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说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雨说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雨说课件

雨说课件范文1

体育教师说课比赛简报

为鼓励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积极钻研教学业务,提升学科理论知识,投身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根据重庆市教育学会体卫专委会《关于举行重庆市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赛课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4月12日,2012年江津区体育教师说课比赛分别在几江中学(中学组)、西城小学(小学组)隆重举行。来自全区各中小学校的37位体育教师参加了本次说课比赛。

 本次体育教师说课比赛既是一次新的尝试,也将为参加下阶段体育优质课比赛奠定基础。参赛的37位体育教师都是经过各学校推选出来的优秀选手。他们分别就足球、排球、篮球、实心球、快速跑等十几个内容展开了详尽的说课,从学情分析到教学目标的制定,从教材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指导,从指导思想的贯彻到教学流程的展现,思路清楚,层次分明,充分展现了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说课上的扎实功底。最终10个评委们的认真评比,分别评出小学组、教管中心组、直属学校中学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若干名(具体人员名单附后)。

雨说课件范文2

关键词 说课 化学 关键点 突破点 思想点

一、避免“说课”的两种不良范式

1.理念框架“强势版”

首先,教师对“目标、教材、教法”的阐述与“教学过程”阐述处理呈“板块断裂”迹象。前者表现出宏大叙事,后者主要细说具体教学内容,两者之间的吻合度不够,碎片化迹象明显。有些教师在前者是“说教法”,到了教学过程中演变成了“说学法”,把“教法”与“学法”混淆在一起。其实“教法”主要作用是教师在知识传递过程中使用的教学策略,而“学法”主要是学生“内化知识”过程中的学习策略。

其次,教师运用过多的理论依据绑架了“教学过程”,以致削弱了对学科内容的基本呈现。如一位优秀教师对《物质的量》一节的说课。核心知识是“物质的量相关概念体系的建立及宏观物理量与微观粒子的个数建立相互转化关系的方法”,教师以“生活类比建立概念”、“搭建支架形成概念”、“演绎探究完善概念”作为教学流程来展开,引入“曹冲称象”类比得到科学计量过程常用的两种方法“化整为零和化零为整”、利用“相对原子量概念”演绎探究得到“摩尔质量”等学习内容,但具体学科内容的叙述没有以实实在在的教与学的环节来表达“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说课只剩下框架与空话,理念策略成了“孤芳自怜”,没有起到对教学设计的深化与提挈作用,这样的说课范式反映不出教师文本解读水平与学科教学的理解能力。

2.整体框架“平庸版”

表现为“说课”对教学目标、教材、教法、学情等内容的分析比较浅显,点到为止,内容平庸化,没有呈现有见解的教学叙述。如,一位教师对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的说课。教材分析时教师指出,学生已经在《必修2》中学习过原电池,有一定基础,选修教材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了解盐桥的作用,掌握原电池原理,能够正确判断简单原电池的正、负极,能够正确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式,会设计简单原电池”,但教师止步于此,没有对必修与选修的不同要求作稍微深入的比较分析。其实“必修”阶段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原电池的概念,知道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的关系,初步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电源和新型的化学电池。而本节内容作为“选修”,则是借助必修教材中的“单液原电池放电效率低,没有实际应用价值,怎样提升电池的放电效率呢”的内容,通过单、双液原电池实验对比,深化对原电池的认识,让学生了解盐桥的组成及作用,读懂普通干电池的实际构造。因此,选修教材中的原电池,从知识目标来看,是要通过单、双液原电池的对比实验,来理解实际生活中的干电池为什么外电路断开,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常见干电池内会有一张类似于盐桥的含电解质的特殊用纸等来深度理解原电池。从过程与方法目标来看,是要结合已学知识,自己设计原电池,并读懂、能写出新型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通过必修与选修学习目标的解读不难发现,从探究学习角度而言,必修与选修学习原电池的内容,既有纵向深入发展的要求,如从单液原电池到双液原电池,双液原电池的电解液的选择,自己动手设计双液原电池等;又有探究能力横向拓展要求,如双液原电池若用导线作为“盐桥”而不是用电解质溶液作盐桥,电路中有电流但很小,为什么呢?学生通过演绎探究得出用导线作“盐桥”,相当于是一个原电池和电解池串联装置。诸如上述内容,教师似乎不愿点破,由此延伸的教学设计也就按部就班、了无新意。这样的例子在教师说课过程中比较常见,很多时候总觉得教师说到关键处,有一层纸没有捅破。

