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政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政规划范文1
1、概述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它主要由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燃气、供热等管线组成。
管线综合规 划是在城市道路断面上对各类管线综合安排,统一规划,解决管线之间相互冲突和干扰,有效节约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改善城市景观环境,为管线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城市功能正常运转。
2、市政管线综合规划原则
(1)规划中各种管线的位置采用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及标高系统,厂内的管线也可采用自己定出的坐标系统,但厂界、管线进出口则应与城市主干管线的坐标一致。如存在几个坐标系统,必须加以换算,取得统一。
(2)管线综合布置应与道路规划、竖向规划协调进行。道路是市政管线的载体,道路走向是多数市政管线走向和坡向的依据。竖向规划和设计是市政管线专业规划的前提,也是进行管线综合规划的前提,在进行管线综合之前,必须惊醒竖向规划。
(3)管线敷设方式应根据管线内介质、地形、安全生产、交通运输、施工检修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4)管线带的位置应与道路或建筑红线平行。
(5)必须在满足生产、安全、检修等条件的同时节约城市地上与地下空间。当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管线应共架、共沟布置。
(6)应减少管线与铁路、道路及其他干管的交叉。当管线与铁路或者道路交叉时应为正交。在困难情况下,其交叉角不宜小于45°。
(7)在山区、管线敷设应充分利用地形,并应避免山洪、泥石流及其他地质灾害的危害。
(8)管线布置应全面规划,远近期结合,近期管线穿越远期用地时,不应影响远期用地的使用。
(9)管线综合布置时,干管应布置在用户较多的一侧或管线分类布置在道路两侧。
(10)综合布置管线产生矛盾时,应按下列避让原则处理:
①压力管让自流管;
②易弯曲管让不易弯曲管;
③管径小的让管径大道;
④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11)工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以及工程管线之间水平距离应符合规范规定。当受道路宽度、断面以及现状工程管线位置等因素限制难以满足要求时,可重新调整规划道路断面或宽度。在一些有历史价值的街区进行管线敷设和改造时,如果管线间距不能满足规范规定,又不能进行街道拓宽或建筑拆除,可以采取一些安全措施后,适当减小管线间距。
(12)在同一条城市干道上敷设同一类管线较多时,宜采取专项管沟敷设。
(13)在交通运输十分繁忙和管线设施繁多的快车道、主干道以及配合兴建地下铁路、立体交叉等工程地段、不允许随时挖掘路面的地段、广场或交叉口处,道路下需同时敷设两种以上管道以及多回路电力电缆的情况下,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口处,开挖后难以修复的路面下以及某些特殊建筑下,应将工程管线采用综合管沟集中敷设。
(14)敷设主管道干线的综合管沟应在车行道下,其覆土深度必须根据道路施工和行车荷载的要求,综合管沟的结构强度以及当地的冰冻深度等确定。敷设支管的综合管沟,应在人行道下,其埋设深度可较浅。
(15)电信线路与供电线路通常不合杆架设。在特殊情况下,征得有关部门同意,采取相应措施后(如电信线路采用电缆或皮线等),可合杆架设。同一性质的线路应尽可能合杆,如高低压供电等。高压输电线路与电信线路平行架设时,要考虑干扰影响。
(16)综合布置管线时,管线之间或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除了要满足技术、卫生、安全等要求外,还须符合国防的有关规定。
3、管线综合规划的新方式
(1)优化管线的布置方式。大多数的管线综合规划设计中都是采用地下管线直埋的形式,此外还可以根据规划范围内的交通运输繁忙或工程管线设施较多的机动车道、城市主干道以及配合兴建地下铁道、立体交叉、不宜开挖路面、广场或主要道路的交叉处的实际情况,采用综合管沟的设计。它避免了由于传统市政管线直埋敷设因维修或扩容而导致道路重复开挖的弊病。同时由于管线不接触土壤和地下水,因此避免了土壤对管线的腐蚀,延长了管线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它为城市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得以综合利用,为城市的发展预留了宝贵的地下空间。
(2)统一规定各专业管材颜色。在新的规划区内,由于现状管线较老城区和旧有道路的数量少,而且敷设简单,多数不满足规划容量的要求。所以在新区的管线规划设计以新建管道的设计为主。建议新区的管线综合规划中应统一各专业管材的颜色(塑料管)或标记(其它刚性管).便于以后管线的维修、管理和迁移。
(3)加强与各类管线专业公司的协调。在管线综合规划中,除给水、雨水和排水工程属市政工程,一并与道路一起施工外,其余管线分别由不同的主管部门进行管理和实施,所以这些管线的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都掌握在他们手里,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问题,作为普通的规划设计单位是很难收集到这些规划资料的,只能大致了解情况。为了使得设计院所做的管线规划与管线单位的专业规划相符,我们可以在道路和各管线方案设计稳定后.通过设计人与相关管线单位进行协调沟通解决问题。
4、管线排列的顺序要求
在进行管线平面综合时,管线布置要求为
(1)在城市道路上,由红线至中心线管线排列的顺序宜为: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燃气管道、给水管道、热力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
(2)在建筑庭院中,由建筑边线向外,管线排列的顺序宜为:电力管线、通信管线、污水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供热管线。
(3)在道路红线宽度大于等于30m时,宜双侧布置给水配水管和燃气配气管;道路红线宽度大于等于50m时,宜双侧设置排水管。
在进行管线竖向综合时,管线竖向排序自上而下宜为:电力和通信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管线和污水管线。交叉点各类管线的高程应根据排水管的高程确定。
5、管线间距的控制
管线间的水平间距比较容易控制,一般情况下都能满足要求,垂直间距问题就比较多,一般来说,从上至下管线顺序依次为电力管(沟)、通信管(沟)、热力管、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管(沟)一般深为1.2m左右,弱电管沟深为1.3m,因此将燃气管、给水管覆土控制在1.4m左右,而将雨、污水管覆土控制在1.6m左右,这样虽然可在高程上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但对于那些管径较大的管线来说,还是有可能互相影响的。若管线在高程上相碰,则遵守“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支管让干管”的原则。
