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物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航空物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航空物流

航空物流范文1

[关键词]航空 物流 研究

机场建设投资主体有民航投资、地方政府、民航总局与地方政府合资、地方航空公司以及多方控股(包括外资),基于有无航班对一个城市与地区的重要性,各地都对机场建设方面空前重视,所以当前是发展机场物流的一个黄金时期。改革开放为我国机场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八五”期间,我国共完成43个机场的建设,“九五”期间计划建设机场53个,其中包括重点建设40个中心城市机场,我国目前已拥有一百五十多个规模不等的机场,已形成一定密集度的航空网络。

一、我国机场物流现状

目前,我国机场的货运业务仍停留在传统的地面处理、装卸和仓储业务上,业务单一分散,与现代物流服务的功能相距甚远,无法满足货主企业对物流的要求。其它要求更高的物流相关服务,例如货物在途信息的跟踪查询,货物的场到门服务等,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机场不能提供。因此如何对我国机场的整体资源进行整合与提升尤为重要。

机场航空物流的发展与机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呈相辅相成关系,对带动当地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因此,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建设好机场的软、硬件设施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根据航空货运业发达国家的情况,机场附近往往聚集大量高科技企业的产品配送、组装中心,这是因为高科技产品因附加值高、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等特点而对航空运输有巨大需求。许多全球性的制造商都希望在投资所在地的机场设施建立起供应链系统,并把此作为判断投资环境优良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对于我国一些有大量跨国企业的城市来说,都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即如何提供较大规模,具有较高效率的物流枢纽来适应当前国际贸易和物流业的形势需要,以成为制造商和分销商的重要基地。许多走在发展前列的城市、地区都把发展高科技产业与现代物流作为未来的经济支柱。对国内这些机场来说,定位好其航空物流战略非常重要。

二、航空物流的运作特征

航空物流具有快速、安全、准时特点,同时又有分区域制定统一费率,按照不同重量等级、不同货物制定不同费率的特点。航空物流按照运输性质分为国内航空物流和国际航空物流;按照运输货物特征分为普通货物和特种货物运输;按照运输组织形式可以分为班机运输、包机运输、集中托运、联合运输和航空快递等几种运输组织形式。由于航空物流受到时间、空间、运输工具和天气环境的限制,为了保证航空物流顺利进行,航空物流运作流程相对于其他物流形式要更加复杂。

航空物流进口操作流程(以门到门为例)主要由在发货人处卡车提货、始发港机场交货清关装运、飞机运输、目的港机场卸货清关放行、卡车送货收货人签收等五个步骤。在这五个步骤中,信息流转最重要,为了保证航空物流具有快速、安全、准时的特点,必须做好航空物流进口全程信息顺畅流转:

(1)提货:航空物流海外公司在收到航空物流国内公司的发货指令后,立即联系发货人按时交货。发货人根据运输指令作好交货各项准备,航空物流海

外公司仔细核查并提取正确的货物。

(2)发货预通知:航空物流海外公司根据货物明细预定舱位,并在接到货物和清关文件后及时办理清关手续,并安排货物装运预定航班,航空物流海外公司将“发货预通知”发送航空物流国内公司和收、发货人。

(3)运输信息:航空物流海外公司应适时更新货物在飞行中的运输信息给航空物流国内公司和收、发货人。信息主要包括:主、分单及航班起飞、到港时间,随机的商业文件等。航空物流国内公司及时与收货人沟通,联系收货人准备进口清关所需文件,准备清关。

(4)到货通知:航空物流国内公司在目的港接到货物后,应及时通知收、发货人和航空物流海外公司,及时安排货物进口清关。

(5)送货:货物在海关放行后,航空物流国内公司应及时通知收货人并将货物及时运到收货人指定的仓库。

可以看到,在航空物流运输中,航空物流公司处于管控中心的位置,在航空物流全过程中担当运输组织者的角色。出口运输操作流程是进口操作流程的反过程,国内流程基本与进出口操作流程相同。

三、我国航空物流的发展建议

1.加强监管力度

建设营销型航空物流企业。针对中国航空物流企业营销观念淡薄的劣势,中国本土航空物流企业必须抓紧从“操作”型物流公司向“营销”型物流公司的转型。而转型的首要任务就是中国本土航空物流企业的服务理念的转变,理念转变的关键就是要树立以市场的发展,客户的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凡是适合市场发展的,就是对的,凡是符合客户实际正当需求的,就是对的。

2.整合企业资源

整合航空物流企业资源。随着航空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除了向市场要效益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物流资源整合,通过合理的资源调配来降低航空物流企业整体的物流成本,向资源整合要效益。资源整合不力的现象目前在中国本土航空物流企业大量存在,企业内部,特别是各家分公司之间,在共同参与市场外部竞争的同时,由于大局观念淡薄,因为不在同一分公司、不在同一部门等小集团思想对利益的纷争造成资源内耗。

构建全球完善物流网络。中国本土航空物流企业要想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制定立足中国、着眼全球的航空物流发展战略规划,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做大做强都是自己不变的长期发展方向和目标。中国本土航空物流企业由于发展历史比较短,导致虽然在中国拥有健全的物流业务网络,但在全球航空物流市场,中国本土航空物流企业却面临海外网络缺乏或不完善导致自己全球业务开展缓慢的局面。

参考文献:

航空物流范文2

通过给货箱或旅客行李贴上RFID标签,在机场柜台、行李传送带、安检处、货仓处等地方分别安装RFID读写器,利用RFID读写器获取RFID标签信息[9],利用ZigBee无线通讯的自定义传输协议传输数据,完成了对航空货物的查询与管理,了解货物的状态、位置及配送地方,并实时、准确的定位跟踪。并且进入货仓后,针对某些特别重要的物品可以绑定ZigBee终端,直接通过将ZigBee终端传输协议自定义为唯一的编码方式,直接通过ZigBee终端设备将物品的信息传递给服务器,实现多方式对货物的定位跟踪,更加实时与精确。服务器、数据库和航空物流管理系统之间数据交互通过局域网进行,采用UDP网络编程进行数据传输。

2系统设计与实现

航空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由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网站设计三部分组成,采用模块化化设计思想,完成整体方案设计。

2.1硬件设计与实现随着RFID传感器技术的普及率的提高,RFID标签廉价并可重复使用。数据传输方便,并且可以基于用户的要求处理自定义加密算法[10]。本系统RFID-ZigBee主从节点模块包括RFID标签、RFID读写器和ZigBee无线网络。其中RFID读写器射频模块采用的TI公司生产的TRF7970A,并将900M天线连接到读写器天线端口,微处理器采用的是超低功耗MSP430F2370,微处理器通过SPI总线接口方式连接射频模块,并通过RS232连接到ZigBee终端模块。ZigBee无线网络模块微处理器采用的是TI公司生产的CC2530,它符合2.4GHzIEEE802.15.4标准的第二代片上系统,提供一流的选择性、共存性、出色的链路预算、高达125°C的工作温度和低压工作性能,ZigBee采用自组织网实现数据传输通信[11],CC2530的接口电路如图1所示。

2.2软件设计与实现RFID协议设计是在IAR嵌入式工作平台Kickstart环境下完成的,Kickstart是一种集成开发环境(IDE),用于为MSP430微控制器构建和调试嵌入式应用。调试器完全集成,用于源和反汇编级调试,支持复杂代码和数据断点。RFID读写器功能是在VisualStudio2008集成开发环境下,采用MFC(MicrosoftFoundationClasses,微软基础类库)提供的基于对话框的应用程序框架进行程序开发。RFID读写器根据ISO15693标准规范协议和指令实现寻卡、读写、锁定、复位等功能,RFID读写器与PC通过RS232连接,操作界面如图2所示。ZigBee无线射频模块数据通信软件设计用IAREmbeddedWorkbench工具开发的,IAR软件是一套用于对汇编、C语言或是C++语言程序编写能进行编译、调试并完成下载的嵌入式开发软件。协调器的组网,终端设备和路由设备发现网络以及加入网络。协调器:给予ZDO层网络形成反馈信息,发送网络启动事件到ZDApp层,接着转到ZDApp_event_loop()函数,启动网络事件;终端器和路由器:当发现有网络存在时,网络层将给予ZDO层发现网络反馈信息。然后由网络层发起加入网络请求,如加入网络成功,则网络层将给予ZDO层加入网络反馈。数据库可在MicrosoftSQLSever2005开发环境下,根据设计需求完成建立,主要对象有客户(Customer),订单(Order),人(Agent),机场(Airport),航班(Flight),其关系如图3所示。

2.3网站设计与实现网站是在VisualStudio2010集成开发环境下,采用VisualC#中的Web应用程序进行开发设计,采用的数据访问技术来实现网站与数据库数据的交互。为保证系统软件的灵活性,软件核心与网页应尽量分离。航空物流管理系统主要使用者是物流客户、人和机场,网站主要功能有登陆、注册、人管理和机场管理,(如图4所示)。网站首页用于客户查询、用户登陆及注册,机场管理员页面可以查看所有通过自己机场的货物信息,选择是否通过安检,并对物品进行定位跟踪管理,人管理员页面可以根据日期、客户和订单号查询自己的货物信息,并且有添加客户货物信息的功能。

3系统测试

经过测试,系统能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对错误信息的处理方面,在网页中用语言来提醒用户该输入何种信息,并在后台程序中规定信息的格式并在误输后弹出提示信息直到输入正确,具有一定容错能力。

4结语

航空物流范文3

关键词:航空物流管理;运营模式;价值定位;发展潜力;发展现状

一、我国航空物流发展潜力和所面临的挑战

1.大部分航空货运企业还不能完全站在一个战略高度对航空物流的发展战略进行制定,大多数采用的都是传统运营理念,另外航空物流的设施能力也不够,不能够完全满足现代物流需求逐渐增大的发展形势,各大航空公司还主要是依靠客机腹仓载货进行货运服务[1]。2.由于航空货运量的增长速度较快,货运市场不够规范,致使航空货运的收益的增长速度也并不高,航空货运的规模比较小,根本不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也没有形成一定的网络优势。另外就是因为航空物流没有一个健全的分布均衡的网络系统,致使航空物流的地面配套设施以及相关延伸的服务不足,不能对航空物流安全、高校以及优质服务的优势进行完全体现。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的货运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组建网络服务,也就只能够在一些中小规模市场上进行经营和竞争。3.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也不能够完全满足民航的全面协调发展需求。机场方面的管理体制也不能够完全满足货运需求的高速发展需求,另外机场和基地之间的利益相互交错,也非常不利于航空物流的高速发展。

