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业团队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业团队论文范文1
[关键词] “挑战杯”创业大赛;“挑战杯”论文大赛;中药学;“阶梯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9.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7(a)-0157-03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药材饮片、中成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对该学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通过实践培养更深理解本学科的内涵也是掌握该学科的主要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一直是大学教育中不变的主题,目前本科教学中,实践的环节集中在中药学各门课程的实验环节,并且这些实验针对本门课程中具有典型性和共性代表的内容进行统一规范教学,学生掌握的是本门课程中的基础或者共性知识的实践。相对于学科内其他特性的知识或实践内容涉及极少。针对中药学学科的特点,基于笔者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改中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提出中药学“阶梯式”实践与创新培养模式,与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和大学生“挑战杯”论文大赛的培养模式相结合,对中药学学科在校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进行培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在毕业后的工作或科研探索中能突显出自己的综合能力。
1 具体实施方案及取得的成绩
1.1 实施方案
1.1.1 第一阶段 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进行讲座,介绍和宣传“挑战杯”大赛目的、意义和实施内容,并组织有兴趣的同学观摩以往参赛录像和发表的论文,对同学的疑问和意见进行一对一的解答,让同学们了解、清楚和明确自己会在该项目的实施中需要掌握、了解和补充的知识和能力。
由于该阶段的学生尚未全面进行中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同学们的兴趣带动下,引导其在课余时间进入到学科平台、科研实验室以及相关生产企业进行观摩,对科学研究或中药企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使他们能够在组建团队和项目设计过程中独立的进行创业大赛的思考或者论文的设计。
此阶段需要按照以往的经验进行科学仪器规范使用训练、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实验室安全教育、规章制度的适应以及基本的科学研究思路启蒙[3-4]。这些适度的培训和教育主要为“挑战杯”论文大赛做准备;同时,也会通过长期的项目与企业合作,带领学生熟悉企业的生产、销售和收益等现场实地进行学习,完善和熟悉“挑战杯”创业大赛中各个环节和常识性内容。
1.1.2 第二阶段 通过初期阶段对“挑战杯”创业大赛和论文大赛的基本内容与环节的熟悉和了解后,即进入到了中期阶段。该阶段主要在确定了小组成员后,选拔出团队的组长。将组织权利和实施方案由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小组各成员之间的讨论、协商和综合评价后提交给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再进行修订和评价实施的可能性,完善研究方案。论文大赛在此阶段后就进入了实施。
对于创业大赛,团队成员组成后还需要在此阶段进行项目背景和知识产权进行了解,以总结归纳出该团队的特色与优势。同时,创业大赛的性质决定了团队的组成来自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成员分担着不同领域的机构组成、制度的制定和与项目配套的设置及规划,这就要求创业大赛的团队凝聚力与分工的合理性。这些体现了团队组织者的能力与合作技巧。具备了以上能力,创业大赛在此阶段进入了实施。
“挑战杯”创业大赛旨在引导大学生适应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了解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竞赛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挑战杯”论文大赛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开展“挑战杯”论文大赛是为了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和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1.2 取得的成绩
1.2.1 “挑战杯”创业大赛取得的成绩 通过对本学科在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在“挑战杯”大赛中分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2006年度,2003级本科生李黎等康柏可创新团队,以抗菌药物为基础以《康佰克药业有限公司创业计划》,获得河南大学第三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银奖,授权专利为一种天然化合物熊果酸在抗菌方面的应用同时发表了相关论文[5];2008年度,指导《康脂素责任有限公司创业计划》分别获得河南大学第四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和银奖,同时提交了专利为一种连翘降血脂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的应用和卷柏降血脂有效部位及其提取方法的应用以及穗花衫双黄酮的提取方法;2011年邢晗等同学《南瓜降血糖作用研究》5篇[6-10]。邢晗等同学以创新计划为基础,在2012年“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获得了河南大学银奖。
1.2.2 “挑战杯”论文大赛取得的成绩 2007年度,2004级本科生王二辉以《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小叶女贞挥发性化学成分》,分别获得河南大学第五届和第六届挑战杯论文大赛三等奖和一等奖;2010年赵辉等[11]同学参加河南省“挑战杯”论文大赛,完成的论文获得了一等奖。
“挑战杯”大赛展示了我国高校的育人成果,推动了大学生与社会间的交流与合作,在锻炼和提高大学生创新水平和创业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高校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主导性活动[12]。“挑战杯”创业大赛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培养了对中药学学习的思维模式,直观地认识了实验室内的仪器、操作和管理,提高了参与同学的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对参赛者的综合素质和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创业大赛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大学生的动手实践应用水平;“挑战杯”论文大赛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提高了参赛学生的学术科技水平,增强了学生科研的严谨态度,强化了当代大学生的的科学创造观念,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 存在的问题
随着“挑战杯”活动的不断深入,提高了部分中药学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所暴露出的问题也逐渐增多。
2.1 应试性教育使竞赛功利化
当前,应试教育在高校中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对包括竞赛在内的各类赛事的渗透就是功利化倾向。此项竞赛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与水平,这更像是一项事关学校科研能力高低的竞赛。而主管部门对大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中也包含有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及其获奖情况。为了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学校对参赛学生都予以“保研”、奖金等刺激,这是变相的应试教育。
2.2 学生自主创新程度不高
根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可以将参赛作品分为三类:①大学生自己发明的项目,占10%左右;②导师带参赛学生做的项目,占20%左右;③剩下的一半以上是在别人的科研成果或创意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商业包装和设计产生的[13]。
2.3 团队的合作意识欠佳
“挑战杯”大赛在中药学研究涉及到的领域多,内容丰富,在短短的假期中很难达到全面训练和培养的目的,所以团队的合作与集体意识特别重要。在竞赛准备前期中分工协作、讨论和总结是参与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3 结论
“挑战杯”大赛科研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教学工作中师生的热情,一方面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改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抵制,教科书之外的知识更受欢迎;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各种实践知识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的训练,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评估有了更新的标准。“挑战杯”大赛的开展对在校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独立思维的思考、团队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中药学“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与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环节相结合,突出了在校学生的实践动手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为以后的继续深造或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康文艺,王金梅,冯文平,等.自主设计法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1,27(3):55-57.
