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本运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本运作范文1

2月3日,复星医药公告称,子公司复星实业再次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同济堂药业股份,目前持股数占同济堂药业普通股总数的13.18%。

8次增持欲逼宫退市?

“复星系”对同济堂药业的追逐可谓持之以恒,从去年10月第一次持股同济堂药业以来,先后共8次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同济堂药业股份,持股比例在不断增加。

根据复星医药的公告,截至2009年1月26日纽交所收市,该上市公司下属控股公司复星实业以累计1408.28万美元,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同济堂药业共计445.91万ADS,折合普通股1783.63万股,占后者普通股总数的13.18%。

据记者统计,复星医药在首次购买同济堂股票之后的2008年11月1日、11月19日、12月11日、12月20日和2009年1月5日、1月6日以及2月3日,先后公告,披露了复星实业的收购消息。

复星医药表示,公司购入同济堂药业股票意在投资。复星实业将综合同济堂药业的股价水平、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业务发展前景以及宏观经济情况等因素,对所持有的同济堂药业股份和投票权作出评估。复星实业还可能会继续为投资目的而持有同济堂药业发行在外的ADS,通过公开市场或协议转让方式,增持或出售同济堂药业发行在外的ADS或普通股。

同济堂药业执行董事陈永存则表示,对于复星医药的目的他也不是很清楚,只是看到了公告上的声明,“可能是投资目的”。

一位长期关注复星医药的医药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从复星医药持续购买同济堂的股票来分析,“复星医药很有可能是想通过回购使同济堂退市,从而回归A股,然后通过二者的合作,复星医药实现旗下的中药资产上市。”

据了解,目前复星医药旗下已经拥有广西柳州花红药业、上海静安制药有限公司、湖州复星医药有限公司等多块中药类医药资产。如能与同济堂进行资产整合再打包上市,对完善复星系的产业链大有帮助。“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复星医药已经处于不败之地,这一票标买卖非常划算。”

作为在国内最大的医药分销集团,复星医药近年来在产品领域开始发力,在其产品线中,中药产品除“花红片”外,再无其他。中药产品已经成为复星医药研发的一个短腿。从2008年中期报告看,复星医药西药销售额为9.4亿元,而同期中药销售金额仅为,0.24忆元,相去甚远。

复星医药高级副总裁章国政表示,就国内医药市场的情况看,与其投入大量资金研发仿制骨质疏松的药品,不如直接购入同济堂,利用其现有的市场口碑和研发实力。同济堂旗下产品,主要为防止骨质疏松的仙灵骨葆和其他中成药。作为在中国首个启动中成药FDA认证的品种,同济堂在抗骨质疏松药品领域的优势和成长性,被复星医药看好。

谁是“复星系”下一个目标?

细看“复星系”的资本路径,不难发现,收购上市公司母公司、合作成立联营公司或者以原始法人股的方式介入,这些方式在复星控股或参股上市公司里屡见不鲜。不过,随着金融风暴来袭,大幅下跌的二级市场俨然已成为“复星系”的新战场。

“复星系”最近引起媒体关注,是因为2008年末的那场中国新媒体大合并事件。在新浪与分众传媒宣布换股合并之前,“复星系”就已先知先觉地抄了一次底,只不过消息公布当天,市场对这起合并案并不看好,导致分众传媒股价大跌。不过,“复星系”却反向操作,当天再次买八分众传媒股票,成为当天最大的接盘者。

根据最新消息,复星国际于2009年月30日在港交所了“进一步购买分众传媒美国存托股份”的公告,该公告表示,复星国际于2008年11月17日~2009年1月28日期间,在纳斯达克市场斥资约25亿美元,购入分众传媒2296%股权。

如此一来,复星系实际控制人郭广昌已经成为分众传媒的第一大股东。根据新浪与分众传媒的协议,郭广昌还将拥有新浪10.5%的股份,超过Oppenheimer基金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此前郭广昌曾公开表示,复星国际收购分众股票是常规性投资,个人并无意借此入主新浪董事会。新浪高层也并未就复星进入董事会进行探讨。但不可否认的是,“复星系”的资本版图中再添一成员。

据记者统计,“复星系”通过资本运作,已在医药、房地产、钢铁、矿业、零售、金融服务与战略投资等6大领域布局,构建起了包括复星医药、水晶光电、南钢股份、国药股份、一致药业、海翔药业、豫园商城、友谊股份、复星国际、上海复地、招金矿业、分众传媒、同济堂药业等在内的庞杂资本版图。

值得注意的是,“复星系”除了表达对分众传媒继续收购的意愿外,也同样表达了对同济堂药业继续增持的意图。显然,庞大的复星系在资本市场低迷之时露出了“嗜血”本性。很多人想知道的是,“复星系”下一个“猎物”是谁?

PE抄底时机来了

对于善于资本运作的“复星系”来说,对同济堂药业这样的投资已经是轻车熟路。在收购同济堂药业的同时,复星系也对其他目标公司进行频频抄底。去年底,复星系还在纳斯达克不断买入分众传媒的股份,直至新浪与分众传媒的合并消息传出后,才让业界的目光开始关注到了“复星系”身上。

“复星系”其实在罩先便已有自己的专门投资部门负责运作,从当时到处收购钢企欲成为中国的米塔尔便已看出其资本运作的功力。甚至在市况不好的2008年,“复星系”投资参股的水晶光电也成功登陆中小板,获得了超预期的投资回报。

一位创投界人士向记者透露,在很多场合,他们都能见到“复星系”的人。“他们的胃口很大,嗅觉很灵敏。对行业的了解也比较深刻。”

