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生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范文1

关键词:研究生;胜任素质;模型;培养

一、相关概念诠释

(一)胜任素质。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认为胜任素质是从第一手材料入手,发掘出的能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美国学者 Spencer认为,胜任素质是指能将卓越工作绩效者与普通绩效者区分开的个人深层次潜在特征,即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王重鸣则认为胜任素质是导致管理者高绩效的知识、技能、能力及价值观、个性、动机等。综上得出,胜任素质是指能够把高绩效者与低绩效者区分开的知识、技能、自我认知、个性特质以及动机等方面的个人特征。

(二)胜任素质模型。目前,学术界最著名的胜任素质模型有两种: (1)冰山模型:Spencer经过多年研究,基于胜任素质的具体要素,提出“冰山模型”。认为胜任素质有显性和隐形之分,包括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五个方面。其中知识和技能为显性,可以观察且易改变,是完成某一具体工作的基本素质要求;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为隐性,是潜在的、不易发现和改变的,是高绩效的核心素质要求。(2)洋葱模型:彭剑锋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分析胜任素质模型,提出洋葱模型。认为胜任素质像洋葱一样层层包裹,从外到内渐变为较核心部分。在该模型中:知识和技能属于表层,较易发现与发展;自我概念、态度和价值观属于中层,较难被发现且较不易发展或改变;特质和动机属于核心层,是个人潜在的特质,相当不易发展。

二、研究生胜任素质模型的主要研究概述

(一)关于研究生核心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通过对国外研究生胜任素质相关文献的回顾分析,孙晓敏、车宏生在独立完成胜任素要程度,对国外研究生胜任素质进行整合,得出研究生核心胜任素质模型:学业能力、学业努力、个人自律、个人管理技能、人际关系、职业愿景与自我导向六个维度。

(二)关于研究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的研究。顾明远分析了影响研究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因素,认为应在知识结构强调综合学习,文理知识相结合;在能力结构上强调学术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与社交能力。孟万金通过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得出文理工三科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结构要素: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陈木龙、张敏强在孟万金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开放性调查和专家访谈的方法进行研究,得出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中:最重要的素质为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料搜集与处理能力;次之是创新能力,成就动机与自我监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再次则是动手能力。

(三)关于研究生胜任素质因素模型的研究。颜立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和问卷法探索了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的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问题,指出优秀研究生的胜任素质包括:重视结果、人际理解、归纳总结、自我控制和兴趣5项;研究生共有的胜任素质包括:主动性、信息寻求、自信、分析式思考和与人交流6项。陈石、王玉坤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研究生胜任素质与培养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到高校硕士研究生胜任素质五因素模型的五个维度:专业技能、个性特征、人际互动、心理素质、创新能力。

三、研究生胜任素质模型的整合分析

(1)专业技能:学习能力、专业知识、科研能力、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历史知识、当代科技知识、跨学科知识、哲学知识、科研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 /信息寻求、分析式思考;(2)个性特征:理解能力、兴趣、上进心、重视结果、主动性/主动性、坚持性、尽责性、道德与诚实/自我监控能力/重视结果、人际理解、归纳总结、自我控制和兴趣、主动性;(3)人际互动:学术交流、社会活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技巧、人际技能、团队合作/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与人交流;(4)心理素质:承受挫折能力、意志品质、心理调节能力;(5)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思维、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

可知:胜任素质最为集中的是专业技能,其次是个性特征和人际互动。有些相同或相近的胜任素质在同一维度重复出现,心理素质只在陈石的研究中有涉及,则可作为最新研究成果。对上述模型的进一步整合,得出以下5个核心导向因素:

(1)专业技能:综合知识,科研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2)个性特征:理解能力,主动性,尽责性,兴趣,重视结果,归纳总结;(3)人际互动:学术交流,人际技巧,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4)心理素质:承受挫折能力,意志品质,心理调节能力;(5)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

