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立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维立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维立体范文1

家居――“打印”牙刷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今年底,加利福尼亚州的“创意实验室”公司将以4995美元的价格出售一种三维立体打印机。这种立体打印机可以把虚拟物体立即变成真实模型。当你外出旅行忘记带牙刷了,只要一按打印机的电钮,就可以打印一把牙刷出来,这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像科幻小说?

这种三维立体打印机有时被称为快速成型机,用液体或粉状塑料制造物品,其运作原理和传统打印机十分相似。它配有熔化尼龙粉的卤素灯,同时具有允许消费者下载设计图的技术,能制造从牙刷到凉鞋等许多家庭用品。打印出来的模型由一层层的薄膜制成,其原料主要是ABC塑料,其中还混合了铝和玻璃,一旦加热,原料就能变成硬物。

在过去十年里,这种三维立体打印机被用于工业设计商店。在制造产品前,工作人员利用它们检验图案设计。但是,这种机器十分昂贵,每部大约需要10万美元,最近几年,价格下降到约1.5万美元。业内人士表示,三维立体打印机几年内将成为消费者买得起的家用工具,价格一两年内有望降至2000美元,到时它们可能成为许多家庭的必备用品。

康奈尔大学教授赫德•里普森是研究2000美元三维立体打印机计划的负责人,他表示:“将来人人都能在家里拥有一部这样的打印机。想像一下,到时候你自己就能打印出牙刷、餐叉和鞋子了。”

建筑――“打印”房子

英国拉夫堡大学讲师兼建筑工程师理查德•布斯威尔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组正在启动一项为期4年的研制项目,制造出一台4×5米大小的三维立体打印机,从而用这台打印机使用快速原型技术“打印”墙壁、砖块、灰泥、窗户、绝缘材料以及电线和其它管道,从而用来建造房屋。研究人员说,这项技术能够让墙壁变得更加坚固和实用。除此之外,它还能够减少建筑垃圾,将所需劳动力降到最少,同时让建筑的外形变得更为自由。

在此技术中,通过电脑三维辅助设计软件,可以快速设计出房屋构造,三维形状可以裁成不同截面,打印机就能“打印”每一层的原料组成,比如液体、粉末或黏土等,从底部一直到顶层,然后用激光将每一层粘合起来,产生最后的形状。此技术通常使用塑料似的原料来打印,但在建筑墙的打印上,得使用水泥、石膏、粘土和石灰一类的材料来打印。

这种打印机还能像牙膏似的从管子里挤出潮湿的材料,其工作方式就像一台大型喷墨打印机朝一个特定位置喷射潮湿材料。这些材料在空气中会变硬,不需要激光来融合。如此精确的打印能让设计师混合各种材料来形成墙,而不用分别进行单独加工。比如,墙能留出用作门窗的口子,材料也能被打印成蜂窝结构,以用于隔热保暖,甚至还能留好线路,用来布电线和管道。

医疗――“打印”骨骼

加拿大科学家研发出一种“骨骼打印机”,它利用类似喷墨打印机的原理,以人造骨粉及一种酸性液体为“油墨”,以一层类似陶瓷粉末的薄层为“纸张”,“打印”出与患者缺损骨骼一模一样的立体人造骨骼。随后,医生可以将这种人造骨注入患者体内,直到新骨骼长出。由于人造骨骼成分与自然骨骼完全相同,因此不会引发人体排异反应。

“骨骼打印机”其实就是一台应用在医疗上的三维人造骨骼成型机,医生通过扫描仪扫描重建受损骨头原本应有的形状,并且将3D影像传送至与计算机,“骨骼打印机”在接到计算机指示后,将“墨盒”内装的“油墨”(骨粉及一种酸性液体)喷洒到“纸张”(一层类似陶瓷粉末的薄层)上。二者产生化学反应之后,厚为0.01厘米的“纸张”将自然变硬。在一层“纸张”完成后,打印机会重复打印过程。当一层层“纸张”叠加在一起达到设定的厚度时,立体人造骨骼的制作即可大功告成。“打印”一块与缺损骨骼一模一样的精密人造骨骼一般只需10分钟。接下来,医生将“打印”出来的立体人造骨骼植入患者的受伤部位,前者可在两块断裂的骨骼之间担任重要的“桥梁”角色。当人造骨骼被植入后,它会刺激新骨胳组织及血管的再生,最终新骨胳将自然连接断裂的受损骨胳。随着时间推移,人造骨胳将自然分解并为人体所吸收,省却了日后再次手术将其取出的麻烦,不会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三维立体范文2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进程。为了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开始利用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来进行教学,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就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模式;分析和研究

前言

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教学意义,其满足现阶段新课改高校财务管理教学要求,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增加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保证了财务管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一、教学工作者、学生主体、企业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工作者和学生主体教学

