗的大小和位置。房间中窗的大小和位置,主要根据室内采光、通风要求来考虑。采光方面,窗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室内照度是否足够,窗的位置关系到室内照度是否均匀。各类房间照度要求,是由室内使用上精确细密的程度来确定的。由于影响室内照度强弱的因素主要是窗户面积的大小,因此,通常以窗口透光部分的面积和房间地面面积的比(即窗地比,教学楼的窗地比不应小于1:6),来初步确定或校验窗面积的大小。窗的平面位置,主要影响房间沿外墙(开间)方向来的照度是否均匀、有无暗角和炫光。如果房间的进深较大,同样面积的矩形窗户竖向设置,可使房间进深方向的照度比较均匀。建筑物室内的自然通风,除了和建筑朝向、间距、平面布局的因素有关外,房间中窗的位置,对室内通风效果的影响也很关键。在瞒足采光、通风的基础上,结合建筑造型、结构柱网布置窗户的位置及宽度。

2.1.4辅助空间的平面设计

根据教学实验楼的使用特点和使用人数的多少,在设计中考虑到了器材室、教员休息室以及学生的交流共享空间。

2.1.5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的主要要求有:交通路线简捷明确,联系通行方便;人流通畅,紧急疏散时迅速安全;满足一定的采光通风要求;力求节省交通面积,同时考虑空间处理等造型问题。

1)过道宽度一般为2400mm。

2)楼梯是房屋各层间的垂直交通联系部分,是楼层人流疏散必经的通路。楼梯设计主要根据使用要求和人流通行情况确定梯段和休息平台的宽度,选择适当的楼梯形式,考虑整个建筑的楼梯数量以及楼梯间的平面位置和空间组合。

3)门厅和出入口。门厅是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处的内外过渡、人流集散的交通枢纽。门厅面积的大小,主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规模确定。采用的门厅宽度一般为8000mm。

2.2建筑剖面设计

建筑剖面图是表示建筑物在垂直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主要分析建筑物各部分应有的高度、建筑层数、建筑空间的组合和利用以及建筑剖面中的结构、构造关系等。

楼梯在剖面中的位置,是和楼梯在建筑平面中的位置以及建筑平面的组合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采光通风的要求,通常楼梯沿外墙设置,当楼梯在房屋剖面的中部时,需用一定措施解决楼梯的采光通风问题。

2.3建筑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设计是表示房屋四周的外部形象,可以看成是由许多构部件所组成。建筑立面设计应根据初步确定的房屋内部空间组合的平剖面关系,设计时首先应该推敲总的比例关系,考虑建筑整体的几个立面之间的统一,相邻立面间的连接和协调,然后着重分析各个立面上墙面的处理,门窗的调整安排,最后对入口门廊、建筑装饰等进一步做重点及细部处理。立面色彩的搭配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色彩,避免出现单一、沉闷的色彩搭配。建筑立面应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地域性。

2.4 建筑模拟技术的运用

建筑环境模拟技术主要包括结构受力模拟、建筑能耗模拟、人员疏散模拟、采光模拟、建筑通风模拟、环境噪音模拟等。根据模拟结果对前述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完成方案定案。

2.5 满足实验技术功能要求, 合理布局

实验室建筑与一般教学建筑相比,在功能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使用要求。我们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充分满足实验室的使用功能要求;结构选型、材料以及构造技术符合中国国情,并适用于华南沿海地区。符合规划、消防、安全、环保等要求,遵循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工程造价估算经济恰当,适应未来维护管理的需求。

2.6 以人为本, 突出现代教育理念

充分理解现代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强调环境与人的互动关系。设计中非常注重校园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层次丰富的交往空间,满足学术交流和素质培养的需要。以人为本是当代建筑发展的潮流,从总体流线布局到细部节点设计,我们都充分体现对使用者的关怀与重视,力图营造富于人文气息的高品质的校园环境。

