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监测系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舆情监测系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系统范文1

[关键词]舆情监测;系统框架;网络环境;模板功能

中图分类号:TP3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306-01

2016年1月22日,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我国第37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中指出,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网民的总数量已经达到6.88亿,年增长率为6.1%,计算机、互联网在国内的普及率超过50.0%,数据表明我国互联网的普及速度较快,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已逐步覆盖于人们生活,只要在有网的情况下,人们接收、传播信息的速度将会变得更快。极大程度改变人们沟通交流方式的同时,也对网络舆情监测提出了更高要求。

1.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发展研究现状

互联网是一个全开放型的交流平台,与传统媒体相比,传播信息的速度更快,同时人们也可通过微博、论坛、贴吧等平台,成为传播信息的主体,这也加速了网络舆情的形成。受到网民素质、网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网络中仍存在很多不良消息,如暴力、恐怖等,如果被某些不法分子利用,将会造成极大的网络动态,导致社会中存在不稳定因素。因此,相关政府必须加大对网络舆情监测的重视程度,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为网民创建更安全的环境。

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在国际中发展历程较长,最为传统的监测手段一般采取手工操作,以人工方式为基础,通过员工监测指定页面的方式,检索出页面中重点监测词汇,从而寻找出最新的舆情动向。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该种监测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大量信息的需求,基于此,TDT研究项目产生,其核心内容包括话题追踪、监测、报告及关联监测等。

2.构建系统模块框架

构建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框架,需要广大技术人员与政府机构共同努力,结合我国网民实际需求,不断健全系统监测模块,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从监测过程及程序的角度分析,其框架本质为获取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依据不同用户要求分析,整个系统模块的构造如图1所示[1]:

2.1 收集数据模块

收集数据模块是网络舆论监测系统框架最基础的模块,主要发挥着获取网络信息的功能,具备全天候不间断收集、自动收集等特点,既可收集整个网络也能指定网络进行收集。在收集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事项,一是尽可能获取最为全面的数据,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与原始性;二是提升数据收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所有被收集的数据应尽量符合网络用户关注的舆论热点,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后,才能更好地进行舆情预处理与分析。

当前,收集数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网络爬虫技术[2],HTML协议作为互联网中基本协议,以URL(统一资源定位符)为基础,将互联网中绝大部分资源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而网络爬虫技术是指从预先设置好的URL列表出发,按照顺序对列表中页面进行访问并获取数据,并通过分析页面中其他URL,并智能选择出符合系统要求的URL,将其放到待访问队列,通过遍历式访问,搜查限定范围,更为精准的获取数据;二是元搜集技术,搜索引起是大多数用户进入网络的途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搜索引擎的服务商越来越多,通过对不同的搜索引擎设置元搜索的方式,从而更为广阔的收集不同引擎间的数值,该种技术构建简单,且数据获取准确率较高。

2.2 预先处理数据模块

网络页面中存在的数据较多,且具有自身特点,包括描述与内容两种,属于半结构化形式的数据,如果直接对已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将会增加其分析难度,因此,需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步骤:首先,提取网页中热点内容,从噪音中摘取出用户关注的新闻或者其他内容,并将其转化为HTML标签树[3],并建立出对应的提取规则;其次,进行文本分词环节,对于页面中获取的连续、非结构性文本进行对应处理,使其更加规范化。

2.3 整理数据模块

整理分析数据模块是系统框架中最为核心的模块,具备主题聚类、发现热点、等方面的功能。基于主题聚类而对角度分析,聚类能够更为直观的展示新主题,并将整理过后的内容归结到同一特征的空间中;发现热点主要是指发现人们舆论关注点,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网络中的舆情主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而舆情监测系统能够将热点问题从诸多主题中科学选择出来,并合理推送到舆情分析工作人员手中。整理数据模块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注意填写好网络舆情监控登记表,具体模块内容如表1所示:

