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游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游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游

乡村游范文1

(一)农村旅游的内涵

农利旅游是以“三农”资源为依托,由农民参与经营和服务的旅游业态。农村旅游其实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发生在农村地区,以农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为对象,由农民参与接待的旅游活动;二是指农民的出游活动。本文讨论的是第一种情况。

(二)发展农村旅游的意义

1.发展农村旅游的政治意义

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综合性产业,具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多种功能,因此必须深刻认识“以旅促农”的重要意义。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孕育着大量旅游资源.如果合理加以引导和开发,农村旅游不仅能够丰富我国旅游发展类型,壮大旅游规模,而且能够与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全而对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

2.发展农村旅游的经济意义

首先.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传统农业经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强,遇到自然灾害,很容易减产减收,甚至绝产绝收,农民有劳无获。农村旅游以第一产业为基础,与第三产业相结合,一方面纵向深化了农业产业链,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横向带动了与交通、食宿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业、商业等的发展。农村旅游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分担了农业风险,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反过来又有利于农业生产。

其次,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是阻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如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一个战略性问题。农村旅游的主要目标客源市场是城市居民,特色鲜明的农村旅游能使城市的人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向农村地区转移流动,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差别,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

第三,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旅游以农业、农村、农民为资源,在“家门口”创造了就业机会,大大缓解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农户参与农村旅游的开发和接待,直接获得经济收益。同时.农副产品的销路更加广阔,通过“渔家乐”“农家宴”等形式,农副产品附加值得到最大提升,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

3.发展农村旅游的社会意义

发展农村旅游,农户在基本的农业生产之余忙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旅游产品的生产和营销等活动,农村社会风气、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城乡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为向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农户自觉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发展农村旅游过程中,先富起米的农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形成积极向上的你追我赶奔“小康”的局面。

4.发展农村旅游的文化意义

我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千百年来农村形成的“田园之美”吸引了众多国内城市居民和同外游客。发展农村旅游,把这种自然与人文并蓄、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山园野趣展现给国内外的旅游者,让他们暂时摆脱紧张、压抑的城市环境,得到身心的放松,同时还能将这种田园之美发扬光火。

其次,有利于文物古迹的保护。我国地大物博,历史的变迁遗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其中很大一部分散落于农村地区。例如江南古镇、平遥古城等乡村民居不仅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而且蕴含极大的文物价值。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和居民逐渐认识到只有妥善保护好这些文物古迹,才能对旅游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我国农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村旅游内涵认识不足

一方面表现为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旅游业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特别足在那些资源独特,但开发条件欠缺的地区;另一方而表现为认识不到农村旅游具有依靠一农资源、发挥当地特色、因陋就简的特点,在已开发的地区往往会出现为发展农村旅游而置当地资源、环境于不顾,出现请如破坏乡土特色、改变土地用途、忽视农业生产等问题。

(二)缺乏系统科学规划

相比城市旅游,农村旅游开发显得过于粗放,特别是在县级以下地区,而对大量旅游者的涌入,缺乏规划指导,来不及建设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大大降低了旅游者的体验。许多投资者看到农村旅游的火爆发展势头后,盲目投资开发、大搞建设,只顾跟前利益,这样导致了较小区域内重复建设、大量资金资源浪费的恶果。

(三)农村旅游产品缺乏品牌

随着农村旅游的深入发展,农村旅游形式趋势多样化,由最初的田同观光到农家参与再到度假休闲,向旅游者提供的旅游产品也由住宿餐饮向富裕民俗特色、集参与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方向发展。但是也应看到农村旅游产品在市场上雷同现象比较严,影响了农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经营过程矛盾明显

从事农村旅游的农户由于其自身素质、社会背景等因素,产生职业分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户从事管理工作,而一般农户只能从事接待服务工作,难免有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发展起来的农村旅游大户,引发了农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音符。农村旅游投资者并非完全是当地农户,在经营过程中以经济利益为上,圈占土地、破坏环境等现象屡有发生。