资本运作范文2

关键词:建筑业资本运作;中国铁建资本运作

中图分类号:F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2-0007-02

1 建筑企业资本运作的困境

1.1 宏观调控政策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大,国家采取了压缩基建投资规模、收紧银根的货币政策。自2006年来,央行13次上调存款准备率,由2006年7月的7.5%到2007年12月25日的15.5%,对资本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保险公司最近调高了建筑公司购买履约保证的门槛,使不少已经陷入困境的建筑公司,处境更是雪上加霜。履约保证的保费以往是介于保证和约总值的0.7%到1%,现在提高到1.6%至2%。但是有些建筑企业不顾财力与可行性,不顾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盲目上项目,违背了财政量入为出的原则,导致有些工程项目从一开始就存在资金先天不足,使施工企业背上沉重的资金包袱。

1.2 行业竞争激烈中标难。招标企业进一步压低盈利空间

从企业经营情况来看,建筑板块利润水平很低,毛利率水平不足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一半,净利率更是低得惊人,2007年大部分建筑行业上市公司的净利率在2%-3%,与我国股市上大多数行业板块的净利率水平相比差距非常大。绝大多数企业都面临因生产任务不足被迫放弃施工能力的状况。从而导致企业不顾一切的低价竞标、盲目而不计后果的垫资承包等等。而投资方往往利用竞争激烈的机制,压低施工企业取费级别,以降低取费标准,从中获取利益。

除此之外,业主把施工单位材料供应牢牢控制在手中,建筑业盈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投资方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主要材料(往往是有钱可赚的材料)由投资方自己供应,或由投资方指定供货商,或给出的建筑商品的价格太低,甚至无法抵扣建筑施工成本,这样,施工企业就没有什么利润可赚,利润空间微乎其微或趋于零,一旦建材、人工等价格上涨,施工成本增加,甚至出现亏本现象。

1.3 资金周转困难重重

资金周转困难体现在垫资施工经营难,工程竣工撤场难。一些建设单位利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机会,要求施工企业在承揽项目,签订工程合同时,先决条件是垫资建设。施工企业部分或全额垫资进行工程建设,一方面造成了自身的资金紧张,再无流动资金承包其它工程;另一方面,这类建设单位,往往资金不按时到位,不遵守合同条款付款,故意拖延结算时间,施工企业垫资建设了工程,却拿不到工程款,使施工企业陷入进去两难的境地,导致资金紧缺,甚至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另外,巨额应收账款造成企业现金流量紧张,企业无法正常经营,有些只能依赖银行借贷,而贷款利息又不断升高,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成本。而财务成本的增加进一步导致现金匮乏,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1.4 企业管理不善,加剧资金困境

从一些施工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来看,建筑行业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状态的粗放型经营,资金使用率低,亏损额较大。各个建筑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购置设备、材料靠拉关系、摘回扣等不正之风,造成材料价格偏高。如果在存放、保管中出现贬值的现象,又致使资金的浪费。有的经营者为了继续升职和连任,忽视企业长远利益和国家利益,急功近利,开支无计划,乱投标等行为,导致资金日趋紧张,无法摆脱资金匾乏的困境。

2 解决资本运作问题的策略

2.1 银企联盟战略

缺少资金和融资能力薄弱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建筑企业拓展业务的瓶颈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的独立投标资格,履约、索赔能力和采用先进施工组织方案的能力,使企业的技术人才优势无法得以发挥,潜在的生产力无法得以实现。企业筹措资金的重要方法是建立银企联盟,效仿发达国家建筑企业的发展道路,推进银行资本同产业资本的融合,以财团的金融资本支持承包企业的发展。建筑企业依托金融机构在国内外的融资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承包企业的投融资能力;借助于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担保、结算、咨询等服务,可以提高企业在投标中的竞争力,增大夺标的概率,并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

2.2 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

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对具有优势和增长潜力的产品和业务,沿其经营链条的纵向和横向夸大业务的深度和广度,以扩大经营规模,实现企业成长。

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避免业务单一风险而进入其他产业的战略。建筑企业利用多元化战略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承包工程,将其经营业务的范围扩展到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由目前的单一服务功能,发展为能够提供多元化服务的、有相当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性的承包工程企业。

2.3 资本结构重组

2.3.1 盘活闲置资产

闲置资产不仅占用企业有限的资金而且降低企业利润率。所以在进行闲置资产盘活过程中,要破除“出售国有企业的资产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错误观念。对闲置资产进行盘活的方法有:

(1)出售:企业对要出售的闲置资产进行清理,以评估价值向外出售,将闲置资产所占用的资金回笼,补偿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经营活力。

(2)租赁:由于企业工程任务不饱满造成的资产运作低效,则可以建立租赁公司,使闲置资产得以充分利用。

(3)抵押:即将闲置资产抵押给银行,向银行贷款,补偿流动资金的不足。这要求企业能够按时偿还贷款本息,否则,银行将低价拍卖抵押资产,企业蒙受损失,甚至影响正常生产经营。

2.3.2 盘优股本结构

资本流动要求摆脱所有制的束缚,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实现流动重组。大型建筑企业盘优股本结构,应重点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必须在合法可行基础上,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施工企业并非必须要国家控股或国家独资,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以及是否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资源优化配置为标准来确定是否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

3 实证分析建筑企业资本运作

以上市公司中国铁建资本运作的优缺点为实例,进一步分析我国建筑企业资本运作的操作方法和关键环节。中国铁建是中国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2006年、2007年连续人选“世界500强企业”。业务范围遍及除台湾以外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3.1 通过建立银企联合改善融资状况

2008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显示,前十名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东持股情况:HKSCC NOMINEES LIM- ITED期末持有无限售条件流通股的数量为1,850,540,500股、中国建设银行-银华核心价值优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

