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散文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优美散文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优美散文诗

优美散文诗范文1

好的环境可以激发人的潜能,造就一个人才,因为有了您光荣的人民教师,混沌之中,才有了指路的明灯;迷茫的夜空,才有了永恒的北斗。每一个孩子的生命之旅都有您陪伴左右。幸福时,您叮咛:“孩子,别忘了奋进!”悲伤时,您安慰:“振作起来,同学们!”失败时,您鼓励:“失败乃成功之母”多少个难忘的日子,每时每刻都可以听到您亲切的话语,每时每刻都可以感受到您的挚爱忠诚。

经历过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白昼和黑夜,敬爱的老师,您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啊!一批一批孩童在您的抚爱下健康成长,一代又一代少年在您的关怀下远航。您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您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您肩负着民族的昌盛,您肩负着历史的重任。

您是点燃学生理想之火的人,您是接种希望的人,您是保证民族未来优良素质的人。因为有了您,懵懂的孩子听到知识的声音,智慧让他们张开了朦胧的眼睛。因为有了您,勤劳朴实,创新睿智的新一代正在健康成长,因为有了您,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

优美散文诗范文2

那一天,我刚放学,妈妈就走过来迎接我,我一眼就认出了走在人山人海里的妈妈。我一下子扑过去,扑到妈妈的怀里,骄傲地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数学老师表扬了我,说我进步了,家长会上,老师一定会提到我,说我进步的。”妈妈看着我自信满满的样子,应声道:“噢,好、好,那我可得仔细听老师说的话了。”说完,妈妈便走进学校里,摆手示意让我回家了。

一路上,我一直在想老师会说我什么呢?她真的会表扬我吗?老师会不会根本没有提到我呢?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回到家里,急切地等着妈妈回家。

“滴答、滴答、滴答、滴”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着。我坐在椅子上写作业,可心却早已飞到家长会的课堂上了。

“喀嚓”门开了!妈妈终于回来了,这时,已是下午6点钟了。不等妈妈换好衣服,我便迫不急待地问妈妈:“妈妈,怎么样了啊?老师表扬我了吗?”妈妈看着我满怀期盼的眼神,微微一笑,高兴地说:“当然表扬了。老师说你学习进步了,只是上课不太爱发言,要是上课积极发言的话,那就更好了。”我听了这话,比吃了蜜还甜,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从那以后,每逢上数学课,我都积极踊跃地发言,一个学期下来,我的数学成绩进步了不少。上课时,老师也经常表扬我。因此,让我对学数学更有兴趣了。

优美散文诗范文3

时逢教研与科研活动全园大练兵,要求教师每人准备一节多媒体课,主题不限。我选择了大班语言活动——散文诗欣赏《梦姐姐的花篮》。这篇散文诗描绘了小黄鸡、小青蛙、小红鸟三种小动物不同的梦,梦有着漂亮的颜色、优美的意境。整篇散文诗结构工整、意境优美、语言凝练……

于是我给整个活动制定了这样两项目标: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能连贯地复述小动物的梦境。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并表达与花色相应的梦,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编能力,并进行了第一次试教。

截取片段1:

老师:小黄鸡梦见了什么?

幼儿各抒己见:金色的田野、金黄的油菜花、金色的太阳……

老师:谁能把小黄鸡的梦说一说呢?(围绕目标我让孩子们把每一个梦境都复述一次,却没有将如此美好的梦境继续下去,让幼儿到梦境里体验那景致、那颜色、那感觉)

片段2:

老师:梦姐姐也想把花送给我们,想要吗?请悄悄地闭上眼睛,梦姐姐就会把一朵花送进你的心里。请小朋友想想梦姐姐送给你一朵什么颜色的花,你会做什么颜色的梦,会梦到些什么呢?鼓励幼儿创编与花色相应的梦,激发幼儿想象与他人不同的内容,引导幼儿用完整的散文诗语言回答:梦姐姐送给我一朵××颜色的花,我会做一个××颜色的梦,我梦到了……(幼儿虽然仿编了很多梦境,但都局限于散文诗类似的情景和事件,没有创意)

二、目标调整

第一次活动目标的制定局限了老师的教学策略和机制,导致整个活动表面程式化、教学化,使素有“美文”之称的散文诗中的美变得直白而空洞,因此我立即将目标调整如下:1.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有感情地复述主要情景。2.丰富词汇“五颜六色”“金黄”“绿色”“火红”,并修饰所表达的事物。3.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并表达与花色相应的梦,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编能力。

三、在新目标的指导下,进行二次上课

(一)回忆经验,直接导入

1.你们做过梦吗?都梦到了什么?

2.导出:是梦姐姐让我们做梦的!梦姐姐有件宝贝,谁得到这件宝贝就可以做出美丽的梦。你们想知道梦姐姐住在哪里、长什么样吗?

3.观看课件第一段,并介绍梦姐姐。

4.针对上面的情景进行提问。

(1)梦姐姐住在哪里?

(2)梦姐姐长什么样子?手上有什么?你们还见过哪些五颜六色的东西?谁能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呢?

