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学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商管理学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商管理学课程

工商管理学课程范文1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18-03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管理学是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基本管理理论的基础性课程。该课程的应用范围广泛,在社会事务管理、企业管理等诸多领域,都有其用武之地。管理学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艺术性,不同的人对管理艺术和管理技巧的使用有着明显的差异。从现阶段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看,一些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门课程实际教学效果的提高,这也对工商管理专业及其地方本科院校提出挑战。如何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管理人才,是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急需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也正是结合这样的背景从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现状入手,详细分析探讨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基本改革思路。

一、现阶段地方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基本问题分析

(一)管理学课程在设置方面没有一定的专业针对性

从专业的培养目标看,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具有差异性,学校培养的人才很难做到统一的培养范式标准,这就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在不同专业的培养方面设置差异性的管理学课程。而后在课程的教学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知识方面,也应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做出差异化安排。但是,当前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对于本课程的教学,基本上都是按照标准统一的教学大纲与授课计划进行教学,忽略了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化需求,而对于管理学的深入扩展,也没有做到位,种种现状表明管理学课程在设置方面没有一定的专业针对性。

(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不够合理

大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前身是高等专科学校,继承了其对课程及其教学的规范性、统一性、标准化方面的较高要求,这样的要求体现了教学的严谨。但是,过分强调这些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不少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过于单调,大多拘泥于教材中管理职能的框架,习惯按照管理、管理思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章节的基础顺利来进行授课讲解,以保证大部分内容的设计不脱离教材,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和顺序安排,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管理学课程索然无趣。同时,过分强调按教材内容编写教案并讲授内容的特点势必造成照本宣科,从而缺乏形象生动的新鲜案例讨论,不利于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也无助于提高学生的管理学思维意识方法。

(三)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当前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上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以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考试取得高分数为主要目标,这与管理学课程设置的初衷有着一定程度的相悖。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面,因循守旧,授课过程也是教师在讲台上面板书或念投影仪为主,教师个人讲授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很少,对于学生管理学理论的深入吸收应用考虑不到位,过于单调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索精神。

(四)在成绩考核方面,实践成绩所占比重偏低

不同于经济学其他专业学科,管理学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并且其科目教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基础的管理学理论和对基本理论的应用实践能力。因此对于管理学课程成绩的考核,其实践性成绩也应成为总成绩的重要部分。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不少院校由于学生的管理学实践性成绩较难量化,在具体考核方面不便于操作,对于实践性成绩所占的比重考虑的较少,一般院校基本都控制在了30%以内,这种重理论书本知识的考核方式,不仅单调枯燥,而且不利于学生内化管理学的理论,也不利于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并掌握管理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看,这样的考核方式,是不利于学校培养应用型、实践型高素质管理人才的。

二、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一)教育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

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明确透露,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且重点调整1999年扩招后新建的600多所“专升本”地方本科院校。这些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教育改革的核心在课改,这意味着地方本科院校课改势在必行,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管理学课程改革也如此。管理学课程将更加倾向于对学生管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型和对管理技能的灵活运用及对管理艺术的培养与修炼。

(二)专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专业的发展受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非常大,在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情况下,作为管理领域的基础课程,势必进行必要的改革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人才需求形势的变化。进而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其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其今后进行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和从事企业的内部管理奠定深厚扎实的专业基础。

(三)教学理念改革的应有要求

在教育教学领域,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对现有的管理学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即随着“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深入发展,在管理学教学方法上,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理念,必须尽快及时做出调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不断向学生灌输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和发扬学生的优秀个性,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独立观点,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化、多元化学习和探讨研究问题。

(四)市场人才需求的客观推动

当前我国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与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的矛盾在不断加大。有关机构对全国100个城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变化的持续监测表明,技能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供求缺口明显加大,2010―2012年均比例已超过2∶1的水平。显然,对于现阶段管理学的教学方法而言,如不进行有效的改革,改革其人才的培养模式,将逐渐与市场人才的需求脱节。换言之,未来的管理型人才需求将更加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管理能力等。