2.4 呈现结果模块

呈现结果模块主要是为科学展示网络舆分析,并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经过分析的结果能够更为简单的传递到决策工作人员手中,其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功能:查询所有针对性主题;推送最新网络主题;警告拐点或舆情热点;舆情发展变化情况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因此,相关政府机构须加大对舆情监测系统的重视程度,结合网络信息传播特点,遵循监测系统运转程序,即收集数据、预处理数据、整理数据、呈现结果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应从以下两方面展开工作。首先,对于收集数据而言,应尽量拓宽监控网页种类,通过搜集社区网页、论坛数据的方式,更广泛、全面的获取专业网络舆论数据;其次,对于分析、决策舆情而言,须以数据挖掘、语言处理等技术为前提,加入自动摘要、热点搜索、智能搜索等用户高级需求,进一步扩展舆情报警等功能,创建出更为和谐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 董天策.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的符号学路径――《网络公共事件:符号、对话与社会认同》序[J].新闻研究导刊,2015,22:200+189.

舆情监测系统范文2

目的 对佛山市学校症状监测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探讨在学校传染病疫情预防控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开发“学生健康监护信息系统”,从2007年1月1日起,学校通过信息系统网络报告因病缺勤、发热、腹泻、呕吐、咳嗽、皮疹、红眼症等7个症状指标数据以及异常情况事件。结果 113间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加入该监测信息系统,2007年1~50周,109间(占96.46%)学校及托幼机构坚持每周及时上报症状监测信息;57间(占50.4%)学校及托幼机构报告基于爆发疫情早期的异常情况事件498起,平均每起小事件报告病例2.5例。结论 学校症状监测信息系统在本地区成功建立并正常运作,对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及疫情早期预警防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症状监测;学校;信息系统

establishment of school student symptom monitoring information system and running status.

liang zi-mian, huang zu-xing, chen shu-hao, et al.

foshan mun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foshan 528051, guangdong, p. r.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 school syndromic monitoring information system in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schools and child care centers in foshan city.  methods  a school syndromic monitoring inform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seven main symptoms including illness, fever, diarrhea, vomiting, cough,skin rsh, conjunctivitis occurred to children in schools and childcare centers were reported from jan 1, 2007.  results  there 113 schools and childcare centers were added to this syndromic surveillance information system. 109 of them (accounted for 96.46%) were kept reporting of the monitoring data., and 57 of them (accounted for 50.40%) report 498 early outbreaks of symptoms from week 1 to week 50, 2007.  conclusion  the syndromic monitoring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run in smooth way in foshan, it plays active role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tn of the illnesses.

    key words:syndromic monitoring; school; information system

    症状监测(也称为症候群)监测,是指通过连续、系统地收集和分析特定疾病临床症候群的发生频率的数据,及时发现疾病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异常聚集,以期对疾病爆发进行早期探查、预警和快速反应的监测方法[1]。为建立敏感、高效的学校传染病预警监测系统,早期发现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的疫情,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或托幼机构的发生,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行开发“学生健康监护信息系统”,用于学校症状监测及传染病疫情的实时网络报告,并于2007年1月起在全市113间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中实施,现将该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作情况分析如下。

1 方法与内容

1.1 监测指标 

包括常规监护指标及异常情况事件报告。其中,常规监护信息包括因病缺勤、发热(≥38℃)、咳嗽、腹泻、呕吐、皮疹、红眼症(2007年5月新增)等7个指标。异常情况报告则根据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的《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卫办疾控发[2006]65号)的要求,对学校班级或宿舍在短期内出现聚集性病例、传染病疫情、严重病例及其它异常情况进行事件报告。

1.2 监测资料收集方法 

学校和托幼机构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由学校疫情报告人(校医或卫生老师担任)负责每天对全校学生因病缺勤及发病情况进行登记排查,相关资料登记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本”。每天或至少每周将7个常规监测信息指标通过“学生健康监护信息系统”进行逐日网络报告。一旦发现聚集性症状或爆发疫情早期的异常情况,24h之内进行异常情况事件的网络报告。异常情况的报告包括事件的班级或宿舍、发病人数、事件发生的时间段、病例的症状及人数、选择疑似传染病的名称(非必选项)以及其它备注信息,如处理情况等;异常情况分首次报告及新增报告,新增报告为动态报告事件后续发展情况,直至事件平息。

