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用物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用物资范文1
关键词: 农产品电子商务宁夏自治区发展对策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近几年,我国出现了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我国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就会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甚至危及国民经济全局,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创建。要解决这些问题,做好农产品销售是一个关键,而电子商务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一、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意义
在我国,农产品流通不畅和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过剩已经成为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是由于农产品结构调整滞后,生产、技术、加工、流通信息不灵,农产品流通的网点、规模、设施等与农产品市场的发展需求极不相称,适应农村市场商品流通的体系不健全所致。农产品销售中的农业技术的支持、农用物资的购买或农产品的定货、销售、运输、加工、广告促销与付款等,无不伴随着信息的流动,信息实际上是整个农业大市场体系的纽带。因此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对现代农业大市场实现有效运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以宁夏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例进行分析
宁夏是一个城乡差别大、以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农产品市场小且分散。宁夏自治区政府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和特点实行分类指导,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的区域布局。全区着力培养了枸杞、奶产业,清真牛羊肉和马铃薯四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其中卫宁地区的枸杞业、盐同灵地区的滩羊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区内外有一百多家企业介入枸杞深加工和销售领域,并开发出了枸杞的系列产品,其市场已经走向了国际;南部山区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土壤富含有助于马铃薯生长的钾元素,另外由于日照时间长,因而马铃薯淀粉含量高,而且国内外马铃薯市场需求大,对于这种具有市场潜力的特色产品,发展电子商务有一定的优势。
在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浪潮的推动下,宁夏的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截止到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19903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08公里,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通”的建设目标,昔日的行路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农业网络主要是由政府主办的公益型网络与企业创办的运营型网络构建的农业信息网络世界。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年6月,我国上网用户达到了13000万,但互联网用户主要集中在城市,在缺乏客户源的客观环境中,推进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进而带动宁夏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难题。
对于农产品的生产主体农民来说,由于受文化程度和自身素质的制约,他们对新技术、新信息、新成果反应迟钝,缺乏接纳、消化、吸收的能力,传统“眼看、手摸、耳听、口尝”的交易习惯不能立即改变,认为电子商务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离自己很远,可信度值得怀疑,搞不搞无所谓,这种滞后的思想观念阻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要实现真正实时的网上交易,要求网络有非常快的响应速度。而我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投入不足,网络使用费用高、速度慢。农业体系信息网络则更为落后,远未达到电子商务的要求。
农业产品有其独特的物理属性,在不恒定的自然环境中易腐烂变质。另外,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在标准化方面有着先天不足,行业内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导致了目前农产品交易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的现象屡见不鲜。再加上我国多数农业企业不注重品牌,缺少品牌的市场化操作经验,尤其没有意识到注册商标价值。这一劣势必会制约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策
通过上述对宁夏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农业领域推广发展电子商务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我们要发挥优势,转化劣势,更好地利用电子商务发展农业经济,还需要各级政府的参与和组织、扶持和政策上的优惠,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宏观指导作用。
1.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我国政府虽然在农业信息建设方面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但远远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政府应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的作用,一方面,政府要把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为农业信息化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政府要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前提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全面引入有利于竞争、联合和发展的农业信息市场化运行机制,引导多种所有制资本进入农业信息化市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网络运营和信息资源开发,以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形成和健康发展。
2.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给予有力的引导和支持。参照发达国家有效经验,我国应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努力做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建立起覆盖郊区县、乡镇、村的农业信息网络和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建成信息服务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大型涉农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加强农业网站建设,提供全面、丰富、准确、及时的科技、市场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开拓市场空间。积极宣传农产品信息,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电子商务平台来实现优质农产品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市场间的销售,真正实现在线交易。
3.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还离不开物流的支持。发展农产品物流,必须做到: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提高农产品包装技术,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能力。
4.保障农产品贸易电子化的安全运行,建立安全可靠的支付体制。从发展高效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要求来看,我们应逐渐构造银行等金融机构有效楔入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支付体制。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逐步创造条件,逐步逼近目标。在当前尚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采取邮政和银汇兑等途径作为过渡。
5.电子商务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农业电子商务需要既懂网络技术,又懂农业、管理和商务的复合型人才。
6.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我们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要重视品牌的宣传工作,扩大影响面,还要重视商标注册和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在我国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很大的机遇和极大的潜力,但目前还有相当多的制约因素。要克服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国家政府发挥很好的宏观调控作用,而且需要农民自身主动去吸收相关的知识和技术;除了要改进电子商务的寄托体系,还要从农产品本身去着手使其增值,做到内外兼修,使其在电子商务交易中更具市场优势;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在逐渐成为社会经济中重要的交易模式的同时,也会在产品交易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全胜.电子商务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6.