[2] 康文艺.研究性学习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科技资讯,2010,22:182-183.
[3] 王培卿,王金梅,李昌勤.等.大学生创新性计划在中药学“阶梯式”实践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3(3):144-145.
[4] 魏金凤,王金梅,李昌勤,等.中药学“阶梯式”实践与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2,9:49.
[5] 康文艺,王二辉.三种中草药挥发油抗菌活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2007,26(3):7-8.
[6] 王佳佳,邢晗,康文艺,等.HS-SPME/GC-MS法分析红树莓哈瑞特斯果实中挥发性成分[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3):227-228,232.
[7] 邢晗,李昌勤,康文艺,等. 6种南瓜栽培品种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5):90-92.
[8] 王佳佳,邢晗,康文艺,等.HS-SPME-GC-MS法分析树莓饮品中挥发性成分[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3):223-224.
[9] 李昌勤,邢晗,康文艺,等.HS-SPME-GC-MS分析甜面大南瓜花挥发性成分[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6):151-152,156.
[10] 王佳佳,邢晗,康文艺,等.树莓哈瑞特斯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3):225-226.
[11] 赵辉,王巍,赵双双,等.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贵州产杏香兔耳风挥发性成分[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8):135-136.
[12] 丁三青.中国需要真正的创业教育-基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3):87-94.
创业团队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创新网络,冲突类型,创新绩效,交互效应
一、引言
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持续增长的动力保障,现在把中小企业视为重要“变革人”的动态观点已经获得广泛认可(Audretsch,1995;Audretschand Thurik,2001)[1]-[2],中小企业已成为实施和实现创新的微观基础,尤其是一些重大原始创新技术和产品,往往发端自中小企业,再由大型规模企业通过收购中小企业或收购专利技术进一步放大创新效应,转化为现实的创新绩效,因此研究以保障中小企业的创新动力和能力具有饮水思源的重要意义。
而中小企业的创新行为主要是通过集群式的创新网络来实现的,单个中小企业难以具备创新的资源与能力,Freeman.C&Roy Rothwell(1991)[3]和Christian DeBnesson(1999)[4]就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认为集群的存在更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生,也提高了企业创新的效率和效果。这一研究从结果变量上反映了创新网络的积极作用,但没有具体论证其发生作用的内在机理。而魏江和叶波(2002)[5]以及郑健壮和吴晓波(2002)[6]则具体分析了创新网络促进企业创新行为发生的机制,认为同行业中小企业由于承担了整个产业链条的某一段,由此形成了互相依靠和协作的业务联系,这种联系由于其自利性而非常紧密,它们彼此间的竞争与合作从两个方面促进了创新的发生,首先是竞争的存在使得彼此寻求通过创新而超越竞争对手,或者通过模仿来追赶对手,其次是业务上的合作关系也促使它们共享信息与资源,互相启发和引导创新,长期的地缘和商缘形成的信赖与商誉也使企业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很高,企业通过创新网络开展合作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竞合效应的双重叠加提升了企业通过创新网络来增加绩效的效率免费论文。除此之外,中关村区域创新能力课题组(1998)[7]在分析创新网络时本科毕业论文格式,从软环境角度认为中小企业的不断消亡与产生过程中,地域文化的无形纽带作用将部分中小企业捆绑在一起,由此产生了创新网络。池仁勇(2005,2007)[8][9]认为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是通过相关研究机构、企业间的链接而成,网络的结点、关系链等属性决定网络的属性与功能,还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结点联结强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认为网络结点联结强度对企业销售增长、利润增长和新产品开发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与科研机构的联系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最大。
尽管个别研究从结果变量来测量,发现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正相关,但研究还不够细致,未探究具体的影响过程和机理。而创新网络是中心企业与其周边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构成的网络,中心企业纳入创新网络的广度和深度越紧密,只说明企业通过创新网络获得信息、整合资源和实施创新具有了外部优势,企业能够从外部以更低的交易成本获得人、财、物以及信息等战略资源,由此为创新绩效的持续提升提供了“必要条件”,但这还不是“充要条件”。当通过创新网络获得的创新信息、机会和资源进入企业内部后,创业团队就面临着如何取舍不同的创新战略和方案,而这一过程在热血沸腾的创业团队内部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其关键就在于决策过程中冲突管理的有效性,目标是通过冲突和碰撞筛选出最优的创新战略,并且通过这一过程中的意见交流达到思想和理念的一致,最终凝聚大家的力量组织实施创新行为。
中小企业作为未来创造高附加值经济增长的主体,在发挥张力的同时更需要在企业内部构建制度化保证。Deutsch(1973,1980)[10][11]将企业内部冲突分为合作式冲突、对抗式冲突和让步式冲突三种。本文借鉴他们的观点,来考察中小企业纳入创新网络的强度与冲突类型匹配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即阐明企业的创新网络在什么样的内部冲突过程中更可能产生高创新绩效,明确冲突类型的调节作用,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这一研究,使中小创业企业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内外两个方面,实现内外兼修,首先从塑造良性的内部冲突角度来构建和运营创业团队,进而有选择地吸取外部创新?缣峁┑幕岷妥试矗迪挚煽胤段诘母叽葱录ㄐА?