站在教学主体的角度来说,利用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来进行教学,主要是把教师和学生、企业联系到一起,增加教师和学生,学生和企业的联系性,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往在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把自身放在了教学的主要位置,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教师利用书本理论知识来单一的向学生进行讲授,导致教学课堂较为枯燥。案例教学的产生改变了这一教学模式,教师利用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来进行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了教学的关键位置,教师在进行知识教授时,主要是利用财务管理案例和资料来进行教学。把案例和资料为学生进行大致的讲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来找到案例和书本相关的知识,加深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印象,并及时的进行总结。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联系的,其互动性较强,在教师和学生之形成一种立体形式的交流模式,保证了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有效性[1]。

(二)学工作者、学生主体、企业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其次,为了保证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来进行教学最大效果,也要增加教师、学生和企业的联系、由于一些财务管理教师自身教学经验有限,其主要是刚刚毕业就来到高校来任职,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量,不具备充分的案例教学经验,可能会降低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面对这一发展形式,高校要增加学校主体和企业的联系性,完善教学弊端,建立一体化教学模式,把教师和学生与企业紧密相连,把业界知名人士请到高校内部来进行指导,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讲授,来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教学,和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其次,为了增加高校财务管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高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去企业内部进行实习和学习,来增加对财务管理实际工作的了解,积累财务管理案例经验,把案例经验和实际操作经验和自身扎实的理论知识结合,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来实现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最大目标[2]。

二、书本知识、课件案例、网络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对我国来说,利用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的经验有限,其在我国起步较晚,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其次,对于企业来说,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构建较晚们对于理财的认识度较为浅显,导致了财务管理案例较少,对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带来消极影响[3]。面对这一发展背景,为了保证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的全面性,教师对于案例教学来说,不应该仅关注案例的选择,也要紧随企业的发展步伐,关注业界的发展方向,来发现市场中和财务管理具有联系性的事件,把其作为案例教学资料,来进行案例教学。教师利用当下实时性的财务管理咨询来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增加课本知识和社会财务管理资讯的联系性,也增加了教学教材的丰富性,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在网络上为学生搜索优秀的案例资源,来对学生进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来增加财务管理案例单位内涵,保证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课下,自主的利用网络技术来搜索案例,提高学生对不同案例资源的分辨能力,提高学生对案例的整理能力,间接性的培养学生总结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论文撰写能力。

三、方法、理论、实际操作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站在理论的角度来进行阐述,理论知识是学生财务管理教学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首先要保证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知道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掌握财务管理工作的性质和内涵。来保证教师在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时,学生可以对不同从财务管理知识的了解,来深入剖析案例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来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学生要掌握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主要方法,要学会自主的建立案例决策和管理的模型,学生要掌握SPSS软件的运用方法,掌握LOTUS软件的运作方法,掌握EXCEL软件的操作方法,来保证学生可以自主的对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进行构建,增加对案例中不同数据和信息的了解,依据自身建立的模型,对案例的细节进行分析,增加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增加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增加案例的直观性和视觉感,高校要不断完善实验室设备,增加案例实验室的功能,保证其具备网络化功能,具有综合等等,保证实验室不同操作流程的真实性,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财务管理学习积极性[4]。

四、学习、分析、运用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学习的目的是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思考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发自内心的对知识来进行分析和研究[5]。因此,对于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合理化的教学目标,增加学生对案例的关注度,在学生利用案例进行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思考的理念,来增加对案例的分析,产生案例学习、思考和分析的潜意识,培养学生爱思考和人爱分析的良好习惯。我国古语有言:学习如果脱离了思考,那么就会使人迷茫,如果仅仅是思考而不同学习那么思考毫无意义。对于案例教学来说也是如此,为了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关注对于学生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吗,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不利于科研活动教学没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假使可以利用创新学分的方法,来激发学生思考积极性,并把学分记录到学生的档案中,提高学生对思考的认知度。教师也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学术活动,利用小组教学,和讨论教学等等方法来进行案例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6]。

五、教学研讨、报告研究、教学评判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研讨、报告研究教学

案例教学讨论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思考力,保证案例教学有序进行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展现一个优秀的案例资源,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讲述,把案例中与财务管理相关的知识进行整合,增加学生对案例印象,增加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印象。在进行基础的案例教学后,教师可以在本本级中,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保证每个小组6-7人,给予每个小组一个案例和财务管理知识的讨论话题,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和学生的交流,来了解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度,了解学生对案例理解度,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发表自身的想法和观点,提高学生的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保证每个小组组员发表自身意见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在班级内部进行观点的阐述,增加不同组别之间的交流,来实现案例教学的最大目标72]。其次,为了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保证小组讨论的教学效果,教可以引导学生在讨论完毕后,来自主的进行案例条例和研究报告的构建,把不同案例讨论细节和财务管理教学重点知识点构建到报告中,来对报告进行研究[8]。

