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安全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安全性范文1
企业资金使用的安全性,牵涉到企业业务的各个层面,在进行资金安全性管理时,要从企业的实践出发,遵循“客户价值保障”、“整体流程最优化”、“信息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安全性管理原则。
1.1 客户价值的保障
为客户创造价值,相当于为企业创造价值,客户可以说是企业唯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而企业资金业务的最终服务对象是业务相关的客户,因此在对企业资金的安全性管理,要将客户价值放在首位,一切不能够保障客户价值的资金管理计划,都不能够予以采纳。资金安全性管理中对客户价值的强调,务必打破各个部门的界限,充分调动各个部门的资源,以减少部门之间的无效劳动,从而最大限度降低不必要资金的支出量,并以最快的速度响应客户的需求。
1.2 整体流程的最优
针对传统分散型的资金安全性管理流程,企业资金安全性管理不能仅仅关注本部门任务的局部效率,还需要兼顾整个流程的效率,安全性管理强调整体流程的最优化原则,在进行各个部门任务布置时,综合顾客、竞争、变化的“3C”需求,在组织运作的前提下,建立起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譬如企业采购、生产、策划、营销一体化的任务流程,各项资金的审批,都要综合每个部门资金需求计划,判断提交审批资金申请是否切实满足整个任务流程的安全运作。
1.3 信息技术的支持
企业资金安全性管理离不开信息的有效传递,而保证信息采集、加工、传递、共享的及时性,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企业资金安全性管理中,包括客户、供应商等在内的内外部资源整合,只有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更为精准地传达客户的需求,或者将企业采购需求及时传达给供应商,方可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水平,以及对企业内外部资金业务变化的响应速度。
2. 企业资金安全性管理的方法
在遵循企业资金安全性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分别从投资项目业务、业务工作流管理、网银提收付业务等方面入手,研讨企业资金安全性管理的方法。笔者结合相关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2.1 投资项目资金的安全管理
企业投资是创造盈利条件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赖以生存发展的资金业务流程基本模式。投资项目业务流程资金的安全性管理,由决策层、投资项目管理部门、合作项目公司负责执行。首先是设计项目公司建议和表决设立项目公司,在投资项目商榷后,开始对企业的情况进行汇总,同时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初步确定项目资金安全性管理的可行性研究方向。尤其是业务部所提出的企业情况,要有充分的研究和探讨过程,进而通过表决提出实施和改进的要求。该步骤可按照投资项目业务资金安全性管理所需,进行重复地设计。其次是方案与计划的设立,企业投资项目过程中,包括资金投入量、投入方向,以及资金使用各种规章制度等,在项目资金安全管理方案中要体现出来,至于与资金使用相关的商品开发和销售安全管理等,则体现于年度经营计划。在这些方案和计划当中,对于最高管理层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各个部门都要将计划实施情况,定时汇报给项目管理部门,譬如财务部门需将项目资金的投入和使用安全情况上报,以便项目管理部门结合业务需求做出相应的资金安全性管理计划调整。最后是业务改进,关于业务改进的要求,包含企业高层提出的改进要求和细化分解的决议要求,但市场调查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结合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建议改进计划、目标要求、经营动态反馈、经营改进建议、董事会决议要求、决议要求情况反馈、汇报执行建议等,实施全方位的市场调查。关于市场调查,笔者认为有必要不定时反馈细化目标的执行情况,以此作为产品开发、销售计划、成本控制等过程中资金安全管理的依据。
2.2 业务工作资金的安全管理
在投资项目付诸实施阶段,包括资金的收付、转账、存取等都是业务工作资金安全性管理的对象,但考虑到项目内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其中某些职能部门对资金安全管理需求方向处于不断变化态势,必须适时通过业务工作资金的安全性管理,进行相应的调整。关于业务流程资金的安全性管理,笔者认为可借助业务工作流程相关的资金管理模型,在进入用户界面后,启动应用服务层,然后分别在XML、工作流执行、管理与监控的工作流运行环境中,直接进入数据访问层,进而完成进程定义数据、工作流数据、业务模型数据的存储。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业务流程资金安全管理需求出现变化后,需要结合工作流程、人员变动和资金管理的变动态势,进行资金安全管理工作流的重新定义,期间可充分发挥ERP资金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遵循既定原则和标准的前提下,完成业务工作资金的安全性管理。
2.3 网银提收业务的安全管理
网银提收业务是企业资金信息化管理的结算中心模式之一,在该结算中心中以Web服务为核心的网银提收业务流程,安全性管理的方式首先要实现收银方银行账户余额的安全增加。某些付款企业资金使用无度,经常出现账户余额为零的情况,很多企业认为这种现象表明资金处于盘活运转状态,但事实上,并不排除资金回收问题所致。而网银提收业务流程增加银行账户余额,目的是以余额作为权衡资金流入与流出是否正常的标杆,无论是资金周转不灵,还是资金回收困难,都可以通过账户余额的数据流总结出来。其次是业务入账的提醒通知,银行将收账通知单发至企业结算中心,后者按照通知单的账面款项,办理入账业务,同时核销收款台账和应收票据。期间,企业各部门被允许以指定网上银行渠道,查询部门内部的业务到账情况,以及在接到结算中心的内部收款业务传票后,进行原始记账凭证的登记。最后是网银提收付业务流程,在提收业务流程方面,表现为:银行收款后,以收款通知单和电子收款信息方式,生成收款到账凭证,然后核销收款单据台账,并将收款通知单下发给企业结算中心,结算中心以收款通知单为依据,进行出纳、财务等收款记账;在提付业务流程方面,表现为银行付款后,以银行付款通知单和电子付款信息的方式,办理业务入账,如果存在透支,进行透支处理,如果不存在透支,则在核销相关单据台账之后,生成库存应付票据。
企业安全性范文2
关键词:安全性;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的安全性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在财务分析中体现企业安全性的主要方面就是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将企业的安全性和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联系在一起,因为对企业安全性威胁最大的是“财务失败”现象的发生,即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导致诉讼或破产。企业的安全性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安排好到期财务负担;二是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入。二者不可偏废。如果仅仅满足于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还算不上安全。真正安全的企业应是在安排好到期财务负担的同时,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入和盈利。从根本上来讲安全性要求企业必须具有某一时点上的债务偿还能力即静态性,而这个偿还能力又是平时盈利以及现金流入的积累即动态性。如果企业无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入或盈利,很难想象它能长久生存而不出现危机。我国绝大多数教科书上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都有失偏颇,并且导致企业财务分析人员教条式运用,得出的结论往往不正确。
