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听说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英语听说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英语听说课

英语听说课范文1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5-0044-01

在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英语课程的听、说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将其所学技能充分应用于口语交际,促进学生语言基础技能的发展。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中,虽然“听说”能力训练一直都是教学大纲的重要内容,但“哑巴英语”现象很普遍,这对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有一定影响。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教学策略显得尤为关键,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

一、明确听说课教学目标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步骤。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中,所拟定的教学目标可围绕语言知识运用、学习策略等方面内容,综合考虑学生群体的学习状况。以初中英语“Transportation”中心话题课堂教学为例,明确相关任务型语言教学内容,设定本次听说课教学主题――“Talk about how to get to school”的口语交际活动,并以语言目标(词汇认知)、能力目标(获取信息)、情感目标(学会珍惜时间)作为关键教学目标。其中,涵盖“I ride my bike”“It’s about 10 kilometers”相关词汇、句式。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树形示意图,让学生通过知识内容学习来培养时间观念,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此外,结合学生群体的个体化差异,在扩展语言点、词汇的基础上,设置“Listening House”(阅读角)及相关生活化学习场景,使听说课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明确如何有效地选择交通路线、交通工具,鼓励全体学生热情参与教学活动,便于实现语言学习目标(学会表达距离远近),对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有一定积极影响。

二、设计有效听说活动

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中,要合理有效地利用相关听说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利用课堂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引导学生正确听说、有效听说。基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听说活动的设计不仅需要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也需要根据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投入情况,设置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趣味活动,便于学生全面理解与掌握。例如,在“What’s this in English?”课堂教学中,以简单的学习用品、服装、水果、家具相关物品的英语单词作为教学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分成四组,并分别发放画有不同物品的图片让学生练习对话。接着利用投影仪展示图片上的实物,鼓励学生分组抢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和短句。教师还可组织安排知识延伸环节,鼓励学生自主动手绘制图片,利用“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an...”句型 ,展开对话模拟练习,分小组上台演示,并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激励学生勇于开口,带动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气氛,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优化课后评价模式

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中,课后评价结合课后作业,可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缺憾,引入听说练习测评,并借助网络平台相关教学工具,为学生构建听说读写“四位一体”学习模式,以便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前预习、课中习等环节后,安排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做好课后巩固工作,通过对话练习强化听说课教学效果。例如,在“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鄄er”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单元中的职业名称表达作为评分对象,围绕“reporter”“actor”相关词汇及“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I’m going to be...”句式,让学生分组表演对话,教师可按照10分制来对学生进行测评,并提供必要改进意见。结合学生的综合表现,教师秉持公正、公开、公平的测评理念,制作课堂听说教学评分记录表,并将其作为考查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实际依据,对表现不佳的小组提供适当的物质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全民参与、科学评价的氛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

综上所述,听说课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课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通过设定教学目标、组织听说活动、构建评价模式等方式,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前提下,不断完善教学策略,从而培养初中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英语听说课范文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英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英语能力来说,不仅仅只是拥有扎实的书面能力,还需要拥有良好的听说能力,而这也正是进行英语交际的重要保证。但是在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却经常由于对考试的过分重视而只看重对学生的词汇以及语法的教学,而这种应试性的英语教学对于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却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降低了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更改教学观念的同时,以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培养。

2在高中听说课程中实施情景教学的必要性

2.1新课标的必然要求

在高中新课标中,对于学生英语知识学习的多个方面都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标准制定,而其中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则正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来说,其需要拥有听、说、读、写这四类技能,而其中听与说的能力则是最为重要的。这就需要高中英语教师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新课标中,更进一步地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参与进行了提倡,并使学生能够在体验参与的过程中使自身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在开创思维与积极实践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听说课教学过程中努力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真实的英语语境,并使学生在感受实际的同时使听说课的教学内容同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而这就需要教学通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并根据本堂课程的实际内容来有针对性地创设出合理、真实的情境氛围,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中积极地投入到其中。

2.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在目前的高中英语听说课程中,还存在着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完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全程被动听课的过程中学习积极性不强,学习热情不高。对于英语听说课来说,其应当对此进行改变,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而这就少不了良好的课堂环境。对此,教师应当将以往完全以自身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进行及时的改进,并从教学方式以及内容设置等方面进行全面、彻底的变革,从而将学生真正地视为听说课程的中心,并在听说课堂中以良好的情景设置使学生真正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加强。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能够使教师的课堂组织作用得到体现,还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以及学习兴趣得到加强,从而完成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标。

