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无机化学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无机化学试题范文1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
无机化学是高职高专化工类专业新生入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培养化工类应用性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教育课。开设无机化学课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化学基础,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其将来从事专业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因此,它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提高化工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几年来,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反复的探索与实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不断的努力与充实中,取得了一些颇有成效的成果和经验。
1、坚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之间的链接点。根据新时期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为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我们积极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教学质量为中心,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以考试改革为手段强化学生基本素质、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实施"厚基础、宽口径、适应广、能力强、素质高"为基本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有高职高专特色的、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岗位群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教学体系。打破学科型模式界限,使教学内容既相互衔接又避免重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技能训练效果。为此,无机化学教研室从培养素质、提高能力出发,以培养素质型的合格人才为目的,坚持进行无机化学教学的改革探索。
2、创新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在课程体系改革上,不断创新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适时更新和精选教材,并编写与本校实际教学与时具进的新教材。同时主讲教师结合国内外同类先进教材进行教学内容的精选与重组,并依据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成就,随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注意介绍无机化学的进展与前沿,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和适用性。例如,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信息情景(如"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为教学的契入点,立足从自然、社会、人文、科学、技术紧密联系的角度,开发和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材料、能源、环境、营养、健康与无机化学的关系的同时,培养和强化开发和利用化学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学习情景资源的意识及能力,使本课程的教学模式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探索精神。
3、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手段先进
以往,较多的教师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只是埋头教"书",照本宣科,把教学大纲视为金科玉律,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却忽略了书本外,学校外博大精深,绚丽多彩的化学自然世界和化学人文世界。缺乏对化学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及能力,不能及时地经过充分挖掘,加工筛选和转化后运用到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造成许许多多有价值的化学课程资源的闲置和浪费[2]。我们在无机化学的课改中,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积极创新和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研究式"、"引导式"、"讨论式"、"互动交流式"、"综合目标式"等多种灵活教学方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多练,既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并根据学科特点,灵活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2]。自行开发了教学多媒体课件和独具特色的电子教案,教学中做到了重难点突出,信息量增大,变枯燥为趣味,化抽象为具体,教学效率大为提高。
4、进行考试制度与考试方法的改革,加强了无机化学试题库建设
考试改革作为教学改革总过程中的一部分,既是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方向,方式的引导,又是对教学改革的检验,因此也是我们在摸索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教改路程中花大力气探索和尝试的[3],经过两年的实践检验,效果比较理想。我们本着加强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三个方面为主要内容,考核方法的改革,具体作法是:一是实行教考分离。每位教师每学期都针对所带课程出两套试卷(附答案),所以每门课程都有试题库,学期末考试时从中抽题,可以加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授知识对重点的把握,又不会影响学习点的范围;二是实验成绩,平时成绩与学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实验成绩包括实验过程情况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平时成绩则包括作业成绩,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任务完成情况;期末卷面成绩,三项在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目前我采用的是3:3:4。通过学生的总评成绩考评在校学习情况,既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增设的实验考核逐步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中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把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重点来抓。
