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的文化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的文化理念范文1
如果企业文化定位错误,就会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许多麻烦,比如一个将不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企业,怎么让人力资源管理顺利进行,还有哪个人会相信执行企业使命呢?所以为了企业的长足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顺利落实,企业应该根据形势重新塑造或调整自己的企业文化,使之可以和谐的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契合,从而巩固加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招聘与培训中招聘与选拔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难题,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现如今很多企业在招聘时只关注应聘者的学识,经验,能力等,并不注重应聘者的素质,个人价值是否与企业文化相适应,是否真是企业需要的人才。同样,企业的培训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不能将企业文化贯穿培训中,只是向人员们传授技能,将他们训练成“熟练工”,而忘记了更应该向他们灌输企业的文化,让他们成为“观念人”。唯有将企业文化融于企业招聘和培训中,才可以使员工打从心里认同企业,全心全意的为企业效力。这样的过程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虽不可立竿见影,但为了企业长足的发展,企业必须重视此点,将企业文化和谐的贯穿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与培训中。
企业文化的要求融入员工绩效考评中如何行之有效的将企业文化与员工的工作相结合,使之可以得到长远的影响,这就需要改变原有的仅以“业绩”来定夺好坏奖惩的员工绩效考评。因为员工绩效考评是考评者为了公司利益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评定办法,可以使人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企业提倡的,一定程度上诠释了企业的价值观,对员工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如果将企业文化融入绩效考评中,通过各种规范来矫正加强员工行为,就会起到正效应,因为员工每天都在接触体会公司企业文化,渐渐地就潜移默化的使他们达到与企业文化相一致,这样就可以使得公司的业绩不断提升,更提升了企业内在涵养与外在形象,可谓是一石二鸟。所以企业应该克服过去那种死板的绩效考评规则,换之以新的绩效考评方法,塑造实际上的“观念人”。
和谐的企业文化需要人力资源管理来执行,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企业文化来支撑,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才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应将过去的刚性管理转为柔性管理,这样才能更加凸显出以人为本的理念。除却上面提到的策略,还可通过提高凝聚力来加强和谐企业文化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施,具体的可以有统一的服饰,标志,与强有力一致的口号等,都可以提升企业凝聚力,这样可以使企业文化更好的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落实。同绩效考评相似,企业也可以将企业文化加入员工激励机制,这样会有更强的导向作用,使得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工作,形成一种激励的士气,提高凝聚力,提倡并不像过去那样仅以金钱作为奖励,而应将物质激励,工作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策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导向,不可以抛弃物质单一存在,只有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渗透企业每一个员工内心,才可以保证企业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张琳单位: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的文化理念范文2
一、企业文化理念与职业心理素质概述
职业心理素质是职业素质的一种,具体指从业者认知、感知、记忆、想像、 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等方面的素质。职业心理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职业素质的?{低,是影响工作质量和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职业心理素质现已成为日益重视培养的一项核心素质。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它通常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使命、愿 景、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如创新意识、团队精 神、诚信意识、感恩意识等;二是管理经营理念,具体可细分为营销理念、研发理念、安全理念、质量理念等。企业文化理念表达了企业的基本立场和理想,能对个人的具体行为有一定的指引意义。当前, 个人与企业文化理念的契合度越来越受到企业关注,是其评估人才的重要考察内容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员工的职业心理素质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运用管理心理学排解职业心理素质问题的理论解析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针对职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心理科学,是指通过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心理学研究,进而将相应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