二、我国航空物流管理和运营模式的发展

1.香港机场运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就是航空货站、机场空运中心以及海运码头等一些航空物流的基础设施都归政府所有,机场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需要把这些基础设施的专营权或者特许经营权包给不同的企业进行投资经营,同时政府要对这些运营商进行监督,并要分得一定的利润分成。那么这些运营商在长期的竞争和合作中,也就会对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行不断的提高,非常有利于就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效益模式。但是这种经营模式也具有一定的缺点,非常容易使各经营商之间形成寡头竞争,从而使新投入设施不能够和航空物流的需求相互适应,造成市场需求和投资规模之间的脱节。2.韩国仁川机场的运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下的航空基础设施由航空公司投资建设,并对其航空物流业务进行经营,也可以把相关设施出租给货代公司。这样航空公司不但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个优质的物流服务,还可以灵活编配航班时段。航空物流服务实现一体化运作,对中间环节进行了减少,有利于投入一些新设施,用来对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进行满足。但是这种经营模式的缺点就是航空公司的投资风险加大,并且比较容易形成一定的垄断经营,不利于新航线的开辟以及航空货运的迅速发展。这两种经营模式只要引入一些专业化公司,并相互进行竞争,完全可以有效的提高机场的运行效率以及服务质量,并且可以有效的降低运行成本。机场管理则就要对这些专业公司的运行、服务、安全、经营行为以及收费进行监督。我国机场经营管理办法也曾想进行改革,在确保机场的合理利益的基础上,使机场从一些直接经营的业务中退出来,这样就可以使机场管理机构从直接经营型逐渐向管理型进行转变,为各业务主体提供一个公平有序、协调的运营平台,促进机场、地面服务商以及航空公司的共同发展,但是由于不同主观因素的影响,致使各个机场的实践效果都不是太理想想要从根本上对航空物流的服务和运营模式进行改变,就要对经营模式进行不断的深化,创建一体化的航空物流服务管理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是航空货物运输中一种比较高的组织形式,他的主体是航空运输,但要把其他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进行综合运用,形成一个统一的运输整体,以此来对航空货运的中间环节进行简化,对货物的周转速度进行提高,对运输方式进行合理利用,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客户只要通过一个航空物流的服务窗口就可以得到一体化的全程服务。

参考文献:

[1]郑玲.创新一体化航空物流服务运营模式[J].中国经贸导刊,2010(5):74-75.

航空物流范文4

航空物流属于现代物流的主要构成部分,具有便捷、安全等特点,与其他运输形式相互配合,获得了较好的发展。航空物流的迅速发展,在为中国民航物流企业创造新的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使得市场行业环境出现了变化。针对新的市场发展机会和困难,深入分析当前中国民航物流的现状,并与国外航空物流现状进行对比,从而找到我国民航物流发展的前景,这对于中国民航物流将来的发展尤为重要。

【关键词】

中国民航;物流;现状;前景

航空物流作为判定一个国家市场发展状况、经济竞争实力和物品交换便捷程度的主要因素,它能够减少企业的资本投入、有利于优化航空产业结构,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经济贸易发展。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航空物流成为了当前物流的最新方式,获取的利润也很可观。

1 国内外航空物流现状

1.1 运输量较小

自从1970年开始,国际航空货运量按照每十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增加。到了1990年后,国际航空货运量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形式,货运量增加速度高于客运增加速度的两倍。按照国际民航权威调查机构统计数据得知,2009年—2012年全世界航空货运数量平均每年增长率高7.42%.。另外有关专家大胆预测,全球航空货运量在将来的10年间将会按照每年平均6.5%的速度增加,其中在2019年,航空货运在国际航空运输的比例将会增加到45%。虽然当前我国民航拥有的航线共有2501条,其中国内航线(包含港澳)1485条,国际航线1016条,覆盖了250个国内城市,56个国家的142个城市,共拥有飞机894架,其中大中型飞机697架,货运机78架。2012年底,我国民航货运量达到了7800吨,腹舱吨位约6200吨,占79.4%。

然而,我国航空物流的运营理念还没有真正体现在实际操作当中,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我国航空业一直重客轻货,所以运输量与国际相比,依然相差甚远。

1.2 信息网络构建不足

当前航空企业是航空物流服务的主要经营企业,能够掌握更多、更具体、更真实的货源信息和航线网络构建情况,然而目前我国民航航空物流主要缺乏详细的航空运输、地面指挥以及运行网络等重点资源,所以难以担任当前物流资源配置和迅速发展的职责。再加上政策以及技术壁垒对机场货物运输具有较大制约力,造成航空运输行业忽略对航空站的建设,其他企业的投资兴趣淡薄。

1.3 缺乏综合服务能力

最近几年来,我国货物运输市场和货物运输利润与迅速提高的航空货运量并不一致。另外,航空货物能力有限,难以构成产业化优势以及网络竞争点。再加上,由于航空物流网络机制不完善,运营点设置不平衡,基础设施构建不到位,以及延伸能力较差,难以发挥其航空货物便捷、迅速、高质量的服务优势。特别是中小型民航运输企业,构建网络服务的成本较高,仅仅只能在一定市场范围内开展经营服务以及低层次竞争,缺少综合服务竞争能力。

1.4 管理机制与人才培养不完善

当前我国物流人才缺乏,人才质量也难以达到市场需求,整个民航物流人才都必须整体提高。另外,根据国际上航空物流系统中信息技术高低的要求,因为整个流程过程中时间的制约,现代化航空物流系统中子系统的作用最大。然而当前我国民航航空物流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还不能都达到市场需求和国际标准,因此,我国民航物流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2 我国民航物流发展措施