5、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强化实践环节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强化了实践环节,注重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扎实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主要措施如下:①创新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实验项目内容,②增大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的比例,将"研究式"学习和创新教育引入实践性教学。让学生通过查阅分析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经指导教师审阅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适时调整完成实验,最后撰写实验报告。使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有较大提高。③定期举办实验技能大赛,化学趣味实验晚会。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6、积极进行无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研究,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
绿色化学是最高层次的化学,由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4]。如何在无机化学的教学中加入绿色化学的内容,是摆在每一位无机化学工作者面前的首要课题,也是学习和研究的首要领域。《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在无机化学的教学中积极进行绿色化学实验的研究,就是把绿色化学的思想贯穿在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中,这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绿色化学实验本身就是化学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4]。课改中我们用实际生动的绿色化学的范例充实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按照范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自然地、生动地渗透到无机化学教学之中。实践证明,绿色化学实验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强化动手能力的训练,培养创新思维,树立环保观念上有独特的地位与功效。
7、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为此,我们积极进行科学研究,以期通过科研带动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教师们一方面将科研成果反映到教学中,丰富和革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促进教学改革。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支持并带动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在专科生中要求毕业论文,并认真指导完成。这些措施有力地带动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热情,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同时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组织各种学术报告会、科研讲座,让学生及时了解化学发展前沿及发展动态,开拓学生的眼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性,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性,转变其被动的学习方式为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通过近几年的创新教育实践,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不断提高。根据我们的追踪调查,学生毕业分配到工作岗位后大都工作严谨,踏实肯干,工作能力强,并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团结协作精神。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已经对高职高专院校现行的化学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作为主干专业基础课程的《无机化学》,选择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加大基础实验的综合性和探究性。充分开发利用《无机化学》课程资源,培养和强化学生充分开发利用化学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合作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开放、科学探究学习。加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职高专院校《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周双生、程俊、贾勇、张国升: 高等医药院校《无机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02期; 47-49。
[2]贾陆、王学如: 谈无机化学教学的改革 [J];药学教育; 1998年01期; 27。
[3]寇军:无机化学教学方法与培养创新人才之我见 [J];中国科技信息; 2005年03期; 142-143。
无机化学试题范文2
关键词:化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认为: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有效形式[1]。西安文理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指出:化学专业要培养能胜任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及研究的工作人员。所以,大一开设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肩负着双重任务:一是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即通过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对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分析处理,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理论知识,还应学会运用化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生活、社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二是要训练学生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力。化学实验教学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演示实验教学的能力、设计和改进实验的能力,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近年来,笔者及教学团队致力于如何提升化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以大一新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为起点,结合本院校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大一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从课程评价标准、教学方法、学习过程等方面不断进行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实验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学生实际水平诊断
大一新生来自全两国各地不同地区的中学,由于各地区的教学条件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上很多中学的化学教学依然存在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现象,学生的通过实验进行化学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是否形成都是未知。所以,对新生进行化学实验学习能力实际水平的诊断非常必要,目的在于及时调整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水平做教学起点,有针对性地弥补学生的不足,为后面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诊断内容包括:是否认识常规的实验仪器、是否能独立运用常规实验仪器正确地完成基本的实验操作、是否知道实验探究的过程、是否独立制订过实验计划、是否独立完成过简单的实验设计、是否能准确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在中学时教师一般做的是验证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在中学时学生实验一般是在学理论之前做还是在学习完理论之后做?诊断方式是问卷调查法及课堂观察法。连续五年的诊断结果表明:大一新生的实验能力非常弱。这也恰恰说明中学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化学专业学生必须通过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将中学没有形成的实验能力弥补上,并为后续的实验教学能力的提升做好充分的准备。
