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项修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第五项修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第五项修炼范文1

泉州九中 吕建东

丰泽区教育局“2009年教师专业发展年”活动深入开展,在全区浓厚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学习氛围中,在读到[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杨硕英审校的《第五项修炼》时,逐渐体会了学习型组织的含义与“学习”的特点。

一、学习型组织的含义:

在学习中首先认识了学习型组织的含义是什么,即是一个创新、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学习是生命的源泉,是一种调动人性潜能的艺术,是一种增强组织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动力。

二、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的含义: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汇聚在一起,使学习型组织演变成一项管理科学。

1.自我超越——实现心灵深处的渴望。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首先是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其次是在不断学习中客观地观察现实,了解目前的真实情况。组织中每个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决定整个组织的学习力。

对于教师来讲,要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设计出鼓励他们不断成长进步的个人专业发展方案;同时要每个教师理清自己真心向往的事情,并以此为起点,让我们为自己的最高愿望而工作、生活。

2.改善心智模式——用新眼睛看世界。

心智模式即是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许多设想、信念或图像、印象。通俗理解就是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人的心智模式影响着你看世界、对待事物的态度,有时可能直接决定你的成功与否。改善心智模式首先是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图像,使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其次是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是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教师在这方面要专注于开放的思维方式,反思我们认知方面,工作方面的缺点和不足;虚心听取领导和其他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思考我们“二次学习”方面与目标,有效表达我们的工作期望。

3.建立共同愿景——打造生命共同体。

它要求组织的全体成员拥有一个衷心的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感,是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的纽带。为了实现大家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而主动地去认真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按照三层次的要求,我们每个人先要建立个人愿景,每个部门建立团队愿景,最后建立组织愿景。整个单位的共同愿景是从建立每个职工的个人愿景出发而确立的。

4.团体学习——激发群体智慧。

团体学习是发展全体成员整体搭配能力和提高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更快。在团体中进行的讨论和深度会谈,可以让每个成员的想法开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深入的见解,从而克服有碍学习的习惯性防卫。团体学习要建立在“共同愿景”和“自我超越”两项修炼之上。

5.系统思考——见树又见林。

系统思考要求人们运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组织的发展。它引导人们从看局部到纵观整体,从看事物的表面到洞察其变化背后的结构,以及从静态的分析到认识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进而寻找一种动态的平衡。

五项修炼之中,改善心智模式和团队学习这两项修炼是基础;自我超越和建立共同愿景是向上发展的张力,系统思考将强化我们对其他每一项修炼,并不断提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总和的效力。

三、学习型组织的“学习”特点:

1.学习与工作不可分离的学习。

概括的说:“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即要把工作的过程看成是学习的过程。我们做每件工作都要进行总结与反思,反思是最好的学习,能有效改善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能。还要把学习与工作一样对待,一样要求。学习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责任。我想任何一位领导决不能将一项重要的工作交给一个不爱学习、不善于学习的人。

2.建立个人学习基础上的“组织学习”。

组织学习可围绕三个方面来开展:每一是以信息反馈为基础的组织学习,第二是以反思为基础的组织学习,第三是以共享为基础的组织学习。

3.学习与行动相结合的学习。

“学习”后必须有“新行动”。我们说学以致用,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学习是为了实现我们个人愿景,团队愿景,最后实现组织愿景的必由之路。

第五项修炼范文2

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是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西方各国普遍沿用的是以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以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为主导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强调职能分工,条块分割,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强调“金字塔”式的等级控制型的组织结构。即其发展轨迹是经历了泰勒式的科学管理到以运筹学为代表的着重于数量分析的管理科学的阶段。该两人的理论虽然在工业经济前期曾起过巨大的作用,但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行为科学研究的深入以及企业变革的加剧,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就愈来愈不适应瞬息万变的新的经济条件下激烈竞争的需要,愈来愈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企业家都在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寻找一种能适应时展要求的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管理学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版,并深受人们的瞩目。

二、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这一意义的核心。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事实上你我心底都深深地渴望这种真正的学习。这就是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才能让大家在组织内由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