3高中英语听说课情景教学应用策略

3.1借助多媒体技术感受情景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时代。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利用来为学生创造出更为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听说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将更为直观、真实的图片和影像向学生们进行展示,从而充分地调动其感官情绪,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其知识的记忆进行有效的加强。比如在新课程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播放一段同本课内容有所联系的影片,从而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相关训练。比如在课文“Gettingalongwithothers”中,教师在实际进行教学之前应当先准备一些同友谊有关的影片片段或者歌曲,并在实际课程开始之前使用计算机向学生播放,比如《友谊地久天长》等等。在播放完毕之后,再安排学生对素材进行讨论,从而有效地转入到本课程的主题。之后,当学生对本堂课程的问券调查回答完毕之后,教师则可以继续利用网络资源对问券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补充,之后再以多媒体模拟的形式,对朋友之间各种情境进行多样式模拟,并向学生提问每一种情境中应当使用的表达方式。与此同时,教师则可以将朋友之间交际所用的词汇如Ithink、Astome、Inmyopinion等向学生讲解,并对学生的回答结果进行一定的评价比对。通过多媒体情境教学的引入,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在情境扮演交流的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知识产生良好的理解和深刻的印象。

3.2用英文歌曲烘托情境

通过英语歌曲对课堂情境进行烘托也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歌曲是一门无国界的语言,而很多英文歌曲也受到了我国学生的喜爱。而在高中英语听说课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对音乐的有效使用来加强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实际的听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英文歌曲对情境进行良好的创设,同时将英文歌曲同本堂内容进行良好的搭配,从而提高本堂课程的教学效果。当英文歌曲播放完毕之后,教师则可以歌曲为主题对学生展开相应的听说训练,并以“提问—回答—讨论”的形式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提高。比如在歌曲YesterdayOnceMore中,教师在实际听歌之前向学生提问“Whatmoodisexpressedinsong”,从而使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自身的英文听说能力以及知识归纳能力得到提高。

3.3贴近生活,巧设情境

在高中英语听说课程中,如果教师仅仅依靠单一讲解的方式,那么就会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导致其相关知识内容的记忆效果不佳。对于英语听说知识来说,其同简单的理论知识讲解有着较大的区别,其需要一定的背景、氛围才能够使学生在其中体验到更好的听说感受。而在设置的情境之中,越同学生自身背景知识联系紧密的知识就越会被学生接受与掌握。所以,教师应当针对此特点,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实际情况,设置出符合其生活特点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在感受亲切的同时使自身的学习热情得到提高。比如在课程“Othercountriesandothercultures”中,教师可以课程内容为根据,向学生逐步提问:Whatisyourfavoritecountry?Whatisyourfavoriteforeignculture?当学生对自身不同意见发表完毕之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Ifyourforeignclassmatesrequireyoutocomparewiththeirnationalcultures,howwouldyoudo?”并将学生安排为两组,分别持同意和不同意两种意见并展开讨论。与此同时,教师再将关于观点的相关知识向学生进行讲解,如Iagreewith、I’mafraidnot、Ithinksso等等,之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情境设置,学生乐于、敢于参与到其中,自身的语言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4通过表演体会情境

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实践,而表演则正是一种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在学生对相关表演准备的过程中,肯定更需要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和准备,这对于学生的英语知识积累则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表演设计以及实际表演的过程中,则能够有效地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得到提高。所以,在某些具有喜剧表演的课程中,教师应当通过表演的形式,使学生在情境表演的过程中对自身的交际用语及能力得到巩固。比如在一些具有故事情节的文章学习中如reading:Fog,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主要角色awoman、anoldman,按照文中的人物关系以及事件过程进行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多进行自由发挥,保证学生在对角色任务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开展课文中所没有的话语及行为,并在表演的过程中对关键语句如Iwonderif/whether…、thetruthisthat…等进行练习。通过学生的角色表演,学生在感受趣味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果。

英语听说课范文3

关键词:微课;大学英语视听说;蓝色英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多媒体家族又增添一位新成员

