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早教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早教课程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61-01
早期教育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早教的课程内容从最初对婴幼儿实施保育、提高智力为目的到逐渐注重幼儿的语言、创造性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虽然早教取得了丰硕的果实,但在实践中,早教机构的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对幼儿早教机构课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十分必要,利于我们更加清楚目前我国早教机构课程存在的问题,以便能更好地调整课程,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笔者根据对已有文献和各早教机构招生宣传单的分析,以及对部分早教机构的走访,归纳和分析有以下影响因素:
一 早教课程内容跟“国际接轨”
我国早教机构按经营类型来划分,可分为综合性早教机构和特色早教机构两大类。综合性早教机构一般规模较大,硬件设施较完善。特色早教机构以发展婴幼儿的专项潜能为主。这两种类型多采用加盟的方式进行连锁经营,加之我国早教起步晚,因此早教课程更容易受到国际理论和经营模式的影响。
目前的早教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打着“国际化”的旗号。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超过90%的所谓“国际化”早教机构其实跟“国际”毫无关联。之所以打国际牌,主要目的是迎合家长对“国际”的崇拜心理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现状。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早教观念及相关研究要早于我国数十年,但目前还没有产生被广泛认可的权威机构或龙头企业。
二 家长的观念对学什么起关键作用
很多家长送孩子上早教的目的是开发智力,为幼儿进入幼儿园、小学做准备。有部分家长因孩子存在走路、说话等方面的问题而希望早教机构能矫正孩子的问题。还有些家长过度迷恋早教机构,认为孩子一定要送到贵的早教机构给专业的老师教才能给孩子未来打下良好基础。总的来说,大部分家长选择早教机构有两种心理:一方面是“智力天才”教育,他们把2岁认识200个字、会读英语300句作为衡量一个孩子聪明与否的标志;另一方面是“艺术天才教育”,让2~3岁的孩子学习钢琴、二胡、国画、油画、京剧等,孩子成为承载和实现父母梦想的工具。
很多早教机构利用家长对早教的误解,为了拉拢和保证生源而开设了一系列开发智力、提高艺术修养等早教课程内容。因此,目前我国很多早教机构的课程设置出现杂乱的现象,即同时开设思维、语言、艺术、运动、感观训练等课程,看上去似乎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其实各个课程之间被分成一个个模块,被人为地割裂开来。这也反映出家长的观念和早教机构的课程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家长的教育观念成为影响早教课程内容的重要因素。
三 孩子是早教课程内容忽视的因素
在“以儿童为中心”的西方理论大行其道的今天,大多早教机构都声称坚持“以儿童为中心”,一切为了孩子。而事实上它们忽视的恰恰是孩子的需要。早教机构所宣称的“儿童中心”大多只是一种口号和噱头,较少顾及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家庭环境、年龄特点、学习能力等问题,以及由国外引进的国际知名早教连锁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是否会水土不服等。
最常见的是孩子的年龄受到忽视。部分家长听信早教机构的宣传,孩子上早教的年龄由3~6岁提到了6个月。这也是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上海师范大学杨德广教授提出,应当警惕“早教过早”的问题。过度、过早教育,会伤害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思维发展、创新才能,不利于孩子成长。而早教机构忽视孩子的年龄问题,为了商业利益盲目地招收低龄幼儿。过早的对婴幼儿进行干预,反而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不适当的运动训练还有可能伤害到婴幼儿。此外,对幼儿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的忽视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早教机构招聘的老师没有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这使得很多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不顾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生搬硬套地使用培训机构所交给的教学方法。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笔者认为婴幼儿早教课程内容应该切切实实是孩子需要的,早期教育应该是一种“跟着孩子走”的教育。“跟着孩子走”的早教,就是真正地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孩子的经验和能力来制定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华爱华、黄琼.托幼机构0~3岁婴儿教养活动的实践与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2]王艳洁.早期教育的误区与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2(S3)
早教课程范文2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支点,创造性是现代教师担当培养人才重任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创造性教育是指以开发人的创造素质为本质特征的新型教育。人的创造能力并非天生的,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指出:“如果我们想在更大的范围内去促进创造力,那么就应当在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通过教育体系给予这方面更多的保证”。创造能力必须通过教育培养,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创造性教育也应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创造的认识,学术界存在一些争议,有部分人认为,只有对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有重大创见和发明才是创造,他们认为创造性是少数天才所具有的天赋。事实上,这些认识存在片面性。创造的能力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具备,只是程度上有所差异。创造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前者是人类历史上首创,后者是个体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尽管两者是有区别的,但它们在创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和认知能力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也必须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并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去发现并施展自己的创造才能。在“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创造性教育,教师应努力遵循以下教育要求:
(一)赋予学生创造的自信
自信是创造的基础,只有对自己的观念、想法保持信心,才能有效激发自我的创造动机,激发思维的活跃状态。教师应赋予每个学生创造的自信,即使对那些缺乏自信心和勇敢精神的学生,也要善于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激发这些学生更多地去关注活动过程,淡化对活动结果的关注,焕发他们的自信。同时,在教学中要杜绝否定性的批评,以避免造成对学生心理上的打击。
(二)提供自由的教学氛围
自由是创造的前提,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认为的,成功的教育不仅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高度信任的师生关系,还依赖于一种自由民主、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里指的自由主要是指思想上解放和各种禁锢的解除。只有解放思想,才不会使人们的思维陷入僵化、教条、盲从和呆板之中。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让学生通过探索、尝试,自己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环境中,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大有裨益。
(三)尊重学生,平等待生
平等是创造的源泉,平等是人格独立的最基本的要求。只有人格上的平等,才能有思想上的解放。因此,教师必须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在创造性的发挥上与学生平等相处,这种平等是对学生主体的尊重,是为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让学生勇敢地放飞理想,主动地去创造想象。
(四)讲求创造性示范的教学艺术
创造并非排斥示范,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能创造性地运用教学原理,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将课堂教学这一艺术变成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的重要手段,为学生提供示范榜样,以更好地启迪学生的创造才智,引导学生大胆地去探索、去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中创造性教育的实施
“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未来的幼儿教师掌握幼儿园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方法及其运用。在缺乏创造性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各种教学方法的传授与讲解,在实践中也常常被动地照搬其他教师所教的方法和程序,使活动缺乏新意。这样的教学只能导致学生学习的模式化,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为了使教学成为既让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又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就要遵循“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对学生的创造性教育,便是贯穿于这一原则之中,并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训练加以实施。
(一)制订活动计划的训练
各种教育活动计划的制订,是学前教育系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一份有创意的教育活动计划,能使活动组织得生动有趣,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提高活动的效果;同时,制订计划本身也是创造的过程。因而,在学习制订教育活动计划中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制订计划训练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拟订标题方面的训练。教育活动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活动内容而定的。有创意的标题能使人耳目一新,激起教育对象对活动的兴趣。同一活动内容,在标题的拟定方面,具有广阔的创意空间。如大班早期阅读活动——认识“早上”、“中午”、“晚上”三组汉字,如果以此为标题,就会使人觉得活动内容抽象、无味,而从“小猫的一天”这有创意的标题,就能使枯燥的认字教学成为生动有趣的活动,便于幼儿的接受和认同。
2.设计提问训练。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提问至关重要,它是启迪孩子思维活动的指挥棒,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影响着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和思维的方向。因此,设计提问训练,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教育的重要环节。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提问法,如正面提问、反面提问、进一步追问等等,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围绕一个事物或现象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拓展想象的空间,从而把活动向积极主动的方向引导。如针对大班故事《蛤蟆吃西瓜》,教师就引导学生设计了各种提问方案,有的学生提议在讲述故事的第二小节时,可戛然而止,提问幼儿:“蛤蟆想不到办法,心里真急呀,小朋友你们来帮它想个吃西瓜的好办法吧?”在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后,教师进一步引出“后来蛤蟆有没有想到吃西瓜的办法,我们来听一听。”再接着讲述故事。最后追问:“后来蛤蟆是用什么办法吃到西瓜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设计出多种富有创意的多种提问方式,其创造性设计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3.导入设计训练。导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集中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导入设计训练,主要使学生既能根据教学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又不落俗套地构思、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富有创意的导入能使活动一开始就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从而加深幼儿对活动的印象。