在学习型组织的领域里,有五项新技术正逐渐汇聚起来,使学习型组织演变成一项创新。虽然它们的发展是分开的,但都紧密相关,对学习型组织之建立,每一项都不可或缺。我们称这五项学习型组织的技能为五项修炼。这五项修炼是: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它是学习不断厘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能够精熟“自我超越”的人,他们会不断实现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就是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的态度。“自我超越”虽然是以磨练个人才能为基础,却有超乎此项目标;它虽以精神的成长为发展方向,却超乎精神层面的抒发之外。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而不是反应的观点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与生命。自我超越成为一项修炼、一项融入我们生命之中的活动,包含了两个方面:首先是不断厘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其次是不断学习如何更清楚地看清目前的真实情况。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人们的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人们通常是不易察觉的。在管理的许多决策模式中,决定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也常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改善心智模式的途径有:首先把镜子转向自己,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图像,使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其次是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是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共同愿景”是指组织中人们共同愿望的景象。它为学习提供了焦点与能量,对学习型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它要求组织的全体成员拥有一个衷心的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感,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坚持实现共同的目标。这就是几千年来一直的组织中鼓舞人心的领导的理念。共同愿景是从个人愿景汇聚而成,借着汇集个人愿景,共同愿景获得能量和培养行愿。有意建立共同愿景的组织,必须持续不断地鼓励成员发展自己的个人愿景。然后结合个人愿景以创造共同愿景。

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Team Learning)

团体学习是指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能力和提高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团体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汇谈”开始。“深度汇谈”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氛围。团体学习有三个面向需要顾及:第一,当需要深思复杂的议题时,团体必须学习如何萃取高于个人智力的团体智力;第二,需要既具有创新性而又协调一致的行动;第三,不可忽视团体成员在其他团体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影响。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

系统思考是“看见整体”的一项修炼。它是一个架构,能让我们看见相互关联而非单一的事件,看见渐渐变化的形态而非瞬间即逝的一幕。系统思考叫做第五项修炼,它是五项修炼概念的基石,五项修炼的学习就像一座三层楼的五角尖塔,融合五项修炼对成就学习型组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项工作充满挑战,整合出新的工具很难,因此将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放在其他四项修炼之上,这是因为系统思考是整合其他各项修炼使之成为一体的理论与实务。系统思考强化其他每一项修炼,并不断地提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总和的效力。

三、学校体育管理

众所周知,学校体育是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校体育的管理更是意义重大。

学校体育管理的内涵:学校体育管理是指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学校体育这一块进行的控制行为。学校体育管理从人、物、财三个方面进行,包括体育行政管理、体育教学管理、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育活动管理、体育科研管理、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及经费管理、体育档案资料管理。

四、《第五项修炼》对学校体育管理的启示

学校体育管理可以借鉴《第五项修炼》中的管理理念,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使学校体育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1.“自我超越”唤醒学校体育管理者心中的力量

在学校体育管理中,学校体育管理者的工作是关键所在。任何人在清楚认识自我之后,都会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让明天的我区别于今天的我,学校体育管理者在实施学校体育管理中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潜能,从而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超越自我,这无疑能更好地做好学校体育管理的工作。“自我超越”是改善“心智模式”的前奏,管理者们要时刻谨记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在工作中要反思自己,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更要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2.学校体育管理者的“共同愿景”就是更有效地管理学校体育工作

在具体的实施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而且此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体育管理者将个人愿景汇合在一起,商量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学校体育管理者建立了“共同愿景”,接下来就要进行“团体学习”。管理者们进行深度汇谈,萃取高于个人智力的团体智力。这样的工作才是高效率的。

3.系统思考是学校体育管理的基础

作为五项修炼的核心技术,系统思考是由片面看见整体的一项修炼。由于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缺乏相关的系统思考的训练,人们往往产生一些学习智障,而这些智障体现在组织学校体育管理上,就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学校体育管理者们局限思考,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此他们要多进行深入分析,探询表面问题的根源。系统思考应成为每一个组织成员,尤其是学校体育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一种理念。

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管理中的主体,其对学校体育管理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五项修炼可以从体育教师开始进行“修炼”。在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就兴起了教师学习“五项修炼”的活动,通过“五项修炼”培育反思型教师,这一活动取得了成效。在这次学习活动中,学校将积极参与的教师优化组合成若干个小组,采取个体学习与团体学习相结合、认真研读与大会宣讲相结合、深奥理论与教学实例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教师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修炼,教师们养成了主动反思的习惯;通过修炼,学校形成了团体合作的工作风格。体育教师在此次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使学校的体育教学更加的科学化、合理化,体育课程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这一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深刻地反思,学校体育管理者们应不断“修炼”自己,做好学校体育管理的工作。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一种崭新的、前沿的组织管理理论,它也适用于学校体育管理。学习型组织理论对于指导学校体育变革,提高管理效能具有启示意义,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术也能促进学校组织的变革与发展。因此在今后学校体育管理工作中应借鉴《第五项修炼》中的管理理念,使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更有效地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 [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2] 王小侠.学习型组织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石.教育探索,2007(6).