微课。微课,基于教育教学的需要,使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五到八分钟解释清楚一个知识点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呈“点”状,这个知识点,可以是解读教材、精讲题型、归纳考点,也可以是传授学习的方法、讲授教学经验和培训技能方面知识的展示。因此,微课不仅是课上教学的补充,同时还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促进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

一、课程建设的理念与设想

(一)授课内容选材内涵丰富,语言鲜活地道,体现社会发展与时代特点

运用微课对课堂授课进行补充,所选的课程内容要适合新一代大学生的知识与思维特点,所选的教授点要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涵盖生活、学习、情感等日常话题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等深层问题。采用地道语言,言简意赅的能够理解的素材,让学生充分体会语言的魅力。

(二)优化教学模式,提供立体资源,构建自主学习平台

“蓝色英才班”的大学英语教学,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倡导的教学模式,提供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所需要的立体化模式。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通过多媒体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网络课程拓展学习内容。在线上和线下的平台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与进程,选择相应的练习,加强语言训练;也可以在线完成作业、参加测试、查询练习记录、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达到基础教学的目的。

(三)寓教于乐,激发兴趣,创建轻松学习环境

教师对微课授课的内容与形式要精心设计,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针对视听说,运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发挥教师的主导多用,设计课上课下的授课环节,鼓励学生要学以致用,主动提升学生自身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切实明白学习语言的真谛。

(四)满足个性化教学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学相长,除了创造良好的平台让“蓝色英才班”的学生在英语课上有所得,教师也在不断的自我提升。相对于传统的基础英语授课,

“蓝色英才班”的学生本身的基础要高于一般授课班级的学生,因此,教师不但要备好书,还要备学生,做到因材施教。面对学生的需求,教师要对学生所学的专业领域进行授课内容的采集,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探索中不断发展。

二、微课对“蓝色英才”大学英语视听说的辅助作用

(一)微课对教师的意义

对于教师而言,制作微课就是一个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解决教师和学生最关心、最棘手而又最占时的问题。通过制作微课,可以反思教学的过程,促进教学相长。随着科技的进步,微课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针对于不同地域、不同学段、不同教学环境的教师相互学习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建立QQ群,结合使用微课的经验,易于教师形成个性化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同时,微课还适合教师管理知识,积累教学知识、共享和交流教学经验。正确有效地运用微课的形式,不仅方便教师梳理自己的授课内容,同时可以展示可教师个人授课风格,提高教学效果。

(二)微课对学生的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微课是在短时内就一个知识点而制作的,适合学生课下进一步深刻的学习。对于在课堂上没了解吃透这个知识点的学生,课后通过微课,可以反复推敲、思考、研究,直至掌握该知识点。对于在课堂上已经消化该知识点的学生,课后便可以强化巩固。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学习其它优秀教师的微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有条件的学生也可能制作微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英语听说课范文4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认知负荷;先备知识;工作记忆;图式

一、导语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前一段论述突出的是大学英语的工具性特征,后者则是人文价值。大学英语听说课以听为先导,就某一主题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和观点的输入,通过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活动,强化学生的输出。在提高学生口语交流能力、增进其对英语语言文化特点了解的同时,启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体现了人本主义教学理念。

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兴起使得大学英语听说课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声、像、图、文信息立体输入,以超强的表现力对学习者构成强烈的全方位刺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强化了语言文化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较之传统听说课堂,多媒体可以提供大量真实语境和信息资料,其中的语言要素,如语速快慢、语音特点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学生水平、内容难度进行选择和控制。同时,多媒体教学大大减轻了教师读写负担,使其能够更加专注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的输出提供反馈,提高课堂面授和课件授课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作为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多媒体教学模式汲取了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多模态话语等研究成果的养分,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以上理论研究成果的运用以课件制作和教师面授的科学性、合理性为前提。在设计中,既要防止“娱乐化”倾向,也要避免认知超载问题,把握好课件设计信息输入的质和量。本文试将一堂获奖示范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其认知负荷设计中的得与失,探讨如何实现大学英语听说课多媒体教学功效的最大化,以求为广大同仁提供一条课堂教学中科学设计、运用多媒体的途径。

