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司内部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司内部培训范文1
关键词 培训体系 内部培训师 选、用、育、留
汽车金融公司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主营业务是为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提供金融贷款。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金融机构共发放汽车消费贷款1583亿元,截至2012年底达到3920亿元,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到2015年,中国汽车消费金融金额将达6700亿元。其中汽车金融公司占比 24%,将有1600亿元的市场容量。汽车金融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公司要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拥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及其培养机制。面对机遇与挑战,公司越来越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其重点在于以内部培训师快速整合内部业务技能资源,以优秀人才推动业务增长及管理改善,依靠内外结合的方式在竞争中拔得头筹,使公司获得持续发展的永续推动力。为了增强公司培训的针对性,内部培训师的培养和组建成为公司培训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一、为什么要搭建内部培训师体系?
搭建内部培训师体系对于公司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一方面,公司非常重视员工发展及培养,不惜花重金从咨询公司、培训机构、国外请来专家为员工进行“量体裁衣”式的培训,这的确对员工的软技能方面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但在专业技能培训上却收效甚微,甚至没有真正起到培训的效果。原因在于,汽车金融公司在中国发展时间较短,针对该领域内的专业技能培训资源很少,如客户信用审核部门的汽车金融个人信贷审核员的培养,该业务本身对员工的专业技能要求很高,行业外专家很难设身处地为汽车金融公司提供具有行业特色的业务技能培训。
另一方面,未来两年内该汽车金融公司员工总数将翻两番,达到600多人,由于业务部门对员工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短时间内较难招聘到经验丰富且入职之后能迅速达成较高效产出的员工,因此,公司已将招聘目标调整为可培训且有发展潜力的员工。越来越多的新员工在入职时就需要在经验丰富的资深员工的带领下边学习边工作。这占据了后者很大一部分工作量,但业务部门并未将此工作列入对资深员工的考核范围内,对于这些额外又重复的工作,很多资深员工产生了倦怠和不满。
再者,部门里具有资深业务经验的员工较少,这些资深员工由于自身职业发展瓶颈等原因的离职给公司带来的不仅是员工的流失,更多的是公司专有业务技能和经验的流失,公司知识成本的流失。
针对公司现状,人力资源部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在公司内建立内部培训师体系的方案,建立内部培训师制度也就是建立了知识管理体系,让优秀资深人才的知识与经验在公司里通过文字及行动来言传身教地传承的同时,还能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由此,内部培训师计划在该汽车金融公司得到了管理层高度重视,人力资源部开展了从资深员工到内部培训师的一系列培养计划,挖掘和聚焦组织内生的这些智慧并加以传播。这项计划得到了管理层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
二、如何搭建内部培训师体系?
面对这样的市场及内部需求,建立一支职业化的内部培训师队伍势在必行。那么作为公司,又该如何着手去搭建这样一支内部培训师队伍呢?公司人力资源部从内部培训师的选、用、育、留四个方面作出了初步诠释。
1. 选
该汽车金融公司内部培训师的选拔采用部门主导,人力资源部参与协助的方式,在员工自愿的基础上,选择业务精通、表达能力优秀、价值观与公司文化一致、且有意愿担任内部培训师的精英,经过一系列培养和在职学习,使其成为公司业务培训最核心的力量。
这个环节是搭建内部培训师体系的基本环节,决定着内部培训师队伍的质量基础。公司认为,首先一个好的内部培训师要心态积极、乐于分享、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并有较高的从事培训工作的意愿;其次,在业务方面要有较丰富的经验、熟练的业务知识技能、入职时间较久并担任过“师傅”的角色等。在公司自上而下地宣传后,人力资源部根据部门的推荐情况整理好所有报名者的资料,再对报名者的条件和资历进行审核,将综合素质得分较高的员工作为重点考察对象。人力资源部协助业务部门对这些重点考察对象采取面谈、初步试讲的方法,最终将表现突出的员工作为公司首批内部培训师培养对象。
2.用
在确定内部培训师培养对象后,公司给这些员工及各部门负责人发送官方邮件,确认员工的内部培训师身份并明确了其工作职责及工作方式:
1)公司内部培训师为兼职培训师。讲师职责将被作为员工工作内容之一被列入到其年度工作目标计划中,连同业务技能本身一起作为绩效考核目标之一。使内部培训师既不脱离本职工作,又拓展了新的职业发展方向。实际执行中,我们也发现,员工在担任内部培训师后,工作热情及绩效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内部培训师本身在实践中总结――总结后与学员分享――分享后得到反馈――反馈后再应用于实践,这一系列的过程对内部培训师本身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在工作中学习的资源平台。
2)内部培训师们将根据自身能力及发展意愿,分别负责部门内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固化及总结,协助部门搭建员工的业务技能发展体系。
3)内部培训师不但讲授员工业务技能发展的相关课程,还作为部门代表在公司的新员工入职培训中担任部门讲师角色。实际执行过程中,人力资源部也发现公司自己培养起来的内部培训师更能融入公司文化,接纳公司价值观,了解所在行业并拥有专业知识,因而对于新员工出现的问题及困惑也能提供贴合公司实际的解答,使后者更易接受,进而更快融入公司大家庭。
3.育
在内部培训师的严格选拔和发挥内部培训师的使用价值方面,公司不仅能够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同时也将内部培训师自身价值培养纳入公司人才梯队建设中。针对内部培训师必须掌握的一些培训技巧及授课能力,人力资源部整合内外部资源,为其定制了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和发展项目,力图在公司内形成阶梯型的内部培训师队伍。
阶段一:初级内部培训师。公司为准入培训师提供了基本的培训师培训课程,从对内部培训师角色的基本了解、基础的演讲及互动技巧、自我管理、现场试讲等方面着手,使准入培训师慢慢具备培训师的基本技能。同时在演讲技能培训中安排了很多现场试讲环节,人力资源部会将内部培训师每次试讲的过程都用录像记录,培训后再发给每位培训师,使准入内部培训师能够更加了解自己,并有针对性的改进并提高。经过这门培训,可以有效地化解内部培训师的胆怯心理,使其做好自我情绪管理的同时建立专业的讲授形象。在接受培训后的六个月内,初级培训师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授课中,周而复始,在实际操作和各方反馈中不断成长进步。
阶段二:中级内部培训师。公司会从初级培训师中筛选出较为杰出者进入中级内部培训师的培养计划。针对中级培训师应具备的技能,公司从有效的影响方法、课程表达技巧等方面着手为其实施培训师培训。这些培训奠定了内部培训师专业的表达技巧,全面提升内部培训师的课程掌控能力,使其授课更加系统化。
阶段三:高级内部培训师。在中级内部培训师开始实践的六个月后,公司会从中级内部培训师中筛选出较为杰出者进入高级内部培训师的培养计划中。公司将高级内部培训师定位为能够自主开发设计课程,并有能力承担初级培训师培养工作的核心人才。因此,公司从培训需求分析、课程设计、管理知识等方面为其准备了一系列课程,使其通过培训及实践能够自主进行课程开发与课程设计,并协助承担初级中级培训师的培养工作。
4.留
公司内部培训师虽无课酬,但为员工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方向,同时公司也在内部培训师的职业发展及晋升方面予以更多机会。
公司内部培训范文2
【关键词】金融危机;房地产公司;内控;策略
一、房地产公司内部控制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房地产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但房地产公司内部控制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之后,市场经济形势严重恶化,房地产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然而,对于部分房地产公司而言,因风险意识较弱而未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体系,公司风险评估机制不甚健全,导致房地产公司难以明确辨别所存在的风险,一旦丧失抵御风险的机会,风险控制超出预期范围。
