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座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宴席座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宴席座次

宴席座次范文1

今天,学校组织了一次地震逃生演习。

班主任姜老师刚宣布学校今天要组织逃生演习,有的同学就开始坐立不安了,可能是理解错了,郝思佳紧张习习的小声问我:“王成思,今天有地震?”,我说:“今天要举行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的练习!”“噢”他仍是一幅迷茫的样子,腿好像在发抖。第四节课时,姜老师仔细地对我们讲了演习的规则:将班级分为4组,每10个同学为1组,从1组到4组依次逃生,不要紧张,不要拥挤,每组一名班干部负责组织秩序。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从一层到高层依次外逃,最后大操场集合,这时,学校统一演习的铃声响起。

我班在二层最里边的教室,本该第1组先行,可其他几个同学乱了阵脚,跟着一起跑,姜老师及时阻止,同学们一个个表情严肃,在姜老师的指挥下冲出教室,接下来是一系列的麻烦开始了:杨易凡的鞋子掉了,下去捡,邢立全的鞋带子开了,蹲下系鞋带…姜老师大声地喊:别捡了!后边的同学停下!好在后边的同学停住了,否则后果不堪想呀。看到满楼道挤挤挨挨的同学,有的同学开始玩皮的大呼小叫,你挤我撞拥向楼梯,完全忘记了老师的嘱咐,任凭姜老师怎么喊…。

回到教室,姜老师严肃讲起“5.12”大地震,想起汶川小朋友死亡的惨景,同学们开始认真起来,第二边的演习开始了,同学们一个个表情认真,动作敏捷,紧张有序顺着墙跟迅速外逃,有的同学不小心拌了一下,后边的同学赶紧扶住继续前进,与其他班级没有拥挤,1分钟左右,班级全部安全撤离。

宴席座次范文2

问题:是否存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双曲线,若存在,求出其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 渐近线为x+2y=0及x-2y=0;

(2) 点A(5,0)到双曲线上动点P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

这是一道流传较广的试题, 题目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不出所料,作业收上来后,能够完整做对的学生为数寥寥. 然而我又欣喜地看到,尽管有些学生还不能完整地解决,但是如果循着学生的思路对此题进行重新审视,发现只要发动学生对这些思路进行评判、再探索,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性学习素材. 于是我专门用了一节课对此题作了评讲.

我先出示了学生T对此题的部分解答:

解:当双曲线焦点在x轴上时(焦点在y轴上的情况他还未考虑出),易知双曲线的右顶点到点A的距离最短.

由双曲线渐近线为 , 可设双曲线方程为 (b>0).

双曲线的右顶点为(2b,0),

.

故 .

因此这样的双曲线存在,且其方程为: .

尽管是部分解答,却也够“简洁”了!当同学们看完解答后,一时竟没有学生提出疑议——显然,他们也认为解答中用到的一个“事实”:双曲线的右顶点到点A的距离最短无疑是正确的. 经过一番思索后,终于有思维慎密、严谨的同学对此提出了置疑,然而他也一下子拿不出什么根据. 这时我适时地启发道,数学讲求的是严密,有时光凭猜测、估计,还不能揭示数学现象的本质特征,这个问题中,究竟是不是双曲线的右顶点到点A的距离最短,并不是“易知”的,它还需要我们的精确论证. 那么,我们能否对此问题作一研究呢?

同学们一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不久,几个成绩较好的学生拿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设双曲线方程为 ( > >0), A(m,0)(m>0)为x轴正半轴上一点,设P(x,y)为双曲线上任一点,其中 .

=

=

= .

(1) 若 ≥ ,亦即 ≥ ,

则当 时, 最小.

(2) 若 即0< < ,亦即 < ,

则当 时,

最小.

至此问题已得到解决,当点A的横坐标 满足0< < 时,双曲线的右顶点到点A的距离最短(此时点A有可能在右顶点左侧,也有可能在右顶点右侧,在右顶点右侧时 < < );当 ≥ 时,双曲线上有两点到点A的距离最短(其横坐标均为 .

