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建设范文1

关键词:精品课程;概念;建设;评审指标

一、概念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精品教学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精品课程定位:高水平、前沿的、特色化课程体系

精品课程应该是“名牌课程”,应该是“示范课程”,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应该是“普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具体地说,精品课程应该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适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利于带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应该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精品课程建设应集中于主干课程。

2.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精品课程包括了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学制度等要素。因此,精品课程就不单指教材或书本,也不单指教师,更不单指教学技术手段。在考虑精品课程建设时,必须要有整体的、全局的观念和视野。如果仅将精品课程当作出版几本高质量的教材,而不同时考虑教师教学,不同时提高教师素质,不考虑教学技术的改进和教学制度的改善,精品课程建设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2)精品课程建设也不单指教学计划内的课程,还包括学校非正式、非正规的课程,即潜在课程。因此,精品课程建设要树立大课程意识。大课程或全课程意识、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建设精品课程时面面俱到,没有重点,全面开花,而意味着我们在突出某一重点领域时,不能忘记和忽视作为全面领域的部分,对这些部分的重视,可以成为重点建设和中心建设的强有力的支撑力量。

3.精品课程是分层次、多样化的

从性质与类别上看,基础课受益面大,某些专业课受益面积小,但不管是面大面小,都有自己的课程体系。同样,从水平层次上看,重点大学、一般大学、高职高专也都有自己的课程体系与特色,所以应该存在不同层次的精品课程序列。精品课程不是高水平重点大学的专利。精品课程是分层次、多样化的。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是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

4.精品课程的衡量标准

精品课程虽然分层次,多样化,但不意味着不要标准。既然是精品课程,必须要有相对统一的衡量标准。不同层次、类型的精品课程就该有相应层次和类型上的统一标准,一门高水平重点大学的精品课程,.是适合其高水平重点大学教学需要的高标准,若将之机械地搬到一般大学或高职高专,很难称其为“精品课程”。反之也如此,一个高水平师生群体使用的教材,挪到其它水平的教师和学生群体中,可能会失去了精品的示范指导性和适用性。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工作

1.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

各高等学校要在课程建设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2.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师主讲,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鼓励高职称教师和博士生参加精品课程建设。

3.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要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4.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5.重视教材建设

精品课程应有系列化的优秀教材。主讲教师可以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6.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要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要亲自主持实践教学,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7.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

各高校要采取切实措施,要求教授上讲台和承担精品课程建设,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应对国家精品课程参与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身学校的教学工作。高等学校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评教制度,促使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发展。

三、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1.教学队伍20分

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8分)

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4分)

3)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受过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和教学表彰;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8分)

2.教学内容22分

1)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关系处理得当。(10分)

2)教学内容与安排: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6分)

3)实践教学:设计出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优秀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已有显著成效。(6分)

3.教学条件20分

1)教材及相关资料:选用国家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的需要。(8分)

2)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且教学效果明显;对实验教学要求具有开设高水平的实验并选用现代实验设备与实验技术。(6分)

3)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能经常保持更新;具备运行良好的硬件环境;选编、制作了系统软件资源。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作用。(6分)

4.教学方法与手段(18分)

1)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10分)

2)教学手段: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精简授课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8分)

5。教学效果20分

1)同行评价:校内外专家评价和声誉,证明材料真实可靠,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6分)

2)学生评教:学生评价材料真实可靠,评价结果优良。(6分)

3)录像资料评审:仪态端正、声音清晰、富有教学激情;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互动效果明显。(8分)

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党政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有关高等学校要在经费投入、人员保证、管理机制等各个方面不断创新,支持国家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采用学校先建设,省区市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教育部将建立“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与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有关的政策、规定、标准、通知等信息,并接受网上申请,开展网上评审、网上公开精品课程等工作。

1.申报方式

1)申报条件。国家精品课程原则上应是本科、高职高专各个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课程必须已在高等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课程主讲教师具有教授职称。有关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已经上网。同时,为评价主讲教师个人的授课效果,还需在网上提供不少于50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

2)申报步骤。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公文内容应包括申请学校名称、课程名称、授课对象、主讲教师姓名等,不再附申请表格和说明材料。另由申报课程所在学校组织课程主讲教师通过“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直接提交课程申请表格、说明材料以及课程上网的网址等。教育部不直接受理高等学校提出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申请。

