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钱钟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围城钱钟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围城钱钟书范文1

一、女人铸就的“围城

对于《围城》的研究有一个方向就是婚姻爱情,认为《围城》是一部真正的婚姻爱情小说,,以苏文纨、孙柔嘉、唐晓芙为代表的“围城”里的女人,引导着方鸿渐一步步走向爱情的围城,婚姻的围城。学者们对于《围城》里女人的定位也基本以此三女子为代表分为三类。

苏文纨对方鸿渐不能说没有一点感情,不然她不会放弃赵辛楣而选择方鸿渐,但是苏文纨偏偏喜欢游戏男人,有一种近乎执拗的征服欲,她玩弄赵方,戏耍酒桌。最后方鸿渐爱上了唐晓芙,放弃了苏文纨,算是把她的面子丢尽了。于是苏文纨采取一种极端的方式,下嫁滑稽可笑的曹元朗,来证明她自己的魅力。婚姻爱情于她而言,都只是一场戏,后面是她空空的内在,犹如一张惨白的纸。

“孙柔嘉是一个中产中智中等姿色的女性代表,平凡的家庭、冷漠的父母,使她不得不凭借自己的力量生活,而谋取一个合适的丈夫,是她生活中极重要的一个内容。”②,这是张岩冰和杨幼力在《的女人·女人的“围城”》一文中指出的。大多数对于孙柔嘉的研究都认为这个小姑娘更善经营,我认为当一个女人把抓住一个男人作为自己事业的时候,能够以设计精巧的方式捕捉丈夫就显得十分正常了。孙柔嘉有一个天真温柔的网,套住了被爱情搅得糊涂的方鸿渐。孙柔嘉能够成功,与方鸿渐之前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这个女人以合适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了方鸿渐的世界当中,也促成了他们的姻缘。婚姻本就是两厢情愿,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连方鸿渐自己后来也觉得:

不必让恋爱在人生里占据那么重要的地位。许多人没有恋爱,也一样的生活。

张岩冰和杨幼力在《的女人·女人的“围城”》一文中还指出,“唐晓芙根本不是“围城”之中的女人,而是围城之上的女神,是作者对于女人的理想的化身。”可以说,钱钟书算是把唐晓芙化作了书中的希望作为存在,这个女人完美到似乎只是出现了一瞬却化成了永恒,干干脆脆的出现,清清静静的离开。唐晓芙和方鸿渐是注定无法在一起的,难以想象一旦他们二人结婚会形成怎样不堪的局面,因为方鸿渐本不配唐晓芙,这只是他的一个梦而已。

二、知识分子的“围城”

钱钟书在《围城》中还触及了这样一个话题,对于五四以来中国文人趋之若鹜的“西化”留洋镀金倾向进行理性反思。《围城》中的这些人物一个个都曾经有出国留洋的经历,这是那个时代的潮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随着故事的展开就不难发现,这些莘莘学子个个不过就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和争取更大荣誉而选择了出国留学,并不是抱以怎样崇高的目标。而这样的心态在当下的社会仍然没有很大的改变,能够留洋学习,本有更多机会成为优秀的精英知识分子,只是现在还有很多人像围城里的男男女女们一样重复着过去的老路,上演着同样的悲剧。

钱钟书进行抨击讽刺的不只是留洋,还包括教育这一方面。国立“三闾大学”简直演尽了中国大学的千姿百态,以高松年为首的三闾大学,推行着以“官本位”思想为主导的管理机制。不论是方鸿渐、赵辛楣、高松年、韩学愈为代表的留洋学者,还是以李梅亭、汪处厚、刘东方为代表的本土学者,都是一帮乌合之众,但是他们却撑起了教育的脊梁,道貌岸然,玩世不恭的面对各色学生和老师,将本应属于教育的纯洁玷污的一无是处。书中描述的方鸿渐和高松年因为“教授”这一职位所上演的嬉笑怒骂,读来可笑,想来可悲,但是却真实。