2.1 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拓展

以前的航空物流业务只具有货物点对点以及货物中转功能,然而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的频繁,空港成为了国际综合运输网点的中转点,逐渐发展成为全面增值业务,例如批发、配送、仓储业及自由贸易区等,为公司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从而缩短运输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其综合运输中转点的作用,使得航空物流持续运输[2]。另外,空港物流也加强商务中心的作用,为客户提供便捷的运输、商业和金融服务,成为了集商品、资金、技术、信息与人才一体化的货运中心。

2.2 越来越倾向于为高科技产品和国际贸易提供服务

港口是各种物流的集中点。空港具有天然的国际货物集散中心的优点,有助于实现国家之间有着最大禀赋差异的生产要素最佳结合,当前空港物流的发展,空港也将逐渐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制造中心。这是因为高科技产品制造要求“按需生产”,需要全球采购、全球分销,而且交货期迅速,只有借助空港,借助空港物流的分拨、集散等功能,才能确保业务运输的顺利进行[3]。

2.3 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建设

最新的航空物流模式与以前的物流模式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网络化、信息化,现代航空物流的典型特点是构建在网络和电子数据交换平台的物流信息和电子商务服务。构建航空物流信息平台,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构建航空物流信息系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物流业务进行合理安排,对物流信息及时录入、存储、管理和掌握,使用网络把信息共享,从而实现航空物流的公开、透明,将物流信息在物流业务链上共享与无差错交换。其二,构建物流商务信息平台。物流商务信息平台,即是运用国际互联网、局域网、公司内部网等信息网络的建设,以航空货物运输为主要业务的网上交易平台。物流服务对象包括各种公司、组织和个人,这属于对外开放的电子交易市场。

我国国内航空物流发展较为缓慢,远远滞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然而经过拓展综合服务功能、注重信息化建设以及提供更多高科技产品和国际贸易,加大与其他先进国家的交流合作,创建优秀人才队伍等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民航物流竞争力,满足当前我国及世界经济发展需求。只要我国政府大力支持、民航行业积极探究以及民众的理解与支持下,我国民航航空物流将会取得更好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周良毅,夏之君.中国航空物流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商机[J].物流技术,2007,26(11):231-233.

航空物流范文5

 

引言

 

2010年前后是航空企业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三代机、四代机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先后问世。航空制造业的这种发展给航空企业的物流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融合的引导下,在中航工业信息化工作牵引下,在各航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要求下,利用智慧技术、协同工作显性化、快捷的信息化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成为必然选择。

 

一、航空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航空工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是近几年才起步,大规模上信息化系统也是2010年前后正式启动。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从公司的经营计划、物资的采购计划、资源的平衡、合同的订立、物资到货入库、仓储管理、物资发放全部以纸质文档或凭证进行流转和管理,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不充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是高度关联而又无法便利地共享,与企业外部信息更没有共享的信息平台。信息化工作几乎从零开始。

 

二、航空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没有全面运用的原因

 

1.航空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核心是推动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高度融合,以互联网+为依据的创新思路和工作原理推动大数据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实现资源、流程、技术、管理的信息化,是中国的创新跟上世界新技术平台的要求。

 

航空制造企业信息从技术消化或引进、产品的研发、试制、量产、制造工程、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物流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是一个由许多专业特质的小系统有机集成的一个大系统,是一个需要休息高度融合,高度协同的系统工程。航空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和现阶段航空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要求航空制造企业必须借助信息化技术搭建的智能平台。

 

目前,有的航空企业陆续建立了综合设计平台;PDM系统;零件、部装、总装MES系统;运营管控系统;库存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多项目管理系统;全面预算系统;档案系统(兰台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但各个系统之间目前还处在各自为阵、互相独立阶段,有的系统本身的功能还未完全实现。

 

航空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一般被认为仅涉及采购管理系统和库存管理系统,实际上由于物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和信息流、资金流伴生的,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每个方面,可以说与企业所有的信息化管控系统都有关联。但由航空企业信息化起步时间不长;人员素质与认知程度参差不齐;对信息化接受程度不高;前期对信息系统需求规划不明确、不到位,造成如采购管控系统人机界面不友好,数据维护困难。目前有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工作正在进一步推进和使用采购与库存管控系统,由于企业生产、工艺各系统数据库建立标准不统一,到货物资与生产线实际需求不一致使得采购管控系统的全面推进困难重重,这个阶段使用信息化系统的人员没有得到运用信息化系统带来的便利,运用信息化系统的积极性不高。

 

2.航空制造企业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

 

航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贯穿了航空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贯穿于企业经营计划到航空产品交付最终用户的始终。因此,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各专业部门信息准确、数据标准统一,用统一的信息化思维配合工作推进。

 

航空制造工业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只要用户需求有一点点改变就有可能导致设计方案或技术要求改变,同时导致制造工艺、BOM、生产流程、质量控制的改变,最终都程度不同地涉及物流管理数据的改变。推进物流管理系统全面实现信息化要依靠所有相关专业部门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完善,目前显然还没达到这一条件。

 

多年来,航空企业从业人员习惯于用纸质件传递生产相关信息的模式,企业组织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以会议形式进行沟通协调后拍板。因此,对一个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的信息化工作推进之初的不顺利,容易让大家缩回到传统纸质管理模式中去。导致企业管理不易完成从传统管理模式向信息化平台管理模式的转变,实际是观念转变不到位和运用信息化系统的动力不足。