四、基于研究生胜任素质模型的培养对策与建议

(一)切实结合专业定位。扎实的学科知识是研究生实现相应研究的基础。研究生培养必须在专业定位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的现实需要合理设置研究生专业课程,扎实专业知识;同时,必须加强跨学科知识培养,尤其应加强培养理工科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方面。总之,研究生培养应切实结合专业定位,同时灵活地设置课程。

(二)注重技能培训。研究技能是进行一般学术研究与科研实验的重要手段。研究技能既包括具体实践操作技能,也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应多为研究生创建实践平台,进行操作技能培训,提供实践机会以充分调动研究生实践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具有选择性、主观能动性,应在保证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堂与业余时间,为其提供学术交流、思想交流的平台。

(三)强调结合个性特征。个性属于隐性素质,不易改变。研究生培养必须建立在个性特征基础上,以保证研究生培养差异性、针对性。导师是直接接触、指导与培养研究生的专家,应发挥主要引导作用,对其研究生的个性特征有一个直接而全面的了解,进行特色培养。同时,研究生自身也应与他人保持适当地接触与交流,虚心学习并接受他人意见。

(四)关注心理素质。心理素质要求认识和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并能客观评价自己。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应关注研究生的心理素质状况。研究生本身应充分发挥自身心理素质发展的主体作用,不断进行自我培养。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适当的加入一些心理辅导与指导的成分,渗入心理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

(五)注重创新能力。研究生培养必须注重创新能力层面,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首先创新氛围应是开放的,能够不断提供新的观念,让学生接触到最新学术前沿;其次创新氛围应是自由的,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独立选择与思考;最后创新氛围应是宽容的,鼓励尝试性创新,鼓励构建创新团队或其他创新组织,对创新中的失败持包容态度;同时,还要鼓励创新形式多样化。但不能只注重形式,造成学术浮躁和自由松散。

参考文献:

研究生培养范文2

一、从参加____________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考生中录取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_专业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研究生,学制_________________年,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入学,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止,修业期满后,派遣回原委托培养单位工作。委托培养研究生在学期间不享受奖学金、公费医疗待遇,到外地调查、参加学术会议等活动的旅差费自理。

二、乙方职责

1.乙方负责与委托培养研究生制定培养方案和学习计划,按国家有关要求,组织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

2.乙方按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加强对委托培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籍管理等工作,奖惩办法与国家计划内研究生相同。

3.委托培养研究生修业期满,乙方负责发给相应学历证书。凡按计划要求修完全部课程成绩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评审的,发给硕士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凡因故未修完课程或因课程考试不合格者,按学校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办理。

4.研究生学习结束,乙方负责将其档案和有关材料转回甲方。

三、甲方职责

1.甲方负责提供委托培养研究生的培养费用,每人每年_________元,在每学年开学时付给乙方,委托培养研究生凭交费单据注册入学。

2.甲方负责协助乙方搞好委托培养研究生业务学习、政治思想等工作,在可能情况下协助提供实习场所、资料、研究课题以及有利地完成其学业的有关条件。

四、委托培养研究生,因种种原因不能坚持学习者,经乙方批准,可办理休学或退学手续,凡在校超过二分之一学期者,该学年培养费不退;在校不超过三分之一学期者,该学年经费退还一半。

五、在修业期间,如发生协议以外的问题,双方可协商解决。

六、本协议书一式三份,三方各执一份,自三方最后签字日起生效。有效期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甲方(盖章):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

委培研究生(签字):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

附件

甲方交付培养费可面交或银行汇款,银行汇款请寄:

收款单位: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

研究生培养范文3

【关键词】研讨会;研究生培养;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35-02

基金:四川省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项目2014“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临床复合型高级口腔颌面外科人才”