(二)欣赏散文

1.听一听,梦姐姐让谁做梦了。(欣赏散文第二段)

提问:梦姐姐先让谁做梦了?她的宝贝是什么?它给小黄鸡一朵什么颜色的花?小黄鸡梦见了什么?(小黄鸡的梦真美呀!孩子们请闭上眼睛,使劲地闻一闻,油菜花真香呀!咱们也轻轻地溜进它的梦里,看看它还梦到哪些黄色的东西。)

2.还有小动物想做梦呢,是谁呢?(请继续欣赏散文第三段)

提问:梦姐姐也让小青蛙做梦了,你们猜梦姐姐给了小青蛙什么颜色的花,让小青蛙做了什么颜色的梦,梦到了什么?(听!小青蛙正打呼噜呢!我们也悄悄地溜进小青蛙的梦里,看看它还会梦到哪些绿色的东西吧。)

3.还有谁呢?原来是小红鸟呀!你们猜梦姐姐给了小红鸟什么颜色的花,让小红鸟做了什么颜色的梦,梦到了什么?(看!火红的晚霞照在小红鸟身上真美,我们也悄悄地溜进小红鸟的梦里,我们看到了哪些红色的东西呢?)

4.整体欣赏散文

(三)创编梦

梦姐姐最想把最好的梦送给我们班的孩子了,你们想要吗?请你们悄悄地闭上眼睛,梦姐姐就会把一朵花送进你的心里。请小朋友想想梦姐姐送给你一朵什么颜色的花,你会做什么颜色的梦,会梦到些什么呢?鼓励幼儿创编与花色相应的梦,激发幼儿想象与他人不同的内容,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回答,用上优美的词汇:梦姐姐送给我一朵××颜色的花,我会做一个××颜色的梦,我梦到了……

四、案例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喜欢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品内容,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儿童散文诗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儿童文学样式,它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它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常常富有哲理,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所以散文诗的特点决定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在教研活动中我对《梦姐姐的花篮》进行了两次上课、两次调整、两次反思,得到以下感悟。

1.教学手段使之感受美

《梦姐姐的花篮》此散文诗结构工整、意境优美、具有色彩的语言。它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表述了美丽的梦姐姐送给小黄鸡、小青蛙、小红鸟黄色、绿色、红色的花,并使它们做了黄色的、绿色的、红色的梦,梦见了与花色一样的事物,整首散文诗充满了色彩的美丽。因此我用动漫的形式展示本散文诗,优美的意境、流水般的音乐背景、强烈的颜色刺激、动感的画面。本活动借助多媒体教学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特有的感染力与形象性,营造一种和谐、充满趣味、让幼儿自觉参与并能够和幼儿产生心灵呼应的直观教学情境,这能够迅速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进入主动建构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创新的实践中去。

2.教师语言使之启迪美

在散文诗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切准作品的情感基调,是明快开朗、活泼有趣,还是轻松诙谐、幽默风趣,为教学中情感的准确投入作好准备。散文诗所承载的很多情感信息,往往不是靠教师直接的“告诉”或理性的讲解,而是靠以情激情、以情感人,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去感悟、体会。如:感受小黄鸡的梦境时,我闭上眼睛说:“孩子们!咱们轻轻地眯上眼睛,到小黄鸡的梦里去,用你的鼻子使劲地闻闻,金黄的油菜花、金黄的田野、金色的阳光真美。闻一闻油菜花那甜甜的香味!仔细看,你一定还能发现有其它黄色的东西,谁能说说呀!”孩子们仿佛真的进入了梦境,说出了许多黄色的事物。

3.创设氛围使之想象美、创编美

在幼儿欣赏、理解、熟悉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参照散文作品的框架结构,细致地分析作品段与段之间的重复性描写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保留作品个别段落的基础上,利用迁移性原则,调动幼儿的个人经验进行扩展想象,从而仿照散文的结构,创编出自己的散文段落,甚至创编出新的内容,拓宽原作品的意境。在《梦姐姐的花篮》教学中,为了让幼儿更好地领会小动物的梦境美,我分别用了闻、听、看和悄悄地四个词汇,使幼儿沉浸在小动物的梦里,拉近了梦与现实的距离,仿佛小动物的梦都一一展现在幼儿的面前。于是当幼儿进入小动物的梦境后看到了更多的事物,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4.发展语言使之表达美

优美散文诗范文4

散文诗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在设计活动前,我先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美感,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设计活动时,我围绕幼儿诗歌学习的形式经验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这首散文诗较长,从便于幼儿理解、记忆的角度出发,我选取了其中的三段“花园里看得到的是……”“花园里看不到的是……”“有一些东西,有时看得到,有时看不到……”作为教学内容;基于幼儿的学习离不开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的特点,我带孩子们走进春天的小花园,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与发现看得见、看不见的东西,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不可或缺的铺垫,以便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从已有经验谈起,逐步从用口头语言表达转换到用文学语言表达。

活动一

目标:

1.在观察和认识春天花园里各种生物的基础上,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语句和意境。