三、关于当前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建议

(一)提高管理学课程设置的专业性

管理学课程在设置方面,应根据不同专业对课程管理学知识需求深度层次的不同,而加以有所差异化的设置,其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以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为主要目标,这就需要在课程安排设置方面,对传统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进行重新修订,考虑各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有层次、有重点地安排课程的教学。提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丰富性,提高实践性课程的课时比例,力求在实践环节,深化学生对基础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化的课程设计,提高管理学课程的授课效率,增加学生的探索实践课时,对专业知识架构进行重新梳理,提高管理学课程教学的逻辑性,进而让学生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管理学理论体系架构。

(二)提高管理学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教学程度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比较集中的知识教学手段,在管理学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站在实际管理者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教材内容,整合相关的知识体系,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块,将内容相似、机构相差不大、逻辑顺序较为一致的章节重新整合,进而用模块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集中性。具体来说,按照这种模式下,管理学的教学体系,可以细分为如下三个基本教学模块:

1.管理理论知识模块――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在这一模块中,教师主要将管理学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整合,跨章节的概念进行有机整合迁移,实现基本管理学概念的集中讲授,同时还要扩大基本知识的延伸范围,对相关管理学经典案例、实际问题进行系统化的分析讲解,提高学生对管理学基本知识体系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在这一模块的教学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管理学课程认识的基本轮廓,并通过经典的案例介绍,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为其今后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学习增强自信心。

2.管理思想模块――管理学核心思想的深入讲解。可以说管理学课程的灵魂,在于管理思想,为此,教师在这一模块,不仅要系统、有机地整合串联管理学的基本管理思想,还要根据实际授课经验和管理学思想的应用范围,突出重点的管理学核心思想,在管理思想的萌芽、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进行讲述的过程中,逐层深入,从复杂繁多的管理思想中,抽离出管理学的关键核心思想,并借助经典的案例,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讲解,在这一模块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深入领会管理学的经典核心思想,并学会管理学的思考模式。

3.管理能力模块――管理职能的讲解。在这一模块中,教师要重点讲授计划与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的具体使用方法以及四大职能之间的相互联系,并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切入,让学生发挥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在课堂讨论中,加深对上述职能的理解和掌握。这一模块教学的最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职业管理者所必备的基本管理技能和管理艺术。

(三)实现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1.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重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管理学课程中的案例,其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际案例讨论分析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理论运用水平。通过管理学理论的灵活深入切入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案例阿里巴巴上市过程的分析时,对于香港股市和纽约股市IPO政策的详细分析,并引导学生指出其中存在的差异,由于香港股市对于阿里巴巴双层股权结构的不认可,导致阿里巴巴最终在纽约上市。在这种时代感强并且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案例分析过程中,让学生的管理学理论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实现融会贯通,拓展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

2.将课堂时间向学生倾斜,发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能力。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教师在讲授完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后,在课堂上应该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沟通分析互动讨论时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双向互动的桥梁,提高学生质疑发问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管理学课程的学习热情。

3.引进适当的角色演练法。形象的说,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角色,通过赋予不同角色的不同任务,内化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职能,比如对于一个企业的内部管理,政府不同职能之间的协调关系,可以将不同的学生按照其相应的职位、角色进行演练,这种角色演练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准确性,最大的好处在于让学生亲自模拟扮演了相关角色,从管理者到执行者等不同角色之间的衔接和切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运用模拟练习和游戏练习方法。模拟练习方法是程度不等地模仿、再造出真实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学到知识和基本原理。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缩短学用转化过程。此外,这种方法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个类似于在岗培训的最佳学习环境。游戏法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它还有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现代社会在管理学教学领域的创新不断,随着商业组织结构和企业盈利模式的不断变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管理学人才培养模式会逐渐受到重视。可以说现阶段,在管理学课程中,开展模拟练习和游戏练习是比较符合课程教学发展趋势的。

(四)考核方式立体化

考核方式决定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考核方式注重课程教学的终结性评价,忽视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评价”。致力于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在制定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时,要把注重考核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与注重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价有机结合,以应用能力考核为导向取代传统的期中、期末一张卷的考试形式。应采用3∶2∶3∶2的考核方式,即平时课堂考核占30%,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角色扮演、问题等;课后作业考核占20%,包括案例分析、参考书阅读感想、专题调查报告等;实习实训占30%,与企业建立合作,安排学生课堂之余深入企业一线进行一定期限的实习实训,根据学生参与企业的市场调研、市场销售、管理咨询、人事管理等活动,并将实习实训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撰写调查报告或运用所学管理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来对学生进行考评,达到实习实训过程促进教学效果的目的;期末考试占20%,主要包括知识性考核,试卷考题注重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尽量用理解性、开放式的试题取代死记硬背的试题,全面考核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管理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的能力。