第五项修炼范文3

[关键词]生活;修行;思考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248-01

《第五项修炼》这本书在1990年就问世了,加之的初读和其间很多次零碎翻阅,再次阅读给我最深的感触便是关于思想的东西是和时间长短没有关系的――其思想理论并没有过时或落后,而是越发的闪光和深邃,因为思想的东西是不会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发生很大改变,或许它会在一个时代,甚至更长的时间内给人以启迪。

现就对于本书思考和观感叙述如下,以期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语出《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在佛法之中其本意是指“心生万法,万法唯心”,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说在我们当前生活之中的所见所闻,乃至于所想的诸般欢喜苦难是怎么来的呢?自作自受,因果报应。

品读完这本《第五项修炼》,第一感觉就是我们的华夏文化,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圣吉在书中所讲述的除了案例之外都可以在我们中华文化之中找到其根源,而且都是历史文化精髓。这不禁又让我感叹,为何我中华文明如此璀璨,却难有闻明的大家和创新的理论?其根本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心”。

有些人醒了,可是他不一定情清醒;有些人没醒,那么他一定还很困。在我们现代的物质极为丰富的时代,多少人因为“心”的丢失而沉沦堕落。在此书中,圣吉都是用浅显的文字和易懂的故事(例如煮青蛙的故事,啤酒游戏等)在教导我们如何修行,而这些修行,在我看来,亦可以称之为修心。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仍然执迷不悟,甚至不愿醒来。这是个人的堕落,还是社会的病态,是一个值得深思和反省的问题。

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在我看来,每一项都是针对于我们个人根深蒂固的缺陷和障碍所进行的,而根本的,我认为是针对于“心”的修炼,心即系统,心的修炼就要进行系统性思考。

现在越来越流行一项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每年在全国各大城市都有不同形式的中华传统文化论坛召开,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其中,也有很多的企业家参与,有时这些论坛又称之为企业家论坛。这些论坛所关注的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国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对所有参会者和观看者无疑都是一次生命的洗礼和思想的升华,我曾看到,在场的无数青年人都泣不成声,翻然悔悟并且痛改前非,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也希望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这样的论坛和教育能够走进校园,走进高校课堂!

二、信愿行

对于五项修炼,我个人认为总结为“信、愿、行”三字。

信,即信念。一个人要修炼自我超越,没有信念是不行的,要超越自我,就要面对情绪张力和创造力张力的对抗,破解结构性的冲突,运用潜意识和系统思考。

愿,即愿景,包含了个人愿景和组织愿景。对于愿景,我更多的理解为目标,人之所以有进取得动力,是因为有其所想要达到的目标。因而,催生出了经验管理学派,诞生了目标管理理论。人是有思想的生命,没有思之所想,也便就浑浑噩噩,虚度混日。

行,即践行。不论是信,还是愿,都是思想层面的,要想追求信念,达到愿景,就需要不断的前行。这个行,既包含了个人之行,又包含了团队之行。而我这里所述的团队,本意是指具有崇高理想的道德团队。

信、愿、行三者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三者缺一不可,是一个良性螺旋循环系统。信愿行集中统一于个人,而个人又分为自我、本我、超我三个层次,通过信、愿、行的修行,个体所具备的心智模式在不断地升华,个人最终由自我到超我的蜕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下图所示。只要我们能够运用这种思想按照这些要求去做,那么我们就会不断的进步提升,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的实现愿景。

《西游记》是一部很好的关于修炼的读本。其中,师徒四人很好的展示了学习型组织地建设与发展。《西游记》中贯穿了无数的故事,然而其主线却十分醒目――西天取经,用圣吉的理论可以称之为建设学习型组织。师徒四人的背景不同,思维不同,在取经路上不但遭遇外部的磨难,就连内部也存在诸多的分歧和矛盾,但是在唐僧这位领导内心的强大信念下,师徒四人最终形成统一的共同愿景――求取真经,并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艰苦旅行,最终取得了真经――成功的建设了学习型组织,而其师徒四人在此过程中也实现了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完善系统思维。这便是信、愿、行最典型最成功的的案例。

三、今天,我能贡献什么

在今天这样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人们可以得到的越拉越多,可是付出的却是越来越少,更有甚者,不惜腐化堕落,成为人民和社会厌恶的对象。

《第五项修炼》是针对工商企业人士的读本,其原意是帮助企业家实现公司的有效管理和建设,而我却希望企业家能够在修炼的同时融入社会责任感和荣辱道德观。如果个人,团体,甚至组织能够常思“今天,我能贡献什么?”,那么,其所收获的定当多于其所付出,这并不是讲要以退为进,而是说要真心诚意的做一个纯粹的人。

