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视觉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世界视觉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世界视觉日

世界视觉日范文1

1月6日,英特尔在美国拉斯维加斯2011 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全新酷睿处理器系列产品(产品研发代号:Sandy Bridge),中国也进行了同期,盛邀与会者走上全新的视觉之旅。这意味着同时在通用处理器和集成显示芯片市场上占有率最高的英特尔将传统优势以一种全新的用户体验和竞争动力延续下去。而与这种平台创新相生的,则是产业生态系统新一轮集成创新带来的新商机。

应用新变化

英特尔总裁兼CEO欧德宁用“前所未有”来形容这次产品革新带来的具有革命性提升的用户体验,时间跨度是从他30多年前加盟英特尔至今。

尽管距离上一次全面引入智能特性的第一代智能酷睿处理器不过一年时间,新酷睿就重装上阵,这种步调却不会被评价为“过度创新”。外在环境已经变了。如果说过去几年这种应用端的变化还不够明显,让人们为升级软硬件而纠结,那么现在人们则要经常为力不从心而苦恼。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截至2010年6月的统计数字显示,全球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20亿,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快速推动着消费内容的创建和分享。图片和视频成为互联网上最流行的语言。

每月全球有122亿部视频进入我们的视野,25亿幅图片上传至Facebook……用户创建内容的曲线一路上扬。分享内容的趋势也是如此,2006年至2010年,视频分享网站使用率提高了一倍。预计2013年,视频流量将占互联网流量的90%。

数据揭示的是当前流行的视觉生活。视觉冲击最直接。英特尔最近委托哈里斯互动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多数成年人通过图片、视频、社区、博客、新闻简报等可视化内容在创建、记录、共享、查看等方面获得视觉体验。这种体验扩展了我们的个性化需求,也催生了个性化计算。

值得思考的是,以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内容消费终端正在加速这种个性化需求在大众中的普及,但内容何来?我们需要更高画质的图像与视频、运行更流畅的游戏、更身临其境的电影,就依然离不开负责创建内容和处理信息的电脑。在业界质疑PC已老的时候,它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又该如何通过进化重新焕发旺盛的生命力?

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认为,电脑与iPhone、iPad一类产品是互补关系,电脑仍是基础功能和性能应用的主力,它需要的新动力是智能、性能和视觉,这些过去分离的设计需求正通过第二代智能酷睿处理器成为现实。

技术新变革

“英特尔已经把未来的体验需求考虑进去了,今后更多的消费者用上第二代智能酷睿后,将可以体验高清、3D……效果完全不一样。”杨叙介绍,新产品除了智能化程度更高、计算能力更强外,更突出的表现是在视觉体验方面实现了突破性的进步。这是采用全新的微架构设计,将增强的视觉与3D图形处理“核芯”无缝集成于高性能处理器实现的。

英特尔客户端平台经理张健在解读技术细节时说,当时取名为“核芯”显卡,就是因为这种设计完全突破了集成显卡的概念,是完全与处理器融合设计并制造的。同时,智能特性也由传统计算扩展到了视觉计算。很显然,这将在高清媒体处理和主流游戏等方面显著提升图形性能,有助于控制整体功耗。对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电脑在能源管理、工作效率和电池续航时间等方面都将获得全面提升,将使用户节省出更多原本用于电脑响应的时间,最大程度地扩展移动办公的能力。

综观此前数年间的桌面及移动处理器的更新,技术更新是主要驱动力,但相对比较单薄,大多是在性能和功耗上演进,而且大多集中在通用计算上,集成显示芯片的性能提升往往不容易被关注。而这一次,视觉计算则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也是此次新品的最大亮点。

从技术特征本身来看,实用性技术可圈可点:内置视觉特性的一项独特之处是英特尔高速视频同步技术,这种内置硬件加速技术极大缩短了用户在编辑和共享视频时的等待时间。提升性能的睿频加速技术也进入到了2.0阶段,新技术已经涵盖了整个处理器,更大力度地统一调配通用运算和视觉计算资源。其他新特性还包括高级矢量扩展指令集(AVX)、英特尔InTru 3D技术以及英特尔清晰视频技术。它们分别在提升加快音视频内容处理所需的浮点性能,通过具有3D功能的高清电视或显示器呈现3D效果,提升视频播放质量和色彩保真度等方面满足了视觉体验的需求。