一、我国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是建立在清算基础而非持续经营基础上的。长期以来,对偿债能力的分析是建立在对企业现有资产进行清盘变卖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认为企业的债务应该由企业的资产作保障。比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以及资产负债率都是基于这样的基础来计算的。这种分析基础看起来似乎十分有道理,但是并本符合企业将来的实际运行状况、企业要生存下去就不可能将所有流动资产变现来偿还流动负债,也不可能将所有资产变现来偿还企业所有债务。因此只能以持续经营为基础而非清算基础来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否则评价的结论只能是企业的清算偿债能力。而正常持续经营的企业偿还债务要依赖企业稳定的现金流入,所以偿债能力的分析如果不包括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就有失偏颇。
2.偿还债务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化。偿还负债的资金来源有多种渠道,可以以资产变现,可以是经营中产生的现金,还可以是新的短期融资资金。而后两种偿还渠道往往是企业在正常经营情况下常常采用的。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大多是以资产变现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渠道,显然不能正确衡量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这样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必然会使企业视线狭窄,影响其决策的正确性。
3.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是一种静态性的,而不是动态性的。只重视了一种静态效果,而没有充分重视在企业生产经营运转过程中的偿债能力;只重视了某一时点上的偿债能力,而不重视达到这一时点之前积累的过程。
4.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没有将利息的支付与本金的偿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于长期性的债务,本金数额巨大,到期一次还本,必须有一个利润或现金流入积累的过程,否则企业必然会感到巨大的财务压力。这样一个积累过程没有在财务分析中充分反映,必然导致企业产生错误的想法。
二、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短期债务偿还能力的分析,除现在所使用的几个比率外,还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取决于企业销售量大小及增长情况、成本开支比例及
变动情况、赊销政策及资产管理效率等因素。外部坏境的变化及企业的适应能力是分析企业产生现金能力的关键。这方面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1.分析企业近几年的现金流量表,观察企业近几年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充裕。重点分析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首先要分析基本的经营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如果一个企业一段时期从客户处收到的现金大于它进行的各种经营活动的支出,那么,这个现金流量水平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正数。这个数字是企业维持正常经营活动的基本保证,长期出现负值是十分不正常的,经营活动将难以维持。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其现金流量的特征是不同的,现金流量的特征与产品生命周期特征是否相吻合是判断现金流量适当性的关键。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由于企业不同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可能相互交叉,故整个企业的现金流量应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才是恰当的。其次,较多企业将一些现金流量投入到营运资本中,所以还要分析营运资本的投入是否恰当。企业在营运资本上的投入是与企业的有关政策相联系的,如赊销政策决定应收账款的水平,支付政策决定应付账款、预付费用的水平,预期销售增长前景决定企业的库存水平。所以应联系企业自身的战略、行业特征及相关政策来解释企业在营运资本方面的投入是否合理。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比率来分析现金流入与债务偿还的关系:经营活? 邢纸鹆髁?本期到期的债务。
2.通过分析企业的现金周转期限来判断现金周转的速度。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现金的周转天数实际上等于存货周转天数加应收涨款周转天数减
应付贴款占用天数。企业实际现金周转速度取决于这三个阶段占用现金时间的长短,与会计上的实际购物和实际销售有一定的时间诸位。一般来说,现金周转天数越少,其周转速度就越快,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就越强,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强。
(二)企业的短期融资能力
借新债还旧债是大多数企业都采用的一种还债技巧,所以短期债务偿还能力也包括这方面的能力。但企业短期融资能力往往不能直接从财务报表的项目上看出来,需要对财务报表附注予以分析:
1.分析企业短期借款的融资成本,若企业的短期借款利息较公布的贷款利息高出很多,说明企业的债权人对企业的信誉较担心,或说明企业尚未得到金融机构的高度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发生短期债务危机时很可能要付出高额代价甚至无法应付。
2.企业是否存在大量未使用的银行贷款额度。这种信贷额度的存在往往是企业保持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动态平衡能力的重要体现。
3.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长期融资环境。如是否具有配股资格、是否发行过长期债券且信誉良好。良好的长期融资能力往往是缓解短期流动性危机的重要保证。
4.企业的长期资产是不是有一部分可以立即变现。企业的长期资产往往是营运中的资产,短期内可能难以变现。但若企业有大量的已上市债券和股票,均可以缓解短期流动性问题。
5.企业若将应收账款出售或将应收票据贴现,另一方面如有追索权,则会增加企业短期债务数量的风险。
6.企业若有负债,或为他人提供的信用担保,均会增加企业的短期支付要求,且为进一步融资设置了障碍。
(三)流动资产的质量
流动资产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短期资源准备,绝大多数流动资产在今后的经营活动中应转化为现金投入下一轮周转,所以,流动资产的质量也影响今后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的质量主要反映为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相比是否存在高估的问题。高质量的流动资产应能按照账面价值或高于账面价值而迅速变现。流动资产的质量判别应通过分析每项具体的流动资产项目来得出综合结论。
