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监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监管论文范文1
1.建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有很大的盲目性在购买固定资产时,往往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不足,部分施工项目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会盲目购置、重复建设,从而导致企业大量的资源被浪费。此外,仍旧存在固定资产非正常报废的情况,造成企业资源的流失。
2.建筑企业固定资产利用率偏低,流失严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对固定资产实施统一集中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有些经营设备在购置时未列入固定资产管理而一次性进入成本摊销,这些固定资产往往在管理中被忽视,疏于监管,容易在使用过程中丢失、毁损,形成资产流失。
3.建筑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我国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符合实际需要,甚至产生很多的账实不符现象,财务报告很难保证自身的真实性以及无法反映建筑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还有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因为不具备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处置方法,造成长期的闲置废弃的固定资产,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资源大量流失。
4.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重复工作或工作难度较大的现象为做好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做好设备的流通和折旧情况等信息,但由于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设备流通率大,使得工作人员在信息采集工作过程中难度系数较大。另外,在对信息进行整理和核对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还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这都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过程中亟需改进的地方。
二、改进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1.从制度和人员建设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为实现建筑企业固定资产得到合理管理和有效利用,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专业化的管理队伍。首先来说,建筑企业应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积极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另外,最好能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购置、管理、使用和维护,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能做到及时发现并向领导汇报。其次,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培训工作,保证每个参与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都能明确自身的责任和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2.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的清查机制,建设定期的清查计划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一个重大难点就是项目施工每个阶段使用的设备并不尽相同,并且会根据施工的需要随时做出调整,很容易造成随用随放,造成设备闲置或遗忘的现象。因此,建筑企业为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必须定期的清查和统计设备的使用状况,详细记录好所有设备的走向和搁置情况以及使用年限等信息。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定期对设备进行盘查、统计,真正对这项工作重视起来以便后续工作的开展。
3.加强对固定设备的折旧管理,节约企业资源在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和设备盘查过程中,一定会面临设备的折旧问题。对于建筑企业服役期内的设备,要根据设备的购置日期和使用年限核算好设备的折旧情况,这样既能避免设备超期服役的现象出现,还能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盲目购置新设备的情况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固定设备的折旧管理对与建筑企业施工成本的控制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是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4.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在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尤其是设备的使用和流通等信息记录和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计算机等辅助手段进行,实现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这样不仅能提高固定资产信息核对的效率,还能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等手段更好的规划固定资产的使用和购置。另外,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对于设备的折旧情况更是一目了然。具体的实施环节上,建筑企业可以对所有设备都附上记录其详细信息的卡片,方便进行计算机信息的采集。设备的每一次流通都可以由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拍照或条码扫描等信息的搜集并输入计算机进行统一管理。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能做到设备使用情况和调配的实时跟踪,是实现固定资产合理利用的有效手段。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监管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问题 对策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事业单位进行经济范围内活动的一种重要的载体。其固定资产大部分是通过国家财政的拨款进行购置的,使用中不计算资产的折旧费、不计算成本费,在事业单位总资产的组成中具有较大的份额,因此其管理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效益的增加和资产的自我保增值。所以,需要切实强化对事业单位名下的所有固定资产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其使用的效益,保障资产的安全和资产的完整以防止国家因此受到损失,加快事业单位的和谐长久发展。但是,在现今管理中暴露出的管理行为不规范、制度建设不健全、监督管理弱化等难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完善。
