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为了孩子们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为了孩子们范文1
关键词: 敬业; 拼搏; 爱生; 奉献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4-0197-01
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默默的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由一位民办教师到公办教师,由村级小学到中心小学,由刚入门的新手到骨干教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偏远山区的小学教师,就像是一位演员要去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有时要像严父一样要求学生做人,有时要像慈母一样疼爱学生的冷暖,有时又要像朋友一样去理解宽容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像智慧的化身一样尽心尽责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哺育孩子幼小心灵,关心孩子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一、教学上,力争上游争做一位合格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的我,敬业意识强,奉献精神好,课改劲头足,教学成绩优,潜心研究小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大胆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方法,在教中研、研中改、教研相长,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努力争做一位合格教师。
每学期都要认真制订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经常开展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活动,对学困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工作,平时跟学生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心理和要求,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备好课,我自费订阅了多种报刊杂志,每天晚上鏖战半夜认真阅读教材及教学大纲,翻阅教学参考及材料,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挤时间定期到县城请教教学专家指导,努力做到使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清楚明了。为了讲好课,我经常早晚对着大山森林练习普通话,有时还在家里挂起小黑板,请家里人做学生练习讲课。为了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我坚持一对一批改作业,一对一辅导,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二十多年来在教学岗位上,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家事耽误学生一节课,也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教学上的微小失误,在平凡的工作中,我把教学当成我生命中的全部,倾注全力积极拼搏,我所带的课程教学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
二、工作中,尽善尽美培养孩子健康成长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创造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班级管理有方法,有计划,有总结,重过程。学习刊物、学习笔记、班会教案、班会记录等班主任资料齐全。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成绩高,深受家长及学生的好评,也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
做为一名班主任,每接一个新班级,我都非常注重培养干部队伍,共同管理班级,塑造良好班风,面向全体学生,以爱心浇灌花朵,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感化学生,使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重视家访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学习情况,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建立家校联系簿等多种形式努力和家长取得沟通与配合。基于我校偏远山区的特殊地理位置,班级管理中也特别注重安全教育,努力提高家长和孩子的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让孩子在这个快乐的大家庭中健康幸福地成长。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之所以能将班级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源于一个“爱”字──对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每当看到在晨曦沐浴中的孩子们背着书包来到学校时,就真实地感受到校园里能充分地找到自我的价值,觉得一辈子当教师无怨无悔,就是凭着对教育事业的这股执着的爱,认定了脚下这条路。于是,按照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真善美去启迪一颗颗幼小的心灵,用满腔的热情点燃学生胸中的“理想之火”,用知识的钥匙帮助学生打开神秘的科学大门,用踏实的工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称号增光着色。从不计较工作环境的恶劣和待遇的多少,但求满园桃李争奇斗艳,我把这平凡而简单的爱融于日常琐碎繁杂的工作中,全心全意地为每一位同学服务和奉献,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只要爱学生,事业就已成功了一半。
在平日里,正确地引导学生积极进取,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鼓励每一个孩子的进步,使他们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尝到了学习知识的甜美。为了孩子的成长,我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春之歌、秋之韵”系列活动,各具栏目特色的校园广播,“诵读中华经典”等活动,为学生开拓展示才华的空间。我还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故事会,“激情广场大家唱”这类主题活动,让不同的学生在各个层面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少先队还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陶冶学生积极拼搏,奋发向上精神,组织学生开展“英语之角”小报制作比赛,感受异国文化气息,加强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意识。可以说我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在快乐学习和兴趣活动中渡过的,所以学生们很喜欢他们的校园,更喜欢学习知识,也乐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有了学生积极的参与使我们的校园处处彰显生机、处处洋溢快乐的气氛。