在新一代酷睿处理器的宣讲过程中,英特尔没有过多强调晶体管数量、主频、线程这些技术名词,而是更多谈及应用特性和相应的技术特征。关于睿频加速2.0技术、游戏、视频快速、无线显示等现场展示直观体现出性能提升。官方测试数据显示:“与上几代产品相比,第二代英特尔智能酷睿处理器的内容创建速度和游戏运行速度分别提升了42%和50%。”现场测试的结果更直观,将一段时长4分钟的高清视频转换为能够在iPod上播放的格式原来需要4分钟,而现在只需要短短16秒。

产业新机会

此次英特尔覆盖高中低端的酷睿i7、i5、i3处理器和芯片组,共20多款。当天,第二代智能酷睿处理器正式上市。全球各大电脑制造商将基于此推出500多款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和一体机。

据英特尔中国区市场与渠道部总经理张文翊介绍,在中国市场先上市的四核产品,主要面向发烧友和追求最新产品的客户,上市机型已经有三四十款。春节之后面向主流消费者的双核产品将会大量上市。“去年我们从普通酷睿转换为智能酷睿,年底时转换率已高达80%。在这方面,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预计到今年年底,从智能酷睿转换为第二代智能酷睿的进程也会非常快。”张文翊说。

世界视觉日范文2

地球史上的5次物种大灭绝

根据化石记录,地球上的生命经历了6亿多年的自然演化过程,形成今天复杂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构成我们人类的巨大财富。然而,地球生命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的确曾经历过很多次不同程度的灾难,其中包括5次物种大灭绝。

第1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4亿4千万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由于当时地球气候变冷和海平面下降,生活在水体中的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种类便荡然无存。

第2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3亿5千万年前的泥盆纪晚期,其原因也是地球气候变冷和海洋退却,导致鱼类大规模死亡。

第3次物种灭绝发生在2亿5千万年前的二叠纪末期,那次灾难毁灭了95%的海洋物种和几乎70%的陆地物种,包括一些早期昆虫、原始爬行动物和鱼类。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地壳的频繁活动和联合古陆形成而引起的气候变化。

第4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2亿零3百万年前的三叠纪晚期,盛产于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几乎全部灭绝。

最为著名的第5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6千5百万年前。科学家认为,当时地球遭到小行量的撞击,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90%的地球物种灭绝。

导致物种大灭绝的原因

灭绝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它既有生物内在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它既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也是决定性的,由生物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每一个生物物种的生存都有其特定的生存要求,只有在特定的生存条件下才能稳定地发展,即便世界性分布的物种也不例外。从化石记录可以看到,一些世界性分布的类群在世界性气候和地质变化中常常灭绝,这并非是生物内部的原因,而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被破坏和变更的缘故。目前,科学家推测的导致物种大灭绝发生的因素有缓慢的地质变化、气候变迁和灾变事件等。

使生物生存条件变更的缓慢地质变化主要指地球板块的移动、海域消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大陆生态地理条件的缓慢变化。地壳整个布局的改变破坏了原来的生存条件,同时又创造了新的生存环境。如二叠纪和三叠纪交界时期,超级大陆与联合古陆的形成使大量生存在大陆架上的海洋生物灭绝。

气候的变迁也往往能够造成大量物种灭绝。根据化石记录,晚白垩纪全球气候的干旱化使38%的海洋生物彻底灭绝,陆地动物遭受灭绝的规模更大;第三纪始新世末期,由于气温迅速变冷,许多在古新世后期和始新世占优势的植物类群灭绝,而第四纪冰川的影响又使大量的植物类群销声匿迹。

物种大灭绝往往与地球上重大的灾变事件相关联。有些灾变事件仅发生在局部区域,有些则是全球性的。这些灾变事件有些是地球内部的自身运动所致,如海退现象、火山爆发、造山运动及海洋作用;有些则是来自外部空间的干扰,如太阳系中一些小行星和地球相撞、超新星爆发等。

海退明显地使大陆架生物类群的生存空间减少,导致种群数目的急剧减少,最终使大量物种灭绝。如二叠纪后期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区系危机可能就是由于巨大的海退所致。尽管海退在减少海洋性生物生存空间的同时扩展了陆地生物的生存空间,但海退所导致的全球性气候变化仍使陆地生态系统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严重破坏并导致大量物种灭绝。当大陆普遍被浅海覆盖时,全球气候相对一致,呈现温暖和湿润的特征。海退则破坏了这种温和的海洋性气候,产生了从海域到内陆气候的差异,并且普遍出现干旱和气温的急剧变冷,大陆性气候的季节变化显著增强。尤其值得提出的是,气温的急剧变冷常常是生物区系发生严重危机的前兆。