3 技术设计阶段

技术设计阶段(即初步设计)是建筑设计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并为方案的实现提供技术依据。技术设计的内容包括整个建筑物和各个局部的具体做法分析研究,各部分确切的尺寸关系,内外装修方案,结构方案选型和计算,各种构造和用料的确定,各种设备系统方案和计算,消防的安全性,设计预算的编制等。这些工作都是在各专业共同商议之下进行的,并应相互认可。技术设计的着眼点,除体现设计方案的整体意图外,还要考虑施工的方便易行,以比较省钱、省时、省事的办法实现效果。最后应对建筑进行节能计算(根据国家及地方标准,可采用天正节能软件或PKPM节能软件等),考虑建筑的整体年耗,选择合适的节能环保材料。对于不太复杂的工程,技术设计阶段可以省略。

4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最后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满足施工要求,即在方案设计或技术设计的基础上,综合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空调、智能、燃气等各工种相互协调、核实核对,并深入了解材料供应、施工技术、设备等条件,把满足工程施工的各项具体要求反映在图纸中,根据国际及地方规范标准,做到整套图纸齐全统一,明确无误。

5结语

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处理好建筑内部各要素的关系,而且要处理好建筑与外部要素和环境的关系。建筑内部各要素包括建筑、结构、设备、建筑物理、建筑材料和建筑施工等,一个建筑设计只有符合满足上述要素的要求,才能满足一般的使用功能。但今天的建筑设计已不单单是一幢建筑的实用、美观和经济的问题,它还要涉及到社会学、生态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和环境学等多门学科。即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为人使用的基本功能,还要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

参考文献:

[1]董军,张伟郁,顾建平.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房屋建筑工程分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3.

实验楼范文2

秋冬之交,喜逢准旗一中实验楼和学生公寓楼落成庆典,在此,我代表旗委、旗人民政府对准一中实验楼和学生公寓楼的落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应邀出席今天庆典仪式的各位领导和各友谊学校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准格尔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和准一中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近年来,我旗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在提高办学水平,巩固“两基”成果,改善办学条件,调整学校布局,推进素质教育,落实“以县为主”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进入新世纪,我旗经济总量迅速扩张,人民生活总体上脱离了贫困。当前我们要团结带领全旗各族干部群众掀起新一轮发展,确立了“大煤炭、大煤电、大煤化、大能耗”发展战略,加快构建适应经济大发展的“水、电、路、城”四大基础体系,提出了“当第一、创一流”的宏伟目标。到年,经济总量要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强,力争达到,实现内蒙第一,跨入全国百强旗县。但从教育事业来看,远远滞后于全旗经济的发展,在全市、全区所占位置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此时,准一中克服一切困难新建实验楼和学生公寓楼,不仅对改善本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必将对提高我旗高中教育水平,实现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教育强旗目标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原创:

目前,政府支持教育、社会关心教育的氛围越来越浓厚,特别是新一届旗委、政府将发展教育事业摆在了更为突出位置,积极实施“大教育”战略,仅年就投入多万元用于全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希望准一中抓住机遇,继续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己任,内强管理,外塑形象,凭借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发扬成绩,发挥优势,办一流教育、育一流人才;全体教育工作者要更加热爱教育事业,精心教学、努力育人,为国家培养出优秀人才;全体学生要珍惜大好时光和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来日成材报效祖国,报效家乡。同时希望社会各界一如继往地关心、支持准旗一中的发展。

实验楼范文3

[关键词] 隔震;隔震支座;隔震层;减震系数

一、工程概况

1.1本工程位于泉州金山社区第八中学校内,建设规模3340m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钻孔灌注桩基础,上部6层,高度21.300米。

1.2场地为中软土,类别为Ⅱ类,属对抗震不利地段。按闽建设[2002]37及闽建设[2003]10号文件,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特征周期为0.40s。本文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的参数取值,以下简称《抗规》。