钱钟书看得很远,他早已意识到我们的很多知识分子只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学生如此,老师如此,大学亦如此。这样的困惑筑起的“围城”意象,不可谓不沉重,不可谓不深刻,值得深思。

三、平淡的“围城”

郑淑慧在《从看钱钟书艺术创作的审美品格》中这样论述钱钟书的艺术风格,他认为,“作品中寓有的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省精神、怀疑和批判精神、方鸿渐超世俗的精神追求以及对俗物的嘲讽无疑都表现了作品超迈的气韵。这种超迈的气韵还表现在叙述者的审美评价和鲜明的情感态度上,表现在雍容优雅的艺术情调及和谐的艺术形式的创造上。作者是寓忧愤于平淡,融力度于轻松,隐哲理于诗情,其间充溢着艺术精神,体现一种和谐深邃含蓄之美。”⑤

我之所以将《围城》的平淡单独提出,是因为我认为这样的基本格调奠定了《围城》整体的感觉,于平淡轻松中见神奇,往往 给人以深思。钱钟书在《围城》中即使是描述被日本人侵略也只是举重若轻的一笔带过,他面对本民族的大灾大难绝不可能没有任何感觉,但是他能够在《围城》中以这样平淡幽默的态度来描写:

开战后第六天日本飞机第一次来投弹,炸塌了火车站,大家才认识战争真打上门来了,就有搬家到乡下避难的人。以后飞机接连光顾,大有绝世佳人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的风度。⑥

将日本人的侵略用家人倾国倾城来描绘,读起来似乎不露声色,却内藏无限的愤懑,但这都隐藏在平淡之下。这就是钱钟书《围城》最为成功之处。

《围城》的平淡还体现在全书舒缓的节奏上,整部小说没有过多激烈的冲突情节,都是琐碎生活的平淡记叙,这种平淡给人亲近的感觉,让人能够更好的去感受文字间的味外之旨。陌生化的语言在拥有了生活的基础的时候所传递出来的感觉,使人们给于《围城》高度评价。毕竟全书是“锱铢积累”而成,钱钟书给整个故事安排了精巧的细节,化平淡为神奇,体现出一种谐趣的感觉。正是平淡的基调构筑了基本的“围城”意象。

钱钟书“围城”意象的构筑还有很多方面,但是这婚姻、事业、爱情的“围城”决计离不开以上四个方面,也是对我触动最深的四个方面。其中平淡是基础,其他三者则可分别作为艺术、人物和批判性三个方面的代表,这些矛盾冲突凸显构筑了“围城”意象。《围城》一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仍值得细心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岩冰和杨幼力.《的女人·女人的“围城”》.甘肃社会科学.

围城钱钟书范文2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拓展课程在各校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拓展性课程是专门为儿童开发的课程,同时也是由儿童创造的课程,因此自主、选择、生活是开设拓展性课程非常重要的三个尺度。拓展型课程是由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及学校课程整合而来的学校特色课程。拓展型课程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校课程总框架下,由教师们自主细化、研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它追求技趣互促,全面焕发学生生命活力。如果想有效达到小学美术课程的目标,并且让美术课堂丰富多彩、引人入胜,教师必须自行开发一些美术课程资源。当然,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笔者也参与到了学校拓展课程的开发和授课中。笔者开始尝试把微课融入到拓展课程中进行课堂教学。

通过对微课视频的初步探索和应用,一个学期下来,微课犹如微风细雨般,润泽着这群可爱的小家伙们,让他们茁壮成长。作为教师,笔者也得到了升华和滋润。笔者感受最深的课堂教学成效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促进学生的发展