1.3 异常情况报告的反应 

基层防保机构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浏览“学生健康监护信息系统”,及时审核辖区或地段内的学校、托幼机构报告的异常情况。对事件进行点击“审核”后,将在“审核情况”中显示审核单位的名称及审核时间。对于报告的小事件,疾控部门首先通过电话指导学校自行进行处理,视报告事件的严重程度判断是否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并通过信息系统监测事件的发展情况。

1.4 常规监护信息统计 

信息系统对因病缺勤、发热、腹泻等7个指标提供按区域统计、按时间段统计以及按照学校类别等多种复合统计汇总模式,基础数据及统计数据均可导出excel文档。

1.5 用户类型 

监测信息系统包括三级用户;管理员用户,为市和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有新增用户、浏览、审核、数据维护、统计等权限;浏览用户,含各级卫生局、教育局、教育组、学生保健所、基层防保及专家、领导等单位及个人,具有浏览、统计权限、部分具有审核权;学校用户,即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及特殊学校、中专等单位,具有数据录入、统计等权限。以上各用户的权限有镇、区、市等级别的地域限制。

1.6 系统使用 

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安装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服务器上,用户计算机上不需要安装本系统和任何特殊的软件,只要具备一般硬件及上网条件,通过ie浏览器输入指定的网址,即可使用监测信息系统。2006年12月,全市五区分别对辖区用户进行了使用培训。

2 结果

2.1 用户数量 

截至2007年12月15日,系统注册用户有164个。其中,包括管理员用户6个,即市和五区疾控中心;包括各级卫生局、教育局、教育组、学生保健所、基层防保等单位的浏览用户45个;中学、小学及托幼机构等学校用户113个,含托幼机构小学35间、小学31间、中学44间、特殊学校1间、中专2间,监测覆盖学生人数近15万人。

2.2 常规监测信息上报情况 

2007年1~50周,109间(占96.46%)学校及托幼机构坚持每周及时上报“因病缺勤、发热、咳嗽等症状监测信息,累计报告因病缺勤41 789人次、发热20 186人次、咳嗽22 956人次、腹泻2 262人次、呕吐1 473人次、皮疹1 412人次、红眼症651人次,初步掌握各种症状的时间分布基线水平。

2.3 异常情况报告 

2007年1~50周,57间(占50.4%)学校及托幼机构报告异常情况事件498起;其中,首次报告219起,新增报告179起;累计报告病例1 057例;平均每起小事件报告病例2.5例;报告病种较多的依次为水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疑似流感、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麻疹、疱疹性咽峡炎、甲肝等多个病种。报告的异常情况中,发展为符合局部暴发疫情判定标准的有1起;同期,非纳入症状监测信息系统的学校或托幼机构发生16起传染病局部暴发疫情。

2.4  监测信息反馈及预警 

2007年前50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信息系统平台,累计向各级用户不定期发出流感、水痘、红眼病、登革热、霍乱、手足口病等预警防控信息31次,及时指导各学校和托幼机构做好季节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此外,各级别用户通过信息平台互相交流传染病防控信息1 758条。

3 讨论

    回顾近年来本地发生的传染病局部暴发疫情,每年约八成发生在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对这些重点部门、重点人群实施高效、敏感的传染病流行监测一直以来都具有较强的迫切性。通过以上分析数据表明,学校症状监测信息系统在本地区已较好地建立并运作正常;基本掌握相关传染病及症状指标在本地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的流行规律及基线水平;异常情况小事件的及时报告,为后续及时调查处理,防止疫情扩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切实做到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四早";信息系统也为卫生与教育管理部门、三级疾控防保部门、学校卫生管理部门以及学校和托幼机构之间搭建了一个传染病防控信息交流的良好平台。

