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亚运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亚运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亚运的作文

关于亚运的作文范文1

重视升国旗仪式

国旗是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象征,人人都要养成对国旗的崇敬和热爱,而学校所进行的升旗仪式正是养成这种心理的重要方式。我们学校从1981年就开始进行升旗仪式,并为旗手专门制作了服装,每周一的升旗义式,学生都身穿校服。实施《国旗法》以后,学校认真组织学习,并依法进行升国旗仪式。爱国不是抽象的,要从爱集体、爱校做起。我们学校有校训、校徽、校歌。校训是:求实、创新、勤奋、献身。我们的校徽是从全校同学设计的37个方案中投票选中的。

我们的校歌是发动全体教师集体创作的。师生们履行校训,佩戴校徽,高唱校歌,有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

善于捕捉激励爱国热情的有利时机

时机和效果的统一,是一个教育原则。1985年2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站”屹立在神秘的银色宝库一一乔治岛上,中国人民为南极勇士们的这一伟大壮举而振奋不已。学校请来了南极考察队的党支部委员给同学们报告英雄们的光辉业绩,随后又举行了“学习南极精神”?演讲会。?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前后,学校围绕着“我为亚运做贡献”、“弘扬亚运精神”等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树立亚运意识,发挥亚运精神,为振兴中华而拼搏。

高教育于参规游览的活动之中

活动是一种符合青少年心理、性格特征的动态教育。我们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到甘肃、青海的名山大川去游览,或开展夏令营活动,使学生对这些美丽的山川名胜产生一种倾心的爱。学校还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组织他们参观兰州科学院、兰州大学、兰化公司的生产厂、刘家峡水电站和龙羊峡水电站,让他们了解祖国科学技术和生产建设的伟大成就。

寓教育于体育之中

体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课堂。这几年我们逐步探索出三条教育途径。

一是学校对优秀运动员采取鼓励政策。1986年,我校田径代表队主力运动员郎秀花选入国家青年女子垒球队,又于1987年到美国参加国际比赛。出赛前,校长和体育教师都先后写信鼓励她为国争光,并用她的事迹教育全校学生。二是由体育教研组编写了《中国现代体育简史》,作为体育室内课的爱国主义教材。三是从1979年开始,学校每年举行一次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象征性长跑。如1979年开展了“由兰州经西宁过唐古拉山口登上世界屋脊一一珠穆朗玛峰”的象征性长跑,198l年开始“从兰州到台湾”的象征性长跑,1985年开始“从兰州到香港”的象征性长跑,1989年开始从“兰州到北京亚运村”的象征性长跑,激励同学们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举行各种报告会,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

学校以多种形式开展国情教育,陆续举办了“中国历代著名科学家”报告会,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讲到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认张衡的地震仪讲到李四光的第四纪冰川,从四大发明讲到人造通讯卫星上天,教育学生不能数典忘祖。

学校还举办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爱国人物和事件”专题讲座。“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报告会,“一二,九”报告会,观看“老山英模报告团报告”录像等,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开展评论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化遗产学校通过文学艺术的评价活动,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教育。l986年有一段时间,学生中流行歌曲特别盛行。于是,我给全校学生作了一个以谈音乐美为主的艺术报告,从《苏武牧羊》讲到《阿里山的姑娘》,从《鲜红的太阳永不落》讲到《十五的月亮》……。我们审定了40首富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古今中外的优秀歌曲,录制成《校园歌声》专辑。每天在校园播放,并提倡学生学唱。

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中学历史教材中有不少章节的史事记述,我们采用正反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比较和对照方法讲述,不仅使学生辨善恶、明爱憎,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继承前辈的爱国主义传统,为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祖国进步献身的精神。还如初中语文课本中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就是爱国民主志士的宣言书和绝命书。他那“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视死如归的忠诚的爱国之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珍宝,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

开展军事训练,树立国防观念

军事训练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真刀真枪的刻苦训练,体验军人的生活、军人的感情和军人的追求,?从而树立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思想感情。我校从1985年夏开始了学生的军事训练。军训学生与部队官兵同吃、同注同练,不仅受到了正规的军事训练,而且受到了艰苦奋斗的教育,增强了国防观念和爱国意识。

经常进行形势教育

形势教育也要以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安危进退为宗旨,使大家经常了解国家所处的环境,国家的发展变化,把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教育的方式要多样,要广开言路,平等对话,要置疑解难,点拨诱导。

关于亚运的作文范文2

A) 根据所给句子意思和首字母或汉语提示,完成下列单词。(10分)

1. Please ________(拿) the books here.

2. Steve ________(乘) the bus to school.

3. They’re very ___________(健康的).

4. I can see a cat u________ the table.

5. His brother looks thin _______(长着) big eyes.

6. His _________(父母)are teachers.

7. She has a r________ face.

8. We are f________ England.

9. This is his bag, y_________ is over there.

10. Her mother d__________ her little sister in the morning.

B)根据所给单词,在空格填入一个正确的单词形式。(5分)

11. I think _______(we) coats are in the box.

12. May I _______ (call) you Mike?

13. I have two ________(knife) in my hand.

14. My friend is __________(Japan).

15. Let me _______(help) you.

II、单项选择。(20分)

( )1. We _______ the girl.