火山爆发可以直接导致大量生物灭绝。短时期内大量的火山爆发时,大量的火山灰冲入大气层,加强了地球对光的反射能力,使辐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迅速减少,导致地球表面的气温急剧下降。例如奥陶纪后期、泥盆纪后期和白垩纪后期所发生的3次物种大灭绝事件均伴随着火山爆发。火山爆发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最终导致地球局部生态系统的毁灭。

近年来,古生物学中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是关于是否有一个体积巨大的小行星和地球相碰撞,从而导致了晚白垩纪生物界的大灭绝。据推测,这颗小行星的体积大约是火星体积的一半,来自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碰撞后所带来的灾变性反应导致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巨大破坏。小行星在大气中燃烧以及和地球的相撞会产生大量的岩石碎片并弥散在大气中。这种尘埃云会阻碍所有的太阳光线射入地面。由于光线强度极低,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因此在几个月之内地球表面温度迅速下降,并一直维持在0℃以下。除此之外,大气中会出现氰化物、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并可能导致全球性酸雨以及臭氧层的破坏等。这种气候的大骤变势必对生物圈产生重大的影响。

人类导演的第6次物种大灭绝

与地球历史上发生的5次大灭绝不同,现在人类对物种灭绝的影响不仅远远超过其他任何生物类群,而且也是地球历史上任何一个灾变事件所不能相比的。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单纯自然状态下的速度要快1000倍!物种灭绝不是单纯的自然选择,人类活动对多数物种灭绝负有直接或间接的责任,例如损毁动植物生存环境,过度开发物种、引进新物种和导致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冲击,首先表现在给地球生态系统造成的巨大改变。很多动物物种由于被人类的大批杀戮而灭绝,更多的动植物种类主要由于人类改变环境而灭绝。地球表面40%的区域被人类作为农业、城市、公路和水库之用,那些天然的动植物栖息地被农作物、混凝土建筑和其他人工产品所替代。因此,那些尚未灭绝的物种也面临着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巨大的环境挑战。

人类对动植物造成的间接影响也是巨大的。例如,人工引种以及以人工造林代替天然森林常常改变某一区域的植物群落结构,从而打破了该区域各个生物类群,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长期以来所建立的平衡。此外,人工生态系统仅仅由单一或少数几个物种组成,如农作物种植、人工造林使得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性降低,因此是一种潜在的危险状况。在人工生态系统中,一种新的寄生病菌或捕食者可能使一个物种完全毁灭。人类活动也是许多植物和动物病害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原因。现代工业所排出的废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高,导致全球性的大气温室效应。气温的升高往往使陆地沙漠化扩大,生态系统失调,自然环境恶化,从而使一些物种失去了原有的生存条件而灭绝。

地球历史上的大灭绝都经历了几百万年甚至几千万年的地质时期,而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的大量物种灭绝则发生在几百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受到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巨大环境压力,地球上的物种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的统计结果表明,现在物种灭绝速度和恐龙大量灭绝时代的速度相近,物种多样性的减弱逐渐明显,人类即将面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到来。与以往不同的是,人类在这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中充当了“总导演”的角色。

世界视觉日范文3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资助下,家森幸男的足迹遍及了全世界61个地区。用他的话来说,这20多年的时间,终于让他明白了一件事,就是“为什么有人能长寿,有人却短命”,导致这种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一个字――吃。

在家森幸男的眼里,真正的“长寿饮食”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绝对要吃什么不吃什么。在他调查的这些长寿村中,确实有的地方饮食习惯非常健康,但也有人吃肉多却不得心脏病,相反很多人吃鱼多却非常短命。追寻这些疑问,他揭开了长寿并不只倚赖于一种或几种食物,而是取决于你如何将这些食物搭配起来的秘密。

家森幸男经过调查,总结了以下长寿十大饮食原则:

1、少吃盐;2、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特别是动物脂肪含量高的食物;3、多吃蔬菜与水果;4、多吃乳制品;5、多吃鱼类与大豆制品;6、很多人一起、热闹地用餐;7、食材均衡;8、每天都有一餐吃饱、吃好;9、相信自己可以长寿;10、对生活抱持乐观的态度。