    学校症状监测信息系统的成功运作,我们总结有四点经验:①《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及时颁布为整项工作奠定了法规依据;②“学生健康监护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对症状监测及传染病报告的实质内容、信息上报的及时性和综合机制予以了统一及规范;③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的良好沟通合作是整项工作的关键;④通过不断的培训和信息交流,壮大和巩固了校医防疫队伍,提高了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的能力,也保障了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下一步,将继续通过行政管理的手段,在全市范围内广泛铺开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症状监测工作;通过建立流行病学数学模型,对症状监测数据异常信号做到快速、准确判断,以进一步发挥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并着手开发地理信息系统,与现有的各种监测系统有机结合,从对事件的空间聚集性进行分析[2],从而为科学的公共卫生决策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舆情监测系统范文3

关键词:网络舆情;监测引导;Web使用挖掘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4—0000—02

一、时代背景

近年来,网络、通讯等技术的发展之迅速,传播信息速度之快,参与民众之多,影响范围之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网络已成为大众获取信息、表达民意的重要渠道。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价值多元化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大背景下,中国30年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所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社会整体上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和突发事件高发期。我国Web舆情监测引导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迫切需要提升与之相应的理论和技术支持。舆情分析与监测是信息深加工,以往“剪报”式低价值、粗加工的信息服务,虽可按主题范围搜集,但提供的结果仅局限于单一的信息内容。传统的人工分类收集方式,已无法应对现实需求。

二、Web舆情监测引导的技术支撑

(一)Web使用挖掘

在浩瀚的网络中,政府如果仅依靠人工完成Web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是不现实的。普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无法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则和关系,并根据现有数据预测未来。Web挖掘的出现,为自动和智能地把互联网上的海量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知识提供了保证。Web使用挖掘(Web Usage mining,WUM)可以追踪Web访问日志(Web access log)等有关用户访问和交互的信息,通过提取、转换、分析和其它模型化处理,提取用户的行为特征,发现信息存在特点和变化规律,以及信息内容的特定模式,利用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趋势。应用于网络舆情,可化被动防、堵为主动梳理、控制、监测和引导,为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提供极大地帮助。

(二)WUM过程

WUM分为数据收集、预处理、模式发现和模式分析四个挖掘阶段,如图1所示。

1.数据收集

网络信息的收集是网络舆情监测的源头,其广度和深度决定了监测效果。对于明确主题的舆情信息采集,可以借助搜索引擎方法。由于各个现存搜索引擎索引数据库的构造方法不同,其索引数据不尽完整,所以应将多个单搜索引擎搜索结果进行整合、调用、控制和优化。在Web中往复搜索可凭借启发模式、深度或宽度优先地发现相关信息,将Web空间按IP地址或域名划分为独立子空间仔细搜罗;或按照信息的具体类型来划分,如XML、HTML、FTP、Newsgroup、Word和各种音、视频格式文件等。Web舆情信息检索结果,可按相关舆情、人物、地区、机构、内容、正负面等划分,以不同维度分类统计展示,以便短时间内检索到精确信息。

2.预处理

预处理是为了从多个异构性的数据库、文件系统中提取并集成舆情数据,将形式不同的数据统一化,消除重复与冗余的数据。经过清洗数据,提取、分解、合成舆情信息,改进舆情数据质量,为舆情数据库表提供所需的源数据,提高后续挖掘精度和性能。例如,对采集到的Web舆情信息进行转换格式、清理和统计数据的初加工;对于新闻评议,剔除无关联数据,保存其的时间、来源、题目、内容、点击到达率、评议人、评议内容和数量等;对于BBS论坛,保存帖子题目、作者、发贴与回应的时间、内容、数量等,最后汇成标准化数据。

