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五柳先生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五柳先生传范文1

[关键词]产业升级 传统仓储业 现代物流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作为新兴产业的现代物流业,被视为能够降低社会物质消耗、降低交易费用、提升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产业。在200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文件中,提出要改革仓储企业经营体制,推进仓储设施和业务的社会化。后危机时代,我国的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本文正是以仓储业改革为切入点,讨论传统仓储业向现代物流产业的升级问题。

二、现代物流产业的主要特征

1.系统化。传统的物流经常就某一企业进行组织控制,但现代物流从社会角度实行系统化管理。通过对整个商品流动进行控制,实现效益最大和成本最小;为实现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物流系统可促成高效、通畅、可控的流通体系的构建,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提升效率和效益。

2.一体化。现代物流往往与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甚至出现了融合一体化的态势。专业化的生产使得部分生产过程需要独立出来,甚至是大型企业的内部,不同车间之间也需要交换性质的物资流转,促成物流向生产过程逐步渗透,实现物流的一体化。

3.社会化。市场经济下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生产企业与零售商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大部分由专门的物流中心提供,此类物流中心通过集约化物流节约物流费用和社会流动资金,促进资金的流动。

4.信息化。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物流业的效率和效益都依赖于信息管理技术的提升。物流的信息化能够加强信息的共享,促进其传递,提升物流系统效益。在信息化的支撑下,通过储存和运输等系统,物流设施将促成覆盖面逐渐扩大的物流网络,最终促进物流成本的下降。

三、传统仓储企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目前,我国的仓储业发展并不全面,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阻碍了我国整个仓储业的健康发展。

1.仓库的建造、利用以及构成比例不合理。仓库资源明显有部分闲置,但还是出现了重复建设的不良现象;更有些仓储企业为了提高仓容,没有经过合理的规划就盲目建造仓库,最终导致仓库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成本的增加。据有关数据估计,我国仓库总量的70%左右是普通平房,25%左右是楼房仓,立体仓库的比例仅有5%。

2.库存拥挤和仓库闲置并存。有的企业规模小但业务量大,而有的企业规模大但业务量小,这就使业务量大的企业无法满足仓库容量的需求,而业务量小的企业仓库资源却大量闲置,一方面使得有些企业的仓储资源远远不能够满足其运作的需要,而另一方面,有的企业仓储资源却处于闲置浪费状态,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制约了我国仓储业的发展。

3.信息量投入少,仓储信息不流畅。仓储企业普遍追求企业“量”的增加,虽然现在信息技术逐渐进入仓储业,但目前还是有很多仓储物流公司就只是一个库房、一套办公桌椅、一台电话,还是有很多中小型仓储企业没有安装信息系统,或者信息系统很差,造成企业与外界的“隔离”,没有达到信息流通的效率。

四、传统仓储业向现代物流产业升级的途径

传统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为积极稳妥的实现转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仓储企业内部结构转变。仓储企业需要仔细盘点其拥有的有形与无形资源,涉及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因素。对于企业而言,需要结合已有设施并考虑到产品和消费多样化的趋势,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通过与厂商、批发商、零售商的积极合作,构建物流、配送中心,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通过研究市场、客户、地区等信息,构建跨区域、跨国界的物流组织网络,发挥现代物流的功能,为仓储企业物流市场的开拓打下牢固基础。以土地置换、联合、参股等各种途径取得物流资源,通过整合、联合等途径,积极实现优势互补和规模化,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仓储物流企业。

2.新型物流服务理念培育。仓储企业应当废除固有的陈旧观念,确立“服务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信息化时代的市场竞争异常残酷,企业对时间效益非常强调,节奏较快,为了有质量和速度保障的服务,也是新世纪企业业务的新特点。在现代物流发展中,减少客户的经营成本是其与传统仓储相比而言的主要优势,也是获取市场份额的关键。降低客户的资金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等等,提高客户资金流配置的效率。就高品质的服务而言,可协助客户减少经营成本,充分的获取利润。

3.应用先进物流技术标准。传统的仓储企业在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过程中,应当有力的推广先进物流技术和国际标准。通过运输技术、仓储技术、包装技术、信息技术等在内的技术使用,能够促进产业和企业的健康成长。其中,信息技术的主要核心,大力推进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通过计算机管理订货、库存,以及配送中心、运输车辆及运行的管理,提升信息反馈效率,提高仓储物流供应链的控制能力。同时,通过物流标准化,确保仓储物流系统的统一和协调,对之必须高度重视。考虑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国际标准已相当普遍,能否采用国际标准,成为企业能否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条件。物流标准应当和国际标准接轨,促进企业在全球供应链竞争中的地位,促进传统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提升产业升级速度。

参考文献:

[1]濮祖跃,. 加快传统粮油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的转变[J]. 上海商业,2007,(5)

五柳先生传范文2

以帮助学生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为重难点。

教学设想:

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营造氛围,指导方法

上课的两条要求:

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处,无拘无束,说笑自如;

第二,沉下心来,读出自我,开动大脑,读出困惑。

(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我们不妨照此方法来读读今天要学的课文《五柳先生传》。)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范读、自由读、重点读、齐读)

三、充分讨论,体会文意

1.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介绍了他哪些方面的特点?