三、生活中,用爱心浇灌祖国的花朵
为了孩子们范文2
一、积累素材,激发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五彩的生活是写作的不竭之泉,是孩子们作文的资源库。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总是及时地引导孩子们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挖掘习作的素材,使孩子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⒈观察事物,积累素材。周围的人和事物、四季的变化、美术课上的手工制作、一节有趣的语文课等都是很好的观察对象。如,某一天的美术课结束后,我发现孩子们还围在一起津津有味地玩弄着自己制作的不倒翁,于是我选出了大家公认最成功的作品,让学生观察作品的样子、特点,再进行交流,然后让制作者介绍自己制作的准备和过程以及自己的心情。这样孩子们对于不倒翁已经在脑海中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他们都感到趣味盎然。
⒉博览群书,汲取营养。教学中我让学生读好课文,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及时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比如,《秋天的雨》一文文质兼美,很适合学生学习积累。我先引导学生认识练习中例句的特点:都是打比方的句子,然后提示学生,除了打比方的句子,课文中还有把事物当做人来写的句子、句式相同又连在一起的句子,这些语言都值得好好品味和积累,交代清楚以后,再让学生摘抄并背诵。
⒊走近生活,提取素材。我们要善于培养孩子们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留心生活,去发现美、挖掘美。春天,我会带领学生观赏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去郊外踏青,使他们有所发现;夏天,我让他们去欣赏初升的太阳、火红的晚霞、一河两岸的美景;秋天,带他们去欣赏丰收的田野和迷人的梨园景区……学生通过广泛地接触自然,参加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就会从中汲取大量的知识,这样,更多新鲜、生动、活泼的素材就涌入到孩子们的作文中来,他们写起作文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二、课堂得法,课外受益
⒈立足课堂,教给方法。课堂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主阵地,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例如:教《风筝》时,我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明确文中记叙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教给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的方法;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我抓住“海面”、“海底”、“海水”、“海滩”、“海岛”,教给学生按地点转移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教给学生按季节顺序叙述的方法;经常性的把写作方法渗透到每一节语文课中,一点一滴地教给学生,从而逐渐转化为学生的写作知识,并通过引导、运用,逐渐形成能力。
⒉创设平台,引导乐说。阅读教学提倡读说写结合,只有敢说、乐说,才能为“写”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中,我经常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语言交流的平台。如教《花钟》一课,我先让学生发现,描写鲜花的开放可以运用不同的说法,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多彩。在学生充分地朗读感悟之后,我鼓励孩子们用上文中的好词、好句说说自己喜欢的花开的情形,同学们马上七嘴八舌:“我家阳台上的月季花绽开了美丽的笑脸。”“院子里的栀子花穿上了洁白的纱裙,像天使降落到人间。”……孩子们不仅可以借用文中的好词句来描写花开,同时还有自己的创造,我想这正是创设平台、恰当引导的结果。
⒊把握时机,顺势而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的智慧在指尖上。“动脑又动手,才会有创造。”课堂上我不仅让学生读、说,更把课堂小练笔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还是以《花钟》为例,我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第一段围绕各种鲜花在不同时间里绽放这一中心句详细描写了八九种花开的情形,我觉得对于指导孩子们按照总分的方法来写作有很好的引领作用,于是我以“秋天,果园里果子熟了。……”为题进行写作训练,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落实课堂练笔,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使他们心灵的感受和理性的解读通过语言文字充分地展示出来。
三、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强烈的成就感使人前进的动力会更大,学生写作也是如此。因此,我想方设法为学生习作创造展示的平台,共同分享他们的成果,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学生更高的习作热情。
⒈欣赏优美词、句、段。每一次批改学生的日记,我都会用不同的符号圈点勾画出文中的好句、好段,好词,并利用作文评讲课或是自习课让全班同学欣赏。对有创新、有个性的美词、妙句,充分肯定;对于学困生的习作更是格外关注,哪怕只有一两个好词,也会不遗余力的去鼓励、赞赏。让这些微不足道的妙语,激发出学生更多创意的火花。
⒉编辑作品集。班级墙报专门开辟了“小作家”专栏,将优秀日记、习作及时张贴,供同学们阅读欣赏;每期班级黑板报发表“我的名言”,把学生的优美句段展示给大家;把优秀习作汇编成集,取名《小荷才露尖尖角》,在班内交流学习;对于“班级优秀作家”,作文课上还要经常请他们交流自己写作、修改作文时的经过、感受,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利用校讯通、家长会让家长一起享受儿女成功的快乐,同时也给予孩子及时激励。
为了孩子们范文3
在上海,这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其生育率已降到全球最低的0.7,远低于生育率2.1的世代更替水平,这一数据意味着平均每三对夫妇中,就有一对选择不要孩子。北京的情况比上海乐观一些,但生育率也长期徘徊在0.8以下。
这两个中国最主要城市的生育现状,揭示了中国在这半个世纪中剧烈的人口变动和观念转化:仅仅在40年前,中国的生育率还高达5.1,平均每对夫妇会抚养5个孩子,而现在,在这个国家的改革开放时代成长起来、受过良好教育、有着稳定工作的育龄青年,有许多人正在逃离这一被全社会视为「理所当然的人生过程。
仅仅不过用了一代人的时间,我们所经历和信奉的重要习俗和生活方式就经历了彻底的改变,这值得我们去努力探究潜藏的深层原因。
为什么,人们不再想生孩子了?