依据此结果重新审视学生T的解答,可知答案 是正确的,而当 时,点A在双曲线右顶点右侧,若右顶点到点A距离最短,则必须满足 < < ,而检验知此式不成立,故 应舍去.

毕竟是自己研究得到的成果,同学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我又出示了学生S对此题的解答.

解:假设满足条件的双曲线存在,且设其方程为 ,双曲线上到点A距离最短的点即以点A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与双曲线相切时的切点.

联立 ,

消y得: .

双曲线与圆相切,

.

= 1.

故满足条件的双曲线存在,且其方程 .

乍一看,学生S的解答是无懈可击的,并且方法简捷、明快,显然,这是在学习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后,学生用判别式讨论圆锥曲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一个大胆的迁移,如果没有前面的分析作铺垫,我相信几乎所有的学生会认为这个解答是完满的. 但是,正因为有前面对此问题的研究,同学们发现,这个解答刚好是学生S没有研究的情形,而对于双曲线焦点在x轴上时的解,这个解答显然失掉了.

为什么会失去解呢?我不失时机地提出这个问题.

同学们一个个双眉紧蹙,陷入了思索之中. 这时我进一步启发:我们已经知道,直线和圆锥曲线存在相切的位置关系,那么圆锥曲线和圆锥曲线是否也能相切?又怎样定义它们的相切?假设它们能够相切,由它们的方程(假设都是标准方程)联立成的方程组消去一个未知数后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是否一定为零?正在同学们对此问题还一时茫然时,有一个学生小声嘀咕道:把焦点在x轴上时得到的一个解检验一下不就得了.

不错!我及时地表扬了这个学生. 前面我们已得到双曲线的一个解 ,如果认为圆 与双曲线是相切的,那么判别式是否为零呢? 我把该生的想法重复了一遍后,几乎所有的学生立即动起了笔:联立、消y、求 ,嗬嗬, >0!

宴席座次范文3

一个星期天,我做完作业,闲着没事,就让隔壁的小弟弟陪我一起玩游戏。我打开玩具柜,找出妈妈过去给我买的大大小小的玩具兵200多个,有步兵、骑兵、特种兵。还有飞机、坦克、大炮、装甲车等,一应俱全。我想,这可真够布置一场大的战斗。

我的玩具兵有两种颜色,一种是蓝色,一种是绿色。我就让小弟弟当绿军军长,指挥绿军,我当蓝军军长,指挥蓝军。我们又找来了许多木板、插板、积木和小沙包来布置场景,布置了许多的小山、小溪和基地。我把蓝军布置在一个像小床一样大的玻璃茶几上。小弟弟把他的绿军布置在地毯上面。

战斗开始了。我向蓝军发出了第一道指令:“坦克一师,务必在一小时之内攻破敌人第一道防线”。话音刚落,我就拿起几辆小坦克向绿军的前沿阵地猛烈开火。绿军一面架起大炮向我还击,一面出动飞机对我实施空中打击。我军暂时受挫,但进攻的势头一点不减。在我军猛烈炮火的打击下,绿军元气大伤,处境危险,只好放弃阵地,后退五公里。我坦克部队胜利完成了第一阶段作战任务。

接着,我又发出第二道指令:“坦克部队和装甲部队作为主力,正面进攻;步兵从两面山上进行夹击;特种兵在基地防守,准备增援。”这时,绿军的飞机出现了。只见他们组成三个战斗群,轮番向我主力部队进行狂轰滥炸。我高炮部队奋力还击,击落了几架飞机。接着,在我军的右翼,又出现了绿军的特种部队,他们正在向我坦克部队发射火箭炮,使我坦克部队前进暂时受阻。这时,我又看见,小弟弟正在满头大汗地调集增援部队,妄图趁我后方空虚之际袭击我军基地。这时,我忽然想起,我军的十几架飞机还没出动。于是,我发出第三道指令:“飞机出动,消灭绿军增援部队;特种兵严防死守,一定要人在基地在。”