二、理论分析及假设提出
(一)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
企业创新活动是如何发生的?是企业独立完成的过程还是与其他企业交互完成的?针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引出了创新网络的概念。Ronald S.Burt(1973)[12]首先指出社会网络通过信息传播和社会影响而对技术创新扩散产生影响。开宗明义地强调了技术创新活动的社会发生背景,首次揭示了创新活动是一个动态的、互动的、社会化的多主体参与过程。进一步,Teece,D(1986)[13]和Imai&Baba(1989)[14]也认为企业的创新活动会受到企业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并不是一个单一主体的独立行为。Lundvill(1988)[15]更进一步地认为创新活动中的交互行为受到政府、科技、劳动分工、学术机构以及与用户的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具体指出了参与影响的主体。Freeman.C(1991)[16]则明确提出了“创新网络”(Innovation Networks)的概念,认为创新网络囊括了企业间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关系,还将创新网络划分为合资企业与研究公司、合作研发协议、技术交流协议、直接技术投资、许可证协议、分包、生产分工、供应商网络、研究协会、政府资助等类型。
国内的相关研究中,盖文启和王缉慈(1999)[17]认为创新网络是地方行为主体(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地方政府等主体)间在长期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系统,他们描述了创新网络的整体形态和主体构成。王大洲(2001)[18]从参与创新网络的主体间的关系入手,阐述了主体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认为主体间一方面通过竞争来争夺有限的创新资源(人才、信息等),另一方面也需要整合资源来合作实施技术创新,整个创新网络就是在这种竞争与合作中动态滚动发展的,通过优胜劣汰的竞合过程更新整个创新网络,促进网络中的企业在可控风险范围内实施创新活动。池仁勇(2005)认为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基本形式是由中小企业、供应商、客户、其他相关企业、大学与科研院所、政府相应部门、中介服务机构以及资本市场等结点组成,它们间各种合作为中小企业新产品研发、投资、生产等创新活动提供市场与技术信息、新材料和部件供给、人才、技术、资金等帮助,从而形成了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联结免费论文。
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企业家对各种要素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和利润。池仁勇(2007)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结点联结强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发现创新网络结点联结强度对企业销售增长、利润增长和新产品开发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此,提出假设H1。
假设H1:创新网络强度与创新绩效正相关。
(二)创新网络与冲突类型的交互作用
创业活动中不仅需要了解和适应外部环境,同时由于内部创业团队成员不同的人生经历和职业履历,他们彼此间也会产生各种分歧和差异(Blatt,2009)[19],由此也必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内部冲突。冲突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但冲突的性质和结果存在差异。Deutsch(1990)[20]将冲突划分为合作式冲突、对抗式冲突和让步式冲突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冲突表现为团队成员之间对创新机会和信息的良性互动或恶性互动,这将成为制约创新网络优势转化为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
1、合作式冲突
合作式冲突是一种良性冲突,冲突的性质是“任务型冲突”而非“关系型冲突”,冲突的目标是为了解决内部观点之间的分歧,成员之间只是就事论事,针对问题来开诚布公地讨论最优方案,而非针对个人。因此彼此更加理性地考虑对方的意见,在良性的头脑风暴中吸取不同的观点,从而更有利于整合出创新性方案。一般而言,团队成员的共同创业是建立在过往彼此的了解、信任和共同志向的基础上的,也是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对接(Ruef et al.,2003)[21],因此在创业初期往往都是合作式冲突,彼此为了目标的达成而表达自己的观点。Tjosvold(1998)[22]也认为合作式冲突有利于彼此信息和知识的分享和交流,随着问题的解决还会提升团队成员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合作式冲突能帮助团队成员客观理性地审视创新网络带来的机会,从不同角度考虑可能的方案,扩大决策信息的多样化进而提高决策质量,这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创新网络的优势,一方面对正确的创新战略给予更全面透彻的分析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共同的讨论可以避免在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风险,另一方面可将不合实际或自身无法承担的创新战略排除在外,实现去伪存真,最终有助于提升创新绩效。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2:合作式冲突正向调节企业创新网络强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2、对抗式冲突
对抗式冲突是一种恶性冲突,冲突的性质是“关系型冲突”而非“任务型冲突”,即冲突的出发点不是讨论出更优的方案,而是通过一种政治较量和个人对抗实现个人意志的声张,目标是?晕夜鄣愕谋唤幽桑逋皇恰岸匀瞬欢允隆薄altt(2009)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源于创业团队成员间缺乏深度了解,进而对彼此的言论和行为产生误解,最终产生不理解和不信任。
当创业企业通过外部创新网络产生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意向时,决策团队需要在内部进行讨论,而对抗式的冲突使得团队成员间难以实现有效的沟通,甚至会使得讨论陷入僵局,失去了团队决策的必要性,也难以做出正确的创新决策。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3:对抗式冲突负向调节企业创新网络强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免费论文。
3、让步式冲突
让步式冲突介于良性冲突与恶性冲突之间,冲突的目标不是交流信息讨论最优方案,而是接受主流意见获得最优方案,通过妥协和让步求得表面的一致和团结,避免争论(Chen et al.,2005)[23]。Barker et al(1988)[24]指出让步式冲突也可能转化为对抗式冲突,那将对最终的创新决策产生不良影响。
总体而言,让步式冲突氛围一旦形成,将制约对创新网络中有价值信息的甄别、提取、重组和利用,最终对创新网络优势转化为创新绩效的效果产生影响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这种影响效果将视决策的优劣而定。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4:创新网络强度与让步式冲突的交互项与创新绩效无关。
本研究的理论模型见下图1:
图1 理论模型
三、样本及变量度量
(一)样本数据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问卷调查。在2009年底到2010年初,以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课程班学员为调查对象,对他们所在企业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实际回收214份,剔除严重回答不完整的问卷13份,有效问卷201份。同时由于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才可能了解企业的创新网络状况、内部决策冲突状况以及企业过往的创新绩效情况,因此调查问卷的合格填写者应该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201份有效问卷中有58份为部门经理以下的普通职员,104份为部门经理级的中层管理者,39份为副总经理及以上的高层管理者,故最终符合要求的有效问卷共计143份,有效率为55%。