1. 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微课程将完整的课堂片段化,化整为零,突出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虽然只是一个片段,但把知识进行一个动态的、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画面呈现,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并且饶有兴趣地想把它看完。相对比教师的讲解演示,学生只是识记式地在大脑中过了一遍,很多学生还会经常心不在焉地听教师的讲解,或许在每天面对同一个教师时,他们也产生了学习倦怠。并且不是每个教师上的课都是那么引人入胜,笔者自认为也并不是每堂课都能上得那么有趣。在课堂上进行微课教学,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笔者记得有一次放完二年级《卡通宝宝》一课的微视频后,有些学生调皮地说,老师真有趣啊,画卡通好像变魔术一样,好想再看一遍哦!笔者惊奇地发现,原来我们的孩子还沉浸在微课的世界里,意犹未尽。笔者有时候在一堂美术拓展课程上会播放两个微课视频,让学生深入学习知识点。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同时,教师的斗志也会翻倍上涨。

2.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引入微课进行课堂教学,改变了以教师授课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学习――操作――学习――再操作的反复的环节来落实本节课的重难点。有研究指出,课堂上有效的学习时间就是最初的5~20分钟,之后的学习效果和注意力都会减弱,而我们五分钟的微课程,刚好抓住了这个关键的时间点,让学生自觉地在这五分钟内进行学习,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笔者这几年的拓展课程教学为例,谈谈微课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课堂调动效果。

美术拓展性课程在教学设计时,就是考虑到让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学习,并不是浅尝则止,所以参加拓展课程的学生能学到普通课堂上学不到更深入的知识,来提高他们的绘画艺术修养。笔者尝试上了两个学期的POP海报设计的美术拓展课程,从计划的制定,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的设计等都是需要笔者一人操作完成,从最初到现在,这其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但是笔者也尽力去慢慢地完善它。刚开始上海报设计这个内容是由于笔者自己比较感兴趣,第一个学期笔者没有将微课融入到拓展课程中,只是通过自己的讲解和示范进行教学。从教材设计的难易程度上也是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先从简单的POP字体的书写方法开始教到最后教海报设计的整体美观性。学生的学习并没有达到笔者预期的效果,但是多多少少还是有进步的。

而第二个学期,自从笔者在美术拓展课程中融入了微课程教学,很多东西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教材的内容还是POP海报的设计,本以为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不高,可是学生却个个充满活力,好似微课为他们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通过微视频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带着笔者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还能自己发现作品的不足之处,去纠正作品,这样在无形之中起到了一对一指导教学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教POP字体的书写方法时,视频会边演示书写方法,边语言总结方法:(1)POP文字书写时横笔倾斜15度。(2)POP文字书写时笔画要方头方尾,粗细均匀。(3)POP文字书写时要注意文字的整个外型结构呈梯形,上紧下松。视频的演示加上文字的说明,学生能自主的学习POP文字的书写,并且以这几点方法为标准,及时纠正自己的书写错误,孩子们找到了更直接的“老师”。

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突出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避免了学生超负荷接收知识,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的后果。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去选择,按兴趣去探索,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前的美术拓展课程都是两节课一张画,有时候甚至是三节课一张画,10节课下来,学生能交出的作品只有三五张,效率真的是非常低。相对比现在的情况是学生的作业能达到十来张,甚至更多。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提升了之后,留给学生的作画时间加长了,学生能更好地完成绘画作业。而在课余时间、在家里,有些学生还在家进行微课学习,并画一些作业,这样的微课学习,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利用了课上的五分钟学习和课后的学习。

二、促进教师的发展

1. 点燃教师的教学激情

当我们看到学生在微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兴趣高涨时,你是否也会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当看到学生能根据你提出的问题进行微课程自主学习时,你是否会感到欣慰;当你看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时,你是否会感到一丝丝的兴奋和骄傲;当你看到学生的课堂学习作业成果时,你是否会笑逐颜开。当这点点滴滴的成效,慢慢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你是否会瞬间点燃你的教学激情。

2. 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一次接触微课,就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随之而来的挑战一大堆:材料的选择,音乐、电脑技术的使用,语言是否合适,最后的美化包装。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其实都是有短板之处。你会明显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优势。在这个创作过程中,可以看到教师自身业务领域空间的拓展,以及自身语言表达的能力限制,微课已经奏响了教师自身业务发展的篇章,更具微言大义。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方面的内容。微课不断地助推教师的专业进行成长,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整体教学素质。