(二)教学评判教学

最后,在案例讨论教学和报告研究后,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判。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行为进行评判,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学习弊端,增加对自身的了解,并不断的完善自身学习薄弱环节和不足。其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来进行评判,学习小组内部学生的优势,弥补自身的缺点,增近学生之间的友谊,其三,教师要对本班级学生进行评判,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分析能力,来增加对不同学生学习弊端了解,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案例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四,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行为、案例教学语言、案例教学方法等等来进行评判,发现自身教学的弊端,提高自身的案例教学能力[9]。其五,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来进行评判,学生的角度和教师评判角度不同,学生对教师进行案例教学评判[10]。可以增加教师对学生案例学习接受能力的了解,来发现自身案例教学的不足,保证教学研讨、报告研究、教学评判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有效进行,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性和交流,创造良好的师生学习环境。

六、结论

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在高校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具有自身的教学优势,为了保证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教学工作者、学生主体、企业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利用书本知识、课件案例、网络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利用方法、理论、实际操作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利用教学研讨、报告研究、教学评判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案例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对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掌握度,为学生营造灵活的学习环境,保证实现现代化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卫生职业教育》2016年1~24期总目次[J].卫生职业教育,2016,(24):161-196.

[2]武永霞.《管理会计》课程改革实践——基于“导学—案例—实训”三维互动教学模式[J].现代商贸工业,2016,(30):165-166.

[3]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J].全国新书目,2015,(04):39-200.

[4]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J].全国新书目,2014,(06):26-200.

[5]王晶晶,唐亚琦.三维立体式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例[J].财会通讯,2014,(01):40-43.

三维立体范文3

【摘要】:目的 探讨人体三维立体结构与医学影像二维图像形成的原理,认识其彼此间存在的相关性,开拓人们三维立体思维,发挥对二维图像与人体三维立体结构的理解和掌握,紧密结合临床破解不同病灶的三维立体结构所呈现的二维图像表现,为明确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关键词】三维立体;二维图像;立体思维;影像特征;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1895年发现X线,之后不久即应用于医学领域,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这一新学科,并奠定了医学影像学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变迁,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数字化图像已逐步取代模拟图像的今天,医学影像所含盖的面之广,在临床疾病诊断方面占比之大,特别是医学影像设备的日新月异,新的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出现,如:计算机x线摄影(CR)、数字X线摄影(D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电子束CT(EBCT)、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成像(MRI)、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等,使医学影像的内容极大的丰富。 如何提高各种成像技术图像的阅片能力,正确识别正常人体组织器官和不同疾病的影像表现,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鉴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与X线诊断及其相关技术为参照,对人体三维立体结构与医学影像二维图像的关系作初步探究,求其抛砖引玉之效。

1、 三维立体

三维立体即由点、线、面所构成的各种不同形态的物体。也可理解为由长宽高组成的几何体。从解剖学的角度看人体结构,无论从大体解剖或局部解剖,从运动系统或神经系统,从动态或静止,从宏观到微观(从组织胚胎或细胞结构),从正常生理状态或疾病的异常状态等全方位观察,无不体现出一个特点,那就是三维立体。在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一个问题,针对人体的三维立体结构,用视角观察活体体表及不同部位的解剖标本,借助显微镜观察不同组织器官的细微结构时,在不同的角度和方位,所能看到的轮廓和结构是完全不同的,其结果明确告诉我们,人体组织器官不仅是地地道道的立体构架,同时还存在着前后、左右、上下、不同程度的重叠关系。

2 二维图像

二维图像即能显示不同黑白灰阶或者是彩色的平面图。在医学影像摄影技术中,其成像的原理是当X线束穿过人体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时,根据其相应部位的不同组织结构对X线的吸收不同,即形成所谓的具有X线“对比度”的剩余射线,这部分射线带有被检组织的信息,当作用于荧光屏就可直接显示出图像,即临床上的透视,当作用于胶片(IP板或者FPD)经过暗室处理(或计算机处理)最终获得X线照片,这里我们必须要明确一个结果,无论是透视或照片包括所有的影像图片,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图像均为二维平面图像,虽然目前的成像新技术在不断发展,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维立体图像还不到2%。

3 立体思维

立体思维也叫三维思维,针对医学影像的二维图形,如何用立体/三维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二维图形的结构,是一名影像工作者时刻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考量一名影像医生能否通过平面图,正确认识人体正常组织和判断病理组织相应图像表现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下面就分析思路作一简要的探究:

3.1 对人体解剖结构的了解和掌握,是认识影像二维图像的首要任务,具体思路,根据解剖学的形态特点;从各个系统一一分析掌握相应组织器官的位置、形态、大小、数目、组织成分、生理功能及比邻间的关系。重点掌握人体解剖学的方位、基准轴、基准面及体表标志,其中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不同断面的解剖结构图所对应的组织器官必须准确无误。

三维立体范文4

【关键词】针刀;定位;操作;三维立体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001-02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Location and 3-D operation of Acupotomology

Ge Hengqing Tang Minghan Yang Yongquan et al.