二、多媒体课件设计

(一)设计理念

这堂课时长20分钟,内容选自《新标准大学英语》教材第一册《视听说教程》中的Food, Glorious Food!这一主题。作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食物这一主题的学习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不同地区的食物种类和饮食文化的表达能力,更应该通过一些与食物相关的热点话题,使他们形成关心社会,思考现实的思维意识。通过语言学习让学生的思想走向成熟,实现“全人”教育的理念。出于这种考虑,设计者以食品安全为主线,通过展示媒体报道、食品安全事件回顾、国家立法出台等微观和宏观视角,给予学生全面、客观、充分的信息输入。语言点训练方面,着重强调对食品安全事件的严重性、危害性、对策等观点态度的表达,事件中涉及的化学物质等专业性较强的英文术语均配有中文翻译,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做到主次分明。

(二)设计环节

话题导入:通过麦当劳快餐食品图片引导学生输出相应词汇,为后续听力训练做准备;播放媒体有关麦当劳出售过期食品的音频,并根据内容进行听写填空;点出主题――食品安全。

话题拓展:播放食品安全事件回顾的新闻评论视频,将相关信息制成表格,要求学生补充完整事件的名称以及发生的年份。

观点分析:播放温总理陈述政府立场的音频,梳理关键内容;根据音频讨论有关政府、立法机构、食品企业、消费者应担负责任;完成相关内容的连线题,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分析。

技能训练:学生举例说明陈述观点时可以用的句型;教师分析开篇如何吸引听众,发言时应该注意的语体风格、逻辑顺序,结尾处如何收场;总结观点陈述的核心要素和常用句型;学生分组操练,培养观点陈述的表现技巧。

作业布置:准备5分钟发言,讨论自己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看法。

三、认知负荷设计分析

认知负荷理论主要关注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处理信息的难易程度,由于工作记忆同时只能处理一定量的信息,“感知信息流不断地进入大脑中感觉缓冲区,大脑进一步处理信息,将其与先备知识进行联系的能力有限”[1] 。在此情况下,有两种能够减少认知负荷的方法:一是增加信息处理的渠道,即利用视觉和听觉双通道;二是建立认知图式。

大学英语课听说课多媒体课堂教学采用声、像、图、文信息,有效地结合了视听双通道,将原本通过单一通道传递可能造成大脑认知负载的信息进行了分流,大大提高了工作记忆的能力。如何减少认知负载,有效利用视、听通道,Mayer& Moreno[2]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9种方法。根据这些方法,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笔者从认知负荷角度分析本堂参赛课课件各环节的特点和做法。

(一)话题导入

课件一开始在明确本堂课话题――食物之后,首先设计了4幅图片,分别对应着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同时也是后续讨论涉及到的问题食品),将其作为积极词汇让学生进行预训练(pretraining),减少后续环节中的认知负担。在接下来麦当劳出售过期食品的音频设计中,课件在音频播放的同时显示听力填空的文字内容,优于先播放音频再显示文字,减少了表征保持(representational holding)的认知负载,利用了同步化(synchronizing)的手段。

(二)话题拓展

食品安全事件回顾的新闻评论视频中涉及到的最大语言难点就是问题食品中参杂的化学物质的英文表述,如“苏丹红”、“吊白块”、“甲醛”等。这些术语专业程度高,学生缺少相应的先备知识,如不提供帮助,学生很难进行顺利地表达。因此在话题拓展之前,课件先将近几年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常用化学专有名词的中英文罗列出来,供学生了解使用,让学生进行预训练,以降低视频信息加工的难度。视频播放过后,设计了一个表格,要求学生填写完整事件的名称以及发生的年份。学生对视频中提到的食品问题有一定的先备知识(prior knowledge),但因视频包含四个事件,其名称和年份信息同时记忆和输出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认知超载,因此表格的第一栏将所包含的事件内容用图片形式表现出来,提供视觉信号(signal),帮助学生回顾(retrieve)视频中内容。同时,在视频播放前也对此项练习的要求进行了说明(instructional guidance),让学生了解在视频观看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的重点。