农用物资范文2
关键词:电子商务流通农业产业化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世界各国相继开始建设国家基础信息网络,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也随之应运而生,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的关注与参与,逐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电子商务是一个以Internet/Intranet(互联网/内部网)为架构,以交易双方为主题,以银行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库为依托的全新商业模式。交易各方将自己的各类供求意愿按照一定的方式输入电子商务网络,电子商务网络根据用户的要求,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相关信息并提供给用户多种买卖选择。
农业是我国的传统弱质产业,历来存在着生产经营分散,产品竞争力不强,流通环节多,交易成本高,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中国加入WTO,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当前,流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软肋”,严重地制约着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在农业领域应用电子商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及时传播市场信息,帮助农业生产者特别是农民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如下好处:
一、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促进农业产业化
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农业生产者之间基本上不存在信息交流,农户往往凭借自己往年的价格经验来选择生产项目,确定生产规模,因而导致农业生产安排被动,进而造成一些农产品的产量和价格波动较大,影响了农业生产整体的稳定性和农民的积极性。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市场化,即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即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与市场联结在一起。通过电子商务强大的网络功能,跨跃时间和地域的障碍,使农产品供需双方及时沟通,农业生产者能够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合理组织生产,以避免因产量和价格的巨大波动带来的效益不稳定,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农业产业化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按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并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和过程按市场机制组织活动。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少环节,提高农业效益
我国目前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尚不健全,因此农产品销售仍然存在着渠道窄、环节多、交易成本高、供需链之间严重割裂等问题。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化,Internet将市场需求信息准确而又及时地传递给买卖双方,同时根据生产的需求信息传递给供应商适时补充供给。在业务模式上,提供了交易市场、农产品直销、招标等交易模式,自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真正实现电子商务的效能,减少市场存在的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农用薄膜等各种生产资料的供需矛盾。同时,拓展了传统买卖方式,使传统商务的有形市场走到了网上,由相对时间段营业的现货市场转为全天候开放的模拟市场,提供了交易自动撮合、库存和查询、数字签名、网上支付等,大大地缩短了供应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形成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我国农产品交易链及其通路过程存在环节多、复杂、透明度不高、交易信息对称性较差等问题。产业发展的基础是生产,但市场和流通是决定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农产品流通不畅已经成为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产品的卖难及农产品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过剩,从流通环节看,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信息不灵,盲目跟风。市场信息的形成机制和信息传播手段落后使农户缺少市场信息的指导。二是农产品交易手段单一,交易市场管理不规范。现在传统的方式主要是一对一的现货交易,现代化的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不普及,期货交易、远期合约交易形式更少。通过建立以计算机联网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实现网络营销和网上支付。保证了各地农产品销路畅通、供销协调,扩充农业信息量。透明化的价格可以提高网上交易量从网上获取产品和价格信息将增加产品的可比性和价格的透明度。由于不同地理位置产生的价格差别也将因不断增加的竞争而减小。这将在生产资料价格上有利于农民,但是不利于其所生产的农产品价格。这就造成这样一个特别的现象:哪里存在许多有差别的农产品并有经常性的供给,哪里就需要生产资料供应专家为其服务。