一、目前管理中暴露出的有关问题
1、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主体意识不强,浪费和闲置现象未引起充分的的重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部分是通过国家财政的拨款进行购置的,对其使用的效益完全不存在考核。虽然这几年部分事业单位加强了清产考察,对其使用情况进行了规范,但是因为管理的好坏与单位的正常运行无关,所以到目前为止其管理的意识仍然不强,许多管理者对思想的有关认识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这种现象的直接结果就是许多单位缺乏整体规划,未全面进行预算的管理,间接的导致了浪费和资产处于闲置状态,使用效率低。
2、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落实不清。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全部由本单位财务部门和物流供给部门联合管理的,前者对已购置的资产的使用价值实行登记管理,后者对资产的使用部门进行例行盘查监管。但是,目前我国的一些单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出现未及时登记和与现实情况不同的状况,有些设备没有及时登记备案,购置之后存在不用、挪用和少用等情况。由此可见,财务工作过程中对资产管理的制度以及规定不完善,轻视对日常工作的管理和登记备案手续的欠缺,由此造成了人员责任落实不清。
3、资产的管理方法落后,对信息的共享较弱。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种学科,也是一项科学,特别是资产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有关人员素质及其他原因,目前许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有很大问题。设备无法得到及时的维修及保护,一部分单位购置资产后只使用不维护,报废手续很随意,不履行报废手续,在帐目上也没有作相应处理,会计核算混乱。此外,虽然许多单位建立了会计信息操作系统,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管理。然而,仍然有很多单位未实现信息共享,仍在单独进行核算,因此直接的影响了资产管理实效。
二、对固定资产管理中暴露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1、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不足,随意性大。我国事业单位经费几乎都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来承担的,因此事业单位对资产的统计管理同一般企业的市场经营方式有着本质性的差别。许多资产不计折旧费、不计算本钱,对资产的是否增值也没有过程中的考核,从而使得许多单位领导都不去重视资产的实际管理工作。目前,中国尚没有一套完善的资产增值保值的考核制度和标准。大多数单位对资产的处置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限,只是按照上级的指示来工作,因此导致相关工作者和领导也对资产的浪费和闲置相当无助。
2、固定资产验资手续,程序不规范和严谨,人为导致资产管理工作混乱。事业单位已经无法使用需要报废的资产应根据有关文件。认真详细填写《处置表》向上级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审批通过以后,仅财政部门、国资委和其他相关机构部商定后才可以注销账户,然而,在实践工作中,往往存在有一些脆弱性和局限性,人为导致资产管理工作混乱。在实践中,部分资产如计算机,计算机应用软件更新速度较快,而财务审批过程滞后,使得账面数目的同实际数目存在一定出入。
3、财务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个别人员能力不强。例在资产的现实报废程序中,审核部门具有一定的权力按照标准可以审核使用单位报废的固定资产是否符合标准,那些没有被审核通过的资产在下一次的申报时,必须还要重新进行一次第一次的申报手续,这就使得管理上的混乱。同样,事实上,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协调,不仅有核算,但也要有数量的控制,固定资产金额和数量的核算需要财政、后勤和使用部门一起通力合作。但是,由于一些单位重行政,轻视管理,宽松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缺乏领导意识。目前一些单位的财务人员都听从主管领导的指示,导致不能按照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履行自身职责,这使得具体的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同时,发现有个人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概念不清晰,管理下的资产数目不清,这部分会计人员迫切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以进一步加强资产的管理效率。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强资产管理意识,强化财会控制的制度化建设。虽然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效率高低同事业单位的其他关系不存在直接的联系,但是,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也将间接影响到单位其他各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时甚至还影响到单位发展以及职能和目标的实现。因此,在事业单位中,无论是相关的从事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工作人员或领导应高度的重视起资产管理工作,要树立其高度负责的管理观念和意思,力争大家在实际的工作中都能够严格的依据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维护制度维护好和发展好资产管理法规。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建立的台帐清晰,计算准确、帐薄完整,尽力去做好管理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另外还要注意,与后勤部门、建设部分协调好关系,做好资产账户的验证工作,做好工程竣工的验收固定资产结算工作,及时进行盘点备案处理工作,检查确定相关的原因,根据相关负责人批示意见做好帐目的处理。
固定资产监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现状;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基于行使职能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断加强,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模式。但是在现阶段由于主客观原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存在着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本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财务会计管理的改革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现状