【Abstract】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location and operation of acupotomology. Acupotomy is one kind of closed operation with minimal invasion,and the management is done under blind visual state.Therefore,the safety and the efficienc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er-location and the operation with three-dimensional sense. It is built on the correct analysis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imaging and on the basis of a correct diagnosis that to make a accurate positioning. While the appropriate positioning methods is also very important.It is the 3-D sense and the two pyramid structure that we should take care of,and should regard it as our eyes during the operation.However,the solid foundation of anatomy is the key to establish the 3-D pyramid-liked structure of human body,as to as the needling sensation of patient and handle of operator.They are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safety of acupotomy treatment.

【Key words】acupotomology; location; operation; three-dimensional

针刀治疗是一种闭合性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时在盲视下既要保证手术操作时的安全,又要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这给我们从事针刀治疗的医生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也是我们针刀医生一直追求的目标。根据我从事针刀治疗20多年,安全治疗患者10万多例的临床体会分析,针刀治疗时安全及取效与否,与我们在治疗前的定位及操作时的三维立体感有直接关系。

1 定位

1.1 定位的依据:针刀治疗讲究的是辨位论治,当机体某一部位发生病变出现临床症状、体征时,我们要结合影像学、检验等相关辅助检查手段给予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并根据局部病变的解剖位置,周围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予以准确定位,进行针刀治疗。

1.1.1 临床症状分析:根据患者主诉疼痛的性质,麻木的程度,活动不便,力量减弱及肌肉萎缩的部位进行初步临床症状分析。

1.1.2 临床体征分析: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表现进行初步分析后,再进一步检查体征,结合影像学,确定患者的病变部位及性质,分析是否是我们针刀治疗的适应证。阳性体征是我们临床诊断的有力依据。每一个症状的发生都有其典型的阳性体征。特别是针刀治疗的适应证,其阳性体征尤为重要。如腰突症患者:罹椎压痛阳性,向突出的一侧下肢放射痛阳性,挺腹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小于70°,加强试验阳性,足踝背屈肌力减弱、感觉下降,膝、踝反射改变等一系列阳性体征表现。

1.1.3 诊断与鉴别分析:诊断明确是针刀治疗的前提,是安全疗效的保障,诊断准确也是定位准确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否则一切都是空壳。

中医系用“望、闻、问、切”的四诊合参法,再通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已达到辨证论治的目的。西医系用视、触、叩、听四种诊察手段,再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综合分析,以达到临床诊断及辨证论治的目的。针刀医学则通过“望、问、触、按”四种诊察方法,在望其体表、形态、问及病史症状,触及阳性体征,按及病损部位,再结合检验、影像分析,鉴别诊断,以确定病灶的具体部位与周围组织关系,拟定治疗方法,从而达到了辨位论治的目的。

鉴别诊断也是我们临床诊断治疗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很多不同类型的疾病表现出部分相同的症状及体征。如神经根型颈椎病与胸廓出口综合征,其相同处:都有颈痛伴上肢感觉障碍,肌力减弱,肌肉萎缩,腱反射改变等症状、体征。不同处:神经根型颈椎病以神经根受累的根性症状为多见,而胸廓出口综合征以臂丛神经受累为多见。故在临床时要加以鉴别,力争作出准确诊断。

1.1.4 影像学分析:阅片,是对针刀医生的基本要求,但是否能真正从影像学所表现的不同部位、角度来做出准确的判断,这就有所不同了。阅片首先要对摄片的部位、角度、方向作出准确的选择,否则就会出现漏诊,误诊及适应症选择不当地现象。如:腰椎滑脱症,从常规腰椎正侧位片上能看出椎体滑脱的部位、方向、程度。但是至于是退行性改变的假滑脱还是因椎弓根断裂所致的真滑脱,要作出准确判断,必需增摄腰椎左右斜位片。如果是退行性改变所致的假滑脱,则是针刀治疗的适应证,若是真滑脱,则是手术内固定的适应证。所以,对于我们从事针刀治疗的医生来说,对摄片部位选择及阅片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否则会对诊断地准确性及适应证的选择带来不利。耽误治疗时机,造成不良后果。

1.2 定位方法:中医学及西医学强调的是辨证论治及辨病论治,而我们针刀医学强调的是辨位论治。辨位论治是在准确判断地基础上,根据患者症状及体征等加以分析予以定位。基本定位如下:

1.2.1 神经节段定位法:根据神经支配和传导的规律推断受病灶挤压、刺激的是神经根还是神经干或神经丛或脊神经分支。结合整体及局部情况由远端向近端一步一步的分析推断,以确定发生症状及体征的具置。如拇指麻木是颈5神经根受累的病变,一组手指的麻木是神经干的病变,一只手麻木是神经丛的病变。定位治疗时必须考虑到松解神经根的压迫,同时针对症状,沿神经分布区域进行治疗,标本兼治。

1.2.2 疼痛部位定位法:根据疼痛的性质、程度、范围分析是局部病变还是放射痛、牵涉痛、由局部及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断。如单纯肩周炎是以肩部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若伴上肢痛麻则考虑为颈部病变所致。