A. all like B. like all

C. all likes D. likes all

( )2. He isn’t a nurse. I’m not, ______.

A. too B. either C. also D. so

( )3. Who _______ the room?

A. are B. is C. is in D. aren’t in

( )4. --- ______ dress is this?

---It’s _______.

A. Who’s, Lucy B. Who’s, Tom

C. Whose, his D. Whose, hers

( )5. --- These ______ your trousers _____ my ones.

---They’re his.

A. are, or B. aren’t, and

C. aren’t, or D. are, but

( )6. What are those _______ Chinese?

A. in B. on C. of D. about

( )7. ---Is this a cat or a tiger?

---___________.

A. Yes, it is B. No, it isn’t

C. It’s a cat D. It’s not tiger

( )8. That’s ______ orange orange.

A. a B. an C. the D. /

( )9. ---_________?

---He is a fat boy.

A. What does he like

B. What is he like

C. How is he

D. How does he like you

( )10. My friend is in Toronto, ______.

( )11. – Is this a fax ( ) or telephone ( )?

-- It’s a telephone. ( )

A. B.

C. D.

( )12. Her mother ______ some apples ____ eggs.

A. buys, and B. buys, or

C. buies, and D. buies, or

( )13. -- _____ do you like?

-- The blue one.

A. What B. How C. Who D. Which

( )14. Let’s go ______ the bike.

A. to shop on B. to the shop by

C. shopping by D. shopping on

( )15. ---Yes, it’s mine.

--- _________.

A. Thank you B. You’re welcome

C. Here you are D. Please give me

( )16. --Which bag is ________?

---The yellow _____.

A. Mike, it B. Mike’s, it

C. Mike, one D. Mike’s, one

( )17. –Is this pen red?

--_______.

A. Yes, this is B. No, this isn’t

C. Yes, it is D. No, it’s red

( )18. --- Where’s Nanning?

---It’s in _______.

A. Yunnan B. Guangxi

C. Guizhou D. Guanshu

( )19. What’s “APEC” in Chinese?

A. 亚太经贸合作组织 B. 亚运会组织

C. 自动取款机 D. 亚洲足球协会

( )20. –Sit down, please.

---_________.

A. Do you like some orange

B. Thank you

C. Good-bye

D. Welcome to my house

III、对话排序 根据所给句子意思排列成一段通顺的对话。(7分)

( )A. Let me have a look, please.

( )B. Whose?

( )C. Whose is this shirt?

( )D. No, it isn’t mine.

( )E. Is it yours, Lee Lei.

( )F. Jim’s.

( )G. Mine is gray. I think it’s his.

IV、句型转换。(10分)

1. He’s not bad.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 ______ he?

2. That’s a Chinese boy. (一般疑问句)

_______ _______ a Chinese boy?

3. Where does Tom come from? (同义句)

Where _______Tom from?

4. She has small eyes and short hair. (否定句)

She _______ _______ small eyes _____ short hair.

5. a, it, blue, jacket, is, dark (连词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完形填空。(10分)

Jane is a nice girl 1 our class. She is in Row One. She is fourteen years 2 . She is not 3 and she is not short. She has a round face 4 an egg. She has two big black eyes and a small nose. Her mouth is small, 5 her ears are big. She 6 short, blond, fair hair. She likes 7 . She is 8 black clothes. But today she is wearing a white coat, brown trousers and white shoes. She likes animals(动物). But she has 9 animals. She likes to play 10 soccer. She is my good friend.

( )1. A. in B. on C. of D. at

( )2. A. young B. old C. small D. big

( )3. A. long B. short C. tall D. high

( )4. A. look like B. likes C. with D. like

( )5. A. and B. or C. but D. so

( )6. A. is B. has C. have D. are

( )7. A. black B. a black

C. the black D. black cap

( )8. A. wear B. on C. in D. buys

( )9. A. no B. not C. not a D. no the

( )10. A. a B. an C. the D. /

VI、阅读理解。(20分)

A

My name is Helen. I am twelve. I’m a school girl. I like English very much. My family is in Chicago. We have four rooms. My family is not big. We have five—grandfather, father, mother, sister and I. My young sister, Jane is only 6 years old. She doesn’t go to school. My mother is very beautiful and my father is cool. My father and mother work(工作) in Chicago. My grandfather is old and he doesn’t work. I like my family very much.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T)误(F)。

( )1. Helen is a school girl of twelve.

( )2. Helen i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 )3. Helen’s family is small.

( )4. Helen’s family has 4 people.

( )5. Helen’s sister is a student, too.

( )6. Helen’s father and mother are in the USA.

( )7. Her father works in Canada.

( )8. Helen’s mother is very nice.

( )9. Helen’s grandfather isn’t a worker.