三、建立平台:更上一层楼

围城钱钟书范文3

【关键词】数学思维 思维障碍 原因 表现 突破

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并非等于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我今年担任高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我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事实上,对于不少问题的解答,学生感觉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而无法解决,而是他们的思维形式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于学生中存在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因此,研究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

学生的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次性成功的。一方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基础)或不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而是任由教师按自己的思路进行灌输式教学,则到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时或者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媒介点”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或经“校正”后吸收。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其新旧数学知识不能顺利“交接”,那么这时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

由于高中数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作为主体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习惯、方法也都有所区别,所以,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各异,尤其在思维方式上,可概括为:

1.思维方式浅显: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理解,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就是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只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去思考问题,注重由因到果的思维习惯,不注重变换思维的方式,缺乏沿着多方面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我觉得这类学生较多,同时也包括一部分好学生在刚开始学习高中数学时有这种现象。

2.思维方式盲目: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偏颇。这样,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不大注意挖掘所研究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抓不住问题中的确定条件,影响问题的解决。

由此可见,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突破

首先,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其次,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包括结论、例证、推论等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与学生谈心的方法,可以用精心设计的诊断性题目,事先了解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想法,要运用延迟评价的原则,即待所有学生的观点充分暴露后,再提出矛盾,以免暴露不完全,解决不彻底。有时也可以设置疑难,展开讨论,疑难问题引人深思,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不能正确运用的知识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而且通过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消除消极的思维定式在解题中的影响。

围城钱钟书范文4

关键词:碳纤维布;设计方法;施工工艺

        1  碳纤维加固结构构件技术原理

        外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技术是通过在混凝土结构外部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片材,通过二者协同受力,达到加固目的。碳纤维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摸量、重量轻及耐腐蚀性好等特点,其抗拉强度是普通钢筋的十倍左右,弹性模量略高于普通钢筋的弹性模量。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所有碳纤维材料主要为两种:碳纤维材料与配套树脂。其中碳纤维的抗拉强度为建筑钢材的十倍,而弹性模量与钢材相当,某些(如高弹性)碳纤维的弹性模量甚至在钢材的两倍以上,且施工性能与耐久性良好,是一种很好的加固修复材料;配套树脂则包括底层树脂、找平树脂及粘结树脂,前两者的作用是为了提高碳纤维的粘结质量,而后者的作用则是使碳纤维与混凝土能够形成一个复合性整体,并且共同工作,提高结构构件的抗弯、抗剪承载力,达到对结构构件进行加固、补强的目的。

        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设计计算

        2.1 基本假定  碳纤维材料加固后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计算采用如下基本假定:①受拉区混凝土的作用忽略不计;②梁受弯后,混凝土、钢筋及碳纤维应变符合截面假定;③碳纤维材料采用线弹性应力—应变关系:δcf=EcfXεcf,且ε<0.01。④当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应按构件加固前的初始受力情况,确定纤维复合材料的滞后应变;⑤由于外贴的碳纤维布很薄,近似认为CFRP布中心离梁顶的距离与梁高相等;⑥在到达抗弯承载力极限状态前,加固材料与混凝土之间不致出现黏结剥落破坏。

        2.2 加固设计方法  在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受拉边混凝土表面上粘贴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加固时,其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即

        当X≥2a’时

        M≤a1fcobx(h-X/2)+f’yoA’so(h-a’)-fyoAso(h-ho)

        a1fco=fyoAso+фfffAfe- f’yoAso

        фf={(0.8εCUh/x)-εCU-εfo}/εf

        3  碳纤维材料的加固工程

        某汽车配件厂建于2001年,五层框架结构,厂房跨度7m,由于生产需要,将原来的五层增加至六层,经过结构检测和计算,局部原来的框架梁承载力达不到新增的使用要求,故局部框架梁须做加固设计。

