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加减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数的加减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加减法范文1

三年级下册第95―96页例3和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加减法,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注意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用竖式计算

356+245= 652-127= 267+408=

2.完成问题

六一儿童节刚过,你们一定过得很愉快吧?告诉老师你们都上哪里玩了?老师也利用假期去了一趟北山公园,买食物就花了58元,做各种游戏花了39元,谁能用竖式帮老师计算一下一共花了多少钱?

二、自主学习

1.填空

8角+8角=( )角 1元-2角=( )角

1米-20厘米=( )厘米 15分+8分=( )分

2元2角用小数表示是 ,25.8元表示 元 角。

三、快乐学习

自学教科书95页―96页,完成下面各题。

1.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2.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或不同?

3.任选两件文具算出它们的价钱总和。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小组展示汇报。

四、快乐提升

A、下面的算式计算得对吗?请你为它们治治病。

B、想一想

五、达标检测

1.口答

0.8-0.5 = 0.7+0.4= 1.6+2.3=

1.9-1.3 = 2.3- 2.3= 5.3+1.6=

0.5+3.1= 0.8+1.5= 3.6- 0.6=

2.用竖式计算97页第1题,看谁计算得又快又好。

4.5+2.3 1.4+0.8 6.2+3.9

2.7-1.5 1.1-0.3 8.4-1.5

3.《脑筋大转弯》6.8元, 《校园科幻》3.2元。

(1)《脑筋大转弯》比《校园科幻》贵多少元?

(2) 各买一本书,10元钱够不够?

六、拓展知识

生活中的数学――我国人口增长很快,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从建国初期的0.167公顷减至现在的0.08公顷。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水平的三分之一,位居世界第60位之后。

七、作业布置

1.你的身高多少米?

2.你的同桌身高多少米?

小数的加减法范文2

垫江县砚台小学校

彭曦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6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体会小数加法的意义.

2.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理解掌握小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小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小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课件,课堂作业题纸,拓展练习题纸.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

明天又是周末了,小鼹鼠一家要来小白兔家做客。小白兔家的水果吃完了,兔妈妈让小白兔到水果店去卖水果。小白兔来到水果店买了2.8千克苹果,用了14.84元;又卖了2.6千克香蕉用了12.43元。小白兔提着买好的水果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家里。兔妈妈看见小白兔提着水果回来了,想考考它,就问小白兔:你买的这些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

师:这下可把小白兔难住了。同学们能帮小白兔算一算吗?(能)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用竖式帮小白兔算一算!看谁最先帮小白兔算出来。(老师巡视)

师:同学们做的真快!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板书)

(把学生的竖式计算展示出来)

师:这位同学做得真好!同学们都是这样计算的吗?(是)

师:那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计算一位小数的小数加法?

(抽学生口答)(先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中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如果学生说出十分位对十份位,个位对个位,从低位加起也可以,,,

2.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看来同学们对一位小数的小数加法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加法(板书课题)

同学们,根据图中信息你能计算出买苹果和香蕉一共用了多少钱吗?怎么样列式呢?请同学们把算式列在练习本上。列好后请举手。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把学生列的算式写在一体机上)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第一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语言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独立试算两位小数加两位小数

明确算法

课件出示情境图

(1)看图获取信息,列出算式

师:同学们,根据图中的信息要计算小白兔买的苹果和香蕉一共用了多少钱该怎样列式呢?请同学们把算式列在练习本上。列好后请举手。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把学生列的算式写在一体机上)(这部分取消

(2)学生尝试计算

同学们你们能把这道题计算出来吗,试一试用竖式在练习本上做一做。做完的同学请举手。

(3)展示交流

明确算法

师:同学们算的真快。下面请同学们把你的算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长注意收集你们小组有几种算法。(老师巡视查看学生的竖式计算)

师:那位同学愿意把你的竖式计算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学生说老师写(把学生的算法由老师在一体机上写出来)

师:下面谁来说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小数加法的时候写竖式时怎样对位?把竖式写好后应该从什么位算起?得数中的小数点的位置怎样确定?(抽学生口答)

2教学估算

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计算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1)获取信息

列出算式

(学生口答后板书算式)

(2)估算

说方法

(3)独立计算

展示不同算法

(4)小组交流3和几相加?3为什么不能和6相加?