(五)配套支特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资源丰富、民俗风情多姿多彩,但旅游业迟迟发展不起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交通、电力等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导致的。旅游业是个关联度高的行业,必须依托良好的基础条件。再者,相对城市旅游,农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普遍比较低,又缺乏系统的培训,在接待服务意识和水平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直接关系到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和旅游地的声誉。

三、我国农村旅游发展对策

(一)加强各个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在农村旅游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主导作用,具体来看:第一,在农利旅游发展初期,政府需对农户进行指导和引导,让广大农户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旅游是脱贫致富的手段。第二,在农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向农户提供小额资金扶持,构建农村旅游发展平台,多方筹集资金;统筹城乡发展,引导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第三,在农村旅游发展比较成熟时,往往会在区域内部形成产品类同和恶性竞争,环境恶化等问题,这叫政府应当引导农村旅游走区域联合和产品品牌化的道路,同州应处理好发展过程中凸显的各种矛盾,确保农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严格农村旅游规划

农村旅游规划要县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规划农村旅游时必须统筹城市旅游与农利旅游。规划要具有相对完整性。农村旅游规划需体现乡土特色。规划过程中让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农村旅游规划一旦编制,就是开发建设的基本依据,应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得以体现,确保规划的落实。

(三)注重农村旅游产品创新

产品是被旅游者直接消费的,农村旅游产品有没有吸引力、能不能带给旅游者比较大的效用,关乎农村旅游的兴衰成败。农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提高农户的商品经济意识。第二,产品要富有文化内涵。我要璀璨的农耕文化和农业文明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这对旅游者特别是国外旅游者极具吸引力,要把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农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中。第三,农村旅游产品需整合营销、创建品牌。

(四)妥善协调各利益相关者关系

农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政府、企业、协会组织、社区、农户等,各方有着不同的利益斥求,必须妥善处理,否则矛盾激化将阻碍旅游的发展。协会组织和当地社区要积极参与到旅游开发过程中,形成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结构,这样才能兼顺各自利益,避免矛盾产生。

(五)完善配套服务措施

乡村游范文2

七转八折,我们在混凝土的世界里穿梭着,但心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向西,向西!西边有美丽的田野,有祥和的农家!

不知走了多久,楼房突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茂密的树林。一条小路穿过树林,蜿蜒而去。周围的世界里充满了绿色,土地是绿的,小溪是绿的,连空气仿佛也是绿的。树上好客的鸟儿,见我们进了树林,立刻变得的兴奋起来,叽叽喳喳的叫着,呼朋引伴的从密林深处飞到路旁的树杈上亢奋的鸣唱,用它们特有的清脆喉咙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鸟儿的大树朋友也似乎有意捧场,一阵南风拂过,“哗哗”的歌声便由远及近,不一会便到了我们头顶上。树上,叶子们两两一起互相拥抱着,奏出了优美动听的“叶子交响曲”,与鸟儿们的大合唱呼应着。接着便是一阵沁人心脾的奇异香气,土壤的清香,树叶的芬芳,小溪的气息,都完美的融进了这湿润的空气中。我闭上眼睛,倾听着,呼吸着,感谢着树林的慷慨。

当我睁开眼时,眼前的景象更加令我震撼。这是一片无边的麦田,是一片无边的嫩绿,一片无边的希望!太阳柔柔地洒下一片阳光,麦芒透出了点点金光,整个田野被笼罩在一片辉煌中。轻风拂过,掀起了万丈狂澜,麦浪翻滚着,奔腾着,欢笑着由远及近扑了过来,发出“哗哗”的震撼人心的巨响。万里长野,千里麦浪,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象啊。麦田里劳作的农民停下了手中的农活,双眸注视着麦浪,任凭浪花冲刷自己,拍打自己,拥抱自己。他的双手爱怜的抚摸着浪尖,好像在抚摸自己调皮的孩子。麦浩浩荡荡的浪滚滚而来,仿佛要淹没一切。突然戛然而止,好像是海浪撞击到了礁石,哗哗的四散退去。随之而来的是一阵美妙的麦香,这香气入一股清流钻如体内,洗刷着沉积了太多烟尘废气的身体,我顿时感到神清气爽,一路的疲倦也消失殆尽。