(五)对管理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

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决定管理学课程需要引入实践教学,这也是提高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具体操作可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逐步提高其实践性教学和课外实习实训的课时比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学习、义务实习,在丰富学生社会经验的同时,提高学生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进入企业管理岗位,在实践实习中检验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当然,为了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型,还应安排管理学任课教师到企业兼职,深入参与企业的实际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了解企业的管理工作,为课堂教学提供接地气的现实素材。

四、结语

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目标,对教学各个环节不断改革,在新的社会市场发展的催动作用下,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完善考核方式等,真正实现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发表演讲――教育改革突破口在现代职业教育[J].生活教育,2014,(5).

[2]李英,王晨筱.论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

工商管理学课程范文2

产学研教育模式是使产业部门、学校、研究机构按互利互惠的原则参与到学校教育中的开放式教育模式,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课程建设需要以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为导向,做好教材建设、重点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建设、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等,以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产学研;工商管理专业;示范课程

一、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的目标

随着企业国际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复杂,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即要求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了解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能正确看待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了顺应这个要求,许多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中都开展了双语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目的就是利用双语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尤其是企业管理范围内各岗位的专业外语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借助外语了解更多的工商管理理论研究动态。

二、以产学研结合为导向进行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开展双语课程建设是有必要的,但要真正达到其目的,还必须确立以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指充分利用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的不同优势,使之融入学校教育中,产学研教育模式将传统的学校教育转变为一种开放式教育,使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教材、教师,而是可以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来自生产部门、研究部门的一线知识,充分参与这些部门的实践工作。另外,要解决双语课程建设在实践中的种种问题,也需要以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参考,比如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外聘企业导师、借用“外脑”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等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三、以产学研结合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内容

1.做好教材建设

在以产学研结合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中,教材的建设往往会关系双语课程建设的好坏。一般来说,教材的选用无非是使用外来教材和自己编写教材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来说都是可以考虑的。

(1)选用合适的外来教材

目前,在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中,使用的教材多数是外语原版教材或外译版教材。但事实上外文教材与中文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往往不太适应外文教材讲述知识的方式,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因此,首先应该是确立一个观点,就是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并不一定要使用外语原版教材,选用外语和汉语互译的配套教材就可以了,但这个教材应该是翻译比较准确、内容比较符合学生阅读习惯、难易程度比较适中的。

(2)组织编写教材

如果没有合适的现成的外来教材可以选用,学校就要想办法利用产学研教育模式,自己组织校内外力量,与企业、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选择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课程作为试点,把双语教材的编写作为精品教材来抓。自己编写的教材可以结合本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按照本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将某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考核大纲作为指导性内容,遵循教学进度计划,整合教案、试题库等资源形成教材内容。

2.进行示范课程建设

(1)确立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模式有多种,目前大部分学校主要采取的是一种选择型、渐进式的双语教学模式,即挑选某专业的一两门核心课程作为重点课程或示范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试点,获得一些经验后再逐步扩大到该专业的其他课程中。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课程建设最好也采取这种方式循序渐进地开展。

(2)选择示范课程

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示范课程建设,应该先选择该专业的基础类课程,比如管理学原理课程作为示范课程。因为这一类课程相对来说,学习的难度并不大,课时比较充足,又是专业基础类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从一开始接触专业知识时就打下较好的英语基础,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便利。在确定双语课程建设的示范课程后,应结合产学研教育模式将此作为学校教学质量工程的一部分,比如确立相应的教学改革类课题研究,在双语示范课程建设期间,以聘请企业、研究机构人员到课堂听课、讲课,设计调查问卷,搜集学生意见,开展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邀请企业和研究机构、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3.开展课程教学建设

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示范课程建设中还应注意做好课程教学建设,主要是要创新双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创新教学内容

非英语专业学生要通过外语学习专业课程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学生只依靠课堂学习难以掌握该课程的所有知识;因此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双语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要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双语课程教学时,教师在课前应该推荐外文文献、书籍等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做好课前预习。

