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1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学校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总结,欢迎阅读!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人们非常关注的热点,作为教育者应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挖掘本地资源,从目标、内容选定,评价措施等方面,切合实际制定本校的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发挥教师、学生、社区等方方面面的作用,大胆实践,不断尝试。善于创新。总结完善使新课程改革取得更深层次的发展。

综合实践课和其他学科相比,没有现存的教材,没有固定的模式,美哦亚传统的经验,没有专业的师资,这种全新课程,作为实施该课程的老师,意味着更多的困难,意味着更多的挑战。但是综合实践活动它基于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适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了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的形成开辟了渠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也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本着,目标明确,整体规划,大胆尝试,完善提高的原则,使每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健康成长。

一、树立教学新理念,培养复合型人才

教育思想观念的树立是关系到综合实践课程成败的关键,因为教育方针是确立教育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育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今必须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教育方针。可以使我们对教育方针有新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宏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要求,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近几年片面追求升学率,对教育方针,素质教育宣传少了,以至产生了错误观念,注重应试能力,放松了素质教育,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新的课程改革必须注重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我校总结好的生源转移,升学压力加重,生成空间缩小的具体问题,着重加强教育观念的更新,面对新的机遇,明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积极投入教改,加强对综合实践课的领导,制定目标,以改革为契机,行知实验学校为动力,谋求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开创新的育人环境。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二、制定合理明确的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课程师一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 ,具有与传统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不同的课程理念,包括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的观念,课程的性质等。为此,我校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如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请专家作讲座,组织全校教师专题讨论,赴江苏洋思中学等地考察学习等。从而正确认识设置综合实践为必修课的重要意义,把握课程内涵,更新观念,明确课程目标,在实施该课程目标中,根据我校特点,明确以下目标:

1、引导学生从社会中,自然中,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去调查研究。例如,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农民种粮积极性,收入问题等在调查探究中,让学生增长见识,获得亲身参与实践调查的积极体验和相关经验,从而增强为改变家乡面貌而认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2、让学生体验自我与社会,与自然,与家庭生活的关系,感悟自我与社会、自然、家庭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加强多方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指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发扬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

4、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不加重负担,对综合课程时间优化,又要位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健全个性。

三、挖掘课程资源,丰富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具有开放性,科学性,实践性,它强调学科间的整合,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应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选择学生感兴趣,有现实意义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课题。

把环境教育,生活教育,安全教育,当代科学技术教育,心理与健康教育,多元化教育内容融为一体,有计划的实施。本学年,进行反,崇尚科学的教育,和本校课程学习“四会”,在班团活动中安排学校教育,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别开展青春期教育讲座,社会的公益活动,全校为加强国防建设知识学习,组织全体师生参观嘉兴军用机场,通过讲解、观看、调查,增强了学生地国防意识。

其次,挖掘学生中资源,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实践中自己提出大量感兴趣的课题,探究实践为之课程化。组织学生春游,去苏州乐园活动,各年级分别组织,调查、访问、考察、采访当地人,从调查染整长环保,羊毛衫厂的编织工序操作,农民种粮积极性现状,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等系列活动,收到了比预期好的效果。

提出了好的建设性建议,和技术更新等措施,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生成性很强,实践操作性范围广而宽。在实践和开展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和确定。学校的计划作为一个“框架”,但应留出足够的生成“空间”,有教师和学生或小组个人去发挥主动完成调查专访等,寻求人们关注的热点,真正体现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因为农村是广阔天地,可就地取材,挖掘深层次问题,这是我们学校的先天条件。

其三,挖掘好教师资源。首先应挖掘校园,社区的教师资源,应让有一技之长地教师,师傅,有特长的家长等组成实践课程的智慧队伍。其次是教师的集体智慧。组织各年级的教学骨干,安排好具体的可实施操作方案,结合本校特点订出活动次数,体现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使教师相互配合,切磋提高。这样,既分工又合作,既集思广益,又体现综合的要求,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综合活动中去,加快乐综合活动师资的培养和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条件。

四、体现课程特征,提高课程活力

综合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特征,让综合活动真正充满活力。

(1)教学关系体现人本性

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关系。教师应放下权威的架势,与学生互相沟通,把学到的知识通过活动传授于学生。和学生一起开展探究时间,树立为全体学生服务的观念,杜绝以成人的眼光对待问题的探究,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教师只能以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和学习的促进者。这样才能使学生活动有声有色,受到学生的尊严,真正体现学生施展才华的关键。”

