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沉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长江沉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长江沉沦

长江沉沦范文1

在心中,一直有这样一个梦。

天空依旧透明,浮动着千古未老的云。云后的谁谁谁在吟唱,那从史河里流出的绝句。

在他们的世界里,爱恨情仇交织,宛如一卷看不到尽头的水墨画。

细品着,有一名俯首锦帘前的佳人,轻颦的秀眉锁住几缕愁色。那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花,伴着寂寞飘零,不知心中思念的人何时归?

他,是谁?为何也是一脸忧愁?哦,是五代南唐国主??李煜。你怎么了?一国之君、天子下凡、锦衣玉食,全天下都是你的,难道还不能满足吗?你告诉我,国君也有国君的苦啊。“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翻滋味在心头。”你本有一双翅膀,却被锁住双翼,又怎能飞翔?李后主,君王的宝座就是禁锢的锁链。一代国君,却也只能化作一声叹息。

咦,前面那为农夫的背影为何如此熟悉?原来是五柳先生??陶渊明。你本有一生才华,却甘心放弃荣华富贵,只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上山。”田园想必就是你栖身的静土吧!宁愿做一朵,隐逸于田园,只要心灵有归属,梦想就不会凋零。这里就是你的桃花源。

忽的,有一个醉汉身着长衫,手中持一酒杯。他在高喧。豪迈的高喧:“天生我才必有用!”继而大笑,拂袖而去。留下的却是足以让千万人信心激昂的鼓舞。这不是诗仙的狂妄,而是自信,是一个能让贵妃为他倒酒的人的自信。而他的一生,让我们真正相信了这句话。

前方的前方,还有数不清的人。他们在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在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们在唱:“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透过他们,我们穿越时空,倒转到千百年前,看见无数文人雅士闲语楼间,志同之人畅谈天地。满世界都溢满了墨的芳香。轻轻的,淡淡的,吸引着我的灵魂,那股神奇的力量让我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那是文字的力量。

它让我读懂了人的喜怒哀乐,读出了世间百态,读明了心灵深处的渴望与追求。

有时,真想就在梦里徘徊,在墨香里寻找自己早已沉沦的灵魂。

现实总是与梦想相隔,整个民族加快被吞噬,早已失去了蕴涵着文化的国学,有着独特魅力的文字也变得浅薄不已。人们依旧在沉迷。

精髓在流逝,文字成为了人们获取金钱的又一种方式。他们打着文学经典的的名号,写出令人粗鄙的文字。侮辱了文字,践踏了华夏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学史的内涵。无论他们获取了多少虚假的头衔,文化鄙视他们,文字厌恶他们。

人们丧失的不止是中华的传统,还有精神。

但,却在继续着。

长江沉沦范文2

自然界进行着选择,人类进行着选择:顽石在心灵的撞击后选择了高山,因为它相信,高山不语,自是一种巍峨;小草在与心灵的斗争后选择了大地,因为它相信,大地无声自是一种广博;白云在心灵深处选择了蓝天,因为它相信,蓝天无语,自是一种开阔;浪花在潮起潮落后,在其心灵深处选择了大海,因为它相信,大海无声,自是一种深邃。有的人选择了风雨,因为他相信,闯过风雨,将看到绚丽的彩虹,而有的人却选择了沉沦,因为他不在自信。

自然界的美在于充满选择与竞争,人类的美也在于充满选择与奋斗。长城的美在于其雄浑与壮阔;长江的美在于其奔流到海不复回,因为那是气势磅礴的中华魂。塞外的美在于其“大漠孤烟直,长江落日圆”的豪情。彩虹的美在于它是暴风雨后天空的一道美丽的弧线。莫高屈的美在于其凝聚历史经典,展现民族文化。因为它是炎黄子孙的心灵交汇,是华夏儿女亿万颗心灵撞击而成,青少年的美在于其是祖国的未来,拥有七彩的青春。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是选择磨砺毅志的暴风雨?是要选择做坚强不屈的红磷,还是要做在40摄氏度就禁不住煎熬的白磷?是选择做明亮的不锈钢,还是要做角落里生锈的破铜烂铁?是选择铸坚强无畏的白杨,还是要做顺风而倒的墙头草?是选择做坚硬的亮的金刚石,还是要做那乌黑软弱的石墨,没有坚强的骨骼。