“管理心理学”的概念正式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莱维特的专著《管理心理学》中首次提出。管理心理学初期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重点在于通过研究和影响员工心理,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近年来,伴随着职业心理素质问题逐渐增大,职业健康的危害性日益显现,职业健康问题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一项重要的课题,管理心理学开始着重关注排解职工压力。运用管理心理学排解职业健康问题,一方面是通过长期的正面心理辅导,帮助职工正确面对职业健康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方式主动消化和排解职业健康问题;另一方面是通过科学的分析管理系统,对企业职工职业心理素质的变动状况进行关注,并针对相应职工的职业心理素质情况,采取相应的排压、减压措施,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专业心理辅导,进而有目的性地帮助职工排解职业健康问题。
三、企业职工职业心理素质问题成因分析
从整个社会的宏观层面和职工个人的微观角度,综合考察我国企业职工职业心理素质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
首先,宏观社会环境影响。第一,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深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世界性的宏观因素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也带来影响,例如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失业率的上升等,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所有人,均带来了一定的职业健康问题;第二,在全面争取利益、追逐效益的社会背景下,包括企业在内的许多营销性质的社会部门,都极力号召更快、更多的获得经济利益,人们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会变得浮躁、急功近利,并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存在危机感。
其次,企业组织形式影响。第一,企业自身特点决定了其竞争压力大,企业将压力转嫁给职工,包括对职工工作总量、工作质量、工作速率以及工作时间等都提出了一定要求,给职工的工作带来一种超负荷的压迫感;第二,企业本身作为一种企业的组织形式,具有追逐利益的特性,因而企业对职工的工作能力必然会择优筛选,由此增加了企业内部职工间的竞争压力,并进一步增加了职工的职业健康问题。
最后,职工个人因素影响。第一,当代社会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中,普遍缺乏吃苦经历和吃苦意识,在遇到工作任务困难较大时,便会因缺乏吃苦意识而产生抵触和恐惧情绪,从而增加职工个人的职业心理素质问题;第二,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便捷的工作生活方式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人际沟通减少,人们在遇到职业健康方面的问题、内心痛苦时得到不到及时的倾诉和排解,并进而在负面情绪上形成恶心循环。
四、企业职工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策略
(一)在企业中引进科学的职业健康管理理念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认识问题,要解决企业职工职业健康管理问题,从而有效排解企业职工职业健康问题,就要在企业的文化和管理中引入科学的职业健康管理理念。在企业文化中增加职业健康管理内容。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核心内容,因而应在企业文化中增加职业健康管理内容,帮助企业全体职工树立起职业健康管理意识,让了解并认识到职业健康管理理念,使得职工在感到存在职业健康问题时,能够及时寻求帮助,以便职业健康问题的科学疏导和及时解决。其次,在企业管理层中增加职业健康管理理念。企业的管理层承担着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因而应在管理层中增加科学、专业的职业健康管理理念,以便加强管理层对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二)增加企业专业管理人力比例
对现有人力进行专业培训。通过派出学习、集中培训等方法,对企业现有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职业压管理培训,提高现有人力的专业化程度,将现有的管理人力升级为专业化的职业压管理人力,从而提高企业对于职业压管理的水平。对外招聘专业的职业压管理人力。通过明确的招聘公告、与相关专业院校合作的方法,向社会招聘高素质的专业化职业健康问题管理人力,通过人才的引进,将更为先进的管理科学和管理方法带到企业中,为企业服务。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招聘的办法,从两方面双向提高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人力的含量,进而有效提高企业对职业健康管理的管理能力。
(三)在企业中建立系统的职业健康管理?C制
为在企业中,全面实现职业健康管理的系统化、成熟化,应在企业中建立系统的职业健康管理机制,摒弃原始落后的企业组织模式,取而代之更为专业科学的整体建制和规章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运行和管理水平。再次,定期为职工安排心理课程。定期为员工安排心理课程,对员工进行心理按摩和压力疏导,以最直接的方式为职工排解职业健康问题。最后,重视职工心理状况调查。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通过调查问卷、行为表现观察等科学方法,定期对全体职工进行心理情况调查,并对表现异常、职业健康问题过大的职工,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辅导,帮助职工顺利走出压力的阴影,以满足不同职工对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不同需要。不仅如此,企业还应根据不同职工的心理成熟程度、生活压力程度、心理素质特点等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职业健康问题排解方式,从而使工作更具针对性。
企业的文化理念范文3
《现代企业文化》:著名蕈菌学家张树庭院士曾说过“走遍世界各地,见过各种各样的生产模式,唯有惠德模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好模式”。请您对惠和文化引领下的“惠德模式”进行一下诠释。
张恩勤:惠德公司于2008年上马工厂化金针菇生产项目,并创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在该模式下,公司、合作社、农户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别承担着各自的角色任务,不仅结成环环相扣的生产链,而且形成利益相关的价值链。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贴近中国现阶段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将农村的经营管理方式转移到工厂化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中并实现了有机结合,得到了各级专家的高度赞扬,被誉为“惠德模式”。
《现代企业文化》:具体做法有哪些?