三、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长期负债是指期限超过一年的债务,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入短期负债。长期负债的偿还有以下几个特点:(1)保证长期负债得以偿还的基本前提是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不至于破产清算。所以,短期偿债能力是长期偿债能力的基础。(2)长期负债因为数额较大,其本金的偿还必须有一种积累的过程。从长期来看,所有真实的报告收益应最终反映为企业的现金净流入,所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与企业的获利能力是密切相关的。(3)企业的长期负债数额大小关系到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所以对长期债务不仅要从偿债的角度考虑,还要从保持资本结构合理性的角度来考虑。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又能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
(-)“已获利息倍数”指标的改进
“已获利息倍数”指标是根据损益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所使用的指标。该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该指标反映的是从所借债务中获得的收益为所需支付债务利息的多少倍。一般情况下企业对外借债的目的在于获得必要的经营资本,企业举债经营的原则是对债务所付出的利息必须小于使用这笔钱所能赚得的利润。否则对外借债就会得不偿失。由此该指标至少要大于1。
但该指标有较大的局限性,表现为(1)对于企业来说举债经营可能产生风险,这个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定期支付利息,如果每期的息税前利润小于所需支付的利息,企业就有可能发生亏损;二是必须到期偿还本金,衡量企业偿债能力时,既要衡量企业偿付利息的能力,更要衡量企业偿还本金的能力。只衡量其中一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而“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只能体现企业举债经营的基本条件,不能反映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
(2)企业的本金和利息不是从利润本身支付,而是用现金支付。故使用这一比率进行分析时,还不能了解企业是否有足够多的现金偿付本金利息费用。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应进一步计算以下两个指标以全面衡量债务偿还情况:
1.债务本金偿付比率
债务本金偿付比率=年税后利润/[∑债务本金/债务年限]
该指标必须大于1,越高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就一个企业某一时期的债务本金偿付比率看,难以说明这个企业偿债能力的好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往往需要连续计算五个会计年度的债务本金偿还比率,才能确定其偿债能力的稳定性。从稳健的角度来估计这个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状况时,又通常是选择最低指标的年度。
2.现金流量偿付比率
现金流量偿付比率=[期初现金余额+本年度付息与纳税前现金净收入]/[利息支付额+本年到期债务/(1-所得税率)]
该指标用来评价企业是否在其经营活动中产生了足以还债的现金流量。该指标大于1,说明企业有足够现金支付利息与偿还本金。
(二)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来分析增加长期负债的合理性
在现金流量表分析中,当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为负数,而这些不足的现金流量主要依靠增加长期负债来弥补,则需要具体分析。若企业正处在初创时期,为保持资本结构的合理化,用一部分长期负债来支撑企业流动资产的资金需求是正常现象。若企业处于稳定经营阶段,其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已基本确定,营运资本及经营活动的现金需求应以短期融资为主,这时靠长期负债的增加来弥补经营活动的现金短缺往往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当企业是为了长期发展需求而进行长期融资时,长期负债增加的合理性也要具体分析,企业长期发展需求主要是指长期资产的购置或进行长期投资。这时应分析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企业的长期资本需求主要靠股东的投资和长期债权人来提供,而这两者之间不同行业特征应保持一定的比例。企业一般需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资本结构,若发生变化,使债务性长期资本所占的比重过大,则可能说明企业财务计划失控,股本融资遇到困难。
二、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短期债务偿还能力的分析,除现在所使用的几个比率外,还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取决于企业销售量大小及增长情况、成本开支比例及
变动情况、赊销政策及资产管理效率等因素。外部坏境的变化及企业的适应能力是分析企业产生现金能力的关键。这方面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1.分析企业近几年的现金流量表,观察企业近几年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充裕。重点分析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首先要分析基本的经营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如果一个企业一段时期从客户处收到的现金大于它进行的各种经营活动的支出,那么,这个现金流量水平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正数。这个数字是企业维持正常经营活动的基本保证,长期出现负值是十分不正常的,经营活动将难以维持。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其现金流量的特征是不同的,现金流量的特征与产品生命周期特征是否相吻合是判断现金流量适当性的关键。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由于企业不同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可能相互交叉,故整个企业的现金流量应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才是恰当的。其次,较多企业将一些现金流量投入到营运资本中,所以还要分析营运资本的投入是否恰当。企业在营运资本上的投入是与企业的有关政策相联系的,如赊销政策决定应收账款的水平,支付政策决定应付账款、预付费用的水平,预期销售增长前景决定企业的库存水平。所以应联系企业自身的战略、行业特征及相关政策来解释企业在营运资本方面的投入是否合理。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比率来分析现金流入与债务偿还的关系:经营活? 邢纸鹆髁?本期到期的债务。
2.通过分析企业的现金周转期限来判断现金周转的速度。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现金的周转天数实际上等于存货周转天数加应收涨款周转天数减
应付贴款占用天数。企业实际现金周转速度取决于这三个阶段占用现金时间的长短,与会计上的实际购物和实际销售有一定的时间诸位。一般来说,现金周转天数越少,其周转速度就越快,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就越强,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强。
(二)企业的短期融资能力
借新债还旧债是大多数企业都采用的一种还债技巧,所以短期债务偿还能力也包括这方面的能力。但企业短期融资能力往往不能直接从财务报表的项目上看出来,需要对财务报表附注予以分析:
1.分析企业短期借款的融资成本,若企业的短期借款利息较公布的贷款利息高出很多,说明企业的债权人对企业的信誉较担心,或说明企业尚未得到金融机构的高度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发生短期债务危机时很可能要付出高额代价甚至无法应付。
2.企业是否存在大量未使用的银行贷款额度。这种信贷额度的存在往往是企业保持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动态平衡能力的重要体现。
3.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长期融资环境。如是否具有配股资格、是否发行过长期债券且信誉良好。良好的长期融资能力往往是缓解短期流动性危机的重要保证。
4.企业的长期资产是不是有一部分可以立即变现。企业的长期资产往往是营运中的资产,短期内可能难以变现。但若企业有大量的已上市债券和股票,均可以缓解短期流动性问题。
5.企业若将应收账款出售或将应收票据贴现,另一方面如有追索权,则会增加企业短期债务数量的风险。
6.企业若有负债,或为他人提供的信用担保,均会增加企业的短期支付要求,且为进一步融资设置了障碍。
(三)流动资产的质量
流动资产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短期资源准备,绝大多数流动资产在今后的经营活动中应转化为现金投入下一轮周转,所以,流动资产的质量也影响今后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的质量主要反映为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相比是否存在高估的问题。高质量的流动资产应能按照账面价值或高于账面价值而迅速变现。流动资产的质量判别应通过分析每项具体的流动资产项目来得出综合结论。
三、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长期负债是指期限超过一年的债务,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入短期负债。长期负债的偿还有以下几个特点:(1)保证长期负债得以偿还的基本前提是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不至于破产清算。所以,短期偿债能力是长期偿债能力的基础。(2)长期负债因为数额较大,其本金的偿还必须有一种积累的过程。从长期来看,所有真实的报告收益应最终反映为企业的现金净流入,所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与企业的获利能力是密切相关的。(3)企业的长期负债数额大小关系到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所以对长期债务不仅要从偿债的角度考虑,还要从保持资本结构合理性的角度来考虑。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又能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
(-)“已获利息倍数”指标的改进
“已获利息倍数”指标是根据损益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所使用的指标。该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该指标反映的是从所借债务中获得的收益为所需支付债务利息的多少倍。一般情况下企业对外借债的目的在于获得必要的经营资本,企业举债经营的原则是对债务所付出的利息必须小于使用这笔钱所能赚得的利润。否则对外借债就会得不偿失。由此该指标至少要大于1。
但该指标有较大的局限性,表现为(1)对于企业来说举债经营可能产生风险,这个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定期支付利息,如果每期的息税前利润小于所需支付的利息,企业就有可能发生亏损;二是必须到期偿还本金,衡量企业偿债能力时,既要衡量企业偿付利息的能力,更要衡量企业偿还本金的能力。只衡量其中一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而“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只能体现企业举债经营的基本条件,不能反映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
(2)企业的本金和利息不是从利润本身支付,而是用现金支付。故使用这一比率进行分析时,还不能了解企业是否有足够多的现金偿付本金利息费用。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应进一步计算以下两个指标以全面衡量债务偿还情况:
1.债务本金偿付比率
债务本金偿付比率=年税后利润/[∑债务本金/债务年限]
该指标必须大于1,越高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就一个企业某一时期的债务本金偿付比率看,难以说明这个企业偿债能力的好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往往需要连续计算五个会计年度的债务本金偿还比率,才能确定其偿债能力的稳定性。从稳健的角度来估计这个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状况时,又通常是选择最低指标的年度。
2.现金流量偿付比率
现金流量偿付比率=[期初现金余额+本年度付息与纳税前现金净收入]/[利息支付额+本年到期债务/(1-所得税率)]
该指标用来评价企业是否在其经营活动中产生了足以还债的现金流量。该指标大于1,说明企业有足够现金支付利息与偿还本金。
(二)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来分析增加长期负债的合理性
在现金流量表分析中,当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为负数,而这些不足的现金流量主要依靠增加长期负债来弥补,则需要具体分析。若企业正处在初创时期,为保持资本结构的合理化,用一部分长期负债来支撑企业流动资产的资金需求是正常现象。若企业处于稳定经营阶段,其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已基本确定,营运资本及经营活动的现金需求应以短期融资为主,这时靠长期负债的增加来弥补经营活动的现金短缺往往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企业安全性范文3
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管理
1 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概述
1.1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定义
安全性评价是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安全生产全过程进行安全性度量和预测。它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而提出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电力安全性评价工作是通过对生产设备、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安全管理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其危险度的评价,确定危险程度和危险级别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后果,为制定电力安全对策、措施提供依据。
1.2中国电力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发展