金为61,560,792股、中国银行-嘉实稳健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为60,560,792股、中国银行-银华优质增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为36,649,839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东小盘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为31,000,000股、中国建设银行-中信红利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为23,128,036股、中国工商银行-易方达价值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为18,008,547股、中国建设银行-交银施罗德蓝筹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为15,080,000股、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德胜精选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为14,725,490股、中信实业银行-招商优质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为11,744,583股、中国农业银行-交银施罗德成长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为10,999,984股。由此可见,持有无限售条件流通股的前十名均为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持股总计为2,133,998,563股,占总股数的26.67%。银企联合可以提高企业的声誉,借助于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担保、结算、咨询等服务,增强企业在投标中的竞争力,并防范金融风险。

3.2 一体化和多元化战略

中国铁建以工程承包、勘察设计咨询为核心业务,同时经营工业制造业务,并积极拓展房地产开发、资本运营和物流等业务。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较2006年增长11.99%,净利润较2006年增长110.24%,新签合同额合计达2869.99亿元。于2007年末,未完工合同额合计达3234.29亿元。主要运营与财务指标如下,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集团广泛采用多元化战略,2007年新签合同额中工业制造合同及其他业务合同合计17690.73,占总合同额的6.16%,尤其是工业制造业合同,2007年比2006年增长493.9%,总额甚至为第二业务勘察设计监理合同的二倍。本集团的工业制造业务包括设计、研发、生产及保养大型养路机械设备与铁路轨道系统零部件,其在应用同心多元化战略方面值得其他企业借鉴。除了多元化战略,集团还应该大力发展纵向一体化战略,尤其是前向一体化,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购买的交易成本,还能充分享受建材市场的高利润回报,规避业主强供原材料造成的利润压缩。

3.3 资产结构优化

施工企业并非必须要国家控股或国家独资,大型建筑企业盘优股本结构重点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上市前,总公司持股100%,上市后持股67%,但大部分被国有商业银行持有,最终持有者仍为国家,所以,向私有和外国资本转化是公司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不良资产剥离方面,集团转销了大量减值准备。拿应收账款为例,2007年转销6989.3万坏账准备,2006年转销3633.2万,力度可谓大刀阔斧。

资本运作范文3

新华社旗下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有限公司(CNC)所属的新华电视亚太台公司于2012年2月8日在香港重组上市,并以“中国新华电视”的简称上市交易。

CNC是近年来新华社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2009年1月在香港注册成立了控股子公司新华电视亚太台公司,2011年9月启动与香港上市公司进业控股的资产重组,2012年1月16日公司名称变更为“中国新华电视控股有限公司(CNC Holdings Limited)”。2012年2月8日,“中国新华电视”亮相香港资本市场。

新华电视近一年的运转表明,具有国资背景的文化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不仅实现了国有资产巨幅升值,对于拓展海外阵地,加快海外传媒市场布局,提升中国传媒在海外受众中的覆盖面、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登陆资本市场为新华电视搭建了一个吸引社会资金、规范资产运营和资本运作的平台,是新华电视乃至CNC再创业、实现跨跃式发展的基础。

2012年11月,中国新华电视公告,与国内四家商业地产商合作发展“环球万屏商讯联播”大屏幕播放业务。这是中国新华电视以市场化手段融资运营的又一次探索。新年伊始,CNC正在谋划新的融资和并购事项,以期推进多元化经营,进一步提升CNC的竞争力。

案例二:人民网上市

20i2年4月27日,被称作“中国官网第一股”的人民网正式登陆上交所,并受到投资者热烈追捧。据统计,人民网上市以来已募集资金超过14亿元,仅前三季度净利润已达128亿元。

作为第一家在国内A股整体上市的新闻网站,人民网的成功无疑将引领主流媒体网站上市热潮。主流媒体吸引股东的不只是资金优势,还在于其品牌效应。官方新闻网站进入资本市场体现出新闻媒体转型改制的不断深入,也表明具有国企性质的新闻媒体同样可以借力资本市场加快发展。

传媒企业上市融资方兴未艾,但其文化精神产品的特殊性和有待观察的成长性也引来诸多讨论。有分析人士认为,新闻网站因缺少多样化赢利模式和网络产品,很容易在市场化竞争中落于下风。也有人认为,人民网具有强大的官方色彩,一些非市场化因素使其上市象征意义大于经营价值。

无论如何,众多长期处于传统体制之下的新闻媒体纷纷踏足资本市场,就已经传递出了一种积极信号,主流媒体网站正试图以最规范、最具成长性的方式,促进自身发展,这或许能帮助传统主流媒体在全媒体热潮来临之际立足更稳,也会进一步影响和改变互联网媒体的格局和运作模式。

案例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大众报业集团分别发行中期票据

2012年5月30日上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宣布发行3.5亿中期票据。无独有偶,短短几天后,大众报业集团于6月5日发行了10亿元中期票据。两家集团融资都主要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以及购买新闻纸、扶持新项目建设。

上市并非是传媒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唯一通道。银行借贷是目前大多数媒体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即使是从银行融资仍有多种手段,短期贷款、债券融资、发行票据,等等。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日益趋紧,银行贷款难度逐步增加。而中短期融资债券、票据有别于商业贷款,其利率低、审批快、成本稳定、准备周期短,是传媒集团丰富债务融资手段,降低融资风险的有利补充。

每一种融资手段都有其特点和规律。南方传媒和大众报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发行中期票据,未必一定是最优之选,但却是一种有益尝试。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开始在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比例,改善融资结构上下功夫,努力探索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融资方式。

案例四:浙报传媒进军网络游戏领域

2012年4月,浙报传媒传出进军网络游戏领域的消息,将斥巨资收购盛大旗下知名电子游戏平台杭州边锋网及上海浩方在线。6月11日,浙报传媒正式宣布通过定向增发与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方式,收购杭州边锋、上海浩方各100%股权,标的资产预估值合计约为32亿元。