3独立计算

掌握得数末尾0的处理及整数和小数相加的竖式写法

课件出示:25.38+31.62

=

24

.645+

2.38

=

18+16.74

(1)独立计算

(2)展示竖式计算

师生交流(得数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怎么处理;整数和小数相加怎样写竖式)

4小结算法(此环节放后)

师:同学们,现在谁能说说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抽学生口答后教师总结。(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三.分层练习

巩固深化

1.计算

9.3

24

13.8

5.26

+

6.98

+

6.98

+

8.3

+

2.74(这个环节与前面相同了,且数字也比较小,我觉得可以不要,下面两个环节增加一点题)

2.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

13.46+12.34≈

13.46+12.34=

3.元旦节,刘奶奶到街上去买了一件衣服打折后的价钱是87.76元,还买了一条裤子打折后的价钱是54.48元,请你帮刘奶奶算算一共要花多少元钱?

解决问题还可以出示求比一个多几的题和比一个数少几的逆向题,以增加练习难度,这个环节摆在数学医院之后,数学医院之后,在学生充分掌握方法后总结算法,水到渠成,是学生自己探究得出,不是你老师灌给他的。

4.数学医院(我觉得这里数字还是要大一点,数字小的最好要进位,进位是重点

5

3.3

2.56

1.56

2

3

+2.4

7

+

4.2

6

0.24

+

1

5

.

7

4

7.8

6

8

2

1.80

1

5

.

9

7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计算小数加法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这种课常没有作业,作业就在前面的训练中完成了,且这儿安排这个环节,与第一个练习是同一层次的,练习尽量体现出由易到难,不重复)

3.63+1.52=

0.63+1.5

=

8+3.02=

6.36+1.44=

六.拓展练习

59元能买那些物品?(每种买法每种商品只能买一个)有几种买法?

书包

笔记本

故事书

文具盒

46.5元

5.5元

小数的加减法范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能熟练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能合理的运用整数运算定律对小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指导

1.注重课堂导入,将课堂教学内容生动化、故事化。

为了使“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化、故事化,有吸引力,教师要注重课堂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故事情节,灵活多样的呈现方式。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图片等形式导入课题,改变了以往小数计算中比较单一、枯燥的学习面孔,使计算、推理、概括这些抽象的数学活动变得令学生乐于接纳、乐于探究。

2.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与联系,引导学生探究。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计算方法等,通过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与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整数加减法的计算中“相同数位对齐”移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中是“小数点对齐”的区别,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的末尾有零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零不写,使结果形式达到最简。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时应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领会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课时安排

共计4课时

第1课时小数加减法(1)…………………………………………………1课时

第2课时小数加减法(2)…………………………………………………1课时

第3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1课时

第4课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课时

知识结构

小数加减法(1)

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例1、“做一做”及第74页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会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3.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会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放映小丽和小林到书店买书的情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引入新课并板书。

二、新课讲授

知识点

小数的加减法

出示例1情境图。

《数学家故事》6.45元《童话选》4.29元

提问:你从上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信息。

提问:一共要花多少钱?如何列式,如何计算?

学生讨论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6.45+4.29=10.74

提问: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1)小数点对齐(2)数位对齐

提问:《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列式:6.45-4.29=2.16

三、练习巩固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2.算一算:

100.5+3.8

5.24-3.84

7.19+10.11

8-0.27

3.妈妈上街买菜,买素菜花了13.50元,买荤菜花了52.80元。买荤菜、买素菜一共花了多少钱?

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32.5千克,箱重4.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5.完成教材第72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1)

列式:

6.45+4.29=10.74(元)

6.45-4.29=2.16(元)

课堂检测:

1.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七第1~4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

小数加减法(2)

教学内容:教材第73页例2、“做一做”及第75页练习十七第6~10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小数加减法法则,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提问: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

师出示计算下面各题:

8.102+15.28

8.52-5.75

1.25+16.7

二、新课讲授

1.出示例2:小林买了下面两本书。

《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神奇的大自然》8.3元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讨论,列出问题。(1)一共花了多少钱?(2)《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钱?(3)《神奇的大自然》比《数学家的故事》贵多少钱?提问:怎样列式,如何计算呢?

(1)6.45+8.3=14.75(元)

(2)(3)8.3-6.45=1.85(元)

师:用小数计算下列各题:

3元5角+7元8角7分=

8千克-4千克50克=

师:这些题目和以前做的小数加减法有哪些不同?你打算怎样做?