第五项修炼范文4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五项修炼;团队学习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7-025-02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快速更新,学习已成为一个企业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源泉,它能使企业所有员工全心投入,持续不断学习。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快速学习的能力。

一、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最早由佛瑞思特在1965年出版的《企业的新设计》中提出,他构想的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信息化、组织更具开放性、终身学习。此后,佛瑞思特教授的博士生彼得圣吉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在《第五项修炼》提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他强调:“组织的学习水平、能力高低是组织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本文认为,学习型组织最本质的特征是组织学习。企业应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同时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创造性地学习。因此,学习型组织是能对相互依赖并且不断变化的世界做出有效的反应的组织,是一个能不断适应变革的组织。

二、 学习型组织特点

通过对一些国外大公司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发现学习型组织具有下面几个特征:第一,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第二,组织由多个创造性团体组成;第三,在解决问题和人事工作时,摈弃旧的思维方式和常规程序;第四,员工之间坦率沟通,跨越纵向和水平界限;第五,自主管理,使组织成员能边工作边学习并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第六,超越传统的根据职能或部门划分的“法定”边界,学习型组织的边界将被重新界定。

在组织结构上,学习型组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适应于团队工作而不是个人工作;第二,适应于项目工作而不是职能工作;第三,适应于创新而不是重复性工作;第四,有利于员工相互影响、沟通和知识共享;第五,有利于将知识和经验互补的员工集中起来,加快知识的商品化过程;第六,有利于企业把握所处的大环境,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 学习型组织的五种技能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必须基于五种技能的培养,即五项修炼,只有经常进行这五项修炼,企业才能成长为学习型组织。这五项修炼就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

(一) 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通过学习不断理清和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精于“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这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植根于组织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二) 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着人们认识周围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和印象。在管理的许多决策模式中,决定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常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在起作用。改善心智模式就是组织成员和组织自身打破既成的思维定势,解放思想,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三) 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组织的凝聚力所在,有了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组织成员就会努力学习和追求卓越,并且这种追求不是基于外在压力,而是他们的内在愿望。建立共同愿景,就是组织成员树立共同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的过程。通过建立共同愿景,把全体成员团结在一起,每个员工都受到共同愿景的感召和鼓舞而努力学习。

(四) 团体学习

“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互相配合、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发展“共同愿景”和“自我超越”这两项修炼基础之上的。世界上不乏由杰出的个人组成的团体,但是他们的整体效率却不一定高。从某种层面上看,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是无关的,只有在团体互动中实现组织的学习,才能不断提升组织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五) 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它教会人们运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将组织成员的智慧和活动融为一体。系统思考能引导人们由看事件的局部到纵观整体;由看事件的表面到洞察其变化背后的深层结构;由孤立地分析各种因素到认识各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动态平衡关系。

四、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途径

对学习型组织有了正确的认识后,重要的是企业如何创建成为学习型组织。根据管理创新先行者的经验,企业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必须保证将个人和团队的学习行为纳入系统化的轨道,并有效地将学习行为转化为创造性的行动,重点在领导与管理、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交流和知识系统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变革。

(一) 领导与管理

在学习型组织中,企业的领导层要消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深入理解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一方面率先垂范,使自己首先成为学习的人,使企业的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另一方面为从事学习的个人和团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领导层可通过以下五方面鼓励员工和团队学习:第一,规范学习行为;第二,建立一种促进学习的体系;第三,鼓励员工提出创新建议;第四,保证知识传播和学习渠道的畅通;第五,企业资源向从事学习的人员和团队倾斜。

(二)组织结构

改革传统的科层组织结构,逐步向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过度。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改革模式,建立以基层为主的并具有特色的扁平化结构。同时,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实行基层团队的“自主管理”。

(三)企业文化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学习型组织的文化:支持并奖励学习和创新;提倡探索、切磋、冒险和试验;允许犯错,将错误视为学习的良机;关注全体员工的福利。利用企业倡导的价值观引导员工,形成企业上下共有的价值观念,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四)交流和知识系统

学习型组织就是一个自由、开放、便于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系统。这种交流系统必须符合以下条件:能够产生新颖而又实用的知识;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有关经营和战略信息渠道的畅通;能从外部方便、快捷地获取有关知识;信息的传播是高效的,能随时到达需要它的员工和部门;各个信息点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五)内部运行机制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上下结合,创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加大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力度,强化责任,齐抓共管。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各种运行机制,如:学习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以及约束机制等,将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五、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程序

(一)企业要想将自身改造为学习型组织,必须从建立适合学习的组织结构入手。学习型组织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组织,其管理层次比传统结构要少的多。所以建立学习型组织强调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尽量减少企业内部管理层次,可以使组织更适于学习和建立开创性思考方式。除此之外,项目管理、团队工作、界面管理以及并行工程都有利于组织开展系统性的学习。