二、把握“说课”的关键点、突破点、思想点

1.把握好说课的“关键点”

“说课”过程“关键点”的把握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说课”效果。首先,“说课”过程的“关键点”体现在对“是什么”与“为什么”两者地位的把握上,教师的理论框架“强势版”,正是反映出对两者的把握不到位。笔者以为,“是什么”与“为什么”这两部分应该是相辅相成、有机融合,而且其融合度越高,越能显示出教师对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深刻领会能力;从内容权重来说,两者大致以70%与30%左右的设置比较合理,以“是什么”为主要内容而进行合理安排,辅之以“为什么”。

其次,“说课”过程的“关键点”体现在对教学重点的“重点说”。在重点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任务是对“重点说”的最好交代。如,《必修1》专题3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的重点是“通过实验与生活中的材料信息了解硅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设计上突出“设计问题系列化、问题情境生活化、解决问题自主化”的教学设计理念。第一,创设涵盖教学全过程的常见材料的情景素材。像玻璃、水泥、陶瓷、电脑芯片、硅胶干燥剂、水玻璃、太阳能电池板,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常见材料。而从化学角度认识这些材料,从材料的视觉学习化学是本节课的研究主线。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材料与物质性质的关系,体会从材料角度了解核心物质的性质学习方法,丰富学生学习物质性质的途径。第二,有层次性构建本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体系。通过玻璃发现的传说故事,将学生带入古代的材料世界,帮助学生挖掘信息[反应条件(烧火做饭)、化学组成(贝壳、沙子)等],引导学生在分析反应过程中从物质分类来了解性质,自然建立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材料、从材料角度学习化学的研究主线。再通过讲述“生活中的一天”,学生体验我们身边的含硅材料,通过讨论“以SiO2为基础原料,制备其他含硅材料的途径?”引导学生运用反应规律理论推测,辅以实验验证,并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构建硅及其化合物的主要转化关系的同时,学习实验、分类、对比等研究方法。最后结合“嫦娥”卫星上使用的大量含硅材料,将学生带入SiO2的明天,畅想含硅材料对我们未来的生活影响。

当然,采用流程图或思维导图将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清晰展示出来,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比如:《必修1》专题3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说课板书设计(如图1)。

2.把握好“突破点”

首先,把握好“突破点”表现在对“说课”文本的整体建构上。当前如何将“学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在“说课”过程中进行渗透发挥,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比如,我们可以摒弃常规的“说目标”、“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程序”,代之以“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吗”作为说课的逻辑主线,提出具体学习内容,以“问题引领、情境驱动、自主探究”作为“怎么学”过程描述,借助板书构建整节课的教学流程图,最后编写检测反馈练习跟进,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问题清晰、过程到位,将“学为中心”教学理念巧妙融合在了整个设计流程中。

其次,可以围绕具体“说学情”、“说教学程序”等环节找到“突破点”。第一,“说学情”。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储备、学生思维发展特点、认知能力、认知兴趣等多个角度分析“学情”,结合学科具体学习内容,进行合乎事实的学情描述,确定最近发展区,提出需要搭建的“脚手架”。教师有必要说明是通过何种方式、方法进行学情诊断与学情分析的。如,预习单的使用、基于学习软件平台的课前学生学习的学情研判等等。

第二,“说教学程序”。如,《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一课中,教师以“相同质量块状与粉末状的碳酸钙和等体积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你准备如何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为例,提出定性和定量描述该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方法,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设计实验探究方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启发学生应用“替代法”、“转化法”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较好地将学科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加以体现。引导学生体验定性判断方法: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观察剩余质量的多、少;用手触摸反应容器,感受外壁温度的高、低等。定量判断方法:借助托盘天平比较质量减少的快慢;借助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计判断反应热量变化快慢;借助密度计进行测量反应后溶液密度变化;借助pH计测量反应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变化;借用压强传感器测定在密闭体系中产生气压变化等等。学生在动手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自发形成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表示方法的特点是:可以通过测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或浓度的变化;测定反应物、生成物的离子浓度变化;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变化;测定密闭体系的温度、密度、压强变化快慢等等。这样“说教学程序”就颇有亮点。