张恩勤:一是龙头企业挑“重担”,降低产业准入门槛。大家都知道,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建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农户一家一户是办不了的;菌种研发和灭菌等环节,技术含量高,必须要专业人员操作;在产品销售方面,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农户个体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为此,惠德公司主动挑起投资建设、产品研发、市场销售三副重担,为食用菌生产的协调发展铺平了道路。
二是合作社穿“针”引“线”,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户的有机联接。惠德公司联合周边村委、食用菌生产大户和部分农户成立了惠荣菌菇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向公司统一承包产菇房、购买菌包,组织农户生产、验收产品质量、进行安全管理、提供资金互助,并就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与公司沟通协调,充分发挥了“剂”和“粘合剂”的作用,实现了食用菌产业的融合发展。
三是农户承包、入驻产菇房,变身小老板或产业工人。产菇是食用菌生产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着食用菌的质量和产量。这一环节用工量大,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户承包产菇房后进行自主管理,生产的菌菇交售回公司,向公司交售的产品质量越高,产量越大,承包户所得的收入就越多,因此他们的生产管理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而缺乏资金或管理能力的农民也可以到产菇房从事具体的生产工作,他们在家门口上班,既不耽误家里的活计,每月又能增加一定的工资收入。
《现代企业文化》:您经常跟员工说“企业要想富,首先要让老百姓富”。只有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得到他们的认同,才能更好地聚合公司发展需要的各种资源。您是如何理解企业发展背后的文化力量的?
张恩勤:惠德公司“惠及乡邻,和合共赢”的文化理念源自我们中国传统的“和合理念”。和合理念是中国文化的首要价值,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生命的最完美、最完善的体现形式。
带领农民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的执着追求。公司取名“惠德”,寓意“互惠共赢,厚德兴业”。惠德公司由供销社所属的高密市棉麻公司改制而来,先后开展过蔬菜贸易、饲料生产等业务,历经磨难,不改初心,仍坚守在农产品行业,通过发展工厂化食用菌项目,创立“惠德模式”,实现公司、合作社及农户的互惠共赢,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农民的积极参与。
助力农村变得更加美好,是我们的崇高使命。公司驻地就在我的老家――高密市夏庄镇小寄庄村。父辈的优良家风在我身上打下深深烙印,农民情结、农村情感、农业情怀也在我身上得以传承,“把产业做好、把家乡建设好、把年轻人培养好”的想法得到公司上下的广泛认同。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我们协助夏庄镇党委政府完成车道口村搬迁改造,在搬迁复垦的土地上,投资建设起一流的香菇生产基地和沼气站,将废弃菌包用于生产沼气,沼气用于社区村民做饭,沼液用于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沼渣用于有机肥生产,带领惠和社区及周边村民走上一条绿色循环发展之路。
让员工实现自身价值,是我们的宗旨所在。在惠德,我们注重员工素质提升,让员工有认同感。公司建立了全员培训机制,帮助员工制订职业规划,对管理人员侧重管理知识培训,对研发人员侧重创新能力培训,对菇农侧重“工人意识”、公司理念、技能培训等。我们注重员工岗位创业,让员工有成就感。我们鼓励员工岗位创业,在惠德,只要努力,只要拼搏,都有成长的台阶和成功的机会。如湖北小伙熊伟伟,大学毕业,辗转湘赣闽沪鲁,入职惠德后,凭借精湛的技术和爱岗敬业精神,不到一年便从技术员晋升为技术总监,两年内完成了从打工仔到公司股东的身份转换。在公司扶持下,他成立了惠和食药用菌研发中心,上马菌种菌包供应项目,实现“零成本”创业。我们注重员工利益维护,让员工有成就感。公司有一套契合自身发展的股权激励、工资福利与保障体系,我们把认同经营理念、事业心强、贡献突出的优秀员工吸纳为股东;把在合作社产菇房工作3年以上、表现良好的菇农发展成公司员工,增强员工的成就感。我们注重员工参与管理,增强员工的使命感。公司积极引导员工参与经营管理、参与决策筹划、参与建言献策、参与制度制订、参与绩效考评,增强了员工的使命感。
《现代企业文化》:惠和文化催生“惠和梦”。您对企业发展给予了怎样的梦想与厚望?