2.制度执行乏力
现如今,房地产公司存在有严重的一股独大现象,只是注重如何不断大量提高经营业绩,往往忽略公司内控体系的优化构建。同时,才存在着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该种模式最为明显的一个标志便是经营管理的最终决策权集中于一人之手。虽然房地产公司也都设置了董事会、监事会因经理办公会,但房地产公司的重要决策仍是以个人决策方式为主,“一枝笔”、“一言堂”现象非常的普遍,想怎么决策,就怎么决策。整体而言,在股权结构布置不合理的情况下,房地产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得到有力执行。
3.内部控制监管职能乏力
房地产公司的内部控制监控通常是由内部审计部门来完成的,然而只有大约36%的房地产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直接隶属于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多数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则是隶属于经营层,这样就限制了其运作的独立性。房地产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都是在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展开工作的,各项经营行为特别是一些较为重要的决策和行为,也多数是在总经理的授权下进行的。房地产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对这些部门进行检查时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难以赢得威信。在该种情况下,房地产公司内控监管职能乏力,难以使公司内部审计的地位达到应有的高度,同时也无法完全确保公司内部审计职能的正常履行。
二、金融危机环境下的房地产公司内部控制策略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房地产公司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采用的一种管理手段,是房地产公司有效的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形势下,应当不断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全体职工的风险意识,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同时,基于以上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房地产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内部控制,还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构建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员工培训
良好的控制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房地产公司需努力开展决策层及管理层反腐倡廉工作,强化人员法纪培训,能够切实做到依法办事,公司员工约束自身行为、廉洁自律。房地产公司需针对员工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活动。此外,房地产公司应构建独立性较强的内部审计部门,有效监督公司所进行的业务活动是否能够满足内控需求,针对公司内部控制实施评价,实现房地产公司内控能力的提升,使得公司获取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2.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健全预算制度
房地产行业是高风险、高投入行业,必须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健全预算制度,利用资金有效控制实现对房地产公司的风险控制,实现资金集中统一监管,最大限度地缩短预售时间、降低资金风险和提高资金利用率率。资金管理是对房地产公司资金来源、资金应用进行科学计划、有效控制以及监督和考核等工作,合理地进行资金管理,能够加强对房地产公司系统内资金使用的监管,规范资金应用及资金业务操作流程,加速资金周转,控制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为公司经营和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而预算是房地产公司根据发展计划、任务编制的年度收支计划,是保证内部控制结构运行质量的监督手段。通过实施全面预算,能够控制房地产公司经营活动。
3.强化加大内部考核检查力度
在日常经营中,房地产公司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制定相应考核制度,严格考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施行情况,一旦发现不符合公司规定的行为,必须严格根据公司制度采取有效的处罚措施。除此之外,房地产公司必须形成良好的执行文化,以此为立足点,积极运用外部监督的力量进行制约,通过跟外部管理部门多方沟通交流,详尽获取有效信息,更好地监控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将公司内部控制思想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房地产公司文化是影响员工思维方法、行为方式的一种无形的但又非常的力量,在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房地产公司可将内部控制思想有效地融入到公司文化建设之中,通过加强公司文化建设来增强员工的控制意识。一个有较强控制意识的组织,通常意味着有较好的控制环境条件,通过公司文化建设来培养员工们的内部控制思想。来实现对公司内部管控。同时,还要将房地产公司内部控制观念有效地植根于公司员工的思想观念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内部控制的真正贯彻和执行。
三、结语
综上可知,在金融危机环境影响之下,房地产公司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为此必须立足实际,分析公司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有效措施努力强化内控建设,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积极应对严峻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公司内部培训范文3
[摘要]在中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内部审计已成为证券公司防范内部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利益的重要途径。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中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中介机构,生存状况和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的健全和发展程度。本文从多个角度就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影响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不利因素,并提出若干改进建议。
[关键词]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问题;措施
经过20余年改革与发展,中国证券公司已取得全球瞩目的成就。据报道,中国证券业2006年上半年收入231亿元,纯利123亿元,中国证券业在近年将会实现盈利,扭转前几年的亏损局面。但中国的证券业还处在非常关键的阶段,资本市场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中国证券市场持续低迷,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缺乏信心,尚未形成完善的、稳定的运营机制。为了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监管部门应重视对证券公司的审计监管,而证券公司更要加强内部审计,以保证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健康与持续地高效运行。
一、加强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是经济稳健发展的迫切需要