(二)在具备了一定的组织结构基础后,企业还要看看企业文化与内部的团体气氛是否能够配合与支持,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必须去塑造适合五项修练发展的学习文化,培养组织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气氛。要开展经常性的学习,以提高企业整体的学习积极性。

(三)企业要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并积极向外界学习,组建知识联盟。知识联盟有助于组织之间的学习和知识共享,使组织能开展系统思考。知识联盟将比产品联盟更紧密和具有更大的战略潜能,它可以帮助组织拓展和改善自己的基本能力,从战略上创造新的核心能力。因此,任何想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的企业都不应忽视知识联盟的重要意义。

六、结语

学习给企业带来利益和机会,现代企业只能作为一个不断学习的组织,才能够善于创造、寻求及转换知识,同时能根据新的知识与领悟而调整行为。“新经济时代,最成功的企业将会是学习型组织。企业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参考文献

[1]张润彤,曹宗媛,朱晓敏.知识管理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第五项修炼范文5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 企业战略管理 应用型人才 教学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的全球化趋势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就是在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复杂的市场激烈竞争的管理实践中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它于20世纪70年代诞生后,逐渐为众多企业管理者所广泛应用。该理论是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建立在管理基础理论、职能管理理论之上,是整合性的、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

《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管理课程,最早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中率先开设,后引入我国,成为高校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在管理专业学科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996年,国家教委(教育部的前身)“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把该课程列为管理类专业培养计划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管理类专业中,一般都将该课程列为专业核心必修课程或专业选修课。

应用型本科人才是面向现代社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直接从事实际工作、解决具体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明显区别于研究型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的。针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把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的《企业战略管理》为突破口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也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工作以及经济建设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积极的贡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我们创新地学习、实践和探索。构建一个创新型教改团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改效率和效果。作为当今新组织形式之一的学习型组织的本质就是创新。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理念和方法为《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博士。其研究成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于1995年出版就风靡世界。此后,世界500强企业中几乎有一半按照该理论的原则来设计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是在发展中形成了持续的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它主张组织按照学习关系建立上下互动、内外互动的组织结构。组织领导和成员之间打破旧的等级森严的层级形式和相互隔离的部门形式,充分和积极交流经验和得失,互相促进提高。组织和环境之间消除旧的隔绝障碍,组织积极地适应环境,环境也给组织提供有效而充足的资源,保证组织的高效力。

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特征是:共同的愿景,重视团队的作用,强调善于学习和不断学习,组织结构出现扁平化,领导者是真正的学习者,强调创新。

彼得・圣吉曾经说过:“如果让我用两个字表述学习型组织,是创新;如果用四个字,是持续创新。”他认为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在于创造性地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就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与标志,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所在。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

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要通过五项“修炼”来创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其中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艺术与技能的核心。该理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应该做到,创建一个有管理专业教学管理者、主讲《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师、学生代表等参加的《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改革团队(以下简称教改团队)。该团队的构建以及教学改革工作开展应该按照上述五项“修炼”来创建,具体做到:

(一)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自我超越”是“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它要求组织的成员不断学习,去除自己的既有成见,勇于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不断地创造并努力实现心中最想实现的愿望。

这要求教改团队成员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积极创新。他们必须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征。其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就业导向与社会需求高度吻合;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能力紧密结合;③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技术素质;④富于面向职业应用的创新精神。

这些人才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应以其“进入角色快、业务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等特点而具有竞争优势。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既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培养研究人员的任务,也有别于高职院校培养熟练技术工人的要求。

基于上述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体系改革构建方面,应该树立的理念是: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体系清晰、简洁、够用,着重于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特别是综合能力培养。

(二)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心智模式”是指由于过去的经历、习惯、知识素养、价值观等形成的、基本的固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改善心智模式是建立在自我超越基础之上,通过接受新的观念,形成新的思维方法、方式和习惯。良好的心智模式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有效和及时的决策,以获得良好的组织绩效。

这要求教改团队成员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思维方式,以做出正确的教改决策。如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手段更新、实践教学环节、考试改革等方面重新修订和探索。

(三)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建立共同愿景”是组织学习的重要环节,使组织成员有共同奋斗的目标。组织成员的个人自我超越最终要以组织共同目标的形成为标准,在组织成员的积极互动下,把成员个人的愿望变成集体的共同意志,的共同愿景才能有效地形成。