在这些原则中,家森幸男最注重的是“每天都有一餐吃饱、吃好”,也就是所谓“一日一膳”:现代人工作繁忙,要求每餐都吃健康食物不太可能,只要从三餐中,选择一餐吃对身体有益的饭菜就行。他自己选择的是早餐,包括:一盒酸奶;把芝麻、黄豆粉、茶叶一起磨成末,沏成糊糊,加水果干或坚果干搅拌食用,可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用胡萝卜、豆腐、菇类等做成的味增汤,其中的食物纤维和钾对控制血压很有用处。

解读/鲁湾

家森幸男在养生保健领域的资历和地位使他的话足以拥有足够多的粉丝,让许多人深信不疑。可贵的是,他没有利用这点赚到锅满钵平,而是深入到25个世界长寿村调查研究,具体分析研究饮食对长寿的影响。暂且不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仅这一点科学态度就值得赞扬。

世界视觉日范文4

 

关键词:产品创新  产业链  资讯系统

 

一、对中国it行业的影响

 

日本发生的大地震,正在对全球经济产生冲击,其中,半导体芯片、液晶面板等日本优势it产业,在这次地震中受损较为严重,加上电力供应、运输受到的影响,中国 it产业链都因为这次日本大地震而出现波动。地震以及由此造成的电力、交通不正常将在一定时间内影响日本相关电子产品的产能,进而对中国市场造成影响。例如,地震导致半导体生产设备需要重新校准、调整,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需要一段时间。地震带来的交通问题将影响原料供应和产成品输出,将很有可能造成一些电子产品全球市场价格的波动。

 

二、我国it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it行业,制造、加工等低级业务占据主流,拥有核心技术产品的企业非常少,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缺乏竞争力,几乎全部依靠日本的企业,而这一现状使得我国it行业赚取的利润极低。

(二)我国it行业产业链定位错误,长时间依靠制造加工的微薄利润来维持企业的发展,而不去健全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丧失了定价权。

 

三、问题的解决措施

首先,解决我国it行业依靠加工制造赚取微薄利润的现状。我国it行业长期从事利润最低环节的工作,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it企业必须进行产品设计,拥有核心技术产品,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产品设计需要提高我国企业的创造力,也就是对产品进行创新。产品创新的流程图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创新可分为自主创新和改进创新两大类。自主创新是指提出全新的产品工作原理或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自主创新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性,尤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自主创新的风险也成倍增加。改进创新则指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对相应结构、参数进行改良设计,这种只对原有技术进行适当性改进也可以带来了很大的竞争优势。企业进行这两种创新是相当复杂的,对资金的需求也是很大的,依靠企业自身难以完成,以下是具体的解决措施:(1)自主创新。以企业自身力量为基础独立进行研究开发,实现新的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拥有原创性的核心技术对于增强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加入研究联合体。高新技术企业可出资建立研发联合体,利用行业技术优势降低企业研发的成本,其性质是风险投资。依靠雄厚的科研实力,可以在那些已形成产业集群的高科技企业间建立研发联合体。(3)并购。为了保持由高新技术所产生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降低本企业研究与开发的成本,高新技术企业应多考虑兼并那些有很好产品创意的或高素质的技术开发设备的人员,但缺乏资金和管理经验的初创企业。(4)外包。当高新技术企业决定开发新产品时,无法保证一定能成功,而借助业务外包,企业可以把制造和研发的风险分散到一个或多个外包商身上,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5)建立技术联盟。与发达国家建立技术联盟,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转化为自己的技术优势。

   

其次要健全我国it行业的产业链各个环节,夺回我国it行业的定价权。以下是产业链价值与各环节的关系:

 

从上图看出产品的制造创造出来的价值是最少的,二产业链的其他环节都可以为企业提供比制造更高的利润。健全产业链的具体措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资讯系统做整合。利用资讯系统把it行业的6+1系统建立起来就像,然后卖给it行业的龙头企业,由于它是龙头企业,它有所有的数据,会根据资讯系统的每一个环节的要求,按照标准化、规格化的要求将所有的数据全部输入零售、批发、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产品设计,同时还有制造,以标准化、规格化的方式输入的结果,可以迅速在三个月之内,建立起一条玩具的产业链。它是龙头企业,最后又负责维护这条产业链,这个不需要任何新的投资,你也不需要再建新工厂,一切都是旧的,只是加了一条商务系统,一个电子商务系统,你把整个玩具的产品全部聚在一起,这对我国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it行业来说是有重大意义的。只要直接上网,使用这个系统就可以了,过去企业进货可能两个礼拜的时间,要打电话,发传真,进货还要验货、卸货、等货,但是企业一旦透过这种电子商务系统整合之后,你发现过去你15天,今天只需要15分钟。这种方式节省了大量的成本,成本的降低必然导致了企业利润的上升。