 

3.航空制造企业物流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在我国物流管理的概念从引进到被人们认识和运用也只有十几年。航空企业专业管理人才相对匮乏,员工接受新的管理模式和观念存在一定障碍。航空制造企业尤其是军品市场仍是计划经济为主导,市场经济模式还未真正形成。近年来航空制造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处在传统管理模式与信息化管理模式交替过程中。

 

三、航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业规划中实现转型升级的一个里程碑,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化解我国日益增长的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状况的突破口。航空制造企业别无选择要紧跟中国制造2025变革的步伐。航空制造由于其产品特性对基础原材料、机载产品蕴含技术性能的高要求;对制造工艺及制造设备高标准是带动中国制造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引擎之一。因此,我国航空制造业不仅要跟上国际先进制造技术前进的步伐,而且要相应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尤其是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将使企业生产做到精益化、信息化、智能化,为航空制造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

 

1.物流管理从业人员与企业决策者思想上保持一致

 

企业决策者由于站位、视野、眼界具备一定高度,一般从业人员与其存在一定差距,但物流管理信息化推进和实施要求从业人员与决策者观念保持一致。从客观上讲,推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既符合国家对风险行业(岗位)严格科学监控的要求又符合现阶段航空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决策层对信息化推进的要求一经下达,企业通过培训和绩效考核联动的方式来保证这种一致,相关人员尽全力配合,即使前期系统存在种种问题,但没有充分使用信息化平台就无法找出问题所在,全面利用信息系统完全脱离纸质文本的根本改变就无法实现。

 

2.物流管理信息化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准确落实最终用户需求信息:如产品交付的最终技术状态、最终用户的身份、实际需求数量及时间节点,这些涉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顶层输入数据,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决定信息系统的所有数据是否可靠、是否能作为企业后续决策的依据。计划不准确或造成机载产品超期、库存积压导致财务成本增加;或影响企业产能合理规划;或影响企业均衡生产的顺利进行,或导致无法按时完成最终用户产品交付节点的需求。

 

(2)物流采购计划的下达部门要通过及时维护库存系统的数据,盘点已有库存和资源并根据物资的特有属性、生产周期和生产线实际需求的先后下达详细的采购计划。这部分属于物流环节采购系统的输入数据是详细计划:直接影响库存物资满足企业生产的程度;直接决定库存的科学性、经济性。不光影响物流环节为企业正常生产配套的水平,而且影响企业财务成本,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3)物流管理的采购实施人员根据网上的计划信息结合生产管控系统的生产实际进展情况,调整采购时间节点,线下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互动,及时维护合同订立信息、外购物资到货信息。

 

(4) 供应商管理实施部门必须将供应商及相关的产品信息进行更新维护,根据供应商评价管理办法将供应商合同履约率、交付产品的质量、产品交付后的售后服务及时性及工作质量等多维度的信息,在物流管控信息化平台上构架科学的核算标准并自动转化为量化的综合评分。供应商管理办公室据此作为供应商评价的基础数据,也作为公司量化供应商后续产品采购数量在总采购数量的占比(对2各以上的供应商适用),逐步建立和完善供应商准入和淘汰机制的量化依据。

 

在这一点上波音民机公司有许多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波音民机公司无论是供应商的选择、培养,还是供应链的管控、奖惩,必须由高层决策、关注并将选择供应商作为一项极具价值与风险的战略进行决策,他们建立了选择供应商的严苛而全面的标准和流程:将显能和潜能评估相统一;将企业当前研制能力、生产过程管理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全面管理水平、成长性、过程的等各个方面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显性化、实时对供应商的有效掌控。具体就是运用表单化管理,通过Bar Chart、Horse blanket Chart等工具,强化日常项目进度跟踪管控。“对整个供应链实时动态都了如指掌”——进而实现对全球供应链的即时管控,实现准时生产(Just in Time),波音民机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与全球5000多家供应商保持紧密联系。以此为基础建立良好的优胜劣汰机制(对于优秀的供应商,波音民机通过提高供应商级别、给予更多订单、实施精神激励、荣誉称号等多种手段,激发并调动供应商的积极性;同时对有问题的供应商也绝不手软、毫不留情,根据问题程度给予降低份额,甚至解除供应商资格等处罚措施。)实现供应链的稳定、优质、高效。使整个供应链保持“一池活水”。

 

只要逐一落实以上工作,才能推进全面物流管理信息化工作实现。

航空物流范文6

关键词:贸易自由化;航空物流;迪拜机场;货物中转

一、引言

近年来,对航空物流的研究逐渐成为理论研究热点之一。秦岩等对航空物流业的运作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1];王凌峰分析了我国空运物流体系及其构成,并根据发达国家空运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构建我国空运体系的设想[2];白杨、朱金福根据航空物流业的特点,构建了航空物流系统的三维概念模型,分析和探讨了航空物流系统的关键要素和多重结构,并提出了航空物流系统的优化方向[3];曹允春、沈丹阳从新兴产业形成的主要动因出发,分析了航空物流业形成的动因,通过分析航空物流产业化形成的概念模型并加以经济学分析,进一步阐明航空物流产业化形成理论[4];张莉、姚津津等分析了航空货运产业链和服务链以及航空货运经营模式等相关问题[5];储昭P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研究航空物流与国际贸易及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不仅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而且国际贸易的波动比经济的波动对航空货运影响更大[6];卢伟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国际贸易与航空货物运输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确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国际贸易的发展不但能促进航空货物运输量的提高,还有利于航空运输网络拓展[7];刘伟等就自由贸易区政策与国际港口物流发展进行了研究,指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政策对建设和增强国际物流枢纽港以及对扩大物流中转的巨大推进作用[8]。总的来说,对于航空物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航空物流企业运作模式、产业的成长机制、航空物流业形成及发展机制等方面,对某一特定区域的某一特定航空物流模式的研究较少。本文从分析迪拜航空物流的发展出发,以贸易自由化为研究视角,分析贸易自由化政策对迪拜贸易环境、货物中转的影响,从而引致的对迪拜航空物流中转的发展影响,以期对我国航空物流业的发展有所借鉴。