从上世纪末,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的大力支持及我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需求等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我国研究生教育得以跨越式发展。研究生教育是学历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的教育,定位相当于精英教育的水平,理应比其他层次的教育更加注重质量。然而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数量上有快速的增长,但就其培养的质量而言,却不尽人意,存在质量隐患[1、2]。如何加强研究生教育,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实现研究生培养规模和质量的协调发展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研讨会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可以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活跃对外交流,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对研究生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持续的研讨会可以为研究生营造浓厚的学术研讨氛围,可活跃研究生思维及培养其创新能力,将知识传授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有利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深受广大导师及研究生的欢迎。

一研讨会简介

研讨会(seminar),指专门针对某一行业领域或某一具体讨论主题在集中场地进行研究、讨论交流的会议,通常专业性较强,满足不同观点意见的参与者演讲发言,深度探讨,良性争辩,实现观念交流分享,在研究生教育中应用十分广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院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研讨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促进学术交流,可有效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1.定期专题报告形式的研讨会

一般是由各专业学科举办,每周一次,计划性及专业性很强。学科内的所有导师及全体研究生均需参加。研讨会由上述参与成员轮流主讲,内容围绕某题目的报告例如目前该领域内新技术新进展,并要求大家自由积极对主讲者提问。通常主讲者要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了解并把握本学科发展的方向与前沿动态以保证研讨会的质量。主讲人汇报完毕后,组织讨论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深入学术交流和探讨,有利于提高整体学术水平。

2.实验报告形式的研讨会

由导师及其研究生参与,内容为研究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论文题目和研究的目的、方法、预期结果等及科研动态,与会人员当场讨论、相互交流、集中研讨,可进一步开阔思路,激发创造性思维,同时集思广益,可以及时解决遇到的科研难题。另一方面,对于对科研的基本环节及科研方法还比较陌生的低年级研究生来说,这种形式的研讨会可开阔其研究思路,对研究路线和研究内容有清晰认识,避免实验盲目性。

二研讨会对研究生培养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 新知识、新信息会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仅靠从学校学到的知识已远远不能够适应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研究生善于汲取新知识,主动追踪科技前沿, 不断更新及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在学术上不断进行探索和积累。面对海量的知识、信息,需要学会快速、高效地获取及处理信息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用的信息。定期举行研讨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自我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此外,研讨会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能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1世纪是以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知识经济竞争的核心是创新。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味靠技术引进, 就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存在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民族振兴的需要也是时展的必然,创新意识和能力将是研究生需要具备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研究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学术氛围及创新环境的缺乏、研究教育制度的缺陷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发展遇到了极大的阻力。在学习过程中我国研究生视野狭窄不够开阔,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导师的指导,或查阅国内相应的文献资料,缺乏学术交流,对学术前沿信息掌握不够,制约了研究创新。

持续开展研讨会,可以促进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同时可把创新理念传达给学生,引导研究生多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让学生成为有创新意识的人,鼓励学生去怀疑知识,质问权威,帮助研究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空间,营造了积极、自由的学术氛围,培养出了浓烈的学术研讨氛围,为研究生们提供了优良宽松的学术环境。研究生主动参与研讨会了解他人和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拓宽视野,有利于培养对科技前沿动态敏锐的洞察力,可培养自我更新观念,有助于改变思考方式而利于创新,促进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在学校的教育中,实行的是灌输式教育,可能因缺乏沟通机会,会造成大学生沟通能力较差,在表达上很难把自己的思想清晰的表达出来。定期开展研讨会,鼓励研究生与导师、同学交谈,争论不同的学术观点,自由、大胆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是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研究生教育相应地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尽管研究生培养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但培养质量不容乐观,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应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勇于探索实践各种有利于研究生培养的方式,并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持续开展研讨会,可培养研究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可提升研究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研究生培养范文4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繁荣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富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的呼唤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历史重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1]。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