3)申报时间及受理机构。国家精品课程自 2003年起,连续评审5年,每年评审一次,申报截止日期为当年的9月15日。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受理机构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评审方式

教育部将委托有关机构和专家进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评审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资格审查,网上教学资源评审,教学效果评价(学校举证、审看录像、网上学生评价)和公示材料(包括申请表格、说明材料、上网资料、学校举证、教学录像、网上学生评价意见)30天。情况特殊的也可以委托专家到校观场复审。公示期内如无异议,由教育部授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并向社会公布。

3.运行管理

1)课程上网。由有关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保证“国家精品课程”上网的正常运行、维护和升级。确因技术原因需要中断的,必须在“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中注明原因。所在学校和课程人员应及时排除问题,尽快恢复上网课程的正常运行。

2)年度检查。国家精品课程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工作由教育部委托有关机构和专家在网上进行,特殊情况也可以到校检查。检查不合格的课程取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停拨维护升级费,但保留其两年申报复查的资格。复查合格的恢复“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但不补拨维护升级费。被取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的课程不能重新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4,知识产权管理

国家精品课程视为职务作品。凡申报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被视为同意该课程在享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全国各高等学校。国家精品课程要按照规定上网并向全国高等学校免费开放,高等学校和授课教师要承诺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5.经费支持

教育部对“国家精品课程”提供经费支持。支持经费包括建设补助费和维护升级费。建设补助费在评审结果公布后3个月内拨付,维护升级在年度检查通过后拨付。教育部根据每门国家精品课

4.教学方法与手段(18分)

1)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10分)

2)教学手段: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精简授课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8分)

5. 教学效果20分

1)同行评价:校内外专家评价和声誉,证明材料真实可靠,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6分)

2)学生评教:学生评价材料真实可靠,评价结果优良。(6分)

3)录像资料评审:仪态端正、声音清晰、富有教学激情;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互动效果明显。(8分)

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党政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有关高等学校要在经费投入、人员保证、管理机制等各个方面不断创新,支持国家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采用学校先建设,省区市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教育部将建立“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与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有关的政策、规定、标准、通知等信息,并接受网上申请,开展网上评审、网上公开精品课程等工作。

1.申报方式

1)申报条件。国家精品课程原则上应是本科、高职高专各个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课程必须已在高等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课程主讲教师具有教授职称。有关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已经上网。同时,为评价主讲教师个人的授课效果,还需在网上提供不少于50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

2)申报步骤。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公文内容应包括申请学校名称、课程名称、授课对象、主讲教师姓名等,不再附申请表格和说明材料。另由申报课程所在学校组织课程主讲教师通过“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直接提交课程申请表格、说明材料以及课程上网的网址等。教育部不直接受理高等学校提出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申请。

3)申报时间及受理机构。国家精品课程自 2003年起,连续评审5年,每年评审一次,申报截止日期为当年的9月15日。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受理机构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评审方式

教育部将委托有关机构和专家进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评审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资格审查,网上教学资源评审,教学效果评价(学校举证、审看录像、网上学生评价)和公示材料(包括申请表格、说明材料、上网资料、学校举证、教学录像、网上学生评价意见)30天。情况特殊的也可以委托专家到校观场复审。公示期内如无异议,由教育部授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并向社会公布。

3.运行管理

1)课程上网。由有关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保证“国家精品课程”上网的正常运行、维护和升级。确因技术原因需要中断的,必须在“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中注明原因。所在学校和课程人员应及时排除问题,尽快恢复上网课程的正常运行。

2)年度检查。国家精品课程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工作由教育部委托有关机构和专家在网上进行,特殊情况也可以到校检查。检查不合格的课程取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停拨维护升级费,但保留其两年申报复查的资格。复查合格的恢复“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但不补拨维护升级费。被取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的课程不能重新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4,知识产权管理

国家精品课程视为职务作品。凡申报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被视为同意该课程在享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全国各高等学校。国家精品课程要按照规定上网并向全国高等学校免费开放,高等学校和授课教师要承诺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5.经费支持

教育部对“国家精品课程”提供经费支持。支持经费包括建设补助费和维护升级费。建设补助费在评审结果公布后3个月内拨付,维护升级在年度检查通过后拨付。教育部根据每门国家精品课程上网内容的多少和维护、升级情况适度调整支持额度。