这要求教改团队成员要把学院的要求、各个专业培养定位、教师的授课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兴趣点统一起来,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以此把全员团结在组织共同奋斗的目标之下,以此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组织进步的合力。

(四)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Team Learning)

“团体学习”是组织学习的最关键的环节,是基于共同愿景进行的。组织成员在共同的目标之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充分沟通和积极探索,形成团体合力、能力和团体的智慧。

这要求教改团队成员,通过保持学习的能力, 及时铲除组织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不断突破组织成长的极限,从而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善于不断学习。不但重视员工个人学习和智力的开发,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组织智力)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把个人的能力整合为组织的能力。可以利用教研室活动、观摩教学、学生课余活动等多种形式互相学习、共同学习、总结《企业战略管理》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

“系统思考”是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组织内部的关系以及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的联系。它要求组织在团体学习以后,利用已经形成的团体共识和团体合力,全面系统地思考组织自身、组织与环境之间的长远发展战略,制定出系统的发展方法。它既是其他四项修炼的基础和核心,又是对其他四项修炼的整合。

这要求教改团队成员,共同思考《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理论体系构建问题。做到脉络清晰,理论完整但不庞杂,既详略得当、又突出重点;理论阐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准确掌握知识;注意增加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内容。另外,结合理论阐述,每章节要配有生动、时代感强的案例分析和阅读资料,易于学生理解理论和实践应用。

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理论体系构建方面,我们对该课程理论体系构建原则是:博采战略管理学界众家之长、依循企业战略管理过程而展开循序渐进的理论体系构建。他们在综合分析和研究国内外著名的企业战略管理教材和专著的基础上,提出根据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的四个阶段(确定企业使命、战略环境分析、企业战略选择、企业战略执行)来构建该课程理论体系。分为以下四个有机联系的模块:企业战略管理导论、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企业战略选择、企业战略执行。以上四个模块的有机结合反映出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不间断的、动态的管理过程。在对于应用型本科学生教学时,以上体系清晰明了、内容选取详略得当。

四、结论

综上所述,学习型组织理论对于促进应用型本科学生《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其创新理念和方法,可以帮助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科学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周群英.应用型人才培养呼唤知行体系教材 [N]. 中国教育报,2010-4-19(5).

[2][美]彼得・圣吉.张成林,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美]迈克尔・A・希特,R・杜安・爱尔兰,罗伯特・E・霍斯基森.吕巍,译. 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王绚皓.企业战略管理[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5]王绚皓.组织行为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第五项修炼范文6

[关键词] 旅行社 学习型组织 五项修炼 方略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史隆管理学院教授彼得・圣吉提出来的。他于1990年出版的巨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整合了系统动力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成果,提出了通过“五项修炼”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思想。该书在商业界很快成为畅销书,并获得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的开拓者奖。学习型组织理论于上个世纪末传入我国,当时只有少数爱好者和企业对其进行研究和实践。2001年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高峰会议上提出“创建学习型社会”后,我国各地掀起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热潮,有一批大型制造类企业和服务企业、事业单位将该理论付诸实践,勤于探索,争创学习型组织。但是,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在我国旅行社中却罕有提及。本文分析了在我国旅行社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探讨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在我国旅行社进行实践的方法,并针对在我国其他行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先锋排头企业在实践中出现的误区提出我国旅行社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和内涵

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彼得・圣吉为学习型组织所下的定义是:“大家通过不断共同学习,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立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的组织。”二十一世纪最成功的企业将会是“学习型组织”,是有能力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企业。这里所说的学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获取知识和技能,它的目的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以及使员工和组织不断进入新境界。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方法是进行五项修炼,即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是一套指导管理者工作的思维方法和原则,这种角度上的独特性又使该理论不同于“零库存”(Just in Time)、“全面质量管理”(TQM)、“机构重组和流程再造”(Business Re-engineering)等具体管理模式的指导。学习型组织概念的提出在管理学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由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旅行社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

波特五力模型是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企业竞争压力分析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清楚地分析其所面临的来自五个方面的竞争压力,即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可替代品的威胁、同行竞争的激烈程度、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下面从这五方面来分析我国旅行社面临的竞争压力。

1.新进入者的威胁。有来自国内、国外两方面的新进入者的竞争。在国内,由于旅行社业进入门槛低,资金要求少,其他行业的经营实体以为旅行社的利润可观,纷纷进入或正准备进入旅行社领域,使业内本来竞争已很激烈的状况加剧。中国重返WTO以来,中国的服务业市场逐步放开,外资旅行社被允许在中国境内经营的方式越来越开放,他们拥有经验积累、先进的管理理念、资金的优势、人才的培养和对我国旅行社资深人才的争夺给我国旅行社经营带来了诸多挑战。