4.方法运用训练。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反复强调这一原则,使学生既能按照教师的指导,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又能有创见地进行学习,教师应当积极引导肯定有创见的回答,使学生学会既要博采别人的方法,又要相信自己的理解、观点和判断。因此,在方法运用的训练中,根据学生能力层次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初次练习,教师可要求学生运用基本方法进行尝试设计,但同时应鼓励学生大胆开拓思路;再次训练及以后的设计,则可进一步要求学生在方法运用追求自己独到的创意。这样可以使不同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训练中,不拘一格地发挥自己的创见,使每一次的训练都有新的尝试与新的体验。这样学生在训练中,才能发挥着自己源源不断的创造才能,养成不断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与此相近的还有活动结果评价训练、活动延伸训练等,也应推广这一教学思路。
(二)教学观摩活动分析的训练
教学观摩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中颇为重要的一环,是沟通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通过观摩,可以增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丰富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也能使学生体验创造活动带给人的愉悦。而观摩活动的最终目的则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用理论知识,客观地分析评价观摩内容,提高学习层次。观摩分析训练,就是让学生对每次的观摩活动进行讨论,提出自己对活动的看法,即活动成功或不足,以及建议等,在讨论中,对不同的观点可以展开研讨式的辩论,特别是有关活动的建议,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可贵的创造。在训练中,力求使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创造性都能得到锻炼。
早教课程范文3
要 音乐教师在搞好专业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灵动学生音乐思维,要抓好对高中生的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发掘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 音乐教学;多种媒体;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1-0119-02
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教师来说,创新教育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教育实力的强弱。所以,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要集中精力搞好创新教育。创新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音乐教学也是一样,要充分发挥现代化的教育装备的优势作用,整合课程资源,巧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打造音乐教学的创新课堂。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探索,详细阐述高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 设计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高中音乐课程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课程,近年来受到很高的重视,被列入高中水平测试范畴。自《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颁布施行以来,笔者一直努力探索,改革教学模式,革新教学理念,整合教育资源,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多媒体设备以其独特的功能,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尤其是多媒体的视觉效果、颜色的变化、动画的播放、素材之间的链接、交互性等方面,对音乐课堂教学大有益处,很多音乐课程都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的模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方便教师教学,学生还很感兴趣,有很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求知欲望很强烈;通过设计网页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进行网络学习,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采用学生比较喜爱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另外,尝试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例如,在进行《义勇军进行曲》的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自己搜索相关信息,比如音乐的曲作者、词作者、创作背景、节拍等,学生通过去图书馆进行图书阅览,去电子阅览室进行网络查询等方式,学到很多相关的音乐常识。同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自己查找一下作者还创作出哪些音乐作品,都是什么风格的音乐作品,表达什么情感或者倡导哪种精神,还可以查找哪些作品和这个作品是一类的,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处理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极佳。
再如,在欣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时,仅一两次的试听,学生是无法体会贝多芬创作的内在含义和创作意图的。现在很多学生的家庭条件很优越,都具备光盘播放设备。笔者让学生自购这张光碟,或者给他们复制到U盘上,让学生在家里和家长一同欣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悟这个作品的深刻含义,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深深体会出这位作曲家热爱民主、追求进步的思想。尤其是作者的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更是学生应该学习的榜样,从而使学习得到升华。
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教学时,作品的深层含义很难把握。笔者在教学时采用这种欣赏模式:由学生介绍作品的背景——视频播放感悟作品——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再次视频欣赏——共同升华提高。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的美感深层次地挖掘出来。通过“英台抗婚”和“楼台相会”的情景展示,激发学生合理想象;通过铜管乐器那阴沉的音调,阴森的大锣和定音鼓,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有机结合,拉开这场悲剧的序幕。这些乐器的综合运用,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从而体会出主人翁那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切肤之痛,深刻理解了封建势力摧残青年的幸福和自由的极大愤慨!