(二)变量度量
1、创新网络强度
创新网络是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联结关系。Jonathon N.C和Rob C(2003)[25]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由答卷者就其所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进行打分,以此来反映企业与创新网络的联结紧密度。池仁勇(2007)采用了这一方法,并且设计了评价指标和权重,本文借鉴这一研究成果来度量企业纳入创新网络的程度。具体见下表1(池仁勇,2007,第108页):
表1 企业纳入创新网络的联结强度评价指标及权重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权重
分项权重
综合权重
与供应商的联结度
产品和市场信息的交流程度
1/3
16/100
根据其他企业市场信息的程度
1/3
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1/3
与客户的联结度
与客户交流产品和市场信息的程度
1/2
21/100
有无商
1/2
与其他相关企业的联结度
是否持股
1/3
18/100
有否合作
1/3
企业间交流程度
1/3
与中介机构的联结度
是否参加协会
1
10/100
与科研机构的联结度
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发的程度
1/5
25/100
购买科研机构技术的频率
1/5
委托技术培训的程度
1/5
咨询业务的频率
1/5
参加成果洽谈的频率
1/5
与政府的联结度
获得政府优惠政策支持的程度
1/2
10/100
创业团队论文范文3
在本次课题中笔者将综合运用以下多种研究方法,如下:
(一)发放调查问卷。
针对不同的调查人群,我们将问卷分为学生卷和老师卷两部分,以此来获得更加准确,更加真实,更有说服力的调查数据。
(二)实地考察,走访各类高校。
为了更加真实地了解创业教育的现状,我们选择走访了各类高校,采访些许老师和学生,他们将是深受创业教育影响最大的一批人,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他们眼中的创业教育。
(三)查阅资料。
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内容更加丰富,我们小组成员在图书馆认真翻阅了各类关于创业教育的文献,更好的认识到了创业教育的价值及其发展前景。
(四)访问专家。
为了让我们的课题更加科学严谨,我们特意访问各类高校的一些对创业教育有研究的专家。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更好地改进了课题。
二、研究内容及设计
(一)文献研究
我国创业教育开始起步,对创业教育的研究日渐兴起,掀起了一阵创业教育研究热潮,对于构建稳定的创业教育体系,在学术界日益受到重视,科研论文逐渐增多,课题立项数量同时扩大,为创业教育的定位指明了明确的方向,也为创业教育的系统化,体系化提供了正确的道路。正是这种良好的大环境为众多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条件,使其能够更加深入,更加广泛地进行创业教育的研究。
(二)创业教育的研究方向向务实性发展
数年前,创业教育的相关研究还停留在界定创业教育的概念,以理论性知识为主,主要是对国内外创业教育实施效果,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内容以宣传鼓动居多,可实施性不大,没有完美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只停留在介绍创业教育理论的表层之上。而近两年以来,随创业教育在各类高校的普遍开展。这些措施把创业教育这一理念上升到了可执行的高度,实现了创业教育从务虚性向实务性过渡。其中,高校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开设更是为创业教育提供了实践的指引。
(三)创业团队开展
创业团队论文范文4
1.1开设相关课程,对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具备一些基本的技能: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工程绘图、实验动手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及撰写论文的能力等,应开出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我校在“卓越计划”班培养方案中,有针对性地开出了信息检索、电路基础(包括常用仪器仪表、元器件识别、测试,电路焊接工艺、装配、故障排除)、微机组装与维修、实用写作技能训练、知识产权法等课程。为增强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创业就业能力还设计了企业认知实习、就业指导、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网络文化与网络道德、大学生与社会礼仪及大学生KAB创业基础等课程,学生经过这些课程的训练,将具备进入毕业设计必需的一些基本技能。
1.2改变一人一题模式,尝试团队选题模式
1)改革以往由教师提出选题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在毕业设计前首先让学生到社会或相关企业进行调研,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提出选题,指导教师组织课题组进行开题研讨会,通过提问、质疑等完善选题。即使是教师提出的毕业设计选题也要尽量让学生先到相关行业进行调研,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预期成果等,使学生由“要我学、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学、我要做”,充分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2)改变一人一题选题模式,尝试团队选题模式。我国高校采用“团队选题”模式的并不多见,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在于2010年首次尝试团队选题模式,即让不同专业的学生3~5名组成课题组,完成1项有意义的真题,由不同专业的老师组成指导小组对学生进行指导。相比一人一题模式,团队选题模式有许多优点:(1)教师一次只带1~2个题目,指导工作量大为减少;(2)不同专业、不同特长的学生可以搭配,取长补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领导能力。如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更多地担负方案设计、电路制作工作,能力弱的学生可以负责资料查找、实验、数据整理、论文写作等工作;(3)时间安排上可以发挥更大的灵活性,如课题组有个别学生要考研、工作面试,也不会中断整个课题组的工作,课题质量不会因为个人而变差;(4)团队选题模式更贴近实际工作方式,更符合“卓越计划”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1.3自主选择毕业设计开题时间,提前进入毕业设计
在最后一学期进行毕业设计,必然与各种招聘会、研究生入学复试等冲突,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可以实施灵活的毕业设计安排。哈尔滨工程大学采取的一种方案是,将毕业生根据去向分为不同类别,实施不同安排,将学生分为3类:考研或保研学生、已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和找工作的学生。保研学生直接进入导师研究室进行毕业设计,由硕导进行指导,考研学生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初开题;已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到用人单位做课题,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找工作的学生则安排在第7学期开题并大致完成毕业设计[5]。在多年的管理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毕业设计时,才发现本科期间并没有选修完成课题所必需的知识,在开题后才学习入门知识,这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因此,提出另一种毕业设计时间选择方案,以在实际操作中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时间。