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申论格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申论格式范文1
【关键词】诗歌教化;大学生;人文素养
我国是诗的国度。中国上下五千年的诗,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所有的文学体裁中,诗是最高的艺术,最难的艺术,也是最凝练的最美的艺术。诗歌,以其独有的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的语句,集中地反映着社会生活。它的想象奇特、节奏强烈、韵律美妙、饱含感情的特点,能让我们在朗诵中充分融入,有效地克服自身的消极自我暗示,提高自信心。
诗,可以“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歌的社会作用的阐释。人们通过诗歌可以考察历史的变迁、了解社会、促进人们团结、抒发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作用对我们今天来说仍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中华诗词,气势磅礴,意蕴深厚,境界高远,蕴涵着丰厚的人文精神。它从各个方面表达了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在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途上,诗词带给人以心智的启迪,开启了人类对美好的追寻、对爱情的神往、对真理的探索、对智慧的渴求、对理想的渴望。在文化多元的今天,大学生思想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的教育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下面谈一下诗词鉴赏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所起的作用。
一、在读诗中提高人生觉悟
政教功用是中国古人对诗歌功用的最初认识。《诗经》已有其思想萌芽,如《小雅.节南山》云:“家父作诵,以究王K。”孔子是最早明确提出诗歌具有政教功用的理论家,《论语.子路》云: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阳货》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战国时产生的“诗言志”命题,也体现着浓重的政教功用意识。《尚书・尧典》曰:“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帝舜命乐官夔用诗乐教育宫廷弟子,把他们培养成具有“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道德品格的人。《毛诗序》的作者认为,一方面,“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可见,《毛诗序》实际解决了诗何以能“美教化”、“移风俗”,何以具有政教功用的内在原理。汉代的另一重要诗论文章郑玄的《诗谱序》,也是强调诗歌的政教功用,认为诗歌功用在于“论功颂德,所以将顺其美;刺过讥失,所以匡救其恶”。所以清人程廷祚说:“汉儒言诗,不过美刺二端”①。故,多读诗,读好诗,对一个人思想境界的提升,眼界的开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具有高远的人生境界,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古人云:“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陶冶。”早在我国先秦时代,儒家就以经典的方式概括了人们的成才之路,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人生理想从古到今不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这已形成了优良的民族传统代代相承。
《诗经・秦风・无衣》中的“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予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③”表现出中华民族同仇敌忾、誓死抗击入侵者的信念,这是一种高尚的爱国主义境界。屈原《国殇》中的“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是一曲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的赞歌。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所表现的高尚境界,至今已成为炎黄子孙的人生行为规范。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诗,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诗,能把和平、博爱和主流价值观带给这复杂多变的世界。
诗歌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进而推动自身认识到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多读诗,多鉴赏诗歌,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必修功课。我们要学会怎样从诗词深厚的思想意蕴中感悟到生活和做人的道理。司马迁的“士可杀,不可辱”,孟子的“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李清照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道出了做人的准则和应遵守的气节与操守。
在诗歌中有许多激励学生立志成才的诗句,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等,都是劝戒人们要把握短暂的时光,做一番大事业。这些诗句,无疑对我们今天的大学生有着积极的教育和启迪作用。如李白有诗云:“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他鼓励人们抗拒恶势力,敢于自我肯定,受到挫折也不变初衷,绝不做受环境影响摆布的软弱桃李,而应像青松一样,做一个百折不挠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