( )10. Helen likes her family.

B

Mary is a girl in the USA. She is a nurse. She goes to work(工作) at nine from Monday to Friday(周一到周五). She is twenty-five years old. She likes red. So she is often(经常) in red. She works hard(努力地). She is never late(迟) for work. She goes home at five in the afternoon. She likes the work and the hospital.

( )11. Mary is a _______.

A. girl doctor B. girl nurse

C. Chinese girl D. woman teacher

( )12. How old is Mary?

A. 22. B. 23. C. 24. D. 25.

( )13. What color does she like?

A. Brown. B. Red.

C. Light blue. D. Dark pink.

( )14. Does Mary like her work?

A. Yes, she is. B. No, she isn’t.

C. Yes, she does D. No, she doesn’t.

( )15. What’s the Chinese “Hospital”?

A. 医院 B. 工厂 C. 超市 D. 图书馆

C

I’m an English boy. I’m thirteen. My name is Mike. I have a sister. Her name is Kate. She is ten. Kate and I are students. I’m in Grade One and she is in Grade Five. We are in the same school. My father is a teacher. He is a teacher of English. He is forty. My mother is a doctor. I have a nice house and a happy family.

( )16. Mike is ________.

A. in New York B. a girl

C. English D. ten years old

( )17. Mike is Kate’s ______.

A. friend B. sister C. dad D. brother

( )18. Kate and I are in _____ .

A. different schools B. different classes

C. the same grade D. the same class

( )19. Kate’s ______ is an English teacher.

A. father B. brother C. mother D. sister

( )20. ______ family are very happy.

A. Mike B. Mike’s and Kate’s

C. Kate D. Mike and Kate’s

VII、补全对话,根据对话内容,在空格填入一个正确的单词形式。(10分)

A: Hi, Wei Hua. What ______ are you in?

B: I’m in Class 2. What _______ you?

A: I’m in Class 3. ______ you in Grade Seven?

B: Yes, I am. ______ you?

A: Yes, I’m in Grade Seven, ______.

B: Good! _______ go out soon. What’s your cell telephone __________?

A: _______ 13378092463.

B: OK. I’ll ______ me. Good -bye.

A: See you _______.

VII、书面表达。(8分)

请介绍一下你所喜欢的人或你的好朋友的外貌及他或她的爱好情况等内容,词数在40~60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期中测试

I. 1. bring 2. catches 3. fit 4. under 5. with 6. parents 7. round 8. from 9. yours 10. dresses 11. our 12. call 13. knives 14. Japanese 15. help

II. 1-5 ABCDC 6-10 ACBBD 11-15 BADDC 17-20 DCBAB

III. CEADGBF

IV. 1. How is 2. Is that 3. is 4. doesn’t, have, or 5. It is a dark blue jack.

V. 1-5 ABCDC 6-10 BACAD

VI. 1-5 TFTFF 6-10 TFTTT 11-15 ADBCA 16-20 CDBAD

关于亚运的作文范文3

阎华绝对符合张爱玲说的“出名要趁早”,1993年,15岁的她因在上海首届东亚运动会上出任点火的“东亚圣女”而名声大噪,大学毕业后做起了令人艳羡的新闻主播,却突然选择从大家都认为理所应当的荣光大道上下来,寻找内心的真实。

2012年,以“克勒门”女主持身份出现的她,比之前在任何镜头前或者大型活动中都更显得游刃有余,气场契合。此时的她,角色已经发生转变:从文化艺术的爱好者、消费者,变成了整合者、传播者。

克勒的魅力在于精神

围绕克勒文化,近年挖掘渐多,有人致力于温故,有人专注于辨析,有人则试图恢复。在为“克勒门”走访过众多老人后,阎华将这个群体的核心魅力归纳为一种精神:隐忍而顽强。

“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的上海,号称‘东方巴黎’,可以接触到国际上最新的文化艺术潮流。而老克勒曾是那座国际化大都市里最灿烂、最洋化、最摩登的一群人。他们曾经那样生活,又在接下来的岁月经历那么大的变故。当一切被剥夺,人前的优雅却成为不可夺的尊严。”说起这些老人,阎华的语气中充满敬意,“时过境迁,在他们身上看不出火气与怨恨,磨难淬炼出的乃是平和与包容。”

若非经历过特殊时代的动荡,克勒很可能与任何历史阶段的“潮人”无异。正是那样的大起大落和时间沉淀,使得21世纪的今天,克勒得以能被抽离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而不只是浅层的生活方式。这样的观察点,与阎华一直揪心的另一个问题有关:“今天的上海,在硬件上已经逐步重新接近‘东方巴黎’的水准,但人们的精神世界却远不及当年。”相比之下,玩过、灿烂过、失去过、劫后余生的老克勒们,倒比年轻一代包容与开明得多,所以她一再强调:“老克勒一点不老!”