仅仅一代人之后,许多中国人就不想生孩子了。
全球生育率和中国生育率之比
年份2005-2010
全球2.52
中国 1.55
2成职业女性
为事业不愿生育
3成男人赞同
47.92%
39健康网进行的一次中国网民生育观调查,参与人数3360人,其中1610人表示不想生孩子,占总参与人数的47.92%。
10%
韩国开发研究院(KDI)在1980年至2005年25年的时间里对女性工资和生育意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 「女性工资每提高10%,生育意愿就下降0.56至0.92个百分点。
39%
近4成的职场女性遭遇到生育压力和生育歧视,并因此影响到收入增长、职位升迁,甚至丢掉工作。
不孕不育率
3% 13%
1990 2010
教育程度和生育率关系
2010年,上海研究生学历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为0.36个,其次是大学本科0.37个,未上过学的是1.8个。
1%
根据美国经济研究局的测算,房价每上涨10%,生育率就会下降1%。
5000~8000
6成以上的城市人群表示,月收入在5000至8000元之间,才敢考虑生育孩子。
生育率最低的城市
上海 0.7
北京 0.7
澳门 0.91
香港 0.97
杭州 0.98
大连 1.0
天津 1.12
宁波 1.2
南京 1.3
0.37 1.8
东亚社会的低生育率
根据中情局世界概况(The World Factbook)的数据,全球227个国家和地区(梵蒂冈除外)中,中国、日本、韩国及新加坡这些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地区,生育率均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处于垫底位置。如果使用联合国的数据,那么你会发现,全世界5个生育率最低的国家(地区)都是华人社区:中国大陆(1.22)、新加坡(1.09)、中国香港(0.97)、中国澳门(0.91)、中国台湾(0.90)。
儒家社会向来重视子女,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人伦极为重视,但在现代化之后,却都一举跌入全球最不愿生育孩子的国家(地区)之列,实在让人感到费解。中国大陆尚有计划生育政策可做解读,但在日本、新加坡这些从未实行过生育导向政策的国家,生育意愿的低迷,就值得人们考虑其成因。
因此,韩国和中国台湾这两个实行过生育导向政策的华人社区,其生育意愿的变化,就值得参照。
韩国现行生育政策口号:一个孩子很孤单,对子女最好的礼物是弟妹。
韩国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政府为控制人口增长实行「家庭计划政策,并提倡小规模家庭。政府通过指导和适当辅助措施鼓励国民少生孩子。但推行几十年后,韩国却遭遇了严重的出生率下降问题。韩国的生育率从1960年的6.0一直下降,于是韩国政府于1996年废除了长达36年的控制人口的政策,并开始鼓励国民生育。
可情况未发生根本好转。进入21世纪后的韩国,逃避生孩子的趋势愈演愈烈,生育率于2005年下降至1.08,创造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最低水平。许多人担心日趋老龄化的韩国会失去成长动力。于是,韩国政府制定了《低出产高龄社会基本法》,并鼓励多生孩子。可2010年的生育率也仅升至1.22。
中国台湾现行生育创意标语:孩子是我们最好的传家宝。
中国台湾
和韩国一样,中国台湾也曾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实行家庭生育计划,以引导民众的生育观念,并提出诸如 「两个孩子恰恰好,男孩女孩一样好这样的生育口号。但是到了1984年以后,台湾的生育率就降到了世代更替水平线之下,此后就再没恢复过来。
到2010年,台湾的生育率再创历年新低,首度跌破「一字大关。这样的生育率,已经是全世界最低。尽管台湾当局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抛出一系列鼓励婚育措施,但收效甚微。
最后一个女人
去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其网站发表文章:《历史的终结和最后一个女人》,按照现在的生育率对各国和地区最后一个女孩出生的时间进行了推算。按照该推算,中国香港最后一个女孩将在2798年出生,中国澳门则更早,中国内地也只剩下大约1500年的时间。
《经济学人》指出,亚洲很多富裕地区的女人不愿意被婚姻的枷锁困住,更喜欢过单身生活。这是她们生育率降低的原因之一。根据联合国的信息,如果生育率不提高的话,世界上有83个国家和地区的女人将不会有足够的女儿接替她们。如此循环下去。按照《经济学人》的简单推算,离香港地区现在的375万女人最终缩减为1个只需要25代。按照香港女人平均分娩年龄为31.4岁推算,最后一个女孩出生的时间为公元2798年。
《经济学人》指出,即使是至少拥有3700年历史的中国内地,如果现在的趋势得不到改变的话,也只剩下大约1500年的时间。澳门地区虽然生育率比香港高,但由于人口总数比香港少,澳门剩下的时间比香港更少,大约只有600多年。
按照《经济学人》的推算,离香港地区现在的375万女人最终缩减为1个只需要25代。按照香港女人平均分娩年龄为31.4岁推算,最后一个女孩出生的时间为公元2798年。
A
繁忙和丰富的生活
