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来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秋来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秋来历

中秋来历范文1

1、中秋吃月饼来历:唐初,为了平定北方外患,唐高祖李渊委任当时著名将领李靖为北征总指挥,反击突厥,最终得胜。李靖凯旋之日刚好就是八月十五,恰巧当晚有吐鲁番人向李渊献饼祝捷。李渊看到祝捷饼十分高兴,脱口而出“应将胡饼邀蟾蜍”,唐高祖觉着寓意特别好,就定下了每年这个日子全国都要吃月饼来庆祝,后来就行成了中秋节吃月饼。

2、月饼起源于唐朝。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归来。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着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后来唐玄宗将胡饼改名为月饼。

(来源:文章屋网 )

中秋来历范文2

中秋节的来历作文1: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唐朝时期,那时,以赏月为中心。到了清明时期,成为“民俗大节”。

中秋节的地位仅次于春节。中秋节为“花好月圆”之时。人们从天上的月亮想到了人间的团圆。因此,中秋节在古代被称为“团圆节”。人们向往着团团圆圆。团圆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生活中的理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好作用。

我很喜欢中秋节。每当到了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就要团团圆圆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和看《中秋晚会》。今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大家说说笑笑,可开心了。那天的月亮虽没有往年的中秋节那么亮。不过,也挺美的。月亮时而像一位害羞的美少女,风哥哥夸她几句,就躲到云层后面,蒙上一层细纱,显得更加娇气,真迷人。时而又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脸露出来偷看我们过节呢!我看了,禁不住哈哈大小起来。爸爸听见了,问:“你笑什么呀!”我故意神秘地说“秘密。”

怎么样,听完我的介绍,你对中秋节了解了吗?

中秋节的来历作文2: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日,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作"中秋".

关于中秋节,有不少传说.现在我要说的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了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十分羡慕这对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次,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见到了王母,便向王母要了一包不死药.后羿把不死药交给了他的妻子嫦娥.但蓬蒙看见了,一肚子坏水的他决心得到那包不死药.

在后羿出去打猎时,蓬蒙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没有办法,只好自己呑下这包药,飞上了天,成为月亮仙子,长期守在月宫。

后羿知道了,于是做了妻子最爱的东西,在八月十五那天放到后花园里,送给最爱的妻子---嫦娥.

因此,中秋节诞生了,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的来历作文3: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有以下一种解释。

有的人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庄稼寸草不生。后来一个名叫后羿的人,力大无穷,运足神力把9个太阳射了下来。

后来,后羿娶了一个名为嫦娥的女人。后羿除了教徒弟和狩猎外,终日与妻子同在。人人都羡慕这对恩爱的夫妻。

有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便向皇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药,就能升仙。

后羿让嫦娥保管那包药,但不巧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让后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外去打猎,蓬蒙假装生病没去。待后羿走后不久,篷蒙手持宝剑闯入后院,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篷蒙的对手,就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神仙。

傍晚,待后羿知道所发生的事时,想杀了蓬蒙时,可小人“小人”早已逃之夭夭了。忽然,他看见月亮上面有一个影子,他就跟,可是他怎么也跟不到那个影子,因为他前进三步,影子也跟着他前进三步。

后来后羿就放弃了,回到家,由于牵挂妻子,就在嫦娥平时最爱的花园那里点香、供水果等。

中秋来历范文3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 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 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 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 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 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 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 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 究。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 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来历范文4

对于中秋节我们并不陌生,它是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在中秋节的时候,也会有许多不同的习俗,那么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中秋节的历史由来介绍,欢迎大家来阅读。

中秋节的由来关于中秋节的由来,民间有很多说法,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意思是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另外一种说法是与农业生产有关。八月中秋时,农作物基本都成熟了,农民为了庆祝丰收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而流传最为广发的是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历史发展,后来历法融合,使用阴历(夏历),所以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

据记载,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中。

到了唐代,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中秋风俗已在我国北方地区流行。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到了明清时,中秋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