五、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1.精品课程建设首要任务在于造就名师

精品课程建设不是单一的工作,不与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注定不会成功。因此,要重视优秀教师梯队建设,组建优秀教学团队。这样,一门精品课程教学,就不会因为某一名教师退出教学工作而中断。要着力培养能够担任精品教学的后续师资队伍,也就是造就大批教学名师梯队,实现优质课程教学的接力。

2.精品课程建设要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教材,但又不能单纯关注教材

精品课程建设不是简单的一本(套)书或一本 (套)教材的建设。课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必须从系统观出发,着眼于整体来建设部分项目。必须改变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对固定书本和教学中存在的“一本书或教材包打天下”的局面,必须打破高校教学对固定书本和教材的过分依赖,要将作为导读导教的教科书与大量的指导阅读书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改变一本教材统治高校教学,从而导致大学知识量过少、知识面过窄、知识理解过死的被动状况。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应该是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长能力和智慧。特别应该加强大学生对原著的学习,因为教材是编者对原著的归纳,不同的编者归纳是不一样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归纳,但由于教材在教学中的权威地位和影响,导致学生错误的认知而不为人知。学生直接接触原著,有助于培养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归纳能力。

3.精品课程建设在“精”不在“多”,在“质”不在“量”

精品课程存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的类别,甚至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教师学生的接受程度也有差别。这决定了同一课程所起的作用不会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精品课程建设要考虑和照顾方方面面。比如,精品课程建设中要不要照顾西部地区?实施向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专家学者对此是否定的。他们认为,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水平,而不是要迁就现有的水平。精品课程宁少勿多,宁缺勿滥。通过少数高水平的精品课程,带动全面课程建设和提高质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

4.精品课程建设要建立国际化平台精品课程建设不能仅仅着眼于国内现有的水平和状况,必须放眼世界,向世界先进国家看齐,扩大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吸收其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的经验,有条件可以派教师出国培训。

5.精品课程建设要建立在我国以往高等教育改革的基础上

质量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一贯主题,也为各高等学校所重视。比如,教育部于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启动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成果——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现在已经出版了几百本,从编写出版质量看,总体上体现了新世纪科技文化与教育发展的最新成果,为广大高校所欢迎。精品课程建设,应该在考虑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已有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精益求精。要进一步加大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宣传力度和使用范围,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6.精品课程建设要与科研相结合

只有与科研相结合,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课程,才有可能成为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并不是组织一批人马简单地编写教材,精品课程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与任务。好的教材和课程就是一部具有影响的学术作品,它能够影响下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另一方面,科研不仅能够将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充实进课程内容,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溶入课程体系,也能够将科研过程中的科学精神,如严谨、求实、创新、存疑的精神带人课程教学。比如,著名科学家黄昆先生并没有正式出版过教材,但是,他的教学是公认的精品教学,他所担任的普通物理学课程是公认的精品课程。他教学中使用的概念,严谨而又具有新意,他的教学别具风格,令人沉思,常常将学生带到科学理性的王国,使学生着迷。

7.重要的是尽快建立起教学规范,为教学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

专家学者认为,建立正常的学术规范和教学制度环境,比精品课程建设或者某某工程建设还重要。因为精品课程建设、某某工程建设,只是表明做了什么事情,是治标不是治本。提高教学质量,根本上是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使高等学校、政府

都在制度框架下自觉地开展工作,这就能够杜绝政策朝令夕改,因人设事,杜绝政策的不稳定和长官意志给教育教学实践带来损害。

8.处理好几个关系

课程建设范文2

“多核(Multi-Core)”,一般指单个裸片上具有多个处理核,这些处理核各自拥有独立的控制和工作部件,互相之间无需共享关键资源。正如伯克利大学最新出炉的研究报告《The Landscape of Parallel Computing Research: A View from Berkeley》中指出的那样,多核技术源于硬件技术,但不仅是硬件技术的革新,更会带来软件,乃至计算技术的全面变革。

为了更好地应对新的“多核”时代,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所从2005年底开始考虑将最新的多核技术内容引入到大学课程当中。经过近半年的调研、学习和讨论,结合自身的科研基础和教学工作,我们于2006年秋季学期进行了多核课程建设的一些初步尝试。