(2)活动时间应灵活使用。

综合活动在时间上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往往有时活动持续时间较长,加上农村学校居住环境不一样,可在课表上安排步骤、组织协调好,做到时间上不拘一格,充分利用校园、社区资源,利用休假日等,充分挖掘时间,体现课程活动管理的灵活性、开放性。让学生有自主的活动空间。创设多样化问题情境,开放其思维时间空间,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相互争议、以理服人。培养遇事好问,勇于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养成对问题、新知识,好奇心与求知欲,萌发创新意识、真正在活动中学到一些新知识、新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上进精神。

(3)活动方式提倡多样性

综合能力是复杂多变的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给学生一定自由度,参与活动的条件,并让他们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活动中强调有利于调动探究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方法、多种心理的投入。

例如实践操作,专题调查研究、亲身体验、专访人物等。注重自主探索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社会问题、科学现象作分析研究,自己发现问题加以总结,得出相应的措施及改进意见。所以应多形式灵活机动,培养独立活动能力,也有体现几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在活动中互动交往把创新的机会交给每位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和智慧,解决一些社会的实际问题,写出小论文等,在广阔地天地中寻求人生的价值。

五、探求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

要提高综合实践的效果,使之不断提高参与活动的质量,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方法。应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各种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做到目标多元,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注重挖掘和发展学生自我评价潜能,每次活动自我总结。如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碰到什么问题?有什么决策和建议等。有记录、有体会,收集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料不断积累,相互间讨论交流,形成共识,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

教师应从学生发展角度,不断修改调整其评价策略,及时正确地给学生肯定和鼓励,获取学生的主观认同,另外应注重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不局限成果与水平,强调过程中情感、态度、兴趣、欲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方面的进步。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开放性实践活动可请厂长、农艺师、家长、领导参与评价,真正体现多种形式共存的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对学生在整个参与过程中的合理、公正、公开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作为校管理人员,也应更新教育观念,不单从分数、升学率等方面评价教师,应注重对教师鼓励性、研讨式的评价。尊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组织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注重素质评价,不歧视综合实践课老师的辛勤劳动成果。以免影响综合实践课程改革创新和发展。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更大的教育创新空间,另一方面,自主性、综合性、体验性、开放性等特点对任课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我们教师和管理人员必须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综合实践落实到直处,才可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升。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2

201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广东站展示了540名机器人舞蹈演员首次成为春晚的新成员。在节目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我国在制造业局部科技含量上的尖端性,这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期的新经济坚实基础之一。国家人才的想象力、发明力、建设力发展是需要全社会共同解决的首要问题,教育行业的责任重于泰山。

一、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2001年颁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课程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侧重方面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大部分课程都开始实施探究式学习模式。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是地方三级课程。

二、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新课程的改革下,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势在必行,但在农村学校校本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存在以下不容忽视却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新课改方案没有把学习内容和要求降下,课程编制专家存在本位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充实了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学习要求,教师课业压力大,教师不得不以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偏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活动。教师对校本课程的理解不足,由于教师没有系统性地学习课程,没有专家指导,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过于神秘,且缺少观摩学习经验,教师对于校本课程的理解尚处于朦胧阶段,开发可谓是无处下手。缺乏校内、校外的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良好的技术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农村学校现有的设施、基本的教学设备都不能满足,更不用说筹划资金来开发校本课程,成为教师开发校本课程面临最大的困难。

三、什么是steam课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为继续保持经济领域全球领导地位,深刻注重对人才的吸收和培养。因此,他们首次地提出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学科集成战略[5],为保持国家可持续竞争力,必须全力培养高素质的各行各业的人才成为美国发展的中坚力量。

STEAM的课堂常常是解决基于生活中产生的问题的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上,学生围绕一个现实问题,展开研究,期间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因素进行交流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操作能力、收集和分析数据、并创立、验证和修正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与小组成员交流研究成果。在此过程中提高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低耗能,高效能的教学活动模式

笔者借鉴steam课程在实践中总结出了3种低耗能,高效能的教学活动模式,即在较低的活动经费、有限的活动器材条件下,根据学生学习发展规律兼顾立德树人的探究式教学。现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旨在抛砖引玉。

1.整合学科教学共同任务的辐射式教学法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注重三维教学目标。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提倡利于学生发展的多样化学习模式。因此,每个科目都有加入了一些利于学生发展的活动。笔者发现,在部分科目教材中存在以同一个活动学习不同知识概念、技能学习任务。