乡村游范文3

火爆的乡村游

随着国内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开始成为钢筋水泥的丛林。不少人渐渐将目光转移到城市周边的乡村,去看看盛放的油菜花,亲手采摘应季的新鲜水果,品尝一顿地道的农家菜成为了不少人的出行新选择。

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旅游已经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内乡村游客数量达13亿人次,占全部游客人数的三分之一,旅游收入高达3 200亿元人民币,乡村旅游实际完成投资2 6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国内乡村旅游接待点(农家乐以上)逾200万家。可以这么说,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国内旅游业中,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互联网+乡村游

虽然乡村游在国内日益火爆,但总体来讲,它的发展仍然受基础环境、农村经济以及服务配套设施等客观因素限制,而且人们已经逐渐开始对以农家乐和采摘园式的乡村旅游模式产生审美疲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呢?这时候,“互联网+”的出现,给了乡村游新的发展机会。

首先,乡村游产品所遇到的瓶颈和乡村本身发展缓慢有很大的关系,而乡村发展缓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市场的封闭。由于交通和政策等因素,乡村的发展一直远远落后于城市,这让乡村失去了很多发展机遇,也让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当互联网被引入乡村之后,可以让村民与外界的沟通便利性大大增强,不仅能获取更多资讯,还能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也能拓宽市场空间,让乡村的各种特色产品更有价值。

其次,互联网的介入可以改变乡村游产品普遍存在的营销水平较低的现状。目前,国内的乡村在品牌营销方面处在很弱势的地位,尤其在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时代,媒体的聚焦点往往在城市,费用也较高。乡村既没有实力,也缺乏强烈的诉求。而在乡村旅游兴起之后,乡村的品牌营销诉求越来越强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乡村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一方面要做好产品,另一方面就是要做好品牌营销。对于目前的大多数乡村来说,互联网是一个性价比较高的品牌营销工具。通过互联网平台,乡村能够及时信息,与从业者和外来游客实现高效对接,充分集聚乡村发展的产业信息和文化信息,给乡村游带来新气象。

再次,互联网可以担当招商引资的平台,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到乡村游的市场中,加快相关市场地转型升级。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的进入,商家更容易获得用户的反馈,乡村的农家乐模式也将加快转型升级。本地经营者的经营意识也将提升到更高层面,让消费者的消费从简单的农家菜、摘水果衍生到了全面且深度的度假体验。

最后,政策的红利也在支持着“互联网+乡村游”的发展。在国务院下发的名为《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指出,到2020年,全国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单位要实现免费Wi-Fi(无线局域网)、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和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在全国打造1万家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而在国家旅游局《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中提到,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和企业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乡村旅游APP和《微信》等网络新媒体手段宣传推广乡村旅游特色产品。以上这些政策红利都可以很好地利用起来,助力乡村旅游与互联网的结合。

开始发力的互联网+乡村游

目前,“互联网+乡村游”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炒的话题,互联网企业和旅游企业都纷纷开始加重乡村游产品的投入比例。一时之间,乡村游成了一个香饽饽,国内企业开始纷纷发力这一市场。

乡村游范文4

礼泉县的乡村旅游闻名遐迩,如众所周知的袁家村,她的关中印象体验游使人忆古思今,感悟时代变迁,被誉为“关中民俗大观园”。此外,还有近些年来陆续开展的赏花游(东坪沿线赏杏花――皇甫村、榆村赏桃花――兴隆村赏梨花――东周村赏樱桃花)、采摘游及白村现代农业示范园观光游等,这些旅游项目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笔者认为礼泉拥有非常丰富的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当地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一步发展深度的乡村体验游,从而把该地的乡村旅游推向新的高度。下面是笔者就该问题所进行的思考,希望能对该地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一、深度乡村体验游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大

首先,近些年来,由于农药、化肥残留,激素在蔬菜水果中的使用及转基因食品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人们对绿色食品的呼声不断高涨,需求也越来越大。虽然现在市场上也不乏绿色食品,但不时被曝光的某些绿色蔬菜基地仍使用剧毒农药的现象,使人们稍稍放下的心又被吊起,因此现在很多人都想通过自己亲自动手种植蔬菜和水果以解决上述担忧的问题。