张恩勤:惠德公司积极开展“村企共建”“党工共建”,2015年惠德公司党总支联合夏庄供销社、惠荣菌菇专业合作社及惠和社区4个村支部成立惠和社区(产业园)党委,并成立惠和产业园工会联合会,建立健全党群组织,为开展惠和文化系列主题活动提供组织保障。公司每年与当地村委会、学校、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惠德韵”村校企元旦联欢会、“惠德风”春季运动会,通过社区村民与企业员工的联谊互动,加快了社村企共建、产城人融合进程,惠和文化就这样悄然落地生根。
企业的文化理念范文4
现阶段,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文化大多以服务经济为基础,突出树立服务品牌,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就是以机场收费站“微笑服务”为标杆,打造“省城第一门”服务品牌。然而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出行有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这就对我们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公路的产品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服务,而服务是否能满足司乘人员的个性化需求,关键在于其文化内涵是否深厚。体验经济时代,司乘人员是因为欣赏你的文化,才喜欢你的服务,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如何建设基于体验经济理念的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就显的尤为重要。
2 什么是体验经济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产品经济、商品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四个不同的阶段。体验经济是从服务经??中分离的产物,它重视消费过程中的自我体验,追求顾客感受性满足的程度。在美国学者B?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H?吉尔摩合著的《体验经济》一书中认为,体验经济是一种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通过满足人们的各种体验而产生的经济形态,是一种最新的经济发展浪潮,它超越了传统简单的买卖形式,使人们在得到物质享受的同时得到精神享受。在体验经济中消费是一个过程,消费者是这一过程的“产品”,当这一过程结束时,记忆将永远的保存对过程的“体验”。
举一个美国人丽贝卡三代人过生日的例子,第一代人是丽贝卡的妈妈,过生日的时候,丽贝卡的外婆从超市买材料做蛋糕,每次过生日只需要2美元就够了。到了丽贝卡自己过生日的时候,她的妈妈会打个电话订蛋糕回家,这样每次过生日要花到20美元。到了丽贝卡女儿生日的时候,她邀请了14个朋友去农场玩了一天之后还高兴得不得了,丽贝卡为此支付了146美元给农场主。通过三代人生日的不同过法,你就会发现,第一代的人是自己回家做,只花了很少的钱,这是传统的消费习惯。第二代的人,打个电话把蛋糕送回家;第三代人为孩子举办了让她开心的生日Party,分享的不仅是生日蛋糕,还有生日的体验。
3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3.1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文化的内涵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是经国家特许的从事高速公路建设,并实行收费运营,以获利为目的的公司制企业。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文化是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在高速公路设计、建设、运营、服务和管理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鲜明行业特点和时代特征的价值理念,是其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是高速公路事业长期发展的文化结晶,为高速公路经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它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拓展着企业管理经营思想的内涵,使企业在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同时,获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文化体现的也是一种道德文化,公路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树立起了造精品、讲诚信、树形象、创效益的观念;全体职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直接影响着职工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公民道德水平和素质。
3.2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文化的特点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文化具有一般企业文化的共性,但与普通企业文化不同的是,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文化突出了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特征,是个性鲜明的行业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具有社会公益性
高速公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其行业属性决定了其所提供的是一种基础性社会公益“产品”,具有使整个社会受益的公益性。