二、在诗歌鉴赏中启迪智慧
“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诗是智慧的产物,诗与其他文体相比,能更充分的显示作者的品格与情怀。优秀的诗歌往往凝聚着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闪烁着充分诗意化的理想精神,而且这种精神又植根于特定的时代,是对时代精神的高度提炼。我们所能看到的好诗,都是诗人用他们的真性,真情,真意,用他们的实际行为和人生遭际,用他们呢的碧血热泪乃至生命写成的。太史公云:“《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 正因为如此,读诗,是接触,感受一颗颗鲜活的心并与之共振。
西方哲人培根也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缜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在培根看来,诗歌作为学问的一种,是可以补救人的精神上的缺陷的。诗歌对人们精神所产生的影响的确很大,尤其是每当我们读完一首激动人心或意味深长的诗篇,实际上就意味着与诗人做一次心灵的对话,走进诗歌,对于启迪人的智慧意义深远。
如果说哲学给人们提供超越性的智慧和深邃力量,那么诗歌就在于点燃生命的内核――激情,升华为人的情感价值和理想境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诗歌鉴赏中可以启迪人的智慧。中国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留下来灿若星海的优秀诗篇,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我们一定要从先辈那里吸取并创造性地继承精神养料。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青年,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创新的诗篇。我们要从古人的诗篇中去寻找智慧,去寻找符合我们时代精神的精神源泉。
三、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诗歌是浓缩的语言,它将深刻的道理溶于简短的文字,字里行间充满着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对世事的态度。所以,诗歌本身就是智慧的结晶,就是创造力的体现。我们当代大学生多读诗,多写诗,也将会提升我们自身的文学修养,从而达到启迪智慧的作用。诗歌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同一个题材不同时代的诗人可以写出不同的内容,从古自今描写泰山的诗句可以说不计其数,孔子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同样的秋季在诗人的笔下可以有不同的感受,马致远的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而峻青的《秋色赋》则表现了截然不同的意境,到了穆旦晚年所作的《秋》则更寄寓了诗人对人生的认识,对自我境遇的感慨,对生命价值的思索。可以说每一首诗都是一种新的创造。诗人在创作时驰骋想象,“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而读者在鉴赏它们的时候的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这种感受可以说就是一种再创造。 作者和读者在写诗和读诗的过程中,达到了心灵的共鸣,传递了知识,同时也传递了智慧。
在诗歌欣赏中,人们通常都是通过想象和联想来体会诗歌的思想、领略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美的。同样一首诗每个人的领会是不同的,在鉴赏时对诗词的意境的想象和联想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开阔了人的眼界,启迪了人的智慧。在中国古代诗论中,强调诗歌要有“象外之像、景外之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说。其实,“象外之像、景外之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都是说欣赏者在欣赏诗歌时要加以想象,领会诗歌的“韵外之致”。欣赏者在鉴赏之时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来体会诗歌的意蕴,激感的共鸣获得美的享受。许多精美的诗篇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没有想象也就没有艺术鉴赏,我们之所以能够在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中体验到它的内在意蕴,激起情感的共鸣,获得艺术美的享受,关键就在于我们通过想象和联想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不断充实诗歌的内涵,获得新的认识和感受。鉴赏想象能够丰富和充实审美感知,在鉴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审美经验带入当前的审美对象中,或补充它,或调整它,或切换它,这一过程就是创造,这一过程就是智慧的展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把诗词鉴赏作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让这一传统文化走进大学校园。让我们从诗中去品味人生,去体悟人生的境界。
申论格式范文2
制片人布鲁诺・蒙赛尼翁在他的新作《格伦・古尔德后传》中说:“对格伦来说,音乐是一种脑力过程。”这部影片将带领你走进古尔德的音乐脑海――一个精彩纷呈而又不总是那么让人舒服的地方。
“有好多次,我排练了某个曲子,然后在某个星期一的早上十点走进录音间,这时候我满脑子同时有十六种――不是只有两种,而是十六种――不同的意念,思考着这首曲子应该怎么弹法。”古尔德在片中的某处一边沉浸在自己的辉煌音乐里,一边说道。“这种有多种途径可选的感觉的确是一种相当美好的奢侈。”
在片中另一处,古尔德大谈对人群的畏惧,好像充满了偏执,他说:“我讨厌观众。不是说作为个体,而是大群体的观众,我讨厌。我认为他们是一种邪恶的力量。”至少他对自己深信的观点敢作敢当;1964年,他抛弃了蒸蒸日上的演出事业,蜗居在老家多伦多,过着他所说的“一种霍华德・休斯式的秘密”生活。(休斯是美国富商、飞行家,创办休斯航空公司。20世纪50年代起曾陷入怪异的隐居状态。)
