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专业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专业知识范文1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6(c)-0059-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compare the understand and learning effect of general family medicine (GFM) in master postgraduates major in general practice (GP) and other directions. Methods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understand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GFM, study method and effects and the willingness serve in a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in master postgraduates of GP (40 cases) and other majors (40 cases)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September 2014 to July 2016. Results GP master postgraduates were more interesting in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than other majors, so did the understand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GFM (P < 0.05). GP master postgraduates thought learning GEM would be benefit for future occupation. The willingness to serve in a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and to engage in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was stronger in GP master postgraduates than other majors, although there were concerns about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income and academic stat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ut this ratios in GP master postgraduat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other 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ents (P < 0.05). A case-report based learning and practice in community hospitals was well accepted by all of the master postgraduates, and they expected mor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P > 0.05). Conclusio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or GP provides sufficie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linical understanding of GFM, which are helpful for master postgraduates in employment preparation and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So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or GP should be further supported.
[Key words] General practice education;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Postgraduate education; Recognition; Learning effect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在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肺病四类最重要的慢性病是导致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这四类疾病也成为关注的要点以及慢性病管理和防治的重点[1]。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构建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探索建立包括医疗联合体在内的慢性病干预的全社会网络体系和分级诊疗策略,协同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等服务,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慢性病防控的第一防线[2]。而社区全科医师的整体素质是关系到慢性病分级管理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全科医师的综合素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提高全科医生临床水平,发展全科医学教育是我国实施慢性病管理、分级诊疗等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和必经之路[3]。
目前,我国对全科医生的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开展了很多培训教育工作,并且出台了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细则等各种制度和标准,针对全科医学继续教育项目进行规范化管理[4],但对在校医学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和教育效果却鲜有研究进行专项讨论。本研究针对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阶段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效果进行专项调查研究。