思路是:将毕业设计贯穿于学生专业课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即在学生通过一、二年级的公共课、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后,就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学生根据毕业设计选题调整自己的课程选修计划,有计划地去涉及一些学科前沿、熟悉相关的开发环境、仪器设备操作等,通过学生两年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进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1.4与企业合作,真题真做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社会主体,其在生产过程中必然有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如技术改造项目、新技术试用等[6-7],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毕业设计,不仅能锻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给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同时指导教师和学生也会更认真对待毕业设计工作。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挖掘毕业设计题目:(1)加强与校外生产实习、实训基地的联系,开发企业真题;(2)开发来自教师科研课题的毕业设计题目;(3)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利用社会关系,挖掘、自拟毕业设计题目。
1.5创新毕业设计评价模式
在现行毕业设计模式中,学生在短短一个学期要完成选题、资料收集、开题、方案设计、实物制作、论文撰写、英文翻译等大量的工作,加上学生投入时间不够、导师指导不力,答辩走过场等,使学生论文质量低下。国内部分高校已开始尝试以实习报告、设计方案、研究报告、软硬件作品等代替毕业论文作为评价方式。尤其是在团队选题模式下,还需要继续探索评价方式,以尽量对学生的工作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
2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其他措施
2.1发挥实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
学生的工程意识、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不能像目前一样将这些能力的培养都寄予毕业设计环节,应充分发挥平时实验、课程设计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改变平时实验中教师指定方案,指导过多、过细的现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在分散的环节把实践能力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也能得到提高。
2.2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提高毕业设计
质量充分利用国家级、省部级各种大学生科技竞赛,如机械创新大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等半开放进行的赛事,让学生尽早习惯以团队方式进行合作,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3举办专题讲座等,帮助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
举办信息检索、毕业论文写作、项目开发案例分析等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尽快入门,还可针对毕业设计中常用的软硬件使用进行短期培训。同时,还可共享往届优秀毕业设计资料供学生参考,缩短学生毕业设计入门时间,助力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
3结束语
创业团队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科技文化,文化维度
企业科技文化是企业文化体系中的职能子文化,它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企业中的科技人员行为,并为科技人员共同遵守和奉行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形式。企业科技文化是科技文化与经济文化的交汇。从科技文化角度而
1文化维度理
对于文化维度的认识,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与斯乔贝克(Kluckhohn & Strodtbeck,1961)在其《价值取向的变奏》一文中,提出了六大价值取向,用于描绘文化群体的文化轮廓图,分别为:对人性的看法——善和恶;人们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看法——人是自然的主人或人与自然和谐并受制于自
沿袭克拉克与斯乔贝克的文化维度理论文化维度,许多学者提出了新的认识企业文化的文化维度分类,如戴尔特,施罗德和莫里埃尔(Detert,Schroeder & Mauriel,2000)提出了关于企业文化的8个维度:①组织中遵从的基本理念;② 对时间和时机性质的理解;③ 激励;④ 稳定与变化;⑤ 以工作任务或员工为核心;⑥ 独立工作与合作;⑦ 控制、协调与责任;⑧ 关注内部或外部[1]。罗宾斯(Robbins)和卡尔特(Coulter)在企业文化分类上提出了文化七维观:① 创新和甘冒风险——表示企业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和甘冒风险的程度;② 注意细节——表示
我国学者李晶、卫则围绕企业内部创业型文化,提出了五个维度:① 支持创新的态度。②时间倾向,对内部创业的评估周期和创新方向是着眼于长期利益还是短期利益。③ 人本倾向。④ 合作协调,即企业采用个人主
2企业科技文化的
企业文化对科技活动目标、作用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也是一个多维度的体系。结合企业的文
(1)市场倾向——以市场为
市场倾向描述企业对科技活动基本功能的认识,以市场为中心强调企业科技活动基本目的和归宿在于满
(2)时间倾向——长期利益导
时间倾向描绘企业对科技决策与科技绩效的判断依据是以未来长期利益为评价标准还是以短期利益作为判断标准。长期利益导向以未来长期战
(3)人本倾向——以人为中
人本倾向描述企业与科技人员的关系。以人为中心强调企业关注的核心和焦点
(4)风险态度——鼓励
风险态度描述企业在对待科技活动产生的科技、财务、市场等风险和威胁时的容忍程度。鼓励冒险,对风险容忍程度高,大胆
(5)合作协调——个人主
合作协调描述企业组织科技活动方式及成就导向。集体主义强调科技工作以团队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注重科技人员对科研团队的归属
3现代企业科技文化维
现代企业科技文化在取向上需选择推
(1)以市场为
企业科技文化价值观不同于科研机构、大学等公益性研究机构的价值观,企业对科技活动目的基本认知应立足于不断满足顾客和市场的需要论文怎么写。科技人员创新构思的形式、科技项目的设计、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的设计均需以市场需求和企业内部业
许多学者对创新型文化的研究均表明,对市场和外部环境反应速度或敏感性是提高企业创造力的规范之一(Charles O’Reilly、Enrique、Claver、Schneider等)。对市场和外部环境的敏感性表现为:① 将顾客和市场需求作为技术创新
(2)长期利益
企业科技文化应着眼于保证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以
长期利益导向表现为多个方面:① 企业追求持续进步。企业在技术能力培育过程中文化维度,往往存在着“核心刚性”的现象,即原来的核心能力制约和阻碍新的核心能力的培养,无法形成适合市场变化的核心能力更新。企业长期利益导向,就是要克服“核心刚性”,追求持续的
(3)以人为
杰恩·川迪斯认为只有那些具有社区意识、鼓励用户忠诚和注重细节的实验室才可能拥有
科技人员是企业技术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企业的科技创新完全依赖于科技人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积极性。由此决定了企业科技文化的定位
以人为中心的科技文化,要求重视科技人员的作用,尊重科技人员的价值和需求;知人善任,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工作能力与