安全性评价(危险评价、风险评估)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保险行业,到现在经过7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很多关于安全性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引入了安全检查表、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预先危险分析、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方法、人的可靠性分析等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和安全性评价方法。目前,安全性评价已成为中国企业安全管理和政府决策的科学依据,并逐渐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2002年中国颁布的《安全生产法》,就对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存储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提出了明确的安全性评价要求。
自1990年开始,华北电网总结中国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丰富经验,率先进行电力企业安全性评价探索。1994年—1999年,先后出版了《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水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发电厂并网运行安全性评价》等评价标准。其他电力企业也相继开展了安全性评价工作。华北电网等企业在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成功探索和实践,为国家电力公司推行输电网安全性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
1998年国家电力公司成立之后,为适应现代电网发展和安全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出把电网安全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推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始终把电网安全放在突出位置,适时提出了开展输电网安全性评价工作。倡导各网省公司通过安全性评价找出电网安全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提高电网安全水平。在这个思想指导下。2000年1月,国家电力公司首次组织专家对福建电网进行安全试评价;2000年10月26日,颁发《输电网安全性评价(试行)》,于2001年1月1日开始执行;2001年3月9日,颁发《输电网安全性评价实施办法》;2003年9月18日又由国家电网公司颁发了以国家电网生字[2003]374号《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标准,在2004年9月14日又由国家电网公司以国家电网农宇[2004]477号文件颁发了县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及标准,2005年省公司农电工作部颁发了实施方案。
1.3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意义
安全性评价是一项现实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它不代表实际的形式,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它从安全生产管理、现场设备状况、人员状况、安全环境、安全辅的材料、仪器仪表、安全防护等等方面进行检查,依据电力生产工作规程、安全生产法、电力企业生产各种标准、制度等等来进行检查,通过一级一级的自查、复查,打分的管理形式来对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个班组进行地毯式的安全检查,充分掌握系统的运行情况、管理情况。以利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并且安全性评价具有不考核的重要性质,这就表明其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特别是将安全性评价工作运用到新设备的投运前开展更加有现实的意义。
2 以往安全性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1)以往安全性评价工作是以人工开展的,效率低、时间长、记录慢也不规范,可操作性很差。
(2)以往安全性评价工作不具有打分的形式,缺少环节。不能对一轮安全性评价定性,具有机械性。
(3)以往安全性评价工作容易造成短缺查处,走过程、重形式。
(4)以往安全性评价程序单一,对存在的问题无法进行及时的跟踪,容易造成遗漏。
(5)以往安全性评价监督力度不够,完成与否无记忆,不进行滚动,有断层。
3 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管理特性
3.1标准化
所采用的标准基准为:《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国家电网公司)
标准的查评依据为:《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查评依据》。
3.2系统化
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是循环渐进的过程管理。供电企业应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和安全性评价内容,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按照“评价、分析、评估、整改”的过程循环推进,即按照评价标准开展自我评价或专家破解,对评价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根据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和分类,按照评价结论对存在问题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循环,以实现持续改进和推动,管理过程实现闭环。
3.3常态化
安全性评价以定期查评为主。安全生产工作不能一劳永逸,由于工作环境改变、管理标准改变、设备老化,新的不安全因素不断产生,需要消除隐患,管理者才能及时了解安全生产的危险度,使之达到可控、在控。
3.4动态化
安全性评价作为管理手段,必须适应社会和生产的发展要求。不断注入新的内容,融入新的体系,包括评价内容要不断完善和更新,评价标准要不断修订,评价过程要不断推进,评价质量要不断提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动态和发展的观点是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特征,是保证安全性评价能否适应安全生产实际的需要,从而保证其长久生命力的必然要求。
4 大同供电分公司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应用管理软件的应用
4.1安全性评价管理软件的优点
(1)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可以将安全性评价的工作思想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对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2)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可以将企业的安全状况及时反映在系统中,系统通过设定不同的权限,让各级领导随时查看需要查询的问题及设备和环境的安全状况,将安全性评价工作与日常管理相结合成为可能。
4.2大同供电分公司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介绍
(1)大同供电分公司安全监察部与北京三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2004年共同组织实施开发了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该系统在经过项目组半年多的开发、测试和完善以后,现在正在山西省电力公司各供电分公司的实际使用当中。