(2)创新教学方法

在双语课程建设的教学方法创新上,应该充分利用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特点,积极倡导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比如可以大胆改革,尝试以互动式教学为主,由学生自愿提前做好准备进行知识的讲授,或是在课堂中由学生先提问,老师再讲授的方式进行讲授。或者是借助企业、研究机构的力量开展信息化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双语教学网络信息平台,借助丰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双语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补充。

4.做好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的双语课程建设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工商管理专业中试点双语课程建设的也不多,几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很多学校,双语课程授课的教师有较大的选择权来选择双语教材、确定双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此双语课程建设开展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教师素质的影响。双语课程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全面型教师,既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还具有较高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能较熟练地运用教学方法,所以要开展双语课程建设必须重视师资的培养。一方面,注意对师资的培训。可以充分发挥产学研教育的优势,实行双师制,把校内的教师送到企业去接受培训,了解企业的生产环境、企业文化,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教师的视野。另一方面,注意引进符合条件的新教师,为双语课程建设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康健 单位: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南工学院衡阳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基于三重螺旋理论的高校产学研合作联盟模式研究:以中南大学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12.

[2]李大胜,燕,库矢梅.产学研合作办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教探索,2007.

工商管理学课程范文3

Du Laihong

(西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西安 710100)

(School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Xi'an 710100,China)

摘要: 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定位,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案的应用对课程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Abstract: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pecialty and location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eaching contents infrastructure, theory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ology of the course is studied.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this teaching method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each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s soon as possible.

关键词: 工商管理类 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

Key words: Business administration;MIS;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210-01

0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和必修课,是基于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信息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系统性的科学,是涉及多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综合性专业应用课程。如何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进行MIS课程的教学,对于该类专业学生就业和组织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MIS教学内容体系结构

MIS概念部分要求正确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和IS(Information system)及MIS等相关概念;技术基础部分包括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数据处理和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知识,常见MIS包括典型的MIS软件如MRP、MRPII、ERP、SCM、CRM和DSS等的使用以及这些软件对信息的处理和管理;MIS开发部分涵盖了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如MIS开发方法、MIS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等;系统开发过程和运行过程的管理内容涉及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运行维护、安全管理和评价等;MIS应用和案例部分介绍各类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特性、应用及其发展方向,通过大量相关案例总结课程内容和体系。

2多种理论教学方法并举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交互式教学及案例教学等方法灵活使用和动态结合,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授课模式。

2.1 合理使用多媒体根据MIS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呈现的信息量大,图文表直观生动,便于流程的动态演示,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和记忆,并且通过增加大量阅读材料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对一些MIS中概念或原理的理解。但是对于一些教学重点难点内容,教师还是需要进行必要的板书来讲解,同时用自己的语言,手势和表情传达知识和信息,已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网络化教学网络化教学是对课堂内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实施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教学网络化的趋势。一方面笔者在教师个人计算机上构建FTP服务器,将课程教学中的常用MIS软件工具、教学资料和一些课外阅读材料等上传,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网上论坛、专题学习网站、专题QQ群、各大门户网站提供的免费博客系统等及时提出和解决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

2.3 讨论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被动学习,可以就某些课程内容展开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例如本次教学改革中,涉及了如下讨论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MIS课程的所起的作用和发挥的意义;MIS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和MIS的发展趋势;调查沃尔玛公司,讨论其信息化建设;如何利用MIS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等。

2.4 案例教学在MIS教学中,由于教材的内容大都偏重理论,缺乏一些典型的案例,导致学生因抽象的理论而难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案例教学是该课程重要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即将一个完整的、典型的、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核心实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从问题的提出、系统的初步调查、战略规划、详细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到系统实施和运行管理过程,有机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3重视实践与操作

3.1 实地参观调研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分批分组到实地去参考调研,这是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取得感性认识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参观企业已建成的管理信息系统,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熟悉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结构和功能。

3.2 上机实验法在介绍信息系统的应用时,先介绍基本的原理,再通过相应的软件系统来操作,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从系统的观念出发考虑问题,教学过程中,使用了有代表性的ERP软件让学生分组,按照规定的业务流程,合作完成相应业务的处理,掌握如何将MIS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3.3 课程实践体验法MIS课程实践是MIS课程教学的主要实践环节,MIS的许多概念、方法等需要通过课程实践来理解和掌握,所以着重在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企业为背景,让学生按照MIS的开发步骤和方法,动手设计一个简单的MIS,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理解MIS开发过程。

4结束语

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进一步延伸和提升,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对人才需求的质量也会不断提高,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性的工商管理类人才。

参考文献:

[1]邢喜荣等.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8.