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2.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

写他喝酒的篇幅最长,也最传神(体会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3.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到了酒,大家还记得哪些,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

(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进酒》等)大家看看这些诗都不约而同的与一个字联系在一起,哪一个字——愁,那么,我们来看看“五柳先生”为什么而愁呢?

4.这时候我们便可以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须先简要了解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生平简介)。

四、归纳特点、仿写自我

1.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之美,不是一种夸饰之美,也不是一种拙朴之美,而是一种洗炼之美。杨延芝曾说:“金银出于矿铅,未洗炼者不足重也。”孙联奎也说过:“不洗不净,不炼不纯。”本文正是简洁洗炼的典范。写人物、抓住特点,寥寥几笔,栩栩如生。这么有意义的方法,何不尝试一下?

2.用极少的语言(一个段落,一句话)向全班同学介绍自我。在此之前,再向大家提供一个例子。

五、重温课文,熟读成诵

五柳先生传范文3

关键词 柳开 宋初 士人 豪横之气 士风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2)04-0123-08

有宋一代士风,最为后世所称道,无论是当年范仲淹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追求,还是现代学界对宋代“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现象的评述,①都揭示出宋代士风有超越前后代的某种独特之处,这既包含了士大夫长期主政下自主精神与自豪感的流露,也反映了文教昌盛下士人长期推崇道统与修养风范的群体自觉意识。然而,这种所谓的宋代士风绝非一夜之间凝聚而成,而是在历经变迁演进的过程所逐渐造就。②

宋朝初年,士人虽有意划清与以往乱世的界限,但身心沿袭夹杂唐末五代遗风之处甚多,不少人在行为上还暴露出一些豪横之气。这种豪横之气既包含有豪放敢为的一面,也存在着粗暴越轨的另一面,与日后讲求规矩、儒雅的风尚存在不小的差异。不过,作为宋朝的士林前辈却是后人高歌行进中绕不开的起点。柳开便是被当朝人定性为“性豪横”③的这样一位代表性人物,通过考察其经历事迹,可以为透视宋初士风提供一个重要的窗口。④

一、柳开的身世背景

柳开虽出生于五代岁月,但其家世渊源可以追溯更远。柳氏是中古时代的一个显赫姓氏,早在南北朝时期已成高门大姓,活跃于全国许多地区,也出了不少风云人物。唐朝时,士家大族在政治上已经走向下坡,不过在世人心中依旧保持着许多的尊崇地位。河东柳氏便是当时的著姓大族,其中在京师长安地区,柳氏与韦、裴、薛、杨、杜等家并称显赫门第。⑤唐朝时,柳氏还出了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和书法家柳公权。

① 参见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河南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张其凡:《“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试析——北宋政治架构探微》,《暨南学报》2001年第6期;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自序一”,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拙作《政治选择与宋代文官士大夫的政治角色——以宋朝治国方略及处理文武关系探究为中心》,《河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② 参见拙作《宋朝开国史与士人的记忆及改造——以宋朝“崇文”气象为中心的考察》,《人文杂志》2010年第5期。

③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3,中华书局,1983年,第46页。

④ 目前,柳开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受到古代文学界的关注,但史学界却尚无专文论述。

⑤ 欧阳修:《新唐书》卷199《柳冲传》引柳芳所言,中华书局,1975年,第5678页。

后晋天福十二年(947),柳开生于大名府一个大姓家庭。用柳开以后的话说,即所谓“邺中大族我家也”。 柳开:《河东集》卷14《宋故昭义军节度推官试大理评事柳君墓志铭》,影印四库全书本(该书版本以下相同)。柳开的父辈虽然政治地位不高,其父柳承乾最终只做到监察御史,而其他成员也没有特别值得夸耀的仕宦成就。不过,柳开的家族在经济上却颇有实力,属于富豪一类。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6,中华书局,1985年,第63页。这样的身世环境,对柳开一生,特别是以后的仕途活动和行为特性,都有抹不掉的深远影响。旧家世族与富裕的家境出身背景,使柳开自幼养成明显的优越感,自视甚高,但性格张扬,甚至使气任性,所谓“尚气自任,不顾小节”,瞧不起循规蹈矩的俗儒。 张景:《故如京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使司空知沧州军州事兵马钤辖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河东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柳公行状》,《河东集》卷16。同时,世族注重文学修养的传统也在他身上得到继承。柳开“幼颖异”, 脱脱:《宋史》卷440《文苑二?柳开传》,中华书局,1977年,第13023页。用心读书,涉猎广泛,志存高远。