        计算书:根据PKPM结构计算软件计算浙江月华汽配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部分梁缺筋,缺筋量130~359mm2。正弯矩缺筋量最大为222mm2,负弯矩缺筋量最大为359mm2。

        梁粘碳布加固:

        M≤a1fcbx(h-x/2)+f|yA|s(h-a|)-fyAs(h-ho)

        a1fcbx= fyAs+ψfffAse-f|yA|s

        ψf=((0.8εcuh/x)-εcu-εfo)/εf

        x≥2a|

        由上式中可知缺筋量As等于ψfffAse/fy。

        设粘碳纤维布同梁宽250mm按一层计算,碳纤维布计算厚度为0.167mm,抗拉强度为2000MPa。

        即

        As=ψfffAse/fy

        =0.85*2000*250*0.167*1/300

        =236.6mm2

        同理按二层计算

        As=ψfffAse/fy

        =0.85*2000*250*0.167*2/300

        =473.2mm2

 从以上二种计算结果得:

        梁正弯矩缺筋量在236.6mm2内粘一层碳纤维布,大于236.6mm2而小于473.2mm2粘二层碳纤维布,满足加固要求。

        4  碳纤维材料的加固施工工艺

围城钱钟书范文5

关键词:碳纤维;市政工程;桥梁加固;共同沟加固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随着人类经济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我国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大量的市政工程的建设,尤其自改革开放以后,更是加大了对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筑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人类在不断地进行建设和技术革新的同时,市政工程的建设也必将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即如何对现有大量的已有建筑物进行维护和改造。

因此,对于现已存在大量出现问题的建筑结构,如果采用传统意义上的全部摧毁重建的手段,显然这一做法不符合人类社会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要求,同样也不符合我国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评估结构的损伤程度,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开发新的加固技术并对已有结构进行加固和维护,以延缓建筑结构的损伤进程,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 碳纤维加固技术

1、碳纤维材料的特点

碳纤维材料最早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后来逐步发展到船舶、汽车等方面.最近几年,开始应用在建筑领域.碳纤维加固技术主要选用PAN基碳纤维材料粘贴在结构构件的表面,以达到加固补强结构的效果。以往一般采用粘钢法或外加预应力筋来加强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但钢材容易受腐蚀,这往往是制约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碳纤维材料良好的耐腐蚀性、耐热性、耐久性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它同时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一般常用碳纤维的抗拉强度大于3000 MPa,其强度为建筑用钢的十几倍,弹性模量和建筑用钢处于同一水平上,且自重轻,携带方便,施工简单,日常维护费用低,是一种很好的结构加固补强材料.国外最早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现已逐渐发展成熟,并形成完整的加固体系,国内有关碳纤维加固技术的研究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2、碳纤维加固结构施工特点

碳纤维加固结构技术是利用碳纤维材料的特性,将碳纤维粘贴在结构表面,从而起到对结构的加强作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碳纤维既可以单层粘贴也可以多层粘贴,还可以缠绕.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节点、不规则的部位,都可用碳纤维进行加固处理。在桥梁加固运用中,可粘贴在混凝土梁的顶面或底板上,用以提高梁的挠曲强度和刚度;也可粘贴在梁的腹板上,用以提高其抗剪强度;还可以将碳纤维缠绕在节点部位以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具有高强高效、施工便捷、周期短等特点。在碳纤维结构技术应用中,影响加固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碳纤维材料的抗拉强度,二是粘贴碳纤维材料用粘结剂的剪切强度.碳纤维和混凝土的粘结质量直接影响加固效果加固后,碳纤维与混凝土之间不能有气泡,不能起鼓。另外,碳纤维布是一种可任意曲折的纤维布材料,施工不受加固长度的影响,适应面广。以上优点将使碳纤维加固结构技术在国内未来的加固行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碳纤维在共同沟加固工程的应用实例