和另两位主创一样,阎华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克勒门”并非怀旧:“老克勒不可复制,也不必复制。我们关心的是这种适应现代文明的精致文化,因其正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文脉和精华。”令他们痛心的是,上海一直有着中西合璧的老克勒文化和老城厢的里弄市井文化,可当下几乎大多媒体和聚焦都放在市井这一块,以至于上海人和海派的形象都被歪曲了。“我们的群体里有这样最后的老克勒,所以希望用我们的力量把这种精神最起码记录下来,并期待传播与传承。”

安全感只来自文化本身

几个人的自娱自乐,在这么短时间里变成这么大场面。面对各种飞来横“福”,阎华也有自己清醒的思路:现在很难找到一群没有任何商业目的、单纯出于对美与文化的信仰而共同做事的人了。“每个人都在义务地贡献着自己的资源,相互间的配合也恰到好处。”

这份随意与纯粹,令她感到心安:“凡事太有目的性,味道就会变。”她称自己一直不喜欢励志,“我们做的事情的确很有意义,也很有趣,但并不想把它变成口号,这个时代是开放而多元的,一切都在变化。”

于是,她选择以“玩儿心”处之,却玩儿得很敬业。2013年春节前夕,“克勒门”策划了一场口琴音乐会,这个选题的最初酝酿是2012年夏秋之际。长达几个月时间里,阎华兴致勃勃地查阅文献,采访有关嘉宾,跑去音乐厅“补课”,慢慢梳理出关于口琴从大文脉到小趣闻的各类信息。“沙龙本来就是玩儿,玩儿的过程中,顺便自己也能搞搞清楚。再说做事情嘛,总归要做好。”

她将自己的心态描述为“路过”:尽情感受路上的风景,而不急于到达某地。“任何事都不能改变我自己随遇而安的心态。哪怕哪天做不成,聚三五知己,留下这些资料,也已经很好。”

伴随国内文化市场启动,越来越多的人试图在文化领域有所作为。这里有纯粹的商业,也有纯粹的文化,然而,真正的大多数,是爱好文化却苦思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而不可得的中青年才俊们。相比于前二者的纯粹,这个“大多数”本来最有可能做些什么,却也最有可能一事无成。

受社会价值观影响,多数年轻人将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想象为做事的前提。但无数实例证明,将有限的精力用来想钱,而不是去想自己适合以及可以做的事情,这才是我们这个标榜“理性”的时代为所有文化爱好者铺设的陷阱――如果文化本身都不能带给你安全感,那么别人口袋里的钱更不可能做到。

这方面,“克勒门”的主创们显示出了更多的成熟:“有了文化,还怕没资金吗?”阎华肯定地说。事实上,前几期的反馈已经初步证明,只要本着对艺术的敬畏与尊重,纯粹地去做自己想做的那种文化,就会发现到处是机遇,到处是惊喜。

值得注意的是,纯粹的文化与纯粹的商业,现阶段都表现为心甘情愿的付出,归根到底是因为双方都对文化市场怀有一种强烈的信念。而观望中的大多数,恰因缺乏这样的信念,从而缺乏这样的付出,也就无法专注、投入去做事。

当然,对文化的信念乃至信仰,并非来自空幻理想。性格上,阎华并不是个“闯将”,反而相当缺乏冒险精神。在“克勒门”这件事上展现出的“反常”,乃因她曾亲身体验过文化的力量。

光阴虚度中与文化对视

刚认识阎华的时候,她正忙着“虚度”,带我一条一条去走上海有味道的老路,去各种小资咖啡馆儿喝下午茶。路上有时聊起她的感悟,有时聊起老房子的故事,聊起她正在思考的选题,聊起她遇到的问题与疑惑。当然,也聊起她自己。

这个乖乖女一直愿意做让家人和老师开心的事,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的三好学生,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才女,再到每天出入化妆间、演播室,被每个人都认识的新闻主播,“圣女”阎华的人生一度平平坦坦,大家都觉得很好。

可只有阎华自己,隐隐感到什么地方不对:这种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可想要什么,自己也不知道。

2007年,她作出一个率性的决定:辞职,赴美,游学。别人问她出去干什么,她说“去感受”。半年时光,走走、看看、写写,“好像找到了一个方向,但还说不清,只觉得到处是心情,到处是感悟,每天都特别丰富,每天都在收获。”回忆起那段虚度光阴,阎华充满感恩。

回国后,她又“重蹈覆辙”做起了新闻主播,心里却始终觉得状态不对。2010年,阎华再次离开众星捧月的主播位置,转去艺术人文频道,“因为觉得文化这块离心更近”。没想到,等待她的是长达两年的第二段“虚度”。

“在人生最彷徨迷茫的时候,才最能感受到书给人的力量。”对阎华来说,低谷阶段能引为心灵寄托的,不是那些励志的书,而是艺术、文化这些古人丰富的精神世界。“艺术是真正的良药!”