(2)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是针对供电企业的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发的一套智能化专家系统软件。该软件依据电力行业安全性评价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汇集了众多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智慧,使安全性评价工作标准化、系统化,极大地提高了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减少了安评的工作量。
(3)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不仅依照安评标准实现了定期的安全性评价工作,而且根据最新的情况增加了实时动态的安全性评价的工作,从而将安全性评价工作推上了一个更高、更现代化的台阶。
(4)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由计算机快速进行查评结果数据的处理,并可将查评的结果自动生成专家查评报告及整改意见以及各种查评报表,从而用先进的计算机专家系统取代了过去的人工评价,大大地提高了安全性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快捷性,真正地体现了事故的超前控制和预警。是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和安全管理强有力的辅助工具。
4.3大同供电分公司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业务
4.3.1定期安全性评价
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的主业务流程为定期安全性评价的流程。定期安全性评价是由一级单位组织的定期性的安全性评价。该工作分为三层结构进行。分别按照操作用户的不同身份分别实现安评工作的任务分派、查评打分、问题上报、整改任务分配等任务。
三层结构是根据用户单位的组织结构所制订的:
一级:地市级,主要工作是将安评的查评工作分配给二级单位,并接受和处理二级单位所提交的整改报告。
二级:子公司,主要工作是将一级单位分配来的查评工作再细分到三级单位,并接受和处理三级单位所提交的整改报告,根据整改报告再次对三级单位进行任务分配,如果遇到无法处理的问题,汇总后提交到一级单位。
三级:车问和班组,主要工作是根据二级单位分配来的查评任务,按照系统所提供的标准进行查评打分,并将查评结果和整改报告上报到二级部门,完成二级部门下达的整改通知。
4.3.2实时安全性评价
实时安全性评价是从三级部门发起的主动的、动态进行的安全性评价。通过不同的用户权限来进行工作,通过该模块,可实时地反应出在工作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实现问题的上报和整改任务分配。
实时安全性评价工作也是分为三层结构进行,三层结构是根据用户单位的组织结构所制订的。实时安全性评价的工作流程与定期安全性评价的流程相反,是自下往上的一种动态安全评价过程。工作从组织结构的第三层(车间和班组)开始发起,当第三层的用户发现有安全问题需要处理时,主动向上一级单位发起一个整改上报,二级单位在接到上报后,处理整改问题,将所需要进行的整改工作分配给相应的三级单位;如果接到的整改问题是该二级单位无法解决的问题,则由二级部门上报给一级部门,一级部门接到整改上报问题后,再将工作分派给相应的二级部门。二级部门再根据一级部门所分配的任务,分配到相应的三级部门。
4.4安全性评价系统运行情况
大同供电分公司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运行从2005年2月开始,主要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系统安装和基础数据录入部分。主要完成系统底层数据库的建立和高级管理以及系统管理模块的运行,至2005年8月初为止;第二阶段是工作流转部分,主要是完成安全性评价的日常工作流转,包括定期安评、实时安评,至2005年10月底为止;第三阶段是安全性评价汇总、总评阶段,包括《问题整改完成进度信息表》,《专家查评报告》等,至2005年12月底为止。
4.5安全性评价系统运行效果
(1)通过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专业软件平台的结合,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下属各单位统一管理,使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走在全国前列。
(2)能为安评工作提供简单、统一和可操作的方法,及时了解评价工作的结果和准确地掌握各单位安全状态。
(3)可以缩短自查评价周期,大大减少工作量。
(4)可以提高基层班组人员对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认识和评价技能,软件中的专家知识库在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可以指导员工自我学习,强化一线工作人员独立查评能力,实现从源头抓起。
(5)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对评价项目增添或修改,添加新问题并制定扣分标准、整改建议等,使评价标准更趋于用户化、实用化。
(6)通过软件建立一套先进的安全性评价档案管理系统,将历史评价数据统一规范管理,易于比较、分析和查询,使安全性评价的成果更好地应用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
企业安全性范文4
【关键词】企业IT网络 信息安全 影响因素 技术措施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应用到了方方面面,整个世界正在逐渐发展为一个整体,各个国家各种职业的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IT系统是不可或缺的,该系统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办公平台,同时进行更方便的内部通讯。
1 企业IT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企业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保证IT系统的信息安全是必要的保障,企业管理人员和系统使用人员都要求IT系统的安全性能够进一步提升。考虑到企业IT系统与其他类型系统的不同性质,企业IT系统更需要保证的是能够保持稳定的持续运行。针对这一要求,企业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安全管理,对企业网络管理进行必要的优化,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2 影响企业IT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2.1 自然因素
自然界存在着的一些辐射、雷电问题可能会对露天传输线路造成影响,进而导致网络传输不稳,这是可能会导致IT网络信息安全受到不良影响的自然因素。
2.2 人为因素
2.2.1 管理人员不重视
企业IT网络需要企业的专门负责人员进行管理,但是管理人员对于该项工作不够重视,就有可能导致信息安全受到不良影响。例如:针对比较重要的信息资料,没有进行加密保护;计算机开机密码过于简单;机房工作人员行为不当,没有定期进行网络维护等等。
2.2.2 不法分子恶意破坏
非法访问。有些技术人员针对系统中的漏洞进行破解,获取企业内部资料导致信息泄露,进而获取利益。
病毒入侵。人为创造破坏性的病毒,对企业信息网络进行破坏,造成企业内部信息丢失、泄露,整个系统瘫痪。
黑客入侵。有些高技术水平的黑客会为了某种目的越过企业的防火墙对IT系统进行破坏攻击,造成系统瘫痪,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3 提升企业IT网络信息安全性的关键技术
针对企业IT系统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当采取合适的安全技术提升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面笔者针对几种提升IT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展开分析:
3.1 入侵检测
结合长久以来的信息管理经验来看,单纯进行系统安全保护并不足够,因为系统本身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漏洞,而不法分子往往就是利用这类漏洞进行非法入侵。同时,企业内部也有可能出现非法入侵操作。针对非法入侵问题,可以设计专业性质的监测系统对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定期检测,其作用是保证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入侵,在断开连接的同时对入侵人员进行追踪。其工作原理为对IT系统进行关键点设置,并进行取样分析,若是发现分析结果中存在疑似入侵的现象,就马上进行有效处理。
3.2 数据加密
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时间较长,自信息技术诞生以来,加密技术就同步出现了。企业信息系统想要利用数据加密技术提供安全保障,就要结合大量的加密解密算法经验以及经典数据进行。对于需要加密的数据来说,只有通过特定的解密算法或是设定好的密钥才能进行信息读取,若是没有该类信息就无法读取,即便被不法分子所窃取,也不会发生信息泄露。数据加密技术在企业IT系统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保护商业信息,同时还能提升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3.3 防火墙
为了保证企业IT网络系统的安全,应当针对企业系统特点设计高水平的防火墙。若是没有防火墙,单纯依靠系统本身自带的安全配置并不可靠,必须保证整个系统中的主系统和子系统都在安全保护的范围之内,但是企业网络中的子网若是相对较大,那么同步性就会比较难。所以,为了保证网络同步安全,应当设置防火墙。防火墙的作用并不是对系统中所有的终端都进行保护,而是保护信息交换点,同时保证整个系统中只有信息交换点能够与外界进行联系。也就是说,防火墙的基本作用是保证企业IT系统和外界信息之间存在一道屏障,能够通过屏障的安全管理策略对交换信息流进行保护。
3.4 网络访问保护
企业IT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会对访问权限加以设置,对于不同的操作人员权限设计不同。信息系统遭到非法入侵时,其访问权限很容易受到影响,导致访问权限混乱,进而权限不足的用户也能访问越权信息,对企业IT系统的安全性造成威胁。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在进行IT网络信息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进行网络访问保护设计,例如WINDOWS VISTA系统中的NAP模块,就是对访问权限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模块。该模块能够阻止由于非法入侵导致的权限混乱问题快速恢复,进而保证正常的健康用户能够顺利访问系统。
4 结语
企业IT网络信息系统若是想要保证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必须从技术层面上实现安全管理控制,为企业运营提供安全稳定的信息环境,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工作效率以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心远.企业IT系统的信息安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4).
[2]高云伟.企业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安全性与稳定性探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4(03).
[3]李海红.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4).
企业安全性范文5
关键词:安全性评价 动态管理 系统应用
1.电力企业安全性评价概述
电力企业安全性评价是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安全生产全过程进行安全性度量和预测。它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确定危险程度和危险级别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后果,为制定电力安全对策、措施提供依据。
电力企业安全性评价是现代电力安全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促进安全生产;能够实现“四全”管理,实现生产过程可控、在控、能控;能够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现生产过程本质安全;能够促进安全生产方针、规程、规定、制度和标准的贯彻落方实,有助于提高生产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从而更利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
2.现行安全性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安全性评价是以人工开展的,效率低、时间长、记录慢也不规范,可操作性很差,不具有打分的形式,缺少中间环节。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不能对一轮安全性评价定性,具有机械性。大部分时候,安全性评价易造成短缺查处,走过程、重形式,同时监督力度不够,完成与否无记忆,不进行滚动,有断层。
3.构建电力企业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系统
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安全性评价系统)是一套构架在Internet基础之上采用J2EE技术架构建立的电力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软件,它使繁杂的安全性评价工作变得简单,对于电力企业的安全性评价工作真正实现日常化、系统化、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电力企业安全性评价动态系统业务构成
3.1.1定期安全性评价
电力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的主业务流程为定期安全性评价的流程。定期安全性评价是由一级单位组织的定期性的安全性评价。该工作分为三级结构进行。分别按照操作用户的不同身份分别实现安评工作的任务分派、查评打分、问题上报、整改任务分配等任务。一级是企业级安委会,主要工作是将安评的查评工作分配给二级单位,并接受和处理二级单位所提交的整改报告。二级是企业各职能处室,主要工作是将一级单位分配来的查评工作再细分到三级单位,并接受和处理三级单位所提交的整改报告,根据整改报告再次对三级单位进行任务分配,如果遇到无法处理的问题,汇总后提交到一级单位。三级是各二级单位和班组,主要工作是根据二级单位分配来的查评任务,按照系统所提供的标准进行查评打分,并将查评结果和整改报告上报到二级部门,完成二级部门下达的整改通知。
3.1.2实时安全性评价
实时安全性评价是从三级部门发起的主动的、动态进行的安全性评价。通过不同的用户权限来进行工作,通过该模块,可实时地反应出在工作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实现问题的上报和整改任务分配。
实时安全性评价工作也是分为三级结构进行。实时安全性评价的工作流程与定期安全性评价的流程相反,是自下往上的一种动态安全评价过程。工作从组织结构的第三级(车间和班组)开始发起,当第三级的用户发现有安全问题需要处理时,主动向上一级单位发起一个整改上报,二级单位在接到上报后,处理整改问题,将所需要进行的整改工作分配给相应的三级单位;如果接到的整改问题是该二级单位无法解决的问题,则由二级部门上报给一级部门,一级部门接到整改上报问题后,再将工作分派给相应的二级部门。二级部门再根据一级部门所分配的任务,分配到相应的三级部门。