我们多核课程建设的目标有两个:一,普及并行计算技术,使广大的程序设计与开发者可以发挥多核计算优势;二,向未来的科研人员介绍多核及其面临的挑战,激发研究兴趣,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开展进一步的科研工作。为此,我们组织开设了三门新课:面向本科生的全校性选修课“并行计算基础”、面向信息学院高年级本科生的“高性能计算前沿技术”和短期课程“多线程/多核CPU逻辑设计”。同时,针对多核技术发展,重新组织和完善了计算机系研究生核心课“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授课内容,增加了对多核技术及其面临挑战的深入介绍,扩展了Cache和内存一致性相关内容的讲授。通过这四门课程,从处理器体系结构、系统架构、程序设计三个方面有侧重,有层次地给学生展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多核技术图景。从一个学期的教学效果来看,达到了介绍多核,普及并行计算技术的预期目标。下面就对上述的三门新课作一简单介绍,欢迎批评指正。

并行计算基础

这门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在学生中普及并行计算技术服务的。

每一个多核处理器实际上就是一个片上并行系统。简单来说,使用多核处理器的计算机都可以称为一台并行计算系统。因此,对于程序设计和开发者来说,有效发挥多核处理器的计算能力,了解和使用并行计算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以前,并行计算只能说是少数人的“游戏”,总是与昂贵的超级计算机、个别复杂的工程计算问题联系在一起。提到并行计算,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感到艰深晦涩。如今,现代计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核的普及,并行计算走向桌面应用;而众多富有挑战性的计算问题的出现更使得并行计算成为一种重要的通用计算技术开始被大家所接受。

为此,我们开设了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全校性选修课“并行计算基础”。课程旨在推动并行计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帮助同学们认识到并行计算的重要性,掌握并行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和理论,掌握初步的并行程序设计和分析方法,熟悉并行计算语言和辅助工具,体验实际并行程序开发和优化过程。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参观、演示、典型实例分析和多核系统/并行系统上的亲身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希望学生对并行计算有初步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综合运用方法理论、编程接口和辅助工具,设计、分析和开发并行程序的能力。

本课程的先修要求并不高,只需要有一定的程序设计基础的本科生均可选修。

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并行计算的基本概念;

OPENMP和MPI并行程序编程接口;

并行程序设计方法;

并行程序性能分析方法;

重要的并行程序开发辅助工具,如Totalview、INTEL Vtune、INTEL ThreadChecker、INTEL Thread Profiler、INTEL MKL等;

典型并行算法设计思想。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安排如表1所示。

这门课的特点在于:

① 针对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将并行机系统结构、网络互连和并行计算模型的内容精炼讲授。

② 通过编程工具、调试工具、性能分析工具等的讲解,提高学生编写、调试和运行并行程序的能力。

③ 增加课外实验环节,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开设这门课不仅使同学尽早接触到了多核技术和并行计算技术,帮助他们认识到并行计算的重要性,而且为后续研究生相关课程,包括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并行计算(研究生)、大规模科学计算等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第一次开课选修这门课的同学接近20人(课容量30人),有50%来自计算机系外的其他工科院系。大家都觉得这门课使他们了解到了最新的计算技术,并行计算对自己今后的科研和工作可能大有裨益。

高性能计算前沿技术研讨课

计算机学科是一个知识和技术飞速更新的学科,多核技术作为一个尚未成熟的研究领域就更是如此。所以,把最新的多核和高性能计算技术中的研究问题和研究进展通过快捷、有效的手段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投身到多核技术这个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当中是高性能计算前沿技术课的主要目的。

高性能计算涉及微处理器、并行计算机、分布式系统及应用等多方面内容,技术先进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强,是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研究分支。而本科生普遍缺乏对相关研究领域的基本了解。为此,我们开设了面向信息学院高年级本科生的研讨课“高性能计算前沿技术”。课程密切结合高性能计算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对当今高性能计算的几个热点问题作专题介绍。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多内核处理器和大规模并行计算系统。多内核处理器的出现和流行,使得并行计算的地位日益重要。本课程将介绍多内核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和发展趋势,以及多内核处理器对计算机软件技术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大规模并行计算系统主要用来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挑战问题,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对于系统的计算机系统结构、通信网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课程将介绍在上述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本课程,希望学生能认识高性能计算,了解高性能计算的基本问题,对高性能计算的前沿研究问题有初步的认识。

课程内容安排主要包括以下高性能计算的六大方面:

1. 高性能计算现状与挑战

2. 多核计算技术发展

3. 计算中的性能问题,性能分析与性能优化方法

4. 并行计算系统

5. 高性能互联网络技术

6. 分布式计算之对等计算技术

本课程的特点在于互动式教学。教师缩短讲授时间,将更多的精力花在设置课题,组织和参与讨论上。通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学生课堂报告与讨论,和课程论文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开展调研和研究的热情。