这部制作考究的影片2006年10月20日晚在纽约的沃尔特・里德剧院首映,以此展开长达一个月的《揭开古尔德面纱》电影节。这是林肯中心“表演艺术大师”系列的组成部分。该片最近也由“理想观众”(ld6ale Audience)公司发行了影碟。
同晚放映的是蒙塞尼翁先生执导的另一部影片,古尔德在去世前一年的1981年录制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蒙塞尼翁是一位音乐家兼制片人,在林肯中心“表演艺术大师”系列中还有他的其他作品。他和古尔德的交情很深,据他自己撰写的节目介绍说,他执导过七部“以古尔德为主角”的影片,编辑过一套23集的电视系列节目并撰写过四本专著讲述古尔德。
仅仅把古尔德先生称为《格伦・古尔德后传》中的一个主角人物掩盖了其更加深刻的含义。影片中弥漫着一种半宗教颂扬式的空气,它的叙述是通过一系列画外音角色,这些人都是在古尔德去世后才认识这位音乐家,并且由此而深刻触动自己的生活。
这种敬畏迅速蔓延,不断地谈论到神父与先知,并联系到上帝,甚至让深受古尔德感动的观众也感到乏味,尤其是对比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1981年第二次录制的《哥德堡变奏曲》录音给人带来狂想一般的感受(古尔德正是以他1955年第一次录制的“哥德堡”而名声大噪)。不过,一位被蒙塞尼翁先生称为莫斯科宣传家的俄罗斯女士把古尔德先生描述为“一个神话般传奇的人物”,人们对这种评价还是认可的。
蒙塞尼翁在他的一项更有争议的陈述中说,古尔德先生“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地方”。实际上,古尔德晚年的整个公众角色即便不是造作的,似乎至少也是一件考虑周密的艺术品。
他生前总是不断地被人拍摄,即便是自己在拍片时也是如此,而且他也沉溺在这种关注当中。当一位摄影师走近录音间里的古尔德,问他:“给您拍张照片怎么样?”古尔德先生却猛然变了脸色抗议道:“非拍不可吗?”
人们往往忍不住会把古尔德晚年的整个公众生活看作是一场表演,整个世界就是他的观众:既被他所厌恶,又受到他热切地奉承。他在一辆火车上用一只手在空中比划着弹琴,指法显示出是肖邦的作品――当然是一如往常带着手套(因为据称这只手血液循环不良),看起来宛如一只布袋木偶。他面对动物园的大象指挥并唱着的音乐。
但是,整个影片的核心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古尔德的音乐表演当中,不论它们是怎样的支离破碎。实际上,这种支离破碎多少和古尔德式的审美相一致,他正是从无以计数的细小片断当中精心选择合成制作出富于冲击力而一气贯通的录音的。
人们满怀惊异地看到古尔德先生即便不动手指头,他丰富的头脑也总是携带着那么多的音乐,而且不需要乐谱。(来段理查・施特劳斯配器密集的歌剧《埃莱克特拉》,还要配上热情高唱的人声线条?没问题!)最不可思议的时刻是古尔德先生一边流畅地穿行于巴赫未完成的《赋格的艺术》末段赋格的段落,一边滔滔不绝地进行主题分析并引用阿尔伯特.施韦策的论述。(施韦策,法国基督教牧师、哲学家、医生及音乐家,曾获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
申论格式范文3
关键词: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
一、重要性概念
(一)重要性定义
重要性是审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对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可见,重要性实质上强调的是错报或漏报的“程度”,而且这一“程度”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如果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或漏报能够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改变其原有的决策,则这种错报或漏报就是重要的:反之,则是不重要的。实际上,重要性可以解释为可容忍错报或漏报的最高界限,超过这个界限的错报或漏报是不能容忍的,而低于这一界限的错报或漏报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对于重要性水平的判定,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会计报表的重要性的判断就可能存在差异。
(二)重要性的确定及运用
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也就是说,应当综合数量和性质因素考虑重要性。数量特征指错报或漏报的金额,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质量特征指错报或漏报的金额的性质,有些错报或漏报的金额不大,但如果涉及舞弊或违法行为,那么,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比同等金额的笔误更重要。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重要的错报或漏报,而且对单个看在金额和性质上都不重要的小金额的错报或漏报也应关注。因为单独的看,一笔小金额的错报或漏报无论是在性质上,还是在金额上都是不重要的,但会计报表是一个整体,如果被审计单位每个星期均出现同样的小金额错报或漏报,原本几百元的错报或漏报全年加起来,就有可能成为上万元的错报或漏报。这样必然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可能影响企业的盈亏,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对此特别关注。
二、审计风险概念
(一)审计风险的定义