旨在调查和评估目前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对全科医学、分级诊疗和慢性病管理的认知和认可度,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效果,以及毕业后工作意愿和顾虑等,以期优化全科医学课程设置和教育方式、方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全科医生,最终提高全科医学教育水平和慢性病管理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14年9月~2016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在校全科医学三年级硕士研究生共40名作为调研对象,其中,男14名,女26名;并按年龄、性别及入学成绩匹配同期其他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40名作为对照,其中,男14名,女26名,内科学专业20名,外科学专业10名,妇产科专业10名。其他专业研究生以往均未接受过系统性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与其他专业研究生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访谈调查内容包括对全科医生的认知和对分级诊疗、慢性病管理的了解,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习的必要性,全科医学的学习效果和方式、方法等,去社区或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意愿及顾虑等共20项内容。比较全科医学和其他专业研究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度和学习效果,探讨目前在校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对提高全科医生素质、促进全科医学人才储备和培养的作用和不足之处。问卷由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处教师发给调查对象,而后由教育处老师进行问卷收集和数据统计。对结果评价者和数据分析者均设为施盲对象,聘请第三方人员负责数据管理与评价,避免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过程出现人为因素而影响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Epidata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和管理,采用SPSS(V 20.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回收率为100%。
2.2 有关全科医学的认知和认可度调查
调研对象中,表示“以往曾听说过全科医学”者在两组研究生的比例均不足一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过研究生阶段学习之后,大多数全科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充分了解学习全科医学的必要性和专业特点,全科医学专业更多学生认为全科医学应作为所有专业的基础课之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全科医学专业的学生对于全科医学的专业认知和认可度更高。见表2。
2.3 对于全科医学学习方式看法
两组大多数学生赞同到社区实习的方式,认为病例讨论是最佳的学习方法,并且?勺檠芯可?都希望能通过国际间交流学习得以启发和提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4 对于分级诊疗、慢性病管理的认识
全科医学专业较其他专业研究生更了解分级诊疗,对于慢性病管理更有兴趣,更能认可全科医学是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方式,而且更多全科专业的研究生认识到预防对于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所以经过研究生阶段学习后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能更好地理解全科医学和慢性病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认知度明显好于其他非全科医学专业的研究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5 对于未来择业和专业发展的想法和顾虑
与其他专业研究生比较,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认为全科医学学习有助于未来择业,工作稳定性高,对于未来社区开展全科医学和慢性病管理的工作有较充分的思想准备,社区择业意愿明显高于其他专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全科医学研究生仍有工作环境、收入和学术地位、专业发展等方面的顾虑存在,但比率明显低于其他专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病已经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科学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至关重要,有助于减轻患者个人和国家的医疗和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实施不同级别医院协作,科学而完善的分级诊疗、慢性病管理是医疗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部分[5]。在慢性病预防与治疗、康复等方面全科医学的价值进一步凸显,对社区全科医生的要求也相应提高。WHO对全科医生的定义是:全科医生为每一个寻找医疗保健的人提供综合性医疗保健服务,必要时也安排其他卫生专业人员为其提供有关服务;职责是提供高质量、综合的、持续的和个体化的保健;能够为患者制订保健方案,选择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措施;通过有效解释和帮助,开展健康教育,代表社区倡导健康促进活动,管理健康资源,利用卫生资料,在卫生系统内与个体或组织一起工作,满足患者和社区的要求[6]。因此,全科医学更加注重社区常见病和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强调健康教育、咨询和康复相关的全程综合医护服务。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年龄老化,专业知识与临床能力老旧不足,在临床医疗和慢性病管理方面极其薄弱,缺乏预防、康复、家庭照顾、健康咨询等相关知识和技能,达到慢性病管理等的职责要求尚需提高[7]。也因此,国家教育部、原卫生部提出要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全科医师,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服务[4]。要求医学生通过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其防治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能力,能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达到社区卫生服务相应岗位的职责要求[8]。我国多数地区的社区医生和基层医生没有接受过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师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全科医生的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9]。