3.2 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3.2.1通过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专业软件平台的结合,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下属各单位统一管理,使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走在全国前列。
3.2.2能为安评工作提供简单、统一和可操作的方法,及时了解评价工作的结果和准确地掌握各单位安全状态。
3.2.3可以缩短自查评价周期,大大减少工作量。
3.2.4可以提高基层班组人员对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认识和评价技能,软件中的专家知识库在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可以指导员工自我学习,强化一线工作人员独立查评能力,实现从源头抓起。
3.2.5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对评价项目增添或修改,添加新问题并制定扣分标准、整改建议等,使评价标准更趋于用户化、实用化。
3.2.6通过软件建立一套先进的安全性评价档案管理系统,将历史评价数据统一规范管理,易于比较、分析和查询,使安全性评价的成果更好地应用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
4.结论
通过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展和系统实施,电力企业可以定期、客观的评价设备的健康状况、作业环境达标情况、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尽早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目的,促使安全生产步入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使得电力企业安全管理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现代化、科学化迈进。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查评依据[S].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4月1日
[2]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S].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10月1日
[3]孙俊杰.中国电力企业管理[J].安全性评价动态化,2008年06期
[4]孙俊杰.县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动态化管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曲日森.开展安全性评价 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J].现代管理科学,2002年08期
企业安全性范文6
【关键词】安全培训;消防规划;安全是重中之重
安全生产是我国一项重要且基本的政策,也是社会、企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安全性生产工作,对于保障企业工作人员与社会公众在生产过程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是很重要的。
尤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化工企业中,接触的都是一些气体或是腐蚀性很强的液体这些对人体造成的巨大伤害的物品时,工作人员在作业时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对自己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危害。一些本来无害的气体混合之后可能会导致爆炸,不仅仅是工作人员的生命有危险,连带着附近生活的居民也会遭到牵连。所以对于工作人员进行的安全培训很重要,不仅要了解自己每天所接触的气体、液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还要知道怎么有效地保存车间中应该用的对人身危害比较大的物品,如果气体泄漏是工作人员要做那些有效地紧急自救措施,尽量让所有职工都有保护自身以及周边他人不受伤害的安全意识,不要等到事故发生之后才想到补救措施与安全培训。
广东、江苏、山东等地相继发生了化工生产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或有毒气气体泄漏事故,死伤多人,不但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还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化工生产企业火灾爆炸事故为何如此频繁?
消防规划不合理与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占主要的因素。因为化工企业的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等一部分原因,很多人都瞄上了这个行业,并且进入到这个行业当中。但是大家往往只是看到利益的诱惑,却没有注意到安全的问题,对于在厂工作人员安全方面的培训做的也不够多,不到位。也不是很重视安全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导致因小失大。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与危害。化工生产企业多分布于乡镇或城市的边缘,往往因陋就简,租用闲置的厂房、库房办公、生产,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核、验收就擅自投入生产。化工企业接触的气体大部分都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随时都会爆炸。生产产品的工人就像是行走在悬崖边缘,一个不注意就会摔下万丈深渊。加上设备的简陋,没有经过正规的部门检验,职工都不了解化工气体、液体的性质,导致火灾爆炸的事故如此频繁。
职工的安全意识差。化工企业的气体或是液体大部分都是有毒的,或是腐蚀性很强,对人的身体有害的,长时间呆在那种环境中会得一些疾病。化工企业应该定时让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对于化工生产的原料、产品进行说明,让职工在操作时不那么盲目。很大一部分的化工企业不注重职工的安全培训,认为这些都是无所谓的,职工自己注意一些就可以了,对化工生产的原料、产品进行说明他们也不会明白的,是白费口舌。而职工自己也无所谓,对于自己的安全不甚在意。在生产时,职工自己虽然会注意,但是他们自己对产品的性质不了解,在作业时就会出错。职工认为都是盐酸,浓点也是可以的,就加入到产品中,成品可能就会带有毒气。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因为职工自己的安全意识不到位,再加上企业不及时的进行安全培训,导致悲剧的发生。
化工企业的职工都要经过专门的只是培训才能去上班,这也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生命着想。只有更加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才能更加注意自己的安全。职工每天都要工作在一些有毒气体的环境下,对身体的负荷很大,健康存在一些隐性的影响。有的气体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导致生命出现危险。职工不注重这些基础性的问题,往往会发生事故。如果一个化工厂的一个装满毒气的罐子泄漏,那么整个市区都会被殃及,这不是在夸大,空气的流通速度很快,传播远,可能不止是一个市区被牵连。在有毒气工作的员工都会佩戴防护措施,以免毒气泄漏对操作人员构成生命危险。大部分职工是不愿意佩戴防护措施的,显得笨重,还不透气,比较热,而且行动不方便。他们可能认为毒气如果泄漏,会跑的快一点。但是有没有告诉他们,戴上防护措施,毒气泄漏也不会有生命危险,更不要跑。就是这些愚蠢的想法令很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