2评价标准体现教学任务
课程评价标准是教师对判断学生是否完成学习目标的依据,是学生学习内容、方法、过程的导向和指引。在制定无机化学实验课程评价标准时,不仅要体现基础性弥补中学阶段的不足,更要体现激励性、发展性和专业性,使学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而对通过实验进行无机化学理论的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理论指导实验进行一些定量的测定、能设计制备无机物的实验并独立完成制备过程、能运用探究的思维方式设计元素化合物性质实验以建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让学生在相互观察评价的过程中获得实验演示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为充分体现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我们制定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评价标准由两部分组成:实验程序标准和具体实验内容标准。实验程序标目的在于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包括出勤、完成预习任务、检查实验用品、安排实验步骤、遵守实验室规则、实验台整理。具体实验内容标准是对学生每个实验主题的具体要求,重在督促学生实验学习能力的形成,包括预习任务完成的质量、基本实验操作和方法的正确运用、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客观记录及合理的处理分析、实验过程及结论的准确表达、实验过程的反思、主动学习。其中实验程序标准权重为20%,具体实验内容标准权重为80%。每次实验都给学生一份评价单,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有待改进提高和改进之处。
3实验内容层次化
为了更好地完成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我们结合大一新生的实际情况对实验内容按照基础性、衔接性、发展性的原则对实验主题顺序进行了调整,同时使个实验的内容从技能、方法和过程等方面更加明确。以2015级化学班第一学期无机化学实验为例,先安排实验仪器的认领、洗涤和干燥,让学生巩固中学的基础实验知识和技能,给在中学没有做过实验的同学提供补缺的机会,接下来安排溶液的配制、粗盐的提纯、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及转化法制备硝酸钾,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这个四实验将原有的知识、方法和即将学习的知识、方法衔接起来。因为这四个实验既能巩固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方法的具体运用能力,又能突破学生原有的定势思维,使学生加深理解化学理论在实验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新理论指导解决新问题的实验课程中。所以,后面紧接着安排了电离度、化学反应速率、各类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测定的相关实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安排综合设计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4教学方法突出教师主导性
以往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式突出的是教师的主讲地位,实验目的、原理、试剂、仪器、步骤、注意事项全部由教师讲。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注意力根本不在听讲上,教师说可以开始实验了,学生往往有几种表现:一是左顾右盼不知所措,同组人做他只看,二是盯着书边看边动手,三是问一步做一步。为了改变上述学习状况,我们尝试了学案导学法、问题驱动法和促进反思法以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每一个实验我们都设计了学案,将课前预习内容设置成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实验目的推测实验原理,依据实验原理选择试剂、仪器并设计实验步骤,启发学生思考不同实验中哪些步骤是关键,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不再照实验教材抄写实验报告,预习的针对性更强,效果更佳。学生动手实验前,教师以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明确该实验目的、原理、试剂、仪器、步骤、注意事项,教师仅就学生不完善的地方予以补充。教师还鼓励学生及时反思每次实验中的收获与不足,多交流、多表达,善思考,养成有疑即问的良好习惯。为了促进学生反思,教师在具体实验内容评价标准中专门设置了10%权重来督促学生。
5学习过程强化学生主体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2]。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的学习更是如此。所以,我们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案导学重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堂问答式授课方式则是在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利用了语言与思维相互促进的生理学原理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实验的组织形式有独立完成式、观察演示式、相互指导式等。对于一些实验技能要求低的实验步骤,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难度高或学生没有练习过的技能和方法,或者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或者同组程度好的学生演示给同伴再让同伴模仿练习;容易出错的实验操作和方法,则让同组学生相互操作、相互点评指导的方式进行。这样,整个实验从理论到具体实验操作,都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督促学生自主地建构无机化学实验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初步形成演示实验教学的能力、设计和改进实验的能力及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
6结语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提升化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必须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方向,设置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程内容,制定与人才培养方案方向一致的课程评价标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培养目标,把握好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们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学生的变迁,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我们将秉承教学改革的宗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之成为能胜任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工作者,在上述各方面不断探索下去。
作者:苏毅严 吴雪梅 王转莉 金鑫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无机化学试题范文3
无可替代的作用,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
