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乡的景物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乡的景物作文范文1
春天,一棵棵挂花树开花了,一阵阵清香飘荡在家旁,只要一走出家门就能闻到桂花的清香。桂花还可以做茶叶,在树上,把它一朵又一朵的摘下来,在炎热的天气里晒上几天再把它放在瓶子里放上五六个月,就可以泡茶了。
夏天,荷叶在小河中长着,花开了红红的花瓣展开,里面有像碗一样的东西,碗里放着一颗颗可以吃的小圆圆。
秋天,一棵一棵的果树结果子了,有橘子、橙子……那橙子又大又黄,而且还很甜,橘子也一样好吃美丽
家乡的景物作文范文2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对自己喜爱的景物进行仔细观察,弄明白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并展开想象。
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
4.要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重、难点 1.能对自己喜爱的景物进行仔细观察,弄明白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并展开想象。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
3.要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一、教学过程中的策略预设:(作文前)
结合口语交际进行。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开拓学生思路,写出家乡的景物及感受。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来写。引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和发现《套娃广场》的美和可爱之处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小组交流,选出写得好的习作,并说出习作好在哪里。最后在全班交流。选取好的以及有特点的习作做讲评。在全班讲评后,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小组交流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誊写清楚。在全班讲评后,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相互交流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誊写清楚。
二、教学过程中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
1.谈话引入.明确要求,小组交流。
2.准备素材
生报:(读素材)满洲里俄罗斯套娃广场是全国唯一的以俄罗斯传统工艺品――套娃为主题的旅游休闲娱乐广场,集中体现了满洲里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域特色和中俄蒙三国风情交融的特点。
生报(读素材):主体套娃内部为俄式餐厅和演艺大厅。套娃外部彩绘由代表着中俄蒙三国的美丽女孩组成,主体套娃周围有8个功能性套娃、200个代表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小套娃和30个色彩缤纷的俄罗斯复活节彩蛋。在广场音乐喷泉的周围还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和西方占星文化的十二星座。夜色中,在近千盏彩灯的映射下,广场上流光溢彩,仿佛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俄罗斯套娃广场将中俄蒙三国风情和东西方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是集旅游观光和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满洲里标志性旅游景区。
(二)激趣,游戏引路:
1.猜谜语是大家喜欢的游戏。下面我们就做一个“夸家乡,猜景物”的小游戏。(让一个小朋友说家乡的《套娃广场》的特点,其他同学猜是什么地方)
2.评议谁说得好,为什么说得好。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趣,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的氛围,积累习作的语言,实际上也是抓住景物特点的训练,为下面的习作指导做好了铺垫。]
三、教学过程中的奇思妙想,开启心路:
通过上节课的口语交际课,我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加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佳作引路,章法导写:
1.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
要根椐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观察的角度。观察顺序大体有三种:①按空间顺序;②按时间顺序;③按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
本文可以按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来描写。
2.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大套娃,小套娃的特点)
3.带着自己的感情写。
4.按先总后分的顺序写。
5.描写抒情相结合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⑴师述:写景往往是为了借景抒情,表达对家乡或是对祖国、对学校的热爱,或是赞颂大自然的宏伟、壮观,或是寄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情和景交融起来,写出来的习作才能打动人心。好的习作要有健康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佳作引路,引导学生读中学法,读写结合,一方面积累了习作的语言,另一方面借鉴文章的方法,快速打开习作的思路。在此前提下,学生习作也就有话可说,有法可行了。
(一)自我欣赏,同伴交流:(如果第三课时能完成习作,还有时间,也可以在第三课时进行,在小组里进行。)
1.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
2.同桌互相修改,相互启发。
3.小组评选最佳,推荐一个参加全班交流。
(二)集体会诊,创新行文:
1.挑选佳作两三篇,集体会诊,评议优点,指出不足。