规范要求一般市政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为0.15m,个别管线如电力管沟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为0.50m,但这在实际工程操作时很难做到。一般管线垂直净距大于0时即可施工,但特殊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对于排水管道之间净距大于0且小于管道基础厚度的情况下可采用管道加固措施。因此在市政管线综合规划时,除电力管线同热力及燃气管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争取控制在0.5m外,其他管线综合规划时的管线最小垂直净距大于0即可。
在实际工程设计或施工时有些管线很难避开,如雨、污管线因受各因素制约而无法相互错开时,则做成交叉井形式,将污水管线直接穿过交叉井,而雨水管线在井中断开,交叉井的尺寸应尽量大些,且宜做成沉底井,以防止淤积,并利于日后疏通养护。
若压力管道与排水管道交叉无法避开时,可采用4个弯头绕开,从排水管道上方走,但当给水管道与排水管道交叉,给水管从重力管上方走而覆土不够时,可从排水管下方走,但应尽量避开在污水管道接口正下方穿,且给水管需做钢套管,套管伸出交叉管的长度每边不少于3m,套管两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以免水质污染。
6、结束语
城市地下各类管线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担负着信息传输、能源输送等工作,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设计仅仅是基础和前提条件,更重要的是规范管理。通过准确掌握地下管线的资料,才能合理地布置好城市道路下错综复杂的各种管网,为城市的发展预留宝贵的地下空间。
参考文献:
市政规划范文2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防洪排涝;规划;污水系统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planning, the importance of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 network and from ancillary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o find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planning principle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Flood and draining waterlogging; Planning; Sewage system
中图分类号: S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市政给排水规划的重要性
1.1市政给排水工程在城市中的作用
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项目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能够促进经济、文化发展,能够提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改善城市面貌、人们生活环境、投资环境的作用,城市市政给排水工作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一个国家城市市政给排水工作情况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城市现代化程度,因此,我国城市市政给排水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进行。
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有百利而无一害,城市市政的给排水工程工作的良好进行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近些年来,随着空气的污染,城市的污水增多,城市环境自身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能力有所下降,就要求提高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
1.2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的作用
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作用即为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提供依据,通过进一步论证、计算、核对、比较等优化设计,从而得以合理实施。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是这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物种条件,也是这个国家城市现代化的反应。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主要是靠完善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来实现的。良好的、有质量的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能够使城市成为一个自由、平衡、合理的生活空间。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处理人们生活污水的工作了,同样考虑到了城市居民生活需求以及对社会功能的满足和实现。好的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工作在为人类活动环境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还给予了城市居民更加舒适、便利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1.3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所占的比重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给水工程规划在水源、总用水量、管网布置等大环节上作了统一考虑、统一分配的安排,为今后分期实施打下基础,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开挖,方便管理;排水工程规划的目的之一,是通过规划在排水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几个环节上的统一协调,使各环节的排水设施建设工程规模适宜,投资合理,运行中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因此,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必须首先依据当地的适用的各阶段给排水工程规划。
2市政给排水系统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地都存在基础设施滞后,市政给排水系统主要体现在给排水设施不完善、管网老化、管径小、处理设施规模小、老城部分雨污合流甚至直接入河等现象。