2011年开始首都医科大学等5所高校开始培养全科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经过了本科阶段的系统学习,初步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和理论,进一步的研究生阶段学习有助于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进一步系统学习和实践本专业相关理论和知识[10]。高校开展研究生阶段的全科医学教育是更高阶段的教育,充分学习和实践后的全科医学教育,可以为全科医学工作提供和储备更优秀的人才。
要实现全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了解研究生阶段的医学生对于全科医学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以及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效果评估。因此,本调查包括对全科医学学习的作用和意义(包括学习的目的和必要性、学习方式、方法等项目),对全科医生的了解,去社区或基层工作意愿及顾虑,对分级诊疗、慢性病管理等政策的认识等共20项内容。虽然多数研究生之前未曾听说过全科医学专业,但经过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后,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较其他专业研究生更加认同全科医学,认识到全科医学不同于其他专科体系的特点和重要性,对于慢性病管理的意义和兴趣明显提高,而且其他专业的医学研究生也有认为有必要了解全科医学,表明医学生已经开始意识到全科医学的重要性。
在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上,由于临床医学尤其全科医学的特点,要求医学生结合临床,用于实际,对于患者,尤其慢性病患者的接诊、临床评估、处理和长期管理、教育,不仅涉及到专业知识更加考验临床实践能力,因此通过到社区实习和进行病例讨论的模式,更加真切地接触患者,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提高临床能力。在北京世纪坛医院的研究中,通过导师组模式,结合临床、康复和预防等多学科共同带教全科专业医学生,提高了学生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全科医学骨干人才[11]。首都医科大学在全科医学概论课程见习中运用“案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的情景式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2]。本研究也提示研究生对于到社区实习和病例讨论的学习方式非常认同。
未来择业意愿是考评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普遍认可全科医学专业,毕业后愿意去基层、社区工作,同时普遍存在工作环境、地位、收入、发展等顾虑。因此,在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同时改善全科医生的待遇和就业环境也很重要。只有在全科医学教育和全科医生职业发展两方面共同促进,才能产生最终良性互动效应,共同发展[13]。在研究生毕业职业规划中,是否对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有充分的认知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是能否坚持本职业、减少职业倦怠的核心。全科医学教育真正能够发展壮大,必须一方面重视全科医学教育,建立质量考评指标体系,加强师资力量,落实经费、培训基地等,并将全科医学教育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中;另一方面应通过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认知培训让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长期规划,才能在毕业后得到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14-15]。形成专业学习和就业需求的有效激励机制和良性循环,才能切实促进和发展全科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全科医生,更好地完成分级诊疗和慢性病管理任务。
医学专业知识范文2
关键词:中医;英语教学;专业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3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20
当前,中医英语教学阶段存在用英语表述相关中医药知识,但存在学生并未把握此类知识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医药院校开设的中医英语专业尝试应用各种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的一些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中医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弊端分析
第一,把中医药知识写成更易理解的资料,之后再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英语》尽管属于一类为中医专业提供教学的教材,它的内容与要求还远远达不到专业化的英语课堂教学的标准,但它提供了一个将中医英语教学和中医知识相联系的方式,即选择通俗易懂的中医材料,实行中医英语的教学。
第二,中医英语教学阶段始终存在衫嘟萄е贫龋褐幸接⒂锝萄Ш椭幸胶河镏识内容的教授。实际上,中医英语教学还划分为初期的基础教学和末期的中医英语课程。此类教学方法在中医英语课程当中占据非常关键的地位。其体现了科技英语课程当中重视专业知识的原则,对确保语言应用阶段的专业化内容交际的精确性有重要作用。但这种方式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其一,中医教学课程所占的时间相对更多,造成英语教学方面的时间缩减,且中医专业教学无法像专门的医学课程那般满足系统化标准,导致事倍功半;其二,长时间应用中文教授中医专业知识,导致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问题;其三,总体教学阶段中,进行中医英语教学的时间比较少,无法反映出应用英语表述中医专门内容的中心需求。
第三,把总体教学阶段分成前后时期,前期努力实现英语方面的课程教学,后期应用英语进行中医专业知识。教学阶段解决了大量应用汉语教授中医知识存在的弊端。尽管应用英语教授中医知识属于一类乏味的方式,但其实现了应用英语学习中医知识的需求。它的缺陷主要为:其一,教学阶段连续性较差。学生在前期几乎没有学习中医专业知识,导致中医英语教学很长时间处在知识空白的情况。而在学生后期采取中医英语教学模式后,很多专业知识的学习极易出现理解问题,造成学生的心理焦躁,严重时会导致部分学生放弃学习;其二,后期教学不能基于语言学习的原则分配科学的教学工作。
第四,主要以中医专业知识当中的核心理论为基础前提,进而提升汉英翻译水平。其消除了中医教学体系当中的划分学科制度,把仅在药物学教学当中才有的药理药性以及在方剂学当中才有的方药知识等单独提取,构成了一类和中医药教学应用存在差别的新式编排制度,为中医英语教学阶段设定符合自身专业应用的编排体系提供了参照。但此类方式中关系到的中医专业知识还相对较少,无法自根源上消除中医英语对专业知识需求的弊端。
二、中医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的关系分析
应用真实的教材、设立真实的语言应用情境以及指导真实的语言活动是交际教学模式当中的基础教学准则。此类真实语境中的英语教学模式为“学习使用外语”的根本需求,但并不是“应用英语进行中医教育”的模式,其属于多种因素彼此影响的结果。此类因素通常包含情景、作用、意念、社会、性别、心理、语体、重音语调、语法词汇、语言辅助方式等。