其次,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空气、噪声等污染的加重以及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很多生活在城市的人都希望到农村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同时进行一些体力劳动,从而既能体会到收获的喜悦又节约了去健身房健身的费用。

再者,前几年在社会上流行的一种游戏――――经营农场,让无数人为之如痴入迷,很多人为了收菜偷菜不惜早起晚睡,甚至有些人因在上班时玩这个游戏而被炒鱿鱼,这充分说明了现实生活中很多生活在城市的人都想拥有一小块农田,把游戏中的种菜变成现实版的,这样即能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又能吃到既新鲜又绿色的蔬菜和水果。

二、礼泉县发展深度乡村体验游的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礼泉县位于关中平原腹地,距省会西安55公里,距咸阳28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15公里,是西安半小时经济圈卫星城市,这为礼泉发展乡村深度体验游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地理位置,同时也提供了充足的客源。再者礼泉交通便捷,福银高速、关中环线、312国道、西平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四通八达,这大大提高了礼泉的可进入性。

2.业已具有的发展旅游的基础和知名度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礼泉县基本形成了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中国最大的生态果园、陕西新兴的水上乐园、关中优美的和谐家园等四大旅游看点。其中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御杏观光园、御桃观光园、御梨观光园、樱桃观光园及白村现代农业示范观光园等乡村旅游明星景区脱颖而出,且先后成功举办了五届桃花节、两届杏花节、四届采摘节和乡村旅游文化节。这为礼泉发展乡村深度体验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可以借助已有的知名度来做宣传,从而大大节约宣传费用。

3.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2007年以来,礼泉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建设“大唐文化旅游名县”的宏伟目标,并提出“高举‘旅游兴县’大旗,共唱贞观长歌,再现盛唐风貌,彰显御果魅力,打造唐人圣地,为把礼泉建成享誉全球的大唐文化旅游名县而努力奋斗”的指导思想。在实施措施方面如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保障措施上,礼泉成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把园区建设纳入了目标责任考核,每季度召开一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以奖代补资金500万元以上,实行“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奖励政策,全力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这为礼泉进一步发展乡村深度体验游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三、礼泉发展深度乡村体验游应采取的措施

1.在经营模式上实行“农民+‘农场’协会+市场”模式

在这种经营模式下,“农场”协会由旅游局主管乡村旅游的部门负责成立和管理,负责制定“农场”协会会员的各种规章制度,同时和市场直接接触,把握乡村深度体验游的市场发展动向,收集乡村深度体验游旅游者的新需求等,再者还要为农户提供“农场”的经营管理指导服务和监督农户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农场”协会实行会员制,农户可以自愿入会,但要严格遵守“农场”协会的各种规章制度,接受协会的统一安排和管理。这样既可以保护农户的利益,又不会损害旅游者的利益。

2.具体的实施项目

⑴让旅游者租地自种。这种高级的乡村旅游方式在世界的一些国家或地区如日本、瑞士、台湾等已经出现。在礼泉可以这样实施:在交通比较方便且离咸阳和西安比较近的农村建一些农场(农场要具有便利的灌溉和排水系统),这些农场的土地主要用来出租,然后把大块的土地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分成若干小块,每块租期可长可短。农场可以出售种子、有机肥料(如家禽的粪便)等种植蔬菜和农作物所需的物资,同时提供免费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指导。旅游者可以利用节假日去经营自己的“小农场”,在农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播种、施肥、捉虫、采摘果实等劳动,充分体验农民的生活,忘却城市生活的各种烦恼;平时旅游者的“小农场”则由农场的工作人员来替他们经营,农场的工作人员会经常和旅游者联系,告诉旅游者他们的“小农场”情况,旅游者只需缴纳一定的管理费。这样旅游者既能在节假日充分体验乡村的生活,又能在工作的时间安心工作,而当地农民则无需离开自己的家园就能获得比较丰厚的收入,也避免了外出打工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⑵让旅游者“领养”动物。有些城市的旅游者很喜欢动物,特别希望能喂养一些如小鸡、小鸭、小猪等动物,但是由于城市的生活环境不允许,他们只能想想而已。而礼泉的有些地方就可以实现旅游者的这种愿望。尤其在畜牧养殖业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可以建一些农场,这些农场主要用来饲养动物,管理者在农场里面建一些小的圈,圈里可以饲养鸡、鸭、鹅、猪、羊等动物。管理方式和上面的“小农场”一样。旅游者可以给自己“领养”的动物起名字和喂食以增加乐趣,还可以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但农场的工作人员要注意在他们经营期间要把不同旅游者的劳动成果分开,如不同旅游者的鸡下的蛋要分别收拾好,不要弄混淆了。