3.把握好“思想点”

“说课”优点是可以直接表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特别是对教学内容蕴含的学科思想、学科观念及对学科教学多个层面的方法论思考。化学学科思想有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思想,守恒思想,动态平衡思想,物质分类思想,建构模型思想,宏观现象微观解释符号表达思想,绿色化学思想等等。化学学科观念有元素观、微粒观、能量观、实验观、分类观、变化观、化学科学本质观、化学价值观等等。化学学习的方法论有化学原理理论内容学习的三重表征:宏观现象、微观解释、符号表达;元素及化合物、有机物性质学习四重表征:生活走进化学、理论引导分析、实验探究知识、化学走向生活。学科知识在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的不断积累应用形成了独特的思想内容、认识观念,支撑着学科知识体系。因此,“说课”要充分体现化学学科思想、学科观念、学科学习方法的精髓。如,苏教版《必修2》专题1第二单元“离子键”概念教学中。通过“了解已有概念”,“解构迷失概念”,“建构科学概念”设计学生的学习路径。根据预习单中学生呈现“原子或离子间的作用力叫化学键,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1个钠离子与1个氯离子形成一个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肯定有金属阳离子,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等迷失概念,教师可以“化学原理理论内容学习的三重表征:宏观现象,微观解释,符号表达”组织设计,呈现氯化钠与水的宏观性质的两张资料卡(见图2)。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氯化钠由Na+和Cl-结合而成;水是由H2O聚集而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而成。从微观角度解读资料卡上NaCl和H2O的相关性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通过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固体氯化钠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氯化钠熔融需要吸收大量热量,说明氯化钠晶体中Na+和Cl-间存在强烈的束缚力。冰融化、气化消耗的能量少,而水分子分解消耗大量能量,说明水分子内H与O之间存在很强的结合力。据此得出化学上将在晶体中或分子内相邻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之为化学键。接着,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察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现象(三重表征一:宏观现象),从微观角度讨论氯化钠晶体中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这种力量又是如何形成(三重表征二:微观解释)?怎样用简洁的化学用语表达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三重表征三:符号表达)等等,形成钠原子与氯原子为了追求“8电子”稳定结构,导致钠原子失电子,氯原子夺电子的“内驱”,“异性相吸”是结合的动力,Na+和Cl-不仅存在静电吸引,同时还存在静电排斥等等帮助学生建构起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形成离子化合物的判断依据(如表1)。在此概念建立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的方法,突出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总之,理想的说课不仅需要在整体表达上把握好“关键点”,在“说课”基本要素上体现出“突破点”,同时需要在专业思想、学科方法、学科基本观念等方面凸显教师智慧的“思想点”。因为“说课”的文本样式或许会有一些雷同,但对于教材的独到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学设计会因人而异各具风采,从中反映出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的高低。这就不仅仅需要教师进一步研究“说课”的文本叙述,更需要教师在学科研究上下功夫,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雨说课件范文3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31

在当今这个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信息时代里,英语已经作为国际上通用的语言,因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势在必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 “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一,英语教学要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模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应用能力,提高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效率,给广大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英语实际的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下面,笔者根据多年初中英语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初中英语听说课的实践与反思,仅供参考。

一. 教学实践。

1.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初中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都需要得到认同、支持与鼓励,这样他们才会对英语听说课的学习更有兴趣、更有激情。因此,在初中英语听说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我们知道,学生在课堂上通常害怕展示自己,因为初中生掌握的知识很有限,他们害怕自己出错误后受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因此,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说”的环境,让他们大胆的“说”出来。

例如:有的同学的英语发音不够标准,有的同学英语的语法掌握不够准确,还有些同学不愿意在课堂上朗诵英语等等,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给他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告诉他们“ Very good! Wonderful! Excellent! ”这样在鼓励中,学生才会对自己充满自信,才会在学习中找到自我,学习的劲头更足。在这种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中,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英语知识。

2.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

情境教学指的是,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使得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同学们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在初中英语听说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然学生运用一定的英语语言来完成教学情境的设置,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是很有效果的。

例如,笔者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这节课时,就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利用1.What do you do? 2.Where do you work? 3.What does he do? 4. Where does he work? 5.What do you want to be ? 6.What does he want to be? 等问题创设一个求职的场景,假设自己是某个公司的招聘者,在讲台上举办招聘会,与扮演求职者的学生生进行交流。