1.2.3 筋筋相连定位法:人体内的肌筋膜无处不在,无处不连,所以当人体的某一部位产生症状及体征时,除考虑是神经、血管受压迫刺激外,还应考虑是局部肌筋膜病变或是筋筋相连牵涉性的病变。如膝关节外侧痛,局部外侧副韧带、支持带的病变考虑为多。臀部的阔筋膜张肌、臀中肌、臀大肌等处的肌筋膜病变也应同时考虑并寻找阳性反应点。

1.2.4 关节功能障碍定位法:关节活动功能在某一范围内受限,即可寻找到引起功能受限的肌肉、韧带等病损组织。如肩关节疼痛弧的形成,受损主要肌肉是冈上肌。

1.2.5 叩击试验定位法:对于肥胖患者或肌肉肥厚的部位,疼痛部位较深,极不容易找到压痛点,采用叩击试验的方法,往往能找出病损部位。如因骶棘肌损伤引起的下腰痛,用按压法无法找出压痛点,用叩击试验后可出现明显的叩击痛。

1.2.6 摄片金属标记体表定位法:为便于确定治疗部位及针刀操作时深度、方向,在摄X片前找准病损及治疗部位,用胶布贴一金属物,如回形针等。

1.2.7 骨性标志定位法:此种方法是体表定位较为常用的方法。也是针刀刺入皮肤后在体内治疗操作时常用标志。如第三腰椎横突的骨性标志定位法。

1.2.8 肌性标志定位法:病损部位在体内浅层或深层,可根据其体表肌性投影位置进行定位。如梨状肌损伤综合症的体表定位法。

2 操作

定位之后,则是以四步进针法进针,再根据不同的病情行不同的运针法。从定位定点到进针运针等操作过程,是一个由体表点到体内各个层面的立体过程,如同一个正立的金字塔结构。针刀是一种针刺与闭合性手术疗法的结合体,因此在这个从点到面到立体的过程中,除了掌握特定的操作方法之外,还需要我们建立起正确的三维立体感。而建立三维立体感的必要条件则是医者的手感与患者的针感,这对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也极为重要。

2.1 医者的手感:手感是指针刀刺入人体后医生自己手下的感觉。在进行切割、铲剥、松解等具体操作时,医者持针刀的手会有一定的感觉,如沉紧感、阻挡感、突破感,松软感、滑动感。

如针刀刺在筋膜上,会有一种柔韧及较难穿透的阻力感;刺到肌肉上,是柔软的感觉;刺在病变结节上,则硬而柔韧的感觉;如果如针刀刺在神经或血管上,就会有滑滑的移动感;刺在血管、神经束卡压点时,阻力感增加,或有涩滞感;刺在组织间隙,则是毫无阻力的落空感,犹如刀刺豆腐;刺在骨骼上,有一种坚硬的感觉。

细心体会针刀下的这些感觉,借此了解到针刀进到哪个层次,判断所到达的部位和组织是否就是我们需要治疗的病灶,鉴别是病变软组织还是正常软组织,了解切割、铲剥的程度以及病灶是否已彻底松解等。

2.2 患者的针感:患者的针感主要有酸、麻、胀、重、触电感、跳跃感和不自主的肢体活动及疼痛感等。感觉的性质与机体反应性、体质差异、疾病的性质和治疗局部的解剖位置密切相关。

针刀刺到病变组织时病人会有酸、胀、沉重感;在病人反应疼痛时,尤其是刺痛,则刀刃可能在血管或神经末梢及骨膜上;而放射样麻、触电感或患肢不自主地弹跳抬高,这些多是触及了神经根或神经干的鞘膜;在疤痕挛缩点,如手术后或外伤性疤痕粘连处,因正常感觉神经末稍遭到破坏,进针及运针时患者通常无感觉的或感觉不敏感;另外筋膜感觉神经分布丰富,正常筋膜无炎性粘连、增厚且位置正常,针刀穿透偶伴随轻微酸及疼痛的感觉;遇到骨骼,若刺及骨膜则出现刺痛,若刺及骨膜外的病损组织,则表现为阴痛、钝痛、酸痛。但有不少病变组织变性严重,已失去知觉,在进针和手术时都没有感觉。如果局麻,进行针刀治疗时患者感觉就会不明显,也就很难判断刀口碰到的或切到的是什么组织,难以保证操作的绝对安全,所以,建议最好不打局麻药。

在定位不准确或操作不当的情况下,若针刀误入髓腔,刺入脊髓出现相应平面以下的放射性触电样抽麻;刺入颈髓除全身性抽麻外,还可能出现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的改变。当患者过于紧张或身体虚弱、初次接受针刀治疗、或者针刀刺激严重等情况下,也会出现“抽筋感”或植物神经反应征象,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胸闷、脉缓、血压降低、甚至恶心、呕吐、休克等征象。另外,患者蹙眉等表情、起鸡皮疙瘩、战栗或者呼喊等表现都是术者要关注的。

