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品德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品德论文

小学品德论文范文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最为直接开展品德教育的最佳手段。教师要善于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教学活动与实践教育充分地结合起来。要善于在教学与生活中挖掘品德教育的良好素材,将那些与品德教育相关的社会焦点问题转化成为品德教育的资源,要将鲜活的生活实例带到课堂中来,还可以邀请社会道德模范和榜样先进人物到校与学生亲密互动,让学生真正地倾听道德楷模的心声,使孩子们对于道德品质拥有最初的良好认知。此外,“教师应设法在生活中增强专业执行力。”要充分利用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品德培育搭建平台,教师要精心制作教育专题,为学生讲述那些动人的道德故事,例如为救学生而被汽车撞倒造成高位截瘫的“最美教师”张丽莉,坚守岗位保全乘客安全而牺牲的“最美司机”吴斌,在生命最后毅然捐献器官拯救他人生命的12岁女孩何玥等等,使小学生从小了解真、善、美。学校要为学生的品德教育争取校外平台的支持,包括图书馆、少年宫、烈士陵园、人文纪念馆等等,教师要带领学生走上街头,使学生成为积极宣传生态环保的小卫士,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养老院、福利院,去慰问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从而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道德情感,用健康向上的实践活动来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

课堂是开展小学生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小学教材中包含大量的品德教育素材,教师则是将这些素材转化成品德教育资源的重要媒介。教师要利用学科知识有效促进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品德习惯,养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志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中重点强调:“从小做起,就是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品德教育并不是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灌输大道理,并不是批评、指责与责骂,而是要巧妙的利用教材资源,因势利导地通过情景教学、问答教学以及游戏教学等多种方法,融入品德教育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与学生一同分享。可以为学生布置小小的品德任务,阶段性的开展“妈妈小帮手”主题活动,让学生们制作“劳动卡片”,记录帮助妈妈分担家务时的心理触动,教师要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讲述自己的所思所想,使孩子们能够相互肯定、相互学习,指导学生学会自省,学会自己“找缺点”,从而使学生将品德教育内容内化成为一种自律、自强、自谦的品质。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浇灌祖国人才秧苗的辛勤园丁。教师拥有怎样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到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要从整体上改变德育低效的现状,就必须优化德育生态,切实改善德育自身。”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率先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拥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模仿能力,教师是孩子们最崇拜的偶像,教师的言谈举止、道德情操对于小学生的身心会产生深入的影响,这些影响甚至会作用孩子们的终生。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育工作者,仅有高水平的教学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在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深刻了解自身作为学生道德标杆的角色定位,积极研究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待工作要兢兢业业,对待教育事业要恪尽职守,对待学生要关爱备至,对待生活要脚踏实地。教师要始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要在教学的小细节上突出坚定的道德立场。教师可以经常性地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动态,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刻付出爱与关怀,用强烈的道德情感来润泽学生们的小小心灵,从而真正成为学生们积极学习的榜样。

小学品德论文范文2

生态课堂不仅要追求趣味,还要求实现自主与合作学习,要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他们的个性化得到发展。因此,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方案应该贯穿灵活的教学方法,通过活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活跃。以六年级《成长中遇到的新问题》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这就让众多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四年级《我的家长在变化》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样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观察我们家长在十年中变化最大的地方,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在这些活动中,灵活地使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都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

二、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方案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要实现课堂教学生态化,就必须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要实现学生之间的平等,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不同的学生,在基础、智力、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也就导致学生在相同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接受知识的程度和取得的成绩不同。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努力实现学生个体的共同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多观察学生,给予学生真切的关爱,不歧视差生,也不优待优生。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全面考虑学生的状况,要尽量照顾每个层次的学生。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应该对其进行课后辅导,给予其安慰,消除他们的挫败感,给予他们关爱,帮助其树立信心,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肯定的评价,鼓励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总之,要实现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态化,教师就要尽量重视学生的个体,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发展。

三、贴近学生生活,开展实践活动

要实现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态化,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苏教版的小学品德教材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在教材中儿童的名字都是作者特意取的,而不是传统的“小明”“小红”,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更加真实。另外,教师应该多使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来进行举例,尽量拉近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减少他们的抵触心理,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教师还应该多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无疑是实现课堂教学生态化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实践教学能够保证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实践教学也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性,使课堂始终维持活跃的气氛,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还能够极大地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以五年级《到外面走一走》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外面世界的不同,让他们感受到真实社会中的各种因素。