全媒体时代,众多传统媒体深度涉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而在所有新兴媒体行业中,网络游戏是盈利模式最清晰的一部分。浩方和边锋兼具网络游戏和社交互动娱乐双重概念。浙报传媒跨界收购,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收获。一是快速切入娱乐互联网行业,与原有的主营业务形成有效互补。二是利用边锋和浩方的用户资源,开辟广告投放、数据营销、视频服务等业务。三是获得一大批具有网络操作与管理经验的新媒体人才。

其实,不仅仅是“玩游戏”,自2011年9月29日借壳上市以来,浙报传媒从未停下资本运作的步伐,在报业之外已有多项投资,如:先后控股或创办了红旗出版社、淘宝天下、财新传媒等数家知名媒体及出版社,收购44%股权的东方星空,准备将所持有的财新传媒全部股权“以适当的方式注入上市公司”。与绿城集团联手,进军房地产领域,并且已经创造了数亿元收益等等。

浙报传媒所做的种种尝试,使其成为国内传统媒体探索转型的先行者。

案例五: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进军金融业

2012年10月16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宣布对信阳银行增资入股44亿元,占其20%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并以此进军金融业。

也许有人会诧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逆袭”,在报业集团纷纷从银行融资的时候,为何要反向注资银行。其实,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并不是第一个进军金融业的传媒集团。早在2003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就曾出资7900万元,投资认购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5000万股股份,成为中信银行并列第12大股东。然而此番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入股信阳银行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创新了国有文化企业投融资模式,并且有助于提高报业集团抗风险能力,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近几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一直在探索发展非报产业,如:构建报纸发行、物流配送、商品销售等业务的综合商务网;打造书报刊发行网;铺设酒店管理服务网等。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探索多元化投资,引入优质资源的战略,可以有效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推动报业集团多元化产业发展。

有时,逆向思维,是一种新的出路。

案例六:粤传媒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并更名

2012年6月,粤传媒宣布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广州日报社将旗下广告业务、发行业务、新媒体等优良资产全部注入到上市公司。7月3日,粤传媒全称正式更名为广东广州日报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三家子公司:广报经营、大洋传媒、广州日报新媒体公司。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是全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在珠三角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全国媒体中也一直以经营规模大、经济效益好、锐意改革、不断创新而闻名。此次历时两年之久的粤传媒重大资产重组终于画上圆满句号,也使得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为继浙江日报社后,第二家实现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报业集团。这无疑将为集团迎来一次新的发展契机。我们希望看到,借助资本市场之力,粤传媒发挥上市公司体制机制优势和人才资金聚集优势,以资本运作方式完善产业链布局,建设综合性传媒集团,推动传统媒体转型升级,实现传媒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案例七:央视广告收入再创历史新高

2012年11月18日。中央电视台2013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竞购大会上,央视广告预售收入总额为1588134亿元,同比增长1138%,再创历史新高。

在讨论媒体资本运作的大题目下,广告收入通常提不上议程。但被视为“中国经济晴雨表”的央视广告收入和158.8亿元的创纪录数字,使其再一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在新媒体逐渐瓜分、蚕食传统媒体优势的今天,视频网站、手机等移动媒体已从电视媒体的中分走了一杯羹;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广告商的广告预算大幅度缩减;受限娱令影响,电视剧时段的营收能力被极大削弱了。在这种严酷的现实下,央视广告招标再创历史新高已属不易,而一些地方卫视呈现出的不俗表现更让人无法忽略。

浙江卫视2013年广告招标总额达16.7亿元,其中《中国好声音》独占10.4亿元,贡献率达到60%。湖南卫视在只拿出15%的广告资源参与招标的情况下,仍有11.6亿元的收入入账。安徽卫视虽然总收入为7.66亿元,但和标底2.93亿元相比,平均溢价率为161%,远超心理预期。

案例八:优酷网和土豆网合并

2012年3月12日,排名前两位的视频网站优酷网和土豆网共同宣布双方将以100%换股的方式合并。2012年8月20日,优酷土豆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合并后,双方将依然保持各自品牌及团队的独立。

资本运作范文4

关键词:资本运作;融资;风险;问题;措施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资本运作已然成为了企业重点的管理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愈加成熟,企业的经营模式与经营结构较之以往也发生了诸多改变。但在我国部分企业中,其开展资本运作活动的时间较短,在资本运作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仍待改善的地方。对此,企业要在实际经营与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寻求资本运作的科学方法与措施,强化企业自身的资金运用效率,并通过融资等手段及时解决企业自身的资金问题,通过资本运作来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一、企业资本运作及融资的相关概念

1.资本运作的相关概念资本作为企业经营与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是企业进一步提升自身价值的重要力量。资本在社会与经济中存于各个领域,其通过合理的运营及运作才能够发挥作用,实现增值效用。而资本运作则是将企业自身所拥有的无形或有形资产转变为能够实现增值的活化资本,企业通过对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流动等诸多形式进行合理的运营,进而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最大化。而企业开展资本运作的核心内涵则是为了实现资本的最大增值,其以价值管理作为主要特征,将企业资本、生产要素等内容进行配置,对企业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对企业整体资本进行系统且综合的运营。2.资本运作的模式其一,兼并重组。兼并重组作为企业诸多资本运作模式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是通过资金、证券及其他形式将其他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进行购置,进而实现兼并。企业在进行兼并重组的过程中拥有诸多的方式可供选择。首先,企业将被兼并方的资产进行出资收购,同时对企业实现全面的重组与兼并。其次则是通过承担相应债务,获得被兼并方的控制权。再次则是将被兼并方企业的股权进行吸收,企业自身投入净资产,将其作为入股资金,通过此种方式来获取被兼并方企业的股东地位。最后则是直接购买被兼并方企业的股权,当企业自身所持股份达到一定比例则对被兼并方企业实现控制。其二,股份制改造。股份制改造是企业自身资本运作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通过股份制改造能够将企业自身资源进一步实现合理的配置,并且能够对企业产权分配进行优化与升级,完善企业经营模式及自身组织结构。股权结构改造是强化自身经营管理流程,协调管理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三,融资。在当前的企业中,融资的概念已然较为泛化,简单来讲即是指企业进行资金的筹措,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对资金的运用。从资金的来源上来看,融资包含了外源融资以及内源融资两个方面。内源融资是将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所剩余的价值进行资本化,具体来说其包含了企业自身原始投资所形成的股本、留存收益、折旧基金等内容构成。而外源融资则是企业通过某一方式或途径从外部经济组织中进行资金的筹措,包含了企业债券、股票发行、银行贷款等内容。