进针到体内后,医者自己有了手感,并获得了患者的针感,再进一步整合信息,根据解剖学、疾病的生理病理特点及临床经验综合分析,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三维立体结构,分清针刀所到达的解剖层次和不同部位的组织结构,判断是否已到达病灶点。这是个由面再到点的立体过程,犹如一个倒立的金字塔的结构。

3 临床体会

要保证针刀治疗安全且有效,在治疗前我们要做到准确定位,这是建立在正确分析临床症状、体征、影像检查及正确诊断的基础上的,同时还需采用合适的定位方法。定位后的三维立体操作也是安全取效的关键环节。针刀是在盲视下进行手术操作的,因此在这里,我们强调以三维立体感和两个金字塔结构来代替我们的眼睛,行安全有效之术。

3.1 三维立体操作与两个金字塔结构:定位是定在体表的某个点上,定位后进入到体内则是一个正金字塔形的立体结构,从点扩大到面再到立体,进针的方向是纵向横向还是斜形,要到达多深的层次,刀刃与神经血管肌纤维形成什么样的夹角,运针是在那个组织结构的平面进行,运针的方向、幅度如何把握。这些就是操作时,我们要去探索的三维立体结构。

在治疗过程中,医者必须有扎实的解剖学功底,才能建立起正确的三维立体感;再以患者所反馈的针感、局部或全身的反应及医师的手感等信息经行整合,在脑中形成三维的倒金字塔样立体结构,分析判断个组织层面,并重新调整针向、角度,准确地到达病所,并行适当的运针法。

在诊断不明,定位不准,操作盲目的情况下,极易致副损伤,影响疗效。

3.2 如何建立三维立体感,搭建起两个金字塔结构:首先医者的扎实的解剖学、生物力学、生理病理学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前提。手感和针感都只是散在的材料,而要运用好这些材料,综合分析针感和手感,构筑起人体组织结构的金字塔,则需借助于医者的知识和经验。它们就像混凝土一样,联系起所有信息,贯渗于整个治疗过程,起指导作用。

在进针时要熟悉不同部位的神经、血管分组,肌纤维的走向,进针方向的选择与神经、血管及局部软组织纤维走行方向要一致的。针刀刺入皮肤后的层次依次是:表皮-真皮-皮下脂肪-浅筋膜-深筋膜-骨骼肌-肌腱/韧带-骨膜-骨质。应分清组织的层次,根据手感和针感摸索进针,不断调整方向、角度,逐层深入,直至到达病变部位。病变在浅表的浅筋膜,进针时稍加用力即可到达;若病变在较深的部位,或肌肉肥厚处进针后,会有深不达底的感觉,此时不要慌张,只要定位准确,结合手感和针感继续摸索进针。在这个从点到面,在由面到治疗点的过程中,如遇异常感觉时,则不能进针或运针,此时应及时轻提针刀,调整方向,稍移动刀锋1~2mm后,当病员诉有酸、胀、沉感时,可继续操作。注意勿使刀刃透过或未达病灶,否则手术不能施行到病变组织,轻则无效,重则造成不良后果。

如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会以横突为定位标志,先将刀锋送到横突背上,然后沿横突背向横突尖上移动,当针刀有落空感时刀锋已到横突尖边缘,此时再将刀锋退至横突尖上,沿横突尖及上、下缘对病损组织进行切割、松解治疗。刀锋一直保持着不离开横突2mm距离,这样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不会使刀锋失控,误入腹腔及胸腔,也不会损伤横突前方的血管、神经组织。

三维立体范文5

【关键词】 三维立体; 全身; CT引导; 穿刺引导装置; 临床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uncture positioning frame guided by three-dimensional CT in tumor puncture. Method: 100 patients with placeholder disease diagnosed by CT, who need to make a definite diagnosis by puncture guided by CT or local treatment,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puncture positioning frame guided by three-dimensional CT, the control group chose traditional puncture method guided by CT. Result: Th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by one-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52%. The incidence of bleeding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14%. The infection rates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12%, and there was no inf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pneumothorax was 4%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but the control group was 32%.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puncture positioning frame designs is of novel, high precision, high success rate and shorter puncture time. It has low complication and is worth promoting in clinical.