以上所举实例,均能体现多种媒体辅助音乐教学的益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想象能力,更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归纳的目的,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 发挥多媒体的视频展示功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是由多种语言信息综合而成的一门艺术,它是由乐曲的旋律、节奏的变化、歌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乐器的选择方式等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由于音乐本身的魅力使学生感觉到一种美轮美奂的境界。因而,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时,要想办法让学生用心去感悟音乐的美妙,从中体会到欢喜、忧愁、悲伤等情感。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的视频展示功能,刺激学生的各种神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教会学生学会用耳倾听、用眼观察、用手表演、用心感悟、用情表达等,全方面地欣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本身的内涵,使音乐富有活力和朝气,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优美的《牧歌》歌曲教学中,教师出示有关《牧歌》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使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大草原的美景景象,从而体会草原人民的和谐美满、安谧舒适的幸福生活;在欣赏奔放的《祝酒歌》时,通过祝酒的热烈场面,以及节奏欢快的歌声和那令人兴奋的祝酒词,可以使学生体验到人们摆脱世俗的束缚和羁绊,庆祝胜利的喜悦心情,同时也体现了人们的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实践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创作热情和渴望。
3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好奇心是学生进行创造的基础,也是创造力培养的动力源泉。因此,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至关重要。音乐教师在平常教学时,应巧妙运用各种课程资源,发挥它们的优势作用,为学生创造条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有效培养创作力。
例如,在赏析《少女的祈祷》的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默默欣赏这个作品,静静地思考作品中主人翁的内心独白。再次播放这一视频时,让学生带着期待去欣赏和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这个与他们年龄差不多的青年音乐家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展开想象:“这位少女是谁?”“她是在为谁祈祷,祈祷什么?”……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或者给学生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对这些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巧用多种媒体进行音乐个性化训练,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当前教学应本着全面均衡发展,个性特长突出的理念进行音乐教学。教师要科学选用多种教学媒体,针对学生对乐器的使用、对音乐特点的把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做到学有所得、练有所长,最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个性化水平,为上级学校输送尖端人才奠定基础。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整合多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体验和歌唱歌曲,在歌曲欣赏和试唱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音乐特长训练时,要以学生为训练的主体,以作品展示为载体,师生共同营造气氛活跃、个性化的音乐教学课堂,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早教课程范文4
《工程造价》课程是高校土建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的重要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对土建行业的人才输出质量。高校《工程造价》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对于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加强其教学改革步伐,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1.《工程造价》课程简介
《工程造价》课程是一门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或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等与土建相关的专业且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在土木工程行业中处于经济核算与工程控制的中心地位。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工程造价基本概念与原理,以及工程造价计价方法,并且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之中。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工程造价的构成、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建筑工程定额、建筑工程清单计价、建筑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该课程旨在为土建行业培养一批既精通造价知识,又精通建筑工程知识的专业造价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 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教材选用不合理
《工程造价》教材在市场上有多种,多家出版社均出版此类教材。编者与出版社不尽相同,但内容大同小异。其中较大部分是各高校教师或教授带领自己的研究生编制而成,此类教师均为名声较高,承担过很多国家级和省级重大项目的教授。教师一般是交给自己所带研究生编写,本身未曾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研究生一般通过抄袭几本不同的教材,将其内容糅合在一起,从而变成整本书。由于学生自身知识经验并不丰富,且编写心理大多是急于求成,应付任务,因此此种途径编制的教材漏洞百出,水平低下。此类教材由于是最新出版,标价往往比较高。而教师为了获得商业利润,会让自己带的本科学生购买此类书作为教材。由此导致使用教材过程中常出现公式、图片错误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及效率。还有部分学校盲目采用最新版教材,而忽略了教材的质量。
2.2 课时安排不充足
由于所学科目繁多,课程量大,各高校课程安排比较紧凑。一学期安排了多门重要专业课程。《工程造价》是一门内容复杂,难度比较大的课程,需要教师精细讲解,学生课后慢慢消化与巩固。但是一般一周两次课,每次课两节。每节课教师都须讲解大量内容,难以将课程内容讲解详细。内容多,课时少,从而影响学生对所讲知识的消化。
2.3 教师讲课方式单一,缺少与学生的交流
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在有限的课时里尽量讲解更多的内容。大多教师讲课是从课堂开始一直讲到课尾,无停留时间,中间很少与学生交流。学生若在讲台下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不认真听讲,教师一般不管。另一方面,高校学生上课均不积极,不喜欢回答教师问题,或者提出问题与教师交流的情况普遍存在。如此一来,教学质量得不到较大的提升。