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吃些什么食物中秋节吃月饼应该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传统习俗,但其实除此以外,在很多地方中秋节会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但相同的地方就是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节日的祝福。

月饼

这个不管是什么地方,什么民族,只要是我们中国人,在中秋节这天基本上都会食用,这也是中秋节最传统的食品。

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

田螺

至于中秋食田螺,则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特别热衷于食之呢?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肉质特别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最佳时节。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柚子

柚子也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人们通常会买来送礼吃食,古人认为其寓意保佑团圆,很多地方都有吃柚子赏月亮的风俗。

菱角

中秋节吃菱角,据说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利。菱角的大多数吃法是将菱角用清水(或盐水)煮熟,然后剥壳当零食吃;也可以将剥了壳的菱角加米煮成咸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腻的月饼后,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腻当场去除不少。

桂花鸭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

大闸蟹

大闸蟹是江浙地区人们中秋必不可少的助兴菜肴,每人一只,伴着姜醋,拆分食之,是最好的消磨时间的方式。不过,大闸蟹属凉性,吃的时候要配一些黄酒暖胃,食后再饮一杯姜茶,对健康有益。

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中秋来历范文5

1 肥水管理

对未结果树,每株可追施0.15~0.25千克磷酸二铵;结果大树,可按第2年计划产量,每100千克果追施纯氮0.7千克、有效磷0.7千克。幼树追肥可以明显增加翌年萌芽率。对盛果期大树,连年秋施肥料,在肥料数量、种类相同的情况下,与初夏追肥相比,每株树可增产50千克左右。

秋季结合防治苹果病虫害,可喷0.3%~0.4%尿素加磷酸二氢钾2次。10月中旬,在养分回流期叶面喷施0.3%的尿素一次。

9月份进行秋施基肥(晚熟品种可推迟到10月上中旬),将杂草、树叶、病果等,结合施基肥深埋,同时施入总施肥量的5%的速效氮、磷肥,这对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促进苹果根系生长有显著作用。根据土壤墒情,可适量浇水,切忌大水漫灌,以免引起秋梢旺长和果实着色。11月中下旬可浇一次冻水,以利于果树越冬。

2 修剪

秋季修剪可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增加果实着色,提高品质,对增加第2年的花芽量也有明显效果。树冠郁闭时,或上层秋梢过多而影响光照时,疏、缩部分嫩梢、徒长枝及长放枝。疏除后留下的长梢可在8月中下旬捋枝软化,以改变其生长极性。树体过于高大,层间辅养枝过多时,可于摘果后适当落头和清理层间枝,但数量不宜过多。秋季拉枝比春季拉枝更易形成花芽,同时可避免产生大量的背上旺枝。对未结果壮树的侧生枝进行拉枝,一般以70~80°为好。此次拉枝具有改善光照,使长梢停止生长、充实新梢、减轻冬剪工作量等作用。

3 防治病虫害

中秋来历范文6

文/王 立

摘要:本文旨在对职校外来民工子女的心理辅导问题进行相关研究,以心理学篮球架效应为指导策略,运用校园情景剧表演、担任心理小助手等具体方法,在成功体验中提升学生自信,帮助外来子弟学生接纳自我、融入新环境。

关键词 :篮球架效应 外来民工子女 团队任务 个人任务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大量人口的涌入。有相当部分的农民工子女跟随父母,来到全新的城市生活、学习。他们从民工子弟学校初中毕业后,选择进入职业高中习得一技之长,成了越来越热衷的选择。笔者所在的职业学校,近几年所招收的这部分学生人数,成倍增加,尤其是太阳能、数控、计算机等专业中,外来民工子弟份额较大。这部分学生所渴求的关怀、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成了中职学校心理工作中不可小觑的一个内容。