审计风险本质上是一种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国际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所下的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时,审计人员对其发表不恰当意见”。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对审计风险所下的定义与国际审计准则基本相同,这里的意见包括两层含义:当财务报表没有被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已公允揭示:或财务报表总体上已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未公允揭示。风险的含义通常是某一事件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间的变动程度。可见,审计风险实质上强调的是会计报表中未被查出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对审计意见的影口自。由于审计测试和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审计人员不可能将审计报表中所有的错报或漏报都审查出来,所以审计风险始终存在,但审计人员在审计测试过程中,又总是希望通过执行合理必要的审计程序,尽可能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二)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三个要素。1、固有风险。是指在假定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情况下,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将固有风险列入审计风险的要素,是现代审计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它意味着审计人员应当努力预测财务报表中哪些最容易出错,哪些最不容易出错。这一信息影响审计人员收集证据的数量,也影响审计人员如何在审计的各项内容之间分配收集证据的力量。2、控制风险。是指客户内部控制结构政策或程序未能及时防止或察觉重大错误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控制风险是指内部控制结构未能及时预防或发现经济业务中的某些主要偏差的不法行为,致使财务报表失真的概率。3、检查风险。是指内部控制未能察觉并纠正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运用审计程序也未能发现这些错误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必然存在的风险,但因受审计资源、审计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不能根除检查风险。
(三)审计风险要素的运用
在审计风险的三个要素中,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是否有效有关,审计人员对此无法控制,审计人员所能控制的只有检查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研究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对被审计单位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高低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便可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便将检查风险以及总体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三、审计证据概念
(一)审计证据的定义
审计证据是审计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范我国注册会计师获取、评价以及更好地利用审计证据,保护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将审计证据定义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在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专业判断,确定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本准则所称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据,因此,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综合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考察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在审计实务中,通常是针对审计目标或者针对每项会计报表的认定来获取证据,比如对固定资产存在认定的审计证据,不得用于代替固定资产计价应获取的审计证据。有些情况下,一项测试可为多项认定提供审计证据。比如应收账款的函证可为应收账教的存在和计价提供审计证据。
(二)审计证据的分类
审计证据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根据与审计目的的关系有证明是否存在的证据、证明所有权的证据、证明价值的证据等;根据提供逻辑证明的类型,有正面证据、反面证据;根据与其他证据的关系有基础证据、佐证证据等;根据与被证明事项的关系有直接证据、间接证据;根据证据的来源有外部证据、内部证据。一般而言,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进行科学分类。使多样、复杂、具体、证明力各不相同的审计证据系统化、条理化,以便审计人员在实践中,针对不同性质的认定,使各种审计证据可用来实现各种不同的审计目标。审计人员形成任何审计结论和意见,都必须以合理、充分的审计证据为基础。因此审计证据的获取,是审计工作的核心环节。审计证据可按其外形特征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四大类。审计人员在选择审计证据时,应力求做到审计证据的收集既有效又经济。
(三)审计证据的运用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密切相关,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充分性。在实务中,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程度越高,则所需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就减少;相反,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程度越低,审计证据的数量就相应增加。
四、总结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审计风险的高低取决于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低,审计风险就会增加。反之,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高,审计风险就会降低。