⑶还可以开辟一些果园,春天时让旅游者带着小孩在这里种上一棵他比较喜欢且在这里可以生长的果树,同时可以给这些树起名字,空闲时间也可以来管理这棵树,其他的时间则由当地的农民来管理,旅游者只需要交一定的管理费即可,等果树结果了它的主人具有优先的采摘权。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因为这棵树可以陪同孩子一起成长,且可以教育孩子(果树只有经过发芽、开花、才能结出累累硕果),还能吃到自己的劳动果实。再者,在这些树的不同阶段如开花、结果等都要通知这些树的主人,让他们来欣赏他们的劳动成果。这样一来这些树和旅游者就紧紧联系在一起了,旅游者的回游率就会提高。

四、礼泉在发展深度乡村体验游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由于发展乡村深度体验游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如交通、灌溉、旅游地的宣传及对农民进行培训等等,这些问题都不是单个农户可以解决的,所以在这些事情上当地政府要起主导作用,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并给予大力支持。

2.宣传要具有针对性

乡村深度体验游的需求者主要是城市的高收入者(白领)和已退休的老年人,因为前者的收入水平高且工作压力大,节假日非常期望改变一下生活环境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来调节一下;后者则有充足的时间和稳定的收入,且早已习惯工作的状态,突然不用上班有很多人会有失落感和空虚感,同时这两个群体的旅游者都相当注重健康和养生。除此之外高校的学生也是乡村深度体验游的潜在旅游者,这些都应是礼泉县做宣传时的重点。所以礼泉县的旅游局及相关部门要注意根据不同的目标群体选择不同的宣传方式和途径。对于白领和高校学生则应主要运用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如在腾讯网、新浪网、朋友网等网络上进行宣传;而对于退休的老人则主要在电视和广播上宣传,同时还可以进入社区通过宣传栏进行宣传。

3.农场要普及网络

在发展深度乡村体验游的过程中与旅游者的沟通交流非常频繁且重要,农场的经营管理者经常需要给旅游者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这些都需要借助于网络。同时,农场最新的出租信息也要及时的,旅游者也可以在网上预订“小农场”。再者,有些旅游者希望节假日在农场生活,这些旅游者已经习惯了有网络的生活,如果农场没有网络则会感觉很不方便,就会给旅游者留下该地非常落后的印象,这对当地旅游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4.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教育

在发展乡村深度旅游的过程中,当地农民和旅游者的接触将会非常频繁,有的旅游者甚至会住在农民家里和他们一起劳动,因此当地农民的素质会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经历和印象。但由于农民一直生活在农村,在生活中不太注意细节,已经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夏天天热时男性喜欢光着背、某些人说话时满嘴脏话等,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对他们进行劝导和教育,同时给他们介绍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再者,电脑和网络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还是新生事物,他们比较陌生,但它们对发展深度乡村游又特别重要,因此政府的相关部门要举办电脑培训班,要求农场的工作人员都要学会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如上网、发送图片、信息等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他们进一步加强道德和诚信方面的教育,因为大部分时间是农场的工作人员在管理旅游者的“小农场”,这个过程旅游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要求农场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坚守诚信,这样才能给旅游者留下良好的印象,才能使当地的乡村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

5.既要保持当地农民的风俗习惯,又要照顾到城市人的生活需求

乡村游范文5

一群幼畜嗷嗷待哺,虽然主人大力吆喝,但是母畜却不搭理。怎么办?