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给同学们创造了一个说英语的环境,同时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之中,也加深了自己对英语语境应用的体会。这样的自由的对话,充分调动了大家说英语的积极性。同学们创意性的展示自己设计的英语对话,既培养了他们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又使的英语成为了真正的交流工具。

3. 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

在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制造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是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同学们可以在声情并茂的短片或者电影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感受英语带来的美,从而使得学生能在英语美的海洋中自由邀游,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对英语听说课的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 这节课时,课堂伊始我就利用多媒体展现了一些同学们熟悉的食物的图片,如:apple, orange, meat, rice 等,然后通过用“What’s this in English ?” 句型问学生这些食物的英文名称。通过这样的方法复习前面学过的句型以及让学生通过直观回忆以前所学过的食物名称,为本课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听力的顺利展开打好基础。

接着,我又让学生看P31—1b的对话,听录音, 跟读对话,以小组为单位朗读对话。最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操练:Do you like … ? Yes, I do. / No, I don’t.学生可以更改有关的食物名词,编出自己的对话。这样学生在练习对话的过程中,不但练习了英语的口语,还增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在这节英语的听说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自己练习,熟悉了一些基本的场景及句型的训练,然后让学生听相关的听力材料,这样在提高学生“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英语“听”的效率。

4.利用合作学习,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

合作学习就是集大家的智慧,共同努力,沟通交流来达到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学习。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合和任务的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小组的分配与组合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真分析各个学生的特点,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享有均等的话语权,不搞一言堂,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尽量避免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变成少数尖子生个人表演的舞台。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让学生都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来,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 教学反思

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说,在说的同时也提高了英语听的质量。我会尽量照顾到大部分的学生,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英语听说课堂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教学中仍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听说技能的训练中,不能很完整的说出英语句子。这个时候我们不应该批评学生,而是应当适当降低说的难度,创设一定的情境,允许他们说出一些简单的英语词组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语言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让学生以角色的身份来讲话,是交际运用的最有效方法,学生可根据所学的内容编小对话,扮演警察,医生,摸拟记者采访等。学生对这种活动往往很感兴趣,课堂中都能积极参与。这样他们学会了语言同时,也学会了运用语言,并且能够更加积极的学习。

2. 在英语的听说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英语发音不够纯正,这是因为学生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进行英语的听说训练,在课堂之外就几乎没有这样的条件了。但是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只靠课上有限的时间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种作业形式,使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听说练习。我们可以举办一些英语活动,比如:英语角,英语口语比赛等,给学生创造更多听英语,说英语的机会。教师还可以就听说留些适当的回家作业,比如:跟读录音、做部分听写等。同时要拓展作业的范围,使学生能接触更广泛、更丰富的听力材料。如电视、电影、讲座、采访、歌曲、故事、讲笑话。 这些听力材料都可以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 , 提高他们的听说水平。

3. 知识类课要靠讲授,技能类课一定要靠练习。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应用性很强的技能性科学,需要大量的练习方能掌握。所以需要大量的科学的练习。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说:“学习语言就是实践,再实践,其它方法是没有用处的。因此学生在英语听力训练过程中表现出策略的薄弱,怎样让学生运用好英语听力的相关策略——听力前预测,听力中猜测,边听边速记等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练习。

4. 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听力材料中出现的某些关健词和一些中心句, 因为关健词、中心句正是反映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只要很好的把握住了材料中的关键词与中心句,学生就能较快较好的理解听力材料。另外,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边听边记的良好习惯,并对所听信息进行适当的恰当的,从而提高学生捕捉听力材料信息的能力。

总之,英语听说教学当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开展英语听力教学,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骆惠.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谈[J]-考试周刊2011(68)

雨说课件范文4

[关键词]视听说 零课时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环境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244-01

《大学英语课程和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在这种要求下,“大学英语视听说零课时”教学改革应运而生。此模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提高其英语听说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

一、传统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视听说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 centered),这就造成了教学方式的单一化,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课堂气氛沉闷,缺乏趣味性和娱乐性,产生的许多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一)教学模式落后

很多高校仍沿用“教师放录音―学生听―教师讲解―再复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节奏缓慢,信息量少,形式枯燥,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缺少双向交际活动,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课堂气氛沉闷