(2)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地域性,高速公路遍布全国,其所穿过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决定了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以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例,齐鲁大地的儒家思想、孔孟之道就深深的渗透在企业的文化核心中,而作为济南分公司,省会思想又进一步渗透在分公司的企业文化中。
(3)具有服务性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就是为车辆通行提供服务的企业,这是由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的。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服务,简单点说就是要保障“安全”和“畅通”,这是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职责所在,也是其服务的灵魂所在。
(4)具有人本性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文化突出强调了员工的主动性,它使员工认识到自己就是企业的主体。它所倡导的行为规范、道德观、价值观等在企业管理中起着核心作用。
4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文化与体验经济理念的结合
高速公路行业的本质是服务业,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司乘人员对出行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这对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司乘人员行驶在一条具有独特文化的高速公路上,就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当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能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文化时,将吸引更多的车流量,从而增加企业的效益。
体验经济是以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核心,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提供的产品主要是通行服务,是司乘人员在行驶高速公路的过程中完成的,其生产的过程也是消费的过程,而且这种服务具有不可修复和不可逆转的特点,这使得司乘人员更加注重通行服务过程中的感受。我们都有驾车或乘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体验,作为高速公路从业者,同时也是司乘人员的笔者,更感受到不同的路况路貌、不同的服务区设施及服务、不同的收费人员的服务态度对司乘人员体验的影响,那些平坦的道路、沿途的美景、安全的设施、舒适整洁的服务区、体贴入微的服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在我们下一次的出行中,更愿意选择这样的道路通行。
为了满足司乘人员的个性化需求和综合体验感觉,就要求我们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不断的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正如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作理念所提出的“建设高质量、服务高标准、管理高水平、经营高效益”。而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动力,也是打造企业品牌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体验经济理念下,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广大司乘人员是我们的客户主体,是高速公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在建设及养护上要坚持高质量、高标准,给司乘人员提供“畅、优、舒、美”的优质路;在收费服务及ETC充值服务上坚持微笑服务、温馨服务,树立热情、友善、人性、文明的服务态度;在道路救援等应急工作上坚持快速服务、放心服务,帮助遇到突况的司乘人员将损失降到最低。
企业的文化理念范文5
【关键词】诚信 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中国是个诚信古国,先人们早就教导说“人无信而不立”、“言必信,行必果”,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都是要求建立个人的诚信观念。社会评价一个人的标尺——“信、知、勇”三个条件中,“信”放在首位,足见“立信”的重要性。当前形势下,在淡化“权制”,强调“法制”,服从客观规律的大背景下,“诚信”成了一种社会需求,一种与法律并驾齐驱的社会约束。在经济市场领域,随着经济国界的快速打破,市场准则成了凌驾于局域法律之上的大法律,“缺信”、“失信”终归要被市场无情的“判刑”。参与市场竞争的各个企业,在经过无数的失败教训后,无不把焦点聚集到“诚信”上。以信誉赢得市场是所有的成功企业得出的结论。诚信成了企业参与市场、适应市场、赢得市场的最大筹码。
然而,目前我国众多企业尚未意识到这一重要资源,诚信文化资源的缺失是形成社会及市场秩序混乱的直接原因。从社会大角度,诚信文化的缺失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成本。在现阶段,在各个层面,诚信意识还没有广泛深入人心,没有彻底深入到企业内核,以至失信、败信、乃至诚信危机现象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没有正确的文化引导,没有形成正确的企业市场价值观,在树立企业形象建设中忽视了作为企业信誉建设的重要先导——企业诚信文化,以致各行业还存在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1 时不我待——重塑企业诚信文化的紧迫性