城市人群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挤压了大部分家庭生活时间,城市越大,生活的节奏越快。因为工作压力大而导致的性冷淡、家庭生活欲望减退,已成为都市人群中普遍的现象。此外,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娱乐生活和社交活动,年轻人更乐于享乐,而不是依赖从家庭生活中获得乐趣,所以晚婚晚育,或者为了保持理想的生活状态而不育的几率更高。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进入城市生活,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将会逐步趋同。
B
短缺的劳动力
城市化水平的骤然升高还意味着:传统大家庭的解体和小家庭的增多,以及邻里关系的陌生化。这造成了育儿环境的不安全性提高,所以,要养育一个孩子,对城市青年来说,意味着在长达至少10年的时间,需要有一个劳动力来进行看护:从婴儿时期的照顾,到幼儿园的接送、小学期间的看护,等等,而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很难选择让一方辞掉工作来长时间承担这一重任。所以,要么是聘用外人来解决这一问题,增加不小的经济压力,要么是请求父母帮忙。
城市化
按照社科院的《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2》,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在统计学意义上,中国已成为「城市化国家;而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55%。在几乎所有国家中,一条普遍的规律是城市人口的生育率要远低于农村人口。在此之前,人们称其为「欧洲现象,以为生育率的低下,只存于欧洲社会,可是随着全球城市化率的提高,在所有地区都出现了相同的现象,不管是东亚儒家文化的韩国社会、中东伊斯兰文化下的伊朗,还是欧洲基督教下的俄罗斯,这一共同的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影响人们生育意愿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文化、种族、肤色,而是生活方式。
C
阶层流动的挤压
曾有网友在论坛上表示,身为「穷二代的自己不愿意再生育「穷三代了,这一言论获得了45%的投票支持。在高房价的挤压下,年轻的都市人成为各种奴隶,房奴、车奴、卡奴,因此如果生下孩子,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就成了孩奴。「孩奴一词,显示了当下城市青年的生活困境。「穷二代不愿生「穷三代的现实,集中体现了近些年来中国阶层的固化,社会的流动性不足,权贵阶层垄断了重要的社会资源,而底层民众则陷入全面的焦虑之中,不管是食品安全、房价,还是世袭招聘,直至到「生儿育女这件事上,都显示了上升通道阻塞对个体生活方式的全面影响。
D
抚养成本的升高
养育孩子是一件再现实不过的事情。父母两个字,不仅是当出来的,更是「买出来的。要当父母,买的东西可是一长串。折叠式娃娃车、大房子、婴儿床、婴儿服、尿布、玩具、奶瓶加热器、奶瓶消毒器、奶嘴、婴儿用纸巾、电子产品、学费??而近年来抚养小孩的成本涨得更快。虽然养一个孩子到底要花多少钱没有一个具体的数据,但各家机构的研究都表明了这是件对财务要求很高的事情:中国社科院给出的数据是49万人民币,美国农业部最新的数据是在美国需要23万美元。此外,由于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为人父母必须更重视孩子的质量,在义务教育之外需要花费的相关投入也是个十分庞大的数字。
当父母,买的东西可是一长串。折叠式娃娃车、大房子、婴儿床、婴儿服、尿布、玩具、奶瓶加热器、奶瓶消毒器、奶嘴、婴儿用纸巾、电子产品、学费……而近年来抚养小孩的成本涨得更快。
女人们不想生了
人们不再想生孩子了——在生育率降低的诸多原因中,有一个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女人们不想生了。
也许是现今全球最有名的女权组织「FEMEN的成员们总是神出鬼没地出现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她们觉得可以吸引眼球的角落,进行各种颇无厘头的抗议,让人很怀疑她们的目的也许只是找个理由胸膛而已。但实际上,「女权的兴起并不只是给我们增添了些这样颇有些香艳的谈资,而是在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到职场和男人们进行竞争,甚至在其收入发展趋势大有超过男性的当下,职业女性因为职位、自由度、个人事业等方面的考量,生育意愿降低甚至不愿生育的情况越来越多,而男人们面对这样的状况,却往往只能报以一声叹息。
职业女性的崛起
在19世纪中期,不过区区100多年前,在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哪怕是在当时如日中天的英国,妇女们的身份仍然是被归入丈夫名下的。赋予已婚妇女财产权在当时曾被警告说可能「将摧毁婚姻。因为如果一个妻子有权获得资产,她就会从她的丈夫那里获得「实际的解放。那「还有什么能阻止她去她想去的地方,做她想做的事呢?