1.自身因素的制约

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研究生自身因素是制约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首先是研究生的生源质量。目前,我国研究生在校人数已经超过100万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创新意识相对缺乏。在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后,大多数同学延续了以往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相信权威,不敢冒险,这都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2]。二是研究生招生录取制度。现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但主要以初试为主。以农学类考生为例,初试主要考政治理论、外国语、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许多学生以考研课程为中心,只要外语和政治能够上线基本上就可以通过研究生初试,导致大多数考生“重公共课,轻专业课”的现状。有些招生单位因为生源紧缺,研究生复试成为了形式,考生拿到复试通知书就等于提前接到了录取通知书,对创新人才缺乏有效的竞争与选拔机制。三是研究生自身的创新意识。有的研究生为了逃避暂时就业困难选择考研,学习动力不足,科研热情不高,以获取学位为目标;有的研究生认为自身基础知识差,创新研究需要太多的知识积累和太高的智商结构,从而失去了创新的信心,不愿从事创造性工作,害怕失败。因此,研究生考研动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对专业的热爱程度以及自身的知识水平等均限制了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4]。

2.学术环境的制约

研究生的成长和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良好的学术环境,即民主、自由、开放、和谐的学术环境。我国有的高校对于营造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术环境不够重视。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有的高校不能开展前沿性的学术讲座,而研究生参加校外高水平学术活动的机会也很少,对本学科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状况缺乏了解,因此很难开阔眼界,更谈不上创新思路。在课题选择、实验设计和论文写作方面,多数研究生都是在网上查阅相关的文献并进行模仿或重复,缺乏实际的学术调研和科学论证,实验选题、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谈何创新[5]?现行的学术考核和评价体系也造成了一部分人浅尝辄止、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欺骗做假。

3.导师因素的制约

导师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一支能够适应科技创新、师德高尚、在学术界享有声誉、有能力跟踪学术前沿的导师队伍。近年来,研究生扩招带来的突出问题是导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个别导师指导的研究生过多,科研项目却较少,科研经费不足,无法为研究生提供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水平平台,研究生从事低层次的科研活动,一些研究生无所事事、无人问津、茫然困惑,浪费了宝贵的研究学习时间,导致研究能力下降[6];个别导师担任行政或社会职务,没有足够的精力认真指导研究生,更无法对研究生的学习质量进行严格监管,这也限制了研究生创新精神的培养[7]。

4.培养模式的制约

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课程设置不科学。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不协调,基础理论课程中能够体现学术前沿、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的课程太少,研讨性课程较少,实践性课程较少,导致研究生的专业知识面过窄,不善于观察,不善于思考,不了解实践,这就很难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8]。二是教学方式不创新。部分教师仍然采取“灌输式”教育,课时无限缩水,课堂气氛沉闷,没有启发,没有讨论,没有理论联系实际,致使研究生不注重自我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不敢向传统权威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三是考核方式简单化。大部分课程以撰写论文为主,学生只需提交一份文献综述就可以通过考试,造成学生不认真学习课程,在网上查阅资料后东拼西凑,应付了事,结果造成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策略

1.提高生源质量

针对部分高校研究生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为了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拓展生源,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体,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荐学科和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吸引高素质的人才。二是加大复试在研究生录取过程中的权重,复试的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应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重点考察考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能力选拔和素质选拔[3]。三是要建立、建全研究生培养的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奖学金、科技创新基金等形式对研究生在读期间的学习成绩、、科技创新、学位论文评审与荐优等工作建立切实可行的奖励机制,鼓励研究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2]。

2.营造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术环境

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高等学校必须注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要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地举办内容广泛、涉及学科前沿的学术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使研究生了解本领域的前沿科技理论与信息,开阔研究生的眼界,拓宽研究生知识面[9]。另外,导师要指导研究生广泛地查阅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增加研究生的知识储备,大胆鼓励研究生自我选题,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高低与导师有密切的关系,导师队伍的素质状况,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素质。