2007年底,为了配合上海“东西通道”工程的建设,张杨路需要拓宽。原处于人行道和绿化带下方的共同沟将被机动车道部分覆盖。这样共同沟结构所承受的恒载和活载发生变化.为了保障共同沟的安全,最终考虑对其进行加固处理。

1.、加固方案

由于张杨路共同沟隧道结构所承受恒载和活载发生变化,故需要对隧道结构及地基基础进行验算。共同沟承受的恒载为土荷载自重,活荷载为车辆荷载。现状共同沟外边距机动车道边线为2.25 m.埋深1.5 m。道路结构层390 mm。根据荷载验算,地基能满足使用要求。原隧道结构配筋满足承载力要求,但隧道结构在靠近机动车道的一侧顶板与侧板外缘裂缝计算值虽满足规范要求,但富裕量较小。为保证结构在运营状态下正常使用时有足够的耐久性。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在靠近机动车道一侧的顶板、侧板上进行了粘贴碳纤维布加同处理。

2.、加固功效

张杨路共同沟结构加同采用日本东丽品牌,碳纤维材料规格为UT70—20,黏结胶水为WD一3503。材料室内试验结果为:抗拉强度标准值4560 MPa(规范要求3000 MPa).弹性模量266 GPa(规范要求≥210 GPa),伸长率1.8(规范要求≥1.5)。正拉黏结强度4.3 MPa(规范要求≥2.5 MPa)。试验结果表明该工程采用的材料能满足结构加固的需要。施工工艺的现场检测,得到的黏结强度平均值为3.83 MPa,且破坏形式为混凝土内聚破坏,能满足规范要求。

三、碳纤维在桥梁加固工程的应用实例

上海川杨河大桥位于浦东新区杨高南路, 由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设计, 1995年建成通车。 2008年初为配合杨高路(龙阳路—环南一大道)道路拓宽改造工程, 需要对川杨河大桥进行加固处理, 以满足道路拓宽与荷载等级提高的要求。

根据杨高路拓宽对川杨河大桥加宽的要求, 以及检测单位提交的对川杨河大桥进行的可靠性检测报告, 针对上下部结构荷载等级提高及新增恒载变化情况进行了结构验算。 根据验算结果, 原桥梁基础与桥墩能满足新荷载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但桥面的板梁、T梁以及支承桥面的盖梁不能满足新荷载条件下的使用要求或承载力富余量不足, 需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 桥梁加固的方法选择粘贴碳纤维布的方法。 对于板梁和T梁, 在梁跨中沿梁底纵向粘贴碳纤维布, 在梁的支座两端粘贴L型碳纤维箍, 碳纤维布的宽度、厚度以及层数则根据被加固梁的钢筋截面积缺失量来确定。 对于盖梁, 在两侧面粘贴碳纤维U型箍, 盖梁顶设置带状压条碳纤维布。 碳纤维布的宽度、 厚度以及层数则根据被加固梁的钢筋截面积缺失量来确定。

四、 碳纤维加固处理要点

在进行结构加固处理前,先对梁板采取有效地卸载和支顶措施,然后按以下施工工序进行加固施工。

(1)破损面混凝土表面处理:清除被加固构件表面的剥落、疏松、蜂窝、腐蚀等劣化混凝土,露出混凝土结构层。

(2)按设计要求对破损面钢筋处理后用M45的环氧树脂砂浆进行灌缝或封闭处理,并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ram。利用打磨机将其表面打磨平整,并用钢刷将其表面的粉尘、油污等不洁物清除干净,使构件加固表面平整、干燥无粉尘。另外,如碳纤维需沿基纤维方向绕构件转角处粘贴时,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不应小于20mm。

(3)涂刷底层树脂:用专用滚筒刷将底层树脂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待树脂表面指触干燥时即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找平处理:表面凹陷部位用找平材料填补平整,且不应有菱角。