由于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的急速膨胀,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接踵而至,城市的软肋逐渐暴露于公众视线之下。例如交通拥堵背后所隐现的道路修筑速度、规模跟不上以及中心城区规划设计不合理、分流功能性差的诸多问题。而近年来频繁的自然灾害如大范围持续将与天气所造成的洪涝更是对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形成严峻考验。在给排水系统作用发挥正常作用的情况下,借助其自身的疏导泄洪功能,可以有效地降低洪涝为居民日常生活和企业生产所带来的威胁,同时,还可以有效存续水源,最大限度的开发水资源利用率及其价值。然而,现实情况是,一场突袭的暴雨造成的积水就会给道路交通带来极大困扰,甚至导致部分城市路段瘫痪,并且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设法解决这些问题以维护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新闻报道中街道成河的场面并不少见,甚至出现本来应该发挥泄洪作用的护城河非但不能有效缓解水量压力,反而倒灌入城造成更大损失和伤害的案例。市政给排水建设与交通设施建设同为管道枢纽建设,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作为市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影响力是任何一位城市建设者和规划者都不能忽视的。
3给排水工程规划的原则
3.1 做好城市给排水工程的长远规划
从城市发展来看,国家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条件正在发生转变,相形之下,由于人口压力较小,二线城市往往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另外,乡村城镇化速度正在加快,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逐步跟进。人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最适宜生存的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相协调的大家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好城市人口、现有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在最大限度地不破坏生态系统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做好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和利用,使城市更具生机和活力。
3.2 要因地制宜,做好水资源的统筹规划
近年来,由于气候因素影响,持续干旱已造成水量明显下降,再加上人们的过度开采和严重的水污染,水质也逐步下滑,许多城市严重缺水,城市生存环境恶化。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对城市的健康发展造成威胁。因此,要转换思路,将给水和排水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建立给排水系统工程,以达到节水的目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循环利用率。做好实地考察工作,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制定合理的改造和建设计划,以使人居环境更加接近自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3 合理施工量阶段性分配,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给排水工程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建筑给排水,其涉及水源的寻找和调度,取、排水构筑管道设施和建筑的施工,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大型工程,因此它的规划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按照阶段任务需要来制定合理规划,并且需要预估在每个阶段的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由于规划客体和实施主体的复杂化,投资方式、建设进度、土地使用和运行管理方式的变动性,在论证城市的定位与未来发展方向、城市的资源利用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之上,结合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期规划,使规划更具弹性和适应性,更加符合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要求。
4解决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问题的对策
市政规划范文3
关键词:城市规划;市政;园林设计;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使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近几年来,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并采取了大量的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如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城市的不断发展使市政园林设计也在不断发展,这就对市政园林设计做出了新的要求。只有统筹规划市政园林设计,才能使城市规划不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一、市政园林设计的涵义
市政园林设计大体分为园林绿地规划和设计两部分,主要是针对城市绿化而进行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园林绿地规划是在城市的某一区域内在进行绿地建设之前,首先对该区域进行考察、审批等,最终对该区域的综合状况进行判断,做出适合本区域的完整的绿地规划方案。并配合城市的整体格局,在规划时适当引入一些建筑美学、人文思想等的规划建设。
园林绿地设计就是指市政园林设计部门规划的设计工作,是建立在园林绿地规划的基础之上的,是将理论变为现实行动的一个过程。园林绿地设计包括多个方面,主要有地形、园林建筑设计等方面。
二、城市规划与市政园林设计的关系探讨
(一)市政园林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时候,要保证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要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做好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市政园林设计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进行设计的,是保证城市绿地面积的必然要求,是进行城市规划的基础,只有将市政园林设计的工作做好了,才能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城市规划是市政园林设计得以运行的保障
将建设生态环境与城市规划计划紧密结合起来,提高环境质量,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保证。应当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实现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只有合理规划好了城市的建设,才能使市政园林设计得以发展,做到可持续发展。