证券公司属于高风险行业。近几年,中国证券公司已出现透支挪用资金、法人投资者以个人名义炒股、编报虚假申报材料、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等一些违法、违规行为。2002年以前,我国高风险证券公司被处置还属于个案,2002年8月以后,由于市场低迷,证券公司连续几年出现全行业亏损,多年积累起来的风险集中爆发,因重大违规行为受到处置的证券公司数量急剧上升。到2006年7月,不足4年时间就有34家高风险证券公司被处置,证券公司面临行业建立以来的第一次系统性危机。在证券违法犯罪案件中,证券经营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超过半数,显示在证券公司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同时,自身的内部控制有待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2008年4月23日,国务院总理签发国务院522、523号令,《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
21世纪国内证券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在重新“洗牌”中经受到严峻的挑战。如何防范和化解风险,既是监管机构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证券公司不能回避的责任。《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第133条规定,“证券公司应设立监督检查部门或岗位,独立履行合规检查、财务稽核、业务稽核、风险控制等监督检查职能;负责提出内部控制缺陷的改进建议并敦促有关责任单位及时改进。”约束、自律作为证券公司获得良好信誉的前提,也是券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的法宝。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是对公司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监督,目的是防范风险,纠正违规,加强内部控制,保障证券公司健康发展。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于公司的规范经营负有重要责任,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证券公司的长期生存与稳健发展。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已成证券公司当务之急。
二、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现状与问题
目前,证券公司普遍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内部审计工作现状与其重要性并不相适应,内部审计还远没发挥其应有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范围有限,未覆盖到各部门、各环节。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实施全方位审计,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审计范围并没有覆盖各部门、各环节。例如,有的证券公司只注重对营业部和分支机构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的监督,而未涉及到对公司总部的重点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审计,如投资部、资产管理部、财务部等。有的证券公司虽然开展了针对这些部门的审计,但在审计实施及出具审计报告时有所顾忌,不能客观反映真实情况。总体来说,内部审计部门代表公司对下属营业部的稽核审计工作比较容易开展,对总部其他同级部门或投资部等重要部门实施审计则有一定难度。
(二)内部审计重视财务、淡化管理。证券公司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在运转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种风险,近年以来被处置的高风险证券公司数量之多史无前例。而我国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大多将主要精力放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及监督上,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及相关资料,内部审计的职责集中在“查错防弊”上,很少对公司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事实上,证券公司发生或产生错误与舞弊等问题不限于财务部门,更多的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也并不仅限于“查错防弊”。把审计重点局限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上,不利于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
(三)重事后检查,轻事前、事中控制。内部审计部门在事后监督检查,主要是财务数据的检查方面比较到位,而在事前和事中控制方面所起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事后检查只能发现已经发生的问题,而如何防微杜渐、亡羊补牢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严格来说,制定、执行制度并不是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工作,但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工作的关系,可以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有机会了解内部控制方面的薄弱环节,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重在事后发现问题,忽视了对可能产生的风险或不安全隐患的防范与分析,对于事前、事中控制的关注远远不够。
(四)内部审计技术落后,审计效率不高。综合治理后,证券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种类不断增加,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而部分证券公司审计手段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采用现场审计方式。证券公司规模扩大后,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以及财力、物力的限制,使得内部审计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甚至会影响到审计报告的及时性。现有审计手段远不能适应业务活动的节奏和风险控制的要求,审计效率不高,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和提供增值服务的作用。
三、影响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制约因素
(一)内部审计部门缺少应有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才能客观地实施审计,才能作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评价。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作了明确规定,核心内容有3条:内部审计机构应置于组织内部的较高层次,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隶属关系和领导层次的高低,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和权威性越高;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应直接向组织内的最高决策层负责并报告工作,从而保证内部审计活动的实施;内部审计活动不受其他职能部门或个人的干扰。同时,按照规定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对董事会负责,独立于证券公司其他部门,对公司所有部门、所有环节实施监督。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虽然名义上归董事会领导,与内部其他部门处于基本平级的地位,内部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与晋升等还要受制于公司其他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二)对于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急需深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重新修订并已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项为了增加价值和改善运营所进行的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公司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新定义中突出内部审计的“咨询”、“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公司治理”功能。