一是要优化导师队伍。建立一支勇于创新、学风正派、学术能力强、学术成果真实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使他们具有创造性的教育理念、良好的知识结构、先进的教学方法、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师风师德。同时要加强对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培训上岗、招生资格、职业考核等方面的严格管理,要打破导师终身制,引进淘汰和竞争机制,保证导师队伍的质量[7]。

二是导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是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前提的,因此导师除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外,还应该及时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努力拓宽知识面,积极参与本领域的学术活动,了解本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站在学科最前沿,不断提出新问题、开拓新领域,以敏锐的眼光指导研究生[10]。

三是导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与本科生的教学相比,研究生的导师指导和导师的责任心就显得尤其重要[11]。导师要对研究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要转变教育理念,集中精力创造条件指导研究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使他们在科研中得到锻炼。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以导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和带动研究生 [12]。

4.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课程设置的创新。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突出特色,要重视学科渗透和文理交叉,要克服专业学科分割过细、知识零散的弊端,要从本质上把握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适当增加研讨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的比例。要鼓励导师编写或引进国内外最新的教材,将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是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多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7]。

三是考核方式的创新。学位课程要严格执行考试制度,以保证研究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选修课程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除撰写论文的考核方式外,还可以通过研究生模拟教学、课堂专题讨论、研究生做学术报告等形式进行考核,这样既鼓励了研究生广泛地查阅资料,不增地增加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还可以提高研究生分析、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他们下一步开展课题研究以及提高答辩的能力都很有帮助[13]。

总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国家、社会、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研究生个人的努力才能完成,只有不断地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期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的优秀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淼群.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北方经贸,2008(6):141-142.

[2]陈冠州.浅议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08(14):38-40.

[3]王玉林,李鸣.对地方高等院校研究生生源质量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科技广场,2004(8):119-121.

[4]王迎新,董运平.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5):285.

[5]陈首珠,刘祚时.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许昌学院学报,2008(6):155-156.

[6]胡凤雏,王凤仁.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建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39-142.

[7]刘兴梅,韩刚.新形势下农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2007(16):142-143.

[8]赵研,姜庆丹,赵铁,等.研究生创新教育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教育研究,2007(12):205-206.

[9]颜晓莉,李方伟.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440-441.

[10]吴沛涛.注重研究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6(6):71-73.

[11]孟庆玲,乔军.浅谈研究生导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教育探索,2009(3):91-92.

[12]姜永芬,吴宏翔,熊庆年,等.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因素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5(6):51-54.

[13]李秀菊.论提高研究生质量的重要途径[J].科技、人才、市场,1999,6:40-41.

作者简介:

郑永文,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讲师,大庆

研究生培养范文5

关键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型大学;PDCA

随着我国科技、政治、经济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在我国科研创新体系建设、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和国家安全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专门指出“研究型大学是我国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应在办好研究生院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一批研究型大学,以对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起带头、示范作用,提高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1]”。研究型大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2-3]。研究生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产出和培养目标之一,是我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未来夺取世界知识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支撑力量[4]。

现代研究生教育始于西方,在西方研究生教育100多年的发展中,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经验。其中科研能力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高素质研究生必须具备的关键技能之一。研究生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在各学科领域进行旨在探索真理的普遍理智创造活动所需的能力[4-5]。国内外研究表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形成、提高,虽然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但确实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训练而得以培养和提高[4]。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不仅直接关系到研究生自身的长远和全面的职业发展,而且是研究生教育本质的体现,是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共同做法,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甚至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可见,如何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是当前国内外研究型大学广泛关注的一项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针对现有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法中的规范化过程尚待改进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过程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引入并借鉴“戴明环”和GB/T19001、GB/T28001全面质量管理标准的思想,以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目标为核心,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划分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四个基本阶段。然后,结合我们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实践,介绍了具体的实践效果和经验。实践数据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对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起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1问题的提出