 

所以说中国it制造业最有效率的出路不是简单的搞产业升值,而是在大部分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无法升值的现实情况之下,通过资讯系统的建立,向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产业资本取回销售定价权的做法,来寻求出路。而这种取回定价权的做法,就是把你们产品所有整条产业链,包括产业设计、原料采购、销售等等产业链和你的制造,透过资讯系统进行高效的压缩大幅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而提高利润的结果才能够有效的拉动中国经济。

 

 

综上所述,我国it行业一要积极开展产品创新,二要控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只有通过这两个方面我国it行业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大幅提高企业的利润,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

 

 

参考文献:

[1]梅新育 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03月13日01:53

[2]滕瑾  中华工商时报 2011年04月25日01:04

世界视觉日范文5

关键词: TRIZ理论、求解、创新性开发

1、TRIZ理论及其解决问题流程简述

利用TRIZ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一个具体问题定义为标准问题,然后将标准问题转换并表达为一个TRIZ的问题,然后利用TRIZ体系中的理论和工具方法获得TRIZ的通用解,最后将TRIZ通用解转化为具体问题的解,并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实现,从而解决问题。描述如图1

图1问题转换流程

2、TRIZ理论工具之间关系和选择

应用TRIZ的第一步是对给定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如果发现存在冲突则应用原理去解决;如果问题明确但不知道如何解决,则应用效应去解决;第三种选择是对待创新的技术系统进行进化过程的预测。之后是评价,确定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满足要求,则进行后序的改进设计工作,反之,要对问题进行再分析。

2、TRIZ理论工具技术参数

2.1确定技术参数

(1) 39个通用技术参数

TRIZ理论的重要方法就是使用通用工程参数将各种矛盾冲突进行标准化归类,用通用工程参数来进行问题的表述,通用工程参数是连接具体问题与TRIZ理论的桥梁。可以分为如下3大类。

1)物理及几何参数:共15个,包括运动物体的重量、静止物体的重量、运动物体的长度、静止物体的长度、运动物体的面积、静止物体的面积、运动物体的体积、静止物体的体积、速度、力、应力或压力、形状、温度、光照度和功率。

2)技术正向参数:这些参数变大时,系统或子系统的性能变好。共13个,包括结构的稳定性、强度、可靠性、测试精度、制造精度、可制造性、可操作性、可维修性、适应性及多用性、装置的复杂性、监控与测试的困难程度、自动化程度和生产率。

3)技术负向参数:这些参数变大时,系统或子系统的性能变差。共11个,包括运动物体作用时间、静止物体作用时间、运动物体的能量、静止物体的能量、能量损失、物质损失、信息损失、时间损失、物质或事物的数量、物体外部有害因素作用的敏感性和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

当我们对系统进行改进时,这些技术参数的变化可以分为2大类。

1)欲改善的参数:指系统改进时将提升和加强的特性所对应的工程参数。

2)欲恶化的参数:指系统改进时,在某个技术参数获得提升的同时,导致其他变差的技术参数。

欲改善的参数与欲恶化的参数就构成了技术系统的矛盾,TRIZ理论就是通过克服这些矛盾推进系统向理想化进化的。

(2) 40个发明原理和矛盾矩阵

这40个发明原理按照序号1~40分别为:分割、抽取、局部质量、增加不对称性、组合合并、多用性、嵌套、重量补偿、预先反作用、预先作用、事先防范、等势性、反向作用、曲面化、动态化、未达到或过度的作用、维数变化、振动、周期性作用、有效作用的连续性、减少有害作用时间、变有害为有益、反馈、借助中介物、自服务、复制、廉价替代品、机械系统替代、气压或液压结构、柔性壳体或薄膜、多孔材料、改变颜色、同质性、抛弃或再生、物理化学参数变化、相变、热膨胀、加速氧化、惰性环境和复合材科。

在系统改进过程中, TRIZ理论提出了矛盾矩阵,该矩阵将描述技术矛盾的39个通用技术参数与40个发明原理建立起的对应关系,很好地解决了改进过程中选择发明原理的困惑。