2006年元旦,国家旅游局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了“2006中国乡村游”启动仪式,拉开今年“乡村游”主题年的序幕。消息随着媒体报道四散开去,乡村欢欣鼓舞,又一种新的经济开始被发现并铺陈出来。由于国家的卖力吆喝,各方也在大力造势,使得很多投资者对此项目伸长了观望的脖子,想从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切入机会。

国家大力吆喝

早在去年12月28日,国家旅游局就以旅办发〔2005〕123号文件的形式,确定了2006年中国旅游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是“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

何谓乡村游?一位旅游爱好者的撰文也许能给出回答,“炊烟袅袅、鸡鸣狗吠的老屋中,现代人浮躁的、没有着落的身心,一下子平静地着陆了,静静地回归到人类生活的本源。”作为以都市人体验农村风情、景色、民俗为主的旅游,乡村游能够将传统的农业转变为观光农业。此外,随着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民旅游也将成为乡村游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过从目前中国的旅游市场来看,以农民为经营主体,都市人“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享受田园风光的旅游活动才是乡村游的主体。

国家确定乡村游的主题是为了促进城市和农村间的交流,号召更多的都市人到农村消费,提高农民的收入、推进农村建设。在“2006中国乡村游”的启动仪式上,国家旅游局的负责人还表示:“要发挥旅游在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等方面的作用,以旅助农,城乡互动。”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可瑞认为,“乡村游不只是一项经济活动。”他举例说,河北的野三坡是一处新兴旅游区,前几年野三坡的乡民们并没有意识到其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都市游客的增多,他们开始注意到野三坡的旅游商机,并逐步配备了接待设施、卫生设备,因此景区内农村基础设施等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和进步,农民的收入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此外,随着外来人的增多,他们先进的思想意识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当地村民,从而提高当地农民的素质。

乡村游的迷惘与出路

“和出境游、大景区旅游相比,乡村游的利润实在太薄了,所以各家旅行社并不是很热衷于乡村游的开发。”北京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的王小姐一语中的。

“旅行社开发旅游项目是一种企业行为,是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如果不盈利的话,当然就不会重点考虑。”张可瑞十分理解旅行社的行为。

任何景区都有一个开发和培植的过程,乡村也不例外。旅行社作为景区与游客的中介,对双方的意见和需求自然会作充分考虑。如果游客对乡村游反响强烈,他们自然也会做这一生意的思考;如果乡村游中他们能得到足够的利润,那么当然能促成这一项目的实施。“项目晴雨表”的旅行社的表现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一行业的投入产生顾虑。是什么阻碍了游客对乡村游的热情,又是什么让旅行社对这一项目反应冷淡,必然有他们的道理。

首先,乡村固有特点影响了游客的游玩心情。具体表现在“游点”单一,或者某家盆景园很有特色,但冲着这个就去游玩的话,也许不会让人产生多大冲动。如果能在该地发动人们举行庭园盆景大比拼,扩大规模,那么自然吸引力就更大了。

其次,乡村自身的优势没有往旅游这方面发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日复一日的劳作,很难让农民们发现自身的特色所在,更不用说开发。如果有人能依据当地人某方面的传统习俗或生产特色进行打造,比如认种实验田,农村房屋租赁等,这些只需要作相应宣传和管理即可进行的项目,都可以成为特色。

第三,投资农村的很少有人从旅游这一项目中去思考经营。大多数人一说到农村便是种养殖或农副产品加工等项目。须知如果有相应的资金支持,根据当地的特色,成片管理开发旅游资源也是一种投资模式。比如,某县新开发了10万亩果园,于是,某人便与该地方政府签订了旅游承包协议,将周边所有农民家庭组织起来,成为“员工”,每年每月都给他们发工资,赏花,收果等引得大量游客进入,既卖了水果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投资者也得了较大回报。

第四,现有的乡村游需要规范管理。据旅行社相关人士透露,乡村游多半是由当地村民经营,因此旅游市场并不规范,比如旅行社和村民谈好一个房间40元的价钱以后,转过头来村民在和自助游游客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也许会把价格压到30元或者更低,相比较而言,旅行社无法拿到更优惠的价格,成本也比较高,本来价格就不高的乡村旅游通常赚不了多少钱。