2.对照评议出的毛病,修改自己的习作。注意借鉴别人的好方法好词语。
(三)佳作展览,评选最佳:
1.小组评选最佳:最佳开头、结尾、句子、想象等等,越多越好。
2.班级展览最佳。举办“美丽的套娃广场”习作展览。
(四)变格创新,自由表达。
四、课后反思:
家乡的景物作文范文3
关键词:作文;过渡;兴趣;有效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由此迈入写作的门槛,教学上称之为“习作”――学习写作之意。三年级习作要求学生完成“由说到写”,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二年级主要是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而到三年级就开始命题作文。为了能够尽快适应命题作文的要求,除了在词语运用方面继续进行训练外,还应在选材剪裁、布局谋篇等方面,重点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从看图写话比较顺利地过渡到命题作文,中间不至脱节。下面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些方面的一些练写方式,仅供参考。
一、从观察入手,解决选材问题
1.留心观察,捕捉素材
写景状物是中年级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把事物写生动具体,必须要学会观察。我们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可以教给他们三个方法:(1)选好观察点。如在习作《广场一景》时,指导学生把观察点定在广场中央,这样观察视野开阔,整个广场的景色也一览无余。(2)确定观察顺序。有序的观察,写景状物,可以使文章让人一目了然。观察顺序有多种,按时间、空间、方位等。(3)抓住景物特点。每一样景物都有它的独特之处。(比如抓住这种事物独特的形状、颜色、动静态、样子来描写)只有抓住了它的特点描写才生动细致。学生通过观察积累大量的材料,写文章时才有话可讲。
2.认真阅读,积累素材
(1)语文课本。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不仅文辞精妙,内容丰富,而且其中的许多写作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①句式仿写。如排比句、比喻句和一些运用了关联词的句子,就可以让学生经常练习并积极引导他们在作文中运用。②段落仿写。如在学习了《可爱的大熊猫》第一自然段关于大熊猫外形的描写后,我就要求学生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这段的写,用上一些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这种动物的外形特点描写出来。③篇章仿写。对一些经典的例文,在让学生深入理解例文,掌握例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指导习作。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岭》时,我们可以仿着课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一处景物。(2)课外阅读。我除了让学生记住课文里的好词佳句以外,还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本期我们读了《学语文之友》、《昆虫记》、《木偶奇遇记》、《唐诗三百首》、《中华成语故事》等,并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每人准备一本专门用来摘抄好词佳句的笔记本,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并对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能熟读成诵。
二、从方法入手,解决谋篇布局问题
1.以读带写,范文引路 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运用教材自身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模仿一些典型文章,特别是模仿一些优美段落的写法来进行训练。例如三年级上学期第二组作文要求是介绍家乡的景物或特产。在教完《家乡的红橘》这篇文章后,我们可以让孩子先说说你的家乡有什么特产,再选一种你最熟悉的特产模仿着课文的样子写一写(以家乡的桃子)为例:第一自然段介绍家乡的位置,点明特产;第二自然段以时间为顺序分别介绍桃树的叶子,桃花的特点,第三自然段介绍成熟的果实;第四自然段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初学写作阶段,模仿着课文《家乡的红橘》来进行构段,对于那些一写作文就无从下笔的孩子来说,这样写应该容易得多。
2.精心点拨,解决思路 为了使学生有扎实的作文基本功,老师必须在平时加强对学生习作的指导和训练,以范文为例,认真分析基本的写作套路,改变学生提笔无话可说、无话乱说的状况。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写作方法。比如《江南水乡――周庄》按周庄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构段;《美丽的小兴安岭》按照春夏秋冬季节的顺序构段,《香港夜色》是按山下到山顶游览顺序构段。三篇文章都用了先总后分的构篇模式。因此,我们应该讲清作者的行文思路,让学生在写同类文章时也建立相应的构篇模式,然后通过多次练笔,做到活学活用,手到擒来。
三、从生活细节入手,解决语言问题
1.化虚为实,先做后写 大多数的好文章都是作者亲身实践后写出来的。为了让学生掌握好第一手资料,我平时很重视在学生中开展各种活动,引导他们留心观察活动的过程,然后布置学生作文。比如本期我校开展了拔河比赛,比赛后我引导孩子们回忆:拔河比赛前你看到了什么?当时心情怎样?拔河比赛时你看到同学们都是怎么做的、他们的神情怎样?比赛后,同学们又是怎样的神情?你的心情怎样?由于拔河比赛是孩子亲身经历过的事,他们写出来的文章也更生动有趣。
家乡的景物作文范文4