三、市政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市政园林设计脱离实际情况
现在许多的市政园林设计并不考虑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人员为了可以追求设计的效果,一味地只是生搬硬套别人的模式 ,并不去探索适合城市发展的设计方式,不了解城市的地理特征、土壤性质,给城市规划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二)设计人员自身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的市政园林设计发展还不完善,设计人员在对市政园林进行设计的时候,往往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在设计时与园林景观的营造相背离,忽略了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比如,在对园林的植物选择上,设计者没有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忽视了树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市政园林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合理选择绿化植物
在市政园林设计建设过程中,植物树种的选择对园林的设计是否达到理想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绿化植物进行选择时,要选择植物根系发达,容易存活且容易管理的树种;此外,还要将树木的类型与当地的土壤性质结合起来,选择适合本地土壤的树种进行栽培。
2.优化灌溉排水系统
森林植被是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的基础,灌溉系统是市政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景观需要水的保养,因此,在进行市政园林设计时还要将灌溉系统综合考虑在内,合理铺设灌溉系统的管道。
(四)因地制宜,不同的服务区采用不同的市政园林设计
1.居民区
在城市规划中最普遍的市政园林设计就属对居民区的规划设计了。居民区是人们生活的地方,是城市人口聚集最多的地区。在对居民区进行规划时考虑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因此,在对居民区进行园林设计时,要增加对装饰性花草树木的引进,增加一些吸尘防噪声的树木防护带,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又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休闲场所。在一些发达的地区,还可以在居民区内设计小型花园、喷泉等,逐渐在居民区内形成一个完整的园林规划体系。
2.学校校园
学校校园是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是城市规划中很特别的一个区域,因此,学校内的园林设计规划是为学生的学习为服务的。学校校园对环境的要求很高,要十分安静才行。因此,防止噪音污染是学校园林设计规划的必然要求。在树种的选择上要以绿地为主要覆盖植被,多种植一些吸收噪音的植被,如松树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
3.公园
公园是城市规划建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能够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在对公园园林设计规划时要注重公园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同时,在规划时还要注意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突出自己的地方特色,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别人的成果。
4.医院、疗养院
这类区域对环境的要求更高,不单单是要求环境的安静,对环境的舒适度要求也很高。应该选择远离市区的嘈杂的郊区或者是环境清幽的山区,在对其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要强调防尘防噪音的树木的引进,增加草地的绿化面积,在其周围增加森林防护带,保证病人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内休息疗养。
5.工业区
工业区的污染一般比较大,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要注重对已破坏的自然环境的改造,重点弥补破坏的自然环境,并结合工业区的自然状况,选择防尘的树木防护带。此外,还要注重工业区的“艺术性”,合理地布置一些观赏性的花草树木,缓解人们的工作压力、愉悦身心,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业区。
四、市政园林设计的意义
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城市工业区的开发和住宅区的建设,既使城市得到了发展,又使城市的原有生态环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这时,市政园林设计从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角度,为居民打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一)人文环境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关心的不再仅仅只是城市的发展水平,人们更多地开始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好坏。市政园林设计为居民提供了一定质量和规模的绿化规划建设,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二)自然环境
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看,我国各城市之间的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城市规划的发展状况也各不相同,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就更加欠缺,市政园林设计规划也应当加以完善。此外,我国各地区之间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市政园林设计上的要求不同,要考虑的问题也不相同。
结语: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是人们进行经济交流、文化融合的重要地方。城市规划就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的保证。市政园林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了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城市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市政园林设计也是在综合考虑城市的特点之上慢慢地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 李永清.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1).