1.3根据国内外隔震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隔震技术适合本项目的特点。一般地震的卓越周期大多在0.1~0.5s之间,而传统建筑的自振周期也大都在此范围,因此在地震作用下将产生较大的地震响应。隔震系统因水平刚度较小,可延长上部结构周期至2-3s以上,使建筑物因地震产生的加速度响应大大减小,隔震系统同时也能利用隔震支座的非线性变形吸收地震能量,提高系统的阻尼比,因此可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作用力。虽然延长结构周期后,结构的位移响应会增加,但隔震支座可以通过提高系统的阻尼比来抑制隔震结构的位移响应。隔震结构的上部振动反应接近刚体运动,结构层间位移角很小,避免了结构与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功能完整性。本工程隔震设计所选用的铅芯橡胶支座为非线性单元,为简化分析,其滞回力学模型理想化为双线性系统。隔震结构分析设计采用的计算机软件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PKPM/SATWE进行常规分析设计;美国CSI公司开发的ETABS非线性版有限元软件进行常规结构和隔震结构的动力分析。

二、分析模型建立

本工程利用ETABS软件建立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上部结构采用Ritz向量进行前3阶振型的分析。从ETABS的分析结果来看,非隔震结构在第一振型出现了扭转。为验证本文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并检验结构抗震性能,采用ETABS软件计算了上部结构试用规范设计反应谱分析下的动力响应,并和SATWE程序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ETABS软件提供了天然橡胶隔震支座、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模拟单元,可以根据产品的试验结果提供各类隔震单元的计算参数。根据最终确定的隔震方案建立本工程隔震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图1为隔震支座平面布置图。

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随隔震支座剪应力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同样采用Ritz向量法计算出隔震体系在100%剪切应变前3阶动力特性的结果可以看出,隔震结构的基本周期较原结构由原来的0.97s延长至2.5s,远离了建筑场地的卓越周期。

三、输入地震动评价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地震动的选用标准主要是按照建筑场地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和设计反应谱影响系数曲线具有统计意义的不少于二组的实际强震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并且以最大加速度来评价地震动的输入水平。本工程按规范规定时程分析所选用的地震动加速度最大峰值为多遇地震55gal,罕遇地震310gal,所选用的3组天然地震动是对强震观测记录的天然地震动,由于本楼构造简单,层高较低,层数较少,人工地震动可考虑不加载。

本设计采用三条天然地震动,分别是:Elcentro波,CPC_TOPANGACANYO波(以下简称CPC波)以及LWD_DELAMOBLVD波(以下简称LWD波)。

计算得出,每组时程曲线计算所得弹性非隔震结构的底部地震剪力均大于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3组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地震剪力的平均值大于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均满足规范要求。采用3组时程曲线作用下各自最大地震响应值的平均值作为时程分析的最终计算值,结果可靠,可以用于工程设计。

四、隔震层设计

隔震结构体系由上部结构、隔震层和下部结构三部分组成,为了达到预期的隔震效果,隔震层应具备四项基本特征:1.较大的竖向承载力,安全支撑上部结构;2.可变的水平刚度,屈服前的刚度可以满足风荷载和微振动的要求,当中强震发生时,其较小的屈服后刚度使隔震体系变成柔性体系,将地面振动有效地隔开,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3.水平弹性恢复力,使隔震结构体系在地震中具有瞬时复位功能;4.具有组后的阻尼,有较大的消能能力。通过在隔震层合理布置叠层橡胶支座、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可使隔震结构具备上述的四项基本特征,并达到预期的隔震和抗震抗风性能目标。通过计算分析,最终确定将结构首层设置成隔震层。

4.1隔震支座应力:根据规范要求,对于高宽比小于2.5的结构,仅考虑长期荷载即可,支座按照规范面压控制,不需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仅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影响下的支座面压。本工程隔震支座最大长期面压为11.16MPa,满足《抗规》中12.2.3不大于12MPa的规定。