二、迪拜航空物流发展状况

迪拜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端,波斯湾南岸,地处“五海三洲”的重要节点,是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枢纽。西连7亿人口的欧洲市场,东接拥有5亿人口的中东市场,北通俄罗斯,南有非洲和印度次大陆,是欧亚非大陆间的天然中转点。它在中亚、南亚、西亚、东非、北非以至欧洲之间实现了快捷方便的运输,空运在4小时之内便可以到达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国家和地区,8小时航程可以覆盖超过世界三分之二人口的国家和地区。目前迪拜已经成为全球货运的中转地,也是全球航空货物流通的中转地。

2014年迪拜国际机场(DXB)的货邮吞吐量236.76万吨,排名全球第六位,同比下降3.1%①,迪拜国际机场的航空货运已经开始向迪拜世界中心机场(DWC)转移。同年,DWC的货运量为30万吨。也就是说,迪拜两个机场的货运吞吐量总量达到约270万吨,排名全球第四位。2014年阿联酋航空的货运量达到228.8万吨,仅次于联邦快递(FedEx)和美国联合包裹服务(UPS),位于全球航空公司货运量排名第三位。

迪拜机场连接世界的航线网络150余条,覆盖全球的220多个城市,其中货运航线50余条,通往美洲、西欧、东南亚和中东非洲的全货运航线10余条,运输机队均为宽体式货机,运输距离长,运载量大。迪拜机场拥有七个货站、一个机场自贸区、毗邻迪拜花卉中心,迪拜世界中心更有专门的物流城,基础设施完善,硬件配置齐全。迪拜机场几乎可以运送所有品类的货物,如普货、危险品、贵重物品、易腐物品、活动物等,其冷链物流优势最为突出,有专门的冷链仓库、冷藏板车和控温袋,可以提供全程冷链服务。

三、贸易自由化对迪拜航空物流中转的影响

贸易自由化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它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所采取的限制逐步减少,为进口商品和服务提供贸易优惠待遇的过程或结果。许多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倡导贸易自由化,世界贸易组织也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

迪拜长期以来奉行贸易自由化政策,创造了优良的投资和贸易环境,对迪拜航空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贸易自由化对中转货运量的影响

1、自由贸易区对迪拜航空物流中转货运量的影响

贸易自由化最直接地体现在迪拜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上。迪拜设有8个主要的自由贸易区和10个在建的自由贸易区,区内提供一流的设施和一体化的便利服务。在服务上,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与更新,企业配对和贸易服务,迪拜贸易网全天24小时向客户提供各种服务,同时为企业提供从区内住所(员工住宿)到休闲娱乐、医疗服务和食品店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公司登记和税率方面,给予企业极大的开放度。至2013年底,自由区入驻企业数量已达到7100多家,来自世界130多个国家。世界财富前500强企业中有150多家选择在自由区注册落户。许多大的跨国公司,如英国石油(BP)、柯达(KODAK)、索尼(SONY)、卡西欧(CASIO)、雀巢(NESTLE)以及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等国际巨头均在自由区内设有地区分部。

一方面,自由贸易区优惠的条件吸引世界各地的跨国企业来此设厂,如外资可拥有100%的经营所有权,100%资本和利润分配自;外国公司享受15年免除企业所得税,待期满后可再续延15年的免税期;免征进出口关税和个人所得税;无外汇管制,资本和利润可自由汇出,货币可自由兑换,不受任何限制;不限制雇佣外籍雇员等。另一方面,所生产和经销的产品一部分必然要选择走航空方式,自然而然就提升了机场的货邮量。以迪拜机场自由贸易区为例,该自由贸易区现有企业的行业范围涉及珠宝、电子、医药、航空、物流、花卉和生鲜等,这些都是航空货运的主要运输范围。

同时,迪拜也是亚、欧洲货物向中东、非洲运输的中转站。2001年以来,迪拜转口贸易额占迪拜总贸易额的比例平均约为23.27%;2001-2007年,航空运输的转口贸易额占总转口贸易额的比例平均约为39.14%。

此外该自由贸易区在迪拜国际机场范围内,战略位置极佳、且具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这更有利于自由贸易区的企业利用航空运输这一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再者,自由贸易区允许货运业者在区内进行保税仓储、保税加工等服务,通常进口货物利用自由贸易区进行保税仓储,再通过国际贸易转销海外;一部分中转货物则直接在区内进行保税加工,随后直接转运出口,自贸区的便利功能方便进出口货物的中转,大大降低了其中转成本。

2、多式联运对迪拜航空物流中转货运量的影响

多式联运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与航空物流中转联系更紧密。多式联运形成多主体快速联通通道,中转转口高效率优势对中转货运量产生直接影响,大大提升了航空货运潜力。