(三)观点分析

至此,课堂活动中信息主要的交流形式还是以输入为主,学生为数不多的输出主要是词汇、短语等简单语段。就信息的内容而言,音、视频主要聚焦食品安全事件的人身和社会危害。为了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考察其对已输入信息的选择、组织、整合的能力,课件设计了观点分析环节,播放温总理陈述政府有关食品安全立场的一段音频,要求学生回顾总理声明中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句关键表态并进行翻译,将学生的思维从问题食品的有形危害提升到道德层次,为后续的讨论奠定基础,起到了预训练的作用。音频中关键表态的参考译文“These serious food safety events have shown the integrity and morality degradation of Chinese”中的“the integrity and morality degradation”用下划线标注,提醒(signal)学生关注这一要点和英文表述,并在后续讨论中运用。翻译练习之后组织学生讨论有关政府、立法机构、食品企业、消费者应担负的相应责任或职能。讨论之后设计了上述四个主体及其职责的连线题,其中职责一栏是对之前讨论结果的总结概括,以便使学生形成总体清晰的认知,提高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四)技能训练

首先采用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举例说明陈述观点时可以用的句型,考察了相关的先备知识;教师分析部分以表格形式将这些句型按照开篇、论证、结尾三个部分进行归类,并提醒学生注意语体风格和逻辑顺序,句型中涉及到具体话题内容部分用省略号表示。这种“模板式”的梳理和输入纵然有些机械,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实用性很强,有利于建立观点陈述图式,减轻表达过程中面临着的语言困难,将有限的工作记忆运用到思想梳理。句型归纳之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他们利用相关句型和语篇结构对之前四个主体在食品安全问题中的职责进行操练,进一步熟练掌握观点陈述的技巧。

(五)作业布置

通过课后进一步搜集素材,思考、陈述自己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看法,加深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巩固语言技能,有助于完善相关主题和语言先备知识和图式体系。

四、讨论和启示

学生在英语口语训练中的两大困难是语言表达和思想认识,前者源于英语词汇、句型或语篇的能力不足,后者跟先备知识、生活阅历、思维方式关系密切。“如果学生有足够的先备知识,相互影响的要素就会被整合成为一种图式,并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 [1]因为“图式能够整合信息要素和生成法则从而实现自动化,因此需要较少的储存空间以及控制性加工过程”[3],从而减少工作记忆的负荷。教学中注重句型和语篇认知图式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形成语言习惯,将一套具有内部紧密逻辑关系的表达手法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处理,将他们从词汇搜集、句型搜索和语法检查的语言重负中解放出来,使其工作记忆重点关注更深思想层次挖掘,更广视野眼界拓展,从而更好地实现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人文性双重目标。

具体而言,学生在这堂大学英语听说课中的认知困难既可能源于缺少与主题相关的先备知识,如没有听说过水果中添加膨胀剂这种做法,或是不懂得膨胀剂的危害;也可能是平时较少地思考和关注本主题,缺乏认知图式,无法对事件形成较为系统、独立的评价,如除了问题食品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之外,不知道还有其它的负面影响;还可能是缺少相应英文的先备知识,如不知道膨胀剂的英文表达或是无法使用相关句型准确连贯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解决这些问题,教师的责任重大。在课件设计阶段,教师就要把握大多数学生语言和思想认识水平,即先备知识和图式,以便确定与主题相关的信息类型、数量、输入方式以及顺序,进而规划其后的口语训练内容和方式。例如涉及食品安全事件的词汇数量庞大,选择时既要考虑代表性,也要预设词汇的难度,即是作为消极还是积极词汇进行学习。以上两点关系到词汇学习的质和量,直接决定了语言学习效果。

应该指出,由于时间所限,20分钟内无法全面细致的展示一堂课。假如时间允许,在各种主体的职责分析时还可以拓展到更多的方面,如执法机构和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同时就其本质而言,课件是教师对面授课堂的一种预先设计,这种设想更多依赖于教师对学生能力水平的一种预测,可能与真实课堂学生的表现有所出入。因为内容事先固化,不利于课堂中随机应变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学生能力的课件个性化设计也较为困难。如果课后以互动式教学软件或网络化自主学习平台作为补充,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以上不足。