2.4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工程造价》课程旨在让学生学习到工程造价相关知识,最终能够用于实际工程,毕业后能够用于工作中。但很多高校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实践教学部分做得并不到位。即使课程授完后会有一个课程设计,来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是远远不够。在课程设计中大多造价通过列公式手算完成,旨在让学生掌握计价原理和方法。而实际工程中的工程造价是用PKPM、纵横公路造价软件等形形的造价软件完成。这与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距离。
2.5 应试考试弊端严重
现阶段高校课程推行的大多是应试考核方式,且以笔试为主。笔试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考核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而《工程造价》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让学生在实际工程中能操作各种造价软件,胜任造价工作。另一方面,很多授课教师在考试前都会透露考试大纲,甚至划定试卷题型及范围,导致很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听讲,考试前一段时间按照教师划定的大纲,专心复习几天,即可以通过考试。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笔试试卷要求仅停留在及格上。
2.6 学生学习动力不强
《工程造价》课程教学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受到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大多高校学生在轻松的大学环境中,学习动力不强,上课迟到早退,不认真听讲,甚至旷课,课后不巩固温习课程,也对教学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3.《工程造价》课程改革措施
3.1 合理选用教材和增加课时
学校应该摒弃盈利目的,不使用错误率较高、无权威性的教材。应该精挑细选,选择权威性高,编得比较好,错误率低,且内容难度相当的教材;高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增加本课程的课时,可以采取每星期多增加课时或者推迟课程考核的方法,不对教师施加授课压力。教师也应该增强责任心,尽量将课程讲精讲透,重在让学生理解。
3.2 授课过程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应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不要单纯地因为授课而授课。在讲课过程中,多提出问题,与学生互动。看到不认真听讲,做与上课无关事情的学生,要批评教育并阻止其行为。授课方式、讲课语气不要死板,要尽量活跃课堂气氛。
3.3 加强实践
在开设课程设计的同时,应该开设对应的上机课程。对于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的一些造价软件,教师都应有所讲解,或者鼓励学生借阅读书并亲自操作。课程设计可以分为手算和机算两部分,并且将两种计算的结果加以对比。
3.4 采用多种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是平时表现的30%加上笔试的70%作为最终成绩。而30%的部分完全取决于签到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旷课固然不好,但并不是所有到了课堂现场的学生就认真听讲。学生上课时不听讲,睡觉、玩手机、看小说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考核标准应当更加多样化,并不能把签到作为唯一标准。另外,对于笔试,教师应该减少考前提示和考试范围的划定,这样就能削弱学生应付考试的消极心态,促使平时认真听讲。最后,笔试成绩固然重要,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学生的理论知识,但实践能力更不容忽视。建议学校开设造价软件上机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把上机考核作为课程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
3.5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增强学习动力
辅导员或授课教师应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迟到早退,行为懒散,不认真听讲的行为予以批评指正。并且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增强其学习动力。
4. 结语
高校是培养国家高级专业人才的摇篮,高校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对国家人才的输出质量。任何教育都需要改革,改革是前进的动力。只有通过改革,中华民族才会不断创新,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工程造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其教学改革的方法,对高校课程改革将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亚兰. 论案例教学与教育学的教法改革[J]. 教育与职业,2008,(2中).
[2] 刘霁,李云. 土木工程施工专业工程管理课程体系的改革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04(12).
[3] 胡茂生,腾海安,宁海艳. 确立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体系[J]. 工程造价管理,2000(1).
[4] 张利,张建勋. 建设类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31.
早教课程范文5
【关键词】运筹学;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一、研究背景
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全过程造价管理核心能力的懂技术、善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运筹学作为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要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概率论、土木工程概论等先修课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和土木行业的基础知识;启下是对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等后续课程提供了良好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支撑。另外工程造价管理中诸多问题都需要通过运筹学来进行优化和决策,比如在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成本、资源、时间等优化问题,而运筹学核心思想就是最优化决策,学生可以通过系统分析的思想和优化原理,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所以学好运筹学非常关键。
二、运筹学教学现状分析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应用非常广泛,很多学院都有开设这么课程,例如管理学院、财经学院、土木学院等,由于每个学院开设课程的侧重点不同,所以上课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教学问题也就逐渐暴露出来。
1.教学方式多元化
很多学者要提倡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而笔者认为越复杂的教学方法会消耗掉学生大量精力和体力,反而不利于学习。大部分教师讲课采用PPT满堂灌方式,使得教学节奏过快,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主观感受,学生缺少思考缓冲和思维发散的时间,势必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从而导致学生对高深莫测的理论缺乏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2.教学体制限制
现在很多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大大增加实践实训课时,导致理论课时严重压缩,运筹学的课时被压缩到32或48,而这对于运筹学是远远不够的,运筹学内容繁杂,方法体系非常多,加上地方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若要学生学好这门课,需要大量的课时作为支撑,不然教师只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加快教学,适得其反。
3.轻理论重实践