四、结语

小学品德论文范文3

品德与社会课中很多内容都与安全教育有关,有助于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今天,你安全吗》、《公共场所拒绝危险》、《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这三课内容的设计来源于生活,按照学生生活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设计案例。如活动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防踩踏安全等。以实现以下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学生了解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安全标志和设施,注意公共安全;具备基本的自救自护能力。又如:今年夏天各地溺水事件此起彼伏,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这学期的单元测试卷上出了一道问答题:“下午放学,小军带着小明到附近的水塘边捉鱼,你认为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危险?如果是你,如何避免这些危险呢?”有的学生答案单一:会溺水死亡,要和大人一起去。而有的学生就具备了发散思维,想到了多种可能:会掉到水塘里,会迷路,会被受伤,会被下暴。还想到了多种解决的办法:劝他们别去,如果执意要去就报告老师;和家长一同去时还要带上救生衣、游泳圈等;家长不能去就建议小军他们改做打球等活动,远离水塘边。我采用对比讲解法,最后还补充了2013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防溺水“六不”原则。

二、故事导入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我收集学校身边发生的安全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对书上的故事都预习知道了,课上不很感兴趣,但对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很感兴趣。例如,在上三年级下册《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时,我就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同学们,还记得学校开运动会的那一天吗。清晨,同学们都穿上漂亮的校服,一路哼着歌安全地到达学校。可是,一年(2)班的一个男生却住进了医院,为什么呢?原因是他在上学路上过马路时一手拉着奶奶的手,一手拿着玩具“小虎队”卡片,当他过完马路后发现自己的卡片掉了一张后,他就挣脱奶奶的手,箭一般地冲向马路中间弯腰去捡卡片的瞬间,悲剧发生了,一辆出租车撞上了他,他被撞倒在地,头部出血了,晕过去了……还好,经抢救,生命总算保住了。可承受了手术之苦,花了巨额医疗费,耽误了学习,耽搁了家长上班。安全意识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啊!听了老师的故事,学生也乐于收集和分享身边的安全故事。通过讲述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各类故事,使他们产生对某些问题的感性认识,再加上简要分析,使大家获得相应的安全知识,激起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情景体验培养能力

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参与、体验,只有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一件事,我听说了,随后就忘记了;我看到了,也就知道了;我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在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然后经过彼此分享。孩子体验要具体化、生活化,可从“见”、“闻”二字做起,在多见多闻中,自有“感受的再感受”──体验的丰富与多彩;生活中处处有感受,儿童体验应重在“感受”,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见所未见,见而又见”和“闻所未闻,闻而又闻”中去博闻、强识。有利于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习惯的养成。例如,在上《今天,你安全吗》一课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就请了两个同学上台表演,一个扮演陌生人,一个扮演小学生。小学生机制应对陌生人,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要是在生活中遇到陌生人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又如,在上《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时请了两名学生上台模拟怎样拨打119报警电话。报警以后在等待救援时要将鲜艳的衣服或塑料布用棍子挑在窗外,大声呼救,让消防员叔叔尽快发现你。这些环节都让学生演一演,把知识转化成能力。也实现了叶澜教授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四、结语

小学品德论文范文4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一、课堂上要体现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学习方式有很多种,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接受式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方式。由于传统的影响,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也许学生的分数不会太低,但长期以来会抑制学生创新精神和道德行为的养成,也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新的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一起体验、探讨、研究,通过活动让学生逐步明白道理、分清是非,同时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进而适应社会的能力。首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自始至终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不是教师的“自我表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学生身上打主意。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尽量让学生去思、去做、去发展。教师想参加学生活动,那么就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加入。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教师不要担心自己不讲学生就无法学会,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能行,让他们尝试着自己去理解、去探索。学生尝试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探究的学习过程,即使结果是失败的,但过程也是有价值的。比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活动《我们爱教师》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在课外仔细观察老师的活动,特别让学生去观察体会老师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然后回到课堂上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学生就会各抒己见,教师进一步启发: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拿起笔给自己现在的或幼儿园的老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或者写写自己理想中的老师。这样,理性知识上升到感性知识,把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结合起来,把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把培养情感与提高能力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实现多赢。