五、结语

本堂参赛课课件遵循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设计思路,从现象分析到本质挖掘直至提出解决办法,既有广度,如诸多食品安全事件的列举,又有深度,如分层次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既有很强的时代特色,如食品安全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时事热点话题,又注重实用性语言能力的培养,如观点陈述技巧的梳理和训练,为公共演讲打下基础。就认知角度而言,内容设计由点(独立事件)到面(此类事件),最后形成一个整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课件注重多媒体素材的科学配合,较好的利用了学生的先备知识、长期记忆和图式,能够合理安排输入信息的方式和数量,以有效配合工作记忆的信息处理,避免认知超载;运用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手段,梳理陈述观点的篇章结构和句型,为此类图式的建立打下基础。短短20分钟的授课内容设计,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理论支撑,同时又凝聚着教师大量教学经验总结。

目前认知理论实证研究大多以自然科学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而本研究主要运用前人的研究成果,针对大学英语课件设计进行个案分析,探讨学习者学习语言时以及综合运用语言技能解释、评价社会现象时的认知负荷问题,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前人研究的视野和范围。由于大学英语听说课的首要目地就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这与自然科学范围内的认知理论实证研究有所差异,因此部分认知理论的研究成果无法在语言学习的研究中应用,如Cook[1]所建议的 “通过讲述而非书面文字提供语言信息”以“消除由此造成的视觉注意力竞争”。同时也应该指出,由于本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所限,没能涉及认知负荷理论中的一些重要关系,如不同语言水平的学习者与采用的教学指导方法(instructional guidance)之间的关系,今后的研究可以在此方面进行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思考。

[参考文献]

[1]Cook, M. P. Visual representations in science education: The influence of prior knowledge and cognitive load theory on instructional design principles[J]. Science Education, 2006, (90): 1073-1091.

英语听说课范文5

英语听说课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

摘要:网络为英语的听说教学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平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为英语听说课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实现网络环境下英语听说课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能够使英语听说的教学的模式更开放,更灵活,更高效。而这类课型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网络 多媒体 听说课

网络资源的极大丰富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充分利用,使得现代英语听说课的信息量骤然加大,成为整个单元教学设计当中浓墨重彩的一个部分。

严格来说,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并不存在听说课这类课型。在“侧重培养阅读能力”的旧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不可能拿出一堂课的时间来进行听力和口语的训练,只能利用教材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时当中的听力练习,进行“放录音,对答案”式的应试型模式教学,听力材料的内容也相对陈旧,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口语部分的操练更是少之又少,仅仅停留在机械的朗读或套用对话阶段;若课时不够,口语和听力部分常常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语法讲解和阅读练习。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大多读的是“哑巴英语”。完全违背了“Language is speech, not writing. A language is what its native speakers say, not what someone thinks they ought to say.”这一提法(William Moulton)。新教材的单元教学步骤设置十分明确的把热身WARMING UP听力 LISTENING和口语SPEAKING紧密的安排在了一起。这一举措有利于教师把这三个部分放在一节课内处理,从而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英语听说课。

热身部分的设计相当与一个LEAD IN(导入),它的形式多为任务型的活动,比如讨论,问答,填空等等,内容与这一单元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大胆思考,通过一些话题或是问题,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背景知识,补充必要的新知识,预测并了解这一单元的主题。如新教材第22单元,A WORLD OF FUN,这一单元的热身部分为一些关于游乐场的问答题,如“HAVE YOU EVER TRIED BUNGEE JUMPING?”等,问题紧扣学生的经历,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推测出本单元的主题“FUN”。

听力部分通过截取真实语言材料,设计了多样的问题,如补全对话,口头转述等,培养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

口语部分一改以往的模仿式编对话形式,主要是以提供topic,situation等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书本中提供的useful expressions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对话,讨论,采访乃至辩论等较高层次的口语训练。