这里的实践是增加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用计算机求解或者去真实公司实践,实际上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至关重要,与常说的俗语:“还没学会走就想跑。”一个意思,运筹学的理论知识其实非常繁杂,而且逻辑思维非常严谨,除了大量的理论推导过程之外,还有大量的逻辑推理理论,在课时限制的条件下还要减少理论课时增加软件学习,即学生在不会建模情况下却只会求解模型,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
4.教师综合水平限制
教师本身的教学水平其实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大部分是数统学院教师,侧重讲解推导和证明过程,忽略案例分析与专业的融合等环节,学生并没有学到系统的思想和求解方法;其次是本专业教师,虽然教师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缺乏自身专业与运筹学应用结合的科学素养,选择很专业综合性高的案例,学生此时不具备良好的专业背景,很难理解消化,所以教师的选择和教师综合素养也是影响运筹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运筹学教学改革途径
运筹学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且有较强的逻辑性。除了大量的理论推导过程之外,还有大量的逻辑推理理论,教师在讲授时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理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所以针对运筹学存在的教学现状,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回归黑板-做到现在与传统相结合
笔者通过上不同班的实验发现,以第二章线性规划为例,直接在PPT上给学生讲授和在黑板上上简单演示相比,通过板书,学生更有思考和缓冲的时间,能够加深对单纯形法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在学习下一章节对偶单纯形法,通过板书学习的同学更能很好的区分和掌握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在如今科技发达、信息爆炸的社会,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革,通过模型、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确实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些东西,但是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基础课程就是必需需要坐下来安静的学习思考,慢慢理顺其中的原理和逻辑关系,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点,也才能在实际问题中得以应用。笔者需要强调的是,不是全部黑板教学,而是在重要的知识点和逻辑关系很难理解的地方:一方面通过PPT、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的方式吸引和引导学生;另一方面通过板书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如此学生学起运筹学才会更轻松愉悦,听得懂学得会,自然会继续学。
2.准确定位教学目的
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应用运筹学的逻辑理论去解决工程项目的各类实际问题,所以理论推导证明过程可以弱化甚至取消,但是理论逻辑的应用过程必需强化,至少需要64课时或者更多。很多高校将运筹学开为上下两学期来学习,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因为运筹学确实分为基础篇和提高篇。通过对基础篇的学习,建立了系统的逻辑关系,再学习提高篇就更能处理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
3.增加理论教学的比重
很多院校注重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笔者认为是“本末倒置”。第一:学习运筹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运筹学思想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得到最优方案;但现实中实际问题往往复杂多变,涉及多个变量和约束,所以模型建立过程本身就相当复杂,如果某一个变量选择或某一个约束条件建立错误,都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如果把错误的结果应用到实际项目中,甚至会带来巨大的灾难。通过软件求解模型是建立在模型准确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习运筹学的重心在于建模,其次才是求解,因此理论的学习一定是重于实践。第二:对于求解模型,有手算和电算两种方法,对于课堂上的运筹学,基本都是比较简单的模型,电算虽可快速得出结果,但对学生的学习理解过程不会有任何的好处和提升,反而会让他们沾沾自喜,一点都不利于学生对模型求解方法的深刻理解。综上,理论学习和手动算法对于学生对运筹学原理和逻辑关系的理解都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
4.提高教师综合水平
为了使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更好的学习并应用运筹学,笔者建议首先选择具有工程造价专业基础的教师讲授,同时此教师需要极高的数学素养,并具备将两者融合的综合能力,将高深的运筹学通过在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来引导,将复杂难懂的逻辑原理通过日常白话的转述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深入学习。因此学生要学好运筹学,教师也是很关键的因素,在笔者的观念里,认为“只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成立的,笔者也是通过这句话一直鞭策自己,不断学习工程造价专业知识和高等数学,并尽力揉合,即使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很好的理解,这对笔者来讲也是巨大的安慰和激励。
四、结语
早教课程范文6
关键词: 《建设工程造价》教学改革工程造价管理人才
《建筑工程造价》是造价专业、工程监理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主要讲述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的基本理论和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领会建筑工程定额的内容及应用,理解建筑工程概预算及竣工结算的编制原理与方法,具备编制建筑工程概预算及竣工结算文件的能力。由于该课程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课程,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解决以往教学环节中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评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笔者结合《建筑工程造价》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分别从教学方法与手段、“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本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不断深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显著提高课程改革效果