4.2隔震层水平恢复力特性:隔震层屈服前刚度应当满足风荷载和微振动的要求,将铅芯橡胶支座的水平刚度简化为双线形,隔震层的水平恢复力特性由铅芯橡胶支座组成。

五、7度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分析

利用ETABS软件,时程分析采用双向输入,重点分析了非隔震结构和隔震结构在7度多遇地震下地震剪力、层间位移角的响应。

5.1地震剪力分析

表1 非隔震结构在7度多遇地震作用下X向各楼层剪力(kN)

5.2位移响应分析:利用ETABS软件计算出非隔震和隔震结构在7度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层间位移和相对位移值。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在7度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远小于规范限值,充分说明了隔震方案具有良好的效果。

5.3隔震效果的确认:对比隔震与非隔震结构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结果,X向地震剪力最大为非隔震结构的0.30倍,Y向地震剪力最大为非隔震结构的0.36倍,根据《抗规》中12.2.5规定,可取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50。

六、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分析

6.1 利用ETABS软件计算隔震结构在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楼层层间位移角X向最大为1/401,Y向为1/361,均满足规范要求。

6.2与隔震支座连接构件设计:《抗规》12.2.9条规定,与隔震层连接的下部构件的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应采用罕遇地震下隔震支座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力矩进行计算。隔震支座传给下部结构的竖向力包括了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轴力P1和地震作用下产生的轴力P2x、P2y;水平力即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传给下部结构的剪力Vx、Vy;力矩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轴向力P1在隔震支座最大位移下产生的弯矩Mdx、Mdy,第二部分为地震作用下轴力在隔震支座最大位移下产生的弯矩Mex、Mey,第三部分为地震剪力Vx和Vy对下部结构产生的弯矩,即地震剪力乘以短柱高度h。

6.3 本工程隔震支座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水平位移为194mm,满足《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4.3.5的规定。

七、结论

7.1本工程使用隔震方案后,隔震层以上的结构在7度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各楼层地震剪力,大约等于非隔震在7度多遇地震作用下地震剪力的0.35倍,上部结构处于弹性阶段。上部结构进行抗震验算时,地震作用的水平向减震系数可取0.5。

实验楼范文4

关键字:高校;教学实验楼;弱电设计

Approach on the Problem of Weak current system Design For college teaching Laboratory Building

Sui Yang

Harbin Fangzhou Architect's Office

Abstract: This article links to the actual design of 21B teaching laboratory building in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 and conventional procedure of college teaching Laboratory on weak current system design. It could be reference, utilization, discussion and also amendment.

Key words: College, Teaching Laboratory Building, Weak Current System Design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不断扩招,高校教育设施日臻完善,新建高校教学实验楼鳞次栉比。本文仅以哈尔滨工程大学21B教学实验楼为例,分综合布线、有线电视、校内广播、多媒体教学、保安监控、教学监控、LED大屏幕显示等七个子系统,介绍高校教学实验楼弱电设计的特点及常规做法,以供同行们参考、借鉴、讨论和指正。

工程概况

哈尔滨工程大学21B教学实验楼建设地点位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中区,南面与21#楼毗邻,北临七公寓、八公寓、奥列霍夫路,东临学生美食广场、世昌路,西临陈庚路。受21#老楼现有风格及古典中轴对称的要求,21B教学实验楼布置成“山”字型,与21#楼组成“日”字型。新建21B教学实验楼与21#楼尺度一致,新与旧和谐共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建筑群落,新旧建筑靠玻璃连廊过渡,其建筑风格也采用中国古典式风格,轻巧翼角,大屋顶。

21B教学实验楼总建筑面积54767.81平方米。建筑层数: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局部七层,总高度30.266米,防火设计的建筑分类为二类高层。采用框架结构,各层楼板均为现浇板,走廊门厅、阳光大厅及七层的中间部分设吊顶。中间部分一层至七层均为多媒体教室,两侧一层至六层均为实验室等。本楼弱电机房设在“山”字型造型的“T”字型主体部分的一楼,内设防静电地板。