渐渐地,她开始放下人前的面子,放下别人眼中的“好”。“人是可以失败的。不适合自己的事情,永远不可能做好,那又何必强求?”她转而倾听内心的声音,问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直到机缘巧合,利用工作之余玩起了“克勒门”。选题、策划、采访、主持、整理、传播,她在文字、音乐、文化方面的爱好通通整合到了一起。

说起这段寻寻觅觅又水到渠成的转变,阎华称自己是幸运的,因为知道内心要的是什么,而且踏实地走在这条路上。“其实买椟还珠的人只是跟普世价值观不同而已,他们遵从自己内心的审美,而不因别人告诉说珍珠昂贵就去盲目追逐。我从小走的都是买珠的路,现在要走买椟的路啦!”

回归中国式心灵绽放

回头想来,如果不是工作“变故”,从前那个走在众人期许的风光坦途之上的主播阎华,很难找到现在这种状态,貌似虚度闲玩儿,却可以慢慢做出一些自己的东西。“真正的绽放是自己感受到的由内而外的打开,而不是别人眼中的华丽,这种绽放只有自己知道。”

其实,无论是她解读克勒的视角,还是之前兜兜转转的寻觅,阎华身上流溢出一种在当代已十分难得的“中国”品质:向内,而不是向外去寻求答案。学贯中西的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一书中通过中西对比描绘了何谓他眼中“真正的中国人”(the real Chinaman):不是通过感官,不是通过头脑,而是通过心灵来生活,从而实现心与智的和谐。

可惜辜鸿铭和他所赞美的中国精神,以及以此为印记形成的文化人种,在过去百年间备受鄙薄,而后果,就是我们今日这个无法平衡内心、理性与外部环境的空洞社会。发自内心的灵性是一种能力,它直接关联着能否塑造文化价值观上的自信,阎华称之为:“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这种“内观”习性,从她的文字情结上也可窥一斑。随意、随性的阎华,对文字却表现出十足的挑剔。连发微博都要字斟句酌,一旦措辞不妥,立即删除。正是这种挑剔,成就了她在“克勒门”请柬上为每期画作配的长短句。

“我从小就喜欢写,作文老得奖。高中以后数学变得很差,上的又是理科学校,学业压力陡增,当时老师要求写的随笔、日记就成了情绪发泄的出口。”多数孩子选择应付了事,她却可以花上一整天。高中毕业时,攒下的已不是一摞作业,而俨然一本“集子”。

在文字中,她越来越找到自信,语文老师也多加鼓励,她的作文几乎每篇都要在班上当众朗读。为此,阎华开始特别在意句子的排布、发音、平仄,酝酿良久,每篇都当朗诵作品来写。“毕竟写出来和读出来不同。”

久而久之,她与文字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依相伴的关系。文字成为她观照内心、与文化相处的通道,带着敬畏,沉溺其中。

去年,她租下一间弄堂里的老房子,取名“花间小筑”,独处、会友、虚度。于是又遇到了“干什么”的提问,答曰:“这是我和自己内心面对面的地方。” 在她看来,独处是人一生的功课。平时在外跟人接触,毕竟不可能完全本色,所以需要有这样一块“心安”之所,“见我愿意见的人,做我愿意做的事”。

她还为这间弄堂里的老房子写了篇《铭》,读来十分有趣。“居闹市之中,却远车马之喧;处市井之巷,竟无油浊之染。”就像她小时候居住过的环境,“能听到雨声、市井声、隔壁小孩子在跑的声音,好像回到了心灵的家园,充满安全感”。

我虽没有那样的童年经历,却切身体验过花间小筑的气场,干净,随意,不着尘埃。屋里并没有什么奢华重器,只是用自己喜欢的东西装点自己虚度的空间。这种对真实的洁癖,恰是我近年观察到的中产阶级的文化信仰――不装。

关于亚运的作文范文4

50年代,、、;60年代,雷锋、焦裕禄和王进喜;70年代,陈景润;80年代,张海迪……

谁又是80后90后的青年偶像?

我们不要只读书的榜样,我们想在多彩的生活中,找到我们的一席之地,找到我们所喜欢的榜样。360行,行行出状元,我们相信总有那么一种生活,不一定主流,不一定按部就班,但只要用心去做,就是精彩。

谁是80后90后的榜“Young”?他的生活,他的成功可以复制吗?青春岁月,天地无限宽广,就起步跟随“Young”元素,去寻找我们的桀骜时光――

Young,代表了青春和朝气蓬勃

“样”来源于此单词的音译。回溯人类社会的历史,能让我们尊敬的人太多了!我们的偶像也太多了!而新生代的青年们却赋予了这个时代最特别的意义。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他们与我们生活最贴近,当然是我们榜“Young”的最佳人选。另外,Young还有朝气蓬勃的意思,也象征着我们选出来的人必须是阳光而蓬勃的。

榜样人物:李宇春 出生年份:1984年

榜样语录:我的骄傲在于不依附于人。

出道6年,发行5张专辑,参演两部电影,两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成功打造专属个人的演唱会品牌――“Why Me”,李宇春的人生轨迹被视作“奇迹”。

自2005年从“超级女生”里脱颖而出,距今已是匆匆6载,犹记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她在明星这条路上走不远。