【Key words】 Three-dimensional; Whole body; CT-guided; Puncture locating device; Clinical Applications

First-author’s address: Shandong Tai’an Tumor Hospital, Tai’an 271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5.002

CT具有分辨率高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全身各部位穿刺活检或介入性治疗时的导向[1]。目前在CT定位引导下经皮肿瘤靶点穿刺活检及微创治疗已广泛开展,但多为徒手穿刺法,该技术受个人技术等因素限制,穿刺角度较难准确把握,穿刺针稳定性差,误差大,一次操作成功率低[2-3]。高端激光定位引导技术(pinpiont技术)Pinpoint系统应用于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或治疗[4],定位精确、操作稳定,是CT介入治疗的一大进步[5]。虽然穿刺准确率高,但因价格昂贵难以普及。为此本科室自行研制CT精确引导三维立体全身穿刺定位装置。临床应用50例,并与传统的CT引导下徒手穿刺50例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09年2月-2011年3月CT诊断为占位病变并需要CT引导下进行穿刺明确诊断或者局部治疗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5~78岁,中位年龄(58±3.2)岁;肺部肿瘤50例,肝内肿瘤及肝转移瘤38例,盆腔及后腹膜肿瘤8例,肾上腺肿瘤2例,椎旁肿瘤2例;肿瘤体积最小2.5 cm×2.0 cm×1.4 cm,最大12.0 cm×9.0 cm×8.5 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仪器 本实验使用一种三维立体CT全身精确引导穿刺定位装置,包括支撑架、水平定位架、竖向定位架、指针和穿刺引导套管。水平定位架呈圆弧形,在水平定位架圆弧顶点的外侧设置有万向球头,在水平定位架的圆弧形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穿刺引导套管和竖向定位架。所述的穿刺引导套管下端与横板的前端铰接连接,其上端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指针,穿刺引导套管与连接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紧固螺钉。见图1。

1.3 方法 两组CT定位器均采用自制体表定位尺,确定皮肤穿刺坐标靶点后,利用CT光标与体表定位尺交点用记号笔做十字形标记。局部皮肤消毒,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观察组采用CT精确引导三维立体全身穿刺定位装置,被穿刺的病灶穿刺点位于患者平躺时身体的两侧,根据需要对立杆1进行高度的调节,同时确保水平定位架2保持水平,使穿刺引导套管5下端紧贴穿刺点,按照CT测出的人体长轴的矢状面倾角滑动横板选择好角度,再按照CT测出的人体横轴的冠状面倾角滑动穿刺套管和指针选择好角度,然后旋紧穿刺引导套管5上的紧固螺钉,取下指针,穿刺针沿穿刺套管进针穿刺,按照穿刺套管的标记刻度选择CT给出的进针深度。实施穿刺操作。对照组由同一手术者采用传统的徒手穿刺方法。穿刺后进行CT扫描,观察穿刺针是否位于病灶内,如位于病灶内进行取活检或进行治疗;如未位于病灶内,则修正后重新穿刺。穿刺完成后退出穿刺针,穿刺处包扎,再次CT平扫确定是否存在出血、气胸等并发症。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穿刺结束后行CT扫描针尖层面位置与穿刺目标点层面位置对比,确定针尖与目标点重合。(2)观察两组穿刺手术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出血、感染,肺部穿刺气胸。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47例,成功率为94%;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26例,成功率为52%;观察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2.374,P

3 讨论

3.1 CT精确引导三维立体全身穿刺定位装置的优势 近年来CT定位引导下穿刺技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多数采用徒手穿刺。操作中主要依靠手术者凭经验调整穿刺针角度,手术者需要多次往返于CT操作间与扫描间,核查穿刺针与病灶的位置,以减少误差。此过程增加了CT扫描次数,费力费时[6]。且受操作医师技术水平的影响较大,操作准确性低,虽然经过技术改良,但至少需要两步进针[7],反复穿刺,多针道,损伤大,造成并发症增多。为弥补徒手穿刺的不足,出现了多种的CT引导穿刺定位装置,主要有两种类型,无框架引导型和有框架引导型[8]。无框架引导穿刺定位装置包括光学引导器、激光引导器、磁场引导器,可精确模拟穿刺针轨迹,使穿刺难度降低,在对深部病灶和小病灶的引导穿刺定位中优势明显[9],但因较高系统操作要求及昂贵的设备等原因,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10-11]。框架支撑式引导器依据机械原理,是将穿刺针的位置及方向固定引导穿刺定位,可分为随床进入式和固定式。随床进入式引导穿刺定位器固定于CT扫描床或患者身体上,确认穿刺位置可直接行CT扫描无需拆卸引导穿刺定位装置,但由于其稳定性较差,无法确保穿刺定位装置垂直于手术操作区,穿刺误差大[11-12],定位装置固定器固定于CT检查床上,对CT图像及穿刺精确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科室研制的此款CT精确引导三维立体全身穿刺定位装置为固定式框架结构,配合自制体表定位尺使用,可适用于各种型号的CT设备。有如下设计特点:(1)此款穿刺引导装置可在横断面内以0~180°的角度范围进自由调节,设计误差

3.2 影响穿刺准确率的因素 多种因素可影响CT引导穿刺定位装置定位的准确性,其中受呼吸运动影响最大的是肺、肝穿刺,误差可达10~30 mm[1]。两组病例术前均已进行吸气屏气训练[12],使用本款CT引导穿刺定位装置引导穿刺时,要求患者配合控制呼吸,穿刺于平静呼吸呼气末,屏气进行,多能一次穿刺成功,降低手术并发症。配合使用穿刺套管针进行活检,组织取材完整、饱满,对正常组织损伤小,可以重复、多点取材,提高病理学诊断率,还可以注射止血及抗癌药物,防止出血、种植转移。