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的文章都是语言和思维的结合,能否写好作文与写作者掌握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好坏,以及其思维能力的高低都有极为重要的关系。在作文教学中,语言培养是基础,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关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开展兴趣活动,创设作文情境,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总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在作文中产生了急需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愿望,思维活动就会积极地活跃起来。比如:我在指导“我的家乡”时,让学生带着作文要求听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故乡情》等抒情歌曲,启发思维的表象及热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产生了描写家乡的强烈欲望。指导“记一次游览活动”时,我给学生布置利用周末和家长一起去某地游览,要求学生在游览时注意游览过程,细致观察沿途景物,考虑如何把景物写清楚。这样既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勃勃的兴趣中完成了作文。在其它不宜开展兴趣活动的作文中,也要创设能够调动积极思维的情境,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克服作文中的困难,提高写作能力。
二、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学生的思维具有广阔性和深刻性,作文时就能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选取所需要的作文材料,把内容写具体,并能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深刻地挖掘,写出新颖的文章。例如我在指导“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时,除了要求学生写好本单元的课文范例,还介绍许多课外读物给学生读,开拓作文思路。同时尽早要求学生做好作文前准备,指导学生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扩大视野,注意观察活动情况。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选一件最有意义的活动来写。每次训练都尽最大的努力去拓宽学生作文的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三、教给学生讲评、修改方法,进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评价。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思维品质,才能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修改出好文章。于是,我引导学生们探讨出自己喜欢的讲评、修改方法。学生写完作文以后,就组织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在小组内进行评议,先学习别人的作文优点,再用批判的眼光相互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学生们评出优秀作文大家共同评赏,并与自己的作文进行比较。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大家共同来分析、比较,总结出教训。然后,重点指导学生独立分析修改自己的作文,综合同学、老师的意见,互相取长补短,修改出高质量的作文。
四、经常开展作文竞赛,进行评优展览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首先要培养他们思维的紧张性,提高效率。作文竞赛是在一定的时间里,以较快的速度,积极地进行思维,完成作文。学生必须以敏捷的思维,灵活的方法进行拟题、构思、选材,采用恰当的表现方式,并以最佳心理完成作文,其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从中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在作文展览活动中,会相互取长补短,拓宽思维,刺激他们不断地产生创新的火花,并考虑以后怎样以最快的速度,最灵活的方法写出更加出色的文章,尽快超过对手。
五、鼓励学生敢于打破作文俗套,提倡个性作文,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学生具有一定思维品质的情况下,鼓励学生敢于打破以往作文的俗套,提倡富有个性的作文,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有一定积极的作用。作文前提醒学生纠正“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弊端,鼓励学生写动物不要仿《猫》写猫;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不套写《小木船》;写人物不要虚构“小明、小红”;写好人好事不要落笔就写扶老奶奶过马路、捡钱包等已经写俗了的事。要从生活中选取真实的材料,写出富有个性、内容具体的文章来。并规定:凡是不落俗套,有新意、有个性的作文一律进行展评,以此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培养个性。
家乡的景物作文范文5
一、引导看,看后文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对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我们就要善于利用他们的这种特点,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观察周围的事物,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意识。
学了写景的文章后,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感受,再把自己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例如:苏教版第七册语文有一单元的作文,要求是观察冬天的一处景物,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写景物时要注意突出冬天的特点,融进自己的真切感受。在教学时,我就充分利用农村教育资源——家乡的蔬菜大棚。因为我们这里一进入冬季,学校附近的村庄搞的菜秧苗大棚、西红柿大棚、草莓大棚、常州市冬季作物果蔬示范园的塑料大棚等白茫茫的,一个接一个、一片连一片。我引导学生去观察大棚种植,按照“大棚给人的总印象、大棚的特点、人在大棚里面的活动或棚里的情况、你的感受”的顺序写了习作《家乡的大棚》,解决了学生冬天是暖冬无景物可写的困难。
而且,通过家乡大棚的描写,既有效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又让学生领略了利用大棚科学种植反季节果蔬的风光,了解了一点科学种田的知识,在小学生头脑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二、组织听,听后文