6年,算不算久?她走得并不十分顺利,也备受争议。她,只是用音乐才华和令人惊艳的表演灵性赢得尊重和认可。她的音乐长时间地停留在榜首的位置,她在演唱会现场光芒四射,她的个人工作室也已成立。她,不是6年前脆弱单薄的样子。

正如“玉米”们所说,她身上的那种坚持会带给人力量,她能让人觉得生活特别美好,觉得有很多要坚持的梦想和信念。

2011年,李宇春成为第一位荣获“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全国最佳女歌手”的内地歌手。这个女孩,如《时代周刊》所说,已然成为了“中国流行文化代表”。

“我的骄傲不在于我的事业成功不成功,这个骄傲,指的是我的事由我自己来做,不是依附在别人身上。”一张干净、从容的小脸,微微上翘的嘴角写满倔强和坚持。

候选人物:张杰 出生年份:1982年

榜样语录:我信一个人努力之后的命。

张杰也是出自选秀节目,当初顶着“我型我秀”冠军的压力参加“快乐男声”,虽然最终未进三甲,但他却是如今发展得最好的一位。

2004年出道至今,已发行6张高品质唱片,举办过4场爆满的个人演唱会,2008年以来先后13次获得“最受欢迎男歌手”称号。有人说,张杰有实力但欠缺运气,张杰说他只信一个人努力之后的命。其实,他一直在很努力。

候选人物:许嵩 出生年份:1986年

榜样语录:未经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如果你不了解许嵩何许人也,你已经开始落伍了。这个85后原创音乐人,独立包揽词曲制作,素有音乐怪才之称。

2006年,还只是大二在校生的他,创作《玫瑰花的葬礼》等曾在网络红极一时。2009年开始发音乐专辑,不签唱片公司,没有宣传造势,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

曾经,许嵩也参加过新概念作文比赛,博客文章《把伤痕当酒窝》成为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的阅读理解题。

在众多90后心目中,许嵩已不是一个单薄的名字,他更代表了一种率性而为却又被人认可的成长道路。

Oxygen,代表了有氧生活

氧气是空气中的成分之一,如果把青年人看作空气的话,最“Young”的代言人跟氧气一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通过外部的化学环境和化合作用,将自己最有价值的部分发挥出来,我们的榜“Young”,必然是有社会公益心的。他提倡有氧生活,用最少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有氧、低碳的生活创造条件。

榜样人物:梁树新

榜样语录:低碳经济,每一位市民都应参与。

“我们的政府已经在尝试推进低碳经济,但官方行为还不够;每一位市民都应该参与。”梁树新,专栏作者,2010时尚先生年度公益人物,“微计划”发起人。

他在空调上贴着:“今天你关灯、关空调了吗?”办公室里,谁下班后忘记关灯、关空调将要请同事吃饭。平时他尽量坐地铁,自己带饭,连办公室里用过的茶叶都要晒干制作茶叶枕头。

2008年1月,看到旅客由于大雪滞留火车站,他觉得一个媒体人应该做点儿事,于是发起“融雪行动”,向全社会发出捐款捐物号召,筹集到200万元的物资;2010年1月,他组织发起广州首届“不穿裤搭地铁”活动,提高人们的低碳意识。2010年3月,他在微博发起“铅笔换校舍”活动,筹集到15万多校舍修缮资金,2010年7月,他发起聚焦农村教育的NGO“微计划”……

他认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公益援助是一个年轻人最起码的良知表现,所以,他一直为公益而公益。也有许多和梁树新相同心态的人,在源源不断地凝聚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候选人物:郭秦 出生年份:1995年

榜样语录:贫困和苦难,总是让我心受触动。

她是90后的“小才女”,出版了《蓓蕾》、《爱的翅膀》等,与此同时,她还是一个“老慈善家”。

从2002年捐出自己第一笔稿酬起,她已捐赠了12万余元,资助了200多名贫困残疾学生,35名因贫困辍学的小学生又重新回到了课堂。她还组织同学回收废旧物品建立爱心基金,开展50多次扶贫助困活动。

这个同龄人还在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孩子并非生在大富之家,但她说:“我一听到贫困的、苦难的事情,心里就会很受触动;看到那样的场景,也容易哭……”

Up,代表了积极向上

榜“Young”遇到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看到事情发展正向的一面。因为只有自己树立了积极的信心,才能带领着更多的青年们一起向上爬。就像“up-”作为前缀的时候,带领着后面的字母向上,就算原来是悲观负面的,也能被调动起来,树立自信和豁达的信念。这样才能通过内心那个积极的小人厚积薄发。

榜样人物:杨子威出生年份:1990年

榜样语录:我的态度关乎一个人的生命,我必须要去做。

18岁时,杨子威用献血完成了成人礼,半年后,他再次献血并成为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

2009年11月,杨子威突然接到电话,得知自己的血液样本与北京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他当即表示同意捐献。手术前,他打电话告诉父亲,他要入院捐献骨髓,并说自己已满18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011年3月,北京的白血病少女病情复发了,希望他再进行一次捐献。再次捐献的例子极为罕见,但杨子威又进行二次捐献。在医院休养的日子里,杨子威先后两次将捐髓后所得红十字会慰问金1万元捐给了四川一名白血病女研究生。

杨子威被大家称为“心灵最美90后大学生”,对此他只是平淡地说:“我以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我期盼更多的人能够加入中华骨髓库,为更多的白血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候选人物:卢驭龙 出生年份:1995年

榜样语录:只要我们肯去努力,任何事都是可能的!