[2] 黄勇,刘志强.园林规划设计促进公共健康[J].林业勘察设,2010,(1)
市政规划范文4
关键词: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几点思考;探究
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绿色、低碳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带动下,市政给排水工程中需要将该理念融入到具体的规划设计中,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出发,有助于满足城市规划发展中的各种需要。
1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1.1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水作为生命之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的良好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并且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城市产业结构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为此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的支持。通过对城市市政给排水的科学设计与合理规划,可以更加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水资源,实现对城市水资源的科学保护,进而能够确保经济适用、无污染排水效果的实现,最终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目前我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水资源紧缺的形势,水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经济的顺利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若市政排水规划设计的水平非常低,则极有可能造成城市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为此需要对排水工程进行不断的规划设计,以此来合理的循环利用水资源。
1.2促进城市环境质量的显著提高
城市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且问题十分严重,特别水资源污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危险,进而造成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显著降低。同时,市政给排水工作也会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通过对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合理设计与规划,将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1.3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和工业用水的需求
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和设计的要求便是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要求,实现对城市现有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对给排水规划的综合考虑,并且在实际进行规划与设计当中,需要将足够的空间预留出来以此来方便今后的变更。为保证人们正常的生活用水可以得到有效的满足,需要在对市政给排水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时,对其实用性和安全性进行充分的考虑。
2科学分析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在对市政给排水工程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时,需要将城市今后的发展有效的融合起来,综合考虑规划以外的范围,科学分析可能会受到的影响,以此促进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2.1给排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基于城市水资源不管是在空间还是在时间分布式上都面临着严重的不足,为此科学规划和设计给排水工程时,便需要对如何最大化的实现对水资源的利用进行充分的考虑,统一规划各个区域的给排水系统,如市区与乡镇。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不断的加快,城市的用水规模较之前相对也有了很大的扩大,相应的对城市供水能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此,对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进行科学且合理的规划设计十分有必要,以此可以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城市水资源,进而能够实现对水资源利用的最优效果。通过科学的预测城市的水量、地下水开发过度的严格控制以及处理污水效率的显著提高,便有助于实现对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循环利用。另外,为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借助城市给水管网来智能的为城市提供供水管理,通过对给排水系统的科学规划和设计,极大的降低设计成本,促进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
2.2规划和设计雨水系统
自然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致使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进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近年来,南涝北旱的情况十分严重,夏季雨水量大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防洪排涝的难度。作为城市给排水系统的重要功能,防洪排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极大的降低由于洪涝灾害所引发的各种安全隐患,防止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市政给排水工程至关重要。通过有机结合城市雨水和防洪排涝系统,再加上城市竖向规划的辅助,以此便可以确保城市给排水工程取得良好的效果。