二、企业资本运作及融资所面临的风险

1.企业资本运作所面临的风险其一,资本运作模式不合理。企业资本运作的模式是极为复杂的,其不仅包含了合并、并购等方式。诸多企业由于自身管理水平不足,所采取的资本运作方式是较为单一的,难以有效并合理地在当前资本市场中选择合理的资本运作方式。对于当前多样化发展的企业模式来说,不合理或较为单一的资本运作模式可能无法满足企业规模扩张或资本增值的目的。其二,决策风险。当前部分企业管理者自身水平欠佳,其在进行资本运作以及融资相关的决策时,可能欠缺相关的可行性研究及科学分析。一旦决策出现失误,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极大风险。其三,流动性风险。部分企业自身的资本运作并不合理,如若其在进行资本运作的过程中,过多地选择了债务融资的形式,那么极可能会产生过多的债务依赖性,这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债务压力。企业一旦需时刻面对偿债压力,则有可能会给企业自身带来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其四,整合风险。对于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来说,其在资本运作过程中整合是较为常见的事务。但是企业在兼并等资本运作的过程中,不同企业之间不同团队的融合可能会产生冲突,或是企业无法深刻理解各个需要整合的企业自身的管理重点,导致整合进度缓慢,不利于企业发展。此外,在整合过程中,需要对财务以及审计等业务进行整合,而在此过程中无疑需要面对诸多财务风险,这同样也是整合风险出现的多发点。其五,资本运作缺乏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部分企业对资本市场的变化与发展敏感度较低,甚至于一些企业故步自封,无法及时地汲取现代化资本运作理念,对于企业自身所开展的资本运作活动过于保守,这就有可能丧失企业所处的资本市场中的先机,使其无法在市场中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竞争力。2.融资所面临的风险其一,市场波动。对于当前的资本市场来说,其是具备一定的不确定性的,资本在运作过程中,如果对市场判断不准确,企业对市场的预判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更迭,企业实际发展状况与市场需求相偏离,这就可能会导致资金的投入形成亏损。此外,企业在实际融资过程中,可将利率看作是资金的价格,这会直接决定企业自身融资成本的高低,如果当前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利率波动较大,极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较重的融资负担,进而形成融资风险。其二,宏观政策调险。如果企业当前所处的市场环境恰处于紧缩货币政策时,市场资金存量较少,那么无疑会给企业融资带来一定困难,资金获取不足或资金获取难度高都可能会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如果融资所获取的资金与企业发展计划不匹配,那么企业可能由此受到影响,加大经营风险。其三,融资渠道风险。当前诸多企业的融资渠道选择仍多是以银行贷款为主,但部分商业银行处于风险考虑,其在放款过程中可能会有较高的担保要求或是有着较高的贷款利率,这些因素均有可能增加融资成本。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其融资渠道相对狭窄,采取股权融资等方式难度较高,而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中的民间金融机构利率较高。一旦融资渠道选择性不足,那么企业被动的选择较高利率的融资方式,无疑会给企业带来诸多风险。其四,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于自身与供给方之间,这就可能导致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如果资金供给方对企业发展能力与价值信心不足,可能会导致逆向选择问题。此外,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部分金融机构搜集信息能力不足以及融资市场信息传递能力受限等诸多原因,使得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长期存在于企业与资金供给方之间。

三、企业资本运作与融资现状及所存问题

1.融资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当前,企业在资本运作的过程中,是否具备较为合理的融资结构,将会对企业综合效益的高低以及融资风险系数有着重要影响。一旦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那么就可能导致企业发生资金链断裂的问题,而这无疑会导致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系数加大,使企业自身的经营与管理面临诸多潜在风险,直接对企业的持续经营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当前的资本市场中,企业需结合自身实际状况,科学地选择间接融资或是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两者之间是存在本质性的差别的,两者利弊皆有,因此企业要极为慎重且科学地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的融资模式。一般来说,诸多企业是将银行贷款视为主要的融资模式的,股票及债券的发行相对较少。但如果企业仅是一味地选择从银行或金融机构进行借贷,对自身融资结构不做出适当的调整,那么企业自身则有可能时刻面对借贷负担,加大自身的还款风险。总的来讲,不合理的融资结构会使得企业自身资本运作存在诸多限制,无法全面地发挥出企业资本运作能力,还可能由其导致诸多风险的发生。2.资本市场监督体系仍存漏洞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目前仍有诸多需要完善的问题,资本市场的监督机制仍存漏洞。而这些问题的存在,或导致资本市场整体的运转效率降低,资本市场在开展各项服务的过程中也无法取得较高水平。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中经营丰富、资质完备且管理水平较高的中介机构仍显匮乏。部分中介机构其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仍就过于注重短期效益,甚至于一些机构不惜将违规资本当作其筹码,这会直接扰乱资本市场秩序,也会给社会造成诸多的不良影响。当前,我国部分投资主体其并未深入且深刻的对市场进行调研与分析,难以及时地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资本运作失衡问题。以上种种因素的存在可能会最终导致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工作不全面,甚至于部分工作仅是流于形式,使得整体监管机制存在诸多漏洞,有待完善,这也就最终导致市场监管无法发挥应有的资本市场运作规范、引导以及约束作用。3.资本市场功能仍待完善我国企业在开展各项资本运作活动时,其是通过资本市场为核心而进行的。资本市场功能是否健全,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资本运作是否能够取得应有效果。但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功能仍旧有待完善,功能的缺失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资本市场缺乏风险评估及定价功能。我国资本市场功能的缺失可能会引发诸多问题,尤其是在证券市场方面,股票价格在发生动态变化时,对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反馈效果不佳,而这可能会导致资本运作主体与不同投资主体的市场运营风险。其二,在资源配置方面资本市场仍显不足。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或是对于资源的配置过于松散,或是配置过于密集。在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结构中,支柱产业及基础产业的比例较低,各投资主体对其的重视性也稍显不足。长此以往,资本市场对于长期投资的价值观呈现出了边缘化。如此,也就极大地削弱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会导致资源配置结构进一步变形,这会阻碍我国部分企业的发展,阻碍整体经济结构调整。

