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论文格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论文格式范文1
实验教学在发达国家大学中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其教学效果高度依赖于教师和学生较强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单独依赖教师,势必造成学生学习动机水平的下降,如果纯粹依赖学生的自主,而教师在偷懒或“功能缺位”,也会造成学生盲目摸索,浪费宝贵时间,难以达到效果。另外,国外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成败高度依赖于学校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通过这种评价机制来调动老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为教师和学生的辛勤付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国内的各大高校也纷纷提高了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并积极开展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目的均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现代化建设对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在大学实验课程改革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1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是实验教学的主导。我国的实验教学,大多仍然停留在老师讲述并演示,同学进行重复的实验教学阶段,这种方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可以在充分借鉴国外相关专业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是实验前预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预习注意事项及相关资料放在学生QQ群,方便学生提前学习实验内容。第二,是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提问,用提问方式代替传统的讲授演示方式,提问可以首先提问关于实验相应的理论知识部分。然后关于学生预习情况的考察,最后提出一些能够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形成一定的结论后再对教师进行提问,师生双方在问与答之间完成知识的传递。第三,是实验后的报告完成。以往的实验报告,每名同学仅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各个同学的实验内容相同,实验报告相似,该项目拟采用分组负责制,每个小组成员分别选定多影响因素实验中的一种因素进行实验,实验的结果需要整个小组的同学互相配合,实验结果共享,共同分析,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
2.2改革实验评价方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往的实验评价方式单一,仅仅根据实验报告给出学生的实验成绩。而且由于实验内容相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大,另外,实验报告为课后完成,难免学生之间存在互相参考的现象,致使实验报告雷同,评价结果难于反应学生的实验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可以将学生实验结果的评价分为三部分:实验动手能力占40%,实验报告占40%,学生创新能力占20%。其中:实验动手能力,是考察学生在实验课堂表现,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各项仪器的操作规范,是否能够快速有效完成实验环节。实验报告,是考察学生的实验结果是否准确,实验态度是否认真,实验误差分析是否合理等。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则是在完成教师给定的实验内容基础上,是否能够开创性提出自己的实验设想和实验方案,是否能够对目前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进行改善等这将极大地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3实验教学中开放实验平台建设
在国外高校中,实验室多为全天式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自由安排实验课程的进行和实验课题的完成,国内的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实施开放性实验平台建设,但多数并不能做到全天开放,因为这受到设备数量,设备使用频率,设备维护人员配备情况,基本耗材费用等等因素的制约。但开放实验平台对于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在自由自主实验的过程中被拓展。因此,也可以视学生的意愿和能力对部分学生通过系统培训后,进行针对个人开放实验室。
3实验课程改革对师生的影响
科学论文格式范文2
作者:郝智 伍玉娇 罗筑 黄彩娟 单位: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改革授课方式。高分子化学课程我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1)改革课堂教学形式:以主讲教师为主导,按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安排授课,以课堂教学为主,精讲多练,并结合“启发式、参与式、渗透式”教学和课堂讨论;对重点、难点部分如动力学方程推导等,尽可能详尽,对重点与难点问题,找不同的学生进行课堂复原,以检查学生的理解与讲课的清晰程度;(2)提供多种答疑形式:课后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每周安排一次答疑,课后作业进行详细解答,并对一些习题的提问变换角度,考查学生的理解程度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我们在网上开设论坛,进行互动式课外辅导;(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将教学演示工具从黑板和粉笔转换成计算机多媒体,将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高分子化学反应过程以三维立体动画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展现给学生。