3.模式发现

利用Web挖掘算法,可以进行Web流量分析、典型的时间序列和用户行为模式分析、事务分析,发现网络信息传播交流的规律,创建、更新舆情模式库。若在模式挖掘中,一旦评估发现某一步骤与预期目标不符,都需重新调整,反复执行WUM步骤,各步骤间相互影响、不断反复,形成螺旋上升过程。

统计分析:利用统计、概率的原理对网络舆情数据各个关系中的属性进行统计分析。对用户浏览路径的长度和时间、页视图,进行访问量的时间分布、中间值、均值、频繁访问页和频率等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提高网络舆情挖掘的效率和质量。

路径分析:挖掘网站中最常被浏览的路径信息。对于信息搜集过程中的静态数据可采用该技术,用图的方法来分析Web页面间的路径关系。G=(V,E),其中:V是页的集合,E是页间的超链接集合,页面定义为图中的顶点,而页面间的超链接定义为图中的有向边。顶点v的入边表示对v的引用,出边表示v引用了其它页面,这样形成网站的结构图,从中可确定最频繁访问路径,此路径指向的信息极有可能就是互联网上的“热点”和“焦点”。

关联规则:发现Web用户访问站点的各种信息之间的联系,抽取数据项集间可能存在的潜在规则。利用该算法可从纷杂的舆情数据中,找出促使其出现、变化的内在因素,将影响因子间的彼此关联挖掘出来。如通过Cookie logs,可发现用户在一个访问期限中,从服务器上访问的页面间的联系,即便不存在直接参引关系。

序列模式:可把网络舆情交易集之间,有着时间序次关系的模式挖掘出来,由此明确用户将来的访问动向。在互联网舆情信息进行汇集和解析的基点上,可早期预报社会事件发展中,靠近负向质变的临界值状况,提前发现不良事件的苗头,尽早梳通,快速应对,达到预防和控制的作用。

舆情监测系统范文4

吉林省是全国易旱省份之一,中西部地区素有“十年九旱”之说,近年来,几乎年年有旱情发生,并且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逐年递增。多年来,吉林省的墒情监测始终以人工监测的方式进行,严重影响了抗旱工作的顺利进行。2014年,吉林省中西部发生了较为严重的伏旱,吉林省墒情监测中心启动了旱情应急监测111级响应。但是,由于旱情应急监测是通过人工监测的方式进行,呈现出信息量有限、时效性差、精度低、费时、费力等问题。灾情过后,省水利厅通过省财政厅批准,从国家特大抗旱补助费中安排资金400万元,用于中西部墒情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取名吉林省中西部旱情应急监测系统工程。工程建设内容包括88处自动墒情站、1处省墒情中心信息服务平台、6处墒情分中心终端、1处省防终端、1处厅领导终端。工程于2015年底建设完成。按照国家水文设施验收规程规定,新建水文工程应进行一个汛期的试运行才能进行工程竣工验收,2016年为试运行期。目前工程已投入正常运行,效果良好。

2工程建设    

截至2014年年底,国内仪器厂家生产的土壤水分采集仪的监测精度尚未达到生产要求,停留在只能定性观察旱情的变化趋势,不能用自动监测数据进行不同干旱等级对应的受旱耕地面积的定量计算,这就给工程建设造成了很大麻烦。如果按照常规程序进行工程建设或硬性进行工程建设,就有可能重蹈防指一期工程墒情自动监测系统的老路。工程建成后,为了保证系统的监测精度能够满足吉林省旱情分析要求,真正实现墒情监测自动化,先后开展了墒情监测仪器选型、墒情监测仪器监测误差控制研究、墒情监测仪器公式拟合形式研究、墒情监测仪器监测误差研究、墒情监测仪器参数调整研究、墒情自动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研究等多项墒情监测仪器应用技术的研究;先后开展了室内对比观测、野外对比观测、实地考察仪器厂家、仪器安装技术攻关、仪器应用对比实验、仪器安装工具研制、仪器安装方法等研究,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成果。    