第一次开课选修这门课的同学有12位(课容量15人),分别来自微电子学系和计算机系。大家都觉得通过这门课了解了最新的高性能计算技术,特别是多核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在有效拓展自己知识面的同时,通过论文阅读和讨论使得自己对发掘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方法有了新的认识。

多线程/多核CPU逻辑设计短期课程

新一代处理器都将采用多线程/多核技术,这使得CPU能够同时并行执行多道程序,以提高处理能力。为了让同学更好地了解多线程/多核处理器的设计思想和最新进展,我们邀请了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的李亚民教授开设了暑期的短期课程“多线程/多核CPU逻辑设计”。

本课程讲解多线程/多核CPU的设计方法,通过实验让听课者能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包含有浮点部件(FPU)的多线程/多核CPU,并通过执行汇编及二进制程序,完成多线程/多核CPU的逻辑功能模拟。

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次:

讲课:数字电路及逻辑设计基础,算法及电路设计,指令系统。

实验:设计多路器,加法/减法器,移位器,ALU,寄存器堆。

第二次:

讲课:单周期CPU原理及设计方法。

实验:设计单周期 CPU,存储器及测试程序,CPU模拟测试。

第三次:

讲课:浮点部件FPU原理及设计方法。

实验:设计浮点部件FPU及FPU模拟测试。

第四次:

讲课:流水线 CPU+FPU 原理及设计方法。

实验:设计流水线 CPU+FPU,存储器及测试程序,CPU+FPU模拟测试。

第五次:

讲课:多线程/多核CPU原理及设计方法。

实验:设计多线程/多核CPU,存储器及测试程序,CPU模拟测试。

课程的先修要求是逻辑电路设计、计算机原理。教学对象为对CPU逻辑设计技术感兴趣的教师、研究生,以及高年级本科生。

总体来说,这门课程的特色是面向实验的课程。讲课与实验的学时数为1∶2,通过5天,每天4学时的实验时间,指导听课人使用Max+Plus II设计工具设计并模拟多线程/多核CPU。

本课程的选课人数为53人。其中,计算机系:27人;电子系:6人;微电子:5人;软件学院:4人;自动化系:3人;核研院:1人;化工系:1人;校外:6人。听课师生均表示,该课程讲授深入、实用。通过该课程,基本了解了CPU设计的流程,了解了当今世界上CPU设计的先进技术和趋势,并通过亲手作实验,设计了一个可以工作的CPU原型。收获很大。

总结与展望

课程建设范文3

【关键词】精品课程的内涵 指导思想 建设原则与基本思路 目标 意义 建设思路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27-02

一、精品课程的内涵

国家教育部对精品课程所下的定义是: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二、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要坚持以教育创新为理念,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建设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的建设根据学生的培养方向来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来确定课程结构,研究和探索教学的方式。

三、精品课程的建设原则与基本思路

精品课程建设分为校级、市级、国家级三层架构的体系。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课程的规划、建设、、共享、应用、评价等环节,系统意识、精品意识、质量意识、过程意识、发展意识指导整个课程建设过程。

四、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的目标

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的目标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水平,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将所有课程变为精品。

五、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的意义

(1)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教学中存在应付差事和浮躁现象。教育部启动的质量工程与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对高校加强和改善教学工作、加大教学投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在高校,有计划、有目标的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的精品课程,可以很好地推进全校的课程建设,营造一种以教学质量为课程建设目标、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良好氛围。

六、目前我国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存在的不足

(1)不顾师资队伍的质量,或人数不足,或教学经验不足,但出于浮躁心理,硬凑队伍,盲目进行精品课程建设。

(2)精品课程建设重形式,轻内涵。高校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为确保申报成功,对评审标准进行量化解析,逐一对照指标在形式上进行后续性的补救和强化。并不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仅把精品课程的申报当成一种奖励来看,其后果是造成精品课程建设为评审而造假。并且申报成功就不在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已经获批准的精品课程也没有达到真正的资源共享,从而形成辐射效应。

(3)当前教育机制影响精品课程建设。目前,课程建设不属于科研课题,算不上科研成果,也算不上教学成果,只是一项建设项目,评不了奖,经费少,精力投入并不小,教师对申报课程建设兴趣不大,从而影响了课程建设的质量。

(4)现有的精品课程在学科上分布不均衡。从我国已有的精品课程的分布来看,存在着理工大于人文的现象。从教育部公布的学科分布情况,理工类占50.2%,而文学、史学、哲学、两课和文化素质类的总数仅占14.6%,这一分布的不均衡现象是说明了国家在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导向上存在误区,还是说明了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中人文素质类教育存在着质量问题呢?