还记得八九十年代有一部电影《霹雳贝贝》吗?“中国达人秀” 上,卢驭龙一登上舞台,就震惊全场:他可以控制风雨雷电。

这一切源自于他9岁时被高锰酸钾烧伤,这引发了他对化学的兴趣。他自己动手办了一个化学实验室,虽然多次受伤,曾重伤至臂缝400多针,但这并未减弱他对化学的喜爱。他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近百项发明,并申请了国家专利,是名副其实的“科学狂人”。

“只要我们肯去努力,任何事都是可能的!”这是卢驭龙的人生哲学。

候选人物:小纬 出生年份:1987年

榜样语录:我还这么年轻,如果停下来了,真的是一种浪费!

小纬是中国最年轻的配音导演,你可能没见过他,但你很难没听过他配音的节目。在《DISCOVERY》《国家地理》《探索・发现》,我们随着他带有各类情感的音调与节奏去冒险、解密、遨游――这种共鸣,只有出色的配音才能做到。

24岁的小纬,声音不止出现在好莱坞大片、知名节目、品牌广告中,他喊出了年轻人的誓言:“累!可我停不下来。我有热爱的事业,我还这么年轻,如果停下来了,真的是一种浪费!”

Nerve,代表了勇气和胆量

光有积极向上的正面心态是不够的。因为困难和挫折不会因为你有了积极心态而消失。作为新生代青年榜“Young”,面对责任他们要有胆量承担;面对挫折,他们要努力地克服;面对凶险,他们需要沉得住气,并运用智慧去找解决的办法;面对失败,他们要有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榜样人物:夏达 出生年份:1981年

榜样语录:胜利来自10×365×7。

这个像是从动漫里走出的“春晚最美女观众”,从高中开始就进行漫画创作。将来要做什么?夏达曾经只是希望“偶尔画画”,不过多年后,她却成为了“漫画家”。

胜利的曙光从哪里来?夏达的答案是10×365×7。她默默地每天画10个小时,画了7年。

7年里,挨过饿,吃过苦,生病靠死扛,不出门是因为躺着抗饿,瘦是因为消化系统彻底紊乱,头发长是因为没钱理发。

2009年,她的画作《子不语》亮相日本杂志《Ultra Jump》,成为国内唯一打入日本顶级漫画杂志的原创漫画。

夏达说,梦想有多重要,现实有多残酷我不想去计较。我只是一只不会想太多的绵羊,我会继续快乐地奔跑在这片草原,也会把现在的成绩当成大家对中国漫画的鼓励。

在夏达的漫画中,《牡丹亭》、《西厢记》、《诗经》等都是她的灵感来源,她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中国诗词教会她每一笔一划都用心体味,画漫画则是她用体会记录下世界的方式。

坚持在漫画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吧,夏达同学!

候选人物:菲利红 出生年份:1981年

榜样语录:你的心要像天地一样,无限宽广。

菲利红是一名服装设计师。从2008年开始,她独行、中东。今天,她的足迹已经踏遍非洲大陆,要向南美洲进发。

菲利红在尼日尔时,她会冲着路边的穆斯林老人挥手,老人张开没牙的嘴巴对她微笑;她摸摸小婴儿脏兮兮的小手,直视他无比明亮的眼睛;看到蓝衣白裙的少女三三两两走过,菲利红大声打招呼,她们害羞地低下头掩着嘴笑;遇到清真寺边守着一车橙子熟练削皮的小贩,菲利红主动说一句:“嗨,晚上好!”他抬起头一脸慌乱却开心。看到他们高兴的样子,菲利红也跟着高兴。那种跨越国度、语言、肤色,心贴心的交流,让她感到世界一家!

在非洲最难熬的是去北非摩洛哥的路上,由于一路缺水,菲利红身上衣服曾5天没换洗。全身被各种各样的布包裹着――身上的一块用来御寒,脖子上的一块当枕头用,腰后面还绑着一块当腰枕。头发蓬乱,脸色憔悴,活像电视新闻里看见的难民。

更要命的是染上了疟疾,苦撑五天,终于住进了医院,打了三天点滴。再搭50小时的巴士最终到达摩洛哥时,她冲进咖啡馆,喝了一杯鲜橙汁,生命一点点回到枯竭的体内,发现这就是天堂!

她说,你永远比自己想象的更勇敢,更有毅力。当你以为已经到达极限的时候,再往前走一步。做到了,你就什么都不怕了!