2.以体育竞技游戏为“锚”的抛锚式教学法

布鲁克斯博士和戈尔兹坦博士,在《挫折教育让孩子受益一生》书中提出拥有高指数的AQ(Adversity Quotient逆境商数),比IQ(智商)、EQ(情商)更能决定孩子的健康与成功,这也是教师在儿童人格养成教育中的核心职责。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愉悦又紧张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是能享受胜利带来的荣耀的只是少部分人,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大部分人正在承受着失败带来的不甘和无奈。当学生正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们安慰学生和让他们勇敢承受失败的同时,更需要让他们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五、结语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3

关键词:地域文化资源;综合实践活动;思考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地域文化留下了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积淀。那么,在高中教学的过程当中,将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融入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课程中,不仅可以减轻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积极性,强化实践性教学课程,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了解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一、完善管理制度

要想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学校必须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反馈机制和考核机制,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能够得到教师、学生的共同监督,确保其教学成果能够得到大家的检验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更加深入的开展,才能够使学生在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使自身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使自己成为具备多学科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在确定管理制度时,学校也要考虑到制度的可行性,保证学生的自由发展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自主性,使教师能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下,给学生带来帮助和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较为舒适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课程实践,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确立整合化运行机制

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学校逐渐形成了“与研学旅行融合、与学科课程整合、与高校院所联合、与家校社企汇合”的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四合”运行机制。通过研学旅行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发挥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的体验性与探究性作用。通过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挖掘各类学科课程中的生涯教育价值,整合各类活动课程,在现有的各类课程资源中充分渗透生涯教育的理念,从而让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融入课堂,融入每一门学科知识中,实现全息育人。通过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互动式的培养模式,利用高校的优势资源促进学校教师科研、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专业、职业的作用与功能。通过与家校社企汇合,重视指导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中打开视界,了解职场中的社会角色、社会分工,认识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之间外显及内隐的关系,进而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专业与学科、专业与职业、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二元关系。“四合”运行机制相辅相成,成为一个稳固、完整、高效的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模式。

三、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使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高涨的求知欲望,掌握理论的实际运用方法,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加对生活常识的理解和认识。

四、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落实审美教育

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提高高中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产生对事物的审美体验及评价,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可以在高中学习的过程当中掌握其表现美、创造美、发现美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观看相关的自然景物、纪念馆等,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水平,树立审美标准。让其在活动教学的过程当中,发现其美的内涵,提升审美的能力和文化自信感,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的革命精神,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高中学生的文化自信,推动创新性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高效地丰富其地域文化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教学意义。

五、利用科学信息化技术优化实践活动的过程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信息搜集与整合能力、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能力、归纳总结问题能力等等,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性高、实践性强的综合课程,课程内容的整合性、目标的开放性和实施过程的动态性必然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载体和支撑。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等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势在必行。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在互联网信息化社会,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科学信息化技术和实用工具来辅助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帮助学生用最便捷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让活动结果最优化。比如在选题前,学生可以先在互联网上做攻略,大量查阅参考资料,分析和筛选资料时可以使用各种技术软件或者程序,帮助理解自己的选题,对接下来的活动执行做到胸有成竹。在活动最后总结阶段,需要撰写活动成果报告时,学生可以学习使用办公软件,让自己提前接触办公软件,同时也让自己的活动总结更简洁、正规。除此之外,我们身处微时代社会,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微产物正迅速崛起,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还可以紧跟时展步伐,将自己的活动过程制作成微视频,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进行传播等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挖掘地域性文化资源,以科学的形式整合课程资源规划管理教学内容,可以更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性的探究思维和合作性的探究能力,有效落实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游爱娇,陈金海,易骏.文化视角下综合实践活动的建构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0(27):90-92.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4

一、主题活动目标的设计――关注德育目标的生成

课程目标是选择、创造和组织学习经验的指南,是决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的决定性因素。主题活动目标的设计是根据学龄段教育的性质、活动任务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确定的。在此基础上,应结合活动任务特点,大力发掘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明确德育目标,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动性、实效性,对相应年龄段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所应达到的标准做出一定的设想和规定。同时,注意各学段德育目标间的承接与递进。

【例】“我能行”主题活动德育目标的生成

“我能行”主题活动是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之一,包含“‘十岁的我’班报征文”、“小小自我推介会”、“班干部竞选”、“野外集体生日会”四项子活动。活动总目标是“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感受成长的喜悦,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根据四个子活动不同的目标、内容,设计者分别设计了以下德育目标。(见表1)