申论格式范文4
关键词:杜甫;现实主义;寄情于景;爱国主义;人道主义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49-01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以其崇高的地位和隆盛的声明被人们誉为"诗圣"。 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因而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有着很强的现实主义特色。
1.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
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是由于时代和社会以及个人性格遭遇共同作用形成的。在唐代"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大背景下,杜甫亲身经历了战乱离丧、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的黑暗,人民因为战争饱受苦难,这些都使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无法实现,从而使他由意气风发的理想主义慢慢转变为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
杜甫的一生,遭受身世之苦、时代之苦、国破之苦,生活在由盛转衰的时代夹缝中,繁华成为了过眼云烟,国破家亡的痛苦时时噬啮着他,在如此的生活背景之下,更加激发了杜甫的顽强人格和爱国精神,他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
2.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
杜甫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气质以及人生信仰决定了他与悲剧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诗存在着十分深刻而广博的历史内容, 有着很强的现实主义特色。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讲述事实,反映现实。杜甫经常能把巨大的社会内容通过细枝末节的场景来体现出来,使人震撼人心,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艺术的概括了社会现实中的尖锐矛盾,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衬托写出了统治阶级生活奢侈的罪恶。这首诗不仅是他十年长安生活的总结, 而且是他对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综合表现。同时, 也标志着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基本成熟。
2.2寄情于景,忧国忧民。在杜甫的许多抒情诗中,他往往寄情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景物描写中,流露着诗人的激情,交织着内心的复杂情感,政治上的失意,漂泊无依的感伤,在诗句中倾泻出来,一字一泪,感人至深,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高超的艺术风格。
杜甫的这种风格在《登高》也有体现,作者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来倾吐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壮阔的景物描写之中,让人感受到了他那沉重的﹑跳动着的情感脉搏。在杜甫雄浑壮阔的意象描写中,还隐藏着他身世悲苦的暗流,寄寓着他忧国忧民的思想。
2.3爱国主义思想贯穿于作品的始终。爱国主义精神是杜甫的人格中最光彩夺目的部分,他的爱国体现在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对天下苍生的赤子之心。他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无论身为官僚子弟还是沦为"众人",始终念念不忘的是国家的兴亡和民族的命运,国家成为了他的生命的支柱,成为了他毕生的奋斗目标。
在渔关失守后,他曾经参加流亡者的队伍, 因而写下不少爱国的诗篇,如 "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这首诗勾画了长安城沦陷后的破败景象,寄寓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深沉感慨。
2.4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杜甫的作品中也表现出了不少的人道主义的思想, 他的人道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对被剥削被压迫者的同情,渗透着对人民深切的爱。他的悲哀不是停留在自己身上而是想到了比自己更苦的人民,他在颠沛流离之后暂时得到安居的一间茅屋为秋风所破,偏偏又下?远雨来,他盖着冰冷的破被、躺在"床头屋漏无干处" 的破茅屋里,尽管自己生活在这种艰难的环境里,还是时刻想着天下的寒士,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更关怀的是那些无处安身的" 天下寒士" ,只要他们欢颜,即使自己冻死也心甘情愿。这些动人的诗句鲜明地表露了诗人伟大的人道主义思想。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一幅安居乐业的鲜明图景,更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这种愿望正是在封建制度压迫下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
纵观杜甫的一生,他是一位面对人生,忠于现实的伟大诗人,无论生活使他多么痛苦,他从未脱离现实,他自始至终力求描写现实生活,着力表现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疾苦,呼吁人民的心身,他的诗歌无论是形式或者内容都给中国的诗歌扩大了领域,成为了千古绝唱。
参考文献
[1]刘娜. 略谈杜甫叙事诗的艺术特点[J]. 才智.2008,16期:98-99