二、思想品德课要联系学生生活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服务于未来生活,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隔离,也与学生本来的发展相去甚远。为了改变传统的“说教”,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合有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如《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就可以利用全世界、全国对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援助等材料。这比材料中的朝鲜战场上罗盛教的事迹和时期白求恩的故事内容更贴近学生。选取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例子,学生不会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再如《神州巨变》可以用家乡农村生活的改善、乡镇企业的腾飞、学校面貌变化,让学习走一走、看一看、算一算,真真切切地去体会神州巨变,这毫无疑问的比课文中数据要更有说服力。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注意直观教学

小学品德论文范文5

一、张扬个性,激发学生发问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紧贴学生生活,强调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的课程。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激起学生发问,充分彰显其个性。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善于激发学生提问有助于培植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将提问权还给学生,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水平,根据学生提出的生成性问题进行理性、灵活的处理,再生成新的教学起点和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如在讲“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时,由于学生普遍感到政治生活离我们实际生活很遥远,因此,我提示学生,青少年作为国家的小主人,不仅要关心国家大事,更要关注身边的小事。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积极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等。话音刚落,就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们学校附近最近形成了‘马路市场’,给我们的上学、人们的行走带来了不便。这连政府、学校、老师都没有做好的工作,我们作为学生,就更无权过问,也没办法去过问呀。”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学生赞同他的观点。学生把生活中真切遇到的问题直接抛给了我,此时我如果加以回避仍按原先预设的教学思路讲下去,就会使本来鲜活灵动的课堂变成一潭死水,教学也就成了空洞的说教。于是,我抛开原有教案,巧妙将这一生成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新起点,设计了以下问题:①学校、老师、学生有权过问吗?为什么?②我们师生有办法过问吗?有哪些办法?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顺利地使学生掌握了我们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主要内容和渠道等教学内容。随即我又以此为切入点,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在过问这一问题时,还应注意些什么?”在教师的追问中,学生内在的能量得以充分释放,思维空间得以充分拓展,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课堂所达成的目标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二、打破常规,巧用逆向思维

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顽固的思维定势:教师按照教材来“定音”,学生跟着去“弹琴”,不得跑调。这种做法使学生失去了思维的主动性和自由度,失去了应有的开拓与创新意识,从而导致了教学效率低下,课堂问题生成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而建构主义者认为,事物的意义,并非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撤销掉禁锢学生的思维篱笆。教会学生摒弃习惯性思路,打破常规的束缚,学会运用逆向思维,从不同层面去寻求解答问题的新思路,促使课堂问题精彩生成。在教学中巧妙地引入逆向思维,这是课堂出彩的一条重要捷径。教师引导学生另辟蹊径去思考、去讨论,才能将学生的智慧火花引爆到一个崭新的思维空间,从而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例如,有教师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请学生例举走进低碳生活,做一个“低碳达人”的具体行动。学生的答案可谓“百花齐放”。在学生发言之际,教师察觉到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在实际生活中却远远没有做到。因此,他突破原定预设,顺手从讲台旁拿出学生喝剩的半瓶矿泉水,机智地将问题抛给学生:“我们不能只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呀。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个人的私事,那么如何处理这喝剩的半瓶矿泉水,仅仅是我们个人的私事吗?”本来这是一个很生活化的问题,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做法,经过教师的精心捕捉,用“仅仅”提醒学生注意思考的方向,却一下抓住了学生的“眼球”。通过教师的精心引领,学生们跳出了常规思维的束缚,运用逆向思维克服了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进而明白了这是我们个人的私事,但又不完全是个人私事的原因。接着教师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一个“特殊群体”,讲了著名影星成龙的故事:成龙为了避免与别人的矿泉水瓶搞混,造成浪费,他总是在自己的瓶上签上名字,直到喝完。请问像成龙这样的著名影星有必要如此节约吗?并说明理由。教师通过成龙这一公众人物的事迹再次引导学生由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求异辩证思维发展,促使学生突破常规,从新的角度去挖掘、去理解。这样学生会越学越有灵气,思想境界也能逐步得以升华,课堂问题的有效生成也会水到渠成。