四、企业资本运作与融资所存问题的应对策略

1.完善企业自身的资本运作的监督管理机制企业为了进一步保障自身资本运作的良好运转,最重要的则是需要构建并完善监管机制。通过监管来强化企业各项资本运作活动的有效进行。首先,企业需要设置审计部门,并严格地保持其独立性与权威性。企业管理层要赋予审计部门一定的监督职能,以此来强化企业综合监管水平。与此同时,企业需构建完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系统,以此来强化监督工作开展的效能,通过信息交流系统来确保企业内部形成彼此监督的管理效果,进而形成从根源上杜绝违规资本运作的行为。除此以外,企业还需构建严明且科学的奖惩机制。对参与或管理企业资本运作的各岗位人员通过奖惩机制来实现科学的激励管理,对业务水平较高、有着较好的责任心及职业操守的岗位人员,应给予其相应的精神及物质奖励;而对于业务能力较低且责任心匮乏的人员则应予以适当的惩治,以此来调动其积极性,进而使得企业负责或从事资本运作的相关人员能够积极地投身于相关工作中去。2.进一步调整并优化企业融资结构上文已经表述,企业自身的融资结构是否合理,与资本运作风险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联,更是决定了企业资本运作的质量与整体效率。倘若企业无法合理地控制自身融资结构,那么则有可能在资金链管理方面出现问题,严重情况下会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由此,企业需重点关注自身的融资结构问题。要尽可能地降低资本运作成本,将资本效益的增长空间不断扩大,使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企业融资结构在优化与调整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自身,并顺应经济市场的发展变化,对企业外源融资比例进行合理的调整,将财务杠杆的价值最大化发挥,保障企业整体资本运作的有序运转。3.进一步规范并约束我国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整体运转态势以及规范与否,将直接决定企业是否能够有效地实施资本运作。而资本市场是否具有完备的功能,则会影响到企业各类资本运作方式的最终效果。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仍处于探索与不断上升的阶段,在发展程度与市场规模等诸多方面仍有不少的提升空间。资本市场运营机制仍存有待完善的地方,一些缺陷与漏洞的存在可能会降低资本市场的服务水平及运营效率。尤其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对产权交易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且需进一步强化对信托市场的监管。不断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并积极强化对信托凭证市场的监督管理是我国未来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点,其对于企业突破资本市场运作的瓶颈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4.合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当前的资本市场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一个常见现象,并且因此而产生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是影响双方正常融资的关键因素,这同时也是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由此,合理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缓解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路径。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投融双方均难以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信息阻碍。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部分企业存在财务信息不透明、管理水平不佳、担保物不足等问题,信用水平不高阻碍了其融资活动的有效开展。而从企业角度来看,自身虽然不具备恰当的抵押物,但其自身发展前景较优,有着不小的发展潜力,仅仅是在当前的发展阶段缺乏资金支持,并且其融资渠道较为狭窄,银行仍是其主要选择。因此,投融双方在信息交流方面要充分且全面,金融机构要客观地对企业信用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估,担保物是重要条件之一,但却不能由此进行全盘的否定。企业方面也应当尽可能地将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与市场前景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交流,由此来获取金融机构的信任。此外,企业不能仅一味地追求银行贷款,可选择与企业当前发展状态相匹配的融资条件。例如企业在初创时期可选择天使投资,在发展阶段则可尝试风险投资,处于上市阶段则可去寻求私募股权投资,而在企业的发展成熟阶段则可选择股权或是债券融资。信息交流不畅使得投融双方均可能存在认知的偏差,但是企业自身在合适的阶段选择有效的融资方式亦是解决自身融资困境的合理方法。

五、结语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然是愈加成熟,在此大环境下,企业进一步加强自身的资本运作是大势所趋。企业自身保障资本运作的有序开展,是进一步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举措,是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息息相关的。企业在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要提高对资本运作的重视程度,构建严明的资本运作监督与管理机制,积极地探寻并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并完善资本运作的风险防范机制,以此来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实现价值增值的管理目的,为企业的健康与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岑燕波.论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与融资现状及对策[J].财经界,2020(10):41-42.

[2]孙志豪.试述国有企业资本运作融资风险及应对措施[J].经济管理文摘,2020(22):34-35.