机场对外连接性和通达性越高,机场的腹地覆盖面就越大[9]。各种运输方式间虽存在腹地和货源上的一些重叠,但从综合运输和成本的综合考量,大部分情况还是合作大于竞争。因此多式联运将有利于提高机场的连接性,进而增强机场竞争力,为机场带来巨量的航空货运业务。

迪拜拥有两个空港和两个大型海港,且都是自由贸易港,空港和海港实行一体协同联动发展。港区实行贸易自由化政策的宗旨是通过吸引国际货物中转,来提升中转贸易量,提高国际经济地位,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迪拜港(又称拉希德港)是中东地区最大的自由贸易港,紧邻迪拜国际机场和机场自由贸易区;杰贝阿里港是世界最大的人工港,它紧邻杰贝阿里自由贸易区和迪拜物流城,与迪拜世界中心机场直线距离约为15公里;两个机场相聚40公里,在两个机场之间有一座保税的公共铁路通道,这就形成了一条实现海陆空联运的“物流走廊”。“物流走廊”内设有独立的海关区域,并按照保税区的模式运作,保证了货物运输的无缝连接这将让货物快速流动。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优惠的自由贸易区政策,以及众多的支线网络和遍及全球的干线连接,可以吸引大量的中转货物,尤其是国际中转货物,使得迪拜的拉希德港和杰贝阿里港真正成为国际物流枢纽港,成为主要中转贸易港口之一。海港、空港协同联动发展也使得迪拜的海空联运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迪拜通过海空联运实施中转,从亚太到欧洲的运输成本和直接空运相比可以节省50%以上,比全程海运要节60%的时间。尽管比直接海运的运费还是多三倍,但对于大大节省流通时间而换取的产品的时间价值而言,发货人更愿意采用此种多式联运。

(二)贸易自由化对航线网络的影响

迪拜是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使之成为全球货运的中转地,也是全球航空货物流通的中转地。

贸易自由化政策带来的是良好的投资和贸易环境,得以迅速集聚一批全球性企业,和频繁的货物往来,使之成为真正的全球化货物转运中心。从自贸区区企业国别构成来看:来自欧洲的区内公司占到28%,印度公司占15%,阿联酋当地本土公司占13%,来自中东其他国家的公司占11%,远东公司占9%,美国公司占7%。目前,在区内的中国企业合计有300多家,以大型上市企业集团为主。由于贸易和货物往来,吸引入驻迪拜机场的航空货运企业(包括客运腹舱和全货运)有111家,分别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以及包括中东本土11家。全货运企业总计30家,包括亚洲6家、欧洲8家、北美洲6家、非洲5家及中东地区5家③。迪拜机场目前已开通货运航线50余条,全货运航线19条,其中美洲全货运航线4条,分别通往美国的亚特兰大、墨西哥的墨西哥城、巴西的坎皮纳斯和厄瓜多尔的基多;欧洲全货运航线4条,分别通往英国的曼彻斯特、比利时的列日、卢森堡和西班牙的萨拉戈萨。主要是中转欧洲和亚太地区的航空货物,比如从曼彻斯特中转到亚洲的电子通讯设备、从列日中转到亚洲的精密仪器以及从萨拉戈萨到迪拜中转到东亚地区的服装等等。此外还有非洲的3条全货运航线,并与包括新加坡、越南、中国大陆、台湾省、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在内地8个亚洲和地区开通了全货运航线。

同时,非洲到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货物也多由迪拜中转;由于航权限制的问题,非洲至欧洲的货物也由迪拜中转,如可可、咖啡等。所以非洲对于迪拜中转货运量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迪拜机场以及入驻迪拜机场的货运航空公司一直在加大对于非洲市场航点航线的开拓。阿联酋将非洲视为充满机会的大陆,近年来对非洲大陆的投资逐年升高,迪拜投资集团和阿联酋航空公司(Emirates)重点对肯尼亚、乌干达、南非、加纳等进行投资和市场开拓。这些地区是重要的可可、纺织品和钻石等的出口地,因此阿联酋航空公司在此开拓航点航线。

(三)贸易自由化对航空货运产品的影响

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是全球化贸易,使得迪拜成为全球贸易聚集地和货物的聚集地,这给迪拜机场对于货物的组织和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提供多样、灵活的航空货运产品成为了关键,而货运产品的营销和操作主要是和航空货运商密不可分。而随着国际贸易和运输方式的发展,国际货运已渗透到国际贸易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其不可缺少的部分。严格意义上说,国际货运并不是供应链中的一个节点,它服务于供应链,它的存在使各节点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使货物在供应链上顺畅流动,它与所服务的各节点企业也同样可以形成一张服务网络。货运绝不仅仅是接受货主委托,为货主办理订舱租仓和实物运输中的信息传递,货代企业还为货主企业提供各种货运产品和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

迪拜国际机场及周边入驻航空货运达311家。其中,货运村24家,机场自贸区23家④,他们为经由迪拜机场的全球贸易企业提供货运服务。这些货运可以提供多类型、一体化的航空物流解决方案。他们提供货物包机空运服务,装卸、仓储、通关服务;全程空运服务、多式联运服务,配送门到门的服务;空海联运一体化运作管理以及活动会展、项目物流、合同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货物类型多样,包括普通货物运输(散货、ULD以及定期系统分配)、快件快递运输、特种货物运输(危险品、生鲜食品、易腐货物、超大物件、甚至是活体动物),其中,迪拜机场关于冷链物流十分出色。