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兼顾到每个学生,课堂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度,更没有运用语言的机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信息反馈滞后

在传统的视听说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只有一本教材,学生不能选择教学内容,只是单纯地听,听不懂也找不到原因,久而久之,势必导致部分学生掉队,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大学英语视听说“零课时”的概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实现视听说零课时教学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提供了有效保障,部分高校开始了大学英语视听说或听力“零课时”的教学尝试。该模式是以网络和其他语言实验室设备为依托,有教师,无课时,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提高其英语听说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师规定相关的听力和口语操练内容,供学生随时自主地选取,教师按教学大纲和学生培养方案,和学生共同制定相应的学习进度表,教师通过网络测试、作业反馈等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帮助。

三、大学英语视听说“零课时”的优势

其一,由于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英语水平,随时通过网络和语言实验室等选择自己的听力和口语材料,完全摆脱了“课时”的束缚。

其二,它是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以提高学生视听说能力为目标,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导向,以规范的管理和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为保障的一种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

其三,视听说零课时模式事实上更贴近现实生活,它的视频、音频、文字材料可以从网络下载,内容全面直观,真正改变了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观念,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其四,英语视听说零课时教学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进度、学习方法与内容、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果。可见,这种学习过程能够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大学英语视听说“零课时”的实施策略

其一,学期初,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培养计划规定学生的自学听力和口语练习内容,避免一些学生“吃不饱,吃不好”的现象,难度适中,设置材料紧贴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有教育意义,具有趣味性和时代性。

其二,学期初,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学生学习进度表,保障一学期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自学,进度表上要注明学生的自学目的、自学时间、自学内容和自学测试内容等。

其三,教师在整个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做到积极引导、监督到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方法、方式型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等,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安排相应的教学策略。

视听说零课时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次巨大突破,既可以缓解课时紧张的局面,又能弥补传统视听说教学的不足。通过零课时教学模式的实施,能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极大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有效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

[2]韩松,李维清.谈研究生英语学习自主的培养[J].世纪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11月.

雨说课件范文5

一、撰写好说课稿

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在说课之前把要说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方法与思路,说课时间,教学评价等内容加以理顺和设计。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所以在书写时要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另外,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赅,文辞准确,语言针对性强。

二、说好课题内容

课题内容是教师进行优质课教学的依据,也是同行和评委评判你说课是否成功的依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说教材。

说教材,主要是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上,说对教材的理解、处理、使用的方法和策略。其目的是把握教材,合理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具体要求说出:(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它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教材的前后联系。(2)本节课的编写思路,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德育几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并指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确定它们的依据是什么?

2.说教法。

说教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和学习技能说出为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而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即主要是说本节课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具体要求说出:(1)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2)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即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3)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采用什么方法、怎样创造条件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说学法。

说学法,也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和学习技能说出学习指导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和什么措施让学生爱学、会学、会用,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会学、会用知识主动地学习。具体要求说出:(1)通过何种途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采用什么方式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采用什么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学科研究方法。 转贴于

4.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它表现教学过程是如何启动,怎样展开,怎样结束的。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和艺术。因此在阐述时要具体要求说出:(1)怎样安排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以及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要求?(2)本节课师生教与学双边协调活动的具体安排和依据,以及怎样在教学各环节中安排好学生的认知活动,并在时间分配上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3)本节课板书的设计及设计意图,课内外作业练习的布置和训练意图。

三、把握住说课对象

说课,要面对的是同行或评委。因此在说课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使用普通话,自信从容,展示语言魅力。

2.说课内容要紧凑连贯,简练准确,详略得当。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还要配合自然得体的肢体语言,避免矫揉造作。

3.自然有效地使用媒体。在说课时,要注意将现代化的电教器材组合在说课的主体里,使说课更加生动,从而取得最佳效果。

四、掌控好说课时间

说课要求教师在短时间内谈完一节课设计的整体思路,在没有学生配合的情况下,一切靠自己完成。因此说课教师应该把握好时间的安排,既不超时,也不应余下许多时间。在有效的时间内,把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意图等展示给同行或评委。