根据本建筑物的特点,“山”字型造型的左右两竖条部分在一、二层与中间“T”字型主体部分被消防通道隔开,仅在地下室及三~七层连通,故在左、中、右三部分各设一处弱电竖井,方便弱电设备的安装及布线。

综合布线系统

1. 本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进行设计,系统为语音、数据混合型,机房设在中区一楼。楼内汇聚交换机,使用万兆三层交换机(采用万兆上联),楼层及各机房使用千兆二层交换机(使用千兆和汇聚交换机相连,百兆到用户桌面)。

2. 具体信息点设计

每个教室及实验室设三个语音数据双孔终端;20平方米以内的办公室设两个语音数据双孔终端,60平方米以内的办公室设四个语音数据双孔终端;走廊设公用磁卡电话。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干线子系统以及设备间子系统组成,并预留构成建筑群子系统的光纤接口。

3. 系统产品选择

(1)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语音、数据信息点全部为超五类配置,可支持100M的数据通讯(包括155M ATM应用)。接口形式全部为RJ45并与现行电话系统RJ11型接口兼容。

(2)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由各管理间至各个工作区之间的电缆构成。语音、低速数据系统和高速传输都采用六类8芯双绞线,它们可以支持100Mbps TP-PMD和155.5Mbps TP-PMD 和155.5Mbps的ATM。线缆具有极高的抗干扰性,具备很高的备用冗余,使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及灵活性。配电间内接线端子与信息插座之间均为点到点端接,任何改变系统的操作(如增减用户、用户地址改变等)都不影响整个系统运行,增减用户只需做必要的跳线即可,使系统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并为系统线路故障检修提供极大方便。

(3)管理子系统

语音系统采用压接式配线架,用于端接语音垂直干缆,语音及数据系统水平线路均采用带RJ45接口的超五类模块式配线架,具有灵活性高、结构紧凑、整齐美观、开通方便、便于管理的优点;可与网络交换机完美结合,构成高效灵活的网络体系。用户可根据使用情况,采用RJ45-RJ45或RJ45-11型跳线对语音及数据信息点进行任意跳接,使系统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及经济性。每个管理间采用光纤跳线架,用于主干光缆的端接。配线架、光纤跳线架及网络交换机均设于标准19英寸机柜内。楼层配线架分别设于电缆竖井内。

(4)设备间子系统

主设备间向各管理间星形配出单模光纤及超五类大对数干线,用以沟通主设备间与各管理间网络设备的主干光纤高速数据通道;大对数双绞线用以开通楼内的语音终端、电信局远程通道及通过双绞线开通各楼层多用户终端。主设备间内铜缆系统干线采用压接式配线架管理,并留有端接空间。干线光缆采用光纤配线架管理,可一并端接于主机柜内,通过光纤跳线可灵活地实现光缆配置的改变。

4. 配管配线

本工程垂直干线子系统采用金属线槽敷设于电缆竖井内,电缆竖井至水平子系统电缆汇线段采用吊装金属线槽敷设在吊顶内,各信息终端至吊装金属线槽段采用钢管暗敷在混凝土楼板、墙、柱内。

有线电视系统

系统采用分支分配网络,并根据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发展趋势,为方便日后向数字电视信号系统改造,尽可能减少改造费用,根据实际情况在弱电井内设置分支器箱,每个多媒体教室设一个有线电视终端,终端电平为64±4Db。

校内广播系统

在每层走廊内设壁挂式扬声器,定压输出,每只扬声器5-10W。

多媒体教学系统

在各类多媒体教室设置多媒体投影系统,系统由多媒体讲台、中控器、计算机、视频展台、投影机、电动屏幕、扩声设备等组成,每室自成系统。

保安监控系统

保安监控设两个监控机房:中区和左区设一个监控机房在中区一楼的弱电机房内。右区设独立监控机房,位于一层门卫室,都为无人执守监控,中央控制部分采用3台16路硬盘录像机进行控制、显示及录像。要求可以全天候录像一周以上。2个机房各采用一台5KVA/8H UPS提供电源。