二、主题活动资源的开发――加强德育资源的挖掘

任何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都必须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支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决定了设计主题活动时,必须以本年级学生具体情况为基础,深入细致地研究、开发、重组和利用地方、社区、学校的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主要有学科资源、校内与校外资源、文本与非文本资源,涵括物质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及信息资源等。在这极其丰富的活动资源中,蕴含着许多德育资源,如自然景观、英雄豪杰、科学发明、历史事件等,无不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源,如不能适时发掘、整理和利用,就如同失去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

【例】“一代伟人”大主题活动

H小学所在的城市是总理的故乡,与此有关的物质课程资源非常丰富。为了促进学生学习伟人优秀品质,感受伟人人格魅力,从小树立远大人生理想,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设计了“一代伟人”大主题活动。

三年级上学期“一代伟人”主题活动:欣赏介绍的纪录片。

四年级上学期“一代伟人”主题活动:参观童年读书处。

五年级上学期“一代伟人”主题活动:参观故居。

六年级上学期“一代伟人”主题活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纪念总理诞辰110周年演讲比赛。

这一案例中学校周边的德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挖掘、整理和利用,真正发挥了育人价值。

三、主题活动内容的安排――强调德育内容的适应

学校德育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并形成深厚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一切都无法脱离德育内容而进行。选择怎样的德育内容以及如何组织和编制这些内容,对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目标要求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内容的开发必须以生活为主线。生活世界丰富多彩、纷繁复杂,有自然生活、社会生活,也有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还有个人生活等,如何从中筛选出具有教育意义或教育意义相对较大,适合相应年级学生理解、领悟、接受的德育内容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例】“校园中的我”主题活动

主题一:我们的学校。

主题二:我和同桌。

主题三:老师爱我,我爱她。

主题四:我与敬老院。

这一案例通过多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来自家庭、身边人的关爱,学会感恩;逐步体验“我能行”的真切感受,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老人节期间开展“我与敬老院”活动,学生们有较浓的探究兴趣,活动自觉性强,不仅主动了解敬老院老人的生活情况,而且积极开动脑筋组织节目,准备礼物慰问老人。虽然三年级的学生才学习写作文,但为了倡议同学们都来尊老、爱老,一些孩子还主动请教语文老师,学写倡议书。无论是情感态度还是知识技能在活动中均获得了发展。

四、主题活动方式的选择――坚持德育方式的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方式体现出综合化、多样化的特征,以实现各有关内容的整合,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活动、体验,享受探究的乐趣,获得独特而深刻的体验。为了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可根据主题活动目标、内容和条件等因素的不同,创设道德情景,创新德育方式,开展研究性活动、体验性活动、实践性活动、生活性活动等,把学校的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五、主题活动评价的实施――发挥评价导向的作用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5

在综合实践这门全新的活动课程中,我校教师有效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和探究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比较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可视化思维工具如何有效整合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呢?

利用思维导图指导活动准备和进行资料整理

综合实践活动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在明确学习活动主题后组建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制定活动内容;收集相关的资料等。

在准备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把小组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具体分工等进行有条理的表述。同时,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把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从而筛选出符合自己小组研究主题的信息,为下一阶段开展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案例分享:

在我校开展的《“地沟油”的危害与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围绕自己研究的小主题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开展了资料和信息的收集,面对收集到的大量信息,如何筛选出有用的、突出主题的资源呢?这时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思考和整理是很有效的途径。以下是“地沟油制作研究小组”和“地沟油的危害研究小组”的思维导图(如图1、图2)。

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大量的信息和资料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从而使小组的每个个体都能清晰、可视化地认识自己的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效率,为有效开展进一步的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打好了基础。

综合利用多种思维工具指导活动实施

活动实施的过程是执行并完善活动方案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中心环节。它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尝试运用一定的问题解决方法,在特定实践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搜集与处理各种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服务、社会实践、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韦恩图对不同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可以利用鱼骨图,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分析和论证;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进一步细化研究的小主题;可以利用蝴蝶图对不同观点进行辨析;可以利用金字塔图概括若干观点,等等。

案例分享:

同样在《“地沟油”的危害与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围绕大主题分成了五个小主题开展探究:“地沟油”的制作;“地沟油”的危害;“地沟油”的利用;国内外对“地沟油”的管理规定;“地沟油”的辨别等。各小组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灵活使用了多种可视化思维工具呈现他们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成果,譬如:

“地沟油”辨别小组通过探究后,利用金字塔图表(如图3)对他们的探究结果进行了表述:

“地沟油的利用”小组,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地沟油”可以制作生物柴油,他们对生物柴油和现在常用的O号柴油进行了对比,从而清晰地看到生物柴油和O号柴油的异同(如图4),进而展开进一步的探究。