3 、TRIZ理论应用案例:座椅地板加强板的改进

下面以轻客地板加强板通用化加工实例说明39个通用技术参数、40个发明原理和矛盾矩阵的综合应用步骤以及求解过程。本课题从地板的装配制造方法研究入手,基于TRIZ理论提出一种新的地板总成座椅补强板的设计方法。

3.1、座椅地板的问题:

车身地板总成是座椅安装布置的重要载体,是保证乘客安全不可忽视的重要零组件之一。

现有地板标准设计结构,地板采用瓦楞结构,座椅安装孔在地板瓦楞槽上部,如图2示,相应座椅加强板与其配合使用,通过车架横梁进行连接,有效保证座椅安装强度如图3示

图2 地板形式

图3 加强板焊接形式

客户差异性车型地板结构,地板外形结构不变,增加相应配置安装孔,增加配置部分座椅加强板采用临时结构,有的安装孔落在地板瓦楞槽底部,现有加强板无法使用,需重新设计。目前解决方法是根据客户图纸要求,进行座椅总布置,确定安装孔,并按安装孔所在位置确定加强板的规格形状。然而,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座椅安装位置地板的形状与加强板不符合,使得加强板不能使用,而需重新设计加强板,由于地板不同区域形状不同,加强板形状不同,需设计的加强板种类多不通用,制造成本提高,采用如图4焊接方式,实际运用中补强板易产生破坏,强度无法保证。

图4差异地板加强板焊接方式

3.2 制定解决方案

第1步:确定技术参数

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座椅地板加工过程中由于车型品种多,没有一一对应的座椅加强板与横梁连接,在车使用中由于地板无法承受外力的作用使得座椅安装处钣金件损坏,这是欲改善的特性。对应到通用技术参数,选择"32可制造性",以此作为改善的参数。

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对不同车型的地板,需有不同配置的加强板,要考虑与地板瓦楞槽的配合、要考虑横梁间距,要考虑座椅安装点与地板的配置,要求地板特性与座椅加强板特性一致,这就是被恶化的特性。对应到通用技术参数中选择“33操作流程的方便性”,以此作为被恶化的参数。

第2步:查找TRlZ矛盾矩阵

欲改善的参数:32可制造性。

世界视觉日范文6

一、wto实践的国际条约解释原则和规则

从纵向看,wto成立之初到2000年之前为第一阶段。当时,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有关协定的条约解释,均遵循上诉机构在wto争端解决第一案——“美国—精炼与常规汽油规则案”中最初阐明的条约解释通则,即根据《维也纳条约公约》(以下简称维也纳公约)第31条作为解释的基本依据,在几乎所有争端解决报告中,都先阐明“条约解释一般问题”,然后具体解释涉案协定。2000年后至今为第二阶段。由于经反复阐明的条约解释通则已被公认,因此,专家组或上诉机构渐渐地不再例行说明通则,而径直对涉案具体条款作必要解释。此外,第二个上诉案件——“日本酒精饮料税案”将维也纳公约第32条的补充性解释规则亦纳入dsu第3.2条规定之“国际公法的解释惯例”。

从横向看,比较涉及wto各协定的上百起各类争端解决案,不难发现近十年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非关税壁垒争端解决案明显增多,其中涉及条约解释的特别规则,如反倾销协定第17.6条规定的“审查标准”(standards of review)。在美国汽油规则案中,上诉机构认为,该案专家组关于美国《汽油规则》的“基准建立规则”违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第3条(4)款的国民待遇原则,且不能根据gatt第20条(g)款成为“正当”,这一认定“忽视了条约解释的基本规则”,并由此引出了wto争端解决中条约解释通则。

二、结合trips系列案件之个案的争端解决分析在trips协议框架范围内其“违法之诉”条约解释的“灵活性”分析及展望

(一)“以案说法”——“印度药品本文由收集整理和农用化学品专利保护案”的再分析

1.案件概要及主要争议点:(1)1997年底,wto通过其争端解决机制处理了第一件知识产权案件。该案件源于美国对印度未履行trips第70.8条和第70.9条义务的指控。不到一年的时间,wto对该案件作出了最终的裁决,判定美国胜诉,认定印度没有满足trips对医药和农用化学产品专利保护的要求。(2)作为wto成员方的印度,根据trips协议的有关过渡性的规定,负有义务通过适当的国内立法或行政措施,对药品与农业化学产品专利实施保护。