这种内部审计不同于传统的“监督导向型”内部审计,而被称之为“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从现实来看,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多是在实践中摸索和成长起来的,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并不扎实,对于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不够全面。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往往重监督评价,轻控制和服务。主要审计力量集中在财务数据的事后检查方面,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不够重视。在为公司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发挥服务职能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
(三)非现场稽核手段应用不够充分。证券公司目前内部审计手段还比较落后,基本上采用现场稽核方式。综合治理完成后,证券公司数量减少,规模扩大,营业网点不断增加,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传统审计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近年来,证券公司逐渐建立了集中的交易监控系统和集中的财务监控系统,通过将交易监控和财务监控连通运作,实现了交易数据和财务数据的互相核对。环境的改变为非现场稽核审计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非现场稽核手段应用不充分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非现场稽核成为了证券公司在现阶段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复合型人才匮乏。目前,我国大部分证券公司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准入标准和考核机制,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要求不明确,难以保证内部审计队伍的素质。内部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通晓财会知识、审计理论、法律知识,还必须掌握电脑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当前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电脑知识,业务知识面较窄,加上日常工作相当繁忙,缺乏专业培训,专业能力下降,不适应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任务要求的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复合型人才,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改进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措施
(一)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只有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并在证券公司内部位于比较高的层次,才能确保内部审计意见、结论和建议的公正、客观、权威和有效,真正发挥公司最高决策层的参谋和助手作用。为保证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仅是名义上,实质上内部审计机构也要置于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下,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直接对董事会或监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任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评价与考核,要直接由董事会或监会事决定。内部审计机构的年度审计工作项目计划、人员计划及财务预算要提交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备案。内部审计机构每年一次或在必要时多次向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交工作报告。
(二)全面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与权威性。内部审计作为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中监督、反馈系统的核心,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为公司提供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如果内部审计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就无法满足这个要求。因此,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公司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责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拓展,其作业范围不应当局限于财务领域,而应扩展到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三)充分利用非现场稽核审计手段。限于现场审计的成本、人力等方面的制约,现场审计和检查的频率不可能很高,一般一年一次或者更长,这种频率目前无法满足风险管理的要求。随着证券公司各项业务电子化、网络化程度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采集被审计单位柜台系统、财务系统、日常监控系统以及被审计单位历年审计的历史数据等信息,借助内部网络查询、筛选、记录、分析等,对被审单位实施非现场稽核审计。覆盖全面的公司内部网络,可为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证券公司营业部开展非现场稽核审计创造条件。
公司内部培训范文4
【关键词】 内审; 资源; 整合
内部审计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维护企业资金的安全、完整、企业健康发展以及加强完善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目前的内部审计工作情况看,随着内部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宽,内部审计任务日益繁重,内部审计力量相对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更重要的是审计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审计资源的科学整合已成为内部审计机构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内部审计资源的内容及整合的意义
进行审计资源整合,首先需要了解所拥有的审计资源是什么,要很好地“盘点”家底,总结审计工作的规律,对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做到心中有数;要眼光向内,挖掘潜力,在此基础上合理有效地采取多种方式推进审计资源的整合,提高审计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履行内部审计职责。
(一)审计资源的内容
广义的审计资源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履行审计职责过程中拥有或能够支配的一切资源要素,包括审计力量、审计方法、审计成果、审计信息、审计环境等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要素。就目前而言,审计资源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审计组织和人力资源。审计组织和人员是审计的主体,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审计组织,并配备合格的审计人员,是实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必要前提和组织基础。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审计组织体系,按其性质可划分为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中介审计组织。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是指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所拥有的一定数量与素质的审计业务人员,是审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内部审计信息资源。审计信息是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信息和成果以及内部审计部门能够掌握和利用的各种企业信息。