资本运作范文5

[关键词]民营企业;资本运作;不同阶段

我国民营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发展,在企业规模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得到了扩展和提升,但从民营企业的发展阶段来看,中国的民营企业还处于起步期和发展期。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完善和中国民营逐步参与国际市场程度的提高,民营企业的资本运作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因素。民营企业应该认真分析周边环境的变化,对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恰当的评估判断,制定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资本运作手段,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研究民营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本运作模式对民营企业的长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资本运作的概念

企业的成长过程是企业规模的成长与企业内涵素质提高相结合的过程。资本运作作为企业规模扩张的丰要手段,也是企业充分利用经营资源,分散风险、获取经济效益的途径。资本运作是以资本为基础的资本运营,其概念是指把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本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降低风险、成本,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所有的价值增值。资本运作是一系列将各种现有资本有效组合的动态活动。资本运营丰要涉及对企业所能控制的产品形态、资产形态、房地产形态、金融形态、无形资产形态的组合、配置。所需要涉及的市场有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人才市场、产权市场等。

二、我国民营企业资本的运作环境

从民营企业的发展来看,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手段整合了外部资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现阶段,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和资本运作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一)商业银行为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有限

在金融危机下,虽然中央银行已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但各商业银行为了资金安全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民营企业放贷。同时银行大多喜欢大额贷款而忽视额度小、频率高的民营企业贷款。近年来,银行的票据承兑业务发展很快,但同样也是集中于大企业,民营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票据承兑额度。即使商业银行愿意向民营企业发放固定资产贷款,但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不健全,加上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不愿意向民营企业开放基建和技改项目贷款,因而民营企业最多也只能获得一年之内的流动资金贷款,很难获得长期的资金贷款。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些民营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负担和融资成本。由此可见,现有间接融资渠道很难满足民营企业再创业和技术改造、开发高科技项目的资金需求。

(二)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有限

中国资本市场仅有20年的发展历程,其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融资。目前,证券市场缺少适应各类企业融资需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还不能很好地连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长期票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这表明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资的机制尚不具备:受所有制和市场规模、制度环境的限制,即使是成功的民营企业,要想利用上市或发行债券、商业票据融资也比较困难;二板市场又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也不可能成为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因此,民营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有限,很难利用现有正式资本市场融通资金。

(三)资本运作的概念认识上存在错误

现阶段很多民营企业资本运作概念的起步和目的就是股市圈钱,为上市融资而融资。许多公司不是立足于自身产业的发展,而是片面追求上市,使上市公司成为稀缺的资源,加大上市成本。而上市后,资金在自身产业没有投资机会,擅改募集资金用途,甚至挪用募集资金炒股。

(四)资本运营脱离主业运作

民营企业在发展战略上的同步考虑缺乏,危及正在健康、有序发展中的实体产业。不少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后,直接通过委托理财方式、靠炒卖股票来进行创收活动,结果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失败了,使企业承受了不必要的风险。以资本运作为幌子进行资产重组,实际是为二级市场炒作制造概念。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兼并、收购或直接投资等手段来制造题材,实力表现出企业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并通过炒作这些题材使企业的股票价格飙升,从中谋取暴利,并以此作为企业的经营之道,而忽视企业的产业发展的持续性。

三、不同成长阶段的民营企业资本运作策略的运用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要经过创业、成长、成熟与衰退阶段,民营企业也不例外,在不同发展阶段,要根据企业该阶段特点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

(一)初创期策略

企业初创时期特点是资金需要量大,信息不透明,缺乏抵押品,外部融资相对较难。这时可选择的融资方式主要有:融资相对便利的借款和租赁融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应尽可能取得财政资金或政策性银行借款,并从信用担保机构取得贷款担保,租赁融资按需要可分别采取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方式。为满足临时或短期使用资产的需要可选择经营租赁方式,为满足长期资产的需要又缺少现金时,可采用租赁融资方式通过融物达到融资的目的。虽然租金成本较高,但筹资程序简单,速度较快。同时这一阶段,企业的员工较少,组织结构单一,这时企业往往具有自己的技术支撑和知识产权,企业的主要目标是求得生存。这一阶段,企业真正的投资一般为购置经营设备或购建厂房,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选择可行的投资项目,并进行充分的风险论证和资金安排。

(二)成长阶段策略

企业经过成功的创业,进入成长阶段,其内部已形成一定的资金积累,融资条件相对较好,资金需要量也相对较大。这时,企业在注重内部积累的同时,应当设法从外部融资。其融资方式除了选择借款和租赁融资外,应逐渐转向直接融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方式来融资。由于目前国家对债券融资限制条件多、程序复杂,因而直接融资应首选股票方式融资。虽然这种方式融资程序复杂,制约因素较多,但融资金额大,风险低,能较好的满足中小企业发展时期的资金需求,提高其进一步举债的能力。同时企业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其经销盈利已经开始能补偿它在创业初期所耗用的资金。企业的组织机构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各方面日趋完善。金融界和商界已逐渐了解企业,并愿意投入资金。这一阶段已初步形成主导产品,注重用品牌去开拓市场,营造市场,为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此时,由于债务资本的可能介入,企业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真正的投资行为可能集中在经营项目的扩建方面;此外,随着企业固定资本的增大投入,企业诸如存货、现金等其他流动资产会相应增加,做好流动资产的管理,提高周转速度和效益也是资产投资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成熟期策略

资本运作范文6

关键词:资本运作;吸收合并;风险管理;国有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085-02

随着金融市场的改革及资本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的融资渠道呈现出多样化。谢芳华(2011)提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产品开发、市场开发、技术合作等众多方面,有时会超出了企业自身的承载极限,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与其它经营主体合作,企业通过资本运作以有限的资源杠杆去撬动更多的资源实现更大的发展目标。当今市场是一个品牌的市场,在品牌的背后有着利润与市场利益的驱动。通过吸收合并的资本运作将品牌、专利以及商誉等无形资产进行有效产业布局整合,较大幅度降低品牌投资建设成本,省时省力,将无形资产快速转换成生产力与经济效益,实现生产规模经济。充分利用网络规模优势,增强产品市场控制力,吸收关键管理技能,使开发部门与多种研究得以融合,壮大人才队伍及增强科研实力,发挥协调效应。