(5)粘贴碳纤维片材:将配制好的浸渍树脂均匀涂抹于所要粘贴的部位,并用橡胶滚筒沿纤维方向多次滚压,挤除气泡,使浸渍树脂充分浸透碳纤维布,滚压时不得损伤碳纤维布。多层粘贴重复上述步骤,待纤维表面接触干燥时即可进行下一层的粘贴。

(6)在最后一层的碳纤维布的表面均匀涂抹浸渍树脂。

五、结束语

碳纤维质轻高强、耐腐蚀、抗老化,有着优异的力学性能。用其加固补强混凝土结

构施工工期短,施工所需人工少,具有简单便捷的特点,已经广泛用于混凝土结构的粘贴加固工程。其中碳纤维加固技术以其超强的优势在共用沟工程中和桥梁工程中得到的广泛的应用,相信在将来的市政工程中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文炜. FRP 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及应用. 中国建筑出版社[M],2007.

围城钱钟书范文6

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是创作艺术设计的基本元素和手法,是学生将基础绘画转换到艺术设计的必经过程,构成课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于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而构成是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

一、三大构成的概念和意义

构成,即构造、组成之意。所谓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构成实际上是使学习者遵循一定的审美规律,以理性的组合方式,来表达感性的视觉形象。目前,在我们艺术设计教育领域,三大构成是必修课,它为艺术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一门研究形象在二度空间里的变化构成的科学,是探求二维空间的视觉规律、形象的建立、骨格的组织、各种元素的构成规律,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平面构成主要是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在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符合力量均衡的原理,进行编排重组。它主要包括重复构成、变异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肌理构成、近似构成、密集构成、分割构成、特异构成、空间构成、对比构成、平衡构成等构成方法。

设计中,完全以平面方式来完成的设计很多,有招贴广告设计、报纸和杂志的版面设计、书籍的封面设计等,可见平面构成在整个应用美术设计的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因而平面构成就成了艺术专业人员必需学习的课题。

(二)色彩构成

就是根据人们长期形成的对色彩的感觉,而产生的一种思维定势,不同颜色的搭配,能够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而色彩构成就是将这些思维定势总结出来。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搭配,构成新的理想的色彩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运用对人的视觉感受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在色彩构成的教学中,主要以色彩的三元素、色彩对比和色彩搭配为重点教学内容。

色彩的三元素即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

色彩对比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的基本类型有零度对比、调和对比、强烈对比;明度对比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的对比;纯度对比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鲜纯度、中纯度、灰纯度的对比。

色彩搭配包括色调配色、近似配色、渐进配色、对比配色、单重点配色、分隔式配色、夜配色等原则。色彩搭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设计的效果。理想的色彩能给人舒适、安逸感,让人心情放松、心神舒畅。

色彩构成能够丰富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色彩构成的学习和掌握直接关系到今后设计作品中色彩修养和创意水平的高低。

(三)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如何在三维空间中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富于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立体构成主要探索物体形、色、质经过艺术设计后所呈现的视觉和心理效果。点、线、面可以组合构成任何形态,任何形态也可以打散分割成点、线、面,所以立体构成的艺术形成是一个由分散到重组或由组合到分散的过程。

立体构成注重对各种较为单纯的材料的研究和提高,对立体形态的形式美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造型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构成课程中的针对性教学

在构成的教学中常出现这三种情况:

(一)一部分美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由于思维空间没有打开,缺乏独特创新的思想意识,造成了一遇到动手绘制的课程就没有主张,无从下手。所以专业教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去引导、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成了教学的关键。我认为应根据构成教学的目标,认真分析、探索并改革教学理念、模式、手法等以适应本专业学生的需求,不断的在教学中应寻找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二)一部分学生能够意识到构成的重要性,但是并不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设计中,不能把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也就是不能通过构成提供的审美规律,来表达所设计的感性的视觉形象。结果是心高手低,不能把自己的设计灵感完整地表现出来,面对平淡的基础构成训练,构成训练就像饭前一碗清汤,平淡却意义深远。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在构成课程中通过反反复复的实验提高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