(4)鼓励冒
企业科技活动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其企业科技部门较企业中的其它部门在风险态度方面需要具备不怕失败、
Charles O’Reilly (1989)对于成功企业鼓励冒险的规范总结为:① 拥有尝试新事物的自由,允许失败;② 宽容错误;③允许对“思想者”思路的讨论;④ 不惩罚失败;⑤ 对现状的挑战;⑥
(5)集体主
企业科技活动的复杂性及知识分工细化与科技创新的综合化矛盾,使现代企业普遍采用了项目团队的组织形式,当前的项目团队不仅来自于同一学科、同一科研机构、也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学科、不同科研院所,甚至来自于不同
现代企业科技文化中的集体主义倾向主要表现为:① 团队成员拥有共同愿景和目标。Charles O’Reilly (1989)对于成功企业共同目标规范总结为:对组织的自豪感、团队工作、荣辱与共、工作的灵活性、主人翁感觉、消除混淆信息、管理的互相依赖、共同的愿景和方向、建立统一性、互相尊重和信任[6]。集体主义要求科技人员在团队工作中应建立共同理解的目标;共同承担科技活动的责任与后果;团队成员间相互依赖、相互尊重与信任共同将科技任务付诸实现;②建立集体主义成就倾向文化维度,科技成果及衍生出的科技奖励均来自于项目团队的集体主义贡献与成果,而不是来源于哪一个单一的个人;③ 开放的信息,在团队工作中要鼓励开放的思想交流与信息共享,而不是知识垄断。Charles O’Reilly (1989)对于成功企业开放性规范总结为:开放的沟通、交流渠道及信息的共享、仔细倾听别人的意见、开放的渠道、才能、开阔的思维、从公司外部获取力量、允许人员跨职能交流、鼓励横向思考、适应顾客的需求、接受批评、不要不理性、智力上的诚实正直、持续培训、期望和接受辩论、主动请教别人等。
职能部门和企业以外其它单位。因此,团队合作的组织形式决定了现代企业科技文化的基本取向应着眼于集体主义,而不能推崇个人主义。如惠普公司的基本思想是“挑选最优的员工,强调团队协作,激发第一精神”。
义
忘记过去;⑦ 不热衷于短期行为;⑧ 希望创新成为工作的一部分;⑨ 对变革的积极态度;⑩ 发展和提高动力等[5]。
宽容失败、承担失败、敢于从失败中吸取新经验的心理意识。因此企业科技文化中必须建立鼓励冒险的群体意识。
险
特长,将科技人员安排至适合的岗位上;培育人才、积极对科技人员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科技人员的科研能力。
应着眼于人员,而不是工作本身。只有通过对科技人员的能力培养和满足其需求的积极性提升,才能保证科技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关心用户、而且愿意为实验室做出贡献的成员[4]。
中心
进步和更新,形成与市场发展动态适应的技术能力;②企业以未来战略和经济利益作为决策和科技绩效的判断依据。在科技决策和科技绩效评价中要引入战略利益考量,如着眼于建立技术壁垒、形成技术标准或扩大员工安全、健康福利、降低环境污染与伤害。
长期利益为导向文化维度,而不能受短期利益的驱动。
向导
思想的源泉,研发项目的设计和立项着眼于用户需求;② 科技研发和创新全过程中的充分授权,最低限度地降低科研部门中的官僚作风;③迅速决策和创新实施的快速度、短周期。
务发展作为基本的判断标准。它是基于企业家动机而非科学家动机的科技创新价值观论文怎么写。3M公司曾被誉为世界上最具创新活力的公司之一,其创新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以市场、顾客需求为前提,创新围绕着对市场的回应与考察。
中心
动创新的文化内容,表现为:
度的选择
感,以团体共同利益、荣誉作为成就取向。个人主义强调以科技工作者个人作为基本组织形式,以个人英雄主义作为成就取向。
义与集体主义
倡导创新来追求科技活动不确定性收益;惧怕冒险,对风险容忍程度低,强调通过秩序来保证科技活动的稳定收益。
冒险与惧怕冒险
是科技人员的价值,以物为中心则认为科技人员是实现任务的手段。
心与以物为中心
略和经济利益作为科技决策与绩效评价的依据,而短期利益导向则以当前科技活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作为科技决策与绩效评价的依据。
向与短期利益导向
足客户和市场需求;以科技为中心则强调企业科技活动目的和归宿在于增加社会的科技文明。
中心与以技术为中心
化维度和科技活动创新型文化内核的要求,企业科技文化维度可包括如下方面:
维度结构
义倾向还是集体主义倾向文化维度,个人主义倾向文化中,创新是以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为基础,鼓励个人冒险精神;集体主义倾向文化中,创新是以团体工作为基础。⑤开放式协调[3]。
企业希望员工精细、注重细微处的程度;③以结果为中心——表示管理人员对员工的放手程度,即管理人员注重结果而不管取得其结果的方法和过程的程度;④ 以人为本——表示管理层在决策时考虑决策实施的结果对企业员工的影响的程度;⑤以团队为中心——表示企业活动围绕团队来安排而不是围绕个人来安排的程度;⑥ 进攻性——表示企业员工进攻、竞争而不是随遇而安的程度;⑦ 求稳——表示企业行动注重保持现状而非发展的程度[2]。
然;人们对自身与他人之间关系的看法——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人们对活动的导向——重视做事或重视存在;人们的空间观念——隐秘或公共;人们的时间观念——一个时间做一件事或同时做多件事。该理论开创了人们对价值观的二元对立区分认识方法。
论
言,它反映了科学研究的真理、知识探索与创造属性,即社会的科技精神、科技意识、科技伦理道德观等;而从经济文化角度而言,它反映了企业的经济属性,即企业的经济目标、经济价值观及经济伦理等。
参考文献:
[1]Detert J R., Schroeder R.G.&Mauriel J J. A framework for linking cultureand improvement initiatives in organizations.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0,25(4):850-863
[2]李桂荣.创新型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5-16
[3]李晶,卫.内部创业型文化:内部创业与企业文化耦合.科研管理,2008,3:22-27
[4](美)杰恩·川迪斯.研发组织管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47-50
[5]Charles O’Reilly. Corporations, Culture, and Commitment:Motivation and Social Control in Organization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Summer89, Vol. 31 Issue 4, p9-25
创业团队论文范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3-0068-03[ZW(N]
[基金项目]本文系嘉应学院教改项目“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YJG201320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余云珠(1979―),女,广东平远人,硕士,广东嘉应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以及高等院校普遍达成的共识。培养创新型的应用人才,既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还对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就业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自教育部提出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以来,创新型人才培养得到各高校的充分重视,许多高校在这方面探索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但是,由于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办学实力、专业设置等情况与其他类型的高校不尽相同,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专业的角度出发。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地方性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坚力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然而地方性本科院校在知名度和美誉度等方面均无法与985、211以及省属重点高校相媲美,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就业时往往面临更大的压力。人才培养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地方性的本科院校需要更加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既是满足社会的人才需要,也是地方性本科院校自身发展的根本。