现有国内外针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主要是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结构分析、招生选拔、课程设置、学位论文撰写、国内外科研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方法等方面来进行,在培养过程的实施案例和模板方面研究的相对较少。相对来说,欧美发达国家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比较成熟,他们重视生源的科研潜力以及导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并且强调通过研究生课程教学、科研实践、毕业论文撰写来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三者各有侧重又相互结合[5]。

在研究生培养方法上,随着我国研究生培养条件的逐步改善,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相应地,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也有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仍存在种种问题,导致我国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从总体上来看有待改进之处。尤其是在研究生扩招背景下,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研究生培养质量下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问题的广泛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招生规模扩大是培养质量下降的一部分原因,但是研究表明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的落后,甚至轻视与忽略,才是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培养对象数量的迅速增加与培养过程管理的轻视,是导致培养质量下降的直接原因。因此,在培养模式和体制不能短时间内迅速改变的前提下,必须研究和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另一方面,根据现代教育和质量改进理念,作为研究型大学重要培养成果(研究生)的能力培养质量来源于(培养)过程。

综上所述,现有国内外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中存在的一个主要的问题是:由于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对研究生素质和个性有较强的依赖,无论国内外都缺乏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法的标准,更缺乏一套完整的过程体系的指导,近年来国外逐步从全面过程管理的角度来开始研究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但国内尚缺乏系统性的从过程角度的研究成果。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过程的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法并进行了实践研究。

2基于PDCA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法

2.1基于PDCA的科研能力培养过程模型

本文所提出的基于过程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法核心和前提是基于PDCA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主要通过引入并借鉴“戴明环”和GB/T19001、GB/T28001全面质量管理标准的思想,以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目标为核心,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划分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四个基本阶段。

该过程强调学生不是处于简单的被管理和被监控的位置,而是被充分调动积极性,参与实验室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法的建立与运行,强调的是学生科研能力目标的提高和进步、学生个人及实验室的共同发展,通过运行科研能力培养过程,让实验室和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明确目标、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不断前进,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及成就感,叠加实验室科研能力的提高。

图1基于PDCA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模型

2.2科研能力结构分析

在能力结构分析方面,不同学者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进行了排序。如孟万金根据能力结构要素分析得出文、理、工三科研究生综合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按重要程度由大到小排在前5项的能力依次为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顾明远的排序则依次为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书面表达能力[3-5]。但现有的学者都没有将科研规划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科研能力。科研过程的成功前提就是学生对科研的规划。结合在北航的实践,我们扩展后的学生科研能力至少包括图2所示的7项能力。

图2科研能力结构

2.3PDCA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阶段

图1中的PDCA四个阶段是一个迭代环,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如表1所示。

2.4科研能力培养里程碑

针对每位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计划,实验室设定了入学、调研、开题、中期和答辩五个里程碑,并确立了实验室科研能力培养实施措施(如表2所示)。

表1科研能力培养过程阶段及阶段目标

阶段 目标/任务

计划(PLAN) (1)标准:建立实验室范围内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标准。

(2)计划:制定科研能力培养过程计划。

实施(DO) (1)培训:根据已建立的计划和培养过程标准对研究生开展科研能力培养相关的培训。

(2)实施:根据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能力培养子任务。

检查(CHECK) (1)分析:收集实施阶段的数据并进行量化分析,提炼经验和教训。

(2)学习:学习经验和教训。

改进(ACT) (1)改进: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对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

(2)标准化:提炼培养方法和过程的最佳培养实践标准化,供推广和借鉴。基本推广路线为个人小组全体。

表2科研能力培养过程里程碑

里程碑 任务与实验室培养措施

入学 明确科研能力培养目标,完成学习计划:包括基础课程学习、科研、工程方面,至少涵盖调研、开题、中期和答辩几个阶段。

调研 完成调研报告等。实验室调研模板提纲:(1)工业界现状:定义、典型应用、技术脉络、体系结构、典型企业界的研究方向和进展等、开源产品和原型系统等;(2)研究界现状:国际和国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或重要战略规划中的相关的关键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的分析、总结和下一步趋势分析、国外重要基金的资助情况和资助方向、国内973、863和国基的资助课题方向和内容、典型的研究机构的进展、领域专家及其进展、关键算法及其研究思路和进展,学术界的前沿进展)、该领域相关的国际期刊/会议、领域推荐书籍/论文列表。(3)关键/热点/前沿科学问题。