1.管理层的控制意识比较薄弱,财务人员受其制而无法独立履行职责
这主要体现在部分领导干部仅仅把财会部门当成“钱包”,多数会计人员仅仅扮演“付款员”的角色,没有权利也没有机会参加单位的重要决策跟业务管理活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业务上受财政部门领导,在行政上受本单位领导,产生不少弊端。会计人员在行政权力的压力和一些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会做出一些违反财经纪律的事。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考核和监督,致使有些会计人员没有压力,没有责任心。
2.在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上过于疏忽
在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时候,很多单位只是将其写在纸上,并且在对很多重大事项进行决策与执行的时候,有一些随意。实际执行过程中,部门预算的约束力不强,存在一些决策无民主、重大无标准的现象。甚至有些单位领导实行霸权主意,他们的权利要超过内部控制制度。自己不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经常进行例外原则的使用,这就造成内部控制制度威慑力与信任度的下降。还有一些执行人员的执行力度不高,素质不高,这就使得内部控制很容易失控。
3.实体资产的账实不符,现有资产使用效率低
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严重脱节,形成资产管理人员不了解财务账上资产存量状况,财务人员对资产使用情况也不甚了解,使资产处于既管又不管的状态,致使存量不实,账实不符,责任不清。部分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存量及流量管理不严,普遍存在“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报废等方面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更有甚者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4.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会计基础工作、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单位中,不少财务会计主管不是会计专业出身,这些“门外汉”对会计工作一知半解,在理解执行各类财经法规制度时就有很大的偏差,出了问题就说自己不懂。
二、改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现状的对策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中,应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对策:
1.正确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努力增强领导干部的财务意识事业领导要认真学习《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逐步规范财务管理,要努力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高领导者重视财务管理的意思水平,提高财务人员地位,重视财务专业人员。日常开支要力争做到三人以上签字有效,加强和完善对“一支笔”的监督力度,应当采取财务公开化、业务公开化,力争增加透明度,增强官本位的免疫力。领导层应该以身作则才能更好的将有效的财务管理理念贯彻下去。
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尤其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建立各类综合性的、单项的、相关性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以从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细化部门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现阶段,应尽快推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改革工作刚刚起步,有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每个单位应当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适当的差异,可以适当调整预算定额标准,使部门预算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3.改进固定资产管理,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等
建立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关心资产的存量状况,及时与财务部门对账、资产盘盈或盘亏按管理权限上报审批或审核备案,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要把资产的台帐管理纳入单位日常工作监管范围,要指定专人通过资产管理网络系统负责资产购建、改造、调拨、捐赠、变卖处置、报废、毁损、投资等环节的申报审核、审批手续、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单位履行职责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对外投资和应收款项的责任人是单位的业务部门,关键是要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同时财务部门要配合做好投资监管和欠款催收工作,跟踪监管资产运行过程,防止资产收益流失。
4.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加强财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财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要组织财务管理人员深入学习会计法、经济法、单位财务核算管理规定和相关准则、职业道德等,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财务管理上,还需要加强基础会计工作的建设。
三、结语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改革是由于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会计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的原因造成的。通过这种改革,必将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产生好的影响,推动其向着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志民: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在改革发展中的不足与对策[期刊论文]-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3).
[2]王清书:丁世贵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2010(12).