在仪器选型上,通过市场调查、室内对比观测、野外对比观测、仪器厂家实地考察、仪器应用对比实验,最终确定插管式土壤水分采集仪作为本工程的备选仪器。在仪器监测精度控制研究中,首次提出根据旱情分析的实际需求,反推误差控制标准,即用烘干法与仪器法监测数据的相对误差蕊1 15%,测点合格率>90%作为仪器误差控制标准,这在国内尚属首例。在墒情监测仪器公式拟合形式的研究中,首次提出幂指数形式优于三次多项式的观点,提出了幂指数形式具有的三大优点。在墒情监测仪器监测误差研究中,首次提出仪器的监测误差由4种误差组成,即仪器的固有误差、仪器的安装误差、仪器与被测对象的祸合误差和人为误差,提出了消除或降低这些误差的有效办法,应用后取得良好效果。在墒情监测仪器参数调整研究中,首次提出“调一点,管一线”的观点,大大降低了仪器公式野外率定的工作量和缩短了率定时间。在墒情自动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方面,研究总结出幂指数的插管式墒情监测仪器应用技术规程,应用后收到良好效果,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监测精度。在墒情信息应用方面,提出基于GIS平台实现不同干旱等级对应受旱耕地面积等值分析计算并实现了这一目标。

3工程试运行

3.1监测精度    

2016年春土壤解冻后,系统进入试运行状态。逐站开展了烘干法与仪器法的对比观测、仪器公式参数调整、插管式自动墒情站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的研究。2017年系统进入运行状态。目前,88处自动墒情站中,仪器监测精度均达到工程建设之初提出的精度要求,测站合格率达到100%,而在没有应用技术规程之前,测站合格率只有26.5%。应用技术规程前、后的部分测站合格率统计详见表1和表

3.2系统实现的功能    

(1)系统实现了不同干旱等级对应受旱耕地面积等值分析与计算功能,并生成不同干旱等级受旱耕地面积等值分析计算成果图(见图1)和受旱面积成果表,吉林省中西部受旱面积统计见表

3。使墒情信息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2) 系统实现了远程调整仪器参数功能,研究提出的“调一点管一线”的参数调整新方法,使参数调整变得轻松、容易起来,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    

舆情监测系统范文5

关键词水情监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TV69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331-02

StudyonFloodHydrologicalMonitoringandFloodWarningSystemTechnologyinLiaoningProvince

FENG Lin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of 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 Liaoning 110003)

AbstractFlood hydrological monitoring and flood warning system technology of Liaoning Province is a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which is researched by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of Liaoning after 10 years.The paper summarized and introduced its gains and running practices for years.

Key wordsflood hydrological monitoring;flood warning system technology;Liaoning Province

1项目背景及意义

辽宁省水旱灾害频发。1949―2010年期间,于1951、1953、1960、1962、1985、1995、2005、2010年发生洪水灾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统计“1995.7”大洪水可知:全省受灾县(市、区)达44个,人口58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347亿元,占同期GDP(2 797亿元)的12.4%。因此,洪水灾害是影响全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防洪减灾是水利部门的重要职责。在加强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的同时,还应大力加强防汛水情监测及洪水预警预报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建设。在系统开展该项目研究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点:①水文监测手段相对落后。水位以人工观测水尺、流量以测船、降水以雨量计等人工监测为主。②水情测报站点严重不足。雨量等自动报汛站有342处,不足现在的1/4。③水情信息迟滞严重。受水情信息编、转、译报等环节传输技术影响,仅有1/3报汛站能在规定时限内(30 min)将水情信息上报至省水文局。④水文分析、展示、会商等手段单一。可靠性、实时性、信息量等都难以保证。⑤水文预报方法模型单一,参数遴选等受GIS等技术限制,匹配难度大,预报精度低,尤其74座中型水库和285座小型水库信息空白、预报方案空白,一旦遇有险情,后果严重[1]。