真实的语境当中实行英语中医教学需对以上几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而功能意念和中医知识紧密联系,此类真实的语境一方面为中医英语教学当中的各类教学行为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反映出相关中医知识内容在现实应用阶段或许会简化、通俗化以及深化,最终实现中医专业的科研人员才可以明白的能力。此外,现实的交流阶段的话题会伴随交流的主题改变而发生变化。自总体交流阶段来看,话题通常会包含常用和不常用话题两类,它们之间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别。换句话说,每一个话题的应用频率都存在差异。这两个事实对消除中医英语教学和中医知识的联系问题方面具备非常关键的作用。通常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中医知识能够基于内容的困难性分为对应的层次水平,进而在中医英语教学过程中能够基于知识内容的难易性设定教学活动,且构成英语教学的级别体系。其二,因为话语主题方面有应用频率不同的问题,但优先处置常用的话题是交际当中的核心部分,所以,需基于话题的应用频率重新划分教学工作。但常用话题当中可能包括相对较难的中医知识,需基于实际情况靠后划分。其三,中医知识基于知识内容的难度和话题应用频率进行重新安排后,构成了一类不仅具备难度层次,还满足现实交际需求的中医知识编排制度,实现了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内容的需要,保证了中医英语教学实践当中的优势可以获得填补和健全。
针对中医专业知识当中关系到的知识内容进行高度总结后,教师可以暂时提出人体、疾病、方药和设施几类话题范畴,同时还可以将各个话题范畴划分成多个小范畴,涉及实际交际过程中,医患彼此优先进行的常用话题。另外,医生在病例中对症状的描述和归纳相对较难,需安排在英语教学的后期。总的来看,进行英语中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中医的基础知识、诊断学、中药学以及针灸学等体系分配中医英语教学工作,相关疾病症状的话题可散布在多个学科当中,切实反映出医学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层次关系。
如上述,在符合实际交流需要为原则的基础上,中医英语教学当中关于中医药知识能够分成各类难度的内容,进而构成满足中医英语教学的主流系统。目前,此类体系来主要从实践阶段的教学模式当中提取。在许多模式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必定会对中医在全球范围的发展提供一份助力。
参考文献:
医学专业知识范文3
临床医学专业原有的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在临床实习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完全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在医学生转变为合格医生的过程中,医院和学校在当前医疗市场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临床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强调学校和社会及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合作,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按传统的教学模式,“黑板上开刀”、“讲台上看病”是达不到这种要求的,必须坚持产学结合,医教结合、院校合作,将育人与技能训练和医疗实践紧密结合起来[1]。近年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院校合作,创新实施“1.5+1.5”人才培养模式,此模式将将专业课学习由学校改在了教学医院, 有效实施课堂教学与临床床边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实施情况
(一)实施的理论基础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10-2020年)对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院校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课堂教学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二)实施的教学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涵,“1.5+1.5”的改革试点,把学生的临床教学安排在医院进行,实行专业知识学习与岗位需要零距离结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适应现代医学服务模式变化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及时把握新形式下行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变化,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三)实施的操作程序
1.授课教师
医院建立了由医院业务副院长和科教主任为领导的教学管理机构,筛选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医师承担授课任务,经过教师岗前培训合格后上岗。
2.授课形式
授课地点全部在教学医院,采取上午在病房集中实践见习,下午集中上理论课。
3.具体方法
调整临床医学专业实施教学计划,改变过去教学内容划分过细,主次不分,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的状况。同时将诊断技术、相关临床操作技能组合为综合技能训练及多站考核,以便和执业医师考试接轨。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情境设计、小组讨论、案例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办法,将问题摆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质疑、争论、讨论,体现以学生为主题的现代教学观,广泛开展多媒体教学并注重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
(四)实施的手段和策略
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学办公室,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进行优化组合,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制定课程标准。临床兼职教师管理,由教学医院成立任课教师组,学校及医院共同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校院双方共同监督教学质量。
(五)评价方法
成立考核命题组,考核命题组由国内行业学会专家、医院临床专家及学校本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对理论考核及实践技能考核统一命题考核评价。学生完成一年的毕业顶岗实习后,由社会、用人单位及学生家长等第三方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二、成果