开题 完成开题报告。实验室开题报告模板纲要包括研究意义/必要性、国内外研究现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研究的方向、建议研究方案、特色与创新之处、预期研究成果、可行性分析等。

中期 根据开题开展科研和工程工作,并接受检查(组内与实验室预答辩)。

答辩 完成课题研究、系统实现和毕业论文等,完成实验室内部答辩和学院答辩。

3实践效果

我们对所提出的培养方法在北航计算机学院进行了实践。实践中选取了45位研究生进行了研究,其中的人员构成结构(博士生和硕士生)如图3所示。

图3人员构成结构

为了考察实践效果,在实施前后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进行了两个试验分析。

试验1:采取了学生自评、小组同行评分、最后得到加权分的科研能力综合评估值方法来分析方法实施前后的科研能力培养效果,目的是通过学生评分的比例来部分观察我们的方法实施效果。在评分体制上,采取了100分值,分为0~70分、70~85分,85~100分三个档次。

在试验1中,实施前后的综合评分结果及其对比如图4和图5所示。

图4科研能力综合评估结果

该实践结果(图4、图5)和学生调查问卷反馈结果表明,方法实施后85~100分,75~85分的学生比例分别提高了7%和11%,0~70分的学生比例降低了14%。以上实践结果表明本文所实践的科研能力提高方法从学生和组内自我评估上看还是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图5科研能力综合评估结果对比

试验2: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根据学生科研能力结构,从学生自我规划性、论文和专利发表、毕设优秀学生比例等指标上进一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转换被动科研和工程思维为主动进行职业、科研、工程等规划和实践,是教师

有效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效果的前提;2)学生规划能力:实践前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在主动进行职业、科研和工程规划和实施的规划意识和实施能力上还比较欠缺,需要老师的细致引导和示例讲解。3)学习模板和指导(包括实验室、导师、团队和同学间):在实践中,发现有很大部分有了积极性后,却不知道实施方法。实践发现,实验室、团队和导师如能及早提供参考示例和模板(如实验室调研、开题、中期和毕业答辩提纲模板/示例)、采取在培养关键阶段的前期指导(如预答辩等)和培训(如入学培训、预答辩等)等措施,能让学生尽快明确目标和模仿,具有较强的实例指导意义。

4结语

我们将在北航计算机学院对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实践和改进,具体工作包括:1)对培养过程模型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2)在实践阶段部分,将进一步提炼出实验室内部的标准培养过程;3)在指导环节,根据学生和教师反馈,进一步完善提炼总结各项经验、教训和各种模板示例(如调研、开题、中期和答辩等)并完善现有的各种网络化的教师和学生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战略报告编写组.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R].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6):1-21.

[2] 颜晓莉,李方伟. 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5(3):440-441.

[3] 施晓光. 西方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2002(2):32-37.

[4] 王永胜. 中美高校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比较研究[J]. 东方论坛,1998(2):32-37.

[5] 段丽. 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D]. 湖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3.10.