七、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及建设思路

建设精品课程、优秀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在建设中,必须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及教学管理等多方面下功夫。

(一)师资队伍建设。月涵先生的名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所谓师才,是指课程的主讲教师必须具有严谨治学、敬业爱教、诲生不倦的良好师德和从严执教、勤奋思考、奋进创新的教学作风。

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学校建设和教改工作的重要环节,优秀的师资队伍也是精品课程建设成果评定的重要标准。因而,以下谈谈加强队伍建设的思路:

(1)优化课程教学团队结构,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强化技能训练环节的指导工作。

(2)注重培养年轻教师,鼓励青年教师深造。

(3)强化教师“双师型”内涵建设。

(二)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规律。

重点建设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而定,除了关注自身课程的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还要注重学生后续课程,促进课程建设的全方位发展。以下谈谈加强教学内容建设的思路:

(1)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是以培养岗位能力为着眼点,在教学内容中高度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环节。

(2)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做到教、学、做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教学方法的建设应依附并服从于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各课程在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上,进行多种探索和试点,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教育是一门艺术,其生存的根本在于创新,教育是一门科学,其存在的价值在于求真。创新的理念、求真务实的态度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思想保证。以下谈谈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的思路:

(1)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的建设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花费心思去设计每堂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

(2)在教学中融进先进的教学技术,提高教学的直观性,生动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要有“目的引导”和“问题意识”,结合网络与课件,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要加强校园网建设以满足教学需要。网络畅通与网络资源的丰富,能迅速更新充实教学案例、项目实例、视频录像资源、实践选题库,自测系统、在线互动等网络资源栏目内容,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四)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要反映世界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水平及世界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并适应我国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现状。

在教材的选择上,需打破高校教学对教材的过分依赖,要将大量的指导阅读书结合起来。避免导致学生知识知识面过窄的被动状况。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学校应鼓励教师编写适合学生特点与地域特色的教材。

(五)教学管理建设。精品课程的教学管理既包括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实践教学的安排、学习成绩的评定等教学环节的管理,还包括师资队伍的配备、课程建设过程的管理、教学保证条件的建设等。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的建设需要通过科学的、规范的管理为其提供制度保证。有效的教学管理,对精品课程建设能实施有效监控,能对精品课程、优秀课程进行全方位建设。能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充分交流与共享。

八、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学校推进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应该是:广播种、精选苗、细培育、炼精品。建设是基础,提高是目标,优选重过程,精品靠打造。

(一)建立科学的评审标准。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完善申报和评审程序,学院应组成专家组对所报项目严格评审,然后向全院公布,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2)通过课堂教学评估,广泛听取学生意见,不断完善课程建设内容。建立评估制度关键在于如何客观准确地纳入和体现学生的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专家组依据标准,严格评审验收严。

(二)加强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动态监控和管理。加强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动态监控和管理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严格申请、评审程序,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公开。

(2)定期开展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年度和中期检查,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3)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办学主体自身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课程发展特征和世界教育趋势、课程改革方向和教育政策等,对课程建设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实现监管过程和验收指标的双重动态管理,确保课程的创新性、科学性、整体性、适用性及示范性。

(三)加大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经费投入力度,保护教师的知识产权。一个好的教学方案设计中凝聚着教师的心血,因而建设一门优秀课程是有成本的。目前教师都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理由,不愿将最好的资源拿出来建设课程,如果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本中设“知识产权费”成本项目,择优选购知识产权,投入课程建设,可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九、结语

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是一项科研成果的结晶,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摸索,它代表着一个学校的科研水平,也代表着学校的教学综合实力,所以要真正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真正建设成为五个一流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裴向伟. 创新的理念、求真务实的态度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思想保证