固定资产监管论文范文4
摘 要 本文从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入手, 揭示了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学校应从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管理形式、核算范围、核算程序及清查盘点等七方面加强管理, 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 固定资产管理 现存问题 改进措施
学校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等。近几年来,教育局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结合教育实际,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切实加强了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在实行政府采购、电算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管理上的一些问题还是切实存在的。
笔者认为,对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的完善。
一、提高认识,建章立制,强化资产管理观念
固定资产管理长期以来都是财务管理中较为薄弱、容易忽视的地方。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人认真监督管理,根本原因就是观念淡簿。应大力度宣传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国有资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或国资法规政策的学习培训,使大家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违法违纪的危害性,提高大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另外,还要通过建章立制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二、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内部控制是指组织经营管理者为了维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及各项法律和规范的遵守,而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调整、检查和制约所形成的内部管理机制,是组织为实现管理目标而形成的自律系统。
三、加强出租房屋的监管
单位要制定出租房屋管理制度,规定对外出租房屋一定要与承租方签订规范的租赁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并且租赁合同必须经单位领导批准、加盖公章。制度还要规定财务部门负责督促承租方按时交纳租金,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承租方对承租房屋的日常使用维护进行监督检查,在那个环节出错就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财务人员要自觉执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将出租房屋的收入纳入单位的预算管理,防止国家资产流失。
四、强化学校固定资产的核算
1.明确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确定固定资产的标准
固定资产标准是学校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绳,各学校的财务部门应根据学校的会计制度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对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和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做出更明确、更具体的规定,使固定资产的核算业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按固定资产的类别和使用部门,分别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
(1)对每项固定资产财务部门在固定资产总账科目下,按固定资产类别设置明细科目进行金额核算,实行综合管理和监督。(2)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按固定资产类别、品名、规格型号设置明细账,进行数量、金额核算,以反映固定资产的购入、发出、结存的数量和金额;同时还应设立使用部门的领用登记簿,以掌握固定资产的分布和使用的详细情况。(3)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并且要保持与学校资产管理部门明细账相一致,随时登记增加、减少、结存固定资产的数量,定期与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核对,经常保持账物相符。此外,对于每一项涉及固定资产的业务,财务部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同时入账,并于每一会计期末进行核对,保证固定资产业务账账相符。
五、加强固定资产的验收保管制度
学校取得固定资产的途径日趋多样,如自制、外购、接受捐赠等。所有资产都应由资产管理人员、采购人、保管人和使用人共同验收,明确各自的责任,杜绝以次充好,质量达不到要求的产品,严把质量关。学校固定资产应有专人保管,使用人领用时要填写领用单,明确责任。
六、加强固定资产的事中、事后监控
加强固定资产的事中监控就是一要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购置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证账与实物一致。二要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健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卡片等资料,做到账卡、账账、账实相符。三要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制度,确保资产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四是要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随意侵占、挪用、非法交易以及毁坏、窃取、丢失固定资产的违法违纪和失职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造成严重损失的还应该追究法律责任。
七、加强思想教育,增强管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
要搞好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员队伍。管理人员应深刻认识到自己管理的财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共财产,要把好“关”,守好“口”,决不容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和任何方式挥霍浪费、侵吞国家的财产。因此,要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使管理人员以主人翁的态度在自己的岗位上科学地、合理地计算和控制固定资产的消耗。尽职尽责,厉行节约,勤俭理财,为国家创造和积累更多的物质财富。
总之,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应坚持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并通过建立完善与财务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系统相连接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规范固定资产分类及代码,加强盘点和处置的监控等措施。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刚性化,达到实时监控,硬性约束的目的。学校通过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定会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康伟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靳中魁.浅谈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固定资产监管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将会对企业的盈余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其在某些方面扩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