克服了以往学生在高分子化学教学中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的弊端,从而使学生能在比较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真正领会到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化学反应的本质,抓住高分子化学反应的根本,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目的。为此,我们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多媒体教学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一方面,在课件制作上下功夫,使多媒体课件的界面设计适合于课堂教学。
我们主要选择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多媒体演示:(1)与高分子结构有关的内容;(2)与立体化学有关的内容;(3)分子结构较复杂的化合物以及难以在黑板上准确表现的图形,如高聚物的立体结构、构象、自由基加成聚合反应与官能团反应的缩合聚合机理等;(4)开设学科专题知识与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邀请了校内外高分子专业专家学者开设学科发展前沿知识讲座,学科理论研究最新知识讲座及学术研究等系列知识讲座课,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创新能力。
我们在考试形式上,为有助于学生加强记忆,但又不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突击课本,我们适当的增大了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如每章结束时做一道综合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限时上交,并把成绩计入总分,其比例可占总分的20%~40%。同时,期末采取闭卷考试,内容中减少了基础知识题目所占比例,即减少了套公式即可求解的题目,适当的增加了一些实际工业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增加综合型题目以及一些科研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内容。这一方法不仅有效督促了学生的平时学习,而且有利于知识的积累,许多学生不再搞临时突击,更能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在平时课堂的兴趣,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7]。配套实验教材的编撰根据我校的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学特点,我们自主编写了实验教材。自主编写的实验教材既继承了强调理科基础的传统,又可兼顾到我校的工科特色,实验内容和课堂教学及工业应用密切相关,对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了解实际应用情况具有很大帮助。实验教材中内容包含了多个层次,例如,针对大多数学生开设了验证性实验,针对高分子化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还开设了综合和设计实验,这些实验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这种自主设计实验配方及实验方案的方法,彻底地改变了以前那种照实验讲义“照方抓药”做实验,不动脑筋,敷衍了事的旧做法,达到了教与学的目的[8]。这种做法不仅使学生的知识更加完整化,理论与应用更加系统化,而且根据教材内容还可通过网络查阅相关知识,深化所学内容或拓展知识范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每个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认真研究,层层贯彻。通过我们高分子化学教学团队的不懈努力,学生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能力显著加强。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为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作不懈的努力。
科学论文格式范文3
1.1与专业必修理论课的接轨
本课程所采用的教材很多章节中展示了当年科学家理论推演的部分原始过程(与专业课书本上所讲内容道理虽同,所采用的方法却复杂很多)。比如在第六章第三节《狭义相对论体系的建立》当中多处使用爱因斯坦《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原文中的表述内容虽然汁原味,但太过抽象,对于专业课基础较为薄弱的物理系大学二年级学生来说很难接受。而相对论理论的系统学习是大学四年级开设的《电动力学》专业必修课的任务。笔者在讲授本节课程时新课导入采用“钟慢尺缩”、“双生子佯谬”和“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等生动有趣的课题引入,淡化和删除了课本上多处原文中的理论推导。因为这时学生的认知水平所处的阶段正是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所说的浪漫阶段(新奇而生动,浪漫的遐想),通过这样的例子和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同学们感知到狭义相对论的有趣事例之后,画龙点睛一语中的般地指出这些只是狭义相对论的表面现象,而相对性原理———物理定律对于一切惯性系都应具有相同的形式(协变要求),才是它的本质。学生的认知水平进入了精确阶段。爱因斯坦本人在提出狭义相对论时是从电磁学入手的。学生刚刚在大学一年级学习过《电磁学》专业课,并不陌生。为了深化这一点认识,笔者举出了如下例子,引导学生掌握:一个点电荷所带电荷量为q,静止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问学生在图中的静止的A点处,有无电场和磁场?学生通过电磁学课上所学的“静止电荷只能产生电场”和“运动电荷既产生电场又产生磁场”的知识很容易判断A点有电场无磁场。笔者随即将题设改为,点电荷q依然静止不动,A点以速率v向右运动,再问同样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终于认识到若以点电荷q为参考系,A点依然是有电场无磁场,但若以A点自身为参考系,由于电荷q相对于A点向左运动,那就变成了运动的电荷,所以A点既有电场,又有磁场。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使学生感知到专业必修课《电磁学》上所学的经典理论对于不同的参考系竟然得出不同的结果,在此基础上直接给学生展示相对论电动力学的结果。这样学生的认知水平便进入了怀特海所说的教育三阶段中的综合应用阶段。