3.内部审计技术资源。审计技术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为了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4.内部审计环境资源。审计环境资源是指内部审计工作所面临的内部审计机构以外的人员对其的态度和行为。审计需要保持独立性,但企业领导者、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认知和支持度,对内部审计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外部审计环境。
(二)整合内部审计资源的现实意义
当前对审计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二是有利于扩大内部审计影响,提升审计实际效果;三是能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效能;四是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更大限度地提高审计质量;五是有利于发挥内部审计威慑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集团公司内部审计资源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内部审计工作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但从审计资源的现状及配置利用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内部审计队伍整体素质和人员结构尚待加强
面对日益繁重的内部审计任务,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偏少、专业结构单一的矛盾比较突出。当前,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呈现出知识结构单一的特点,财务会计专业的人数占了大多数,而管理专业、计算机专业、法律专业、工程专业等方面的非财经类专业人员则比较缺乏,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内部审计队伍中有较大一部分人员只能是就审计而审计,缺乏全面分析、综合协调能力。究其原因,一是审计队伍一般由会计人员构成;二是内部审计部门和企业内部其他业务部门间缺乏交流与沟通;三是内部审计人员不注重知识拓展等观念问题。
(二)内部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有待提高
集团公司内部上下级审计机构的审计项目安排独立,许多同类问题散见于不同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之中,综合性审计报告少,最终审计结果缺少整体分析,从而不能针对带有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提出系统而全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审计结果的综合利用不够,不能真正全面体现出审计的监督作用。
(三)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的运用相对滞后
现代审计是一种制度基础审计,审计的着眼点由单一的以账簿为基础转向了以账簿和内控制度两个着眼点为基础。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内部审计项目和审计人员仅仅停留在从查阅手工账跨越到查阅电子账的阶段,能真正利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的很少,离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目标还相去甚远。
(四)内部审计机构与企业内部其他业务部门间的沟通和资源共享还存在差距
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被审单位及相关人员对审计的认知度还存在一些偏差,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和配合方面还存在一些偏见,因此对内部审计人员及时获得相关可靠的信息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内部审计的效率。
三、整合审计资源的方式
多年来,内部审计工作实践所形成的内部审计的组织基础、人员基础、业务基础、技术基础、管理基础和有关经验积累是一笔宝贵财富,也是今后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阵地和平台,在现有审计资源的条件下,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一基础,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源整合。
(一)协调集团公司上下级内部审计机构行动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应该以审计项目为着眼点,实现内部审计机构上下级之间的统一协调,达到资源的最优开发和利用,加强上下级内部审计机构审计项目的联动。集团公司审计机构结合年度审计项目计划,适时安排“一条鞭”审计项目,放大审计效果。通过上下联动,使有限的审计力量形成“拳头”,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更大作用。
(二)整合集团公司内部人力资源,发挥整体效能
整合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关键是要在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调动审计人员工作主动性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合力及效能,以此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1.要建立长效的教育培训机制,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积极倡导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采取统一培训与分层次、分类别培训相结合;在职自学与脱产轮训相结合;工作实践与输送锻炼相结合的方法,努力提高教育培训效果。
2.在集团公司内部要建立灵活多变的人员调配机制,在提高审计人力资源的利用上下功夫。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是在集团公司内部实行审计人员的垂直领导。其次就是在审计项目安排上要打破上下级的界限,要从集团公司整体审计的全局统筹出发,将全年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平衡上下级审计部门的工作量,坚决避免上下级审计部门实施审计时的重复劳动,以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同时,在进行一个审计项目时,可以在集团公司内部公开选用审计组长,审计组长在集团公司范围内与内部审计人员双向选择组成审计组,并确立奖励机制,以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在一定条件下借助集团公司内部其他职能部室专业人员及社会审计力量
在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偏少与专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仍很突出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不能单打独斗,不能排斥其他部门专业人员、社会审计力量的参与。企业内审机构除了整合内部人力资源外,对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室专业人员、社会审计力量还应加以合理运用。这样,一是可以缓解自身力量不足的矛盾;二是审计人员组成多样化,可以弥补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
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室专业人员,具有熟悉企业内部专业业务、易沟通等优势,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与其进行多方面的情况交流,包括专业交流、作出指导性的工作规范等。