时过境迁,百年以后,一切都变了。这已经不仅仅是妇女从丈夫那里获得「解放的问题,而是女人们「夺过家庭经济大权的年代了。虽然职场上的性别歧视还时不时地被人提及,但大势似乎不可扭转——越来越多的职场女性比她们的老公收入更多。在美国,这个数字占到了夫妻都工作家庭的1/3,而乐观地估计,到2024年,在美国从事教育、医疗、学术、艺术等行业的职业女性收入将超过男性,而法律界和医药业将在25年左右的时间内被女性掌握。
长久以来,女权主义者们——比如波伏娃,都认为经济独立是女性解放的核心。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甚至达到主导地位,这必然会影响到她们对「家庭决策权力的要求和期望——这可能会引起男人自身的危机感。男人们不再是唯一赚钱养家,甚至不是主要养家的人,这也意味着他们不再扮演女人们「供养者的角色。而诸如生儿育女这样的家庭大事,自然也不再是男人们自己说了算,而是需要大家坐下来「谈,甚至是「听女人的。
不生的理由
「如果没有当过母亲,那这个女人的人生就是不完整的——这句话你也许已经听过千百次,但是它或许已经过时了。法国人气作家Corinne Maier的新作《法国妈倡导不生孩子的四十个理由》就在挑战生儿育女这个一直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传统价值观。 有意思的是,这本书的作者已为人母,似乎她是在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诫还未「犯错的姐妹们。
Corinne Maier给出的理由五花八门,既有「不生就可以继续享受人生,「避免变成‘空洞的黄脸婆’ ,「孩子扼杀性乐趣(因为生产过程中医生常会用到外阴切开术)这样的「常规理由,又有「避免成为‘活动奶瓶’,「育儿使家庭被专家‘殖民’(痛恨儿科医生、心理学家、营养学家、教育专家的骚扰和说教),「避免语言退化(因为和小孩说话,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童言童语,时态和用辞都简化,当你的小孩长大时,长期操这种「蠢蛋语言的你却退化了),「你一定会希望孩子未来能幸福,但他们的幸福,却不是你能掌握或预测的(气候变暖、竞争白热化、臭氧层破洞,还有三聚氰胺、皮鞋胶囊、PM2.5??好吧,后面这些是我加的,总之就是世界太危险了,小孩子们还是先待在火星吧),这类古灵精怪的原因。但总之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不生了。
收入越高,越不想生
我们自然没有必要深究 Corinne Maier给出的「不生育理由的合理性,现实中的数字已经在说话了,女性,尤其是职场女性的生育意愿在逐步降低。
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女性怀孕对其在职场的打拼颇有影响。虽然有种种法律措施来保护女性的权利,但因怀孕而使职业生涯遭遇变数的事例依然屡见不鲜。尤其是对一些已经处于高收入高职位的女性来说,这样的影响更为巨大。在生儿育女和当「女强人之间,有时她们需要做出取舍,所以有社会学研究者表示,「女性的社会活动不断扩大,因此进军高收入职业群体的女性,想放弃生育并在职场上继续打拼的现象越发明显。
除开对职业发展的考量,个人自由度和家庭幸福指数也在影响着女性的生育意愿。Corinne Maier曾在她的大作中「警告说「当母亲是女人的陷阱,既要上班、做家务,还要接小孩、煮饭,还要保持纤细的体态,「这太强人所难。而且还告诫说「孩子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强力胶,在他们小时候,连你上个大号都不得安宁,就算是长大以后,一有问题,你也得义务帮忙,他们会黏你一辈子。Corinne Maier认为生孩子会毁掉 女人们的自由。
Corinne Maier的话或许并不完全是危言耸听,有调查显示,90%的夫妻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婚姻满意度下降,尤其是婚前就已同居的夫妻,这一影响更为严重。家庭经济状况以及两人的性生活等一切问题突然都发生了变化。
怀孕生子对职场生涯的造成的困扰,孩子出生及养育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乃至身体的体型变化,个人的自由时间和夫妻的性生活受到影响??这些都成为女人们「不生育的理由。
男人们不再是唯一赚钱养家,甚至不是主要养家的人,这也意味着他们不再扮演女人们「供养者的角色。而诸如生儿育女这样的家庭大事,自然也不再是男人们自己说了算,而是需要大家坐下来「谈,甚至是「听女人的。
婚姻的影响
中国社会的家庭观念在近60年间一直经历着变化,意义最深远的,是女性地位的上升和婚恋观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推迟了结婚年龄,在上海、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在过去30年间大幅提高,已近逼近30岁,和富裕发达国家相当。推迟初婚意味着,她们中的很多人会终生不婚。这一数据显示了女性在获得和男人相当的工作机会后,有了更独立的经济地位,这种转变会促使她们对婚姻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她们当然还渴望婚姻,但结婚只是为了使自己有更幸福的生活,而不再是依附男人过活的生活必需。