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实施“1.5+1.5”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与临床床边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及时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实现了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充分发挥医院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院校合作更加深入,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硕果累累[2]。
三、结论
“1.5+1.5”教学模式让教学更加贴近临床,学生在教学医院学习期间能够与临床患者直接接触,使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知识不仅有理论认识,也有临床感性认识,并且学生在医院学习期间除了接受兼职教师授课任务之外受医院管理还能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医院、企业文化和管理的教育[3]。
我校自2013年开始在临床医学专业实行“1.5+1.5”的教学模式,经过2年的实施和探索,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医学专业知识范文4
关键词:中职农村医学;学生;开放解剖实验室;积极效果;分析探讨
新型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下的中职院校的医学专业领域的发展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这也标志着农村在各项发展部门的发展诉求的全面展现,针对相对适用程度良好的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的高效培养,实现基层医疗质量的全面改善,需要在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上进行一定的建设,包括硬软件设备的提供,面对单纯医药服务模式下的农村医疗卫生部门的发展模式,需要针对具体的手术解剖工作的扩展,以满足农村自行发展的要求,这就关于教学中实验室的全面开放,是保证一定实践经验积累的学习任务的开展,保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具体责任意识的全面提高,是实现农村医疗卫生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本保障。
农村医学专业在中职医学教育存在的必要性
农村医学专业是针对农村经济改善局势下的必要选择,在农村适应现代化建设下的新型医疗合作制度,面对贯彻方式的实施效果的检验,从具体的制度建设与费用支持的因素考虑,具体改善农村看病难的现状。但农村的内部技术人员始终比较匮乏,没有一定的技术培训中心的支持,使得一切愿望都只能停留在表面。在这种人才结构极度不合理的形势下,关于农村的医疗服务的质量也就无从谈起。大学生在今后的事业选择上往往没有这么高的志向和勇气,针对上流城市的发展空间的要求影响下,目前农村内部医疗结构仍然未得到有效解决。但具体的业务内部建设还是要进行落实,因此要适当进行一些政策改革,提供给愿意支持农村医疗建设的毕业生一些优待,同时注意在具体的中职医疗教学中加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保证其在具体的奉献和促进发展的理念上有着一定的理解,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国家农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高层次的思想觉悟需要学校积极关注学生的思想形式,做到专业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这些急迫的人才现状需要全面有效的解决,因此在中职医疗卫生部门的建设上更要极力关注,争取做到设备的全面提供,同时提供教学素材的有效作用,做到必要的教学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使得相关的解剖实验室的开放等得到实现,保证一定实践经验下的各项专业知识的普及,保证内部人才结构的有效完善,为农村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人员力量支持。
解剖实验室开放教学的具体流程和作用
根据不同的实践经验积累的要求,进行实验录像和模型的综合效应发挥,通过CT片等材料的观察进行后期的相应基础知识的素材考核;观看局部器官的解剖操作示范录像,重点进行现场操作,保证现场答疑的及时性;断层解剖环节的示范作用发挥作用后,需要进行综合知识与操作的全面考核,保证开放性的解剖实验室的教学作用的积极发挥。关节及骨骼肌的观摩主要运用系统标本进行展现,这种形态观察以及发展多媒体影像的直接展示,重点进行肌腱的附着点的定位,分析其与其它关节的联系,使学生进行自我经验总结和知识笔记整理,做好具体环节的分析工作,实现形态与功能的有机结合。
涉及到内脏实验教学方法,主要进行内脏模型的观察、以及大体结构的分部观摩,通过临床引导学生对支气管等影片进行统计、观察,同时各个器官的结构和联系作用也要依靠CT扫描技术进行直观的显示,保证提供学生正常器官形态的指导资料;心脏控制的静脉结构标本和冠状动脉影片的生动展示,是引导学生进行心脏结构钻研的最有效的途径,其中不乏进行临床介入治疗的实习机会,保证学生在掌握一定主干血管分布的知识的基础下,进行临床应用的一系列解剖操作。
具体的中职医学专业的解剖教学的考核,主要是进行运动系统、心脏、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标本结构的考核,课堂后的复习内容十分重要,是对实验室下操作的进一步掌握,同时现场的针对性问题回答要尽量做到细致,包括具体部位的名称,及与周围器官的联系和功能作用的发挥,教师依据学生的反应程度和基础知识掌握进行一定标准的成绩估算,巩固学生在解剖学的形态展示,促进临床实际经验的累积,保证后续解剖工作处理的专业性。总之,在一系列影响模型技术的处理上,保证学生解剖基础知识的有效掌握,逐渐自然完成解剖学形态与扫描技术的融合,克服经验与实际操作水平的脱节,全面做好解剖实验室的开放,保证临床效果的优质实现,这些基础知识和现场操作作用的系统发挥,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技术处理能力,适应先进处理模式与实践的价值理念,促进中职教学环境的全面改善,提供的医学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达到一定的需要水准。同时,经过临床考验后的医生,要全面贯彻自己在今后农村医务处理工作的严肃使命意义,秉承全面负责的意识和奉献的精神,保证在先进医学水平下的农村的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国家整体医学事业的全面发展,因此关于中职在内的专业医学教育工作必须针对学生的实践要求进行解剖实验室的全面开放,保证学习中需要的多媒体等仪器在内的各种硬软件设施的全面提供,促进中职教学在医学专业的效应,为农村医务事业处理提供更丰富的专业人才储备。
总结:通过中职医学专业教学的主要任务的分析,以及农村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需要针对先进的解剖教学进行深度研究和扩展,提供学生更多的实践经验总结的机会,这就要在教学中结合影响基础知识的补充,同时全面开放解剖实验室,进行必要的临床前的实践练习,保证学生一定手术能力的锻炼,适应新形势下医学领域的发展要求水准。
参考文献:
[1]蒋孝东.浅议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J].中外医学研究,2011,29(21).