2.3规划和设计污水处理系统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污水日益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对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通过科学的设计与规划市政给排水工程,便可以实现对城市污水的有效处理,为此可以将合流与分流控制共同规划到城市污水处理当中。然而,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市政给排水系统的实际发展情况,分流控制很难实现在实际应用中。研究实践表明,截留式的合流控制在小规模的城市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优势,这主要是在整个雨水系统中,初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雨水污染,借助这种方式,可以截流初期的雨水,避免造成污染。同时,污水处理厂在完成对污水的处理以后,可以进行回用,或者作为景观用水排放到内河,以此便有助于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循环利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促进城市环境质量的显著提高以及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和工业用水的需求等方面科学的分析了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并且在此基础上经过深入的思考,又从给水系统、雨水系统以及污水处理系统等方面详细的阐述了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与设计,合理的市政排水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给工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从而有效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利于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韦争白 单位:广西长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市政规划范文5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环境便利,提高城市的服务能力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供水和排水设施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市政道路排水设施普遍存在各种问题。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能否更好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做到经济合理,运行安全,受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的影响较大。因此科学的做好市政给排水的规划与设计,是利民、惠民的头等大事。
1 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时代。然而,由于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来到一个又一个在城市的过程中,城市的缺点逐渐暴露在大众的视野。城市供水和排水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据报道,目前全国城市水源只有30%符合卫生标准,流经 42 个大中城市的 44 条河流中有93%被污染。城市将面临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提高供水质量的多重挑战。由于市政给排水基础设施运行的超长期性、投资的高沉淀性、技术上的继承性以及水在自然属性上的易流性和随机性,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需要特别关注长期性、综合性、协调性和社会性问题。我国现阶段市政水系统规划所采用的分析工具和规划方法明显落后,不关注工程因地制宜的多样性和设计的多目标化。
由于缺乏系统的整体规划和设计,规划中出现的这些矛盾已严重威胁到城市的水系统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污水管走向的杂乱,部分管段走向的不合理;部分次干路、支路辐射的管道埋深较大,无法接入主干道敷设的管道; 个别路段的雨水管直接排入外河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凸现了出来。新闻报道中街道成河的场面并不少见,甚至出现本来应该发挥泄洪作用的护城河非但不能有效缓解水量压力,反而倒灌入城造成更大损失和伤害的案例。市政给排水建设与交通设施建设同为管道枢纽建设,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市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影响力是任何一位城市建设者和规划者都不能忽视的。
2 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市政给排水系统规划缺乏科学依据。目前我国的水量预测工作主要是参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中有关规定,根据城市规模确定所在地区的人均综合用水指标和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指标,以及不同性质用地的用水指标为参考,通过对历史综合用水数据的回归外推得到。这种预测方法十分落后,可靠性差,主要表现在水量预测过高。很多国家的城市已表明了明显的城市用水量与城市发展的 Kuznets 曲线进入下降区,1995 年全球实际取水量仅为 30 年前预测的一半。同时,我国不论在国家还是在区域层次上均缺乏对各种用水器具、用水工艺和用水行为的详实系统监测,缺乏对新型用水技术替代规律和扩散规律的基础研究和把握,缺乏对多种用水信息的综合性、结构性分析手段和方法。
2.2 排水体制不合理。传统的防洪和排水设施设计中,强调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将雨水和污水尽快排出城市,忽视了城市径流面源污染的控制和雨水资源的利用。随着流域整体水质的逐步改善,随机性暴雨径流和突发排放事件所带来的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冲击,已日益成为流域污染控制的主要内容。现有的城市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并不能经济有效地解决暴雨污染负荷问题。另外,城市径流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迫使人们在排水体制的选择中不能盲目选取排水体制,必须根据当地的降雨、水文和地质情况,经过详细的经济和技术比较后才能确定。特别是老城区排水管网改造,应对各种因素进行长期综合评估,制定因地制宜的合理的改造方案,包括污水、暴雨和溢流污染负荷的长期和瞬间变化,暴雨负荷对污水厂的冲击,城市管理和城市下垫面变化对暴雨径流负荷的影响,当地的降雨特征和地质条件等,因此找到一种新的解决水危机的办法是当务之急。