2.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旅行社的供应商就是旅游线路中吃、住、行、游、购、娱的提供方,如航空公司、车船公司、酒店、景点、餐厅、娱乐场所等。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供应商建立独立网站或在大型平台网站上设计宣传网页提供预定、销售产品的服务,有些供应商在网下也全面铺开设立了多个直销点,如深圳航空在深圳设立了近四十家独立售票处。这提高了供应商的直接营销能力,旅行社不再是其绝对依赖性的销售渠道,供应商对旅行社的讨价还价能力提高。此外,旅游业的季节性特征使供应商的产品在旺季时处于典型的卖方市场,旅行社的讨价还价能力减弱。

3.可替代品的威胁。旅行社的可替代品为网络旅行社,如携程网、港中旅的芒果网。网络旅行社有能力提供传统的旅行社的产品,也可以提供更符合游客个性化需要的产品;同时,网上预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旅行社营业面积较少、人员精炼,减少了固定成本支出,使价格有竞争力,吸引了不少青年旅游爱好者。虽然目前网络旅行社尚不能大面积地威胁传统旅行社,但在国外的实践证明,网络被消费者广泛接纳终将是一种趋势。

4.同行竞争的激烈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行社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十年来各地创办旅行社的数目呈几何级增长,同行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旅行社之间大打价格战,使行业平均利润率逐年下滑,近几年徘徊在1%~2%之间,远远低于其他行业的平均利润率。

5.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顾客即游客。游客对旅游方式的追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要求体验型的深度旅游;自助游、自驾游受到越来越多旅游爱好者的青睐,这些都对旅行社主要经营的全包价观光型团队旅游提出了挑战。旅行社的大量存在并且经营的旅游线路产品差异化不明显,所以游客在选择旅行社时惟一注重的是对价格的比较,对旅行社的讨价还价能力较以往提高。

通过企业竞争压力分析模型的分析,可见我国旅行社处在一个高度竞争的态势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优势对旅行社的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

三、旅行社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获得竞争优势的策略和方法

下面笔者以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理论,结合我国旅行社的实际,谈谈旅行社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获得竞争优势的策略和方法。

1.系统思考。彼得・圣吉在书中以啤酒游戏的例子说明人们多么容易陷入本位片面思考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在啤酒游戏中,终端市场需求量微增,导致啤酒零售商、批发商向上一级供应商增加了预定量,由于生产商生产能力的限制只能部分送达预定的数量,零售商、批发商在接下来的几次预定周期中成倍地增加了预定量以防止预期的库存危机。在生产商扩充生产能力并已能满足全部预定量的同一时间内,市场需求量却始终未变,供应链各个环节上都因几个周期的成倍预定造成了严重的库存积压危机。这归因于各组织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急于解决目前的窘境,而忘记目前的决策对自身未来和对整个系统中供应链上下游的影响。这就是缺乏系统思考带来的问题。同样,在旅行社业务运作中也会出现类似情况。例如,一高校旅游系组织学生去外地考察旅游资源,委托当地一家旅行社联系全程,要求旅行社争取机票3折优惠,减轻学生费用负担。旅行社在焦急等待航空公司总部回复时又求助了几家航空售票处,力争拿到最优价格,而这几家航空售票处又分别联络了同一航空公司,使该航空公司总部以为有多个旅游团在同一时间出行,在看似卖方市场的情形下,旅行社和几家航空售票处均得到远高于3折的机票价格――4.5折。最后,客户方不得不取消此团,转移到学校周边的省内旅游地进行资源考察。旅行社、航空公司都无法获得预期收益。这就是被切割的局限思考带来的障碍。旅行社本身的愿望是好的,希望多联系几家售票处,看哪家能拿到最合适的价格,但整个系统的后续行为对最终结果的影响超出预期。在现实的经营中还有许多缺乏系统思考的例证。旅行社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进行全面沟通、利益共享,不失为系统思考的一个有效解决方案。

2.自我超越。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精熟。用有形的标准来看,它是指在专业上具有某一水准的熟练程度。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个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受人尊敬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传统企业注重满足前三种需要,而学习型组织强调受人尊敬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不断创造新的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将工作的意义与个人生命的意义结合起来。具体到我国旅行社企业而言,要指导员工在每个时期设立更高的个人愿景目标。当员工将憧憬实现的个人愿景和“现况景象”同时在脑海中并列时,会产生一种想要把两者合二为一的创造性张力,以消除差距。学习的意思在这里不是指获得更多的资讯,而是培养如何实现生命中真正想要达成的结果的能力。