地位。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并且在高考中也没有考核实验操作,再加上职业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差,组织实验较为困难,这使许多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不重视,犹其是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不重视,许多实验根本就不演示或不安排学生动手做,造成大多数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都很差,走出社会后相应的实践能力也不高。如有的初中毕业生不懂得测电笔的使用,有的高中毕业生不懂得游标卡尺的使用,这种现象不仅降低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素质,也为其日后的就业和创业带来了困难。因此,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职业学校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1 加强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科学思想的形成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反映的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大多数物理定律和物理概念,都可以通过实验和通过自然观察得到验证。做好物理实验,可以使我们对物理现象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了解概念和规律是怎样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从而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发现真理,在观察中体验大自然的奥秘,在动手操作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增长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唯物主义观念、科学思想体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
2 加强实验指导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实验能力是运用实验方法,完成各种实验操作的能力。
因此,也可以把它称为操作的能力。操作是用双手和体力作用于客观物体,进行操作、制作产品的过程。操作能力的主要品质是迅速性、准确性、协调性和灵活性。
2.1 做好演示实验,示范操作技能。在物理演示实验。中,教师要珍惜每一次实验的机会,用优化的操作步骤和熟练规范的操作技能向学生示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把自己的操作技能转移到学生身上。
2.2 加强基本训练,打好实验基础。物理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是系统操作的基础,仪器的调整、仪表(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游标卡尺、天平、秒表)的使用、基本值(电阻、电压、电流)的测定、实验报告的填写等都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学生分组实验的效果会更理想。
2.3 严格实验要求,做好学生实验。学生实验的操作技能不是看几个实验就能很好的培养起来的。教师要教育学生认真对待实验,珍惜每一次实验机会,对学生的实验操作严格要求,使学生的操作规范进行。另外,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要做到定期检查,步步落实。
2.4 改进实验步骤,培养探索精神。在物理研究中有两种途径:①实验一观察一分析+结论一实践;②问题一假设+实验一观擦+分析一证实假设。为了使学生认识和学习这两种途径和方法,可将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教学生按实验目标设计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
3增加学生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1 增加学生分组实验次数。除正常的学生实验外,为增加实验次数,可以改部分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也可以开放物理实验室,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验证定律、探索真理。
3.2 积极引导课外实验活动。一是增加有趣或有实用意义的实验。结合教学内容增加一些有趣的实验,不仅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讲力学时,我用自制的"火箭"讲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讲物体的平衡时.用自制的杆秤讲解力矩的平衡条件;讲分子运动时,我用钢球碰撞实验验证能量守恒;讲机械运动时,用自制的摆钟讲解简谐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关系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是开展课外制作比赛,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
三是举办课外制作展览活动。通过展览,不仅能够展示教学成果,而且还能够激发同学们探究奥秘、追求真理的热情。
无机化学试题范文4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预习;实验考试;实验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277-02
无机化学实验作为大学新生的第一门基础实验课,有着承上起下的作用。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学会运用基本仪器测量数据和处理数据,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素养。如何才能提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很多学生在高中期间,没有真正做过实验,一些高中实验是通过教师讲授完成的,学生没有实验基础;二是许多学生不会看书,因为高中教学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不够;三是学生本身不重视实验,由于在高等教育阶段之前的应试教育,只看理论成绩,不考核实验操作能力,学生不重视实验教学。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因材施教,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实验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通过实验课前考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实验预习效果
只有做好预习,才能对实验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实验课效率.我们要求学生课前必须预习并写好预习报告。针对学生不会看书,我们在课前讲授阶段,出1~2道题进行考试。考试的题目可以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同时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考试成绩记入期末总成绩。比如,在做溶液的配制时,我们会考如何配制100ml 6M NaOH溶液?因为配制方法在书的下角标已说明,很多学生在预习时却没注意。在做气体密度法测定CO2分子量时,我们会考本次实验最少需要称量几次?在做硫酸亚铁铵制备时,我们会考减压过滤时滤纸剪多大合适?在做气体摩尔常数测定时,我们会考气体常数R的国际单位是什么?等等。因为一些学生在预习时不注意细节问题,虽然考试题非常简单,却答不对,得分很低甚至零分。考虑到学生总是得分很低,会影响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也会偶尔考书上的预习题,学生一般都能答对,进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比如在做锡、铅、锑、铋时,我们会考设计分析铅丹(Pb3O4)组成的实验方法。这样做,虽然给教师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但是,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越来越重视预习,效果也越来越好(见统计表)。有些学生采取集体预习的方式,互相讨论,通过讨论明确了实验原理、过程、影响因素。通过预习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深刻理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实验水平和实验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合作的重要性。