1.2与专业实验课的接轨
本课程所采用的教材中详细描述了许多当年的科学家所做的实验。学院开设的普通物理实验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正是对这些实验的重现。笔者结合相关专业基础课和实验课的内容,发掘出《物理学史》课程中与普通物理实验相关的问题(特别侧重于科学方法的渗透),既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促使其反思实验课当中处理问题所采用各种方法的深刻含义,又能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教材内容顺序进行了调整
本课程教学所采用的教材是郭奕玲、沈慧君编著的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学史》第二版。此教材体系完整,见解独到,科学家实验情景描写细致入微。但仅限于每周两课时的情况,教师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笔者根据学生专业发展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提炼,不合理的地方加以剔除,必要的知识点加以拓展,以更好地服务教学。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内容是前九章,后面几章属于介绍、略讲范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第十一章《现代光学兴起》内容与第三章《经典光学的发展》部分整合,题名《光学的发展》,将第十二章《天体物理学的发展》与第六章最后一节《广义相对论的建立》内容整合,使学生将前后知识融为一体。例如现阶段就学生考研而言,光学专业无论从就业、考研两个方面来说均属于相对热门专业。如此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深刻认识到光学学科的重要性,不仅促进了《光学》专业课教学,对学生将来的综合发展也有益处。
3将学科前沿知识和大学生顶岗实习支教教学案例融入课堂教学
笔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时所学专业是理论物理,具体方向是量子信息和量子光学,毕业以来一直从事这个研究方向。第八章第九节《关于量子力学完备性的争论》和第十节《量子电动力学》等内容正好与笔者的科研方向相关。故而笔者在讲到这里时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补充了大量的前沿知识如“薛定谔猫态”、“压缩相干光场”、“量子计算”、“量子纠缠”、“EPR佯缪”等等,充实了课堂内容,使学生的视野从课本转向前沿,做到“搞好科研促教学”。由于物理系属于师范专业,绝大多数学生无论考研与否终将登临三尺讲台。中学物理教学中若以物理学故事的形式引入,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学史课堂正好提供了这种资源。另外,物理学史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丰富的物理学史素材可以使中学课堂凸显科学精神,对学生以后从事教学工作带来益处。近年中考、高考对物理学史相关知识考察日趋增多。科学家思考研究问题的很多方法对于即将登台讲课的物理专业师范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类比法是最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教学方法之一。科学家拿库仑定律类比万有引力定律(平方反比),拿电力线、磁力线类比流体,拿以太类比弹性介质等等,至为深刻。讲到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经历,列举出实习支教大学生讲课的真实案例中“类比”方法使用的例子,使得学生感知到正确使用类比方法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联系起来。这样的方法不仅是新课导入的关键,也是促使中小学生的认知过程由形象到抽象,由浪漫阶段转入到精确阶段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
4结语
科学论文格式范文4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等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格的科学的工作态度,并为药剂等后期课程和将来从事药剂专业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因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性质所决定,从提取分离到成分鉴定,周期较长,特别是实验中有些步骤重复性操作占用时间长,但又必须等待这一步骤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步骤的操作,如从中药粉防己中提取防己碱、防己诺林碱、轮环藤酚碱,回流提取装置安装后,用EtOH回流提取2~3次,每次1~2h;又如从中药大黄中提取蒽醌苷元,先用20%H2SO4水解(大黄粉末)3~4h后,再用CHCl3连续回流提取3~4h[1],类似这样重复性操作时间较长而又是必须的实验步骤,学生要在实验室等待,存在着较大的时间浪费。
根据2007年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药剂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教学大纲”[2](以下简称《大纲》)中教学时间分配和实验项目与学时安排,按实验指导相应项目内容操作,时间是不够的(见表1,表2),而且有些重要实验项目或技能,《大纲》中没有安排或未包含(见表3)。中专学制短,课程设置较多,每门课程所必须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需实验时间不可能全满足。《大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规范、熟练的天然药物化学所必须的基本操作技能”,要达到《大纲》要求,就必须保证重要实验项目或技能的学习落实,这样,《大纲》的实验学时安排与要求就有矛盾了,怎样化解这个矛盾,本文作者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特点,以充分利用重复性实验操作时间为课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到了一定的效果。