[2]何瑞卿.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科技信息[J].2008,20:16-17.

工商管理学课程范文4

[关键词]工商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应用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和学的统一。中国古代著名学者朱熹曾经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可见,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它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解决教学方法问题。工商管理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中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效的教学方法能较好地发挥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和教学活动概括化的作用。

一、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特点

工商管理类课程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是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通常都拥有独特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大多数课程理论性很强,涉及到的内容很广泛、有很强的逻辑性,综合性强。所涉及的原理、定律、理论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学生一般都只能停留在感性的认识层面,这些课程的学习目的都是要求学生能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课本内容的强理论性和学习目的的实践性之间就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比较

国内外学者对教学方法的分类方式各不相同。工商管理类课程逐步形成“以学为主”取代“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中的摸索和总结,结合学者的研究和教育科学理论,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出发,根据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程度不同,归结出理论讲授、启发式和案例教学三种常用的方法。

1.理论讲授教学法。理论讲授法是最为古老并且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中,主要是教师口头灌输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模式,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讲授法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单位里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系统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展露教师对特定知识领域的理解程度、教师的语言能力、教师的教育艺术,不足之处就是可能会导致学生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是“填鸭式”的学习。

2.启发式教学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能动作用的发挥。这种方法主要的优点表现在: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示和引导,可以展示出教师对该问题的认知能力和引导学生的艺术。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没有发挥学生的操作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解决问题,学生有可能会局限在老师的框架中,丧失发散思维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根本的不同点。案例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鼓励独立思考,重在分析与决策:不重经验,重在变知识为能力;不重传授,重在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这种方法很符合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特点,现在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课堂采用这种模式。主要优点:(1)能够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更大的发挥,激发思维;(3)生动直观,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吸收。缺点主要是:案例教学比较花费时间,要特别注重组织好教学进度;案例的筛选会影响教学的结果。

三、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的应用建议

1.理论讲授法在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时更为适用。在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在描述某一理论的由来和内容、某一发明或发现的过程以及人物传记材料等时采用此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知识有个循序渐进的认识和了解,也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知识体系。比如在介绍管理理论的演进历程时,可以通过讲授法对管理理论的几个重要阶段进行描述,学生也能对该知识形成一个好的体系。比如在讲述战略环境分析时,对于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理论的介绍,更适合采用讲授法,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再配合其他教学方法,进一步深入。

2.当学习任务涉及到学生已有的经验或者知识基础时,更适合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有些和教材理论知识一致,有些是和教材知识相矛盾的。对于一致的知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启发式提问,让学生能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的掌握该知识。对于相矛盾的知识,学生会产生疑问,形成强烈的期待感,寻求问题的原因所在。比如讲述管理的职能或者公司多元化战略的优缺点这样的知识点时,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式,逐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直接讲授具体的内容,这样学生更容易记住知识点。

3.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时更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通常一个章节的或者一个知识块讲解完毕后,为了训练学生利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选择这种教学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本科的案例教学是不同于MBA教学中的案例教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两者的教学目的不一样。本科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和模式,学会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可以采用两种形式:一是教师提供完整的案例,并准备几个思考题,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或者个人独立思考后,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比如在介绍完公司国际化经营相关内容后,可以给出有关海尔和TCL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并通过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另一种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准备案例,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比如在介绍完公司战略类型后,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案例准备,然后做成PPT在课堂上一一展示。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把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案例中,而且还能开拓思维并拓宽知识面。

四、总结

教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授学生以渔”而不是“授学生以鱼”,因而教学方法在教学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特点,本文介绍了理论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师本身的素质,有效的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在具备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秀芝,案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12)。

[2]郑梦山,王树,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12)。

[3]胥悦红,几种教学方法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民族教育研究,2006(3)。