申论格式范文5
【关键词】滕固;“南北宗”论;风格;山水画;文人画;院体画
一
按照“南北宗”论的观点,南北宗之分始于盛唐,因为南宗和北宗的开创者王维和李思训同处于这个时代。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国家强盛,政通人和,经济文化同处在上升时期,诗歌、散文、书法、绘画等“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这样的社会基础无疑为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滕固先生说:“但绘画史上的盛唐,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乎隆盛,是在乎有划时期的风格转换。”具体说来有两点,“第一,佛教画转换到中国风格;第二,山水画取得独立地位。”也就是说,自盛唐始,中国绘画的形式和技巧开始出现了悄然的分离,这也就是之后文人画与院体画产生分离的萌芽。在盛唐以前,中国的佛教画一直为一种外来风格(印度键陀罗风格)所支配,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吴道子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将原有的外来风格转换为一种全新的中国风格。而伴随着佛教画的转变,山水画的风格也在此时开始了转变。
在盛唐以前的绘画中,山水画仅作为人物画的点缀,“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能够突破佛教画传统束缚,吴道子自然也能在山水画中突破原有图式和概念,他“于蜀道写貌山水”,采用写生方法,把山水画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朝野上下的人都感到眼前一亮。人的审美需求是不断发展的,这种审美需求推动着绘画风格的转化,吴道子顺应人们的需求变化而转换绘画风格,让山水画独立一门,从而使山水画彻底摆脱了作为人物画附庸的地位。
由于吴道子在佛教画和山水画的风格转换上都担当了开创者的角色,因此被后人尊称为“画圣”。在滕固先生看来,以后被宗派论者所鼓吹认定为“南北宗”始祖王维和李思训的绘画风格,也不过是在吴氏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
二
滕固先生的视角十分独到,他通过分析吴道子、李思训和王维三人的绘画风格,从本质上区分他们的艺术特征:为何表现同一题材,吴道子画了一日,李思训画了累月?那是由于吴是用“挥霍如神”的笔法,其特质是写的;李是用“金碧辉煌”的色彩,其特质是画的。
吴道子和李思训的不同之处是显而易见的,滕固先生将这种差异概括为同一个时代的风格的多样性,他们并不是对立的。为了明确的说明问题,滕固先生借用了形式主义大师沃尔夫林对丢勒和伦勃朗二位画家所作的形式区分方法,沃尔夫林将丢勒的风格概括为“写”,而将伦勃朗的风格概括为“画”。为了进一步区分吴道子和李思训的艺术特征,滕固先生又将吴、李的特征区别概括为“豪爽味”和“装饰味”的不同。他说,“吴道子是站在创发的地位,李思训是站在完成的地位。他们二人的作品,是各自成一方面的”。滕固先生进而对王维与吴、李二人的画作了区别:王维的山水松石“纵如吴生”,跟吴道子一样具有“写”的特质;但是尽管王与吴的绘画都具有“写”的品质,可吴之绘画充满着“力”的要素。而王维则“平生好画剑阁、栈道、罗网、晓行、捕鱼、雪渡、村墟”。王维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作中充满了浓厚的禅学意味,从而用禅学将他的诗歌和绘画结合起来。由此可见,王维的抒情与吴道子画中富含的“力”是不同的。同时,王维的“萧疏蕴藉”显然又区别于李思训的“富丽藻饰”。
这种种的差异后来直接衍生出整个画坛文人画与院体画的流变。滕固先生得出结论:“这种差异,无论是吴李间的,李王间的,乃是一时代的风格之多方面性,并不是上下层的,或背道而驰的,或含有阶级转换意义的。所以对于明末宗派论者之牵强的意见,我们是不敢附和的;反之,对于盛唐,山水画取得独立地位,向多方面开拓而汇为中国绘画的本流,引发后代辉煌的发展之转换的意义,我们是无可否认的。”
三
艺术史家与艺术批评家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主要以科学态度来阐释艺术史,而后者则更关注于作品的评价,从而引导人们的审美趣味。
董其昌、莫是龙等人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史家,因此,他们以个人好恶而对画史所做的篡改,也在情理之中。滕固先生将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作为艺术史的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评判,并将它纳入到风格学的范畴。在他的眼中,“南北宗”论是一种代表了明末画家推崇特定的绘画风格进而贬抑另一种绘画风格的思潮,而这种思潮显然缺乏事物发展的逻辑性。与康有为等人一样,滕固也批判南北宗论,但他是从艺术史家的视角出发,几乎不带有任何慷慨激昂的政治观点,他采用风格学的研究方法对画史进行梳理,从而论证了“南北宗”论是有违历史真实性的。他又进一步指出,艺术风格总是由简入繁,再由繁入简的:“盛唐之际的山水画取得独立并且逐步成为了绘画的本流;至宋代,开始由单纯化达到丰富化;到了元四家,山水画则又开始从丰富化回归于单纯化。” 滕固认为院体画与文人画均是文人士大夫所为,并不存在士大夫与画工的区别,两种绘画风格都是由个人情趣与意境的不同而形成的,因此他用“馆阁派”与“高蹈派”这一对风格流派的概念来取代院体画与文人画的对立,从而舍弃了传统艺术中门户宗派的偏见。
滕固先生不盲从前人,以批判的态度面对前人的理论,建立起了从唐代直至清代的崭新的风格史框架,对美术史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独立精神的光芒,将永世照亮后人艺术探索的前行之路。
参考文献
[1]沈宁:《滕固艺术文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
[2]薛永年:《滕固与近代美术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申论格式范文6
【关键词】 审计市场分割;降价竞争;良性市场;利益最大化
一、引言
中国的经济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制度背景有其特殊性,政府对市场采取更多的干预措施。审计存在于这种制度背景的市场中,审计市场是专业服务市场的一部分,也存在市场分割。有些市场分割是自然因素形成的,如交通等,而有些市场分割则是人为因素形成的,如地方保护形成的市场分割。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自然因素导致市场分割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各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导致的人为市场分割。