1方法
1.1预习实验内容
实验前,要求学生全面预习实验内容,弄清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特别强调为什么这一步骤要这样做,还可用哪些方法能达到相同实验目的,通过预习和思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全面系统了解本次实验内容,以便在实验中合理分配和利用实验时间,避免或减少实验差错和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1.2利用课外时间
用相同的方法提取2~3次的实验步骤,由学生进行仪器安装并完成第一次实验操作,以后各次的重复性操作步骤或不同实验项目的重复性操作技能,由实验指导老师完成或派同学轮流利用课外时间完成。
1.3两个班级套作
如有两个相同专业的班级,对方法步骤相同而需反复多次操作的实验,可由两个班级分别完成,如提取两次时,第1个班级进行第1次提取实验操作,下一步骤实验产物由实验指导老师提供;第2个班级进行第2次提取实验操作,合并第一个班级第一次提取的实验产物,进行下一步骤的实验。
1.4穿插理论教学
对于单次时间较长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上述大黄蒽醌苷的水解和蒽醌苷元的提取等,由学生安装仪器,操作0.5~1h,余下重复性操作除参照“1.2”方法完成外,还可将各类型成分的提取、分离、检识和实例的理论教学,选择性地在实验室利用这些等待时间较长的间隙进行。
1.5时间套用安排
任课教师和实验指导老师,注意对每一个实验项目各技能步骤作好时间上的套用安排,如利用回收溶剂时的等待时间铺制薄层色谱硬板或配制试剂,利用薄层(纸)色谱展开或柱色谱洗脱的等待时间作化学检识反应等。
1.6开展问题讨论
不易套用安排的实验等待时间,由任课老师或实验指导老师出一些有关实验方面的讨论题目,也可以以学生的实验结果或实验中的错误操作步骤为题,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查找问题,展开讨论,如用20%H2SO4加热水解芸香苷时,为什么会出现浑浊澄清浑浊或沉淀现象?为什么有的实验组产率高,有的实验组产率低?薄层色谱时,容器空间饱和后,将容器盖子打开来调整薄板位置,没有重新饱和而直接展开,对色谱结果有什么影响?讨论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
1.7填写实验报告
还可利用这些空闲时间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书写规范,体会与讨论部分针对实验中出现的不同现象、失败结果、成功的经验或存在问题等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2结果
《大纲》中安排的实验项目学时与实际需要学时相差近68%,而改革后所用学时不到《大纲》中安排时间的82%,是实际需要时间的47%(见表1)。表1《大纲》实验项目时间安排与实际需用时间(略)
黄酮类化合物(槐花中芸香苷的提取、分离与检识)6126萜类和挥发油(八角茴香油的提取与检识)262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研究(预试验)462合计223818
1.《大纲》中综合操作练习内容记载不明确;
2.黄柏中小檗碱的提取按渗漉法需用操作时间计算
《大纲》中已安排或包含的单次重要实验技能,改革后所用学时只需所需时间的61%(见表2)。
《大纲》中未安排或未包含的单次重要实验技能,改革后所用学时只需所需时间的50%(见表3)。
改革后,重要实验技能项目单次用时共22学时(见表2~3)。
3讨论
天然药物化学新《大纲》安排教学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实验22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0%;2001年《大纲》安排教学总学时为76学时,其中实验26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4%[3];1994年《大纲》安排教学总学时为114学时,其中实验48学时,约占总学时的42%[4]。根据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性质与特点,实验最好占总学时的40%左右,1994年《大纲》安排的实验学时比例较恰当,新《大纲》实验学时比例偏低,改革后重要实验技能项目单次用时共22学时(见表2,表3),加上不同实验项目所必须的相同操作技能,共需30学时左右,若适当增加实验学时,再如上述诸法进行实验安排,主要实验项目和技能是可以完成的,因有些理论课可在实验室利用实验等待时间讲授,故不影响理论课时。表2《大纲》中有安排或包含的重要实验技能项目单次所需时间(略)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重要基本操作技能较多(见表2,表3),中药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识是选择性地应用这些操作技能完成的,《大纲》中有些重要操作技能在所安排的实验项目中没有包含(见表2),因此,老师在实验项目安排和实验方法设计时应注意这些重要操作技能安排。表3《大纲》中未安排或未包含的重要实验技能项目单次所需时间(略)
所需学时合计不包括不同实验项目中相同技能步骤所需时间(未重复计学时)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不仅周期长,而且溶剂用量大,如果是重复性的操作步骤,按上述班级套用安排或由实验指导老师提供下一步骤实验产品,还可节约一定量的溶剂。
4小结
通过对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的改革表明,必须的重复性操作步骤,学生在实验室等待浪费的较长时间,可通过多种途经得到充分利用。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实践性很强,其操作技能还将要为后期多学科实验和专业岗位工作奠基。新《大纲》计划总学时大幅下调,实验学时也权重不够,因此,任课教师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实验项目进行适当调整和巧安排,再按上述改革方法运作,天然药物化学主要实验项目和重要实验技能是能够完成的。
【参考文献】
[1]王宁.天然药物化学(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9.