2.在欣赏的基础上理解散文诗的结构线索“花园里看得到的是……”“花园里看不到的是……”“有一些东西,有时看得到,有时看不到”以及重复句式“还有……还有……”“这是……这是……”“因为……因为……”。

3.感受散文诗的语言节奏、韵律和美感,初步尝试运用轻重不同的语气、高低不同的语调、快慢不同的语速朗读文学作品的片段,对朗读文学作品产生兴趣。

准备:

1.春天,带领幼儿感受小花园的景色,使幼儿对小花园里的生物产生兴趣,为幼儿理解诗歌内容积累经验。

2.根据散文诗内容设计的PPT课件(图3、4、5、6),班得瑞的《迷雾的森林》(MP3音乐),分别贴有“看得到”和“看不到”文字与图片的两块小黑板(图1、2),幼儿观察花园之后创作的绘画作品。

过程:

一、回顾经验,理解内容

1.引导幼儿观看在花园里拍摄的照片,激发幼儿学习文学作品的兴趣。

师:春天来了,小朋友最喜欢去小花园了,请你们来看看这些照片(播放幼儿在小花园里玩耍的照片),讲一讲我们在小花园里做什么。

2.请幼儿回忆并讲述在小花园里观察到的事物。

师:花园里,看得到的是什么?看不到的是什么?

3.请幼儿将自己在花园里观察时画的作品贴在相应的黑板上(见图1、2),进行分类。

4.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花园里有时看得到、有时看不到的是什么。

师:花园里,有一些东西,有时看得到,有时看不到,你知道那是什么吗?

(1)教师在音乐背景下朗诵散文诗中的段落。

师:有一些东西,有时看得到,有时看不到……只要它们不动,你就很难看到。因为树叶是小虫的隐身衣,因为草是蚱蜢的隐身衣,因为花是蝴蝶的隐身衣,因为……穿上隐身衣,它们就好像不见了。

(2)引导幼儿理解“隐身衣”的含义。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隐身衣吗?(就是穿上后能让其他人看不到自己的衣服。)

师: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小虫、蚱蜢和蝴蝶了呢?(穿上树叶、草、花等隐身衣,它们就好像不见了。)

二、欣赏与感受,理解散文诗的语言特点

1.配乐朗诵,让幼儿感受散文诗的节奏和美感。

2.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散文诗的特点。

师:好听吗?你觉得朗诵散文诗和我们平时说话在表情、语气、语调上一样吗?

师:诗句里说了些什么?

师:你喜欢听吗?你最喜欢听哪一段,为什么?

3.引导幼儿再次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语言和句式特点。

三、学习朗读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特点

1.播放PPT,将诗句和画面对应起来(如图3、4、5、6),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句式特点和内容。

2.教师朗诵,幼儿跟念。

教师朗诵时,根据散文诗的画面内容,语气上要有轻重的区别,语调上要有高低的不同,语速可或快或慢,同时还可以加上一些动作。比如,在朗诵“这是树的根,这是草的根,这是还在睡觉的小蝉,这是蚯蚓挖的隧道,这是小蚂蚁的家,这是小蚂蚁的蛋”这一段时,可以轻一点、快一点,还可以加上用手指指向不同地方的动作。

3.幼儿分组朗读散文诗。

幼儿朗读完后,教师对幼儿朗读时的语气、表情、语调要作出恰当的评价,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散文诗的特点。

四、再次朗诵散文诗,保持幼儿的文学作品学习兴趣

教师请幼儿挑选散文诗中的一段内容,并在音乐伴奏下为幼儿朗诵这段内容,以激发幼儿进一步学习散文诗的兴趣。

活动二

目标:

1.能较熟练地朗读散文诗,能尝试根据散文诗的节奏、韵律和语句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语速进行表现,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2.进一步理解散文诗的句式结构,在观察春天花园的基础上学习初步运用文学语言仿编散文诗中的语句。

准备:

1.幼儿已在第一次活动中学习这首散文诗。

2.根据散文诗内容设计的PPT课件(同活动一),班得瑞《迷雾的森林》(MP3音乐),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图画书《花园里有什么》(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过程:

一、复习散文诗,进一步熟悉诗歌的内容、结构和句式

1.复习散文诗的名字。

师:上次活动中,我们学习了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名字叫什么?

2.复习散文诗第一段并尝试仿编。

师:这首散文诗有几段?第一段说的是什么?