审计的本质是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为鉴证对象信息的合法和公允提供合理保证。同时审计是有偿服务,会计师事务所也是盈利机构。在存在分割的审计市场中,事务所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审计市场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本文就此作一分析。
二、审计市场分割
(一)中国审计市场的特点
随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了维护股东的利益,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受托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审计,以减少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缓解问题,这是审计最原始的需求动因。在中国,市场化体制不健全,为了维护股东、债权人等众多相关者的利益,政府监管市场要求企业进行年报审计、工商年检、专项审计、验资等活动。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审计是一项耗费企业资源的活动。但是企业存在于市场上就是要受到政府监管,所以又不得不耗费这项资源。大多数企业正是由于政府的强制产生对审计的需求,而不是向市场传递信息。
审计质量又具有不易直接观察的特征,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报告都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因此,导致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审计报告是为了敷衍政府等监管部门,借助审计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以获得政府的认可,进而得到相关经济利益。例如:政府制定规则,在沪深两市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都要在第二年的4月30日之前公布上一年的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上市公司想要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本,就得要遵守规则。高新技术企业为了获得税收优惠,需要事务所进行高新技术专项认定审计,没有经过相关认定审计就没有税收优惠。这些导致审计的需求方可能更在乎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或者是审计收费,而不是审计质量。
(二)审计市场分割的研究
余玉苗(2001)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市场并不是充分竞争的,而是在地方保护主义的作用下被严重地分割着。夏立军(2004)也指出大量的上市公司选择了本地的事务所为其提供审计服务,发现在样本期间的IPO 审计市场上,存在着对管制便利、事务所规模和事务所地缘关系的需求,却缺乏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并且在我国转型经济中,政府管制对IPO 公司选择事务所具有重要影响。郑丽(2009)列举了审计市场分割的表现形式:政府以“红头文件”的方式指定选择本地事务所、审计招投标中对本地事务所加以照顾、“打招呼”等非正式的无形限制、包庇本地事务所的违规行为。根据中国证监会首会办公布的《谁审计中国证券市场――2002 年证券期货相关审计市场分析》:2002年80%以上的事务所是在本地或周边地区承揽业务,异地客户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比大于本地客户。本文统计2008年沪深两市公布的数据,剔除一些数据不全的公司,在1 339家上市公司中也发现将近75%的公司选择本地事务所审计。
(三)审计市场分割的原因
在审计市场上,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监管者,政府扮演的监管者的角色不独立。一方面由于我国本土的会计师事务所多为中小所,各所的审计质量良莠不齐,国家、政府制定各种规定、政策介入审计市场,对某类审计设立进入门槛,从业务的角度对审计市场分割;另一方面,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考虑,地方政府也过多介入审计市场。当地政府与当地企业间有复杂的经济、政治关系,当地的经济需要当地的企业来拉动,经济发展得好也是政府绩效考核的指标;事务所发展得好带来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就业等好处。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当地政府更倾向于“保护”本地的事务所。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更熟悉本地事务所,并且如果聘请异地事务所审计,将会支付额外的差旅费等,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企业也更愿意聘请本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公司的审计,本来审计费用就不高,再加上聘请异地事务所的差旅费,审计成本就会很高,加重企业的负担。
三、降价竞争
价格反映了供需双方的博弈均衡。我国的审计市场分散、进入壁垒低,会计师事务所呈现数量较多、规模小、地域分布较广等特点,审计市场存在过度竞争。而通常企业间的竞争很容易导致打价格战,事务所很难获得超额的利益补偿。为了规范审计市场收费,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从2002年开始披露审计费用。耿建新,郑聪,赵玮,冯惠江(2009)指出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标准由国家各级财政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共同制定,而对于国内的事务所而言,通常还要在此基础上打折,总体收费偏低。王玉梅,祁会萍(2007)指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环境不佳,不正当价格竞争现象严重,尤其是在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相互压价、同行诋毁、争抢客户现象时有发生,并且我国审计市场的需求产生于政府的强制性需求,降价对于企业而言更具有直接的吸引力。