二、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讲授过程中,针对学生没有实验基础,基本操作我们都是采取演示的方法进行的。在做硫酸亚铁铵的制备时,我们把蒸发皿放在水浴锅(烧杯)上,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水浴加热蒸发浓缩是怎么回事。在讲减压过滤时,启发学生为什么滤纸要比布什漏斗的内径小。用酒精洗涤晶体时为什么要关闭真空泵?时刻提醒学生不断思考。我们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是:要用你的大脑去做实验。在学生具体操作时,我们不厌其烦,耐心指导,甚至对个别学生要从划火柴教起。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们也想了许多办法。因学时有限,没有开设玻璃工实验,我们安排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做一些简单的玻璃工,使他们多掌握一些实验技巧。一些实验,存在个别药品短缺,我们也想方设法让学生把实验进行下去。比如,在做验证PCl5水解产物实验时,实验室没有PCl5,我们就让学生用5滴盐酸1滴磷酸混合物来代替PCl5水解产物,保证了实验的进行。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对设计实验我们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比如,在做氯化铵制备时,学生可以用加热法、冷却法或两种方法同时进行,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经过我们耐心地指导,学生的进步非常快,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实验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严格要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
我们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对他们的要求非常严格。除第一周实验数据没有量化要求外,其余实验数据都有误差要求。我们要求学生真实的记录实验结果,并一再告诫学生:你的实验数据做坏了没有关系,找出原因,重做,老师也会一直陪着你,但绝对不允许更改实验数据。事实上,不管学生做实验做得多晚,我们都毫无怨言地进行指导监督,所有实验数据必须在实验室处理完毕并登记,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
四、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批改实验报告,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实验的总结,即要反映实验结果又要求真实性。由于是大一的学生,学生没有写过实验报告,尽管我们在第一次实验课中已经讲授了如何书写实验报告,但是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在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当面批改实验报告,及时给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及如何改正。最初几周,几乎每个学生都存在问题,随着实验的进行缺点和错误越来越少。(见统计表)这种方法对教师来说很麻烦,但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并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好。
五、改革实验课考核方式
以前实验课成绩主要是根据实验报告、预习报告及实验操作三者综合来确定学生的实验成绩。现在实验课成绩是根据实验考试、实验报告、预习报告及实验操作四者综合来确定学生的实验成绩,这样就更加客观和公平了。
多年的实验教学使我们认识到,对于大一的学生,教师只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他们就会以最大的进步来回报你,这也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
[1]高敬群,张向东,邓敏,王建平,齐立权.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的探索[J].化学教育,2001,(1).
无机化学试题范文5
关键词:对话教学;试卷讲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5-003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5.009
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高中有机化学内容编排主要分布在必修《化学2》和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课程内容编排呈交叉性、重叠性、层次性等特征,使知识呈现螺旋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但是有机化学学科本身“抽”、“乱”、“混”、“偏”的特点[1],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困惑,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相比结构不同,性质不同,反应都是千差万别,学生很难从无机化学思维过渡到有机化学的思维,无法掌握其规律性。学完《有机化学基础》后,学生对有机物的认知还是零散的,杂乱的,不能建构出完整的知识体系。
近年高考有机化学试题都是以信息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常见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同分异构体书写及数目的判断,有机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有机合成,试题综合性很强。突破有机化学,需丰富认识角度,转变认识方式,形成稳定的认识思路。
一、 有机化学复习教学现状
有机化学的复习应该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有机物性质的认识视角:“结构―性质―转化”,建立研究有机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是学生在基础年级的学习并没有建立正确认识有机物的方式,对官能团的性质掌握也不到位,从高二到高三又有部分知识遗忘,教师觉得学生什么都不会,这要讲、那要讲,索性像新授课一样对待,详实地介绍各个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再通过习题强化巩固。这样的复习学生能掌握具体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但是知识的迁移不够,不会举一反三,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够,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还是存在困惑,遇到具体问题时不能有效地提取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
“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认识的教学是高水平的教学,是将化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化学认识的教学,是使学生将化学知识内化了的教学”[2]。因此,有机化学的高三复习教学需要改进。
二、 有机化学复习教学的功能分析
有机化学复习教学主要达成两方面的目标,一是促进知识的结构化,让学生形成有机化学的知识网络,建立研究有C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机化学教学的核心思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复习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认识具体官能团的结构,分析其性质,再类推含有相同官能团物质的性质,也就是从单一的结构具体的物质同类有机物的性质,纵向认识有机物的基本思路。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建立有机物横向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如图1:
因此,知道官能团的性质,了解官能团之间的衍变,有机合成也就能水到渠成。
二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认识一种有机物,会书写一个有机方程式,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基础教育化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化学认识素养,即培养和发展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方式和结果的水平。”[3]研究发现,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但却没有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通过教学学生的认识并没有得到发展。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不但掌握知识,又能促进其认识的发展呢?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高三有机化学复习教学策略。
三、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教学策略
1. 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搭建学生认识发展的平台
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复习教学不仅是温故的作用,更是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形成网络,并且融会贯通,最终将这些具体的知识转化为认识。盲目地复习只能使学生“原地踏步”,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促进作用。所以任何形式的教学之前都要先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并分析跨越这两种水平需要的知识准备,然后再探讨搭建跨越这种差距所需的平台,建构认识发展的层级模型,只有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教学才是有效的[3]。
案例1:同分异构体教学中学生的两种水平分析
同分异构体内容学生认识发展的层级:会判断常见的同分异构体多角度建构简单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的方法建立书写有限制条件同分异构体的认识思路应用认识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学生同分异构体知识的两种水平,如图2。
2. 重视实验的教育功能,丰富学生的认识角度
有机化学中烃、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学习,都可以增加学生对有机物类别、官能团种类、结构和性质方面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认识角度。但是教学发现,学完有机化学,学生不一定有相应的认识角度。由于受无机化学学习思维方式的影响,学生在描述有机物性质的时候往往忽略反应试剂、条件和转化等认识角度,他们只注重“反应的结果”,不考虑“反应的过程”。在常规教学中,教师也会不断强调反应条件的重要性,但是即使强调学生还是忘记,或忽略这个认识角度。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比较全面、丰富的认识角度,并且能记住这些认识角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化学教学中“实验”是最好的“行”的方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这样的措施:第一,通过实验控制不同的反应的试剂条件,观察现象,并检验产物,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情境中认识到试剂条件不同,产物不同,深刻体会有机反应试剂条件的重要性;第二,将知识外显,就是将认识角度罗列出来,让学生知道有这些认识角度,然后让学生分别从这些角度去认识有机物的性质,在认识实践的过程中建构认识角度。
案例2:卤代烃教学中丰富学生认识角度的教学设计
(1)溴乙烷水解和消去的对比实验
试剂:溴乙烷、10%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0.1%的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硝酸银溶液、硝酸溶液。
主要实验仪器:圆底烧瓶、铁架台、洗气瓶、试管、大烧杯。 按图3所示,搭建装置。
第一组,溴乙烷的水解。在圆底烧瓶中加入2mL10%氢氧化钠溶液、5mL溴乙烷和10mL水。用40℃的水浴加幔并且不断振荡烧瓶。反应一段时间,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从圆底烧瓶反应液中取出1mL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观察有淡黄色沉淀。
第二组,溴乙烷的消去。将第一组实验中的圆底烧瓶换成装有5mL溴乙烷和8mL饱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用50℃-60℃的水浴加热,并且振荡圆底烧瓶。反应一段时间,试管中有大量气泡,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按书本进行实验反应速率慢、现象不明显,所以进行上述改进,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学生实验只能用振荡来增加反应的接触面积,后演示实验改成磁力搅拌器,反应速率更快,现象更明显。相同的装置,相同的反应物,不同的反应试剂条件,导致截然不同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感悟试剂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2)有机物性质认识角度细化表,见表1。
通过表格的形式将认识角度展示出来,给学生直观、清晰的印象,也使学生容易接受;通过表格也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反应物相同,反应试剂条件不同,产物不同,断键位置不同,官能团的转化类型不同。学生在分析、比较中认识到反应试剂、条件的重要性,以及结构对性质的影响,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关注这些角度。
3. 展示本质的教学,提高学生认识方式类别
有机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官能团的视角来指导学生认识有机物,这种教学主要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同类有机物的性质,学生容易接受也便于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不能让学生很好地去建构对有机物性质的认识方式。教学实践发现,追求本质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方式类别,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在学生有了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展示本质的复习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炼知识的本质,有利于学生形成较高层次的认识方式;升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透过现象抓本质;提升学生自我建构的能力,形成研究问题稳定的认识思路。
案例3:卤代烃教学中展示本质的教学设计
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卤代烃有这样的性质,先要引导学生分析官能团中的化学键,以溴乙烷为例,让学生知道由于官能团溴原子的吸电子能力较强,使C―Br键的极性增强,反应活性增强,所以在一定条件下C―Br键容易断裂发生取代或消去反应。再引导学生从反应类型、反应试剂条件、断键位置、生成物、官能团的转化这些角度认识溴乙烷的性质。
从分析具体官能团的结构,到认识有机物性质的过程,让学生不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种展示本质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有机物的性质,并且增加新的角度认识有机物性质,使学生的认识由孤立变为系统。因此,展示本质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微观、系统的认识方式类别。当然本质的教学也要适当,尽量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4. 重视规律总结和方法指导,理清学生的认识思路