农用物资范文3
1 毛苕子与玉米
毛苕子对山区玉米种植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很多山区和丘陵地带由于肥料严重缺乏,导致玉米产量和质量低而不稳定,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力倡导种植毛苕子绿肥,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玉米产量起了重要的作用。当时广大农民朋友深有体会的说:“毛苕子绿肥是个宝,玉米增产离不了”。
2 毛苕子与黄瓜
黄瓜作为设施栽培的重要蔬菜作物,经济效益显著。但连续种植黄瓜会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酶活性降低、微生态环境恶化日益严重。于高波[1]等人在小麦、毛苕子与黄瓜轮作对土壤微生态环境及产量的影响研究中发现,毛苕子和黄瓜轮作处理增加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对土壤速效养分的提高效果相对较好。小麦、毛苕子与黄瓜轮作有利于缓解黄瓜的连作障碍,提高黄瓜的微生态环境,进而提高黄瓜的产量。
3 毛苕子与燕麦
周毛吉[2]在燕麦与毛苕子混播试验中验证,毛苕子通过固氮作用向燕麦提供氮素,促进其生长,从而相互补充,互相促进,使植株高度、叶量有所增加,改善饲草品质,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使后作增产。当混播比例为55%:45%时,平均鲜草产量最高,混播成员平均株高和抗倒伏性能也最优。
4 毛苕子与棉田施肥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也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棉花的种植需肥较多,旱地缺肥情况又比灌区严重,如能种植绿肥,可很大程度的解决肥源问题。张学上[3]等人在陕西关中扶风农场进行旱地棉田毛苕子绿肥实验,绿肥区比对照组棉花产量高出54.34%~81.59%,且越冬前复翻压毛苕绿肥,植株干物比重较大,测定干物量为20.79%,植株含氮、磷成分也较高,干草含氮4.2611%,磷0.3651%,肥效较高。毛苕绿肥对棉花的增产作用显著,突出表现在植株高度及节间长度上。绿肥区棉花受害减产较轻,也充分说明毛苕子绿肥对棉花的生长有着良好的影响,对病虫害也有着较强的抵抗能力。
5 毛苕子与农区畜牧业
随着新城区、工业园区等项目的建设以及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土地资源急剧减少,人畜争粮、粮草争地的现象日益明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地方结合实施耕地二茬复种优质青饲草项目,进行大面积冬小麦复种毛苕子的生产种植实验。结果表明[4]:冬小麦复种毛苕子的鲜草产量平均为37500kg/hm2,毛苕子的风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均显著(p
种植毛苕子可使玉米、黄瓜、燕麦、棉花等的产量大幅度增产,而且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有效改良土壤微生态环境,增强土壤肥力,对农牧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高波,吴凤芝,周新刚.小麦、毛苕子与黄瓜轮作对土壤微生态环境及产量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1,48(1):175-184.
[2] 周毛吉,马建华.燕麦与毛苕子混播试验初报[J].牧草科学,2009,(9):18-19.
农用物资范文4
一、利用物理生活资源的教学意义
1、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农村中学实验器材陈旧、缺乏,部分实验器材与现行教材不配套,部分演示实验可见性差,课堂上只能让教室前排的个别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很多学生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积极性都是非常高的。然而随着知识难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到枯燥、吃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缺少观察和分析。因此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感兴趣的问题,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这应该是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而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资源的利用就更加不可忽视。
2、利用物理生活资源的教学意义。
(1)有利于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作为课外补充,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农村中学低成本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低成本的竹、桔杆、沙石泥土等资源。