安排完后方战场,我急忙调集一部分步兵,由两架飞机掩护,对绿军的特种部队实行包抄,消灭了绿军的特种部队。这时,我军士气大振,坦克、装甲车浩浩荡荡的向绿军阵地开去。两面山上的步兵过关斩将,一路追杀地开了过来。小弟弟由于要同时忙于前方、后方两个战场,前方受挫,后方遇袭,忙得他简直不可开交,频频顾此失彼。我军后方部队非常精锐,严防死守;前方部队实力强大,所向无敌。我军越战越勇,敌军节节败退。不到半个小时的进攻、厮杀,我军终于攻占了绿军阵地。小弟弟作为绿军军长,也乖乖地成了我的俘虏。

宴席座次范文4

关键词:研究生;留学生;培养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近年来我国留学生人数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教育部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的数据统计,2015年全球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学习。北京、上海、浙江、江苏位列吸引来华留学生人数省份前四位。2015年在华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为184,799人,其中研究生占在华留学生总数的13.47%,留学生的学历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来华留学的新增长点,其中哈萨克斯坦、印度等国的增长最为显著。根据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到2020年,在我国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将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来华留学人员生源国别和层次类别将更加均衡合理。 

来华留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给国内高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提高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特别是研究生层次的留学生的培养质量,是增强高校竞争力、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二、目前研究生层次留学生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针对性强的留学生培养方案 

研究生层次的留学生尽管已通过了一定等级的汉语水平考试,但是由于听力水平和汉语词汇量的限制,熟练使用汉语进行专业学习仍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果留学生的培养方案与国内研究生完全一致,可能会降低知识的可懂性输入,影响专业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方面,缺少针对留学生特点及学习需求的课程,从而易于出现留学生学习被动的现象。 

2.过程监控仍需强化 

目前的留学生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严进宽出的现象,学校通过综合考核等形式选拔生源,入校后的培养管理却有所疏忽,这不仅直接影响留学生的培养质量,也会影响学校的教育声誉和品牌效应。 

3.激励机制尚待完善 

在学习激励机制方面,国内研究生有着成熟完善的学习激励机制,包括多种奖助学金申请和优秀评选,而针对留学生的学习激励机制仍然较为单一,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完善研究生层次留学生培养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制定针对留学生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1)课程设置。汉语水平有限和专业基础较为薄弱是留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在留学生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上,既要有以汉语为主要讲授语言的课程,也要开设一定数量的双语课程,让留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语言水平选择学习课程。 

另一方面,研究生层次的留学生来华学习更希望获得在本国学习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内容、深度、科研技术成果、学科水平、培养模式等更为注重。因此,在学校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方面,应当针对留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完善课程体系,开设一批以汉语为讲授语言的精品专业课程和双语教学特色课程,打造留学生品牌专业,从而进一步吸引国际优质生源。例如,以南京某高校为例,该校在材料、化工、土木工程、生物工程等学科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较强的专业实力,并且在这些专业就读的研究生留学生占该校研究生留学生总人数的多数,因此,完善这些优势特色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留学生教育,打造留学生品牌专业,对学校吸引优质生源,加强国际交流,实施学校综合型、全球化战略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2)培养模式。在研究生层次留学生的培养模式中,可探索与各国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并与驻外中国企业建立联系,设立实习研究基地。国外高校可推荐优秀学生来中国学习,驻外中国企业可提供实习环节的技术指导和所需的实践设施条件,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为毕业留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形成中国高校、国外高校和驻外中国企业相互联系的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性人才。 

2.强化培养的全过程质量监控 

培养的全过程质量监控要贯穿于留学生培养工作的整个过程,对培养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进行综合全面统筹,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术活动、科研成果、毕业就业等环节。要以集体教学与导师负责制相结合,以的整个过程,是和较强的学科案制定上加强和优化日常管理,是更改研究生留学生的指导教师必须治学严谨、认真负责,对学生的选课上课、学术活动、科研能力、论文写作、汉语水平提高等环节进行精心指导和严格把关,确保留学生受到严格有益的学术训练,从而培养高质量的留学生人才。 

3.完善学习激励机制 

在学习激励机制方面,应尽可能多地设立研究生留学生专项奖助学金,形成政府、学校、社会多种奖学金资助渠道,完善留学生评优机制。通过对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科研、工作中优秀表现的认可和奖励,给他们带来荣誉和激励,能够形成广泛的鼓舞和导向作用。在对激励优秀的同时,也应制定严明的管理制度,对于违反制度,学习态度不端的留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从另一方面督促留学生树立严谨勤奋的学风。 

教育在推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当下来华研究生留学生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形下,我们只有在留学生的培养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创新,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留学生人才,促进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EB/OL].教育部网站,http://moe.gov.cn. 