五柳先生传范文4

关键词:陶渊明 诗词 忘字分析

陶渊明之所以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于他能够“应物而不累于物,有情而不为情所累。”他能够很好地在外物与心灵之间建起一座桥梁,这是一颗因物而悲喜的心,又是一颗不因物而背上沉重负担的心。陶渊明悟彻庄子的“忘”之境,同时在这遨游独化之场中,又加入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悟。在陶渊明的诗文中,“忘”字重点句出现次数颇多,例如:《游斜川》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连雨独饮》中“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咏贫士》其三:“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五柳先生传》:“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与子俨等疏》:“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表现出陶渊明对“忘”之境的不懈追求。

一、忘却尘世的富贵与功利,追求自足常乐的生活

《和郭主簿》其一:“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华簪”与“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戊申岁六月中遇火》)中的“华轩”都是用贵显所用、所乘之物,用来指代富贵名利。仲夏时节,陶渊明纳凉于“堂前林”的“清阴”下,“凯风”送来阵阵凉意,诗人在农务之余,纵心于“琴书”中,消遣自乐,发出“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的人生慨叹,诗人品味着“自酌”的“熟酒”,享受着“弱子戏侧”的人间至乐,感悟到眼前此景、心中此情才是真正的人生快乐所在,放下了浮华虚妄的追求富贵名利之心,寄情于“遥遥白云”间的逍遥自得。

《咏贫士》其二:“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

诗歌的头四句,交代了古之贤贫者荣启期和原宪的典故,《列子・天瑞》记载:“孔子游于泰山,见荣启期。鹿皮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得为人,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固男为贵,吾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以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二、忘怀世间的是非与得失,寄托超然世外的情怀

《游斜川》:“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在序中,诗人面对山川美景,发出“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的人生感慨,屈原在《离骚》也有“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的人生局促感,这是一份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的无奈与悲苦,但在这首诗的尾部,诗人在“纵觞”的“遥情”境界中,从人间世事的牵绊、尘世喧嚣的困扰中释怀而出,纵情于良辰美景,游心于酒中之趣。

《饮酒二十首》其七:“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泛此忘忧物’谓浮泛于酒耳。‘远’高远。‘遗世’弃世,《庄子・达生》:‘弃世则无累。’”“陶渊明浮于酒上,饮之而遗世之情愈加高远。”诗人独饮无伴,却自酌而欢,望着“日入”的“归鸟”,在“东轩”下放旷自得。

三、忘却生活中的饥寒,从琴书中悟得任真自得之“道”境

《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是研究陶渊明思想最真实可靠的材料。这篇诗作在陶渊明卒后三十多年沈约所作的《宋书・隐逸传》、卒后将近一百年萧统所作的《陶渊明传》、唐代的《南史・隐逸传》和《晋书・隐逸传》中都有被引用。历代学者对“好读书,不求甚解”都有不同的看法,南宋王应麟、明朝杨慎、清朝林云铭和方宗诚、当代学者饶宗颐和王叔岷对此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笔者认为其中最可取的当属王叔岷先生的解释,他指出“他(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应该是爱好读书而不勉强解释,勉强解释反而失去了书的真意。”王叔岷先生联系《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和《庄子・齐物论》:“知止其所不知,至也。”进一步指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正是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是陶渊明读书的真实态度,由“言”去体会“意”,由于陶渊明对“言”即字句的认真研读和琢磨,才能体会出隐藏在“言”后书中的真实意义,进入得“道”的美妙境界,这时“言”已忘记,何况“食”乎?

《与子俨等疏》:“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在陶渊明的诗文中屡次提到“琴书”,如:《时运》:“清琴横床,浊酒半壶。”《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琴有书。”《和郭主簿二首》其一:“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归去来兮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祭从弟敬远文》:“晨采上药,夕闲素琴。”可见酒、书、琴是陶渊明生命中缺一不可的三样至宝,通过此可以达到“任真自得”、“心如止水”的境界。其中,“开卷”即读书,每每使诗人流连于“道”境而欣然忘返,这时诗人早已不拘泥于“言”,更何况“食”呢?