一、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通过会计估计的合理变更、会计方法的选择运用等的适度调节来修正财务报告,使报告赢余达到预期水平。会计准则是影响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对比新旧会计准则体系前后的变化,不难看出,新会计准则在某些方面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起到了限制作用,但在另一些方面又扩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
二、新会计准则扩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
1.无形资产开发费用处理的改变,扩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
新会计准则将企业的研发划分成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于发生当期计入损益,进入开发程序后,只要符合准则规定的相关条件就可以予以资本化。这无疑给企业的盈余管理开辟了一片天地。企业可以通过对研究与开发两个阶段划分时点的把握来扩大或缩小资本化或费用化的金额,达到操纵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另外,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不再仅仅局限于直线法,且摊销年限也不再固定,增加了企业调节各会计期间无形资产摊销额的余地。企业可以通过调节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和摊销年限来进行盈余管理。
2.债务重组中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扩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
新会计准则规定,其原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而不再是作为资本公积直接进入所有者权益。同时,债务人转出的非现金资产也要按公允价值确认资产处置收益。这一规定使一些高负债公司利用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蓄意包装利润变得更加容易。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使企业的盈余弹性增强。此外,按公允价值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益,也扩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
3.政府补助准则的出台,扩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
新会计准则规定,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对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但是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接受政府补助,特别是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时,确认为递延收益并最终转入收益,相对于原来增加资本公积而言,直接增加了企业的利润。政府补助是企业非经常性损益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利润的构成之一。这种损益的波动性和随机性,为其纵提供了可能,新准则的规定扩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
4.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的变更,扩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折旧方法以及预计净残值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及预计净残值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时,应当予以调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这一准则为企业通过会计估计变更,改变各期折旧费用对利润进行调整打开了方便之门。且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的变更都统一采用未来适用法,不再追溯调整。公司只要有证据证明其使用寿命及预计净残值与原估计数有差异,就可以轻易地达到操纵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
5.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扩大,扩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
新会计准则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如果相关资产的构建或生产占用了专项借款以外的一般借款,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超过专门借款的部分按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应予资本化的金额。即占用在固定资产上的一般借款的利息也允许资本化。新准则的规定给企业盈余管理带来了更多空间。企业可以在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和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上大做文章,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三、盈余管理的规范
1.不断完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
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将有助于降低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不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必然为企业盈余管理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与现行会计准则相比较,新会计准则一方面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起到了限制作用,但另一方面又扩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因此,新会计准则也需要一个不断补充修订和完善的过程。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发育完全、运作规范的股票市场,经理市场尚未形成。《公司法》规定的各机构相互制衡的机制也远未发挥作用,董事会、监事会在很大意义上行同虚设。要防止盈余管理的泛滥,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外部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加强证券市场监管和兼并市场管理,大力发展经理人市场;企业内部健全董事会,引入独立董事,建立审计委员会,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之间的有效制衡机制。
3.提高在职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
在职会计人员急需提高会计理论水平,要能理解在特定的环境中某些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给企业所带来的影响,能区分盈余管理和会计造假的界限。在职会计人员应加强对会计理论的学习,真正做到向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相关和可靠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监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
一、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一直以来,有关无形资产的定义说法不一,本文讨论的无形资产依据《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规章制度而来,它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财产权利。按照相关规定,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会计制度规定,单位对于无形资产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计价,及时入账。单位转让无形资产,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取得的收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单位取得无形资产发生的支出,计人事业支出。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主力军,科学事业单位堪称无形资创造的摇篮。在多年的科研过程中,科学事业单位诞生了大量类似专利、论文、著作、技术等无形资产,当然这些无形资产又反过来促进科学事业单位不断往前发展。据世界银行2005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00年前全球人均财富中,无形资产是主要板块,达到了将近八成,具体为78%,余下自然资本、生产资本加在一起两成多一点。这份报告客观表现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