(1)出示图3、图4,请部分幼儿上来有表情地朗读第一段“花园里看得到的是……”。朗读完后,对幼儿朗读时的语气、语调、语速以及脸部表情进行点评。

(2)鼓励幼儿将自己看到过或画过的“花园里看得到的东西”以朗诵的语气加到第一段中。

教师朗诵开头“花园里,看得到的是,丁香花、酢浆草、金盏菊……”,以激发幼儿的情感,最后带领幼儿集体收尾:“还有……还有……哎呀,太多了,我说不完啦!”让幼儿感受到仿编的乐趣。

3.复习散文诗第二段。

(1)出示图5、图6,请幼儿集体朗读散文诗的第二段“花园里,看不到的是……”。

在朗读前,教师与幼儿以讨论的方式分析朗读时的情感表达方式,如“念‘这是还在睡觉的小蝉’时,应该轻一点还是响一点?为什么”,从而让幼儿感受语气的轻重带来的不同的听觉感受。

(2)帮助幼儿理解重复的词句“这是……,这是……,这是……”。

4.复习散文诗第三段。

请幼儿集体朗读第三段“有一些东西,有时看得到,有时看不到……”。

二、初步学习创编,感受与理解口头语言和文学语言在表述上的不同

1.请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讲述“真的看不见的是什么”。

师:有些东西是真的看不见的。它们要用耳朵才能听得见,要用鼻子才能闻得到。是什么?(请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进行讲述。)

2.引导并鼓励幼儿用好听的、像诗一样的句子进行表达。

例如,当幼儿说“花的芳香”时,教师先予以肯定,再进一步引导:“花在哪里呢?如果前面再加上‘那就是’,念起来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幼儿创编出了“那就是百花丛中花的芳香,那就是大森林里清新的空气”这样的句子。

3.在音乐伴奏下,教师起头念,鼓励幼儿有表情地接着朗读自己创编的句子,感受成功与快乐。

三、介绍图画书《花园里有什么》,激发幼儿朗读散文诗的兴趣

1.出示图画书《花园里有什么》,总结散文诗的特点以及与故事的不同之处。

2.将图画书《花园里有什么》分发给幼儿,请幼儿带回家去看,要求爱惜图书。

评析:

“如何帮助幼儿获得文学作品的形式经验”是许多教师感到比较困惑的问题。特级教师蒋静设计和指导的大班散文诗学习活动“花园里有什么”为教师提供了一些思路。

1.按照幼儿文学形式学经验设计活动目标

散文诗《花园里有什么》的语言简洁而优美,具有多节段的结构特征。教师围绕作品的“句式结构”与“节奏韵律”两个主要形式特征来制定活动目标。同时,在系列活动目标的设计中,教师充分考虑到幼儿诗歌学习经验的发展阶段,层层递进。在第一次活动中,教师将活动目标定位在“感受散文诗的语言节奏、韵律和美感”“理解散文诗的句式与结构”以及“初步运用口头语言表现作品”三个方面。在达成这一目标的基础上,将第二次活动的目标上升到“能尝试根据散文诗中节奏、韵律和语句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语速进行表现,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以及“初步运用文学语言仿编散文诗中的语句”两个方面。

2.根据幼儿文学形式学经验的发展阶段组织活动过程

教师遵循幼儿文学形式学经验的发展阶段,帮助幼儿经历了从感知到理解,进而到运用和创造经验的过程。首先,引导幼儿通过在花园里的实地探索活动,为学习作品做好前期的经验准备。在第一次活动中,先调动幼儿关于“花园里有什么”的感性经验,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通过欣赏作品让幼儿获得关于作品的完整感受。其次,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句式结构,比如重复句式“还有……还有……”“这是……这是”“因为……因为……”等,以及“看得到的是什么”“看不到的是什么”“有时看得到有时看不到的是什么”“真的看不见的是什么”这四幅画面内容和由这四幅画面串连起来的结构主线。再次,巩固幼儿有关散文诗的语言、句式结构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链接幼儿已有感性经验和获得的文学作品形式经验,使幼儿到达创意仿编的发展阶段。

3.依据幼儿文学形式学经验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

这首散文诗本身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教师选择抒情的音乐作为背景能够很好地帮助幼儿感受与理解作品。在教学中,幼儿通过实地探索、画面观察、倾听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和自己朗读等多种方式获得了运用多种感官充分感知和体验作品的节奏和语言形式美的机会。教师根据作品的句式结构这一经验点,提炼出了四幅画面内容,并设计了四个关键问题,为幼儿理解句式结构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同时,教师还提取作品中的句式(如图4),为幼儿掌握作品的句式和后续仿编提供支持。最后,教师适时地运用分组朗读和绘画作品帮助幼儿完成了作品的仿编。

优美散文诗范文5

柳 嘉

你瞧,每一棵树木都挺拔而昂扬,没有丝毫优游的逸致,也没有一点儿踌躇犹豫的迹象。它们只是一个劲地拼命向上长,朝着晴空,朝着雨露,朝着阳光。看得出来,在这横七竖八的密林里,它们的生长并不容易,在青春时显然十分艰苦,彼此间曾经出现过力的较量和搏斗。看那桢楠合抱着花榈,高山榕的气根绞勒着另一株大树,然而它们终于成长起来了。有的巨大得像擎天的柱石,几乎多人才能合抱;有的高达数十米,仰着头还看不到它的尖顶,它们的根长成板状,一块一块地深深陷入地里,仿佛是艘万吨巨轮的舵,支撑着这巨蘖,固如磐石。于是,我从这些勃勃的生机中好像听到了山林的心跳,看到了最美妙的刻画力的珍品。