三、练就“慧眼”,妙用学生错误

作为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课程资源,常常是可遇不可求的,作为教师要练就一双“慧眼”,勤于开发利用,紧紧抓住其中的教学契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及时判断其教学生成的价值,提炼出有效的信息加以利用并有效生成,否则活生生的具有灵性的课堂教学,就会变成教师对预设方案的生硬灌输和空洞说教。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从某种程度上讲,由于学生正处于知识、情感、价值观的发展阶段,因而他们的知识经验积累就相对不足,对有些是非问题缺乏应有的分析判断能力,从而使其在面对不同情境时会出现认知和理解上的偏差。此时,教师面对学生在知识、方法、认识上出现的“错误”,既不能盲目引导,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而偏离教学目标的达成,也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一棍子打死。而是在肯定学生质疑价值,保护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上,采用机智的方法,巧妙加以利用,对教学预设作即兴的调整,鼓励学生进一步思错、辨错,并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理论和思维方法来纠错,从而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标准,让学生的认识思维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

如在教“学会合理消费”时,教材文本指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应该有适度的消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节俭。”对此就有学生提出:“现在我们家庭生活已经富裕了,况且时代也不同了,教材指出要去消费,那么我追求名牌又何尝不可,干吗还要提倡节俭,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面对学生进发出来的思维火花,我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错误资源”:学生的消费观中恰恰忽视了“适度”和“节俭”两个关键词语。这表明学生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我灵机一动,抓住这一契机,灵活地调整了原来的教学思路,请学生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自身的实际生活水平,谈谈对适度和节俭消费的认识。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们在思维碰撞中纷纷发表自己鲜明的见解。正是课堂上发出的意外“声音”,使这一“问胚”资源成为了本课中的亮点和精彩之笔。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进一步扩展和提升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充分渗透了德育教育。

四、动静相间,善用“布白”艺术

所谓课堂“布白艺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去思考、去遐想、去探索,让他们做教学时空的主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获得对教材更深的理解、把握和实践。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教学智慧,让课堂“火”起来的同时,还要适时创造情境让学生静思。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握课堂节奏,适时顺着学生的思路来组织教学,不能一味追求表面的“热闹”,而应动中有静,精心做好留空补白的准备,切实把握问题生成的最佳切入点,留给学生充分思考与活动的时空,促使问题在情境中展开,在“布白”中思考,在探究中生成,从而让学生获得最丰富的体验和最大的发展。

小学品德论文范文6

学校构建了大德育工作框架,形成了德育部、政教处、保卫处、团委学生会、少先队部齐抓共管工作的机制,发挥了德育主阵地作用;注重学科德育渗透,体现全员参与堂堂课都有德育教育;构建科学、规范、得体的校园文化,让优美校园处处皆教育;健全了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让学校、家庭、社会相互沟通协调一致,达到共同教育目的。1.发挥班主任在德育中的主力军作用。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主力军,学校十分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特别是学校领导兼任班主任工作。我校有8位领导兼带班主任工作,他们在班主任中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实行班主任每周一例会,每天“五到堂”,每周二进行德育工作业务培训学习等。学校还通过不断走出去,请进来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提高。2013年春,学校把海南中学一场高水平班主任论坛请到我校来召开,让全体班主任学习到海南名校一流的班级管理经验。我们还与白马井中学、琼中思源、陵水思源、定安思源等学校进行德育工作交流学习。4年坚持下来,已经成为一种班级管理的常态工作,现已经拥有了一支甘于奉献的高素质班主任队伍。2.重视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达到全员德育的效果。德育工作不是德育工作者的专利,必须让全体教师齐抓共管。我们的做法是:改变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教学模式,告别“书本”走进“生本”,告别“个体”走进“团队”,告别“被动接受”走进“积极主动”,告别“讲授”走进“合作”。我校把所有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作为学科教学要求的硬指标来落实,每学期学校要求各科任教师选送2~3篇德育渗透案例,学校组织评选,对优秀案例进行鼓励表彰,把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真正做到课课有德育,人人抓德育。3.校园文化熏陶。基于学校90%的学生来自边远贫困农村的现实,学校突出文明礼仪文化教育。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处处可见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蕴涵着隐性教育功能,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学校教室文化由学校统一规划布局,但各班级突出班级亮点展示;宿舍文化主要以学生的创作为主,体现出宿舍的整洁、干净、美观,突出和谐礼仪;食堂文化突出节约主题,文明用餐的礼仪;校道墙壁文化主要内容有警示用语、一日常规、一日礼仪、中小学生守则、十不准、三字经、弟子规等;移动展牌展示学生的优秀表现,班级优秀表现,如每个学期的七星评比(忠孝之星.文明之星等);优秀合作小组,优秀班干部都上墙展示。思源人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学生行为、生活、学习习惯好了,学习成绩自然好,学校教育第一位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学校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教育风尚。4.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少先队作用。学校注重学生会、少先队干部的培养工作,每个月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学习,让他们率先垂范,做好其他学生的表率,然后做好日常德育管理检查、监督工作,履行“三队”工作职责,每日把检查情况反馈到公布栏上让老师学生看到,做到及时整改,切实做到让学生来管理学生。5.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学校从2012年春季开始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课改实验,基本形成了以小组集体学习,整体提高的良好氛围。学校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为基本单元,把班级管理分解到小组管理,评价优秀小组不仅仅是文化课学习,还包括纪律、卫生、生活、社会劳动实践活动等方面,把德育融入小组合作学习管理之中,真正取得同伴互助,相互监督、相互促进。6.家校联合协同教育。学校十分注重家长学校的培训功能,每学期分期分批举行家长学校培训班,有针对性对家长进行业务培训,让家庭、学校形成合力对孩子进行教育。