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离不开规律的总结和方法的指导。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有很多规律可循,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规律、方法蕴涵于过程中,没有特意去把规律、方法展示或罗列出来,这样大多数学生不能自主地从中提取规律和方法,没有形成一定的认识思路,更谈不上应用。教学研究发现,有规律的总结和方法的指导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思维范式。所以教学中,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思考,学生的自主探究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将规律和方法外显,让学生解题时有法可循,使学生形成稳定的认识思路,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
案例4:培养学生有机合成思路的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一直是学习的难点,在有机合成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总结常见官能团引入和消除的方法;其次,让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有机合成解题的基本思路,如图4;最后在具体有机合成解题情境中感悟规律方法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敏. 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教学难点成因及突破策略的探究[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
无机化学试题范文6
2013年是我省进入新课程后的首次高考,面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新课标、新考纲的变化,如何有效地组织搞好高三化学复习工作,提高学生化学复习的有效性是值得研究和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形式的变化、课改区高考试题的特征分析及高考复习策略谈点个人的教学实践体会,供与同仁商榷。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考的三大变化
1.试卷结构的变化。2013年我省高考采用“3+理综/文综”模式,化学试题结构采用“7+3+1”模式,与旧课程高考相比较,试题结构的主要变化体现在:(1)化学在理科综合考试中分值由原来108分变为100分。(2)客观题仍为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但数目由8道小题变为7道,共计42分。选择题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全面检测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化学核心知识内容的覆盖,试题遵循由易到难的命题特点。(3)主观题分为必答题和选答题。其中必答题3道,内容主要考查《必修1》《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三个模块。选答题3道,涉及《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和性质》《化学与技术》三个选修模块,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选修情况和个性发展需求任选一道试题做答,共计58分。主观题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发散性,通过多题把关,达到既能控制难度,又能提高区分度的效果,使分数有理想的离散程度,发挥试题的定位功能,达到甄别和选拔考生的目的。
2.考试内容的变化。新课程《考试说明》将化学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涵盖《必修1》《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内容)和“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通过对比《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的变化,其变化主要体现在:(1)必考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增加了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删去了原考纲化学计算部分内容,将化学计算的要求分散,与相关知识内容整合。(2)选修内容包括《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和性质》《化学与技术》三个选修模块。其中《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包括“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化学与技术》包括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和应用、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3.化学学习能力考查的变化。 新课程高考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考查由原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改为:(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要求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模块。(2)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要求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能够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作出解释。(3)探究能力。要求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试题的特点
1. 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纵观近几年宁夏和全国课改区高考化学试题,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础性、综合性、选择性、时代性等特征。注重考查中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内容基本涵盖了中学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包括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电解质溶液、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与能量、基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及化学实验操作等内容。
2.突出导向性,体现各模块的特色。新课程高考试题体现了导向性,在对选修模块没有设置模块必修内容的在必做试题中要求较高,知识与能力并重。在选修中需要进一步延伸的必修内容在必答题中要求较低,只考查常识性了解、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选答题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能力要求较高,除了必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外,还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立意考查。
3.突出学科内的融合,发挥试题的选拔功能。新课程高考试题重视学科内知识的融合,试题既有学科内不同单元内的综合,也有不同模块的综合,淡化了学科本位思想。特别是II卷试题没有纯知识试题或模块试题,大多数试题把实验、计算、化学用语、化学概念原理等知识相互交叉,命题思维体现知识整合能力的考查,体现新课程分层要求、递变推进的思维和尊重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多题把关,达到既能控制难度,又能提高区分度的效果,使分数有理想的离散程度,发挥试题的选拔功能。
