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写景抒情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写景抒情作文范文1
一、利用原有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入手创设问题情境
这种方法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最常用的一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也就是利用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自然延续和升华。用这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自然流畅,既有利于复习旧知识,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比如:在学习《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
(1)首先提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有几种?这几种解法突出了哪种数学思想方法?
(2)然后请同学们尝试运用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把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
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知识的发生与迁移过程,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新知识。
二、利用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情景。通过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性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进而引入新课内容。这种方法具体直观,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实用性强,较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好习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比如:教学《打折销售》时,教学中可以选取商品打折、银行计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信息来创设一系列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这样创设问题情境:“镍都商厦在‘十一’黄金周推出了‘所有商品八折优惠,付现满200元再返20元’的促销活动。小明、小杰的妈妈去商场购物,小明的妈妈买了原价240元的商品,小杰的妈妈买了原价250元的商品。请你帮忙算一算,两位妈妈各应付款多少元?”该问题让学生感到非常亲切,学习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展开交流学习。引入新课具体、直观,有利于学生对新课内容的理解。教学完成后,教师还可以选择现实生活中的、富有挑战性的折扣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素材,让学生通过“选择”――“计算”――“策划”――“设计”。确定了最佳购买方案,解决了问题,实现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体现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体现“做”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又渗透了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和最优化的思想。
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激发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的欲望,又能为新课的讲授做好有力的铺垫。
三、利用带有知识性、趣味性的问题、典故入手创设问题情境
这样不但能诱发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还能增长知识,了解了我国古代的数学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利用旧知识的片面性和不完备性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和认识往往具有片面性和不完备性,教师可以依此为突破口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写景抒情作文范文2
一、确立新颖别致的标题,吸引读者眼球
现在的作文要求比较宽泛,多是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这就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作文的题目就像一个人的眼睛,新颖别致的题目会让读者眼前一亮,使人一见钟情,反映出作者的文学和思想的造诣。如何确立记叙文的题目呢?
1.形象概括意蕴。这类标题多用象征手法,符合文学的本性。著名文学作品中这样的标题有《红高粱》、《城堡》和《老井》等。中考的标题有《攀登》、《窗口》、《我的脚印》和《我愿做只小蜜蜂》。