以上所列种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乡村游的迷惘。但国家大力推行,使经营方热情高涨,对乡村的未来前景充满了信心。

乡村游自己动起来

事实上,乡村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业态,势必会以不同的方式迎合大众的消费需求,所以并不会因为旅行社的不作为而得不到相应的发展。

乡村游范文6

乡村旅游不能少了田野的气息,要能听到青蛙的鸣叫声,或小溪潺潺流过的声音。房子外观是乡村的,装修风格是乡村的,但设施必须是现代的。

陕西是文物大省,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陕西旅游的印象就是人文历史游,市内登大雁塔、看历史博物馆,远一点去临潼看兵马俑。近年来,这种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外地来的一些游人,除了去传统景点,还会到袁家村、马嵬驿等地游玩。

从陕西省旅游局获得的数据显示,目前陕西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31万个,其中休闲农家(农家乐)1.17万个、休闲观光农园(农庄)1400个;从业人数17万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14万人;休闲农家经营户年均收入基本在5万元以上,从业人员年均收入2万元以上。西安秦岭北麓等重点发展区域内的休闲农业经营收入已占到当地农业总产值30%以上。

截至2016年底,陕西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总数已达10个。被农业部命名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5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处、中国美丽田园11处。初步形成了以西安周地区为核心、关中平原为主带、陕南陕北为两大辐射区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因产品丰富、游客规模大、发展成熟度高,陕西乡村旅游位居全国第二,被誉为“陕西现象”。然而,“陕西现象”的另一层含义是,同质化严重,即以特色小吃来吸引游客的模式越来越被诟病,尤其当一些地方出现经营难以为继之后。对此现象,长安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丁华教授已经关注了很长时间。围绕乡村旅游如何差异化发展、如何塑造品牌、如何进行营销等问题,丁教授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乡村旅游要以差异化发展吸引游客

新西部:在陕西乡村旅游业态上,似乎出现了一股模仿、复制袁家村的风潮,有的因游人稀少,经营上很快出现问题,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丁华:袁家村火了后,全省复制这一业态的多达六七十家。出现千村一面跟风潮的原因之一是,乡村旅游经营者主体是农民,创新性小,加上想快速形成品牌,赚快钱,复制就成为一种简单易上手的方式。

其次,缺少专业人士的规划统领,只是修一条街,吸引来商户,在特色挖掘上不够,复制的也只是看到的表面的东西,学的也只是一些皮毛,成功者背后的成功元素则难以模仿和复制,经营上出现问题就不奇怪。

新西部:有差异才有竞争力,才有市场,乡村旅游怎么才能做出差异化?

丁华:只有做出特色,才能做出差异化,问题是很多经营者不知道怎么去挖掘并形成特色。

秦岭北坡分布着华胥的杏、王莽的桃、户县的葡萄、周至的猕猴桃,要么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要么是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完全可以依托这些独具特色的农产品,打造不同主题,增加游客体验项目,形成特色旅游。

前段时间我去汉中考察一个羌寨山庄。装饰上完全显现的是羌族特色,在固定时间段,游人可参与学跳羌舞,学唱羌歌。山庄有一个大的简易舞台,不是用来表演的,是游人参与体验的场所。无论舞蹈还是歌,都是很简单的那种,有浓浓的乡土气息,但很受游人喜欢。

现在一些景点,引进了一些非遗文化项目,表演的成分多,游客能参与体验的少。比如老腔,过去在关中民俗院有演出,现在在白鹿原影视城有演出,但都是舞台上的东西,游客只能在台下看,这和游人是有距离的。

游客通过参与和体验,能感知其背后的文化。现在普遍只是浮在表面做餐饮,以满足游客最基本的需求,对非遗文化、农业要素挖掘不足。

袁家村主打关中民俗体验地。“关中怪”涉及到吃的就占了三条――“面条像裤带”、“辣子是道菜”、“锅盔像锅盖”,这么特色的民俗,可做的文章很多,遗憾的是袁家村并没有将之充分地体现出来,只是做成一个乡村场景的小吃城。

现在是创意、创新的时代,不再是过去有山水资源就行了,要有创意性项目,创新性的度假方式,由市场亮点撬动市场。

增强参与度才能使当地人获得更多收益

新西部:今年春天去蓝田影视城,以及华胥杏花谷赏杏花,发现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周边农民能赚到的就是一辆车十元的停车费。离景点还很远,就有人站在路边拦截游客停车。农民怎么能从旅游中分享到更多的收益?