四、应物而不累于物,有情而不为情所累

《连雨独饮》:“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

诗作开篇点出:“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陶渊明看到人之生命运行不止,必当归于终结,自古使然,所以不必恋生恶死,诗人穿透生死之结。 在接下来的饮酒中,陶渊明初酌即已远离世情――世间的喜怒哀乐、名利之心,再饮则已忘乎天。《庄子・天地》:“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於天。”此时诗人超于物上而接近自然。《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忘天则几于道,而近于自然也,趋于至境。

《饮酒二十首》其五:“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心远地自偏”,谓隐士高人不必穴居岩处远离人世,心不滞于尘世名利纷扰自可免除欲望侵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丁福保《陶渊明诗笺注》:“南山,指庐山而言。”悠然,悠远貌、闲适貌、自得貌。“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间云气缭绕,飞鸟相伴而还的美景勾起诗人无限遐想,不觉思绪悠远,闲适自乐之情激荡在心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真意”可以理解为:诗人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与山交融为一,同时“日夕山气”与“相还飞鸟”的美妙风景撞入诗人眼中,直达心中。山、鸟是诗人达到“忘我”之境的媒介和桥梁,最终诗人畅游于至真之境。

陶渊明的“忘”,没有冷漠无情的表现,而是在“忘”时充满了醇厚的人性,让人感到和气充盈。陶渊明在经历世事沧桑,经历矛盾挣扎,经历了选择反省后,能够摆脱世事羁绊、心灵困境,而还原澄清明亮的先天的心灵状态,这是独属于陶渊明的“忘”。语

参考文献

五柳先生传范文5

一、成才――“勤且艰”“中有足乐”

《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一生著作甚丰,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从文中可以看出,他的成才经历可用三个字概括:艰、勤、乐。“艰”,就是历尽艰难,一生刻苦。少年时,“天大寒,砚冰坚”,贫家出身的宋濂坚持“手自笔录”“弗之怠”;“加冠”后,为求“硕师名人”,他不远“百里”以“趋”;“从师”后环境更苦,“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这写的是“行”之苦;寄居旅舍,穿破旧棉袍,每天只吃两顿饭,“无鲜肥滋味之享”,这些又从衣、食、住表现“苦”字。再说“勤”,小小年纪,宋濂就知勤奋为学,即使严冬季节“手指不可屈伸”,他也不停止“笔录”,且“走送之”――跑着去还书,为的是能借到、读到更多的书;“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则又说明他勤问,他真是手勤腿勤口也勤!三是“乐”。“乐”其实是一种境界,更为重要。“勤且艰若此”,为什么宋濂能坚持?就是因为它“中有足乐”――心中有精神支柱,对“烨然若神人”之奢华,“略无慕艳意”,心态平和,胸有大志,故能以苦为乐,乐在苦中。

二、识才――“才美外现”“鸣之通意”

韩愈的《马说》托物寓意,针砭、控诉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大声呼喊能让人才“才美外现”的社会环境和能识千里马的伯乐。你看,竟然让千里马“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多么可悲!更令人气愤的是,千里马还会受到莫名的责难和惩罚,甚至被无辜地痛打一顿(“策之不以其道”),待遇上也很糟糕

(“食之不能尽其材”),对千里马的申诉则充耳不闻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可见这些“食马者”是何等的愚昧专横。结尾一声“呜呼”,道尽了怀才不遇者的愤懑和对识才者的渴盼,强调了营造重视人才的风气的重要性。如果说第一点所述成才经验主要是从个体角度作出的总结,那么这里的“识才”论则是从社会学的视角提出的要求。

三、用才――“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这里的“用才”主要指怎样对待、使用自己的“才”。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第三段由景及人,由描写转入议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作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用才观:如果你已是一个“经纶世务者”,利用、发挥自己的“才”做到了“鸢飞戾天”,那你必须是在为社会做事,必须抛弃世俗观念,不要把自己的“才”作为追求功名利禄的工具。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也给我们同样的启示。“五柳先生”可以说是一个“奇才”“怪才”,但他“不慕荣利”;他能“常著文章”,但他并不以此作为升官发财的敲门砖,他只是以此“自娱”“示己志”;他不恃“才”自傲,而是淡泊金钱功名,“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追求的是精神享受;在作者看来,有才者应该自尊自重,不因贫贱而蝇营狗

五柳先生传范文6

2、箪瓢屡空: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指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3、瓯饭瓢饮:用小盆吃饭,用瓢喝水,形容穷苦的生活;

4、依葫芦画瓢:比喻照样子模仿;

5、箕山挂瓢:用为隐居不仕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