4.联系生产、生活实践,学以致用,体现化学学科价值。新课程高考试题情景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前沿,情景新颖真实,减少了虚假的、对化学学科发展有负面影响的情境素材,体现STS理念。内容涉及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原来传统的真实情景的无机推断、有机推断框图题被以实际应用为主的工艺流程题、操作流程题、有机合成线路题所代替。此类试题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应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化学在生产、生活及科技上的价值及对推动人类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5.突出实验考查,体现学科特色。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高考的失分点,新高考的实验内容包括物质的制备、合成、分离、提纯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优化、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的结合等。而且近年有从无机物的制备转向有机物的制备的趋势。试题考视基础操作、基本方法,融实验技能、实验设计、探究方法、分析归纳、信息采集整理为一体,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例如,2012年宁夏卷第28题考查基本实验操作(主要考查了溴苯的制备、提纯),对促进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6.试题呈现方式多样,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考查。新课程高考试题呈现方式新颖多样,主要以数据信息、文字信息、图表信息、反应信息、化学工艺流程、实验操作流程等形式呈现,通过对实验、图形、模型、图表的观察以及试题提供的各种信息,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准确提取实质内容,形成新知识的能力。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复习策略
1.研究新课程《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在高考复习时要认真地研究对照旧课程《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与新课程《课程标准》、课改区的《考试说明》在考查内容和考核层次上的变化,明确增减的内容和考核层次的变化,要特别关注《课程标准》新增内容,必考内容中新增的化学平衡常数、盖斯定律、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常数等内容在新课程高考试卷频繁考查。要研究近几年全国、各自主命题省份新课程高考的试题,特别是宁夏高考试题,研究这些命题思想、命题意图、考核范围、考核层次、命题变化趋势,明确新高考考什么、怎样考、如何应对的问题,努力做到内容不超纲、难度不超限。
2.整合复习课程资源,优化复习方案的设计,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高三复习的核心目的是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星、分散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复习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要做到“考纲——教材——复习资料——学情”四者的有效整合,要重视考纲在复习中的指向作用,教材在复习中的基础示范作用和复习资料的辅助作用,切忌对复习资料不加取舍,照本宣科,拿一本资料从头讲到尾;学案的设计要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要把重点知识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要遵循课时化、问题化、参与化、方法化、层次化的原则,突出“知识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技能训练”四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要讲清重点、难点、易混点,讲清知识体系,让知识之树在学生心中扎根。要做到“精选习题——纠错强化——变式拓展”三者的有机结合,切忌对习题不加精选,大搞题海战术。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处理好不同模块之间的关系,把化学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方法有机地融合起来。
3.夯实基础,突出主干,引导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念、基本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基础。课本是高考的“根”,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搞清相关概念、相似概念、相近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搞清基本原理的实质、使用范围、使用条件,从具体知识的学习转变到以观念建构为核心的教学上来,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形成基本的方法、基本的观念,让学生自主构建所学知识的立体体系,强化知识的纵横联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在复习中要重点对主干知识、高考的热点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同步增长。
4.重视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化学实验不仅是化学教学的重点、高考难点,也是学生的失分点。在实验复习中要做到:(1)熟悉常见实验的基本操作,力求实验基础知识网络化。在化学实验复习过程中应对仪器与药品、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物质的制备与实验方法、识图绘图与安全知识、定量实验与误差分析、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等作一些专题复习,通过对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对比,总结规律,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2)重视教材实验,力求对实验素材进行深入拓展和挖掘。对于课本的每一个实验都要弄清原理及相关的仪器装置,注重操作细节,对于每个实验,都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怎么做?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④还能怎么做?对实验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重要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条件许可的话,尽可能地开放化学实验室,让学生重做一些重点实验,去感受实验细节,加深体验。(3)重视实验设计与评价。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真正参与实验探究,强化实验设计训练,培养学生能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仪器和试剂、设计实验步骤(尤其是画出实验方案框图)、描述现象和结论等各个实验环节,还要能对实验设计进行改进和创新。在实验训练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忌教师在黑板上实验、学生课后背实验等。
5.精心选编训练素材,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题海战术不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好办法,但适当的练习却是总复习必须的,关键在于习题的选择和度的把握。筛选习题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又要具有启发性、时代性,符合高考命题趋势和题型变化。要在“精”字上下工夫,多中求少,少中求优。既要重视知识深度和知识体系,又要注重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细”程度,让学生走出题海,通过演练,力争达到“答一题会一类,明一知百,举一反三”。习题的选择要以中档题为主,紧扣《考试大纲》,不选或不编超纲及偏、难、怪题,基础题、中等难度题目要多选;增加小灵活、小技巧、小综合性题目。在综合提高阶段适当选择思维跨度大或综合性强的题目,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要引导学生养成在解题后再思考的习惯,让学生既能使知识得到不断的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