来自非洲和荷兰的花卉通过迪拜转运到世界各地,在迪拜机场所得到的花卉冷链是全程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在机场旁边建有专门的迪拜花卉世界中心,投资7000万美元建成的迪拜花卉中心,坐落于阿联酋迪拜国际机场附近,占地10万平方米,冷库面积达3.5万平方米,这个中心每年的吞吐量预计超过30万吨,日处理鲜货18万吨,作为一个花卉空港,迪拜花卉中心主要提供花卉的进口、出口和中转等服务。现在,所有从阿联酋出口的鲜花货品都是经该中心运转的。中心拥有全自动监控和温控系统,不但可以快速、高效地处理花卉产品,而且能保障花卉品质,并将花卉的货架期最大化。为了保证花卉的品质,整个花卉区域的温度都控制在2℃至4℃之间,保证冷环境下的全程处理均在机械化操作下完成,汽车可直接进入冷库进行装卸作业。

图1迪拜机场花卉全程冷链流程图

花卉在迪拜花卉中心转运出口的整个流程,统一由第三方物流负责,重复率、错误率较低,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花卉在迪拜花卉中心转运出口,装入“挂接式可移动冷藏货柜”,实现花卉全程冷链运输。通过运输车20多分钟的地面运输将货物运送到机场进货区。采用国家包装标准采用标准容器及材料进行鲜花的保鲜及包装。装卸有序。机械化操作均在冷环境下全程处理完成,处理时间快;简化的检疫、通关等手续,大大提高了货品的处理量,检疫、海关等单位直接入驻货运区,在冷环境下完成检疫等工作,迪拜环境与水资源部在花卉中心里设有植检室,在5℃的冷环境下,为客户提供检疫、检验和通过等一条龙服务,有效加快了产品的处理速度。在200多个冷库的基础上,不断改善货物的处理流程,汽车可直接进出冷库,使得在日处理量大,冷库空间大的情况下也能进一步提高鲜花的物流处理速度;迪拜花卉中心还设有货物追踪系统,使客户查询他们产品的发货状态、运载情况以及货物在整个供应链中的环境温度,做到全程冷链运输和全程可视化。

(四)结论与建议

迪拜长期以来奉行贸易自由化政策,这给迪拜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给迪拜创造了优良的投资和贸易环境,对迪拜航空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贸易自由化政策最直接的反映,就是体现在迪拜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上,这给迪拜带来了大量的投资和贸易机会,使这里成了贸易的天堂和全球货物的中转场,由此给迪拜机场带来了大量的中转货运量,同时也对迪拜机场的航线网络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贸易的发展对机场的考验就在于货运产品的类型和运输上,而货运产品的营销和操作主要是和航空货运商密不可分,由货运组织和提供的货运产品、货运方式、一体化物流方案使得迪拜航空物流中转更加出色和具有竞争优势。

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在看到贸易自由化给迪拜航空物流中转带来利好的同时,迪拜机场也须加强自身建设。首先,由于多式联运给航空物流带来的大量货运量也给航线网络的流量和运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在未来增加航点航线,尤其是全货运航点航线成为迪拜航空物流的重要建设内容。其次,在货运中转上,如何利用好两个海港和两个空港的作用,做到双轮驱动、协同联动发展,使其在中转货运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提升中转速度和效率也是未来迪拜货物中转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最后,在贸易自由化和“买全球”“卖全球”的背景下,如何让迪拜的航空物流更好地融入这种“跨境贸易”、“全球贸易”的趋势中,并更好地提供跨境物流中转服务将是迪拜航空物流的一个很好的增长点。

四、结束语

迪拜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贸易自由化政策成就了迪拜航空物流的发展模式,即中转物流模式。本文针对迪拜航空物流中转的发展现状,以贸易自由化为研究视角,分析贸易自由化政策对迪拜贸易环境、货物中转的影响,从而引致的对迪拜航空物流中转的发展影响,分别从中转货运量、航线网络、货运产品三个方面探讨了贸易自由化政策对迪拜航空物流中转的影响作用,使得对迪拜航空物流的发展模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对迪拜航空物流模式的分析,以期对我国航空物流业的发展有所借鉴。本文仅对贸易自由化对迪拜航空物流的直接影响进行了分析,关于贸易自由化下的间接影响作用,如国际航空货源的腹地范围的扩大对迪拜航空物流中转的探讨分析并未涉及,有待日后研究。(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注解:

①数据来源:ACI 2014年全球机场排名

②数据来源:Dubai statistics center

③数据来源:aircargo.ae

④数据来源:aircargo.ae

参考文献:

[1]秦岩 马天山 吴群琪.航空货运与物流发展运作模式探讨[J].物流技术,2006(03):44-46.

[2]王凌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空运物流体系[J].空运商务,2009(19):29-31.

[3]白杨 朱金福.航空物流系统的概念模型与结构分析[J].企业经济,2009(01):147-150.

[4]曹允春 沈丹阳.航空物流产业化形成机理研究[J].商业研究,2010(01):182-186.

[5]张莉 姚津津 胡华清.我国航空货运服务链相关问题分析及对策[J].综合运输,2013(01):22-28.

[6]储昭P 王强.航空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05:19-24.

[7]卢伟 张延青.我国进出口贸易与国际航空货物运输的关系研究[J].中国商贸,2014(28):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