野性的林具有最纯真、最朴素的美。它毫不做作,既没有病态,也没有畸形。它是这样的浑厚、丰满而斑斓,因为它包罗、积累并融合了从古至今林中最美好的种属、质地和品性。

……

(节选自《20世纪中国散文英华》,复旦大学出版社)

树木的生长离不开对光、养分和水的执著追求,它们挺拔昂扬,拼命向上,在力与美之中彰显出敢于竞争、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

顽强的生命力、纯真朴素的美

一匹马远去了

宋晓杰

离弦的箭镞。

逃跑的火焰。

目光的移动靶。

一匹马腾空跃起,扬起帅性的长鬃。

有风过耳,像急行军的队伍,沿着魔棒的导引。风驰电掣地远征。

城市在缩小、在薄弱、在沦陷,樯倾楫摧,如折断的庄稼,纷纷倒伏,发出锡箔的脆弱。远山峻岭亲密地呼应。

插上劲健的双翅,逃离出城!逃离欲望和诱惑!去发现密林、草原、沙滩,去发现雕塑灵魂的幻境。

奔跑!唯有奔跑是生命最大的回声。

一匹马远去了,它只带着勇气和理想,除此之外,别无长物,这时间的坚持者。这特立独行的孤胆英雄。

一匹马远去了,像一面飘扬的旗帜,渐行渐远,启示而警醒。

一匹马,就是自己的远方!

(选自《散文诗》2010年第5期)

作者以极具力度的铿锵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匹马肩负勇气和理想向前奔跑的飒爽英姿,托物言志,给人启迪,激励着我们为追求梦想而奋斗不止。

理想、奋斗、为梦想奔跑

荷叶咏

郑伯琛

看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重,多少年来默默无言地居于人们强加给它们的“陪衬”地位,上催芙蓉赤,下助玉藕白。盛夏时候,它们从不与人争风,反而像把把团扇把阵阵清香送来。这是一种多么朴实无华的品格!它们又是无私的,久旱初雨就像天降甘霖,可是这珍珠一样宝贵的水啊,它们一点一滴都不沾唇,它们总是小心地把水保存起来,那该是留给湖中鱼儿的吧!当风雨袭来时,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摧雨压,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护持着朵朵荷花;当烈日吐火时,它们个个撑起翠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荫凉处的鱼戏虾游。它们襟怀坦荡,外直中通,日月都能囊括在心中,虫豸从来不敢侵身。当人们把荷叶从茎都掐断时,千丝万缕连着根,那是它们不忘湖塘养育之恩的证明。

最吸引我的是荷叶的精神美。诚然,它不像荷花,它没有什么艳称、佳号。荷叶、莲叶,如此而已。当人们指点、欣赏着荷花甚至忘记它的存在时,它从不计较什么;不争名,不求利,不出风头,不论地位,它总是默默地工作,默默地战斗。是啊,古人的诗赋中从没专门歌颂过它,但离开它,便使一切咏荷名作的产生成为不可能。

我爱荷叶,故作荷叶咏。

(节选自《哲理之光》,湖南教育出版社)

历来赞叹荷花之美的诗文不胜枚举,却难有歌咏荷叶之美的。本文另辟蹊径,荷叶成为咏怀的对象。作者巧用拟人手法,展开丰富想象,赋予了荷叶朴实无华、高尚无私的品格。

咏物抒怀、自然美延伸至精神美、无私品格

飞翔的古树

李雪峰

我是尤其喜爱我们村庄里的那棵蓊蓊郁郁的古树的,它是一棵皂荚树,就挺立在我家那条歪歪扭扭的巷口,当浓浓的夜色刚刚褪去一点点苍黑的时候,这棵村庄中央的皂荚树上的叫鸡鸟便醒了。它们清脆的啼鸣声像一粒粒从树蓬中滴落的露珠,一声一声地叩敲着乡村的夜幕和宁静。东山顶上的星星,在它们的啼鸣声中一颗颗地消隐了,一丝乳一样的淡白静静地在山顶隐隐约约的树梢间氤氲。而大树枝蓬下的村庄也渐渐醒了,鸡们的啼叫显得有些慵懒而惺忪,那些在栏中蜷卧着一直闭着眼睛默默反刍着的牛们一头接一头缓缓站立起来,不停抖落着身下粘满的温热细碎的草屑。做了一夜青草梦的羊儿们也醒了,他们摇晃着下巴颏下被反刍的草汁染得黯绿的胡须,咩咩叫着,争先恐后地把脑袋从羊栏弥漫着浓浓腥膻味的栅栏缝隙间探出来。