设计这样一堂信息量大,语言形式多样,素材丰富,功能性较强的课,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多媒体语言教学设备不仅可以传输声音,还可以传输文字、图片甚至影像,兼有录音机、幻灯机、黑板、电视机、录像机的功能,为英语听说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而网络则为听说课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平台,教师和学生能够利用INTERNET查找有关信息,进行资料的整合。应该说,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的应用,对促进英语听说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高一上学期,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中学,学习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和质量,在去年11月,我以高一上学期第10单元 THE WORLD AROUND US的warming up 为基础,进行了一次有益的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与英语听说课部分整合的尝试。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濒危动物的保护,warming up部分展示了三种濒危动物的图片,以及它们濒危原因的文字说明,要求学生根据所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由于三种濒危动物是大熊猫,老虎和藏羚羊,学生比较熟悉,我便布置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查找其他濒危动物的资料,根据课本提供的问题进行powerpoint的课件制作,并汇报。在短短的20几分钟里,蓝耳翠鸟、滇金丝猴等一些珍贵动物的资料被一一展示,并辅以解释说明。在课件交流后,我们展开了“环境保护”这一话题讨论,因为有了之前直观的信息输入,同学们在后来的讨论阶段,发言非常到位。这次尝试受到大部分同学的认可,他们觉得warming up不再是简单的回答问题,走过场;而是通过自己动手查资料,实现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并且在班级范围内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经过一个学期的磨合,在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节奏快,信息量大的高中英语教学的前提下,我进行了多次的完整听说课整合的尝试,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我在公开周的创优课为例,这堂课的教学内容为高一下学期的第16单元scientists at work当中的warming up,listening和speaking;是一堂典型的听说课。我在详细研究了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后,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

第一步骤: 课前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包括,完成warming up部分问题的思考;完成listening部分的练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课本speaking 部分中出现的内容进行主动而有效的预习,内容包括“computer, nuclear energy, space flight, cloning”。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查找有关资料,向学生推荐一些网站,如corbis.com和google.com 等。“网络环境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许汉,2004)。我鼓励学生上网查阅课本以外的内容,比如有的同学就以solar car为主题。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整合,归纳出useful expressions,new words和可供交流的其它信息,做成简单的电子文档,由我链接到本课课件当中。

第二步骤:对Warming up部分的问题进行改造,使它们更具有可操作性。把四个问题糅合成两个,增加一个较简单的问题进行导入。将书本上的四幅图片进行扫描,并整合到课件当中。

第三步骤: Listening部分涉及的内容是实验室的注意事项,学生具有这方面的背景知识;因此在预习过程当中困难较小。在备课过程中,我下载了一些有关实验室的图片,试验过程图片,药品的图片,将重点的短语作成幻灯片,在放录音的过程中依次出现,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听力的内容。课后有教师提建议,可上网下载实验室操作规程的录相,截取与听力材料有关部分,可以更直观的展示。

第四步骤: Speaking部分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汇报,汇报形式不限。学生多以presentation和dialogue为主,通过多媒体展示他们上网查找并整合的文字图片或影音文件。鼓励其他组的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讨论这项新科技的优缺点等等,在这个阶段,教师的职责就是组织引导和调动学生情绪,进行情感教育等。

课后我询问了听课老师的意见,他们的共同感觉便是: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多媒体整合后的英语课信息量非常大,不但完成了课内的教学内容,还拓展到了很多课外知识,学习了很多新鲜的词汇,实现了学科的整合,特别是在Speaking部分,这种资源共享的模式很可取,学生的讨论提问阶段就更是整堂课的了,充分显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也体现了学生能够并乐于利用英语进行交际这一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趋势。而Listening部分可以尝试直接在Internet上下载live的英语或美语的新闻,提供key words,设计问题。甚至可以在听力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口语训练,比如陈述对新闻事件的看法,不同观点的辩论等等。这种听说课听力部分和口语部分不再泾渭分明,而是相互渗透,相互糅合;教材更具时效性、趣味性;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会听,更要能讲。

但这类课型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网络资源无穷丰富,鼓励学生跳出课本,利用Internet进行自主学习,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己必须拥有广博的课外知识,否则很容易露怯。如事先不了解教学内容的相关资料,在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的过程当中,教师就无法对这场讨论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势必丧失“平等中的首席”的地位。

其次,教师必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掌握多媒体课件的一些基本制作技能;能够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及时进行处理,不要因为一些简单的电脑故障,而使得整堂课陷入瘫痪状态。

第三,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导。不要因为使用了多媒体,而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英语课堂教学在效率上带来质的飞跃,这已为无数的实践所证明。但是,刻意地追求现代化,完全依赖课件,整堂课便只能成为了漂亮课件的展示课了。教师如果失去了自己的风格,学生也很可能失掉学习的兴趣。

第四,注意网络和多媒体使用的频率。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果一味的跟风,每堂课必到多媒体。既增加了老师备课的负担,也不利于学生的吸收。比如讲评练习课,完全可以通过传统的课堂进行讲授。我个人认为黑板和粉笔在这种课型上好过鼠标和键盘。它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加深印象。

总而言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合理适时地使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解决英语教学的视听等有关教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视听感知英语语言素材,发展听说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利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得到培养,并为实现利用英语进行流畅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我们就达到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评价(PowerPoint) 广州 许汉,2004

英语听说课范文6

关键词 英语 听说课 教学

听说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更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前提。那么,如何进行高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呢?