2.指出作文内容,即题材范围。如范文标题《妈妈眼里的我》、《深情厚谊》和《记一次升旗活动》等。
3.与主题有关的一事一物,或人物语言。如《______的回忆》、《书包》和《压岁钱》等。
4.人名、地名、时间等。如《母亲的爱》、《放学路上》和《我在星期天》等。
5.直接标明主题。标题是一个判断句,有主语(可以省略)、谓语和宾语。如《做一个的______青年》。
6.设问、反问、感叹以显示主题倾向。如《母亲真爱吃鱼头吗?》和《让种树人再多些吧》。
7.提出问题,引起深思。如标题《这种做法该不该提倡》和《最美的东西是什么》。
二、精心选材立意,巧妙布局谋篇
(一)选择较小的切入点
话题作文,写作范围一般都十分宽泛,但要想作文出彩,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定“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五六百字左右的篇幅内定出立意鲜明、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
(二)材料新鲜
记叙文的选材,是写好记叙文的重要因素。文章的材料好比建造房屋的材料,但文章对材料的要求永远是“力求新鲜”。想想就可以知道,假如一位阅卷教师连续不断地看到“歌颂蜡烛”的文章,他会怎么判分。所以新鲜的材料是记叙文获得高分的基础条件。
(三)内容真实
与“材料新鲜”一样,内容真实是记叙文的生命保证。那些胡乱编造的所谓“感人”故事,只会让读者反感。有一些同学为了表明自己的“崇高”,文章始终不离“助人为乐、希望工程、捐钱救灾”等,事实上,我们希望社会充满爱,充满关怀,可是我们不希望我们的文章里始终充满假话、充满谎言。牢记:只有真实的,才是动人的。我们所谓提倡的“艺术的真实”实际就是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技巧性的加工,它和内容的虚假是完全不同的。
(四)构思精巧
记叙文要写得精彩、写得让人难以忘记,就不得不在文章的构思上下工夫。一般说来,构思精巧的文章,一定是“以小见大”的,也一定是“选材新鲜”的。如一名学生写作文《留下》就完全以精巧的构思取胜。全文由三个电话留言组成,记录了非典时期一位姑娘的父母、男友、朋友的三个电话留言,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爱情、友情。这样的构思在中考作文中实属凤毛麟角,自然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构思的范围不能局限在内容或形式,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遣词造句都可以纳入。在作文之前,审好文题之后,构思就应该开始了。
三、运用多种技巧,力求生动感人
(一)调动多种感官,运用艺术通感
1.运用多种感官:如:一学生作文《雨让我陶醉》:“雨落在地上,‘开’出朵朵美丽的花,美极了。”(视觉)“嘘,闭上眼睛听那雨声!那是天使在歌唱,那歌声悠扬婉转,乃至心也跟着跳跃,跟着舞动。尽情地接受雨的祝福吧!”(听觉)“咦,一股清幽的泥土香味随着呼吸进入身体,融化在心里,舒服极了,身体仿佛在清香里拂动,正飘向天空,遨游星河。”(嗅觉)(感觉)
2.运用艺术感官:《荷塘月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借用听觉之感写嗅觉)
(二)环境烘托,景物渲染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1.写景衬托人物心情;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3.写景表现物关系;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三)自然真切巧抒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抒情是要把文章写得感动人,以引起读者共鸣。要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含蓄却真切,即间接抒情,如借景抒情、咏物抒情、叙事抒情等。也可直抒胸臆,酣畅淋漓地倾泻出浓烈而真挚的情感,即直接抒情,如呼告式、顿悟式、反复式等。
写景抒情作文范文3
【关键词】语文 作文 选材 构思
语文大作文的选材与构思,向来都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受重视、鲜有人关注研究的的环节。如何应对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完与写好大作文,是我们每个教师与学生都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除了选择题和现代文阅读容易拉分外,大作文(新课标的小作文考试写作一般只要看清了题目的显性要求与隐性要求,写作是不至于出现重大失误的)就是考试拉分最大的地方,万一没有写完、文体不对或是离题偏题一下子就极有可能少十多分,而选材与构思能力极强的学生却可以很快写完并写好大作文。因此,加强学生大作文的选材与构思能力可以说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了。
一、作文的选材
1.分析把握材料属于何种类型
①从表达方式上看,有叙述性材料、描写性材料、描述性材料、议论性材料、叙议结合性材料等。
②从文学形式上看,有新闻报道类、名人故事类、寓言童话类、神话传说类等。
③从语体风格上看,有文言文材料、现代文材料等。
④从表现形式上看,有文字材料、图片漫画材料等。
范例:Ⅰ.在不久的将来,中学生都将走向社会,社会和校园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有人说社会是复杂的,有人说社会上充满了机会。