农村学校有着特殊的低成本物理实验资源。不含砂的粘土也是很好的实验材料,全国各地农村都有,也可制成课堂教学所需的教具和学具。如:大气压的存在,研究m、ρ与物体的形状无关,力使物体发生形变,浮力与物体形状无关,空心法增大浮力等。农村随处可见的秫秸材料(俗称高粱秆),可做成水轮机、汽车等物理实验教具或做成磁针、静电等教具的支架等。很适合广大农村师生用来动手自制教(学)具。
2.生活用品资源。
我们身边可以做物理实验的物品比比皆是,如用筷子做成秤演示杠杆的平衡;铅笔可以做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的实验,抛出去还可以演示惯性和受重力作用改变运动状态等实验;用匙子、棋子观察惯性现象;用蜡烛观察熔化;牙膏皮研究浮力等。
3.食品资源。
利用生活中的食品(鸡蛋、面粉、马铃薯、红薯、苹果、西红柿、冰棍等)可以做很多物理实验,它能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存在于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利用鸡蛋可以做压强的实验、验证大气压存在、演示浮沉现象、说明热胀冷缩的性质、演示惯性、摩擦阻力现象、说明分子运动现象、惯性现象演示、不怕压力的鸡蛋等十多个物理实验。
4.报废的仪器资源。
实验室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废旧的仪器,就把不能修的有用部分拆下来,经过加工组合,制成有用的实验器材或教具。例如:我指导学生利用废旧电阻器,墨水瓶、温度计等器具制成了焦耳定律演示器,从废旧电阻器上剪下两段不同的电阻丝,固定在两只相同的墨水瓶中,塞上橡皮塞,瓶塞插上接线柱和两端开口的废旧温度计,里面装满染色的煤油,这样,瓶内煤油微小体积变化可较大的显示出来,通过比较两瓶内煤油吸热膨胀时在温度计的玻璃管上升的高度来比较两电阻丝产热的多少;装上电源、开关、电流表、滑动变阻器、接线柱等并组成电路。实验时把两瓶中的电阻丝串联接入电路中,通过观察两瓶中的煤油在一玻璃管内上升的高度来比较它们产生的热量,从而研究焦耳定律。
5.废旧物品资源。
例如为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我就捡一个空的易拉罐,在里面装少量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然后用面团迅速堵住它的开口,让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学生听到“噼噼啪啪”的响声后,会看到易拉罐变瘪了,易拉罐为什么会变瘪,这是谁的作用呢?不仅能演示大气压的存在,还能演示大气压很大。利用废弃的饮料瓶也可以做几十个实验,如探究液体压强、物体的沉浮、模拟帕斯卡“裂桶”、等实验;利用废旧自行车上的零件,可做摩擦、杠杆、运动和力等实验;利用酒瓶底可作凸透镜。
6.人体资源。
全面开发人体器官和肢体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多感官、多角度地参与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形成终身学习和探究愿望,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在白炽灯下,我和学生一起做手影游戏,用手做出不同的手势,灯光下可形成各种各样的影子,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用塑料笔套在干燥的头发上摩擦后吸收轻小物体,可证明摩擦起电;手或脸用水打湿后在电扇下吹变冷可验证蒸发需要吸热等实验。
三、在教学中利用物理生活资源应遵循的原则
1、贴近学生生活原则。
2、易取性原则。
农用物资范文5
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量大而广的副产物占农作物生物地上部分产量的一半以上。长期以来,为追求作物高产量,人们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并且更加依赖于化肥,而作物秸秆还田或施有机肥料的量很少。农作物连续种植会使土壤矿物质养分减少,土壤有益微生物种类和数量降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同时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出路不畅,再加上传统家庭耕地小规模经营的原因,使面大量广的农作物秸秆一时还难以完全集中综合利用,而大量农作物秸秆因得不到合理有效利用被废弃在田间地头、路边或露天焚烧,不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污染环境。秸秆的综合利用实际上解决了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问题。采用秸秆还田或有效还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是恢复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一)秸秆还田技术
1、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采用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先用秸秆切碎机或收割机将秸秆粉碎,用旋耕机一次完成灭茬、旋耕、秸秆还田、掩埋、覆盖等多道工序的作业。
2、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主要有:秸秆整株还田技术和秸秆覆盖免耕技术。
3、秸秆堆肥还田技术。主要有:秸秆高温堆肥技术和秸秆自然发酵堆肥技术。
(二)秸秆饲料技术
作物秸秆作为一种牲畜的粗本文由收集整理饲料,其可消化的干物质含量占30-50%,粗蛋白含量占2-3%。由于秸秆中含有腊质、硅质和木质素,不易被消化吸收,因此,秸秆直接作饲料的有效能量、消化率和进食量均较低,必须经过适当处理以改变秸秆的组织结构,提高牲畜对秸秆的适口性、消化率和采食量。