[4]张忠慧,单猛,案例教学在经管专业本科与MBA教学中的比较研究[J].北方经贸,2007(9)。

工商管理学课程范文5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变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86-03

工商管理是研究企业经济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宏观运营和内部微观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主要培养学生管理学与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技能,使学生能在工商企业及其他组织从事经营管理及相关工作。但是,随着各个相关经管类学科的发展,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本文尝试从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思路入手,结合重庆理工大学现状,重点分析《运营管理》课程的变革思路。

一、工商管理专业现状及建设思路

1.国内工商管理专业现状。由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具有很广的适用性,所以在社会经济各领域属于有广泛需求的专业。但是,正因为专业适应面太广,涉及专业领域太多,所学课程太杂,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专业空心化。目前,国内高校本科教育阶段普遍实施的是学分制教育,对于学分总量有严格的要求。我国各个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政治、英语和数学)约占了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剩余课时才是专业课程的教育。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如会计、物流、机械工程等把专业课程设置合理点尚可组织形成一定的专业特色。而工商管理专业由于涉及学科面太广,所学课程涉及财经、营销、人力资源、金融、证券、项目管理等各个学科。在如此紧张的课时下几乎每门课程都存在课时严重不足的现象,导致的结果是每门课程都不能深入学习,面面俱到的结果是“空心化”严重。

第二,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学时不足,课程面广带来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课程直接往往缺乏互补性与衔接性;其二,学生在每门专业课32~48学时的情况下很难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由此带来的影响就是学风日下,茫然无所适从。

第三,就业竞争激烈。在专业空心化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影响下,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的广泛性需要学生在各个领域与其他专业学生竞争职位。例如与会计与金融专业学生竞争银行业的职位,与行政与文秘专业的学生竞争办公室白领岗位。

2.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探索[1]在前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面临的问题背景下,各个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均在思考本专业建设的方向。以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在综合分析了学生就业情况、教师配置与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对专业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

第一,以学生就业方向以及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课程教学中企业实务方面的内容。通过大量的企业实际案例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并逐步熟悉企业实际运作情况

第二,注重学生基础管理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如文案写作、策划书、投标书、商务文件等方面的培养。

第三,加强学生在课外自我学习时的导航工作。

显然,这些思路的主要载体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各个主干课程,秉承上述思路,各个课程均应进行一定的变革与优化,以加强学生的实战能力。因此,我们从《运营管理》这一主干课程进行探索,拟提高课程的专业性、适应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运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运营管理》课程又名《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以前的课程教学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1.《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以生产制造业为主[2]。目前,《运营管理》课程所选用的许多教材大都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对象,以机械制造业为背景进行编写。高校所拟定的教学大纲,主要偏重于企业生产制造,对企业的服务运作也略有涉及。但是,教材和大纲对企业整体运营,日常事务标准化运作以及制度体系等内容很少涉及。

2.《运营管理》课程前缺乏必要的衔接与前置课程。目前的运营管理课程主要涉及生产领域,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却很少涉及生产技术方面的内容。在这方面,工科专业在学习生产运营的基础方面要优于工商管理专业。

3.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对生产经营管理缺乏直观的感受。工商管理专业并没有像工科专业那样有较多的企业生产现场实习的机会,因此对企业的设备、仪器、生产工艺、生产现场、流水线等缺乏直观的感受。

4.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制造业生产管理职位就业相对较少。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看,虽然就业方向很广,但是真正在企业生产一线从事管理工作的很少。主要原因是管理专业学生缺乏工业技术基础,因此即便去生产制造业,从事的也是其他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如品质管理、日常业务流程管理等。

三、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运营管理》课程的变革思路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主流的《运营管理》教学大纲与内容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很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

作者作为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有大量的企业培训与管理实践经验,在与本科课堂教学实际结合分析的基础上,尝试从以下方面对运营管理课程进行分析与反思,以期取得良好的成效。

1.《运营管理》课程在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首先,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多学科性,学生可以从事企业大多数管理岗位的工作;其次,企业运营管理可以培养学生对企业日常运营模式的熟悉与了解;最后,运营管理课程涉及大量企业管理实用工具、技巧与理念,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很有帮助。

2《运营管理》大纲的框架应侧重于企业的运营管理体系与流程管理。根据工商管理专业适应面较广的特点,运营管理课程所分析研究的企业应不仅限于生产制造行业,包括证券、金融、IT、政府服务机构等均应考虑。因此,课程研究与讲述的内容应具备上述企业的共性,即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体系。