Ⅱ.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两个人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一间狭窄的囚室里,他们唯一能了解世界的地方,是囚室里那扇一尺见方的窗口。
每天早上,他俩都要轮流去窗口眺望外面的世界。
一个人总是愁苦地看着窗外的高墙和铁丝网,另一个人却总爱看窗外的天空,看蓝色天空中的小鸟自由地飞翔。
半年后,前者因忧郁死在狱中;后者却坚强地活了下来,直到获救。
Ⅲ.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Ⅳ.果戈里在自己的作品发表之前,有先请别人提意见的习惯。有一次,他写好一个剧本,把当时最有名的诗人茹如科夫基请来。一吃完午饭,他就开始朗读自己的新作。年迈的茹科夫期基有睡午觉的习惯,听着听着,不觉打起盹来了。过一会儿,诗人睁开眼睛时,果戈里对他说:“你看,我希望听到你的意见,而你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说着,就把剧本投入了火中。
Ⅴ.《中国青年报》1999年10月27日刊登过《古老而永恒的丰碑》一文,文中写在贵州发生的缆车事故中,缆车以疯狂的速度坠落,在撞击地面的一瞬间,潘天琪、贺艳丈夫妇同时举起两岁半的儿子潘子浩,结果夫妻双双遇难,而儿子却安然无恙。6年前发生的南京“7·31”空难,在清理现场时,发现有位叫贡红梅的年轻妈妈双手还紧紧抱着一个9个月的婴儿,在20多个幸存者中,婴儿伤势最轻。当年唐山大地震,人们在清理废墟时,发现一位母亲割破自己的血管用热血哺育怀抱中的婴儿。
解析:范例Ⅰ属叙议结合性材料,范例Ⅱ属叙述性材料,范例Ⅲ属寓言故事类材料,范例Ⅳ属名人故事类材料,范例Ⅴ属新闻报道类材料,2011年江西高考语文卷作文题为文言文材料,小作文为图片漫画材料。当然,以上材料同时也是从属多种类型的。
2.明确三组对应,材料内容与自己所选材料、所写内容的“三个不同一个相似”的原则: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发生或经历的相似的事情
所选材料与分论点、每段中心的对应。
所选材料(事件或论据)与所写文章内容、情感、观点的对应。
范例与解析:以上述Ⅱ则材料为例,总是愁苦地看着窗外的高墙和铁丝网的那个人代表生活中消极悲观的一类人物,总爱看窗外的天空、看蓝色天空中的小鸟自由地飞翔的另一个人则代表生活中积极乐观的另一类人物。发生在这两个人身上前后的事情代表生活中的一类事情,这种现象也代表了一类普遍的现象。
根据“三个不同一个相似”的原则,我们先对所给材料进行如下提炼。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地点:纳粹集中营的一间狭窄的囚室
人物:“一个人”与“另一个人”
做的或发生的事情:“一个人”与“另一个人”都被囚,都只能通过囚室里那扇一尺见方的窗口眺望外面的世界;“一个人”总是愁苦地看着窗外的高墙和铁丝网,最终因忧郁死在狱中;“另一个人”总爱看窗外的天空,看蓝色天空中的小鸟自由地飞翔,最终坚强地活了下来,直到获救。
接下来选材就严格按照“三个不同一个相似”的原则,比如我们举两只青蛙掉入牛奶罐的寓言故事作为论据,看是否符合“三个不同一个相似”的选材原则。
时间:某天(与所给材料的时间不同)地点:牛奶罐(与所给材料的地点不同)人物:两只青蛙(与所给材料的人物不同)“三个不同”
做的或发生的事情:“一只青蛙”与“另一只青蛙”都被困,都只能往上跳出牛奶罐才有生路;“一只青蛙”眼里只有灭顶之灾的恐惧,觉得没有希望跳出,最终沉溺于牛奶里死亡;“另一只青蛙”认为上帝给了它坚强的意志和发达的肌肉,一定能够跳出去,最终液状的牛奶变成了一块奶酪,它轻盈地借助发硬的奶酪跳出了牛奶罐,重获了自由和生命。“一只青蛙”与“一个人”做的或发生的事情相似,都是一样的悲观消极面对困境而最终死亡,“另一只青蛙”与“另一个人”做的或发生的事情也相似,都是一样的积极乐观地面对困境而最终重获自由和生命。这就是“一个相似”。
可见,所选材料两只青蛙掉入牛奶罐的寓言故事完全能与所给材料对应起来,符合“三个不同一个相似”的选材原则,作为写议论文的论据没有离题偏题,是则好材料。
3.所选材料要具备“真实、典型、普遍、时鲜、深刻、有价值、能论证观点、能表情达意”特征
范例:略。可以参照历年高考满分或优秀作文进行分析对比,验证反思。
4.对所选材料务必进行筛选整合,提炼加工,做到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范例:略。可以参照历年高考满分或优秀作文进行分析对比,验证反思。
二、作文的构思
1.关于艺术构思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将艺术构思(想象联想)和虚静的精神状态称为“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并全面提出了作家进行艺术构思的基本修养: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绎)辞。
要怎样才能“穷照”或“绎辞”呢?刘勰在对汉魏期间司马相如、扬雄等十多个作家的构思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提出:有的是“心总要术,敏在虑前”,故能“应机立断”;有的则“情饶歧路,鉴在虑后”,所以要“研虑方定”。根据这些经验,刘勰作了如是总结:难易虽殊,并资博练。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这段话正阐明了上述四项修养功夫的基本要领,就是:学深、才富、博见、贯一。必须“博见”,才可能“穷照”;只有“贯一”,才能“绎辞”。值得注意的是这四项的关系。刘勰认为,任何作者,如果“学浅”、“才疏”,在创作构思时,必有“苦贫”、“伤乱”二患。解救二患的办法,一是要见多识广,一是要集中思路,突出重点。才学不足造成的二患,既然可用“博见”和“贯一”来拯救,可见对一个作家的艺术构思来说,“博”、“一”二项更为直接和重要。“才”和“学”对一个作家的平素修养来说是必要的,但作者的才力学识,主要应建立在“博见”的基础上,而“贯一”则指出了艺术构思的基本途径。所以,“博而能一”就是艺术构思的基本要领。