医学专业知识范文5
【关键词】国家中职示范校;农村医学专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R91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466-02
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应发的《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用三年时间,重点支持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由此可见国家对中职示范校建设投资大、范围广,学校申报立项、专家评审复核、检查验收各项工作长期而艰巨。目前,我校正在积极创建,农村医学专业就是我校创建示范专业之一,现就该专业的改革与大家共同探讨。
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是中职办好农村医学专业教育的保证。
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是中职办好农村医学专业教育的保证。随着国家医保政策的实施,社区农村医务人员的需求增加:“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而目前农村卫生服务机构的覆盖率远未达到国家要求水平。原因是一方面大专以上学历的医务人员主要集中在县、市级的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很少;另一方面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卫生人员未接受正规的医学教育。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现象依然存在。
中职卫校属于医学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其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多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部门。我校地处上党老区,科学经济发展不均衡,贫困县、乡覆盖面大,我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兴办农村医学专业教育。
2. 生源现状要求加强心理教育。
该专业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将来服务于农村。由于中职卫校生源多数文化基础薄弱,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属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过程中“打工族”的子女,这个特殊群体从“留守儿童”逐步变成了“留守少年”, 或多或少都缺乏父母亲情,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安全、教育、情感、自卑等心理诸多问题,表现为主动意识不够,自控力、自律性不强,遇到问题易情绪化,处理事情往往以自我为中。
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多数毕业后直接步入工作岗位,我校是中职卫生学校,因此我校学生不仅要学好治病救人的专业技能,更要有健康、自信的心态服务于社会。因此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引领学生如何做人。
3.课程改革体现实用为本,够用为度。
我校应按照创建国家中职示范校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要求,以解决基层岗位实际问题为引领,以基层实际应用技能为主线,为满足学生参加临床职业助理医生考试的需要,体现实用为本,够用为度的特点,培养合格的新型农村全科医生。
4.加强“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力量。
在该专业的师资配备方面我校应重点选用实践经验、教学经验都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必要时聘请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到我校上课[2]。
5. 强调教法、学法并重。
完善实验室建设,注重开展实践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利用仿真模型等模拟演示治疗过程;课余见习,根据教学需要,必要时临床带教老师可适当调整实践教学安排,组织学生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课余见习;充分利用辅助教学手段,如录像、幻灯、多媒体、模型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典型病例不足的问题,平时注意收集典型病例制作教学课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病案讲解,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3]。
6.教师灵活应用教材。
教师应从实用出发,打破原有教材结构,根据教学和考试大纲要求编写同步学习练习册,使知识考点化、考点习题化、编入执业考试习题,讲解考试规律,一方面让学生尽早适应执医考试,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我校农村医学专业改革方面,我们应在积极落实我校创建国家示范校建设进程中,从我校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服务长治、晋城卫生健康事业为宗旨,以深化校企合作为主线,以改革培养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完善内部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为重点,以“思想引领、制度规范、目标激励”为手段,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师资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文化品位、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六个提升为出发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职业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教学规律,使学生就业有优势、升学有空间、创业有条件,使学校达到政府满意、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教师满意。使我校农村医学专业达到国家中职示范水平,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
医学专业知识范文6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习;调查