企业的运营分为宏观运营与微观运营。

企业的宏观运营主要涉及运营战略、供应链、企业OEM、产业集群、资本运营等方面内容。在宏观运营方面进行讲授,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战略的角度了解企业运营特点。

企业的微观运营主要涉及的是企业事务性运作,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刚毕业主要从事的工作。企业微观运营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企业日常工作的规范性与程序性,也是各大企业日常运营的工作共性。因此,企业微观运营应作为运营管理大纲的重要方面。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涉及精益生产、标准化流程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计划与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从微观角度对企业运营进行分析,重点在于企业流程的设计与管理3],研究企业流程管理战略、关键流程绩效指标等内容。以流程为主线对企业的运营进行研究,可以使学生对企业运营过程有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清晰的思路。

3.《运营管理》课程的实验实践环节注重基础管理技能与素质的培养。企业微观运营涉及的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实用管理工具与方法,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基础管理技能与综合素质有较大帮助,这也符合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方向。微观运营管理所涉及的管理工具包括:流程图、标准化管理体系、服务蓝图、5S管理、现场与目视管理、看板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管理工具需要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进行学习并应用。

四、《运营管理》课程变革思路的难点

运营管理课程进行上述变革,符合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大方向,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在不同类型企业工作的综合能力。因为所教学的内容主要是目前企业日常运作管理中的基础管理技能与理念,因此在不同类型的管理岗位也有通用性。但是,课程的变革也有一些难点。

1.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结合紧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因为课程教学内容实战性较强,若学生对企业运营实际不太熟悉,则需要教师通过大量的案例、实证引导,同时需要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以辅助教学。

2.课程所涉及的管理基础技能与素养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和知识与企业管理实际紧密结合,因此教师的备课、案例的积累都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与时间。同时,运营管理的课时是有限的,需要学生课后学习很多相关知识,对学生的自觉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都是考验。

参考文献:

[1]曹华林,李军峰.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2013[Z].

工商管理学课程范文6

1 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简介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分析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1]开放大学,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英国。就开放大学的发展定位而言,开放大学是一所承载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功能的综合性开放教育平台。具体而言,即立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之大局,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多元化教育需求,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优势,建设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公共教育服务并举的综合开放性大学。[2]工商管理专业是目前开放大学中管理类最重要的专业之一,尤其是现阶段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管理类人才培养,对于更好地服务社会,提高社会运转效率有重要意义。

2 多媒体课程资源在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简介

多媒体课程资源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培养协作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由于开放大学针对的学生群体比较复杂,且授课多为远程教育类型的授课,师生交流也多需要通过网络,面对面的授课机会比较少。而且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固定,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很多学生需要反复学习才能学会。在这种情况下,将多媒体课程资源引入后,不仅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更好的展示给学生,另外,也能让学生自己反复的观看学习,或者说随时学习。在目前开放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虽然网上教学已经逐步走向正轨,但对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利用依然效率不高。而且,工商管理专业很多课程,如西方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都非常的抽象,必须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程资源开展教学。[4]为此,本文旨在探索多媒体课程资源在国家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整合模式,探索如何更好地丰富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3 多媒体课程资源在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整合与运用模式

3.1 多媒体课程资源与网络资源的整合与运用模式简介

网络资源非常丰富,一些专业教学网站吸纳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和其他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是制作课件的良好素材,有效地解决了我们在技术、资料等方面的问题。[2]这样,我们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可以更多地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设计。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来说,由于目前网络中与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素材,如财务、人力资源、会计、企业战略管理、企业领导艺术、企业运营管理等课程的相关知识,网上都有很多案例,内容也都非常丰富。教师可以将网络中的相关网站链接到多媒体课件中,在讲授的过程中,当遇到合适的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链接打开网站,显示相关的素材和案例。因为网站的知识往往更新速度比较快,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也更真实,更有说服力。同时,合理的运用网络资源平台,可以节省多媒体的制作时间。但对于将多媒体课程资源与网络资源整合而言,不能简单地认为许多网络链接的“堆砌”就是多媒体课程资源,这里必须要进行有机的整合才能提高效率。而要想将多媒体课程资源与网络资源有机的整合,就需要教师更多的查阅相关网络资料,挖掘网络资源与多媒体课程资源的融合之处,或者说切入点。