一、情况分析

1.学生表现情况

通过运用“青少年社会适应性问卷”等测量工具,笔者对外来民工子弟学生进行问卷测量,并结合日常工作的经验发现,外来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环境适应方面,对新生活环境的适应、人际交往关系的确立存在一定难度。

(2)在自我评价方面,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渴求更好的生活却感到自己和家庭力量的微薄。

(3)在情绪感知方面,内心感觉敏锐,容易产生被歧视感、不公平感,有自我封闭倾向。

(4)在亲子关系方面,感觉到学生父母管教较少,在职校就读后,更趋向于独立,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难管。

(5)而在课堂学习方面,虽然这些学生实训操作能力并不弱,但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知识原理的掌握有难度。

2.具体原因分析

在关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对多名学生的访谈,以及对前来心理咨询的这部分学生的接待工作发现,造成外来民工子弟学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大致在于以下几点:

(1)生活区域的转换使得他们原有的人际关系发生断裂,每到一个新“家”,都要与旧朋友失去联系而面对大量陌生人。

(2)这部分学生的家庭物质条件较差,在社会层面中属于弱势群体。并且由于地域文化导致卫生、行为习惯等的不同,容易遭受其他同学的“另眼相待”。

(3)在前面所述的这些原因基础上,长期的自卑感、陌生感影响了这些学生的情绪、情感与性格形成。

(4)父母工作强度普遍很大,在子女需要得到父母关怀帮助时往往不能及时得到。

(5)流动的生活使他们很少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很多这部分学生的天赋、潜能没有被开发出来。

二、具体方法的探索与运用

1.篮球架效应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篮球架效应,就是篮球架的高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该游戏没有吸引力。一个合适高度的篮球架,能让参与者激发出高度的热情。这个心理效应的适用范围很广。那么对于外来民工子弟学生的能力拓展、自信心的树立是否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呢?就这一主题,笔者作了如下方法的探索。

2.方法运用

(1)团队任务——校园心理情景剧。首先,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设置一个符合他们能力范围的目标。也就是一个高度合适的“篮球架”。通过分析发现,很多学生在年少时就跟随父母在外务工,生活地域跨度大,生活经验丰富。接触的人和事比较多,对生活有一定的体味。根据这个特点,结合在对外来学生的个体心理辅导中发现的常见问题,笔者设定了“同伴交往、展示自我、自强自立、亲子关系、学习——我也可以很棒”这五个主题,布置任教的每班学生自由组合,以6人左右为一个小组,挑选主题设计一个校园心理情景剧,自己排练,并进行演出。

为了使任务能具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将从任教班级中挑选4个作品,进行全校展示。

同时,为了将“篮球架”调至合适的高度,在进行任务设置时,笔者在课前征询了每班的心理委员与班干部们的意见,首先搜集了每班的外来学生名单与基本情况(每班少则四五名、多则十几名),然后请班干部帮助进行任务分配。内向型的、生活阅历丰富的外来学生可推荐担任编剧,而外向型的、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外来学生则推荐担任主演。

心理课的氛围是十分轻松愉悦的,在课堂上展现自己,是大部分孩子愿意接受的。平时在物质条件上并没有优势的这批学生,也是十分渴望自己能受到关注,走到生活舞台的中间来的。例如在亲子关系这一主题的心理辅导课上,各个班级的外来学生编排出了内容丰富、贴近自己生活悲喜的多个情景剧。

计算机班的5位男学生,表演的是放假回到家后很寂寞很无聊,就整日整夜埋头于网络游戏。结果父母回家后看到了,愤怒之下打骂了他,导致其离家出走。尤其是当他们在表演挨父亲打骂的愤怒时,表演的学生瞬间脸涨得通红,声嘶力竭地冲出家门而去,表演非常具有爆发力。扮演父母的学生,表演家长互相搀扶四处寻找儿子,并且深情呼唤儿子回家时,他们设计的动作是,父亲微微驮着背脊,母亲双手紧紧拉着父亲,两人翘首以盼,说话是带颤音的。他们把父母在艰辛生活的重压下,憔悴、无奈、迷惘很用心地表演了出来。后来在和“演员”们沟通时,他们说这是其中一个学生的亲身经历。在这些学生身上,有很多能被挖掘出来的东西,包括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反思能力,包括他们展现自我、尽情发挥的能力。