2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1研究内容

针对辽宁省的防汛形势和决策支持要求,项目主要开展以下研究:一是加强水文监测、通讯传输、数据处理、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增加现代科技含量,提高自动化水平。二是实施辽宁省现代实用洪水预报系统建设,将现代洪水预报理论、专家经验和智慧、人类活动影响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实现数字化洪水预报,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增长洪水预见期。三是优化水库、河道联合洪水调度系统,发挥工程防洪最大效能。

2.2技术路线

该研究充分立足于现有防洪工程体系,着力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在防汛水情数据采集方面,通过新技术和新仪器的试验和应用,改变原有人工观测的模式,实现全省2 000余站点水情信息的自动采集和传输,以提高水情信息采集的数量、质量和传输速度;在水情信息接收、分析处理和信息方面,通过研发信息交换技术等新技术手段,实现国家部委、省气象、国土等数据信息的直接全面共享,以扩大辽宁省防汛信息资源量;通过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以最快捷、最全面、最清晰的方式在不同的平台上给各级防汛工作者和决策者予以查询和显示,以便随时掌握防汛水情信息;通过研究和应用最优化、最适合辽宁下垫面情况洪水预报模型和洪水预报方法,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为防汛决策和抢险赢得宝贵时间[2]。

2.3开展的主要工作

该项目由辽宁省水文局、辽宁省防办于2003年开始相关研究和建设工作。2003年研究并编制辽河流域实用洪水预报方案;2004年编制辽宁省西部、东南部实用洪水预报方案;2005年开始开发辽宁省实用洪水预报系统,全省雨量、水位、流量观测等大量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和新仪器;2006年引进中国洪水预报系统,开发辽宁省防汛抗旱水情信息网,进行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工作;2007年开发辽宁省防汛抗旱水情值班系统;2009年进行中小水库洪水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合水库洪水预报方案研制工作。2010年研发水情数据交换系统、水情易信通显示系统等,同时实现水情信息全面共享。其系统技术路线见图1。

3主要研究成果

该项目结合辽宁省水文防汛工作实际需求在水情信息监测、传输、分析、、洪水预报预警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1)在水情信息采集、洪水分析模拟计算、水文预报等功能模块的关键技术环节中,应用GPS、GIS、ADCP、超声波、固态存储、遥测、雷达先进技术;应用新安江模型、MIKE-11、NASH单位线、三维模拟、辽宁模型等先进实用模型,构建了适合辽宁省实际情况的水文情报预报系统集成,保证了用于防汛决策支持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在各类水情信息传输过程中,最新采用水情信息交换技术,摆脱了原有各个环节需编码、解码等大量繁冗数据处理工作,充分实现了水情分中心、省水情中心、松辽委、国家水情信息中心的水情信息全面、直接、开放式共享,水情信息的时效性由原来的1 h缩短到5 min,解决了信息传输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系统特点:低成本、易安装、易维护;业务覆盖全面:集数据轮询、发送、接收、入库、实时监控、提示预警等功能于一身,同时能够应对网络故障、大数据量传输等特殊情况;画面较直观,操作较简单;运行稳定且可靠[3]。

舆情监测系统范文6

【关键词】 肥胖症;瘦素;性腺甾类激素;胰岛素;血清学试验;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39.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8-0728-02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Leptin, Insulin and Sexual Hormone in Serum of Simple Obesity Boys/JIA Li-xia*,ZHANG Hong-yan, LIU Ji-xing et al. * Medical College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056002), Hebe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level of leptin, insulin and sexual hormone in serum of simple obesity boys and to explore their mutual relationship. Methods The objects were 22 simple obesity boys and 22 normal boys(aged 10-15). The level of leptin, insulin and sexual hormone in serum were determined by radioimmunoassay. Results The level of leptin, insulin and dihydrofolliculin in serum of simple obesity boy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normal boys(P