[2]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药剂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1.
科学论文格式范文5
关键词:课程定位;基础课程;实践课程;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047—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结合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提高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的质量,培养基础教育所需要的合格人才,适应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有必要加强高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
一、课程定位的提升问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基础教育的语文师资。在课程定位上,与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文艺学等课程并列,共同构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在学科定位上,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所属的一级学科是教育学,二级学科是学科与教学论,三级学科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也就是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同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一样,同属于三级学科;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又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文艺学等其他二级学科课程并列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形成了课程定位逻辑上的混乱。
其实,这种看似混乱的课程定位彰显了课程的内涵与价值,即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应该从属于二级学科,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也相应提升为二级学科。因为从实施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归类来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一级学科可以由课程与教学论担当;从完善教育学科体系来看,课程与教学论与现行的一级学科教育学呈现并列态势;从一、二级学科之间的学理关系上来看,课程与教学论提升为一级学科是完全合理的。因此,作为课程与教学论分支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跟进为二级学科,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定位上也就自然形成了与其他二级学科的并列关系。
二、课程归属的规范问题
由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定位在教育学院的教育学系,所以一些高师院校把该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论一起放在了教育学系,称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还有一些高师院校根据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三级学科的专业特点,把课程安排在专业所在的院系,例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安排在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以此类推,其他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安排也大抵如此。
实际上,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归属与该课程师资的来源有较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师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其一是由中文专业的教师担任,这类教师对专业知识熟悉,但在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方面显得比较薄弱;其二是由教育学院的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担任,这类教师对上位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讲解得比较明晰、透彻,但当涉及该专业的教学知识、教学经验等时,则深入不下去;其三是由来自中小学一线的骨干教师担任,他们有着一线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讲授课程时习惯用实践代替理论,分析教学案例容易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缺乏理论层面的提升。当然,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这种归属与师资的人数也有一定的关系。由于该课程只面对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开设,时间一般安排在高年级临近实习之前的学期,课程的教学时数不多,一般为72学时左右,需要的专业教师人数少,造成高师院校在安排学科与教学论专业课教师上也存在一些混乱现象。
三、基础课程的建设问题
近年来,高师院校在压缩基础课程课时的同时,又以基础课程为核心开设出一些与该课程相关的选修课程。这种有点有面的集群型的课程开设方式,丰富了基础课程的内涵,加深了学生对该课程拓展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比如,围绕基础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一些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相继开设了语文课程研究、语文教学研究、语文教材研究、语文思维培育研究、语文教学技能培训研究、语文写作教学研究等选修课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在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一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时出现了侧重点不同的情况。许多教师侧重讲授课程论部分,认为教学论部分可以在选修课程中讲授。实际上,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受众是不同的。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选修课仅面向部分选课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课程,基础课程承载着讲授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全部内容,包括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理念、目标与评价、课程资源与语文教材评价、教学过程与模式、语文学习心理、现代媒体教育以及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等多方面教学内容。教学中应该做到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有机结合。课程论部分可以选用教学论中的教学案例来呈现与分析,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加强对课程理论的理解;教学论部分在重视培养学生课堂教学能力的同时,还要强化学生教学能力的理论支撑与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