3.2 多媒体课程资源与生产生活资源的整合与运用模式简介

开放大学是随着今年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国民对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需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因此,在开放大学中开设工商管理专业,我们需要更多的融入学生身边正在发生的、他们感兴趣、容易理解的案例,尤其是一些与地方经济发展或者个人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资源非常值得我们利用。比如,在学习《管理学基础》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同一期学生中一些本身就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请出来,让他们参与案例的制作。即把一些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或者他们周围人在从事或者参与企业管理工作中所发生的事情整理成案例作为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5]这样一来,一方面使学生在听的时候就感觉很真实,愿意听,也容易听懂。另外,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之间还可以更好的相互交流,容易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让学生边学习边直接应用到工作之中,提高工作效率。当然,由于开放大学多为远程教育,教师需要在制作课件前,与学生进行充分地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看看哪些知识需要哪些学生的参与,提前做好合理的规划。

3.3 多媒体课程资源与教师教学措施的整合与运用模式简介

很多教师认为,有了多媒体,就按照多媒体去讲就可以了。实际上,不管制作的多么精良,多么图文并茂,多媒体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载体,或者说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还是需要看教师怎样合理的利用。而且,实践表明,不能将教学手段、措施与多媒体课程资源有效的整合不仅无法发挥多媒体课程资源的优势,而且也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6]比如,有了多媒体以后,教师在远程教育授课的时候,就一直坐着,通过翻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肢体语言、表情语言、板书等都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这样的课程很难谈得上高效。尤其在讲《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原理》这样的课程中,教师在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时候需要用到很多公式、模型或是图表,通过多媒体课程资源,辅助一些板书书写演算过程,再配合教师一些肢体和表情的变化,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也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一举多得。当然,对于多媒体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的整合,并不仅仅是肢体语言、表情与板书等,还包括教具、挂图等很多资料,只要能够与多媒体整合到一起、提高教学效率的,都可以最大限度的应用。

3.4 多媒体课程资源与学生学习方法的整合与运用模式简介

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为多媒体课程资源,成为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也是开放大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关键。多媒体课程资源可改变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突出课程的实践特征,有效实现课程整体目标。多媒体与教师教育课程要实现真正的整合,必须要处理好与教学模式的关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并最终把目标定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多媒体课程资源的优势得以真正的发挥。[7]首先,要求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多媒体课程资源,并且要形成主动利用的局面。第二,要求学生学会如何将多媒体课程资源中的相关案例与教学方法在生活、生产实践中进行验证,并将其作为建议提供给任课教师,使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完善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使学生对知识更为真切和深刻的掌握。第三,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制作要兼顾不同学生群体,形成差异化的知识载体,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切入点,让不同层次、年龄、性别、职业的学生,都能在多媒体课程资源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每门多媒体课程资源中,都要有专门的部分来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利用多媒体课程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使多媒体课程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学生综合素质才能最有效地获得提升。

4 多媒体课程资源在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整合与运用原则

由于各地开放大学办学情况不同,而且招收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培养方向也不同,包括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也差异很大。因此,在将多媒体课程资源融入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原有信息技术的优势,循序渐进地提升多媒体教学水平,不能为了开展多媒体教学而开展,要理解多媒体教学的真谛,更要把多媒体与课程资源有机地进行融合。第二,要明确利用多媒体课程资源开展教学的目的,我们强调利用多媒体课程资源开展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其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第三,建立校园网和信息库,使师生在网络上获取、分析、处理、应用学科课程资源,使用信息技术并将其渗透到其他领域。第四,建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课程教学的新的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引发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提高教师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资源教学的能力。第五,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教学的整合方法,使二者达到完美的融合。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各地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才能真正通过整合。比如,各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鼓励教师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为他们创造良好的信息活动环境。此外,还可采取激励机制,在校内组织“多媒体运用技能竞赛”、“多媒体辅助教学教研课评比”、“教学课件制作竞赛”、“优秀网页、网站制作”、“电教论文评比”。使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全体师生信息素养得到提高,教学模式也不断完善,使整个开放大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3]

5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