长江沉沦范文3

依靠自己的力量---刘伟,一个酷爱钢琴双手残疾的男孩为了成就他的梦想,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用双脚弹出来那动人的音乐。当别人用惊奇的眼神看他的时候,他说:“我没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把别人想不到的是做到了而已”。他就是这样依靠自己的力量给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养母养了她三年,她要照顾养母一辈子,一个任劳任怨背着母亲上大学的女孩---孟佩杰。在她身上发生了无数令人动容的小故事,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可她却说:“我只不过是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面对困难她乐观生活,无惧磨难。她常常鼓励母亲:“妈妈别怕,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就这样,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孝道充满每一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4000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灿烂如花。这就是90后的代表。

可有人说90后跨掉了,颓废了,沉沦了……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大学生群体。他们终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美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现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90后的责任心。我们一切的叛逆表现只能说我们应该经历风雨,但请相信:风雨之后必定会有彩虹。

我们是90后,我们的未来不是梦,即使我们有点狂,有点叛逆。但要相信,我们是快乐的,我们绝不堕落……我坚信,我们乐观向上,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用自信的微笑对待每一天的生活。

长江沉沦范文4

中国古代诗歌创作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就是虚实结合的表现表现手法。“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有时能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在虚实结合的古诗词中,情感表现有一种值得我们关注技法――化虚为实。在用这种技法去赏析诗歌时,我们首先把握诗歌中虚的情感是什么样的情感,化作了怎样的实景,虚与实之间是怎样转化的。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中,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赢得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的倾心,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李煜的这一名句只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正是因为他出神入化地运用了化虚为实的表现技法。深入地来看,词中的虚正是他心中广阔深沉而无法排遣的愁情。依据词人的人生经历来看,从一个帝王沦落为阶下囚,江山已失,故国不在,雕栏玉砌为人所有,佳丽朱颜沧桑憔悴,更为可悲的是春花秋月依旧,而自己却失去了最基本的人生自由,更不用说人格尊严,此时此刻词人心中悔恨、悲痛、忧愁是可想而知的。那么词人怎样将心中的愁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呢?词人将心中无法言传的愁比作滔滔不绝的长江水,形象、具体、生动,达到了直抒难奏的效果。

古诗情感的表现中像这样化虚为实的技法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在唐宋诗词中尤其突出。

在唐代“李杜”都是运用此法的高手。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中“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一句,就是将无限的离情别意在比较中化作万里东流的长江水生动地传达出来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这首小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赞颂了真挚、深厚的情谊。妙处在于结句的比物手法的运用,化虚为实将无形的情谊转换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自然而耐人寻味。诗圣杜甫的千古绝唱《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联,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借用无边落木和滚滚江水把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除“李杜”外运用此法的还有许多许多高手,比如许浑、小“李杜”等。许浑《谢亭送别》中“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一句,也是这一技法广泛应用的很好例证。

在宋词中更是将化虚为实的技法运用到了极至。贺铸,贺梅子就是将这一手法运用到家的高手。《青玉案》中化虚为实、清丽幽美的比喻,是最为人传颂之处。惊鸿一瞥而怀想至深,真诚恋慕却两心如隔,那一份爱的感伤和寂寞是十分古典而诗意的!而其内涵和意义又不唯爱情本身,佳人有幽锁深闺、华年虚度之慨,自己也有沉沦下僚、寂寞终老之悲。借美人以自伤,借烟草,风絮,梅子雨来说愁。真是“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长江沉沦范文5

游泳过去?那太危险太不方便了,而且许多人还不会。砍树做小船过去?那固然可以到达彼岸,但终究不是个好办法。难道旅行就此结束?还是……造一座桥?

司马迁在一条大河前止步。受宫刑,蒙大辱,被贬谪,遭鄙视……是萎靡不振,溺于河中,就此沉沦吗?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选择了倾毕生精力“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以泪为墨,笔耕不辍,苦心营构,终于妙手著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因何而做到这一切?是因为他的决心与勇气!他在重压之下苟延残喘,在心中造了一座桥——坚固的信念之桥!他踏着这桥,跨过人生的大河,到达光明的彼岸。

春宫深深,愁云沉沉,一个柔媚女子在重重朱门内的一条大河前徘徊。宫女们年年闲看的是“宫花寂寞红”,终极等待到的是“一?g净土掩风流”,默默无闻一辈子。但她——王昭君不愿在这儿孤独老去,她愿为大汉和匈奴人民带来和平、安宁。于是在清风舒畅的日子里,她毅然离大汉而去。

王昭君,用坚强、无畏、善良和胸怀博大造了一座桥,横跨在历史的大河上。她踏着这桥,到达和平之花盛开的彼岸。

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春秋战国时期,所有人第一次共同来到波浪滔天的大河边。怎么办?老子、庄子说:人不能战胜自然。他们主张回到“小国寡民,男耕女织”的“原始”社会,退回起点。这种思想立刻遭到屏弃。还有什么“让士兵们解甲归田,放下武器”之类的,在当时明显地不符合实际,也无人采纳。