【Key words】 Obesity;Leptin;Gonadal steroid hormones;Insulin;Serologic tests;Child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饮食结构的调整,肥胖及与肥胖相关的疾病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也呈日益增加的趋势[1]。由于儿童处于一个特殊的生长发育阶段,肥胖不但会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且可能影响儿童性发育;但也有相反的研究结果。为明确单纯性肥胖是否对男童的性发育存在影响,笔者通过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胰岛素、睾酮、雌二醇水平的检测,对其相关关系及对儿童性发育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以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2]为标准,凡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即为肥胖,实际体重在标准体重±10%之内均为正常。经体检、询问病史、排除内分泌等继发性肥胖后,选取22名单纯性肥胖男性儿童为研究对象,年龄10~15岁。按1∶1配对的方法选取同年龄(出生年月相差3个月以内)、体重正常的儿童22名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血液标本的采集 取受试对象晨起空腹时静脉血5 mL,置于一次性塑料管内,37 ℃ 水浴30 min,3 000 r/min(r=12 cm)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于试管内,编号、封口后置于-76 ℃低温冰箱保存待测。

1.2.2 血清瘦素(Leptin)、胰岛素(Ins)、睾酮(T)、雌二醇(E2)的测定 瘦素采用包被试管放射免疫法定量测定,试剂盒为美国生产的DSL-23100,由天津天硕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胰岛素试剂盒由北京北免东雅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睾酮、雌二醇试剂盒由天津德普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均按说明书由专人操作。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瘦素与胰岛素、睾酮、雌二醇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结果 见表1。

肥胖组和对照组儿童血清瘦素、胰岛素、睾酮、雌二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瘦素与胰岛素、睾酮、雌二醇的相关性 肥胖组男生血清瘦素与胰岛素水平存在强相关性(r=0.431,P

3 讨论

多年前有研究认为,机体脂肪含量与生殖和有关。Grasemann等[3]认为,脂肪组织产生的Leptin可能是启动青春期的信号。当体内的营养状态达到一定的临界水平,足以满足生殖需要时, Leptin能启动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触发青春期的开始。研究显示, Leptin通过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这一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青春期启动和生殖功能。

睾酮由间质细胞分泌,其血清浓度可直接反映男生性发育程度。据报道,10~12 岁单纯性肥胖男性血清睾酮浓度显著低于同年龄体重正常的男性[4]。本研究结果显示,肥胖组与正常组男生睾酮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瘦素与睾酮之间存在负相关。单纯性肥胖儿童在血清Leptin水平增高的同时,普遍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5] ,胰岛素对性发育的影响也正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胰岛素可能通过抑制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合成、增加睾酮的代谢清除率、增强芳香化酶的活性以使更多睾酮转化为雌二醇等机制,对性激素代谢起调节作用,导致男性体内的雄激素水平减低,表现为肥胖男性青少年的性发育滞后。

雌二醇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导致男生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致使肥胖男童体态有女性化倾向。肥胖男性儿童在内分泌功能上的紊乱,尤其是在性征发育方面迟滞于正常男性儿童,推测可能因为存在性激素代谢失衡,其机制可能是T转化成E2增多,致使T水平和T/E2比值降低,进而对男生性发育产生影响[6]。

为有效预防肥胖,科学有效减肥,应适当限制饮食,加强锻炼,维持健康体重。采取正确有效的干预,遏制肥胖患病率的上升趋势,减轻肥胖儿童性腺发育不良的倾向,从而提高肥胖儿童的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 姚兴家. 儿童少年单纯性肥胖及预后. 中国学校卫生,2003, 24 (2) : 97-98,102.

[2]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402-430.

[3] GRASEMANN C,WESSELS HT, KNAUER FS, et al. Increase of serum leptin after short-term pulsatile GnRH adm inistration in children with delayed puberty.Eur J Endocrinol, 2004, 150 (5) : 691-698.

[4] 于春媛,孙长颢,武惠斌,等. 肥胖与正常儿童瘦素与性激素水平变化规律的研究. 中国学校卫生,2001 ,22(2) :126 - 128.

[5] AMAYA MJ, COLINO E,LOPEZ CM,et al.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the pediatric age group. An J Am Coll Health, 2006, 55 ( 3) :17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