古树,给予了我们童年和少年生活以浓浓乡野诗意,也赋予了乡村少年以浓郁恻绵的乡思和乡愁。它像一双温热的大手,紧紧扯拉着我们这些从村庄飞出的风筝;它像一个沧桑的岁月鸟巢,永远在我们灵魂中响着一声一声苍凉的召唤;它像黄昏时村头那母亲一样模糊而熟稔的背影,在白云苍狗中引领着我们沿梦回家。没有人不相信,这棵把根须扎在村庄几千年岁月深处的树,它将越扎越深,扎向那些我们只能遥想的未来。不论多少代的村庄人逝去了,它仍将站着,不论多少岁月落叶般飘落了,它仍将站着。它是村庄永恒的绿色太阳和月亮,即使枯死和腐朽,它也不会离开村庄的,它是村庄的泥土和雨露滋润的,它必将回归自然和村庄。

(节选自《散文百家》2008年第7期)

作者笔下的古树凝结着“浓浓的乡野诗意”,是牵挂在作者心灵里的故乡,寄托着浓郁的“乡思和乡愁”。

古树情怀、乡思与乡愁、人类与自然

题 画

〔清〕郑 燮

兰草已成行,

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

何事斗群芳?

古代诗词名篇

孤 桐

〔北宋〕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

孤高几百寻①。

凌霄不屈己,

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

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

愿斫②五弦琴。

〔注〕①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②斫:砍。

文学常识

散文诗的定义

散文诗是兼有诗歌和抒情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篇幅短小,情感浓重,节奏鲜明,有诗的意境;但又像散文一样,不分行排列,可有韵,可无韵,可韵散相间。结构上像诗,有一定的跳跃性,但又像散文,有词、句、段的过渡。语言隽永,形式灵活,内容浓缩,耐人寻味,抒彩十分强烈。高尔基的《海燕》、鲁迅的《野草》等都是优秀的散文诗。

(选自《文艺创作知识词典》,长江文艺出版社)

散文诗的特征

1.篇幅短小和散文外形,是散文诗的形体特征。

首先,它有字数的限制,即篇幅的制约。散文诗一般以数百至千字为宜,短的也可在百字以内,长的也可以超过千字,甚至洋洋万言。但长的,也得像诗的分节一样,分章分节,而每一章节都相对独立,依然显示出短小的形态。

它有散文的外形,这是散文诗与诗歌在形态上的明显区别,指不分行排列、不要求押韵,更不像格律体诗那样要求韵律周严、节奏整饬。具体地说,就是像散文一样的段落结构形态,而不是诗的分行排列,但是,也不完全摒弃中间某些段落的分行排列,甚至这些段落就是一个诗节。

2.凝聚是散文诗形式的另一个特点,它是散文诗与散文的区别之一。

散文诗的外形像散文,也可用散文语言叙事抒情,具有散文的疏放、飘逸。但是,散文诗不论是叙事还是抒情,都必须高度凝练,作者必须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形象、哲理高度浓缩、凝聚在短小的篇幅之中。

3.诗的内涵是散文诗的本质特征。

优美散文诗范文6

一、现代性的观照

现代性观照,是指散文诗人用现代意识去烛照历史传统和文化品格,用时代精神去发掘生活本真所蕴藏的精神特质。散文诗追求现代感,必须向现代性回归或超越,融入主体意识和生命意识,在思想文化上具有持续自我建构的潜力。子涵在散文诗中,始终以一种现代性的精神、气质、态度、风格、语言渗透到创作中,在其创作观念、作品表现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风格和语言方面呈现现代性,通过这种现代性的烛照、审视、感悟、发掘,使其散文诗意蕴丰富而深刻,达到某种哲学境界。

散文诗的现代性,我以为,最主要的是体现人的内心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一次沐浴,于思想之大海,穿越空间。/我的肉体被你的眼光剥尽,剩下瘦骨和心。/你说,那是铜的声音,穿透两颗心的声音”(《星空》),这种“穿透”的力量,铭心刻骨,掷地有声,把抒情主人公的生命意识、深沉而朴拙的人生感觉加以艺术地观照,进而产生诸多意识的、心理的和感情的反应,从主体外化的“星空”中,倾听或体悟心的自由与孤独。“心,就这样固执。/绝望的荒漠里,那光辉升起的时刻,一种精神点燃了灯盏。/永远明亮”(《内流河》),从诗的潋滟波光中,我们仿佛感觉到,内心的长长孤寂,以及寻找来的困惑与忧思,虽然我们都已习惯于“坎坷与饥饿,劳苦与顽强,乐观与自适”。“一间屋子,关上窗,就是一个世界。/或如大海,包藏一颗心。/每天开合于海底,像蚌;浮起,漂流,编织光线和露珠,像一朵花。/喧嚣无法进入,花蕊馨香”(《一间屋子》),曾经打开又被关上的窗子,斩断了神的噩梦,这世界便属于自己的了。随着窗子的“关与开”,让人感受到一种精神超脱的从容或一帘幽蓝深邃的梦,注定还是要被困锁的宿命。诗人把现代人欲摆不脱、欲罢不能的生存状态,通过极为形象的关窗与开窗这两个动作,予以心灵的洞见与观照,在含义的多元化和审美的多角性中,摹写现代生活,渗透现代意识,表达现代情感。