实习是学生在毕业前的重要培训阶段,学生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和检验学到的理论知识,锻炼工作能力,对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了解工作内容和学习相关职业标准有重要意义[1]。医学检验学生在校期间理论联系实际机会较少,缺乏临床工作经验,专业实习对其尤为重要。专业实习帮助学生充实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端正工作态度,积累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是课堂教学深化和延续的关键环节,是理论联系实践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必经之路,也是今后工作的重要基础[2-3]。为了解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实习认知与实习单位选择情况,改善学校和医院实习教学管理,提高实习质量,本研究以166名广东医学院2014届5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实习情况的调查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广东医学院2014届5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学生170人。调查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6份,回收率97.65%。问卷为选择题形式,统计时在问卷星调查系统上录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实习的认知
2.1.1 对实习重要性的评价
93.37%的学生认为实习很重要,必须要;5.42%的学生认为实习重要性一般,可有可无;1.2%的学生认为实习不重要,不需要。可见大多数同学态度端正,重视实习。实习是一种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的重要手段,可使学生在政治思想、专业技术、医德医风、作风纪律等方面得到综合锻炼,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
2.1.2 实习期长短
希望实习期长为3个月的学生占4.22%,为6个月的占18.07%,为9个月的占50%,为12个月的占27.71%。一般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的实习期为3-6个月,医学类学生因为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多,实习尤为重视经验积累,实习期就比较长。目前多数医学检验本科生的实习期为9-12个月,广东医学院规定的5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生的实习时间为12个月。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足三成的学生选择实习期为12个月,其余学生均主张缩短实习期,希望实习期为9个月的学生占一半。这主要是学生认为9个月或更短时间内已可以完成实习任务,过长的实习期对提高工作能力并无意义。实习期间,学生基本没有报酬且花销较大,给他们造成了经济上的负担,而在实习后期,学生也面临着准备毕业论文和找工作的压力,这让他们在面对大量重复性实习工作时更容易失去热情,出现倦怠和不满情绪。在保证实习质量的基础上,可以考虑适当缩短实习期,将会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压力。
2.2 实习单位的选取
2.2.1 影响实习单位选取的因素
影响实习单位选取的因素(选择最重要的三个)调查结果:选择实习单位学习环境占59.04%,实习单位等级占39.76%,能否在该实习单位留用和个人发展机会均占34.34%,实习单位口碑、实习单位住宿价格和环境、离家远近分别占28.92%、26.51%、25.9%,实习地繁华程度较之影响较小,占12.05%。自身学习成绩对实习单位选取的影响所占比例最小,为1.81%。选择实习单位补贴及福利、老师及师兄姐推荐、实习单位名额的多少、自身家庭经济情况、与恋人同地、考研因素分别占7.23%、6.63%、6.02%、4.82%、4.82%、3.61%。影响实习单位选取的因素很多,不同的因素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影响。从调查数据可以知道学生非常看重实习单位的质量,包括实习单位等级、是否提供就业机会、有无发展机会、口碑、环境等,尤其看重实习单位的学习环境。实习的首要目的是学习,医院学习环境包括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医院实习安排、医院仪器设备等,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中之重,对学生吸引力最大,当然这也离不开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实习后学生将面临择业的问题,如果可以在实习中就解决工作问题,在实习单位就得到发展机会,实属一举两得;在求职时,用人单位一般会问学生实习单位是哪里,在一个等级高、口碑好的医院实习会给面试加分,对找工作有一定帮助。其次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不仅仅看医院的情况,也结合自身的情况来权衡选择实习单位。主要是离家远近的影响,实习单位同等情况下学生一般都选择离家近的医院,因为在家乡的医院实习不仅便于往来,而且在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较为熟悉,较容易有发展机会。实习单位所在地越繁华,往往学生见识和学习机会也会越多,当然实习花销也会较大。对广东地区而言,招聘会一般在广州举行,在珠三角地区实习会较方便奔赴招聘会。学生们了解实习单位,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便是询问高年级学生或毕业生,他们由于亲身经历过实习,对实习单位的评价会更真切地反映出实习单位的情况,所以师兄姐推荐的实习单位往往会比较热门。本调查显示学生选择实习单位与自身的成绩关联很小,学校采取电脑抽签的方式公平选取实习单位,所以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对成绩的考虑甚微。由于实习名额的限制,一些热门实习单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一小部分学生害怕没有入选热门单位会被调剂到特别不满意的单位,会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相对入选机会大且条件还可以接受的实习单位。当前大学生拍拖的现象非常普遍,为了不想在实习期间经历异地恋或分手,有恋人关系的学生大多数会考虑选择同一个地点的实习单位。对要考研的学生而言,所选的实习单位工作量,批假难易程度对他们有重要影响。实习单位补贴及福利、自身家庭经济情况是影响实习单位选取中的经济因素,消费水平低、有补贴和福利好的医院对经济困难的学生更实际,但其所占比例不算高,因为经济问题大多数时候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解决的,实习的质量和找工作才是实习的核心问题。
2.2.2 最终实习单位与理想单位是否相符
39.16%的学生最终实习单位与理想单位相符,很满意;51.2%的学生最终的实习单位和理想单位不相符,但可以接受;9.64%的学生最终的实习单位与理想单位严重不符,不满意。约四成的学生选到自己的理想单位,一半的学生虽然没有选到自己的理想单位,但对调剂结果表示满意,这与实习医院本身条件比较好有关系,广东医学院医学检验学生实习单位大多数是各市区的三级医院,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好,较容易被学生接受。约一成学生对最终实习单位不满意,这部分学生是在电脑抽签的第一轮和接下的几轮都没有抽到自己的理想单位,他们一般被调剂到偏远地区,心理落差较大,对这部分学生,学校是否可以考虑其他解决办法,例如更灵活多变的进行抽签,寻求更多条件较好的实习单位进行合作等。
【参考文献】
[1]姚越峰,李宝英,王华好.提高医学实习教学质量的心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