笔者所任教班级的每名外来学生都参与了情景剧。面对学生们的精彩演出,实在很难取舍。通过设置情景剧这个“篮球架”,外来的学生们有了明显变化。有的能在班会课上即兴表演节目了;有的能轻松愉快地参加到同学之间的调侃、玩笑中间去了。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功,对自信心、成就感的建立、提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实现,能够激发起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这部分学生,以高度的热情,去追寻下一个成功的实现。而当人有了追求以后,自律心、宽容心等等都能得到相应的带动。

(2)个人任务——培养心理老师小助手。如果说,让学生排演情景剧是一个团队辅导的过程,那么针对个别寻求帮助的外来民工子弟学生,笔者采用了培养心理老师小助手这个方法,来为他或她精心设置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篮球架”。

当这些学生因为自身的问题来咨询过后,笔者就挑选每班一名问题比较突出的外来学生,请他担任我的心理课助手。内向的自卑的学生,就给他设置一个搜集大家对心理课上活动的建议与想法的任务;脾气暴躁、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就请他担任班级的“调解员”,专门制止“暴力事件”的发生。由于是小助手,所以和老师交流沟通的机会也多了,无形中也帮助这些学生“跳得更高”。

通过日积月累的实践,笔者发现这些学生和老师同学间的陌生感、距离感渐渐消除,同时帮助了心理课的开展。笔者发现在每次课堂上都提到这几个学生的名字,征求他或她的意见时,他们原本很拘谨的神态会慢慢被微笑所取代,从内心建立了自信,削弱或消除了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

(3)家校联合——亲子心相应。针对亲子关系问题,设置的“篮球架”必须符合实情、有实效,所以笔者采取的做法是向有亲子矛盾冲突的学生及其家长推荐一本讲述青少年心理特点、成长知识的读物(由学校心理阅览室出借),要求子女与父母共同阅读。根据每个家庭文化层次的不同,书籍的挑选尽量贴合学生父母文化水平。同时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父母的工作量大,所以设置了宽裕的借阅时间,同时要求学生把父母的感想(一句话即可)写下,带回校交给笔者。

通过这样设置的一个“篮球架”,优秀的教育资源被共享了,同时也开启了亲子沟通的桥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1.家长配合、提高实效

当这些学生的父母们,一天辛苦劳作以后,大多已经没有精力来和子女们细细沟通、耐心询问了。他们的工作强度大,生活压力重,但都有一颗能希望子女成才的心,只是方法容易简单粗暴。所以在校内对孩子的心理辅导,也务必得到校外家长的认同与递进。在校内要树立这部分孩子的自我认同。在校外,要帮助家长们建立起对孩子的信心与理解,帮助家长们掌握合理的处理问题方法。对于物质上不充裕的孩子,老师和家长做到让他们精神上富足,家庭中温暖。那么,他们在这个社会上,也会有自己的竞争力来立足。

2.多个渠道、全面开展

在笔者任教的外来民工子弟中,困难家庭的孩子不是少数,生活费、父母的伤病是压在他们心头的巨石,造成了他们的冷漠、压抑、自卑。针对他们,联合学校、社会的力量,如工会、慈善基金会等,让这些孩子有书读、有饭吃。少年时得到别人的关爱与帮助,会影响到人的一生。

四、小结

对外来民工子女而言,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也许是一条有些陡峭、有些坎坷的山路,但是作为他们的心灵领路人,愿为他们搭建一部阶梯,让他们能登上去,采摘到甜美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徐晶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0.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管以东.开拓社会资源促进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J].科教文汇,2011(16).

[4]钱志亮.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探索——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专业委员会第l0次年会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