此外,对配偶的期望上,中国女性的标准越来越高了。月入4000元才有资格谈恋爱的话题,不仅仅是吸引眼球的标题而已,这意味着女性不再是处于弱势的一方:婚姻的自由、女权的大幅提升、更公平的收入,以及显而易见的,相对较少的人数,都使她们在婚姻市场上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电视节目《非诚勿扰》的火暴,24名女性对单个男嘉宾的身高长相、家庭事业、谈吐性格等方面的判断,只是对这一社会现实的真实注脚。男性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并且将会更残酷:中国目前的男女收入比率为1:0.65,而在更为发达、女性权益更受保障的西方国家,数值比这更高,英国是1:0.71,美国是1:0.88,挪威甚至达到了1:1的理想状态,随着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趋势显然无可阻挡。
此外,对低质婚姻的不容忍,还使得中国社会的离婚率大幅攀升。中国的离婚率已经保持连续8年递增,每年有200万个家庭解体,这种越来越高的离婚率,打击了人们对像美德一样的长久婚姻的信心,对家庭财务、长远规划,甚至子女生育方面,都施加了负面的阴影。如果同样的现象发生在西方,这并不会影响到社会的生育率,但东方拥有着截然不同的婚姻和生育文化。在美国,将近40%的小孩是单亲妈妈生的,在一些北欧国家这个比例高达60%,人们对不结婚但拥有小孩的现象司空见惯;而在亚洲发达国家,例如日本,这样的单亲家庭的比例却低至不到2%。这一差异的原因是在儒家文化下,未婚生子仍是不被主流道德观所接受的,所以,如果要生育孩子,就需要有稳定的婚姻。事实却是,晚婚和不婚,以及拥有失败婚姻的人越来越多。
「剩女一词的出现,不过是对这些现象的集中描述。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经济自由、对爱情充满期望,对低质的婚姻更不容忍,这些期望在某种程度上为她们的婚姻设定了更高的标准和难度,所以,在婚姻之路上遭遇的坎坷就更多一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农村女性的初婚年龄更早,更容易达成适合的婚姻。而找不到适合结婚男士的都市女性,主动或被动地单身,造成了她们最终成为「剩女,她们既在传统的道德要求下无法单身抚育孩子,又拥有较高的经济独立性,两相结合的结果就是:更低的生育率。
生儿育女
一件政治正确的事情
在中国,生儿育女从来不是件个人的事情。
来自家人的催促是最常见的压力。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没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这意味着,不管你在世俗的生活里获得多少成功、乐趣、幸福,仅仅因为没有生育后代,这一切都不具有任何意义。这种固执的缺憾教育,成功宣扬了拥有自己的孩子乃是一种圆满生活的必须。
此外,一对已婚的夫妇,如果迟迟没有养育小孩,还得遭遇到隐私上的困扰。亲戚、朋友、同事会关切你的生养计划,他们不会有任何侵入他人隐私的道德困扰。想要结束这一切的办法只能是生下孩子,否则就会面临每年不停的关心,对你生育能力的揣测,甚至是道德上的品头论足。
此外,社交也是个难题。在结婚、生子这样的问题上落单和特立独行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段后就会发现自己会遭遇社交上的尴尬:从前的朋友们都已为人父母,大家聚在一块儿时,论题往往都集中在育儿经上,哪种尿布更好,哪个幼儿园报名容易,谁家孩子有出众的才艺??而落单的人就只能沉默以对,两次三次之后,你会发现连社交都变成了一件让人厌烦的事情。
但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以上这些情况说不了。
Me First
对没有生育意愿的人来说,当父母只是件符合「政治正确的事情而已:符合父母的要求,符合亲朋好友的眼光,符合社会的大众潮流。那,为什么一定要用别人的意愿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呢?
在他们看来,「自己优先(me first),才是有勇气的表现。人生的意义,不用靠一个小孩来证明。人们忙着挣钱养家、工作、制造下一代,然后往复循环,独独没有去体验生命的梦想和意义。如果小孩子只是一件安慰人生的道具,生育才是件不道德的事情。
模仿来的渴望
在生儿育女之前,很少会有人扪心自问:我是真想要孩子,还是因为社会的压力才发展出这样的渴望?人们生孩子,把这当成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身边的同学朋友都结婚了,所以我也要结婚;因为大家结婚后都生孩子了,所以我也要生孩子。这种渴望更像是一种模仿来的渴望,并非发自本心。而生育这件事,本应是人生的一种选项,而非必须。
有子女的人生更幸福?