2.3 “造水”“、冲水”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无论是房地产基于市场需要的“造水”,还是用于城市大规模“生态环境”的“造水”,大部分都是只强调局部的景观效果,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其生态功能以及水体本身对城市或流域内水循环的扰动。这就使得大规模的所谓的“生态用水”进入城市,但并没有发挥其生态的功能,反而增大了城市的需水量。还有一些地区,在解决城市污水问题时,并不从污染本身入手,而是引水冲污,使得本身已经紧缺的水资源还要完成额外的任务。这种盲目地、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造水运动”或“冲水运动”已经造成了水资源需求量的不合理增加,严重浪费资源。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剧了城市的水资源危机和水环境危机,雨水和污水的再生利用已经提到了日程之上。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要在进行供水规划时就慎重制定用水定额,明确生态用水的定义与影响,从规划入手,杜绝城市水系统出现盲目的“造水”工程。
3 完善市政给排水规划的建议
3.1 加强宏观管理,科学实施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给排水规划设计宏观层面所面对的是大范围的思考,涉及到规划区范围以外甚至跨城市、跨地区的区域性问题,影响深远,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给水方面,主要体现在水源及其保护,区域水资源平衡及区域供水规划;在排水方面主要是防洪排涝规划设计以及河网区域污染控制,它要求我们必须有开阔的眼界与系统创新的思维。
3.1.1 防洪排涝的规划设计。面对自然灾害频发的现实环境,我们应充分树立洪水对市政给排水工程带来的大面积威胁,在市政排水工程的防洪排涝规划时,我们应将设计重点放在排洪、排水的重现期标准衔接上,根据城市的发展规模、流域排洪面积等综合因素进行实地考察与设计。在排洪措施的选择上,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做排水设施的合理布局,如果城市处于山区较多的地域,则应多考虑内洪来、退皆快的特点选择全抬高的方案,并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加设排水装置。
3.1.2 区域水资源的平衡规划与供水设计。在调节水资源区域供给及使用平衡的环节上,科学的评估必不可少,区域地区的需水量预测能充分的为合理的规划设计提供现实依据。我们应充分实施科学的实地考察、检测,全面监控城镇的各类生产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农、林、牧、渔等各行各业的用水情况,同时还应综合考察城镇河流维持自身生态坏境的流量需求等。在工业用水的预测环节上,我们应充分依据当前各类产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特点,采用与之提升速度相适应的设计方式,开展预测设计、前期设计而不是滞后设计。本着切实改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开展提升城镇供水质量的规划,通过更换水源、控制地下水源过渡开发,深化资源配置、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环节、构建集约式供水行业等方式使市政给排水经济效益与管理质量充分提升。
3.2完善微观控制,合理实施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
3.2.1 污水处理新技术的发展。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采用延时曝气这种高资源占用(材料、土地)和高能源消耗低负荷工艺,以耗能方式取得污泥稳定的工艺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从生活污水反应器发展趋势看是从活性污泥工艺和生物膜反应器向高效的移动床和流化床发展。最近国内尝试使用一种高效载体生物强化A/O工艺,它是在A/O反应池的好氧池末端投加活性硅藻土,同时好氧硝化液和沉淀污泥回流至缺氧池,利用硅藻土的高效载体生物作用(流化床)和吸附,混凝及过滤等物化作用,实现生物脱 N和物化除P,较好地解决了纯生物或纯化学污水工艺中脱N 与除 P 相互矛盾的问题。
3.2.2 污水管道设计中新管材的推广。在给排水工程中推广 PCCP管、PVC-u管、PE管、聚丙烯(PP)等新型塑料复合管材,符合国家以塑代钢政策。同时管道摩阻小、排水量大、重量轻、施工方便,受到业主及施工方一致欢迎。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施工造成管道变形超标的问题,应确保管道两侧回填土的回填质量,必须分层夯实,使其密实度能够达到95%以上。
3.2.3 雨水管道设计新思路。在缺水地区或地下水较深区域,尽量使雨水不排人下水道,尽量通过设计施工,将雨水渗透或截留。一则可以减少排水负荷,减少雨水管道投资;二则增加地下水补给,涵养地下水,进行水生态修复。另外,也可以设置雨水贮水池截留雨水作中水使用,但这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譬如地下水位高,下雨后地面充分湿润,地下径流很大,就不宜采用渗透法
城市发展的历史证明,“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这三大问题解决不好,城市的发展就会步入一条曲折坎坷之路。在编制城市给排水规划时要善于发现并妥善处理好城市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初。市政给排水规划建设无疑是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结合,如果能将二者协调好,将是城市建设之福,将有利地促进我国城市和社会经济的繁荣,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
参考文献
[1]方宏.关于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11(3).
市政规划范文6
关键词: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 TL3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城市市政给排水是一门应用技术,它的发展是受基础学科的发展所制约。在科技发展和经济腾飞的今天,只有关注城市市政给排水高新技术发展并加以应用,才能与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和谐。因此,着眼新形势下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的探讨,对于城市市政给水排水领域的技术发展的前景展望,作用巨大。
一、新形势下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的现状
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是城市市政给水设计和城市市政排水处理的整合。在现阶段,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仍然处在传统设计向人性化过渡阶段。设计理念和实施手段介于规范和和谐的磨合。