[2]邵景玲. 准确把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要素

[3]郝秀凯. 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总结

[4]龚莉. 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把握哪些重点

[5]谢蓉. 目前精品课程建设中应当避免哪些误区

[6]杨昌山. 精品课程建设需要长期积累

[7]裴向伟. 创新的理念、求真务实的态度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思想保证

课程建设范文4

关键词:微课程 课程建设 优化

随着当前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各种学习方式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各类学习者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对讲授者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思维与教研理念,冲击原有的、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授课人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学习者而言,微课能满足学习者对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强化巩固知识又能查缺补漏,是传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和拓展。

一、微课的课程建设

微课一般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冗杂的教学目标与固定的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需要全面性。

(一)微课制作的基本理念

微课的制作要秉持内容短小精悍、主题明确、引人入胜等基本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

1.时间较短:微课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2.内容较少: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内容更加精简。

3.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

4.趣味创作:微课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一定是授课人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二)微课内容设计

微课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微”上,这就决定了微课内容不能是长篇大论来实现,因此,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是决定该微课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

首先,微课中教学资料的选择是最重要的。要在短时间内让学习者学会某项技能或掌握某项知识,特别是实际操作技能,在选材上应选择一些非常典型的事例,以最直观的、简洁的方式让学习者理解微课内容。

其次,微课内容要简明、突出重点,紧抓学习者思维。微课的开篇要在短时间内吸引注意力,注意力集中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微课的衔接要连贯、紧凑。微课各部分衔接对于知识过渡起到^大的引导作用,各部分之间要有确切的逻辑关系,思维跨度不应太大,可以采用一些重复的图片或文字来表明其中的过渡关系,从而使学习者较为轻松地接受学习内容。

第四,微课结束前,要归纳总结知识要点,也可设计简短的问题来回顾内容。只有这样,可以让学习者自行验证是否掌握了所教授的内容,并利用一些相关例题来检验学习效果。

二、微课的课程优化

每一个微课制作完成后,都应该对本课程做一次或多次优化。课件初始制作很多时候都是按照制作者或讲授人的逻辑思维安排,但能不能吸引学习者,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就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检验。

(一)课程体验

1.学习者学习体验

学习者对微课的评价是检验微课程成果的重要标准。在做好微课后,应该组织部分学习者进行学习体验,认真了解使用者对微课的评价。不论正面还是反面的意见和建议,都是对微课成果的一种检验,只有深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才能实现对微课课程的优化工作。

2.讲授人亲身体验

讲授人应该在课程制作后亲身体验,从中查找制作过程的不足。讲授人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有自己的教学目的,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感觉出是否达到自身想要表达的东西。

3.同行业人员使用体验

邀请同行业人员对本微课程进行学习体验,在沟通过程中总结微课程制作的不足,以促进课程优化的进程。

4.加强与学习者的同步异步沟通

微课程不仅仅是微视频的呈现,而是一门完整的课程,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所以教学沟通平台应当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沟通平台承担着线上辅导的职能,提供足够的学习支架与学习路径,避免学习内容过于零散造成学习者迷失;同时要增强讲授人和学习者之间的在线同步、异步交流工具的使用,让学习无处不在,使得学习统一、连续。

(二)课程优化过程

一门微课程的设计出来之后,需要经过其他同行、学习者进行评判、实践,并在交流中不断对微课程进行完善,并且与其他微课程资源建立网络,并随着教学需求与环境发展不断发展与充实这个网络结构,这样的学习资源以及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机。微课教学反馈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分析与授课人的教学反思。

总之,微课程的构建不能简单的一次成型,需要不同层次的人群进行体验,提出自身感受和意见,促进微课程进一步的完善,切实做到浅显易懂。同时,微课堂还可以与传统课堂、翻转课堂等其他教学、学习方式相结合,做到相互补充的效果。

参考文献:

课程建设范文5

项目利用开放式课程教育平台优质课程资源,及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智慧教学工具,实施线下和线上课堂教学,提高课程教育质量。

首先,完善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钢筋混凝土学科特点设定教学目标,由学生认知规律安排教学方式,形成围绕课程知识点和制作表达知识框架的课件。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作业题,以帮助学生掌握内容或测试学习效果。

其次,改进教学方法。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科学规划在线资源,明确学习的评价策略和激励措施,符合学生移动学习和教师混合式教学的需求。

再次,实施互动教学模式。项目重视开展案例式和探究式等多种模式的教学,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测试、线上辅导反馈、作业提交和批改、线上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进行课程问题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

最后,进行教学效果与评价。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改进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课程建设范文6

关键词:精品课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实训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TP312.2-4