旅行社可以通过激励手段的制度化加强对员工的定期考核,对超越以往已具备的能力予以奖励。此外,领导榜样的作用也应充分发挥,在建设企业文化的7S模型中有一个S是Story(故事),即企业的高层领导个人奋斗的故事在员工中广为传诵,会潜移默化地成为员工效仿追求上进的动力。一家深圳旅行社的总经理年轻时因大学录取通知书被错投而失去本应获得的大学深造机会,由高中毕业作为事业的起点,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成长为该大型著名旅行社总经理的故事在该企业员工中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这体现了Story在激励员工自我超越中的作用。

3.心智模式。心智模式简单说来就是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假设。一个企业的心智模式是在特定企业文化背景下员工交往互动和业务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假设和认知。行动只是表象,后面有深层的心智模式指导着行动。有许多心智模式是隐藏在心中不易被察觉和检视的,需要在行动中反思。由于对心智模式缺乏了解,使许多培养系统思考的努力受挫。在我国旅行社企业中,常有的心智模式如“不在其位,不谋其事”,只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比如导游人员认为在行程中使游客满意是自己的终极目标,而没有在以后的工作中跟进客户,进一步做好营销工作,认为这是销售人员的事,而实际上导游有条件同时成为很好的客户联络员,在客户关系管理上有所作为。这种心智模式也存在于旅行社其他部门员工中,造成各部门间信息流通不畅,行动目标不一。再如,旅行社之间价格战的背后是认为“价格是吸引游客参团的惟一手段”的心智模式。然而,随着游客市场的成熟,旅行社如果能依靠提高服务质量、改进线路产品差异化经营等,就可以在高于市场价位水平上招徕到游客。在所有长期形成的经营理念和操作模式中就大量存在着既定的心智模式。有些心智模式严重地阻碍着旅行社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领导者一定要善于观察研究,必要时辅以外部指导师的咨询指导,并建立一种有益的共同存在于全体员工中的心智模式。

4.共同愿景。个人愿景的力量源自一个人对愿景的深度关切,而共同愿景的力量是源自共同的关切。共同愿景会将企业员工紧紧结合起来。共同愿景对学习型组织至关重要,它为学习提供了焦点与能量。现今的管理者常指令性地要求员工持有共同愿景,要求员工讲奉献,实际上,90%被认为是奉献的,事实上只是遵从,有几个层级说明了员工对组织共同愿景的支持程度;奉献、投入、真正遵从、适度遵从、勉强遵从、不遵从、冷漠。我国一些旅行社进行股份制改造,使员工成为企业股东,希望员工将企业与个人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多一些奉献,加强员工的责任感。但是,对员工没有公开地交代每年的盈利情况,只是不定期地根据经营状况给员工分红,分红的数量也是有限的,使员工感觉不到改制前后本质上的区别。实际上,不仅应在形式上改制,还要向员工详细报告企业经营状况,使员工深切关注企业经营态势,而不只是停留在利益上的分红。旅游业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将企业与个人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并在行动中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充分信任的员工持股方案对于建立共同愿景有实质帮助作用的。如何在我国旅行社股份制改造中合理应用以建立员工的共同愿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5.团体学习。团体学习不是我们字面上理解的团体在一起共同学习新知识、掌握新信息,被动吸收他人现有成果。它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共同进行某项工作的所有相关人员打消现有职务带来的等级观念的束缚,抛开所有顾忌,单纯从实现事业目标的角度开诚布公地畅所欲言,对共同开展的工作提出个人的意见,突破既有的主张,提出有创造性的观点,同时倾听他人的声音,以求企业更上一层楼,有突破性的进步。这是五项修炼中的团体学习的真正涵义。在我国旅行社企业中目前要做到这一步尚需时日,特别是大量存在的中小旅行社中的家长制作风,总经理明确地表达“他的”愿景,使周围的人感到怯惧,他的看法因此甚少受到公然的检视与挑战,以致于在高位者听不到不同的声音,不能在同一个平台上沟通,使集体的智慧远远小于个人智慧的叠加。这就要求领导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掌握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精髓,深知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意义,从思想上准备好学习型组织会给企业带来的变革并乐于推行这一管理理念,带领企业员工进行团体学习。

四、我国旅行社创建学习型组织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在我国其他行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先锋排头企业在实践中出现的误区笔者提出以下我国旅行社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将学习型组织中的学习的概念与一般意义上学习的概念混淆,二者有本质意义上的区别。

2.学习型组织是一个长期的企业实践过程,而不是短期的概念的炒作,要切实将其作为旅行社企业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指导理论。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一定以“学习型”口号介入,而要从制度上、结构上、管理方法上无声之中渗透,变成行为动力、模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