Cultivation Method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Postgraduate in Research Universities

RUAN Li, XIAO Li-min, ZHU Ming-fa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研究生培养范文6

一、当前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中有待改进之处

1.课程设置中基础理论课程不足。从近年来,高校经济、管理类研究生的教学安排看,研究生在校所学课程中,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专业经典名著导读课程所占比重偏弱,专业课程安排较多。在实践中,这种教学设置理念容易造成研究生对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了解不足,学术修养受到限制。这一缺陷导致硕士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对研究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能力较弱,因而,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对策时难有说服力。此外,近几年,硕士研究生跨专业调剂招生有所增加,对这类学生如果在课程设置中突出专业课程,淡化基础理论课程的安排,那么这些跨专业的研究生在专业理论方面的学识就难以同本专业的研究生相比。如果研究生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研究生在专业理论层面的“短板”难以得到弥补,那么对研究生能力的提高,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都违背了研究生教育的初衷。

2.研究生课程内容更新慢。在研究生的课堂教学中,一些课程在本科教学中已有安排,而在研究生教学中再次安排主要是专业教学所需。因此,教学内容应该比本科教学内容有所深化。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生专业课程教材偏少,与本科课程内容拉不开档次,不少课程是本科阶段的简单重复,对研究生缺乏吸引力,不利于研究生专业知识的提高。

3.研究生课堂教学方法有待提高。与本科教育相比,研究生阶段的课堂教学最大特点在于培养学生综合思考与学习能力,反映在课堂教育上,一是要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运用理论的能力,使研究生能够对专业领域的理论比在本科阶段能上更高的台阶。二是通过教师对问题分析的『方法、步骤逐步提高研究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如果在研究生教学阶段仍然是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那么就难以体现研究生教学与本科生教学的区别,叉无法活跃他们的思维,无法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导师责任制实施中师生联动有待加强。导师责任制的实施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导师的作用,使导师能更好地指导研究生的科研与写作,挖掘研究生的潜力,以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导师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大多停留在课堂教学方面,导师对所带研究生的平时指导不足,例如带学生共同参与社会调查,共同参加重要的学术会议等方面比较欠缺。学校对导师制究竟应该如何运作,导师制经费的使用以及如何制定评价指标等方面仍然处于探索之中。

二、对当前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几点改革建议

以上几方面的问题说明,在研究生教学与管理中,若将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落脚点定位于培养研究型人才就必须对现行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进行调整,因此,需要在以下方面给予改革:

1.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要加大专业重要原著导读和理论述评课程的教学比例。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在于,以研究生已有的学识和能力为基础,以培养科研人才为目标,以具体的科研活动为训练方式,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因而,在教学中,注重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尤其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名著导读和理论前沿的课程设置是必要的。通过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对本专业的研究领域形成重大影响的理论以及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能较好掌握,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我们知道,现行制度与建立这一制度所依照的理论存在内在联系。因而,只有掌握专业基本理论才可能对现实社会中与本专业相关的问题,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学术分析,才可能提升研究生的专业学术思维能力。

2.注重和提升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方法,突出研究性。研究生的课堂教学除了在课程设置中围绕专业的特点加大专业理论和专业研究型课程的设置外,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教师授课的方法所起的作用很重要。在授课中,教师应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突出

“研究”的特点。在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教学方式,使研究生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掌握书中的理论,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课后必须自我阅读和理解这类课程的内容,促使其思考理论,运用理论。在教学内容中,教师应突出研究的特点,如在课程的每个专题中,对研究的问题,从方法上引导研究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以使研究生教学显示出不同于本科生教学的特点。我们认为,在研究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研究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自己所提出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活跃他们的思维,使其从中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导师责任制应以学术研究为纽带.围绕共同进行学术研究而建立。在硕士研究生阶段设置导师制有助于落实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有助干提高研究生从事科研的能力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导师对所带的硕士研究生应安排他们参加课题研究,通过与导师共同进行学术研究,有助于研究生了解导师的学术观点和治学风格,有助于培养研究生查询资料的能力,进行学术研究和写作的能力。从培养硕士研究生了解社会,关注本专业的热点问题,增强理论与实际联系的角度看,导师带领研究生共同参与课题调查也是提高研究生研究能力所必需的。如果高校在导师制的管理中,突出上述两点,对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将是大有益处的,并且对毕业论文选题、毕业论文设计,提高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都大有帮助。

上一篇苍术的功效

下一篇小学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