五、分析好评价方法

雨说课件范文6

基于儿童,是基于儿童自己眼中的世界、心灵中的世界,而不是成人眼中看到的儿童的生活。说话和写话课程只有基于儿童,才能使儿童做到“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心”。从而让儿童乐于说话、乐于写话,在说话、写话的过程中,对自然、自我和社会的认识更为清晰和丰富,获得精神的成长,同时促进儿童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基于儿童的说话、写话课程,就是去不断地观察儿童、思考儿童、学习儿童,获得更多的关于儿童的知识,修炼自我,以最亲密的方式了解儿童心里想什么?有什么疑问?想做什么?怎么认识事物?在充分了解儿童的基础上,选择儿童乐于说、乐于写的话题,帮助儿童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眼中的世界、心中的世界。让学生在说话和写话的过程中感受到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到心灵世界的细腻丰富。

二、 基于儿童的说话、写话课程愿景

1. 认识的突破。低年级儿童说话、写话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很简单,那就是让儿童把自己心里的话说出来,说清楚,在说的过程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心灵的细腻丰富,童年的天真美好。说话、写话意义的认识高于说话、写话知识的传授,对说话、写话兴趣的培养重于说话、写话技能的训练;它不在于看到外在的说写的成果,而在于儿童丰富内心世界的孕育和写作意识的涵养,为未来培养有写作习惯和写作责任的公民奠定基础。

2. 内容的重构。让儿童说自己的生活,就是让儿童把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游戏、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说出来、写出来,而不是说、写成人眼中看到的儿童的生活。所以,我们要重新思考儿童说话、写话的内容,除了结合课文内容,除了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和“学用字词句”,开发更多的真正属于儿童的说话、写话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研究,按儿童身心和语言发展的规律,进行有机的编排。

3. 寻找适合儿童的言语方式。我们不要以为学生是不会说话的,他们是有很多话的,问个没完,说个没完,天下最唆的就是孩子,天下最吵的地方就是儿童聚集的地方。可是,为什么当我们需要儿童说话的时候,他们就不会说话了呢?那是因为我们要他们说的不是自己的话。所以,很多时候,老师和家长就只好代儿童们说话了。我们一定要记着,我们要让儿童把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感想写清楚、尽情地表达出来,就已经是一个精彩的世界了。当儿童讲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事情有困难时,家长和老师该帮他们一把,而不是代替他们说话。所以,在儿童说话和写话的过程中,我们要怀着一颗爱心,用我们的智慧和敏感去发现儿童可能有的困难,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帮助,让儿童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儿童的语言方式是要我们去发现和寻找的,所以,作为教师最需要做的就是走近儿童、了解儿童、学习儿童、发现儿童。

三、 基于儿童的说话、写话教学案例:《春天里,我想变……》

(1) 唤醒春天的感觉。唱春天,画春天。说春天里“我喜欢……”。

(2) 春天里,我想变。① 创设情境:有一个小朋友玩了一天,有点累了,就睡着了。在睡梦中,他好像来到了春天,变成了春天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一棵小草。② 出示一段话:春天里,我想变成了一棵小小的青草。我要美美地伸个懒腰,钻出地面去看春天。我要在下雨的时候,好好地洗个澡,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我要看着蜜蜂和蝴蝶唱歌、跳舞,对她们说:“勤劳的蜜蜂,漂亮的蝴蝶,快来吧!请来和我做朋友!”③ 说一说:“春天里,我想变……,我要……”“春天里,我想变……,我听到了……,我看到了……”,“春天里,我想变……,我和( )说……”

(3) 春天里,我不想变。① 创设情境:有一个男孩,在春天里,不想变。他这么说,“春天里,我就想做个男孩子。我要到草地上去,和小狗比跑步,和小兔比跳远,和小猫比爬树。我要去放风筝、去踢足球、去做游戏。我要在泥地里打个滚,我要到小河边捉蝌蚪,我要到油菜地里听蜜蜂“嗡嗡”叫。玩得热气腾腾、满头大汗!”② 说一说:如果不想变,你想干什么?

(4) 学生作品:

春天里,我想变成一只大脑袋细尾巴的小蝌蚪。我要在小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泳。我要跟小鱼交个朋友,请他帮我一起找妈妈。我要浮出水面,跟河边的柳树姑娘打个招呼,说:“我来跟你捉迷藏吧!”

春天里,我想变成一棵大树。我要让小鸟在我的身上做窝,生一个大大的鸟蛋,孵出一只可爱的小鸟。

上一篇建设项目

下一篇兔子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