对社会审计力量,一方面应加强对其业务质量的监督;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其审计成果,在审核把关的基础上为我所用,避免重复审计。同时,还可以采用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社会审计人员参加审计组,或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协助审计,以解决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
(四)深度挖掘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利用,提升审计效果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要加大对审计成果的开发利用程度,扩大审计影响。一是加强综合分析,对在审计中发现的在集团公司内部具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内部审计机构应出具详细的审计报告或调查报告,为领导掌握情况、进行决策提供信息。同时,对于集团公司本部的内部审计机构要将上述共性、普遍性问题在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之间进行交流,以达到扩大审计人员视野的作用。二是办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信息简报,发挥审计信息简报总结经验、交流情况、反映问题、宣传审计的功能。内部审计机构要善于将审计成果通过审计信息的方式转化为企业决策参考的依据,并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让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加强审计信息、技术的交流,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一是要搭建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集团公司内部资源共享;同时加快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信息交换网络化拓宽信息共享渠道,实现集团内部上下级审计机构信息的畅通交流和共享。
二是积极推广和应用审计创新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审计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技术、经验与方法等,加强审计技术与方法的交流,加强对审计人员审计业务的培训。通过培训,使个别人特有的审计技术、方法变成集团内审计人员共同的财富,从一个人的个性经验形成一种审计能力。
三是总结经验,交流工作,探讨和完善集团公司内部上下级审计机构之间的工作交流机制。可以实行上下级审计机构人员之间、集团公司内部同级审计机构人员之间有计划的轮岗或带职锻炼,达到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人员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目的。
(六)协调内部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关系,优化审计环境资源
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得到企业内部管理层、其他职能部门、被审单位等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作用。
首先要紧扣企业的中心工作开展审计。内部审计工作只有在促进企业经营发展中发挥了作用,才会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即有为才有位。其次,在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力量,在进行审计项目时可以采用由内部审计部门牵头,由其他职能部门参与的联合审计机制,形成各方面、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的职责。最后,审计结果是审计机构审计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内部审计机构可通过向职代会作审计工作报告的方式逐步将审计结果公开,让企业职工了解审计结果,参与监督,将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职工监督结合起来,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公司内部培训范文5
关键词: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最佳实务
国内外财务舞弊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内部控制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作为完善现代公司制度的有效方式之一,内部控制在提升上市公司运作管理水平、规避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992年,COSO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该报告提出内部控制的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受到国际内部控制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公司运用,也被各国内部控制标准制定机构借鉴或采用。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严格要求公司加强对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的完善和披露,已经得到全球范围内认可和应用。2004年,COSO了《公司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该框架不仅涵盖了原有内部控制的合理内容,而且强化了公司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的兴起对内部控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08年,我国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门联合了《公司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财政部又了《公司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这标志着我国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立起来。在此背景下,探讨国外内部控制最佳实务,有助于我国公司经营管理实践的提升。
一、展开培训,培养管理层内部控制观念
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将有助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并减少特定控制被忽视或规避的可能。衡量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的重要标准,是管理层收到有关内部控制缺陷及违规事件的报告时,是否做出适当反应。管理层及时地下达纠弊措施,表明他们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也有利于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意识。控制理念反映在管理层制定的政策、程序及所采取的措施中,而不是反映在形式上。为了培养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观念,公司应该给予管理层适当的培训,使管理层正确认知内部控制、理解其目标、职能及范围。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公司遵守内部控制的监管规定,同时也能为达到内部控制目标提供更大的保证。培训课程可以由公司自行开发,也可以外包给在此方面具有专长的公司。
二、董事会持续有效监控
持续有效监控是完善内部控制的要素。然而,董事会不应被动,并且不应只依据公司内嵌入的监控程序以履行其职责。董事会应定期收取、审阅内部控制报告。负有内部监控的管理层或审计部门等职能部门,应不时向董事会或董事会委员会提交工作报告,汇报公司最新的监控情况。建议公司在审计委员会下设立审计部,除了配备专职的审计人员之外,如有需要,审计部可以根据具体审计项目的需要,临时申请抽调公司经营层面相关专业人员来配合、协助、支持,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审计部开展工作不受其他部门或者个人的干涉,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最大程度保证审计部对内部经营管理活动的监控职能,审计部的日常行政管理归属于董事会办公室。