她在博客里面写:“背起包开始独自行走世界,只为完成心中不败的流浪梦想,我没有想过明天,我只知道,就在此刻我愿意就这样一直地走下去……”

如果你感觉快乐枯竭了,就像菲利红一样去寻找人生吧,每天都能遇上新的自己!

候选人物:赵俊杰 出生年份:1991年

榜样语录:认真是成功的唯一筹码。

刚过完20岁生日,可他已是高级网络工程师,拥有自己的网络科技公司。年纪虽小,阅历可一点儿不简单。15岁独闯北京,18岁实现IT行业CEO梦想,19岁锁定高端市场,打造自己的事业天堂,绝对的百分百靠谱好青年。

赵俊杰也同样经历叛逆的少年期,辍学、打工……在现实中碰破头才幡然醒悟,只有蛮劲是做不成事业的。有了失败的经历,他更珍惜眼前的事业。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认真,即使是一件极小的事。这种认真态度,使他抓住了一个又一个机遇。

Global,代表了全球化

80后和90后成长的过程正是世界全球化迅速扩张的过程。所以榜“Young”必然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国际化的形象。比起同龄人,他们的思维更加独立,目光更加长远,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应该更强,有至少一样吸引人的个性魅力,具有能代表中国这个时代的青年的面貌,并要向全世界展示他们的“范儿”!

榜样人物:丁仕源 出生年份:1990年

榜样语录:做自己喜欢并适合的事情,做好它,享受亲手创造带来的快乐。

他曾放言要做“90后”韩寒、郭敬明。12岁开始思考创业计划,14岁进入报社担任记者、广告客户主管、总编助理,16岁成为千名模特的经纪人,参与操办过20个世界级模特大赛和200多个大型活动,19岁便登上“2009年中国大学生创业富豪榜”,是当时唯一一名90后。20岁获得广东省“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金奖,拥有独立公司并持股多家公司。

少年的他,也曾顶着扫把头、穿着窄脚裤,叛逆,无所事事。小学毕业当晚,丁仕源带着一帮同学彻夜狂欢,凌晨2点还没回家。哥哥找到他后,送上了严厉的痛斥外加一顿拳头作为毕业贺礼。顿悟在一夜之间不期而至,他便开始定位“未来”,白天和同学一起上课,晚上进入成人培训中心学习。如此生活一直持续了近3年。此后,几乎每隔一两年他就会有一次蜕变的机会,并一路持续至今。

抛开关于教育制度的争论不谈,丁仕源至少提供了另一种成长路径――成熟与经历有关,与年龄无关。财富不是他定义的成功。他更享受一直在成长的生活――做自己喜欢并适合的事情,做好它,享受亲手创造带来的快乐。

候选人物:王羽佳 出生年份:1987年

榜样语录:勤奋才对得起天赋!

她是阿巴多眼中的天才,是当今国际乐坛最炙手可热的年轻钢琴家,被誉为“飞指钢琴手”。

像很多孩子一样,她6岁起学习钢琴,14岁开始,她就在美国独立生活学习。她的演奏生涯是以替补的身份四处“救场”开始的。如果让她衡量天赋与勤奋对自己的重要性,她选择前者。“天赋是老天给的礼物,不过有越多的天赋,就应该加倍努力,这样才对得起拥有的天赋!”

候选人物:侯逸凡 出生年份:1994年

榜样语录:成功的定义是下棋、生活两不误。

“可以代表正在崛起的中国”,这是《纽约时报》对她的评价。5岁开始学棋,“最小”是伴随侯逸凡最多的字眼之一,16岁就获得首枚亚运会金牌,是最年轻的世界冠军。

去掉各种荣誉的锦衣后,她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花季女孩。她只是在同龄人被各式各样的诱惑迷住了眼时,安心地将自己放在64格的世界里,一年又一年,一个人承受着所有的寂寞,在一个她自己觉得有趣的“游戏”里,头也不回地“玩”着。所以,无论站在哪里,她都可以是一代年轻人的榜样。

《风雨哈佛路》

由美国“奇迹女孩”莉丝・默里的亲笔传记改编。莉斯,一个贫穷苦难的女孩,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哈佛,用执着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改变了自己、改变了人生。

《叫我第一名》

电影改编自真实故事。Brad Cohen是一位有妥瑞氏症的年轻人,不可能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但他凭借着对人生的乐观心态与追求梦想的执着,最终如愿。

《当幸福来敲门》

一部或许不太新鲜却依旧是取材真实故事的电影。但当再次用心去看时,克里斯加纳那份执著与感动仍在。

《窗边的男孩》

12岁的男孩山姆热爱篮球,却因病注定一生在轮椅上度过。他的保姆经常为他读丘吉尔的传记,使他不断获得鼓励和力量,最终,山姆考上大学,并成为一名体育专栏作家。

《这一生再也不会有的奇遇》

这本书以美丽故事的方式告诉你,人活着不是为了去做那些不得不做的事,而是为了完成自己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