需要强调的是,基础课程的教学已经为学生打好了该课程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与相关选修课的衔接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上应该是水到渠成了。因为基础课程省去了选修课程中对该课程相同内容的重复讲解部分,同时又为具有拓展功能的选修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实践课程的建设问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具有语文专业特性的应用教育理论课程,它以语文学科的特征为根据,运用教育科学原理和现代教育手段,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规律进行研究,课程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使之能胜任基础教育语文教学工作。几十年来,虽然该课程的名称几经变化,从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但课程的教学方法几乎没有多大改变,仍然是传统的讲授法。重视实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语文教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是教学方法发展的方向。教学实践的环节不但可以使学生主动、直观地认识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同时能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固然重要,学生掌握语文教学要领、提升语文教育素养的要求则更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提倡由点到面、由部分到整体,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进行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三明治”式的教学方式,即在讲授教学理论时,加入导语练习、讲解练习、提问练习、板书练习、试讲练习、说课练习等练习内容。由于课时所限,教学能力的练习可以安排在微格教室进行,并对学生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录像,建立学生微格教学录像资料库,教师通过回放教学录像等方式对教学训练内容进行评议。教学练习也可以放在课下的学习小组里完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结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特点,可以适当地增加教育见习的课时数,不定期地在学期中或寒暑假期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育实习学校的教学与教研活动中,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中得到发展,形成高校与教育实习基地联合培养师资的有效机制。
五、课程评价的多元问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在该课程结业时,大多数教师选择闭卷考试的形式确定这门课程的学业成绩。虽然在试卷中主观题与客观题的比例为6:4,教案设计等综合能力题也位列其中,但还是不能够完全科学地反映出学生对课程掌握的实际情况。其一是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体现不出来。如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学练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对见习、教研的参与度等,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观察积累后给予评价。其二是学生平时语文教学能力训练的成绩没有体现。学生平时的单项训练(如导语练习、讲解练习、提问练习、板书练习)和综合训练(如试讲练习、说课练习)成绩应该在该课程的总成绩中占一定的比例。其三是学生付出辛勤劳动的书面作业在学业成绩中没有体现。如学生设计的教案、撰写的调研报告等书面作业也应该作为该课程结业成绩中的一部分。
换一个角度来看,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除了采用笔试的形式以外,还可以采用口试、书面作业、答辩等方式进行成绩考核。
科学论文格式范文6
一、题目、摘要、关键词
1.论文题目,按常规学术论文标题作出。
2.论文摘要,要求摘出(或者说提取出)文章的主要观点,或者选摘出文中最重要、最具有新意的某一个或两个观点,不必追求全面反映文章的概貌;客观地把文中的观点摆出来,不以介绍的口气叙述自己的文章讲了哪些内容。摘要篇幅100-300字。
3.关键词:3至5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概念等。
以上三项置于论文之首。
二、论文中注和参考文献的区别
1.注指作者进一步解释 自己 所要表达的意思,文中标码 ① ,注释内容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
2.参考文献指作者引文所注的出处,一律放文末,文中设序号 [1] ,文献说明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页码置于文中序号之后,例: [1](P12) 。
3. 参考文献也指虽未直接引述别人的话、但参考了别人著作和论文的意思,应在段中或段末设序号 [1] ,并在文末注明。本项与第2项不必分列,交叉排序即可。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此种情况可以不注明页码。
4.同一参考文献多次被引用,文末只标一个序号,文中应多次出现同一序号,在文中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所引文献的不同页码或篇名。
三、文末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
[序号] 作者.书名〔标识码〕.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 [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89 .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56 .
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毛选、邓选以及《鲁迅全集》、《朱光潜全集》等每一卷设一个序号。
2.译著
[序号] 国名或地区 (用圆括号) 原作者.书名[标识码].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1] (英)霭理士. 性心理学[M].潘光旦译. 北京: 商务印务馆, 1997 .
3.古典文献
文史古籍类引文后加序号,再加圆括号,内加注书名、篇名或页码。例如:
文中 孔子独立郭东门。 [1] (《史记??孔子世家》)
4.论文集
[序号]编者. 书名[标识码].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
[1] 伍蠡甫.西方论文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论文集别标出其中某一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