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已经进行了数百年,已经进入了诚信经济时代,社会对企业的诚信度要求较高,并且建立了较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形成了比较发达的诚信文化,讲究诚信蔚然成风,诚信作为一种商品,成为个人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通行证,讲诚信成为个人的自觉行为。由于广泛形成的社会诚信监督使企业自觉地提高工程质量、扩大产品的服务内容、提升企业的诚信竞争力。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比较健全的诚信文化,为企业建设的各个节点提供了诚信保障。而我们的企业和市场仅仅跨过诚信文化引进的门槛,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诚信口径,没有建立科学的诚信尺度,没有相应社会性的诚信评判,企业和市场在运作中就显得单一和被动。同时,由于社会性的诚信服务机构的不健全,难免出现诚信秩序混乱的局面。使得部分诚信度高而短期缺乏资金的企业不能更深入地参与市场,造成企业诚信资源的流失。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企业诚信意识的淡薄,经理人缺乏诚信,合同条约如一纸空文,商业欺诈、暗箱操作以及普遍存在的三角债、多角债等现象在当前的经济生活中屡有发生。有调查显示,失信仅次于腐败,已经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因素。商业诚信危机、金融诚信危机、产品诚信危机交互存在的结果,必然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秩序,阻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做一个有诚信的企业、有诚信的人是非常难的,所以必须通过法制来规范诚信行为,用社会道德来约束个人诚信,形成政府、企业和个人良性互动的诚信链条。
世贸组织美国认证协会主席米罗·葛洛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人们对于中国的印象,首先是其企业产品的质量,其次是政府的诚信,然后是一个良好的法律保障体系,综合起来的诚信是我们做出判断的窗口。”加入wto,世界优秀企业将无情的冲击国内市场,增加企业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在外资企业优良的产品质量、良好的企业诚信、优异的产品服务面前,如果再不建立诚信企业,我们的企业将无生存之地,再不培养个人诚信,我们将有衣食之忧。
2 审时度势——重塑企业诚信文化的时机与对策
诚信文化的建立应结合时势特点,适时调整诚信文化的着重点。一段时期,我们以质量求信誉,不注重市场占有率,不把品牌推向社会,“酒香不怕巷子深。”其实,酒再香,闻到酒香的也就是那几个村子,不会形成市场的认同;同样,只是一味的注重拓展市场而不关注质量的提升和产品的更新,也不能使企业走得更深远,前期出现的传销业就是这样的例证。不同的时期,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观有所不同,企业要根据员工的价值取向,结合市场导向重塑企业诚信文化。只有从人的思维认同角度去建立企业的文化,才能谋求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加入wto是对中国企业的严峻考验,市场经济已经初具规模并日趋成熟,诚信意识的复苏,人的精神需求品格的提高,为企业重塑诚信文化提供了契机。顺应市场潮流、把握市场动向、分析市场态势,建立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企业对策,是企业赢得市场的不二法门。新的市场格局里,谁拥有了最为广泛的诚信认可,谁就成市场的主导。
重塑企业诚信文化,首先必须具备以下的前期要素:
(1)质量要素是建立诚信的前提。过硬的质量本身就是一种诚信体现。没有高质量的产品作保证,再冠冕堂皇的信誉证明都是虚伪的。
(2)服务要素是建立诚信的体现。服务作为产品的附加属性,是企业对社会的承诺。服务市场是企业的最终目的。顾客对品牌的满意程度在很多的场合是取决于企业的服务态度。
(3)制度要素是建立诚信的保证。建立企业诚信制度,用诚信指导和约束企业市场行为,并且使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无论领导还是员工)都建立和爱护自己的诚信。制度是警钟和镜子,时时提醒、时时反映员工的行为。
在前期要素策划的同时,就必须要将诚信理念渗入到企业运作的各个细节。通过培训、宣传等手法,使诚信文化广泛深入开展,为建立真正有实效的企业文化奠定基础。
其次,企业诚信文化的重塑还必须强调以下两点:
(1)必须形成全体员工的诚信度。员工的诚信是企业诚信的基本,企业从一开始就要教育员工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事,实事求是地汇报每一项工作,不虚报、不浮夸,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坚决杜绝好大喜功的做法,亏就是亏,粉饰太平到最后危害的还是企业自身。企业每一位员工在出现工作失误时,首先要承认失职,然后再找问题查原因。不要存侥幸心理或者推诿他人的想法。通过建立和使用自身的诚信,在企业内部形成所有员工的诚信等级,并把诚信等级作为评判员工的依据,让他们尝到诚实守信的甜头,以及失信的苦头,才能使他们将诚信变为自觉的行动,进而形成全员的诚信度。
(2)企业必须建立诚信管理机制。诚信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仅要靠道德约束,更重要的是要靠制度管理。在我国市场刚步入正轨,诚信经济还未形成社会气候,企业应当具有长远的目光——大力推行诚信管理机制,走在市场的前面,建立健全诚信管理机制是形成诚信文化的先导和依据,然后通过多种形式诸如教育、培训、考察等一系列手段,培养全员的诚信意识。诚信机制的建立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根据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制订可行的诚信养成计划。