1、机械化秸秆微储饲料技术。秸秆微储技术是将微生物高效活性菌种——秸秆发酵活干菌(属于厌氧菌)加入到秸秆中,使其密封储藏,经过发酵,增加秸秆的酸香味,变成草食牲畜喜欢食用的主饲料。其特点:
(1)秸秆微储饲料成本低,效益高。在微储饲料生产中,每吨秸秆干物只需要3克秸秆发酵活干菌,其生产成本只有氨化秸秆成本的17%,并且饲喂效果好于氨化秸秆。
(2)秸秆微储饲料消化率高。秸秆微储后的消化率提高了24.14-43.77%,有机物消化率提高了29.4%。
(3)秸秆较软,且有酸香味,可增加家畜的食欲,提高采食速度40%,食量增加20—40%。
2、秸秆热处理技术。
秸秆热处理技术是采用热喷技术和膨化技术,对秸秆进行热处理。
(1)热喷技术是由锅炉(包括配套辅机)、压力罐、卸料罐等组成的热喷设备对饲料进行热、喷处理。经过热处理的秸秆饲料,其采食量和利用率有所提高,秸秆的有机物消化率将提高至30—100%,其中,湿热饲料比干热喷粗饲料的消化率能提高10-14%。如果用尿素等多种非蛋白氮作为热喷秸秆的添加剂,其粗蛋白水平和有机物消化率将有所提高,氨在瘤胃中的释放速度将降低。
(2)膨化技术是将原料经过连续的调湿、加热、捏合后进入制粒机主体,由于螺杆、物料、脱气模与套筒间不断地产生挤压、摩擦作用,使机内的工作压力与温度逐渐提高(一般情况下机内温度为150-200℃,工作压力为2942.0-9806.6kpa)。处于高温高压状态下的物料经模孔射出时,因机内压力和温度与大气压力和温度相差很大,物料水分迅速蒸发,体积膨胀,使之形成膨化饲料。
(3)秸秆青贮技术。将青绿秸秆切碎成长度为1-3厘米的碎块后,放入窖中(形状不限,但窖内均应用50%的石灰水消毒,并在窖内铺好塑料薄膜),当装至20-25厘米厚时,人工踏实(此时添加食盐和尿素各0.3-0.5%),以此类推,直至装满(高出窖面0.5-1米),然后严密封顶。
其要求:切碎长度要严格一致,添加尿素和食盐要拌均匀,踏实不留空隙,封顶不许有渗漏现象。一般经过50-60天便可饲喂。
其优点:秸秆营养成分合量较高,秸秆软化效果好,其含水量一般在70%左右,质地柔软,,适口性好,利用率高,是反刍动物在冬春季理想的青饲料。
(4)秸秆氨化技术。即利用氨的水溶液对秸秆进行处理。经过氨化处理的秸秆,其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分离,使细胞壁膨胀,结构松散。秸秆变得柔软,易于消化吸收,饲料粗蛋白增加,其含氮量增加了1倍。氨化时,预先将含水量在35-40%的秸秆切成2厘米左右,均匀地喷洒氨水或尿素溶液,然后用无毒塑料膜盖严密。
(三)秸秆气化技术
秸秆用作沼气发酵原料,具有清洁、经济实惠的特点。生产沼气后的残留物含有丰富的腐质酸、氮、磷、钾及农作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优质的有机肥。沼液可作为鱼饵料和牲畜饲料添加剂,有免疫、增重的作用;沼液还可以浸种、防虫,生产蘑菇做菇床培养基料,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如果用沼气保鲜水果,成本低,效果好。
通常情况下,将秸秆切成0.5厘米左右的碎块,然后放入沼气池中,这样,不但解决了秸秆进出沼气池难的问题,也为沼气池内残留物的利用提供了便利条件。据统计,每公斤秸秆可生产沼气0.25立方米,甲烷含量55%左右。
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事关生物利用、环境无害、农民增收等问题,是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多年来迫切希望破解的难题。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法规禁止秸秆焚烧,农民也不愿意秸秆焚烧。目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瓶颈在于:
(一)得不偿失观。目前农民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主要是还田培肥、饲料转化、菌菇栽培、燃料利用等等。从生物转化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农业发展长效机制的角度看,这些利用方法和途径都是有益和可取的。但是从经济效益和比较效益的角度分析,农民是不愿意的。一般的家庭还因为劳动力素质的影响,没有能力搞食用菌栽培。因此对赔本赚吆喝式的秸秆综合利用取消极态度。
(二)急功近利观。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经济社会效益是长期的、非立竿见影的。如:秸秆还田培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有效增加地力。但是这些好处不是突现的,而是渐进的。在秸秆还田的当季由于生物夺氮,还需要适当增施化肥,促进有机质纤维的分解。有些农民因为文化素质限制,秸秆还田水层管理操作不当,造成秸秆分解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对秧苗的伤害,把好事办成坏事。秸秆直接旋耕还田,油耗成本加大,由于燃料补贴直接一卡通发放给农民,拖拉机手只能自己消化成本,因此也没有积极性。
(三)劳动力制约。秸秆综合利用的时期正处于农村大忙,劳动力比较紧张,加之文化型的年轻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年龄偏大,技术落后,年老体弱难以胜任繁重的体力劳动,这些“留守族”大多数也没有能力将这些秸秆打捆。加之近年来水稻种植大多采用直播技术,农民为了抢时间季节腾茬口播种,就采取了秸秆处理的简化措施:“一把火”了事。
(四)技术较滞后。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较多,但是技术滞后而且不够成熟。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技术问题也相对滞后,如秸秆汽化、秸秆发电、秸秆菌菇栽培等等的技术培训、设备运用等等急需配套跟上。