楼内摄像机采用吸顶彩色半球固定摄像机和云台彩色摄像机,安装在走廊正中位置。教室内安装云台彩色摄像机,中区教室内全部作为教学监控,左区需要加监控的教室都按保安监控,右区五层、六层的两个教室设教学监控,信号引至21号楼教学监控室内,其余右区的监控都引至右区一楼保安监控室内。中区左区保安监控只设置硬盘录像机,右区监控设置硬盘录像机及电视墙。

教学监控系统

教学设备监控中心设在中区一层弱电机房,中央控制部分采用1台音视频矩阵切换器进行控制。设有2台长延时录像机对教学监控情况进行可选记录。采用电视墙进行显示,其中10台监视器采用9画面分割显示方式显示所有摄像机图像,1台监视器作为主监视器播放主控摄像机音视频。

每层弱电井内分别设置监控电源交接箱,内置AC220转DC12V和AC220转AC24V开关电源(按需而定)提供摄像机电源。

各教室摄像机均为彩色球型自动摄像机,配备三可变镜头,距棚50cm安装。安装有教学监控摄像机的教室内预留RVVP2*1.0作为功放输出监听,可将教室内声音传送到监控中心,通过音视频切换器同步控制图像及声音。

LED大屏幕显示系统

实验楼范文5

新建建筑位于校园次轴线的端点。面临校园广场,左右两厢分别是各种教学和实验楼。本综合实验楼的建设将为这一轴线画上圆满的句号。因此,综合实验楼的设计,在总体规划方面需要体现轴线的端点和教学区围合界面的一个构成元素;在内部需要处理实习工厂和实验室之间的关系。由于功能和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实习厂房最好布置在一层平面,并且有独立的出口。

根据用地现状情况,综合实验室由两个方型的平面对称地布置在次轴线两边,“U”字型的实习工厂和建工系的实验室环绕综合实验室。综合实验室局部架空,一方面作为广场空间的一种延续,同时又能体现建筑物的一种虚实对比关系,另一方面,现有校园广场较为空旷,通过建筑的架空为师生提供一个休息、交流的场所。建筑物中部结合大踏步形成斜坡绿化广场,为师生提供交流的共享平台。斜坡绿化广场和实验室的中庭连成一个整体,体现了空间的流动性。学生通过大踏步进入综合实验楼。建筑中部通过玻璃体块将两个方型的综合实验楼联系在一起,正对次轴线。

实习工厂和建工系实验室分别占据“U”字型的两端,与方型的综合实验室围合成一个开敞内院,有分有合。既加强实习工厂和综合实验楼的联系,又保证了实习工厂的相对独立性。学生通过方型的综合实验室两侧进入实习厂房及建工系实验室。围绕实习厂房及建工系实验室形成道路环道,作为其车行出入通道。保证车流与人流相分离。在用地东侧布置材料下料准备区及废料处理区。

2空间结构

空间是建筑的本质,营造丰富的空间同样是本项目的基本要求。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天井,灰空间组织综合实验楼的各个功能体块。

两个方形体块以庭院,天井为核心,将各层在竖向上有机地组合起来。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实验室的采光通风的问题,保证了实验室能够双面自然采光,同时气流通过架空层,流过天井,给实验室创造好工作学习环境。

面对广场的实验楼,在一层架空,与大的教学广场联系在一起,呼应广场空间,作为广场的延伸和发展,同时减弱对临近道路的压迫。也为综合实验楼提供临时停车空间。

最后,入口部分的大台阶和宽阔的平台,作为校园轴线的延续,彰显建筑本身的品位和地位。三层高的玻璃盒子正对校园的次轴线,玻璃盒子二层架空用作斜坡绿化广场,作为轴线的延伸和发展。在二层平台位置,东西两侧的主楼局部掏空,将两个庭院在视觉上联系在一起,营造出多变的空间形象。