“地沟油制作”研究小组,他们通过资料收集和调查,利用鱼骨图把人们违法制作地沟油的原因展示如图5。

利用PMI图表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和总结

活动总结与交流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升华阶段,而评价应该穿插在总结与交流的活动中。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评价应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过程,兼顾结果。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突出对学生活动体验和收获的评价;应注重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重视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

针对综合实践评价的这种需要,我们可以把PMI图表有机穿插到总结和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对伙伴的表现、对其他小组的建议和展示都进行比较客观的自评或他评,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综合实践的每次交流和总结都有一个及时的反馈和反思,从而在下一阶段去完善和提高。

案例分享:

譬如在《“地沟油”的危害与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阶段交流中,“地沟油”辨别小组对本小组的评价如下页表1,其他小组对此小组的评价如表2。

学生们通过PMI图表有条理地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探究内容进行了反思和小结,并且通过PMI图表将其可视化,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评价手段。当然,PMI只是其中一种评价手段,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还可运用“成长记录评价”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

可视化思维工具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提高学习效能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进入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这使信息的传播打破了时间、空间和对象数量的限制。但是,当前国内关于教育技术的研究大多是集中在网络平台建设、信息环境优化、终端开发领域,在教学内容方面多是以题库、教学视频、动漫等形式呈现的,并不能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架构并同时发展其思维能力,是信息和知识的可视化而非思维的可视化,对提高教学效能没多少帮助,甚至会强化学生“被动学习,不爱思考”的习惯。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开发出具有“思维可视”特点的新形式教学资源,实现“教”与“学”的效能倍增。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6

一、坚守底线,意文兼得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的“语文”活动,是要引导学生从机械、封闭的课堂走向多元、开放的社会生活和美好的大自然,从单一、被动地接受学习,向增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悟体验等学习能力转变。与其它的实践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主要表现在:从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兴趣和实际出发,围绕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主题指导他们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与方法,开展资料积累与处理、社会考察、实验操作、交流反馈等实践活动的同时,做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活动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是教学的主导思想和根本目标之一。

在活动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采访、记录、读资料、讲故事、听故事、写感受等一系列环节,这些环节的安排都要为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培养服务,最终使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浓厚的“语文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把握:一要充分挖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阅读、说话和写作素材;二要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性的文本和网络阅读,丰富知识,拓展视野,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三要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规范性、正确性、流畅性。这样就能做到坚守底线。除此之外,还要把握活动中的人文内涵。清初张伯行信奉程朱理学,特别强调“道”的重要性,但是,在谈到读书治学问题的时候,他明确指出“文”“道”不可分的关系,他说:“论道而专求诸语言文字之间,则道晦矣;抑论学而不求语言文字之间,则道亦泯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的同时也为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提供沃土,在活动中,要让学生同时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尊敬师长,珍视生命,勇于探索……最终做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教育--意文兼得。

二、贴近生活,注重实践

新的语文课程方案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社会性,力图改变多年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脱离生活的封闭性教学模式,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课文”并列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将二者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视为不可分割的一体。因此,在贯彻执行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抛开那些陈旧观念的禁锢,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重新构建语文教学的新体系。

虽然年级不同,活动的次数也不相同,但是,综观18次活动的设计内容都是结合教材、贴近生活的。“生活如同泉源,语文犹如溪水。泉眼丰盈而不枯竭,溪水才会自然而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语)。这句话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里将得到最佳体现。像《感受“爱”》《新年》《玩具展示会》《节约的秘密》等活动都和学生的生活直接相关,只有《办科技小报》《寻找英雄的足迹》《“爱我中华”故事会》三次综合实践感觉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办法拉近学生和活动的距离。

三、注重探寻,启发诱导

学生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活动的全过程都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活动主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实施、活动总结与评价,都要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参与。仍以《“爱我中华”故事会》为例,学生在采访活动中,一方面表现为:有的记不上,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记笔记;有的不敢和别人说话,这是因为他们很少和别人交流,特别是和陌生人交流;有的家里没有电脑,只好和学校的老师借。另一方面就是资料整理,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获取资料;有的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杂乱无章,不知如何运用。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引导学生在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时,一定要列出小组内搜集准备运用资料的方法,比如,请教家长或其他人、查资料、自己动手做一做等有效的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指导、引导、组织、管理与评价学生的活动全过程。教师的指导需要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前提,在指导过程中,不作统一规定,不提统一要求,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规则的告诉者、方法的规定者,而是一个帮助者。教师要努力提高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和规范性,重在启发诱导。

四、小组合作,学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