生: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因为:3元5角=3.50元7元8角7分=7.87元

所以:3元5角+7元8角7分=3.50元+7.87元=11.37元

学生独立完成:8千克-4千克50克=提问:以后碰到类似的题目,你打算怎么做?

师:小结:注意先将复名数化为单名数的小数,单位统一了,再按小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三、练习巩固提升

1.用小数计算下列各题:

4元5角8分+10元3角=

1吨500千克-800千克=

1米6厘米+65厘米=

5米4分米-176厘米=

2.班里要用100元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

足球排球冠军牌蓝天牌三风乐动2

问题:可以怎样买?需要付多少钱?

3.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巩固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课堂检测:

1.教材第75页练习十七第6~10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2)

例2

小林买了两本书,《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神奇的大自然》8.3元

6.45+8.3=14.75(元)

8.3-6.45=1.85(元)

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不够时从高位借“1”当“10”再减,末尾有0要去掉。

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例3、“做一做”及第77~78页练习十八第3~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7.2+6.3

3.5-2.6

8.7-4.5

1-0.6

9.9-1.5

12.3+5.4

4.9+1.2

18.6-5.5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25-214+107-89

100-(81-26)+48

二、新课讲授

知识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顺序

出示例3情境图。

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并板书。

已知《少儿绘画ABC》需7.45元,《太空漫步》5.8元,《海洋世界》4.69元。要求一共要花多少钱?

师:提问该如何列式,怎样计算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列式:7.45+5.8+4.69

师:该怎么计算呢?

讨论交流:学生根据小数计算法则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计算,先算7.45+

5.8,再算与4.69的和。

所以7.45+5.8+4.69=13.25+4.69=17.94(元)

答:一共要花17.94元。

(2)小林买了两本书《数学家的故事》和《神奇的大自然》,付给售货员20元,应找回多少元?

师:你觉得应该如何解答呢?学生分组讨论,用不同的解法解决问题。分工合作,汇报交流。

(1)20-6.45-8.3=13.55-8.3=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2)20-(6.45+8.3)=20-14.75=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学生自己完成解答。

三、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点三名学生上台板演订正。

2.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第2题。先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然后列式计算。

3.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八第3、4、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我们要会运用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课堂检测:

1.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十八第6~8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例3(1)7.45+5.8+4.69

=13.25+4.69

=17.94(元)

答:一共要花17.94元。

(2)20-6.45-8.3

=13.55-8.3

=5.25(元)

(3)20-(6.45+8.3)

=20-14.75

=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的例4、“做一做”及第80页练习十九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2.主要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探索新知。

重点难点:运用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正确进行小数简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说一说根据什么。

47+125+53+75

112+59+41+88

2.回顾整数加法运算的定律。

说一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3.导入:

那么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板书课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新课讲授

1.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师:“前面提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中的数都是什么范围的数?”使学生明确这些运算定律都是在整数范围内。接着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3.2+0.5

0.5+3.2

(4.7+2.6)+7.4

4.7+(2.6+7.4)

学生算完后,还可以让他们再任意举两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交换加数的位置,改变三个加数的运算顺序后得数有没有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接着再提问:“现在我们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那么相加的两个数、三个数都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加法的运算定律的适用范围可以包括整数和小数。

2.教学例4

教师出示例4,让学生观察例题有什么特点。并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简便?你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写出每步的根据是什么运算定律。算完后,让学生把书翻到第79页,看例4的两种算法。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你的算法与小林、小青的哪一种一样?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可以让学生多说一说,使大多数学生都明白,小青的算法简便。接着再提问:“小青在计算时把0.6和3.4放在一起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7.91

0.09

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时,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方

法计算。

3.做第7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做第l题,可以提示学生先观察题中的三个加数,再根据运算定律填数。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根据的是什么运算定律;做第2题,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再了解有多少学生做错了,让他们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九第1-3题。

1.做第l题,教师提示学生按题目的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再让学生做。

2.做第2题,做题前先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先看能不能用简便算法,再进行计算。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我们可以用哪些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小结:通过练习计算,我们知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

同样适用。

课堂检测:

1.教材第80~81页练习十九4~8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例4

0.6+7.91+3.4+0.09

=(0.6+3.4)+(7.91+0.09)

=4+8=12

小数的加减法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发展性评价 新课标

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重新构建一套完善的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课操作性强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在新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教学评价要求:淡化甄别与选拔的作用,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元,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并有效地进行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评价的发展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用激励的方式开发学生,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一、传统的小学数学评价的不足之处

当前对小学生数学学业的评价内容仍然以封闭性问题为主。评价的目标比较强调考察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并以此作为考察学生能力的基础。因此,学生只要记忆加苦练,再加细心,就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这样取得的好成绩,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作用不是很大,传统的小学数学评价有下列不足:

第一,评价反映出一种支离破碎的数学观点,而不是把数学知识作为一个整体。它的基础是把数学看作一套孤立的技能和概述。

第二,评价面向事实性的知识和程序的技能,而不是高层次的技能。测量数学成绩的方法并没有测量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第三,评价侧重点是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关注的是结果而忽视了学生思考的过程。因此,在数学学习评价中应该引进一些开放性问题。

二、构建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几点策略

1.巧设情景,点滴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向学生质疑。教师应从学生是否在情境中产生了问题,是否受到问题情境的浸润和诱导等反应来评价学生。对于问题意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问题,是否很快发现了问题,发现了多少问题,问题有无思维深度,问题是否与情境的指向一致等。对于学生受问题情境浸润的程度,教师主要观察学生的投入状态,如精神饱满,积极思考,兴趣盎然,乐于探究,有充实感等。对于问题情境是否诱导了学生,教师主要通过聆听学生的问题交流来判断,主要考察学生是否剔除了情境中的次要信息,抓住了主要信息,是否在当前的新信息中涵盖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是否有预见性等。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发现应作出及时的评价,鼓励和肯定。

学生在课堂上所想、所说、所议、所评,成为了课堂教学的焦点,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智慧的挑战,也成为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

2.重视过程评价

发展性评价的关键是要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重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这就要求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强调诊断和调节的功能,也就是通过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自己的发展计划。因此,我们将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重点放在了对学生发展过程进行评价,即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以评价激励学生,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及获得的体验和进步,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课堂观察,将评价融入课堂教学中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注意留心观察学生是否对数学学习具有兴趣、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是否乐于与同伴交流与合作等等,并注意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突出的表现予以即时评价。利用班队会时间引导学生每周进行一次整理和分析,帮助学生找到本周里学习过程中自己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从而引导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目标,同时教师也据此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可见,课堂教学中融入评价,关注学习的过程评价使学生和教师都能获得实际的好处。

(2)成长轨迹,将发展过程及时记录

随着岁月的推移,学生在教育中发展成长,为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他们留下成长的足迹,我们为学生建立了“成长的轨迹”记录袋,并建立了月记录表。记录袋里的资源是丰富的,有学生最满意的作业,最满意的考试试卷,有每周获得的小五星、小红花、各类表扬信,有学生在“用数学”中的实践成果……这些都是学生们最珍贵的宝贝,所以我们把收集的工作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学会收集资料,及时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而教师的工作,则是每月引导他们进行整理,填写月记录表,并根据各袋中的“我的宝贝”做出评价,反馈给学生及家长,同时收集家长的月反馈意见,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3.采用二次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小数的加减法范文5

(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初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难点:5减几和看图列减法算式.

课前准备

(一)教具:小兔图、桃子图和口算卡片.

(二)学具:红色粉色图片各5个、小花5朵.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看卡片口答:

2.看图列式计算:

3.板演:

1+3=

2+2=

4-2=

4-3=

3-2=

3+1=

4.口算,并指名说计算方法.

1+3

4-2

2+2

4-3

3-2

4-1

3+1

3-1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这些题都是我们学过的4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今天,我们要学习5的加法和5减几.(同时贴出课题)

1.教学5的加法.

(1)出示小兔图(一).

师问:

①图上有几只白兔?几只黑兔?

②一共有几只小兔?

③要求一共有几只小兔,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4+1=5.

④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为这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所以,用加法计算)

⑤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2)出示小兔图(二).

师说:谁能看图列一道加法算式?

指名说,师板书:1+4=5.

指名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师问:如果我们不看图,怎么想4加1等于几?1加4等于几?