二、构建实效幸福德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养成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变“说教德育”、“看管德育”为“活动德育”、“体验德育”。1.狠抓常规德育教育不放松。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教育永恒的主题。学校结合纪念日、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点面结合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坚持每周一国旗下讲话制度和每周日晚自习主题班队会。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全体团员、少先队员到烈士墓祭扫,介绍烈士的事迹。请县关工委领导来校进行忆苦思甜教育,培养学生吃苦奉献的精神;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重点,开展多种主题的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接受民族精神教育,树立远大理想;开展"法制教育",办法制教育专栏,法制知识讲座,观看法制教育片;召开主题班(队)会,开展知识竞赛,进行签名活动,举行手抄报比赛等。2.重视“行规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学习。学校编印了《思源学生行为规范》读本,人手一册,新生到校后,班主任用一周时间组织学习“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学校正在编印第二本校本课程《文明礼仪教育读本》,该书结合我校实际,从屯昌实际出发,面向社会,着重教育学生最基本的礼仪。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重视并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有4名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4.做好特殊群体学生教育。我校有孤儿学生有14名,致孤单亲学生25名,特困户学生名115名。我校对孤儿还有特殊照顾,孤儿进入学校后,学校还组织领导、教师与孤儿结对子帮扶,即学校领导、老师每人帮扶一个孤儿,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及心理健康,逢年过节到孤儿家里看望,让孤儿学生在学校有一个温暖的家,确保我校孤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在思源幸福成长,学校已成为特殊学生温暖的家园。5.开设环保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创新德育教育。开设绿色生态环保课程,开展绿色环保活动,组织“绿色班级”、“绿色宿舍”创建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4年时间我校回收废电池48254节、回收可再生垃圾37906斤,价值达26534元,解决了班费问题;可燃垃圾37906斤,为学校食堂节省了燃料木柴费近3万元;利用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上街做环保宣传,学校把每棵树落实到班到环保志愿者,利用“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禁毒日”、“世界水日”、“无烟日”、“熄灯一小时”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环保课程的开设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机结合,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6.开设社会实践课程,形成文明生态建设意识。我校利用社会实践基地把书本知识与自然科学等课程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有社会实践基地20亩,包括养猪基地、鱼塘、蔬菜基地等。学校把社会实践基地分给每个班,让他们种植蔬菜、木瓜;也让他们到养猪基地参观、喂养;安排贫困学生到食堂帮厨,学校免费供应伙食。学校真正把课堂搬到了基地,培养了他们劳动能力、劳动意识。我校现在正编印校本社会实践课程,从地方的环境出发,让学生认识家乡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点滴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