3立面造型

建筑的外部造型及立面设计抓住“校园建筑”这一特性,尽量塑造端庄典雅的现代书院形象。以极少主义的处理手法,勾勒出纯净的建筑体量。

实验楼范文6

建筑能耗是指建筑中的采暖、空调、降温、电气、照明、炊事、热水供应等所消耗的能源。这些能源单独算起来并不起眼,但建筑能耗总量惊人。

以天津市为例,2003年到2004年度采暖季全市耗标煤总量205万吨。随着采暖和空调设施的增加,建筑能耗必将大幅度增加,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像天津这样的大城市,仅节能50%的住宅,每年就可节约采暖耗能66万吨标煤。

那么是什么阻碍了建筑节能时代的到来?

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和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配件和新的设计及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等都是个中原因。

有关人士表示,要真正推动建筑节能,仅靠制定法规政策,让开发商遵照执行远远不够,所有相关体制都必须相应调整。

作为奥运前奏的清华大学超低能耗试验楼,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奇妙的节能世界。

位于清华大学校园内的一栋建筑,在冬天不需要采暖,而且大多数建筑一天要用100度电,这里只需要用30度电。

这座用做办公和开放式实验室的建筑,有着“作为2008年奥运建筑的前期示范工程”的任务,目的是达到超低能耗的要求,日后复制下去。

允许失败的试验台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是北京市科委科研项目,作为2008年奥运建筑的“前期示范工程”,旨在通过其体现奥运建筑的“高科技”、“绿色”、“人性化”。同时,超低能耗示范楼也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的技术集成平台。

这栋建筑所运用的技术产品,颇有“吃百家饭”的感觉。包括美国、德国、日本、丹麦等国外企业,以及清华同方、秦皇岛耀华等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在内的近50家单位捐赠了产品,有近十项产品和技术为国内首次采用。

尽管示范搂集成了近百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相关的最新技术,但如果把所有技术和产品全部考虑在内,示范楼建筑安装成本为单位建筑面积8000元左右。所以,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来看,示范楼本身并不具备整体复制性,它只是一个试验台。

这座示范楼是把所有现在最先进的技术都用到了,仅在使燃气变为余热这一个环节,就可以使用四个不同装置,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只需挑选一种比较适合自身条件的就可以,同样可以达到和示范楼一样的节能效果。

大楼的每个部分都是可更换的,如果在产品测试过程中,发现某种产品有问题、缺点,随时可以将其换下。因为这个大楼本身就是个试验,而试验是允许失败的。在示范楼的方案论证阶段,就贯穿了可更新、可调节、可拓展的思路,为将来更加深入的试验和科研创造了条件。

示范楼还将作为一个用于常年技术展示以及培训的平台。比如它的2层是多媒体教室,3、4层是各种研究室,1层则主要用于展示大楼的各种特点。

这栋楼从外面看上去实在没什么奇特之处,但“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这句话的确没错,我们就来看看它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景观水体――人工湿地

大楼入口处旁边有一方水池,里面有许多金鱼,很显眼。经介绍,获知这不仅仅用于观赏,而是一个“景观水体――人工湿地”复合生态系统。

常规人工水体由于循环性很差,再加上雨水含有许多污染物,水体的景观效果很容易被破坏。而示范楼采用人工湿地与景观水池串连的方式对水池的水进行循环处理,综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作用,也就是目前实际应用中较为成熟和成功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工艺,水池能长期保证较好水质。

太阳能的多样利用

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中,当然少不了我们最熟悉的太阳能,其利用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就在“景观水体――人工湿地”旁边,立着两根不起眼的柱子,这是自动跟踪太阳光的阳光采集系统。利用太阳光为地下室提供采光,减少白天照明电耗。

整个系统可最大程度利用自然光,当自然光照度低于设定要求的下限时自动补充人工照明。

示范楼也选用了太阳能庭院灯为大楼入口处提供夜间照明,蓄电池容量通过优化后能够满足夜晚照明,并把白天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能量尽量存储下来,同时还要能够存储满足连续阴雨天夜晚照明需要的电能。