创新是我国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国家需要更多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人才参与国家的经济建设,带动产业的升级、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与发展、进一步提高国家竞争力。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他们能否适应市场环境、商业模式等变化带来的挑战息息相关。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法和路径上,很多高校在实践中有不同的做法,其中,适合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模式主要有:
(一)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
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是地方本科院校常用的模式。这是由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决定的,同时也符合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办学实际。地方性的本科院校不是研究型的高校,往往不具备强大的学术科研能力,所以一般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因此在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上,地方性本科院校比较侧重对学生应用能力、动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市场营销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型的科学,专业的性质也决定了人才培养应强调应用为主。为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人才,地方性的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和优化,如此,才能培养出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熟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二)“课堂+课外”双轨并进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着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和引导、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强化,通过“课堂+课外”双轨并进,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的。其中,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是学生获得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的重要环节。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性质和特点,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注重在课堂引入最新的案例、营销模式等。其次,开展丰富的市场营销专业的课外活动,如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商务谈判比赛、市场调研活动、创业竞赛等,通过各种第二课堂和专业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的自学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三)强化“校内+校外”实践性教学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其中,建立和完善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能更好地实现地方性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校内实训中心是校内实验教学的体现,市场营销专业实验性教学主要涉及两个部分,一是专业的实验性课程,比如市场营销综合实训、沙盘模拟等;二是专业课程中的实验性内容,比如市场调研、商务谈判、广告学等课程中的模拟和实践环节。实验性教学需要完善的场所和设施来保障,如教学软件、沙盘教具、计算机、桌椅等。同时,由于校内的实践教学受到实验软件以及情景设计等各方面的限制,容易与实际脱节,因此与企业共同合作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能更好地保障实践性教学的效果。通过“校内+校外”实践性教学的两个环节,保障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效果。
(四)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近年来各高校开展比较多的、也比较适合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法。通过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引导和鼓励学生创新和创业的热情。提供导师指导、给予一定金额的资金支持是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比较普遍的做法,具体实践中,不同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开展的力度有所不同。比如有些高校开展拎包创业,为学生搭建好平台,不仅提供全程创新创业的课程指导,而且提供免费办公场所,甚至开办校内创业特区给予支持和鼓励。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创业项目不仅提供实践平台,而且能让专业知识真正得到转化和升华,是一个值得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
由于受实际条件的限制,地方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采用上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一)忽略对学生科研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在应用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容易忽略对学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引导及开发。科学研究其实也是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通过参与科学研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地方本科院校科研条件的限制以及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容易导致学术研究的氛围比较弱,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研究、突破和再创造的能力。这点在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和考研热情两个方面会表现地相对突出。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生对毕业论文认识有偏差、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生甚至认为实践比理论学习和研究更重要。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文献研究能力较弱、论文的平均质量不高。由于缺乏一定的研究能力,学生容易落入人云亦云的窠臼,只懂照搬前人观点,难以实现理论的创新和突破。另外,由于平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所以学生对考研普遍热情不高,考研的学生寥寥无几,这与其他高校的“考研热”形成极大反差和对比。
(二)课堂环节的创新程度不够