一个常见的偏见是:和有子女的夫妻相比,无儿无女的父母更不容易感觉到快乐。但事实真正如此吗?相比有子女的夫妻,无子女夫妻在性生活、社交活动和个人兴趣发展上的满意度更高,此外,他们还避免了因抚养孩子之间的争执对夫妻关系造成的影响。不过,至今尚没有确定的证据表明,哪种生活方式带来的幸福感更强,因为个体的婚姻生活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不要孩子的25条理由
1.缺乏对孩子的欲望
2.不愿意为孩子牺牲隐私
3.不愿意为孩子牺牲时间
4.不愿意承受增加的财政责任或负担,或无力支付这一成本
5.认为要孩子将阻碍职业发展
6.认为家长身份有一天将被自己厌恶
7.认为保持一定程度的与伴侣之间的情感和肉体亲密性在孩子出现后会变得不可能
8.感觉到或者事实上无力做一个有责任心、有耐心的家长
9.不生就可以继续享受人生。一旦有了孩子,就会失去自我,开始活在别人的时间里,照别人的行事历走
10.身体状况不允许,如存在糖尿病、抑郁症或宫外孕的风险导致怀孕变得危险或困难,或抚养孩子变得困难
11.害怕或厌恶怀孕的生理状态
12.认为生产是人生一大折磨
13.担心母乳喂养令身材走形
14.相信不把更多的人带到世界上来是仁慈之举
15.认为如果孩子是多余的,带他(她)到世界上来就是错误的
16.认为既然有如此多的孩子等待被领养,有意地要孩子就是错误的
17.认为养宠物比养孩子更有乐趣
18.既要工作又得抚养孩子是件痛苦的事情
19.孩子扼杀性乐趣
20.世界上人口太多,空间有限,不生育是一种美德
21.教育孩子是一场战争
22.中国环境太差,不适合小孩生长
23.把孩子作为维系婚姻的手段,对子女不公平
为了孩子们范文4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学管理;成长保障
在学前教育中,广大教师既要怀着一颗爱心对待孩子,同时也要提高教学技巧,消除各类隐患,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与生活。笔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始终以关注孩子成长为己任,尽自己能力为他们创造一片成长的快乐天空,在本文中做简要论述。
一、营造良好氛围,让孩子们处处受到熏陶
环境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孩子们生活在充满教育的氛围中,他们的心灵会得到洗涤,他们的行为习惯也会得到规范。笔者始终重视良好氛围的营造,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在整个园内大环境创设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如一进大门就可看见墙壁上一幅描绘孩子们快乐学习生活场景的喷绘画,让孩子们明白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活动场地周围都有一些小朋友参加各类活动的照片以及孩子们喜欢的动画形象,这些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展示可有效营造教学氛围。笔者在班级中也注重营造氛围。在卫生角旁边有“我们都来争当爱干净的好孩子”的温馨提示,孩子们每天在这里洗手的时候都会受到卫生教育;在整理柜旁边,笔者设置了一些生活独立自主的宣传内容,引导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些都可以让孩子们在良好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有效教育。
二、注重行为习惯培养,让孩子们从小讲文明有礼貌
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培养要从小抓起,特别是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笔者注重孩子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细节,强调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上厕所、洗手、喝水时要排队;在午睡时教育他们,小朋友们都在休息时不要讲话,不要发出声响,学会照顾他人的感受;起床后要学会自己整理衣物,将小被子叠起、小枕头放好,等等。同时,要教育他们懂礼貌,教会他们正确使用文明用语,让孩子从小受到文明礼貌方面的教育熏陶。
三、优化教育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得到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一定要重视教学理念的创新,不要拘泥于陈旧的模式、枯燥的方法,要让孩子们学得有兴趣、有激情,使他们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教师除了教会孩子们如何勾勒线条、涂色彩、画造型等,还要鼓励他们放飞想象、大胆创新。如和孩子们一起画自己的家,鼓励孩子既可以画现在的家,还可以画自己想象中未来的家。有的小朋友会提出要给房子装上轮子,这样就可以到各地去游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想象,笔者对其给予了充分肯定。要让创新的思维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落地生根、开花绽放。再比如手工活动中,笔者要求孩子做橡皮泥造型,既可以按照老师示范的小动物去创作,也可以自由发挥,提高创新能力。在唱歌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孩子们唱准音调、把握节拍之外,还可以培养他们互相帮助的能力。老师教学之后可以要求一些小朋友帮助其他掌握得不太好的小朋友进行训练,大家一起来唱,最终提高全体唱歌水平,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营造团结友爱的浓厚氛围。另外,在各类活动中,教师也要重视培养小朋友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多想为什么,多动手试一试,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创新引导的综合目标。
四、重视安全卫生管理,让孩子们安心快乐成长
卫生与安全管理是幼儿园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幼儿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卫生工作要到位,要引导孩子们注意个人卫生,更重要的是配合幼儿园做好食品卫生、环境卫生方面的管理。另一方面安全工作始终常抓不懈,组织活动之前要细心观察活动场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活动的器材有没有松动或坍塌的危险,孩子们开展活动时所用的物品有没有可能对孩子造成意外伤害。在接收孩子入园和送孩子离园环节,要做好相关手续的衔接,确保孩子们平安进园、平安离园。笔者在工作中始终将安全和卫生管理作为保障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常抓不懈。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每位幼儿教师都要深度参与、主动参与,让孩子们受到更好的关心和照顾,为孩子们创造一片成长的快乐天空。
参考文献:
[1]刘红玲.转变观念,深化幼儿园内部管理改革[J].好家长,2008(22).