二、诗性的融入

诗性是散文诗的根本属性。散文诗如果失去这个根本属性,那就失去了它的本质特征和文体品格。散文诗必须还原诗性,还原抒情言志的性灵和情绪起伏的内在旋律,还原物象和意蕴高度融合的创造性表达,其最大特征就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呈现。恰如子涵在《沿河而起的散文诗》一文中所言:“散文诗如果失去诗性元素,则真的既不如散文舒放自由,又不如诗凝练浓缩,成了二者的附庸。”因此,诗性的融入,在子涵的散文诗中,显得格外珍贵。

少女和马,是贺兰山岩画中的两个形象。诗人设置一种浑茫的背景,选取“少女捧着一枝玫瑰走近马”、“马伸出马尾抚摸少女的长发”等人与马和谐相处的动人场面,把少女的轻盈和马的雄浑的品格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马在少女的眼里映着一轮太阳,少女在马的眼里映出一轮月亮,浪漫的爱与诗性的美妙合无垠,人与物的相处,在诗性的空间里,组合成更高的艺术真实,赋予我们以动人的艺术魅力。“所有马一旦挥舞起来,群山就像火焰,在它们的脚下熊熊燃烧。/而少女们就渴望那一刻的到来,渴望所有山岩纷纷倾倒,变成辉煌的地平线,变成宽阔的草原,变成火光冲天的夜晚”(《少女和马》),似乎是超现实的,又不背离现实,而是在超现实色彩的想象里,闪烁着诗性的光彩。“四只迷惘的脚停留于意念,如火焰,使眼神充满高贵的激情和坚贞不屈。隐逸的流星渴望一阵剧痛,伸出湿漉漉的手抚摸无限孤寂而干燥的阴影。/走进画面的马,倾斜的身子被泪光诅咒成铁。油墨返回草木。不治之症的笔烂醉如泥,无家可归”(《春天的迷梦者》),在这里,用诗人这章散文诗中的话来形容其诗性美,当是恰当不过的了,这便是:“一行诗飘拂着优美的马尾,踏过数万人聚会的广场。震破梦魇的咳嗽,持续为无数星光灿烂的诗人”。子涵就是这样,对语言的诗性操作,使他的散文诗,在渗透着深远感的词语序列中,呈递出集束而浓缩的审美信息和富有诗意的东西。

三、陌生化的招引

“陌生化”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流派提出的,其代表人物是什克洛夫斯基,他的《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认为,“陌生化”在艺术创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破坏习惯性的或“自动的”感觉的手段,是将事物“陌生化”,用一种新的、出乎意料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能力,通过把形式与内容变得令人陌生的手段,增大理解的难度和感知的长度,从而延长人的审美体验。喻子涵先生就是一位能够巧用“陌生化”理论促进其散文诗创作的作家,他在创作题材和表现方法上,往往使其作品出奇制胜,给读者以新鲜感、奇异感和陌生感,呈现异端的美。

从散文诗选材上看,他写南长城、喀斯特之诗、墙头之忘忧草、人体模具上的一只小鸟、柏格理牧师、孤岛、菩提树、子夜的莲花、雪原之灯……摄取的都是被人们忽略或感到陌生的东西;从散文诗语言上看,子涵的字里行间充斥的是边墙、营盘、石城、履历、魔笛、露点、日影等语词,并非读者的接受视野里存在的借以理解的规约性代码,而往往突破题材与语言的习惯势力,通过语言节奏的安排,语法规则的偏离,语词多义性的追求,意象的切分与重组,让我们心里充满惊羡与新奇。子涵之能事,就在于他的散文诗创作,一点也不蹈常袭故,一点儿也不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就在于他的散文诗创作,敢于另辟蹊径,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开风气之先,想人之不能想,道人之不能道,写人之不能写,即如古人所说的不落言荃、不涉理路、不关文字,偏离和颠覆普通语言的规则,为读者展示一个审美的世界或本真的世界。“一条人文的巨蟒,穿越时空,让我梦绕魂牵、紧追不舍。/无数晃动的鳞壳,像沾满火焰和硝烟的脸庞,像流布血污和汗水的脸庞,像祭旗时那五颜六色的跳神者的神秘面具”(《边墙:石头流动的长河》),读到这样的文字,难道你不感到它的题材、形式和语言耳目一新而成为一种现象学的还原么?这种“反常化”手法的运用,把生活中熟悉的变得陌生,创造了新的散文诗写作路径。“凭依炮台,朝圣的眼光沉入另一种梦境……一只风干而有力的断掌,一枚张着巨嘴发出吼叫的骷髅;/一个浸染月光而盛满清水的铜色陶罐;/一把未锈的小腰刀和几件雕琢精美的微光四射的银器;/泥土中花瓣的粉尘和旱烟的碎末,以及几缕淡黄的神圣的胡须或;/一根等待吹奏的竹笛,几枚铜钱――刚发下的军饷;/――它们在创造生命的永恒”(《营盘:历史遗弃的圣迹》),如此“奇特化”的技法与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的想象力,让我们真正体验到历史与人生的终极价值,陌生化的招引,超越传统的向度,使人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功效。著名诗评家徐成淼评析喻子涵“啄破人们习以为常的原型语义”,当代著名散文诗作家耿林莽先生也指出,对于子涵的新型散文诗,有些习惯于华丽辞藻、直面抒情风格的读者,会感到陌生,或难以进入。子涵也在其散文诗《记住这感觉》中说:“破坏就是重建,是一种拯救生命之意义的劳动。这种回归本源的劳动,使我们丢弃这张树叶,掀翻承载着我们但遭到我们反对的一切冥顽而坚固的东西”。为此诗人总是《在途中》,“让脚步融入一切陌生的领域”。