丁华:只有参与度加深,才能多获益。如果不直接参与到旅游的项目中,能收到停车费,已算有收益了,尽管只是很边缘的收益。

政府应当对农民进行培训,让他们能发现自己营业收入的来源点,有生意经营的意识。当地老百姓如果围绕旅游经营户的需求做上下游服务,哪怕只是给别人做配送,参与到其中了,参与度加深了,才能增加收益。

新西部:乡村旅游季节性很明显。节假日大家一窝蜂开着车涌了去,工作日游人稀少,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丁华:从市场反映看的确有淡旺季之分,尤其是冬季。冬季市场旅游需求是有的,但因为基础设施跟不上,没有取暖设备,没人愿意冻得哆哆嗦嗦地吃饭和游玩,只有打破基础设施的制约,才能克服这个问题。

农家虽然没有暖气设施,但他们取暖的热炕如果能好好利用,游人坐在热炕上,打牌、喝茶、吃饭,也是一种不同于城里的生活体验。冬季温泉、滑雪项目最受欢迎,在此基础上与乡村项目加以结合,就能让淡季不淡。关键是没有开发出合适的产品。

乡村游的风貌和业态就应该是乡村化的

新西部:成都郫县的徐家大院,被认为是中国“农家乐”第一家,三十多年升级换代了四次,他们的经验说明不升级就只能被淘汰。在乡村旅游这个升级换代关键期,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

丁华:乡村旅游按其形态可以分为农家乐、观光、休闲、度假、生活等不同阶段,现在普遍处于休闲阶段,克服瓶颈朝更高阶段发展,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

要让游人在乡村住下来度假,首先要从改善住宿条件着手。

乡村游,风貌、氛围、业态都应该是乡村化的。乡村环境要足,比如,能听到青蛙的鸣叫声,或小溪潺潺流过的声音,田野气息不能少。房子外观是乡村的,里面装修风格是乡村的,但设施必须是现代的。

其次,乡村游经营者要能提供品质服务。提供服务的经营者,一方面要有浓浓的乡村质朴气息,把来的客人当亲戚;同时,要运营现代手段,留电话,加微信,定时信息,巩固老客源,吸引新客人。现在,基本是靠口碑,游人来就来了,走就走了,没有营销,处于自发状态。

针对更多80、90后这些没有乡村生活的人,要开拓适合他们的项目,比如带孩子采摘,增加传统农村儿童的游戏项目,乡村儿童乐园,让他们体验到完全陌生游戏中的快乐。

乡村旅游营销目前看的确是一个短板。就拿“农家乐”来说,目前出现的趋势是城市化、餐厅化,十分钟餐上齐,已经全是配送的了,这有什么意思?既然是“农家乐”,就一定要让客人吃到正宗的农家饭,还可以增加让客人去地里摘菜,回来农家给加工的项目,增加游的趣味。既然是乡村休闲游,节奏就要慢下来,否则,在城里餐厅吃饭就可以了。

最后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信息要畅通。乡村旅游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很多类型,比如利用农业因素的采摘园,与景区配套的餐饮基地、休憩基地,美丽乡村等等,但人们只关注到了袁家村、马嵬驿,假期都涌向热点地,一方面是因为市场推广不足,另一方面是信息不畅、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比如,春天看油菜花,其实不用都涌到汉中,被堵在路上。长安、蓝田都有很漂亮的油菜花田,只是大家不知道该去哪看。政府、企业、经营者都要做信息这件事,要多方共同努力。

上一篇市场风险

下一篇作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