2.争议处理结果及评析:(1)合议庭报告:①由于该案是首起由wto合议庭审理的trips协议争端案,因此,合议庭特别指出:“尽管trips协议完全是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新结果,并且在wto协议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但是,它是与wto体系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同样以gatt的长期实践为基本原则。根据wto协议第十六条第一款:“除本协议另有规定,wto将以1947年gatt框架内建立起来的各机构所遵循的各决定、程序和习惯性作法为指导。”合议庭指出,在竞争条件下,保护各成员的合法期望,是公认的gatt原则。该原则主要来源于gatt第23条,这是gatt/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基础。②合议庭在解释trips协议有关条款之前,引用了解释的可适用标准。根据wto的dsu第3.2条,合议庭在解释包括trips协议在内的所有wto协议时,应“遵循国际公法解释的习惯性规则”。正如wto合议庭和上诉局的已有报告所指出的,所谓“国际公法解释的习惯性规则”就是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法(简称“维也纳公约”)的第31条第1款。(2)上诉局审查:③上诉局首先不同意合议庭对“合法期望”的解释,并指出,在解释trips协议有关条款时,应该区分原先的gatt/wto的实践,第一个概念涉及的是缔约方之间产品竞争关系时候对缔约方合法期望的保护,其依据是gatt1947第23.1(a)的规定;第二个概念是与市场准入的让步有关的、缔约方的合理期望的保护,其依据是gatt第23.1(b)的规定,而这依据trips协议的本身争端防止和解决条款规定仍对trips协议不适用。④上诉局还认为,合议庭误解了维也纳公约第31条,指出:“条约解释的责任是审读条约的用词,以决定缔约方的用意。这应该依照维也纳公约第31条确立的条约解释原则,但是,这些原则既没有要求,也不允许条约中没有的用语或概念。”言外之意,合议庭不应该将这种解释与trips协议的宗旨相联系,因为本案的问题仅限于对trips协议第70条第8款和第9款的解释。

从上述的分析,笔者认为dsb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在解决trips协议生效后发生的第一起wto知识产权争端案中对条约的适用和解释方面都存在各自的问题,具体说来,笔者认为:上诉机构对专家组关于“合法期望”的解释确实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澄清作用,作为乌拉圭回合谈判新议题之一的trips协议与其他的旧议题甚至是作为新议题的gats能进入谈判范围以及最终能达成如此的一份较“完备”的协议,定有其不同的考虑和法理基础。然而上诉机构在随后的就关于trips协议的条款解释的问题上却犯一个较恶性的错误“先例”——对trips协议条款的解释只能是就其条约条款和其之间进行,而不能考虑更多,即trips协议的目的和宗旨。笔者认为这是上诉机构报告中的一处败笔,虽然仅此案件而言,这样的解释没有太大的实体影响,但如果这样的“先例”被后来的关于公共健康方面的案件所参照,可以说,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将是一个灾难。可喜的是,多哈部长级会议通过的《trips协定与公共健康宣言》对条约解释的新突破——“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尤其是涉及发展中国家的关于公共健康方面产生的专利争端案件。

(二)确立wto知识产权争端解决“违法之诉”的正确条约解释规则——“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策略分析

1.“原则性”的分析:法律依据:根据wto的dsu第3.2条,合议庭在解释包括trips协议在内的所有wto协议时,应“遵循国际公法解释的习惯性规则”。对于这一原则的把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没有太大的争议,但要在具体的案件中遇到的问题可能会涉及很多敏感的问题,或许“欧盟、加拿大、美国诉日本酒精饮料案”上诉机构的观点,“如果条约出现了两种解释,一种赋予条

约适当的效果,而另一种不能。则诚信和条约的目的和宗旨要求采用前一种解释。解释的结果不能使条文变得重复和无效。”为我们这一问题能提供一个好的出发点。

2.“灵活性”的分析:结合上面的分析及多哈部长级会议宣言和声明,主要的即是对trips协定目的与宗旨的考虑.

对于以上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trips协议争端“违法之诉”解决的条约解释原则,如何使这样的解释原则,尤其是“灵活性”解释原则为wto成员所接受,尤其是为发达国家所接受,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任务是:通过后面的部长级会议的谈判,在这一权威层面上确立wto成员必须遵守的争端解决机制的条约解释规则。

上一篇ppp项目

下一篇五一劳动节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