[2]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Z].教外来(2010)68号文,2010,9,21. 

宴席座次范文5

周三下午四时十分,悦耳的地震警报声划破了校园的宁静。“地震警报”,不知谁喊了一声!刚才还在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的同学们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就迅速做出了反应:只见同学们不分男、女,早就忘记了什么“小姐仪态、绅士风度”,一个个双手抱头,第一时间就蹲到了课桌下边。你看,平时的顽皮大王李杰荣更厉害,可能觉得蹲在课桌下边还不够安全,头上还顶了一个重重的书包!看到这一切,你可不要笑。这时,连我们平时风度翩翩的班老师也早就没了“仪态”,迅速躲在教台下面。只不过班老师一边躲一边还在高喊:“镇定、镇定,先确保自己的安全,再等下一次警报”!

3分钟后,悦耳的地震警报声再次响起。只见教台下的班老师第一时间就冲了出来!他迅速站在教室门口,高声喊道:还有余震,大家不要慌,有秩序迅速“逃生”到楼下的空旷处!同学们都按着平时老师教的方法分小组迅速跑出教室,一队接着一队,从不同的安全出口快跑离开教室。“逃生”路上的人越来越多,但不同班级的同学都像有人在无声地指挥,没有太多的慌乱,而是安全、有序、迅速地离开教学楼。各班的老师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每一个楼梯口,也有老师的把守,在我们“逃生”的路上,老师站成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逃生”的安全。

“一分二十秒。全校师生安全”!听着总指挥的汇报,同学们个个都兴高采烈。

宴席座次范文6

关键词:对外汉语 词汇教学 语素 词语 习得途径

1.引言

汉语是孤立语,缺乏词形变化,相对于英语词语是词根和词缀的组合来说,汉语的构词主要是词根与词根的组合。也就是说亚词汇之间以及亚词汇与整词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基于此,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界提出了亚词汇的教学模式――语素教学。本文从词语习得途径的角度,来探讨语素教学的利弊,以期促进教学。

2.词汇的加工和存储

要探讨词语的习得途径问题,首先有必要了解词语的加工和存储模式。基于对英语词汇的研究,对词语的加工和存储模式有两种认识,一是分解模型,该理论认为词根构成了词缀词的心理词条。二是整词模型,该理论认为词素单纯词与词素复合词的加工没有区别,同一个特定的词汇形式,相联接的词素信息只是语义信息的一部分。然而在汉语当中,情况有所不同,大部分亚词汇本身(语素)都是意义的实体,具有很强的理据性和可操作性。不管是分解还是整词模式的习得,对汉语词语的习得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但具体到哪些词语是通过哪种途径存储到心理词典中的,还应该具体分析。

3.汉语语素的成词性与词汇习得途径

汉语词语的习得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汉语构词特点密不可分,因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序列和单向循环,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交互过程。根据汉语语素的成词性一般分为成词语素,即语素本身就是词,不参与构词;自由语素,既能单独成词也参与构词;黏着语素,只参与构词。下表是根据《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统计出的各类型语素的数量及比例:

假定《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中全部词语的等级分布基本代表了学习者词汇习得的各个阶段。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甲级词中,自由语素占82% ,说明在初级阶段学习者要掌握大量的自由语素,而这部分语素可以独立成词,具有可称谓性的特点,因而有利于词语的习得。但随着等级的提高,自由语素的比例在不断降低,而黏着语素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丁级已达到76%,这说明随着词汇量的扩大,学习者要面对更多的黏着语素。

4.实验研究

汉语语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如何获得这些复杂的语言符号的?本文通过实验将加以验证。