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应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在充分把握教学内容、透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调控者,进行引导、启发、点拨、提问,然后讲解。学生应通过主动学习、争论思索、发现并解决问题,使思维得到开发。由于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课堂上应采用“循序渐进、教学内容系统化”的方法。如“定额原理”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进行紧扣教学内容的练习,教师配合案例实际运用穿插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学生在练习中消化上课内容,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符合认识规律,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施工图预算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这部分课堂教学设计应分为三步:首先教师讲述工程量计算规则,这部分内容学生接受较易;其次学生运用计算规则进行有针对性的习题练习,证明已理解掌握计算规则;最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完整的实际案例立项和工程量计算。另外,本课程应辅以课程设计或综合实训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独立完成工程量计算、定额应用、造价计算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这个过程由教师主动授课逐渐转变为教师辅助,学生通过这三个步骤,全面掌握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工程量清单、施工图预算书的编制任务。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通过工程造价软件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将新的教学方式应用到教学中。如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网络环境教学等。本课程教学中涉及施工技术、房建构造和施工图等方面的知识,将多媒体这一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引进课堂教学,将一个知识点展现为一个过程,表现手法比传统更加直观、清晰。
二、加强“双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职业院校主要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对教师要求“双师”标准。“双师”指的是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又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教师。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教材必须有透彻的理解,要对教材知识体系、结构准确把握,这种把握表现在:一是熟悉课程知识内容,掌握教材重点、难点,认真分析教材,制定可行且能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的教学计划。二是具有将课程知识点与案例结合的能力,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善于运用案例教学。教师首先要能吃透教学、领会案例中隐射的理论和方法,也就是教师需要具备足够综合能力驾驭所讨论的案例。高职院校工程造价教师还需具有实践经验。教师应具有从事相关工作的实践经历,否则不适于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技能性强,因此教师除了应具有编制估、概、预、决算经验外,还应具有行业职业和执业资格,如工程预算员、建筑工程编审资格、造价工程师资格等。本课程政策性强,信息变化较多,要求教师具有对政策的敏感性和与行业的紧密联系,适应行业变化,如此才能为行业教育服务。
为增加他们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经验,学院应当有计划地安排部分教师到施工企业、工程造价事务所等单位进行参观或者参加工程造价活动。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安排他们参加标底的编制,甚至参与工程竣工决算,让他们对建筑工程全过程的造价有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学院还应结合市场准入制度和执业资格考试,有目标地培养工程实践型的特色教师,鼓励教师获得与工程造价有关的造价员、注册造价工程师等执业资格,并参与相关的执业活动,从中获得相关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加以灵活运用。
三、强化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提供课程改革保障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人才,这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这就对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实习基地先后建设了拥有图集、手册、规范、定额等2000余册图书资料,购置了近100台计算机、专业网络版广联达造价软件及未来造价软件、配备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模拟实训室,提供了优良的实践教学条件。学院建立了学生知识学习技能和能力训练的基地,不断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软硬件条件,保证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改变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改变毕业论文设计模式
1.《建筑工程造价》的课程考试,应体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现考教分离。首先,应建立课程试题库,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及本课程的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充分考虑各种内容的题型设置,拟定试题应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提高考试质量为前提,以考核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其次,在考试形式方面,可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采用闭卷的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第二部分采用开卷的形式,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考试改革方面,可尝试开展课程考试与执业资格考试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社会的认证考试不仅可以检查教学实际效果,而且可以使学生取得造价员资格证书,为今后就业做准备。这种课程考核与社会认证考试有效对接后,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又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落实了“双证书”制度,真正适应了社会需要。目前,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正积极与江苏省建设厅进行合作,对在校学生进行造价员考试培训,并邀请省内知名教授授课,让学生在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参与到专业培训当中去,获得造价员资格证书,从而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
2.适当改变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将毕业答辩改成建筑工程概算、预算、决算的现场模拟,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写毕业论文时,教师可选定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作为题目,把学生分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两组,一组学生以模拟建设单位编制标底,另一组学生以模拟施工单位编制投标报价,而教师则对所有的标底和投标报价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既增加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又体会到实际工作中的情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是我院的一个重点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线。在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中心的专业教改工作中,《建筑工程造价》课程也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与时俱进,保持课程处于最新发展状态,满足我国造价体制改革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钟莹.建设工程造价.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刘云.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山西建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