精品课程建设是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Java程序设计是我院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重点培养学生Java方向程序设计能力,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知识教育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JDK(Java开发工具包),Eclipse,UltraEdit等常用编辑工具来开发Java程序;能力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

1 精品课程建设基础

1.1 硬件基础

学院有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和充足的实践教学条件,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环境是我院多媒体中心,该中心下设30个多媒体教室。课程全面应用多媒体方式授课,学生可以利用移动存储设备下载教学资源。在网上为学生提供授课计划、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实验指导书、课件、学习指南、上机习题与指导、模拟测试题、学习参考书目录等网络学习资源。另外,教师利用电子邮件、QQ进行答疑,探讨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其它方面的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Java程序设计的实训环境是我院计算机实训中心,现有22个实训室,近1500台机器,实训室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管理严格规范,每个实训室自成局域网并接入了互联网。实训室均安装了JDK(java开发工具包)、MyEclipse、Tomcat、SQLsever及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软件,能够保证人均一台机器,学校实训室在课余及周末时间为学生开放,方便学生的上机实习。

此外,学院与郑州东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华创科技有限公司、郑州亚讯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确立为我系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1.2 软件基础

该课程教师队伍共10人,其中专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2人,师生比1:45,是一支师资配置合理,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学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副高以上职称占15%,研究生以上学历占20%,“双师型”教师占80%。

教学团队中有毕业于郑州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各个高校的教师,教师知识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课程建设小组具有在省、市级课题研究等方面的经历,并且获取省级和市级的奖项若干。课程建设小组成员组成结构和科研条件均具备了相应的研究条件。

学院每年都积极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特别注重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从而逐步形成人员精干、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师资队伍。

2 精品课程建设内容

2.1 课程建设目标

Java程序设计是我院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相关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先导课程,将会对JSP动态网页编程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课程在教学培养方案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Java程序设计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高级技能专门人才所必须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来进行项目开发打下基础。具体的培养学生具有理解和应用软件开发规范、软件开发流程的能力;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成计算机语言表达模型的能力;会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阅读和编写程序的能力;具有进一步学习其他语言的能力;具有软件开发团队协作的能力。

2.2 课程建设内容

Java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主要包括课程体系、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考试方法的变革和教材建设。我们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依托,充分利用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教学手段。实行启发式、研讨式、项目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形成一套能够使抽象内容具体化、专业知识通俗化的课程教学模式。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小组逐步落实Java程序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学生期末综合考评分为理论考评和实践考评两大部分各占总成绩的50%,理论考评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实践考评中实验报告占30%,实践操作占70%。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真正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

3 课程特色与创新

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我们必须突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特色,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把现代教育思想和课程的具体内容相结合,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形成自己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3.1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我们确立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有针对性采取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此模式在做中学、做中教。特别突出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训环节上,每届学生都安排了三个企业真实项目实训和半年的顶岗实习,让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开发中去,亲身体验职场的工作氛围,熟悉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教学方法

项目实训教学法强调的是真实体验,以项目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项目实训采用项目调研、开发、测试、验收等教学流程,使学生带着真实的目的在探索中学习,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的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通过精选案例、明确任务,以任务带动理论知识点的学习,真正做到了讲练有机融合。通过在实践中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情景教学法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针对企业的工作场景和实际的工作流程,进行项目分析和任务分解,重现在企业中进行项目开发的任务环境。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模拟项目组中的各种角色,使用真实的企业项目、企业工作流程,协同完成项目,体验和掌握各种角色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

3.3 特色教材建设

教材是培养人才最关键、最直接的因素。所以说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Java是1995年Sun公司开发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凭借平台无关性这一强大优势己经成为Internet应用的主要开发语言。从目前情况来看,Java教材出版的不少,但是很少有以工作任务为主的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大多数都是以讲Java 基本知识为主,枯燥的理论使学生很难学以致用。因此,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彻底的整合,采取用什么讲什么,用多少讲多少的原则,将那些直接支撑专业技术的知识从系统中提取出来,打造直接服务于岗位技术的知识链,建设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精品教材。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课程组通过长期扎实的自我建设,强化了课程体系,完善了教材内容等方面的建设。

4 结束语

Java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我们通过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已基本构建起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形成了较鲜明的特色。综上所述,该课程建设指导思想明确,拥有教学与科研相长的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思想与时俱进,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在计算机编程教育领域起着良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芬,马玉芳.《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建设[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