但资本运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使资本快速增长,也可使资本快速流失。若盲目的运用资本运作,只强调关注企业产能扩张与市场规模,做大企业,易使企业一意孤行,陷入规模陷阱,忽视吸收合并扩张后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从而导致严重不良的决策后果。其次,吸收合并后的新企业其管理会相应的变得复杂,难免会出现机构重叠、制度繁杂、矛盾迭出等问题,此时,管理人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管理人员能力的提升是需要一定时间和成本的,在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时,管理人员素质在短时间内很难会随之提升,如果后期问题得不到解决,容易使企业坠入管理陷阱,不仅会增加企业内耗,浪费资源,还会迫使企业陷入管理危机。

一、我国上市国企的资本运作分析

垄断,导致资源配置浪费,这是我国国有企业所具有的通病。目前我国的上市国有企业中存在着这样的弊端:一些企业只顾发展,过分注重规模,忽视由业务带来的巨大的风险,走进了资本运作误区,易牺牲企业利益。企业通过上市,获得较大的资本运作平台,但若处理不好内部的利益群体关系,尤其是决策体制和机制,管理业绩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期望,不仅制约和影响着上市公司的发展,还容易导致公司进行资本运作的股改方案被否决。此外,上市公司还面临政府主管部门与金融机构及媒体等外部监督压力,稍不注意就易使上市公司陷入资本运作令行禁止,或一路绿灯高歌猛进,或急刹车胎死腹中等困境。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风险,处理不好不仅使企业费了心思,花了银子,还有可能丢了面子,这种沉重的教训将会成为企业面临的风险管理瓶颈。

但是上市国有企业通过吸收合并能够快速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和资源的整合,此种方式无疑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战略决策的有效和较经济的途径,在资本运作实务中被广泛应用,为避免现金压力,企业间的吸收合并通常是以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在二级市场上存在放大效应,各个利益相关者可通过此方式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采用换股吸收合并还有利于企业资本结构优化,降低资本运作成本,使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产权结构得到动态调整,实现有效的价值链管理,进而获得巨大的利润,实现企业集团资本增值最大化。然而,上市国有企业其多年积累下来的体制和管理问题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彻底解决,吸收合并成立的新企业其未来的增速将决定于其管理与经营改善进程,有可能存在再次遭遇增长瓶颈而放缓的潜在风险。

二、如何更有效的进行资本运作

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控建设。建立有效、完整和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其经营机制的转换,解决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存在的潜在同业竞争问题,进一步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提升治理水平,切实保护社会公众股东的利益,提高管理效率和上市国有企业的资本质量。在全面分析和把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上开展资本运作,才能够保证和提高资本运作的效率。通过调整国有企业现有“过于集中、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多培育其它股权主体等措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注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形成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改变和防止国有控股的公司国有股所有者“缺位”现象。吸收合并的资本运作活动本身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而能给股东创造价值的是企业管理者的卓越的管理经验与孜孜不倦的努力,避免重复的设施与重复建设的现象出现,使联合生产能力能更好得到利用,降低经营费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有效的资本运作,亦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其次,是加强资本运作风险管理。强化风险管理的经营理念,树立风险管理本身就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建立和完善动态风险监控机制,进行有效的跟踪监督,对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进行充分预计防控,及时发现风险,谨慎处理风险,并积极探索解决风险的方法,确保国有资本的安全运作,从风险中获利,实现风险管理效率与价值的最大化。以产品业务和客户为导向,通过自下而上方式把风险管理渗入到企业的经营业务中,形成企业的风险控制企业文化,加强企业商誉及差异化市场营销战略建设,有效满足更多客户的多种需求,以有效规避和减少运作中可能的经营风险。努力实现上市公司与母公司的相对“独立”,避免资本运作埋下隐患。积极发现和创造有利于本企业发展的市场机会,寻找具有自身特色的成长路径,使资本使用效率达到最优。而不是通过盲目与盲从地把企业摊子铺得过大的途径来加快投融资速度及资金周转,而是通过吸收合并方式有效加强产业领域间的融合,加强产业整合,推进重要业务板块实现显著跃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求产生最优化的协同效应,达到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能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管理方式和技术研发的同步的目的。此外,还要加强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的管理与维护,充分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并确保其对企业的忠诚度,有效提升企业自身形象与价值,注重客户关系管理,关注外部的整体环境风险的影响及企业资本运作后的总价值成长。

再次,拓宽融资渠道,有效资本运作。基于节省成本和降低风险的考虑,外部融资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和较高的成本,那么进行内源融资不失为企业较为理想的选择,常见的做法是通过提高折旧摊销比率、进行股票回购等方式增加内部融资数量,实施产权改革不断优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通过相关兄弟部门行业间的吸收合并,进行产业价值链内部化,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率和促进企业盈利水平。但要解决经营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光靠利润增长与利润留存等内部融资渠道也不能满足企业扩张发展的需求。需要转换思路,以资本运作的股权释放,舍小换大,不断开拓市场融资渠道,把蛋糕做大,促进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可以通过在集团层面,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资本运作之路,获得专业化与协作生产效益,形成规模经济,完善产业链,努力培育支柱产业,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有效的资本运作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使企业可持续发展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J·威斯通.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 柳建华,彭迪云,宋夏云.江西大型企业资本运作模式的现状及其改进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04(6):102-105.

[3] 孙 杰,李 鹏.现代资本运作理论及其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导报,2010(6):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