两组穿刺体表定位点的确定均采用自制体表定位尺,用油性记号笔体在表定位尺与CT光标的交点处作十字标记,画线应尽量细,尽可能减小穿刺点范围,提高穿刺精度。患者穿刺过程中身体移动、皮肤松弛、过度肥胖都可出现体表穿刺点与理想的穿刺靶点之间的偏移,影响穿刺准确率。

观察组采用CT精确引导三维立体全身穿刺定位装置,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对照组由同一经验丰富的医师采用徒手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5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气胸和穿刺道的小片状出血是肺穿刺的常见并发症[13]。气胸的发生率与穿刺针内径大小及穿刺的次数有关,据报道肺穿刺所致的气胸的发生率可达24%[14]。病灶距离胸壁越远,气胸发生率就越高[15]。观察组1例发生气胸、1例发生出血,未发生感染,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增加,减少了反复穿刺带来的出血、感染的发生率。配合应用穿刺套管针进行活检,减少组织损伤,提高病理学确诊率。

此款CT精确引导三维立体全身穿刺定位装置,设计先进,操作简单,三维立体,全身应用,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从而降低了并发症发生,适合基层医院使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贤卫,周伟生,何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6,3(3):161-164.

[2]原凌燕,钱建新,顾小强,等.穿刺架在CT定位肿瘤多靶点穿刺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3,28(6):682-684.

[3] Gangi A, Kastler B, Arhan J M, et al. Acompact laser beam guidance system for interventional CT[J]. Comput Assist Tomogr,1994,18(2):326-328.

[4] Miaux Y, Guermazi A, Gossot D, et al. Laser guidance system for CT-guided procedures[J]. Radiology,1995,194(1):282-284.

[5]国志义,乔连铭,李鸿鹏,等.Pinpoint系统在CT介入放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0(2):309-310.

[6]贾宁阳,刘士远,李文涛,等.多层CT引导下经皮同轴穿刺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10(3):200-203.

[7]陈耀庭,许林锋,马海清,等.CT引导二步法穿刺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6,3(6):428-431.

[8]刘玉林,安连峰,杜东屏,等.多层面螺旋CT Pinpoint的临床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11):979-982.

[9]冯威健,张红梅,周蕾.模拟CT断层靶向穿刺技术在CT介入诊疗中的应用[C].第四届中国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

[10]谈杰,李朝娟,肖庆龄,等.经皮肺穿刺活检时呼吸方法指导对气胸并发症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9(1):144-145.

[11]冯健威,常浩生,赵艳杰,等.穿刺引导架在CT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0,7(1):66-69.

[12]冯健威.穿刺导向器提高CT介入引导准确性的研究[C].第二届亚太肿瘤介入大会第十二届中国肿瘤介入大会暨介入放射学新技术推广和诊疗规范普及大会会议论文汇编,2011.

[13] Yeow K M, See L C, Lui K W, et al. Risk factors for pneumotho-rax and bleeding after CT-guided percutaneous coaxial cuttingneedle biopsy of lung lesions[J]. J Vase Interv Radiol,2001,12(11):1305-1312.

[14] Lopez H E, Vogl T J, Ricke J C T, et al. CT-guided percutaneouscore biopsies of pulmonary lesions. Diagnostic accuracy, compti-cations and therapeutic impact[J]. Aeta Radi01,2001,42(2):151-155.

三维立体范文6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006年8月至2009年10月58例完全骨埋伏牙及19例复杂颌面部骨折病例进行分析。58例完全骨埋伏牙,其中男性33例,女性25例,年龄8—58岁,平均20.6岁。其中多生畸形牙13例,异位牙8例,完全埋伏阻生智齿37例。19例复杂颌面部骨折病例,男15例,女4例,年龄21—55岁,平均33.7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6例,坠落伤2例,他伤1例。其中9例不同程度合并眶壁、上颌窦前壁及颅底或颅骨骨折。

1.2扫描及重建

使用东芝64排螺旋ct扫描。扫描层厚0.5mmX64mm,扫描层距0.5mm,重建厚度0.5mm,重建层距0.3mm,重建矩阵512X512。

扫描后数据传至工作站图像处理系统进行三维重建。

埋伏牙经图像处理系统降低颌骨密度至牙骨质密度之下。

2 结果

经螺旋CT三维重建后,所有埋伏牙均能直观的显示出埋伏牙所在颌骨的唇舌侧位置、牙体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特别是邻牙位置关系。19例复杂颌面部骨折经螺旋CT三维重建后均能清晰显示骨折线影响及骨折移位情况。特别对于容易漏诊的移位不明显的髁状突骨折及复合型上颌骨Lefort骨折合并颅底骨折,三维重建图像均能清晰、立体、直观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