三、建立审计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作为董事会里的一个主要由非执行董事组成的专业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监督公司的会计、财务报告以及公司会计报表的审计。审计委员会的职权范围应包括与监管上市公司财务制度及内部控制有关的职责:(1)检讨公司的财务监控、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制度;(2)与管理层讨论内部控制系统,确保管理层已履行职责,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3)主动或应董事会的委派,就有关内部控制的重要调查结果及管理层对该结果的回应进行研究;(4)如公司设有内部审计部门,须确保内部和外部审计师的工作得到协调;(5)确保内部审计在公司内部有足够资源,且有独立的地位;(6)检查内部审计功能是否有效;(7)检讨集团的财务及会计政策及实务;(8)对外部审计师就会计记录、财务账目或监控系统向管理层提出的任何重大疑问做出回应。综合以上可以看出,如果审计委员会能够运行有效,能够给公司经营管理带来显著的效益。
四、设置内部审计部门
内部审计是公司内部监控系统的组成部分,有助于确保监控系统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可以通过以下程序对公司做出积极和有价值的贡献:(1)对风险管理,特别是在内部监控系统的设计、执行及运作方面提供建议; (2)识别监控中潜在的机会,降低运作上有关的损失,从而加强风险管理和监控管理的效率及效果;(3)提升公司内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观念。内部审计功能可以提供各方面的收益。如果有适当资源,内部审计应该可以:(1)就公司的风险管理与内部监控是否足够及有效,向董事会及管理层提供客观保证;(2)帮助管理层改善用以识别、管理风险的程序;(3)协助董事会履行其加强、改善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架构的职责。
五、把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嵌入到公司业务流程中
公司的营运环境持续变化,导致公司所面对的风险也不断改变。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需要对公司所承担风险的性质、程度进行全面、定期评估。内部控制系统要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便在环境、公司组织和目标有所变更时,能做出相应改变及调整。内部控制系统应该嵌入公司的运营中,并构成公司文化的一部分;能够对由公司内在因素所产生的业务风险及经营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应对,包括向适当的管理层及时汇报任何重大监控失误或缺陷,所采取行动的细节。
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嵌入公司的业务程序中,与其发展另一套风险报告系统,不如把内部控制纳入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内。过分繁复的风险管理程序会使其偏离重点,而这个重点就是通过把监控系统结合于现存的流程内,使公司内各职能部门及人员能更加专注于达成业务目标,并管理好与各部门工作有关的重大风险。
通过把风险管理嵌入于公司业务程序中,公司有机会消除重复或不必要的监控及创造一个环境,在完善的风险管理实务规范下,赋予公司内各人更大的权力,以满足顾客的需要。
六、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系统
COSO认为,确定公司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是在对八个构成要素是否存在和有效运行的评估的基础之上所做出的判断。因此,构成要素同时也是有效的公司内部控制的判断标准。如果这些构成要素存在且正常运行,那么就可能没有重大缺陷,而风险可能已经被控制在主体的风险容量以内。同时,如果确定公司风险管理在所有四类目标上都是有效的,那么就意味着董事会和管理当局对实现内部控制具有合理保证。
七、编制内部控制手册
按照COSO报告、结合公司具体情况,编制内部控制手册,对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工作,持续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
内部控制手册,不是新的构想、也不是新创造的体系,而是在公司现有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基础上,借鉴COSO报告最新研究成果,将各部门、各岗位内部控制过程集合成较为系统的书面式文档,它涵盖了内部控制的五个方面,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持续监控,体现了公司内部控制的标准、原则和要求。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随着公司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不断更新和补充手册内容,制定详细的业务操作层面细则,提高手册的可操作性与指导性,以期日渐完善。
通过编制《内部控制手册》,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内部控制的方法和规范,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运行和维护提供指引,并作为建立、运行及评价内部控制的依据,从而确保公司上下从思想上、行动上对内部控制体系保持高度统一。
八、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在整体系统的设计及在风险识别、评估和确定风险的优先次序方面,必须考虑成本效益的因素。
内部控制是公司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在内部建立和实施的各种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等所形成的控制机制。这些方法、措施和程序的建立与实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设计控制环节、设置岗位、配备人员,确保各控制环节的运行等都必须付出的代价。而内部控制的效益则是内部控制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在公司得到良好运行所应达到的各种目标,即: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保证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避免因浪费、盗窃或不当经营决策而产生的损失;改善公司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规避经营风险;遵守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的管理制度。内部控制所应遵循的成本效益原则指的是只要公司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效果大于其成本,就是经济合理的,就应当设置和运行该项控制;反之,则不应当采用该项控制。
内部控制的成本是现时的,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估量的;而控制产生的效益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所达到的目标,是避免或减少风险和损失的可能性,很显然这种效益是未来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体现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管理理念的环境中,公司不得不考虑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效益问题,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时,在可能获得的收益与不设置相应控制可能产生的损失之间做出理性的判断,进行权衡和取舍。Z
参考文献:
1.方红星主译,刘玉廷主审.《内部控制――整体构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方红星,王宏译.《公司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公司内部培训范文6
关键词:公司;内部控制;现状;问题;改进对策
内部控制一般是指,公司或组织为了保护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及时发现并处理违规、舞弊行为,保障业务活动的正常有效进行,而制定、实施的一系列政策与程序。
公司开展内部控制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使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更加合法合规,使员工加强自我约束的观念与力度,保障公司的财务报告信息更加真实完整,使公司生产经营相关的财务信息数据操作更加规范,提升公司的经营效率与市场竞争力。