(3)围绕诚信文化开展团队活动。可以以团队为单位,围绕诚信文化的形成展开学习、讨论、竞争,注重加强诚信文化的附着力。做好活动的策划,在有可能的条件下,聘请专家学者来企业规划指导。有意识地为诚信企业的建立创造外部条件。在各团队之间开展诚信等级的评比,加强和相关方的联系,让相关方对团队的日常诚信进行评比监督。建立诚信计划(方案),提交主管部门。团队内部建立各职能人员的诚信计划,形成整个团队的诚信宣言并在以后的工作中遵照执行。在各级部门树立星级诚信模范,大张旗鼓地推动诚信环境建设。
3 以人为本——企业诚信文化的根本目的
从表面观点,诚信文化的建立是为了企业能够立足市场,但从深层次,推究文化的根本,却是从人本的角度出发,重塑了人性中的“善”的一面。也可能反过来认为,企业的诚信文化,是人的“善”性在企业中的折射。而企业,只是将这些“善”性应用到企业市场行为的各个方面。从人本的观点出发,一些复杂的链接就有迹可循,一些盲目的对策就有了立足点,一切政策、制度的对象是员工,一切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素质的提高。
以人为本的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其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属都是一致的,从而达成了企业文化的循环提高。也只有将的素质提升作为根本目的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形成真正的企业文化底蕴,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企业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以人为本的诚信文化重塑,要考虑人的需求层次,坚持走团结所有人、带动所有人的策略。对员工的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哪怕牺牲暂时的经济利益,也要坚持诚信的通行。
4正本清源——提炼企业诚信文化的“真”
随着市场观念的深入人心,各个企业为了谋求出路,在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都在迫不及待地重塑企业诚信文化,努力地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诚信企业形象,包括进行各种认证、加入各种“信得过”协会、以及各种企业形象的宣传等等。但是,这些具体的做法都有一定的时效性,如何才能建立深远的企业诚信形象?这还要从诚信形象的根本——形成员工的同向思维入手。诚信文化说到底还是思维领域的社会价值观,解决好诚信文化的植根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炼诚信文化的“真”。
首先,作为重塑诚信文化的起点,要注重调查工作。深入项目、车间,深入到员工的生活工作的各环节,调查企业员工诚信资源状况。发现特殊人物,作为树立诚信典型的标杆;确立一般诚信度群体,为制订诚信目标提供依据;划分低诚信度人群,作为重点跟踪培养对象。
其次,对调查形成的各个员工群体,有针对性地制订短、中、长期计划,有重点、分主次地进行诚信文化的建立。通过培训、考核开展短期教育。建立健全诚信制度,将诚信度作为人事、岗薪考评的依据之一;开展广泛的员工互监工作,暴露失信行为;建立诚信修补程序,弥补诚信过失。坚持诚信制度的长抓不懈,并在实施过程不断修改,使制度建设符合企业实际,以实效作为制度检验的标准。
企业的文化理念范文6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党和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策略,并把这一策略不断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很多企业为了能够实现长期稳定发展,于是不断地使人本理念渗透到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值得高兴的是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取得一定成果,但是也隐藏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的简要分析,从而对人本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透析进行研究,希望能为更多企业的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人本理念 企业 文化建设 渗透
人本理念着重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尊重、支持和互信,概括而言就是以人为本。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企业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就需要把人本理念与自身企业现状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长期发展。 人本理念对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人本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以最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从而实现人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1]。对于企业而言,它是当代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源泉,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而企业坚持人本理念首先应该体现在其文化建设方面,只有把人本理念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潜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能极大的激发企业员工的集体意识,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企业在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一)忽视个人发展