(一)现行城市市政给水设计还有很多缺陷,水处理技术比较局限。首先,现行城市市政给水设计还有很多缺陷。从供水系统的情况看,现行工程给水设计无法满足全封闭供水系统的实现。各处的给水设计以工程项目为主,形成一个个孤立的单元,造成供水厂、用水点的管理断裂。从增压设备看,不应用价高质优的超导超磁通量的材料,供水系统工作效益低,加上二次更新换资大,不利于以微型化智能化变频调速泵机组为主流的新给水设备的运用。
(二)水处理技术比较局限。现有水处理技术无法解决重金属污染病毒、重金属污染等污染问题,城市的自来水厂常规水处理技术处理的水,水中仍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物质,特别是微量有机污染物可检出数百种,其中有许多是具有‘三致’作用的重点污染物。对于病毒,目前尚无完善的技术可供例行检测,现行水处理工艺对病毒的消除还无能为力。建筑工程给水设计的长效利益存在危机。
(三)现行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只注重项目利益,不注重消费者,施工者在管道施工中为了自己利益,给水工程偷工减料,导致建筑工程给水设计的长效利益存在危机。
二、从中观层面分析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城镇及片区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譬如市区给水系统规划、中心城镇给排水规划设计、污水水厂外管网规划设计等,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给水系统规划设计。随着变频供水设备大量使用。特别是利用城市给水管网压力智能直接供水装置的推广应用(取消屋面水箱)。在中观层面出现问题是城市供水日变化系数变大。高峰供水量增大。从而相应加大水厂供水规模。因此在这背景下。城市供水系数应考虑设置对置水塔或高位水池的方式来降低日变化系数。同时也提升供水安全度。同时给水系统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为未来留下发展空间。譬如道路管线综合时给水管位的预留。给水管径合理确定等等。避免重复投资。争取效益最大化。
城市水系统规划要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城市水系统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水源、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子系统及其各项要素的综合布置。城市用水规划的总量平衡非常重要,必须优化组合各种可行的节水、水回用等方案。要做到这些,首先要了解城市水利用规划,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水专项规划,按照水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编制城市水利用规划,内容应包括:地面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等水资源平衡;供水、排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等总量平衡;供水节水规划和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规划;水的生态循环规划;各类水工程设施的规模和布局等。对当前我国的城市水系统建设中普遍出现的规划不协调、建设不配套、管理不统一等问题,规划中要特别注意管网配套和供水、排水及污水处理能力的协调增长,确定规划期内水系统及其网络设施建设的规模、详细布局和运行管理方案
(二)雨水系统规划设计。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应与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城市竖向规划相结合,特别是地处平原、盆地的城区,这三者有机配合显得更为重要。譬如,市区内河设计标准采用五年一遇不漫溢(水利标准,相当于城建一年一遇标准),而相应道路排水重现期p:1 年情况下,两者洪峰相遇是经常性的,雨水管道出口经常是压力出流,因此雨水系统要进行必要的压力流校核,同时与竖向标高相协调,避免在重现期p=1 情况下,雨水溢水路面。
(三)污水系统规划。
1、合流制与分流制讨论。一般而言,在新城区采用分流制,旧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但真正意义上分流制在实践中很难做到。雨污系统中有一根接错,两个系统就相通,可能就是合流制。根据某污水厂厂外管网工程实践证明,完全分流制必须从化粪池出口分流开始,并且采用专业监督和专业队伍施工。同时初期雨水污染也比较严重,截流式合流制有利于初期雨水的截流,因此中小城市建议以截流式合流制为宜。日本东京区部地区大部分采用合流制系统,他们认为尽管合流制会增加污水处理量,但合流制下水道系统可充分与利用原下水道系统进行改造、重建与完善,而且建设费用、技术要求低于分流制,故广泛使用。
2、污水厂尾水去路。目前国家强调水的循环再用,要从“污染控制”向“水生态修复和恢复”转变,因此污水厂尾水排放以就近向内河排放做景观用水为宜。而环境影响评价常以事故排放为由,建议尾水向外江江心排放,两矛盾如何协调值得进一步讨论。
三、从微观层面分析市政给排水规划设
微观层面主要为单项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和设计。譬如工业或住宅小区给排水规划与设计,一座或几座建筑物给排水消防设计,一座污水厂设计,一条道路给排水设计等,它是将理想变为现实最直接的环节。一方面城市建设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具体新课题,必须采用新办法、新材料、新产品去解决;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具体规划设计必须符合节能省地建设新理念。下面略举数例加以说明:
(一)污水处理新技术的发展。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采用延时曝气这种高资源占用(材料、土地)和高能源消耗低负荷工艺,以耗能方式取得污泥稳定的工艺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从生活污水反应器发展趋势看是从活性污泥工艺和生物膜反应器向高效的移动床和流化床发展。最近国内尝试使用一种高效载体生物强化a/o工艺,它是在a/o反应池的好氧池末端投加活性硅藻土,同时好氧硝化液和沉淀污泥回流至缺氧池,利用硅藻土的高效载体生物作用(流化床)和吸附,混凝及过滤等物化作用,实现生物脱n和物化除p,较好地解决了纯生物或纯化学污水工艺中脱n与除p相互矛盾的问题。
(二)污水管道设计中新管材的推广在给排水工程中推广pccp管、pvc—u管、pe管、聚丙烯伊p)等新型塑料复合管材,符合国家以塑代钢政策。同时管道摩阻小、排水量大、重量轻、施工方便,受到业主及施工方一致欢迎。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施工造成管道变形超标的问题,应确保管道两侧回填土的回填质量,必须分层夯实,使其密实度能够达到95%以上。
(三)雨水管道设计新思路。在缺水地区或地下水较深区域,尽量使雨水不排人下水道,尽量通过设计施工,将雨水渗透或截留。一则可以减少排水负荷,减少雨水管道投资;二则增加地下水补给,涵养地下水,进行水生态修复。另外,也可以设置雨水贮水池截留雨水作中水使用,但这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譬如地下水位高,下雨后地面充分湿润,地下径流很大,就不宜采用渗透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