课堂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在具体实践中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堂环节常常体现为对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然而,课堂环节的创新还可以进行得更加深入。比如将创新和创业结合起来,开设创新创业的公共选修或必修课程;将创新纳入学分管理,对学生的科技发明、学术研究、创业实践等创新活动授予相应学分;提高创新所占的学分比重等等。针对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可以开设商业融资、商业机会、商业模式等主题的课程,鼓励和辅导学生进行商业实践等。通过这些课堂改革和创新举措,落实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然而,地方性本科院校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往往参考和借鉴其他,特别是办学层次较高的学校的做法,缺乏足够的胆识和魄力走在其他高校前面,因此在教学环节创新表现不足,没有将创新列入学分或者所占学分比重较低。由于高校间在生源等方面竞争激烈,地方性本科院校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上可以把步子迈得更大一些,大胆创新和探索,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三)教师与实践性教学环节脱节比较严重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市场营销专业是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教师时刻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脉搏,了解企业的管理实际。然而,高校教师由于职称评审的需要,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科研上,同时,由于高校教师一般都缺乏企业实践的相应背景,容易与社会造成脱节。这就造成教师在上课时照本宣科,教学案例和内容老化,无法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地实践指导,大大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实践教学常常流于形式,如找企业合作挂牌,却无任何实际性的合作;或是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走马观花,学生没有得到任何锻炼,收获甚微。再加上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经费以及其他条件上的限制,教师缺少深入企业的机会和实践平台,如果学校对此不够重视,没有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保障的话,那么人才培养的效果堪忧。
(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扶持力度不足
扶持力度不足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时容易遇到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经费支持不够、激励不够、政策扶持不够。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为省教育厅拨款,经费有限,资助的名额也有限,学校没有创业专项基金提供支持。同时,对学生创业团队缺少激励和扶持政策,学生创业团队只能凭自己的力量孤军奋战,学校没有创业园区或基地为创业团队提供办公场所;缺少配套的创业课程指导;对创业成功的学生团队没有任何奖励措施。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创业热情本身较高,但是由于缺少鼓励和支持的氛围,学生创业热情容易遭受打击,创业也常常有始无终,创业成功的学生自然也就寥寥无几。学校的扶持力度不足,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常常落入有名无实的尴尬境地,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作用和意义也大打折扣,失去这一项目的设立初衷。
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提高学术研究氛围
学术研究氛围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地方性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际情况,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比如举办学术讲座、举办学术论文比赛等。同时,还可以降低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门槛,对吸收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教师给予鼓励和奖励,来给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科研的机会,带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比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可以在市场问卷的设计、访谈和调查、数据的分析、文献的整理等环节有不同程度的参与,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在科研的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程度
创办知名地方本科院校,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些,可以多管齐下、采用多种形式的创新。一是加大课堂教学环节的创新。比如将创新创业类课程列为专业基础课;除了将创新纳入学分之外,市场营销专业甚至可以加大创新学分在总体学分之中所占的比例;通过严格的评估标准,允许学生的自主创业项目以及专业竞赛成绩转换为学分,引导学生的创新实践。二是实现毕业论文设计的创新。如果毕业设计形式只有毕业论文一种的话,太过单一,同时缺乏创新性,不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毕业设计形式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增加其他的形式,比如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促销方案等。三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为避免与社会和企业实际脱节,应进入企业深入调研,切实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并邀请企业和学校一起共同研究和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样可以避免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发生错位,防止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应社会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重视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对市场营销专业来说,教师实践能力的加强和提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首先,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产学研和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平台的作用,让教师走进企业交流、学习、培训,甚至到企业上班,计入教师平时工作量,通过出台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保证教师专业实践的效果。其次,到实践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抛开照本宣科,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然后,可以实施“教师+企业管理人员”联合教学制度,通过联合教学,教师可以从企业人员身上汲取相关的管理实践经验。最后,鼓励和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
(四)学校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