四、审计市场分割与降价竞争的关系
冯均科,郭梦岚(2010)指出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制度缺失和监管的不足,违规成本与收益的不匹配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决定审计定价时往往偏重于保留或争取客户,而忽视相关的风险因素。政府监管不足,审计风险降低,事务所更偏重保留或争取客户,降价竞争。李清丽(2007)得出结论:在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的状况下,会计师事务所在异地执业时存在价格折扣。当存在审计市场分割时,事务所异地执业降价竞争激烈。由于当地政府的保护和企业对审计成本的考虑,本地企业更多选择本地事务所审计,为异地事务所的进入设置了障碍,异地事务所就采取降价竞争的手段争取客户,异地事务所与本地事务所展开激烈竞争。近年来,事务所为了扩大规模,纷纷在各地建立分所,直接参与到当地审计市场的竞争中。
本地事务所相对于异地事务所而言,在价格竞争上略具优势,但是就当地审计的子市场而言,还是存在很多审计质量良莠不齐的事务所,竞争激烈,政府和企业审计还是有很多事务所可以选择。政府每年除要求年报审计以外,还要求开展很多的专项审计,比如所得税审计、专项资金使用的审计、高新技术认定审计等。政府为了保证审计质量,还会稍微考虑一下事务所的质量,比如事务所的规模、相应的资质等,当地事务所努力使自己的条件符合规定,竞争进入划定的圈内,部分事务所进入候选名单,获得相应的审计资格。由于是出于政府监管的要求,审计风险较低,客户更关注审计的价格,为了争取客户,只有采取降价竞争的策略。对于从政府那里取得相应审计资格的事务所,更偏重争取客户,有资格的事务所甚至通过转让资格来剥削没有资格却仍然想分一杯羹的事务所。对于地域上产生分割出来的本地市场而言,政府又从业务上将审计市场分割,进入门槛的事务所获得政府认可,审计风险低,内部降价竞争严重。
对于非上市的国有企业,近年来常采用审计招标的形式根据价格的高低来选择事务所。曹婷(2007)认为审计招投标制导致审计市场竞相压价,恶性竞争,审计质量下降等问题。为了弥补没有考虑审计质量的缺陷,有的招标单位会设置一些进入条件,其实这也是审计市场分割的一种,各事务所会想方设法来满足这些条件进入门槛,一旦进入这个分割市场的内部,竞争也很激烈。委托人可能不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状况,是否中标就根据价格来判断,价低者中标。刘胜良(2009)指出,近年来指定审计或变相指定审计的情况不断出现。单位设置不合理的条件和门槛,进行不规范的比选、审计招标,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迎合招标人的要求,降低审计收费参与审计投标,招投标导致的市场分割也使得降价竞争越严重。会计师事务所是盈利性质的企业,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下,要有利润事务所才会承接业务,那就只有根据审计收费来控制成本,减少审计程序,导致审计质量低下。对于这类审计,政府是审计的需求者也是审计费用的支付者,如果国家没有要求这项审计,事务所根本就不能获得这项收入。因此,政府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就整个审计而言,由于本地政府的保护和企业出于审计成本的考虑,产生了地域市场分割,但异地事务所通过降价竞争的方式还是能争取部分业务,或者通过建立分所的形式使得事务所本地化。对由于政府监管产生的不同业务市场分割,进入门槛的事务所也不得不迎合要求,降低审计收费,市场分割使得降价竞争严重。
五、结论
不合理的市场分割,导致降价竞争愈演愈烈,严重损害了审计的独立性,审计质量降低。由于地域导致的市场分割,有异地事务所降价进入竞争的威胁;对于不同业务产生的市场分割,同样也有很多事务所竞争,并且进入被分割市场的事务所拥有的条件、保护等类似,出于政府监管对审计的需求,企业更关心价格,降价竞争也同样激烈。市场分割使得降价竞争严重,其根本原因是审计市场进入壁垒低,存在众多良莠不齐的事务所。政府制定了相应的规则,却监管乏力,政府在市场上充当多个角色存在冲突,我国需要尽快建立、健全规范的审计市场体制,降低审计市场分割,让事务所只有在严格遵守审计准则做审计时才有利可图,维护相关者的利益,使审计市场进入一个良性竞争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各方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余玉苗.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结构的初步分析[J] .经济评论,2001(3):120-122.
[2] 朱,夏立军, 陈信元. 转型经济中审计市场的需求研究[J].审计研究,2005(5):53-62.
[3] 李爽,吴溪.审计失败与债券审计市场监管――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2):28-36.
[4] 郑丽.中国审计市场分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5] 郭梦岚.我国审计定价研究述评[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1):34-39.
[6] 耿建新,郑聪 ,赵玮,等.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地区差异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4):39-42.
[7] 曹婷.“审计招投标制度”一把刺向审计市场的双刃剑――基于经济学的分析[J].山东商业会计,2007(4):45-48.
[8] 王玉梅,祁会萍.对审计收费中价格竞争现象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2):64.
[9] 冯均科,李清丽.基于审计风险的区域化审计定价的研究[ J ].当代经济科学,2007(1):11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