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采取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以疏为主。首先,各级政府要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列为政府决策范围。在制定、规范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把正确引导农民秸秆综合利用作为主要手段和方法。单纯依靠法律约束只会加大行政成本,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一是典型示范引导。通过对比试验,用科学的数据,如土壤有机质含量、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对比核算,让农民在周边人和事的影响带动下看到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使农民能够把秸秆综合利用成为自觉行为。二是抓好技术培训。交叉利用科技入户、农民适用技术培训、科技下乡等多种培训形式,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新型机具宣传推介力度,引导广大群众购买新机具、更新老设备;转变农民思想观念,纠正长期单纯依赖化肥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环保意识,改变落后习惯,逐步建立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让农民真正认识到机械化秸秆还田带来的好处,使秸秆还田成为广大农民自发行为。
农用物资范文6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农村“厕所革命”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疫情防控为切入点,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按照省、市、县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逐步整改农村户厕水冲式,粪污无害处理问题;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改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质量至上,切实把农村厕所改造好、管护好、让群众满意。
二、目标任务
2020年全镇计划完成农户改厕400户,施行逐村整体推进的改厕模式,9月30日前全面完成今年改厕工作任务,并及时完善改厕网报和一户一档管理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精准改厕对象。农村户用厕所达不到卫生厕所标准的农户。闲置多年和无人居住及3年内有搬迁计划的农户不列入改厕对象。相关村要逐户摸排严格把关,精准统计农户改厕户数及花名册。
(二)统一招投标程序。根据县级要求由镇组织改厕工程统一招投标,以及对改厕配套产品质量标准要求,村具体负责改厕事宜,由村推荐或选择有技术、讲诚信的施工企业参与招投标。
(三)加强施工过程监管。农村改厕工程实行项目责任制、合同管理制、改厕项目公示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村负责管控改厕的工程质量安全,从严要求按照设计和施工流程技术规范施工(省住建厅制定的农村改厕技术导则),加强改厕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标单位施工人员须参加改厕工程安装技术培训,施工队伍方可进场施工。镇改厕领导小组不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相关村要确定两名人员全程监督工程质量和安全,并调解因实施改厕工程或施工中出现的纠纷。
四、改厕技术要求
(一)厕屋
1.厕屋净面积不小于1.2㎡,厕屋净高不小于2m,厕屋内地坪的高度应高于室外地坪10cm。
2.新建或改建厕所应进院入室,对确实不具备进院入室条件的,以方便农户使用为原则,在不影响村容村貌的条件下,就近住宅合理选择建设地点和建筑风格,厕屋及化粪池选址应充分与群众协商沟通,在不影响房屋安全前提下,就近安装,尽量缩短过粪距离。
3.厕屋整体结构完整,无安全隐患,应通风良好,农户自配照明、门、窗等设施,每户改厕户进行编号,张贴改厕标识牌。
(二)三格式化粪池及配套产品
1.化粪池有效容积不得小于1.5立方米,深度≥1.1m,壁厚5mm,塑料化粪池如含再生料的,厚度要达到7mm,三格容积比2:1:3.可承受压力≥350千克。
2.化粪池检查口直径≥30mm、清掏口直径≥40cm,有双层井盖(在圆口方盖上加盖安全盖板)、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3.化粪池检查口和清粪口加高管高度25mm,防止雨水倒灌。检查口和清粪口应配备相应的防附网。
4.过粪管、隔板、圆口方盖等安装牢固,连接方式合理规范,管道通畅,不得渗漏。进粪管、过(导)粪管内直径不小于11cm,过(导)粪管应错位设置,确保粪便污水在管道中流动通畅。
5.排气管安装在第一池,材质UPVC塑料管,管内直径≥10cm,高度位于厕屋房沿之上50cm,管上口加盖防雨帽,防雨帽应是伞形或弯管形。
五、考核验收
农村改厕竣工后,各村可提前开展自验,自验合格后由镇改厕工作验收组逐户再验收,做到竣工一户,验收一户,档案整理一户。并由村负责录入改厕信息录入(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息系统)。由村负责档案管理,做到一户一档、存档备查。户资料包括:农户申请、户口簿和户主身份证复印件、改厕协议、厕所改造项目过程管控表、乡镇农村厕所改造项目验收表、群众满意度调查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镇党委、政府将农村改厕摆在重要位置,成立改厕工作领导组和改厕质量验收组,设立改厕专用账户。
(二)补助到位,加强资金管理。镇改厕施工补助标准为1600元/户补助(含改厕器具辅材和施工费用)。农村改厕资金的使用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