示范楼还运用了一种最新颖的建筑用高科技玻璃产品――光电玻璃。它采用光伏电池、广电板技术,把太阳光转化为能被人们利用的电能。

超低能耗楼南立面装有约30的单晶硅光电玻璃,设计峰值发电能力为5kW。位于结构夹层外侧,不影响采光,同时与单元式双层皮幕墙结合组成光电幕墙,作为集合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与幕墙技术的新型功能性建筑幕墙示范。

光电幕墙的电能是一种净能源,发电过程中不消耗宝贵的自然能源,也无废气、无噪声,不会污染环境,是一种“绿色幕墙”,既能满足装饰、围护的功能,同时又产生电能,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种植屋面和透光屋面

示范楼屋面有两类,一类为种植屋面,另一部分是透光屋面。

屋顶绿化由9块绿地构成,每一块由一种适应北京气候、抗逆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新优植物材料组成,相邻两块为过渡色,在整体上力求和谐统一。同时,追求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艺术效果。

透光屋面是生态仓屋顶,为双中空玻璃的倾斜天窗,为避免温室效应,采用聚酯纤维面料的半透光内遮阳卷帘。此外屋顶斜面部分还采用了自洁净玻璃,能够保持良好的采光效果。生态仓内可以进行室内绿化技术的相关研究,测试不同种类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固化作用,制定适合办公类建筑室内绿化的种植方案和技术规程。

有IQ的围护结构

护结构体系主要是针对可调控的“智能型”护结构进行研究,使其能够自动适应气候条件的变化和室内环境控制要求的变化。

从采光、保温、隔热、通风、太阳能利用等进行综合分析,给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推荐形式。所以,护就有近10种不同做法。这些不同的做法分布在大楼的东、南、西、北以及屋面的各个部分,分别使用了不同的材料――比如,南立面的幕墙方式就有三种,其中一种选用了双中空加真空玻璃。与之类似的东立面则选用了大型遮阳装置。所谓双中空玻璃幕墙就是它的中间一片采用真空玻璃,其原理为将两片平板玻璃四周加以密封,其间隙抽真空并密封排气口。

双层皮幕墙按照室内室外的温度差别,调节室外空气进出风口的开合,夏季室外空气经过热的玻璃表面加热后升温,在幕墙夹层形成热压通风,带走向室内传递的热量,冬季进风口出风口关闭后,可减少向室内的冷风渗透。

各房间根据功能送风

示范楼内提供模块化的空调末端配置,根据房间实际使用功能灵活组合。

办公室人员密度低,人员工作时间及活动区域相对固定,个人的舒适要求不尽相同,采用冷辐射吊顶或者辐射墙来消除室内的基本显热负荷。工位送风则提供每个办公人员个人活动区域的送风,通过调节风口角度、出风速度来满足自身的要求。

示范楼内另一类房间为报告厅和会议室,室内人员密度高,散热散湿集中,单位面积冷负荷大,且使用时间不稳定。因此除冷辐射吊顶和置换通风外,采用仿自然风的动态风来消除室内尖峰负荷。

能源系统方案

超低能耗楼采用固体燃料电池及内燃机热电联供系统,清洁燃料天然气作为能源供应。基本供电由内燃机或者氢燃料电池供应,尖峰电负荷由电网补充。发电后的余热冬季用于供热,夏季则当作低温热源驱动液体除湿新风机组,用于溶液再生。

另一种方式更为简单,就是直接利用地下水,超低能耗楼所在清华大学校园东区地表浅层水温基本稳定在15℃,单口井出水量可达70m3/h,完全能够满足示范楼的供冷要求。地下水通过换热后全部回灌,仅利用土壤中蓄存的冷量,不会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流失。

建筑节能相关技术介绍

建筑节能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建筑、施工、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电器、建材、热工、能源、环境、检测、计算机应用等许多专业内容,是在许多学科边缘的交叉和结合后形成的,因此建筑节能技术也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包含了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