随着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企业只重视追求经济利益谋求整个企业发展,却忽视了对于员工的个人发展,严重违背了科学发展观人本理念的要求。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1、有些企业虽然也有企业文化,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却只成为了一个口号,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实施更没有举行相应的文化活动。2、一般企业都是把企业领导作为文化建设的主导者,让领导直接指定规章制度建设企业文化,并没有让员工参与其中,让员工只是被动的服从安排。3、还有的企业只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重视员工的工作效率,完全无视员工的合理要求与员工的发展问题。 (二)忽视激励作用
合理的激励机制能极大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员工换发精神活力充分激发员工的潜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很多企业中并没有合理的激励制度,或者激励方法过于单一,忽视员工精神等高层次的需求,从而导致恶意竞争等现象的发生。 (三)企业文化建设缺乏自主性
很多企业喜欢安于现状,过分的依赖政府,如果政府不强调不监督,企业就不去进行的新理念新事物的学习和推广,这容易造成企业文化的建设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使员工丧失活力和竞争力,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2]。
三、人本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具体渗透
(一)坚持人本理念,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在企业文化建设时,要坚定的维护企业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企业领导要勇于深入基层,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与建议,从而了解员工的真正需求,并不断的总结归纳,建立被全体企业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还要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及时的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出现问题积极热心的予以解决,从而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通过对人本理念的应用完善制度
第一,完善用人机制。要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人才聘用制和晋升制度,使公司氛围变得开放、平等、和谐,要在思想上充分尊重员工,根据员工的特长特点进行合理的岗位安排,并把激励制度与考核制度相结合。
第二,建立健全培训制度。企业要重视员工的自身发展,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建设以人为本的文化。培训是多方面的,要加强员工基本技能的培训,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有效率,增强员工的信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培训,使员工和企业在同一个价值观体系下,让员工把企业的奋斗目标当成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的奋斗,从而加快企业飞发展。
(三)根据人本理念注重个性化发展
每位员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特有的特点,企业要在发展中重视员工的个性化发展[3]。要对每一位员工个性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制定适合员工发展的政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员工的创造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加强文化宣传
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要结合自身的特色,把传统理念和新的理念相结合,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最重要的是被广大的员工认可。还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手段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利用网络建立企业自己的网络平台或者论坛网站等等,使员工的思想和企业的文化仅仅的结合在一起。
结束语: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之一市场经济体制下,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要重视自身的发展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为,而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促进企业利益的实现,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构建人本理念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克婴,刘丽娟,王学秀.从中西方文化差异谈中国企业“以人为本”管理[J].经营与管理,2010.33(0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