为了孩子们范文5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快乐学习
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调查表明:“学生不喜欢学校的第一因素不是课程的压力,而是师生关系,学生需要老师的信任、尊重、鼓励和表扬。”因为任何一个教学目标只有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沟通这个潜在环节才能得以实现。没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作为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课堂充满快乐的心理氛围,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宽松感和愉悦感。要充分与学生合作,放下架子、丢掉面子,作学生的知心朋友、好伙伴、好帮手。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动权属于学生而不是老师。教师的作用在于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共同研究者。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里,学生才能焕发出求知的积极情感,促进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情形,才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快乐学习
在进行新知教学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总有一种神秘的感受,充满好奇心。总想先知道要学的是什么知识,因此,在这中情形下,教师就要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也是求知欲的基础。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设置一些有悬念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乐于参与学习。教学中,我依据儿童心理的特点和教学教材知识本身特点,采用了“联系生活,设疑激趣”的方法。把幽默的谜语引进课堂,将生动的故事用于课堂,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趣味化,便于学生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带有小括号的两步试题”一课时,新课前我先出示一则谜语:“一个圆分两半,左一半又一半,计算时常出现,只要看见它,必须把它先来算。”谜底是打一符号。然后让学生猜,结果谁也猜不出来。但是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又不甘心,迫切要知道谜底,这时老师把话题一转,告诉大家谜底就在本节课学的知识中,只要大家课上认真听,积极动脑思考,谁都能找到答案。一个简单的谜语,加之老师有趣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情趣顿时倍增,迫不及待盼望新课的开始。
三、在活动中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快乐学习
学习方式的转变,最根本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即问题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获得,实验让学生去操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 主人。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例如:在学习“商不变的规律”一课时,点明了学习内容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让学生分组观察讨论概括等一系列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求知欲。接下来又采取“放”的方法,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新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尝试练习中,学生感受了成功的喜悦,从被动的吸收知识变成主动的获取知识。
学习方式的变革,主要是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把教师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标准答案的核实者或者,转变成参与者、协作者与合作者,让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独创性得到充分地调动,产生思维的碰撞,灵感的火花,快乐、自主地去建构知识体系。
为了孩子们范文6
小林先生用报废电车做孩子们的教室,用自己的资产创办了巴学园。教育孩子,他有极盆薪特的教育方式。为了让孩子们知道天底下没有妖怪,锻炼孩子们的胆量,他让孩子们晚上到九品佛去玩儿捉鬼的游戏;为了孩子们吃得营养均衡,他叫孩子们每天都带上“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为了让孩子们明白“无论是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他开放游泳池,让孩子们都光着身子游泳;为了让孩子们尽情地玩耍,他就叫家长让孩子们穿最差的衣服上学……小林先生知道,孩子们的成长需要快乐。所以他不仅让孩子们快乐地玩儿,而且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他让孩子们懂得天底下是没有鬼的;懂得饭菜只有均衡搭配,才有营养;还让孩子们懂得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能歧视别人,也不能自卑。
小林先生特别爱孩子,对学校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十分关心,这一点最难能可贵。小豆豆初来巴学园时,一连说了4个小时的话,小林先生一直用心倾听着。他让爱说话的小豆豆尽情地说,说那些稀奇古怪的事,说得小豆豆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觉得没有什么可说了,他还是那么认真地倾听着。在孩子面前,他是多么耐心啊。
正因为小林先生独特的充满爱心的教育,才使小豆豆能够不受任何约束地快乐地成长,最终造就了小豆豆—世界闻名的大作家、大慈善家黑柳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