四、本真的回归

接近或回归生命的本真,是喻子涵散文诗引人入胜的奥秘之一。这使我想起了海德格尔的“在”和“本真言说”。诗人是生命的“在”(本真)的看护者,是诸神缺席的精神困境中价值空虚的填补者,也是通过“诗意的途径”接近本真的实践者。真正的诗人,都是在“进入黄昏将达夜半的”世界里,体验着贫乏时代的本真力量,进而显现灵魂深处被遮蔽的“存在”。从万物中体现宇宙的本真,诗人对本真的追求,与他对善与美的追求相一致。子涵曾经说过:“站在黑夜里思考人生,我的灵魂便上升为天空超越一切物欲,当黑夜关闭涌动而浮躁的现实,真善美与假恶丑便在黑夜里溶化分解,最终让灵魂与幻想提取出人类急需的美好物质来。”这实际上就是回归生命本真的美好状态。

为此,诗人总是谦卑地倾听星辰、山月、高原、村庄、泥土、蝉翼和蓝色天空;总是在黄昏降临时分,甚至是在历经黑夜的家园中,朝圣暮色里的图景,展现冥想者的寓言,或者在惊虹之乱、守潭之悟、对月之泪中,与那些逃离的灵魂奇遇,然后倾听“本真”的言说;总是体味着灵魂的痛苦并敢于进入深渊冒险,雕刻而孤独的形象。“凌波遥想星辰,恢复水面完美的记忆。那宁静的深渊,无边屋宇中一个闪光的脸庞,执掌一个恒久的夏季,使黑色的花朵于无可逃脱的罪恶里获得永恒的新生”(《子夜的莲花》),诗人以诗的语言,作黑暗中的呐喊,在一片蒙昧的阴影里,疯狂地追寻“自己的光亮”,凭借着对生命本真(“在”)的信念和追求,试图去作灵魂的救赎。

五、小我的超越

散文诗虽然表现个体经验,表达个体情感,但却不能停留在抒写一己之悲欢即“小我”的层面。惠特曼曾在他的《草叶集》中介绍他自己是:“一个美国人,一个粗汉,一个宇宙。”如果说,一个美国人和一个粗汉是“小我”的话,那么,“一个宇宙”即诗人在他的散文诗篇中创造出的独特、丰富、深邃、神奇的精神宇宙,我个人认为,它就是“大我”。从“小我”到“大我”的超越,要求诗人具有内心的修养、灵魂的充盈、精神的丰富和思想感情的真挚。

回到喻子涵的散文诗,他的诗里行间总是承载着思想、情感和意绪而被赋予艺术的生命力,以小见大,凭着主体的感性与悟性去接近时代与生活的脉动,去发掘社会与历史的矿藏,去传达自然与人生的情韵。面对中国河山,无论是昆仑的挺立、洛水的奔流、大别山的巍峨磅礴、还是黄山念想、本色乌江,抑或是普陀的幻象,以及泰山之上灵魂的勃举,诗人都能在充沛的激情与逼人的气势中,观照主体的深刻与艺术的魄力。站在地球之巅、高原之顶,诗人仿佛就是那一轮孤独的“太阳”,“天国的光辉普照我的灵魂之舟”(《门》)、“坚毅地匍匐,在一片黄昏的火石地上每前进一步,我的心就叩近一步太阳”(《太阳》)、“太阳注定永远孤独,因为它的血液之火始终不灭”(《燃烧的日影》)、“激情在燃烧,一个个清脆地爆裂”(《火》)……无须我多饶舌,读者自能从其中读出“大气”,读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精神宇宙,读出像耿林莽先生评说的“独自与天地往还”的艺术气概,读出如徐成淼所言的“对生命与整个宇宙之间神秘联系”的人格力量。

六、神性的激活

神性写作,构成喻子涵散文诗创作的重要方面。神悟,作为一种禀赋,在诗人的吐属中闪耀着神的光彩。这种神悟体验运用到散文诗创作中,可以启动神思,激活灵感,打通思路,挥洒成篇。仅从子涵的散文诗题目来看,就有很多明确标举“神”字的华章,如《神的故乡》、《人与神的夜晚》、《当我踩在神的肩上》、《在上帝的世界里》、《上帝之约》、《傩》等,它们在还原、追问、狂欢、探导、幻想等神性写作模式下,建构着石头的声音。甚至于连喀斯特地貌特征也赋予成神的模样,石头本身就是一尊尊大神,富有丰富的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