一、开展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必要性

听说课教学是遵循“听、说、读、写”语言学习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创设情景,不断增加学生的听说训练,提高学生捕获听力信息的水平。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使学生的听力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加强,并逐步促进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切实提高。开展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必要性表现在如下几点:

(1)英语听说课教学是英语学习的实质与外语教学改革的需要。英语是一种语言,是交际工具。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得体地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际。而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以教师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中国学生学到的一直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尤其是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开展,这种情况正得以改善。

(2)上好英语听说课是贯彻执行英语《新课标》的需要。

(3)上好听说课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质量,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英语教学如果总是讲-练-讲三步走,教师只注重语法、词汇等基本知识的传授,不给学生更多的英语实践的时间与机会,那么英语课总是枯燥无味的,学生会慢慢失去学英语的兴趣。一堂成功的英语听说课能重新激起学生学英语的热情。

二、高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策略

1、教好语音

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是要让学生学好语音,发音不准确,听力肯定过不了关,自己说英语别人听不懂,别人说英语自己听不懂等现状都阻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成为英语提高的“致命之处”。因此,教师从高一开始就得教好学生语音知识,使学生能准确地读出绝大多数词汇,掌握好句子的语音语调、节奏、弱读、重读、连读、失去爆破等。有了一定的音标基础以后,再帮助学生对音标进行分类、比较,理解、记忆、运用,同时对他们进行督促检查,使他们人人都顺利通过音标关,这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适时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听说各环节时间上的紧凑性。

听前活动(pre-listening activities)部分,教师可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利用网上的最新图片、影视片断或动画等多媒体教学环境设计情境,巧妙导入本节课要学的听力内容,引导学生谈论相关话题,以激活学生头脑中有关图式经验,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及相关词汇,做好听前预测活动,降低新学内容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再用PPT展示相关内容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温故知新的教与说的互动。

听中活动(while-listening activities)部分,用时约10-15分钟。教师可在此环节把听力录音链接到与听力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材料上,帮助学生接收和理解所听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边听一边处理练习、增加理解。在重点难点部分,可进行暂停、回听等方式处理,以降低所听内容的难度。在此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要,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有梯度性的练习。

听后活动(post-listening activities)部分,用时约10-15分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充分的听说互动部分。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系统,采用学生自查、学生互查、教师抽查和小组活动等多种协作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反馈,检查所设的听力目标是否达成;然后,教师可利用PPT展示听力语篇中的重难点、特殊句子结构和好词好句欣赏。同时对学生进行弱读、连读、变音等语音语调知识以及听力策略的指导。最后,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可再次展示本节课的重难点,并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出关键词及相关句型,引导学生对所听内容进行复述。

3、注重“3P”听说课教学即 Presentation―Practice ―Production

1)Presentation 阶段

教师通过解释、举例、示范、角色扮演等向学生介绍新的语言项目,包括语法、句法、功能、会话技能等,确定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Practice 阶段

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使学生运用所展示的内容。练习由易到难,由控制到半控制,逐步增加学生的自主性。

3)Production 阶段

教师给学生提供机会将其新学到的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融入已有的知识之中,使其能自由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4、课文教学坚持听说领先法。

把听说训练同课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每教新的课文时,坚持让学生先听录音,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听内容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必须有一般问句,也有特殊问句,内容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这样可以让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真正达到培养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目的。讲课文时,教师不仅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而且力图使自己的语音语调准确规范,富有表现力。学生提问或回答教师的问题也尽可能地使用英语。新课文讲完后,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大意、进行复述或表演出课文内容。这种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课文教学还可坚持听写训练,听写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或课文缩写。这也是强化听力训练。

上一篇松湖花海

下一篇岁末归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