只有韩非子大手一挥:“造桥!”于是,秦国率先用他所提倡的法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造了一坐桥,一座通往封建社会的桥。于是,“六王毕,四海一”,有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乃至社会,都会在前进途中遇到“大河”,没有桥的大河。无须犹豫,因为历史已给出答案,我们只能造桥。而大家现在刻苦学习,也是在为将来的美好前程打桩、浇墩、架梁、铺桥。

长江沉沦范文6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Zixian Is the Successor of LI Bai

――Discussion About Zhang Jiuyue Base on "Notes on Poetry in Sui Yuan"

GE Dan

(Literature and News School,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Hu'nan 411105)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main about the research of poetry of Xiangtan celebrity Zhang Jiuyue, and finally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his poems is on the basis of Li Bai, He was an accomplished poet in the Qing dynasty.

Key wordsLI Taibai; ZHANG Jiuyue; "Notes on Poetry in Sui Yuan"

《随园诗话》是清代颇负盛名且影响极大的一部诗话,在清代受到热烈追捧。能被选入《诗话》的诗歌便可广为传颂,当然也有原本就声名在先的,《诗话》补遗卷五和卷六所提及的湘潭张九钺的几首诗歌即为一例。

1 张九钺其人:才名震海内,著述堪等身

《清史列传》卷七十二载:“张九钺,字度西,湖南湘潭人。……九钺才名震一时,诗学太白而得其真气,落想浩然。年十三,登采石矶,赋长歌,人呼为太白后身。……著有《陶园文集》八卷、《诗集》二十二卷、《诗余》二卷、《历代诗话》四卷、《峡江志》、《偃师志》、《永宁志》、《巩县志》、《晋南随笔》。”①《湖南通鉴》载:“张九钺,字度西,号紫岘,湘潭县人。自幼聪颖,有诗才。……十三岁登采石太白楼赋诗,人称‘太白再世’。……著有《陶园诗集》二十八卷、《诗余》二卷、《历代诗话》四卷。《沅湘耆旧集》录其诗词二百四十三首。”②《(嘉庆)湖南通志》卷一百四十一载其“乾隆辛酉,以选拔贡生,充教习,名动公卿间。……游嵩梁巩洛间,诗益雄奇浑古” ③ 其堂弟张九键《张紫岘先生事略》中载:“二十九年,以知县发江西。初摄南丰,补峡江,调南昌。母忧服阕,知广东之始兴、保昌、海阳三县。坐盗案,镌级,归。……既罢职,遍游嵩洛偃巩间,闲举生平磊落抑塞之气,一泄之于诗。”④钱仲联,傅璇琮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大辞典》里这样介绍:“张九钺,字度西,号紫岘。湖南湘潭人。……晚归湘潭,主讲昭潭书院,才名震一时。……诗学李白,《晚清m诗汇》评为‘奇情壮采,沉博绝丽,在乾隆中自是一作手’。”⑤ 《中国戏曲志・湖南卷》“乾隆四十二年以后,旅游四方,复至南昌,晤著名戏曲家蒋士铨,为《桂林霜》等传奇题辞。四十九年过襄阳,至大梁。侧室何氏卒,怅触感怀,作《六如亭》传奇。全剧共三十六出,乃取坡与王朝云轶事谱写而成,曾被誉为‘奇文’。在湖南作者所作的传奇中,是一部颇有影响的作品。”⑥陈书良所著《湖南文学史》古代卷中提到:“张九钺出身于文学世家。他的祖父张文炳,字质夫,号南麓。康熙年间举人,著有《邻麓堂集》。新城王士祯评其诗,以为‘排宋入唐,追踪老杜。’他的父亲张垣,著有《潭上草堂集》。……张九钺诗学唐人,风格接近李白。前人对他的评价很高。长洲吴云《陶园诗集序》谓:‘先生之诗,腾天潜渊,阳开阴阖,性灵清洒,才气旁魄,其力无所不到。各体俱精能,当为乾隆时一大宗。’金匮杨芳灿所作《陶园诗集序》也称:‘观其笔酣兴健,瑰诡万变,声动简外,气凌区中,奇光霞螭,逸思云涌,……其清壮怪伟,已足惊爆一世矣!’……他的诗数量很多,题材也很广泛……著有《秋篷词》二卷,也名《紫岘山人诗余》,又名《陶园诗余》。”⑦