写好作文,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观察和操作,还必须动用各种感觉器官,要有老师的指导,要以提问的方式学习。在作文时,可以利用学校地处农村的优势,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例如:六年级的一次作文练习是“不出题目,也不限制内容范围,请你自由写”。我请来了镇上的果蔬协会会长,让他把同学们带到他们种植的基地。果蔬协会会长给学生们讲了格林无籽西瓜的后期注意事项、西红柿的一生、草莓的管理,并让学生参观基地。参观时,学生看到有人在为西红柿点花,我问学生:“你们说,大棚里的西红柿为什么要点花?草莓为什么不用点花?”学生们回答不出,一起涌去问种植人,了解原因,并亲自动手为西红柿点花。在后来交上的作文中,学生的作文不仅放得开,把自己看到的、做的、问来的、想说的意思写具体、写清楚,而且写进了冬天大棚中西红柿这样的植物为什么要点花,像草莓这样的植物就不用点花的科学道理。这样,“给予儿童相当的时间,作为自由思考与自由活动的机会”(陶先生语),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让人感兴趣,有血有肉。
三、自主做,做后文
每当要求学生作文,学生常叹“无话可写”、“无事可作”。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校内外特定地点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参与,进行系列的作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有意的注意下,在动手动脑中体会劳动带来的愉快。
学校有一块空地,荒着怪可惜的。后来就由我们班负责种上了蚕豆。学生去种蚕豆时非常活跃,种的过程中要用铁锹挖,要注意放几粒蚕豆,要注意一定的距离,种下后不能踩实。有的同学一人挖,一人放豆种,配合默契,合作意识强;有的同学手上有了小血泡,尝到了劳动的辛苦。学生在写《记一次劳动》作文时,因为是亲身经历,在与自然的真实接触中获得了深刻的感性认识,大部分写了《种蚕豆》,大家把《种蚕豆》作文写得生动、具体,有的作文简直是“口若悬河”。
蚕豆长出来后绿油油的一片,十分美丽。在课文中有个练笔“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断,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很多同学在观察自己种的蚕豆后,写了练笔《蚕豆花》,有位学生的作文中写到“奶奶说:‘蚕豆开花是黑良心’,我却发现,每一朵蚕豆花都是一个美丽的花姑娘,她一直用一双美丽的眼睛看着我的学习、我的活动。”还有的学生写出了蚕豆丛中看蜜蜂采蜜及捉蜜蜂被刺肿了手、找蚕豆叶上的“小耳朵”的乐趣。
蚕豆成熟时,正好写《记一次××比赛》的作文。我先组织学生把蚕豆摘下来,然后每人一盆,开展了剥蚕豆比赛,并把蚕豆送到了学生食堂,让全校师生品尝了劳动果实。学生在写《剥蚕豆比赛》的作文时达到“言之有物,滔滔不绝”的境界了。
在作文中,学生写出了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培养了从“我不会”到“我应该”到“我愿意”到“我乐于”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了生活的真实。同时,学习与应用的结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系列的写作素材。
四、学会思,思后文
家乡的景物作文范文6
一、写--读--写相结合
在学习课文之前,要求他们写或口述与课文相同的景物,然后与课文对照,转入学习课文,这样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作者的匠心与自己的不足,学完课文后再引导学生用课文方法写类似的景物。
这样在写--读--写过程中,学生既把课文读透了又能把刚吸收来的知识运用于写作。例如:我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之前,要求学生写家乡自己喜欢的水果;尽管他们没有比课文写得好,但引导学生认识、对比: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采用了哪些好方法;学完课文后,要求学生观察家乡的水果,布置学生动手写一写。此时学生就会学习作者调动各种感官,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使学生写作有了明显提高。
二、启发学生认真观察
陶行知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的”。学生对自然环境缺乏观察,对人更缺少观察,甚至对他们最常接触的家人、老师和同学都缺乏观察。为此我着重引导他们观察家人、老师和同学。有一回布置学生写自己的母亲,在学生的笔下母亲大都是中等身材、不胖不瘦、不高不矮……。针对这个问题,评讲作文时,我先把母亲写得相同的作文读一读,然后问学生是否拥有同一个母亲?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此时,学生才知道因为缺少认真的观察,连自己的家人外貌也不大清楚。为此我启发学生写人物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这样才会写出人物的特点。又如:老师因性别、年龄等差异,他们的形象也是不同的。为此要求学生先观察任课老师,看看他们上课时的姿态动作是否一样?他们对不做作业或作业马虎的学生、对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的处理是否一样?也观察他们在业余时间里做什么?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否一样?……这样有了范围,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观察起来具体容易得多,写出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了自己的个性。总之,作文就是生活,只要平常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写出好作文。
三、教给方法,尝试作文
人类口头语言发展总是先于书面语言,作文要遵循从说到写的原则,要让孩子们先随意说出重要的内容,再进行评议,然后按一定顺序,有条理,有中心具体说。再过渡到书面语言,在学生习作时,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教给学生习作的构段,布局谋篇和一些写作特点、方法,也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往往自由发挥的文章更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潇洒自身,不拘一格。
四、多练,练出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