一、当前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各行业公司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但纵观当前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发现部分公司还存内部控制观念淡薄、内部控制监督执行不力、内控部队建设有待加强、控制活动不够规范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公司内部控制观念淡薄
只有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才能将内部控制观念真正的融入在工作中。然而就目前大多数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来看,仍然存在部分公司对内部控制不重视,内控观念淡薄的现象。由于公司没有切实的认识到内部控制的作用与重要性,对内控知识理解不深刻。还有一些部门认为内部控制仅与财务部门有关,自己部门不关注、不了解内部控制工作的意义与开展流程,甚至拒绝在内控系统运作中提供应有的合作,导致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时遭遇较大阻力。
(二)内部控制的监督执行不力
内部控制体系能否正常运行取决于公司的监督管理,内部监督是公司内控体系的保障,目前虽然大多数的公司都已经意识到内部控制对公司发展运行的重要性,也制定了相应的内控制度与工作流程。然而部分公司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内部监督体系不完善,监督部门形同虚设。
(三)内控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
当前有部分公司的内部控制部门建设并不完善,甚至由一人担任多个岗位,导致内部人员的工作容易出现漏洞。有许多公司并没有设置严格规范的岗位责任制度,没有将具体的权责落实到个人,在权利与责任制度并不明确的情况下,内部控制队伍中极易出现问题相互推诿、工作态度不积极、存在“钻漏洞”思想等现象。另外,内部控制部门还有部分人员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有待提升,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梳理内控制度、应对业务流程等。
(四)控制活动不够规范
控制活动是公司开展内部控制活动的核心环节,然而当前许多公司的控制活动缺乏专业性与全面性,在实际开展控制活动时,往往只侧重于公司的某个部门或生产中的某个环节。这将会导致控制活动不能在各部门之间有效的开展,也不能深入到公司生产中的每一环节。除此之外,有部分公司由于自身软实力较差、公司内控部门的员工缺乏较为专业的知识与能力,导致控制活动不能在有效的控制下展开。
二、加强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议与对策
根据分析当前公司内部控制工作中主出现的问题,以下提出一点针对解决的建议与改进的措施。
(一)深化内部控制理念
不管是哪个行业的公司,都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不断地更新内部控制观念,深化内控理念。管理人员要重视公司良好内部控制环境的打造,在内部控制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进一步强调内部控制监督工作,以身作则,防止状况的发生,从上至下的引导公司全体人员重视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管理人员要进一步的了解在公司的相关财务方面、具体生产决策等,设置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具体流程与相关制度,以提高公司的资产的安全性,保证公司的经营决策规范、合理展开。
(二)健全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
内部控制能不能长期高效的运作,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监督控制手段,在内部控制系统的创建阶段中,对内部控制的具体监督是不可或缺的,具体可以从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两方面阐述。
1.内部控制监督,指的就是对于各个工作岗位、各个相关部门进行全面的监督,并且能够更加迅速的反馈状况的机制。公司可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对内控系统的有效性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建立持续的内部控制监督结果改善制度等措施。根据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的结果,对运营系统出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整改与完善。
2.公司必须增强相关政府的行政具体监督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监督规定》对我国工商行政管理的内容和程序以及适用范围进行了明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们国家的公司监督制度基本形成一定的模式。监督管理部门必须严格的推进执行,让外部监督部门与公司内部管理向结合,帮助公司快速的发现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漏洞,并及时的进行调整、改进。
(三)提升内控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一,公司要建立规范的岗位制约机制,根据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设立相互制约的岗位。健全内部控制部门的岗位责任制,将权责真正的落实到个人,做到每个员工的职责分明,落实奖惩措施。落实每个环节的责任负责人,做好各部门的相关风险排查工作以及自查、管理工作,形成各部门自我约束的风潮。
第二,公司应加强对内部控制引入人才的培训。加强对于最新人员进行公司文化培训和上岗之前的培训计划,使公司人员可以更好全面的了解内部控制。创建确切的内部控制具体观念,更好的提升公司内部控制的总体水平,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业务能力,为公司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第三,公司要设计科学化的岗位制度,在岗位招聘和选拔上,防止出现任人唯亲的情况。设置的各个岗位必须由能履行其职责的人来担任。另外设计科学的奖励惩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才流失的几率。创建相应的激励举措,例如把员工的相关行为和绩效进一步关联,之后按照相关绩效标准进行考核。
(四)加强控制活动的执行力度
控制活动是公司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严格的落实控制活动的执行,可更好的防范各种内部风险的出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
1.公司管理人员应在全部业务环节中,进一步明确每一工作岗位的具体权责,明确每一业务环节的审核批准程序,保证公司有规范、科学的业务开展环境。
2.公司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全面预算管理是公司内部控制的核心,能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公司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及其带来的效应进行量化,从而通过计算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评估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领导班子和公司所有相关职能部门员工都需参与其中。
3.建立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制度。公司必须进行相关运营状况进行剖析,更加迅速的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每一个职能部门和全体职工进行具体的考核,做出科学的奖励惩处。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我国企业将面临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双重压力。企业要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必须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治理措施,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需要各部门共同协作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问题研究[J]. 企业导报,2016(18).
[2]徐春芳.完善M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D]. 扬州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