通过上述材料可知,张九钺出身于书香世家,家学渊源深厚,十三岁即被人呼为“太白后身”,堪称神童。其诗学李白,宏博浩瀚,奇情壮思,性灵清洒,得太白真气。除诗歌成就外还有词集传世,且创作戏曲,其《六如亭》传奇在中国戏曲史上亦有一席之地。其著作有《陶园文集》八卷、《诗集》二十二卷、《诗余》二卷、《历代诗话》四卷、编有《峡江志》、《偃师志》、《永宁志》、《巩县志》、《晋南随笔》,著述之宏富,堪称著作等身。故称其才名震海内,著述堪等身,应不为过。

2 张九钺其诗:清新不失豪放,平实兼具雄奇

翻阅王英志先生的《袁枚评传》全书,未见记载袁枚与张九钺交游事迹,此书亦未提及张九钺,而《随园诗话》前十六卷未提及张九钺,只于补遗卷五及卷六中用两条录其若干首诗,现以卷五为例,摘录如下,据此以分析张九钺诗歌之特色。

湘潭张紫岘年十三,登采石太白楼作歌,人呼“太白后身”。有数联云:“乾坤浩荡日月白,中有斯人容不得。空携骏马五花裘,调笑风尘二千石。自从大雅久沉沦,独立寥寥今古春。待公不来我亦去,楼影萧萧愁杀人。”果有青莲风味。《将发蓼城寄蔡芷衫》云;“寒云随落叶,渺渺上征衣。淮水正东下,离鸿犹北飞。逢人得消息,入梦见依稀。尺素聊凭寄,梁园亦倦归。”《吊西征战士》云:“裹来马革心原壮,熏作檀香骨未枯。昨夜魂随骠骑出,过河还杀五单于。”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第十条

卷四所录张九钺十三岁所作之成名作诗题为《登采石谪仙楼放歌》,所录仅为末八句,原诗为:“借我峨眉万古之明月,照我长江万里之孤舟。醉我樽中千斛之美酒,坐我青天百尺之高楼。……空携骏马五花裘,调笑风尘二千石。……死后能令泣鬼神,生前已悔工词赋。我欲招之骑黄鹤,飞出江湖下衡霍。……自从大雅久沉沦,独立寥寥今古春。待公不来我亦去,楼影萧萧愁杀人?”

此诗明显追踪李白乐府诗作,“万古”、“万里”、“千斛”、“百尺”一系列豪放用语凸显出作者登上谪仙楼后俯仰天地的宏大气魄。“猿啾”、“天门”、“五花裘”、“二千石”、“上楼船”、“夜郎”、“泣鬼神”、“黄鹤”、“大雅久沉沦”、“愁杀人”等一系列意象均可依稀察见李白诗的影子,我们可以看成他是在模仿李白,更可以看成是小小年纪却心怀大才的张九钺在登上谪仙楼后以这样一种方式来与相隔数个世纪的诗仙对话,亦可看成是其对李白诗歌的一种致敬。全诗洋洋洒洒二百七十四言,奇情壮采,沉博绝丽,堪称得太白真气。

《将发蓼城寄蔡芷衫》写在萧瑟秋日,“寒云”、“离鸿”凸显出一派森森寒意和离别愁绪。《吊西征战士》,作者以激越的感情,描写了一幅深沉悲壮的画面,此诗意气风发,豪放雄奇。卷五所录题朱涧东所画墨兰之乐府诗,原题暂不可考,酷似太白乐府之风,大气磅礴,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奔放恣肆,极尽夸赞之能事。

读完《诗话》补遗卷中的几首诗歌,我们足以发现前人称其为“太白后身”并非虚谈,张九钺的诗风飘逸自在,清新不失豪放,平实兼具雄奇。诗学太白却能推陈出新不落窠臼,是故吴云于《陶园诗集序》谓其诗“腾天潜渊,阳开阴阖,性灵清洒,才气旁魄,其力无所不到。各体俱精能,当为乾隆时一大宗。”

3 结语

张九钺一生著述甚丰,本文仅略析《随园诗话》及补遗卷中所录诗歌,得出其诗歌追慕太白,诗风飘逸不群。正所谓“太白后身是紫岘”。

注释

①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5:5921.

②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通鉴[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402.

③巴哈布,翁元圻等修,王煦、罗廷彦纂.(嘉庆)湖南通志[M].嘉庆二十五年刻本:2136.

④黄克主编.中国历代名臣言行录第五卷[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4007.

⑤钱仲联,傅璇琮等.中国文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176.

⑥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志・湖南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575.

⑦陈书良著.湖南文学史・古代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250-251.

参考文献

上一篇营销模式

下一篇夹布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