(3)摆一摆:

师说:请同学们拿出3个红圆片,再拿出2个粉圆片.用数字卡片摆一道加法算式:

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3+2=5.

师说:请同学们把红圆片和粉圆片调换一下位置,想想,应该列出一道什么算式?想好后,用数字卡片摆出算式.

指名说,老师板书:2+3=5.

(4)说计算方法:

师问:我们不看图,能想出3加2等于几吗?(想:3和2组成5,3加2就等于5)

师说:我们知道3加2等于5,计算2加3怎么想?(想3加2等于5,2加3也等于5)师问:还可以怎么想?(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齐读算式:

4+1=5

3+2=5

1+4=5

2+3=5

2.教学5减几.

(1)出示桃子图(一)

师问:谁能看懂这幅图的意思?

指名2~3人说图意:

师问:原来有5个桃子,吃掉了1个,求还剩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

怎样列式:板书:5-1=4.

师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师问:算式中的5表示什么?(表示原来有5个桃子)

师说:对,这5表示原来有5个桃子,所以从5个桃子里减去1个,还剩4个.

(2)出示桃子图(二).

师问:这幅图应该怎么列算式?

指名说,老师板书:5-4=1.

指名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师问:如果我们不看图,你怎么想5减1等于几?(想5可以分成1和4,5减1等于4)

师问:5减4等于几?怎么想的.(想5可以分成4和1,5减4等于1)

齐读:5-1=4,5-4=1.

找一找:这两道题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两人一组进行讨论,然后指名说:

小结这两道题相同的地方都是原来有5个桃子,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都是用减法计算;不同地方是一道是从5个里面减去1个、一道是从5个里面减去4个,也就是说减号后面的数不一样,所以减法算式不一样.

(3)摆一摆.

请同学们在桌上摆出5朵小花,再拿走2朵,还剩几朵?怎样列式?

板书:5-2=3.

再摆出5朵小花,拿走3朵,还剩几朵?

每人用数字卡片摆算式:5-3=2.

(4)说计算方法:

师问:如果我们不看图你能很快算出5减2等于几吗?5减3呢?

师说:你们说得很好,算减法想数的分解,想5可以分成2和3,5减2等于3.也可以用其他方法.

齐读:

5-1=4

5-3=2

5-4=1

5-2=3

结合数的组成和分解,指名说口算方法.

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会了5的加法和减法,知道用5的组成和分解来想得数,这样能算得又对又块.下面再比一比看谁学习最积极.

(三)巩固反馈

1.看图填:先说图意再填空.

做书上练习四第3题.

2.独立完成练习四第4题.做后反馈并重点提问:

这两道题的5各表示什么?(表示原来有5个圆)

划掉的圆是从几个圆里划掉的?(从原来的5个圆里划掉的.)

算式中减号前面要写几?(写5)

3.请你画一画,算一算.

4.猜一猜,下面是几.

2+3=

1+3=

5-3=

5-1=

4+1=

3+2=

5-4=

5-2=

3+1=

1+4=

2+2=

4-2=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5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会4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方法运用了知识的迁移规律,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新课.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叙述图意;通过动手摆一摆,说一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会5的加、减法.

这节课主要围绕两个重点进行教学,一个是让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列式计算,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另一个是抓计算方法,在新课中,引导学生利用数的组成和分解想得数,在巩固练习中,安排了猜一猜、画一画、算一算这些题,不但要求算得对,还要算得快,目的是提高计算能力,争取做到脱口而出.

小数的加减法范文6

【关键词】小数加减法;小学数学;数学思维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这种思维的飞跃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小学教师要利用小数加减法等具体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通过感性认知逐步掌握数学本质和规律,而后又将自己获得的推理分析等运用于数学实践中,从而发展数学思维。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小数加减法为例子,要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就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创设看似平淡,实则有效的教学情境,用来启迪学生的思维。