实验一

实验设计:我们从涵盖甲级、乙级、丙级、丁级四级的《(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中随机抽取32个合成词,每级8个,且排列顺序不定。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让被试判定整词以及语素的含义。如果“知道”则写“Y”,“不知道”写“N”。时间为20分钟。

实验材料举例:比赛 道理 口语 语言 空气 语法 报纸 笔记 道路 高大 结论 打扰 比方 打败 大哥 出门 地板 代价 跑道 破碎 气流 论证 打发

实验任务:意义判定。

被试:北京语言大学的30名留学生,汉语水平大体为中级。

从上表看出,中级阶段学习者对词的掌握总体上不是很好,对于甲级和乙级的词来说语素的判对率好于整词,而随着等级的升高,判对率趋于相同,其原因是:从各类型语素的数量及比例表中得知初级阶段学习者已经习得了大量的自由语素,且A类自由语素(单独成词的用法早于语素构词的用法或者二者在同一等级的语素)的比例在甲级和乙级中都占有很高的比例,因此语素的掌握好于整词。然而对于高等级词的判定,由于黏着语素的增加,以及B类自由语素(单独成词的用法晚于构词用法的语素)比例的上升,导致语素判断率的下降,进而导致对整词判断率的下降。

实验二

实验设计:从B类自由语素中随机抽取30个合成词,让两组被试分别对词的真假做出判断。用power point做成幻灯片的形式,幻灯片之间相隔5秒钟,纸笔记录判定的结果。第一组被试接受第一种实验材料的测试,第二组被试接受第二种实验材料的测试。如果目标词为真,就回答“对”,假就回答“错”。

实验材料举例:分作两种形式:

第一种:先出现与目标词中某一个语素相同的两个常用合成词,然后呈现目标词。如:

专门 专业 隔5秒钟再出现 专人

自己 自由 隔5秒钟再出现 行自

第二种:先出现目标词中两个语素,然后呈现目标词。如:

专 人 隔5秒钟再出现 专人

行 自 隔5秒钟再出现 行自

实验任务:真假词判断。

被试:北京联合大学的30名留学生,15人一组,随机分作两组,汉语水平大致为高级。

结果及分析:

正确率:第一组81.1%;第二组29.91%。由此看出,占23%的B类自由语素由于其独立意义习得的比较晚,基本上和黏着语素具有相同的特点。所以采取从语素到词的习得途径效果并不好,因此与A类自由语素的习得途径有所不同,基本上是采取常用词语到形成独立的语素义再到新的词语的习得途径,或者说其习得效果更好。而对于这一途径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很长的规则获得的过程。

5.结语

从上述统计和实验看,第二语言学习者词语习得存在不同的途径,并不是偶然的现象,有其必然性。

5.1语素习得的优先级。词语的习得途径有别于语素以及亚语素本身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这一阶段主要采取第一种习得途径,会在短时间内突破词汇量贫乏的瓶颈,反之,由语素到词的习得就很难实现。

5.2习得的反向回归。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难度的增加,一部分留学生认为汉语越学越难。实验中我们发现学习者习得途径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中高级的学习者在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之后,会慢慢向第二种习得途径过渡,因为这一习得途径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扩充性,这也体现了词语习得加工的两种模型。当然在学习当中,词语的习得与语素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都应区别对待。

不同的语素有其不同的习得途经,影响词汇习得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而且在习得过程中语素是否起作用,作用的大小都因词语(亚词汇)而异,所以在承认语素教学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应当对语素在整个语言体系中的作用有一个更加全面的分析和了解,才能更好地发挥语素教学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丽萍.词汇结构在中外汉语学习者合成词加工中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论文,2002.

[2]郭胜春.汉语语素义在留学生词义获得中的作用.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6).

[3]郝美玲,张伟.语素意识在留学生汉字学习中的作用.汉语学习,2006(1).

[4]邢红兵.留学生偏误合成词的统计分析.世界汉语教学,2003(4).

[5]邢红兵.《(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双音合成词语素统计分析.世界汉语教学,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