然而,在过去,和一般固体资产相比,无形资产具有非实体性、不确定性等特征,以科学事业单位的美誉、品牌、综合科研实力、影响力等无形资产为例,它们只是观念上的存在,致使在实践生活中,无形资产的价值计算、投资份额占比、收益比例、使用期限等难以量化。与此同时,无形资产又具有创新性、可收益性等重要特征。科学事业单位既是我国科研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高级科研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这支团队本身就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它的学术水准、专业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决定了它不低的创新能力,并使得各类科研成果不断出现成为可能。无形资产看不见摸不着,这导致其价值长期被忽视。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尤其是科学事业单位越发意识到单位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无形资产是科学事业单位的重要支撑,它是推动国家科学事业不断进步的重要保证。加强无形资产管理,有利于科学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提高,也有利于实现无形资产的价值回归。因此,通过对无形资产保护和管理的深入研究,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实现对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科学管理,对于防止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流失、促进无形资产高效利用以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当下存在的问题
1.无形资产大量流失。长期以来,科学事业单位对其资产的管理,大多集中在固定资产上,加上无形资产具有非实体性、不确定性的特征,这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科学事业单位对其拥有的无形资产保护不足;加之,无形资产又具有创新性、可收益性等特征,使得它成为不少人觊觎的对象,冒用其品牌、盗用成果等,导致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流失。
2.评估体系不科学。在当前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很难量化的无形资产是一个薄弱环节。无形资产的价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研发成本核算、适用场景的变换、成果价值升值等,因而要对无形资产加强成果管理和价值核算不是易事。在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下,对无形资产的确认,往往只注重成本,轻价值。随着社会重视程度的提高,对一些项目的计量方法,相关会计准则选择了公允价值的角度,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大多数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会计计量中,更多的还是采取历史成本的方法。历史成本计量的好处在于可验性,但是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这样的计量方法很难充分表现企业账目价值和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甚至出现背离的状况。以资产投入的角度分析,历史成本的计量让人无法明了资产的经济实质,未来可带多大的经济效益同样无法衡量。这就导致无形资产所表现出的市场价值和作用被忽视,无形资产的自身价值没能充分发挥,影响科学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3.专业管理的意识和人才双不足。同无形资产的重要价值相比,目前,科学事业单位对其的管理一方面意识亟待提高,另一方面,专业管理人才也不足。单位领导大多重视对固定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因为固定资产可触可摸,如果固定资产有个三长两短,领导会担心以国有资产流失被追责;然而无形资产是非实体性的,流失与否很难衡量,这就造成管理部门尤其是一些领导保护意识不强。其次,无形资产的特性决定了它的管理门槛,管理人才既要懂管理的知识、有较高的管理艺术,还需具备专业背景,能够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的价值。这种专业背景是一种综合素质,它不仅要求管理人才的具体科研素养,还要求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储备,有能力用法律的武器,维护单位无形资产的合法权益。同时,将无形资产保护好对于管理部门而言还不够,其终极目的是发挥其价值,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加强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下知识经济的环境下,有形资产的作用越来越小,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在市场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成为时代之需。
1.构建系统制度和管理队伍。要切实加强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前提是拥有一套规范的管理规章。应在《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制度的基础上,对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管理进行制度设计,明确界定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内涵、分类以及范围、管理期限等,并形成一套统一的、操作性强的无形资产管理标准。值得强调的是,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制度设计,形成一个系统的制度体系。对无形资产从形成之初、过程管理以及将来的保护与利用等,都应该有章可依、有规可循。除了制度建设外,还应配备专业的管理力量,明确管理部门和具体管理人员。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将无形资产的管理纳入整个单位的资产管理,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分类、申请、审查、鉴定和评估,监管无形资产的使用、转让、投资以及权益分配,以最大程度发挥无形资产的价值,促进单位整体科研事业的进步。
2.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监管和追责。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由于缺乏监管和制约,形成浪费和流失。因此,要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需加强监管,并形成追责机制。具体操作过程中,可采取信息化手段,通过信息化将无形资产从申请、审批、使用到处置的全过程中,实现全程监控。一方面,集中的信息化管理,保证了无形资产使用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简化了管理流程,管理人员可通过它第一时间监控无形资产的运行情况,加强对无形资产使用的监管;另一方面,信息化管理的加入,使得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全程记录在册,从登记、审批到使用等环节,都是可追溯的,避免了不规范、不合理的审批,使得无形资产的运行更加规范;再者,通过全程流痕的监管,对无形资产使用的失责之处也变得非常清晰,为避免追责,相关人员会更加善待无形资产,从而促进对单位无形资产管理水准的提升。
3.提升无形资产高效利用的水准。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不仅要提高科学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重新发现其价值并做好保护和管理,还应加强它们的合理利用和高效开发。应鼓励科学事业单位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发挥无形资产的价值,促进科研成果、品牌等无形资产转化为生产力,以进一步彰显科学事业单位的自身优势,提升行业的科技水准和生产效率,推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学会ASC.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2006.
[2]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向显湖、刘天论表外无形资产:基于财务与战略相融合的视角——兼析无形资源、无形资产与无形资本U1.会计研究,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