在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学生熟悉的“文具店”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启迪学生的智慧。“快要开学了,一个学生想要给自己购买一些文具用品,他来到文具店,看见铅笔1.34元一支,圆珠笔3.56元一支,钢笔9.78元一支,如果他想要买两种文具,请问他一共有几种选择?”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学生仿佛进入了文具店中自由选择,有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他们很快就投入其中,根据不同的条件列出了各种不同的计算式子。如买一支铅笔和一支圆珠笔,列出“1.34+3.56”的式子;买一支铅笔和一支钢笔,列出了“1.34+9.78”的式子;买一支圆珠笔和一支钢笔,列出了“3.56+9.78”的式子。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式子都是小数的加减法,你知道该怎么计算吗?大家可以先进行一下估算,得出每一个式子的大致答案。”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学过的估算方法,参考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购买经历来进行估算。一般在文具店结算的钱数比较整齐,因此虽然这些价钱是凑不成整数的小数,但是学生也能估算个大概。在学生尝试估算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列竖式来尝试计算,并将计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进行对照。有了估算的前提,也会对竖式计算的准确性进行一个校对。在情境与理论中,大家很快就掌握了小数的算法。

情境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这一方天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熟悉的场景来设定情境,这能让学生更快地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之中,促使学生启迪智慧。

二、追寻算理,深化思维

(一)明确数位,竖式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而学生要起到主体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尝试通过观察现象等方法来提出猜想,并尝试进行推理论证。在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追寻算理,促使他们深化思维能力。

在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通过列竖式的方式来计算,如“4.76+3.1”,这道题,学生在列竖式的时候发生了问题,有的将上下两个数字的小数点对齐,小数点两侧的数字以小数点为基准对齐;而有的学生则没有考虑小数点的位置,从数字的尾部开始逐一对齐;还有的学生虽然考虑到了小数点的位置,但是第二个数字的“1”却和第一个数字的“6”保持对齐。这样造成学生的计算答案完全不一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尝试结合之前估算的结果,说说为什么同一道题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答案,这其中究竟谁对谁错。在追寻算理的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对比了几个竖式,并尝试用答案减去其中的一个数,通过验算验证答案是否正确。最后靠自己的努力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对数学问题感到困惑,无法答出教师的问题时,教师不应该直接纠正答案,而应该提出一些补充性的问题,让学生尝试在自主独立思考中纠正错误,自行追寻算理,这样也能够起到深化学生思维的效果。

(二)分清整分,分部计算

一般意义的小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的。我们在计算小数加减时,往往参照多位数的加法,先忽略小数点进行相加,最后再把小数点加上。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进位的思想,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开计算。

整数部分相加对于学生来说没有问题,小数部分相加其实也是应用整数相加的原理,因此也不是问题。综合来说,分部计算的方法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进位问题,但是这个注意点是很容易控制的。例如“1.59+3.72”这道题,简单观察一下,是比较普通的一道小数计算题。那么我们运用分部计算的方法进行求解。首先计算小数部分,59+72=121,那么需要向整数进一位,最后小数部分的结果为21。再计算整数部分,1+3=4,再加上进过来的“1”,结果是5。所以整道题的最终结果为5.21。再如“1.59+3.8”,这时候需要将3.8进行补足位数,变成3.80,然后再进行运算,59+80=139,进一位后留下39,最后结果为5.39。当然了,如果出现“1.59+3.1”这样不足以进位的算式,就更简单了,直接将两部分相加,得出4.69的结果。通过这种算法,小数计算就演变成了两步整数计算,难度变成了整数计算的难度。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计算速度相对慢一些,但是准确度要高一些,适用于考试时进行验算。这也是算法原理的一种,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小数加减运算将会从多个方面得到提升。

整数与分数在一定意义上是相通的,因此进位思想也是可以应用到小数上的。整体思想要求小数运算忽略掉小数点,而分割思想则把小数的运算进行了拆分,继而再进行整合,由整到分,再由分归整。

三、反思认知,升华思维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非简单地堆积知识,而是将所有知识和经验在相互重组的过程中构建起新的知识,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在反思认知的过程中得到升华,从而积累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反思认知来促进学生学会如何在加法中满十进一,在减法中如何借位。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如“3.5+7.8”,“9.1-3.7”之类的数学题,让学生观察这些题目,思考要如何才能够做好这些题目。为了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学习,教师可以适当地启发学生:“大家可以思索一下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看看整数加减法中是不是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做整数加减法的时候,我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这番话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开始思索在完成“11-7”、“15+9”等数学题的过程中,是如何进位、借位的,从而推理得出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式。此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总结,整理如何对应小数点位置,如何进位、借位等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整合关于小数加减法的各种问题,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小数加减法。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学生既能够在反思中回顾知识,又能提高对运算的重视程度,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