笔者认为,“博而能一”放在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就是融会贯通、万法归一的意思,敏捷的艺术构思能力来源于平时的三大积累——生活积累、阅读积累与创作积累。
2.平时写作与考试写作多注意训练与培养优秀的思维习惯,尤其是要从思维的七度(角度、速度、深度、广度、密度、高度、长度)来进行
3.平时与考试写作如何运用艺术构思
①准确把握文体要求,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Ⅰ.熟悉常考文体特征,掌握文章常见思路结构形式。
A.议论文常见结构思路:总—分—总、总—分、分—总,中间并列、层递。
B.散文常见结构思路:抒情—叙事—抒情/议论、叙事—抒情/议论、抒情—叙事—以景结情、抒情—写景—抒情/议论、写景—抒情/议论、抒情—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议论—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现实—回忆—现实、回忆—现实、回忆—现实—未来、甲地—乙地—丙地、甲地—乙地—甲地等。也可使用A条中议论文的结构形式。
以上两类文体文章的写作,开头常要点题或亮出观点、题旨(可以抒情、议论),非命题作文还可在题目中明确文章的中心意思或中心论点。
C.小说常见结构思路:现实—回忆/梦境—现实、回忆/梦境—现实、回忆/梦境—现实—未来/梦境、甲地—乙地—丙地、甲地—乙地—甲地、序幕—开端—发展——结局—尾声。
Ⅱ.文章中间部分的内容如有并列的几个方面,最好每段都有个中心句,在合适的位置也许还可以点题。
Ⅲ.文章结尾部分要点题、亮出中心论点或揭示主旨,以取得首尾呼应的效果,散文的结尾宜深入的抒情、议论,也可以景结情。
②想到政治时事,历史人物事件,地理现象,文学常识(作家生平经历)、作品中的人物事件。
③想到学过的课文、做过的练习,考过的试题,看过的报刊文章,印发的资料,熟悉的歌词,谚语格言,经典广告词等。
④正面反面,中国外国,古代当今举例,联系现实生活、考卷中的阅读理解的文章或诗歌获得启示,多引用课本中的诗词与古文里的名句、名段,多运用所熟悉的作家的身世经历或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材料。
⑤字数的安排(开头多少字、中间多少字、结尾多少字),事件或论据的详略、先后,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每段的中心句、解说句、过渡句的处理。
写景抒情作文范文4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听过这样一种说法:“学生的作文是自己学会的,不是教师教会的。”此话看似有理,但未免失之偏颇,因为它有意贬低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若照此逻辑推演,作文指导就成了多余的了。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细细体味起来,这句话本身就含有为达“不教”之目的而必须有一个“教”之前提的意思。教师的作用在于“引路”、“开门”,路通了,门开了,登堂入室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该并且也无法代替。由此可见,作文教学的关键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引路”、怎样“开门”的问题。
从根本上说,写作不是知识,而是一种能力。但从知识与能力相互作用的关系来看,知识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学生的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而获得的。所以,初中作文教学可从讲授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入手。如何审题立意,如何选材剪裁,如何布局谋篇,如何处理详略,如何开头结尾,如何衔接照应,如何叙事记人,如何写景状物……等等,这是前人总结的经验,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学生作文时心中就有了数。
作文知识是一些抽象的文句,必须结合具体的文章去揣摩才能深入领会,同时还需把尝试和领会到的知识付诸实践,才有取得实效的可能,这就突出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的“引导”是以千姿百态的各类文章为中介来达到理解的。教师应尽量地发挥教材的潜在因素,让学生在阅读这些风格迥异的课文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理解并掌握一些写作方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如通过学习《白杨礼赞》、《海燕》,理解象征联想、托物抒情的写法;通过学习《小巷深处》领会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及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方法。现行初中教材在编写体例上重视读写结合,读写训练的安排具有阶段性、连贯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发挥其教材的优势,以读导写,以读促写,以读仿写,读写结合,全面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作文,还必须针对具体课文的特点找准“结合点”,然后以课文为写作范例,把写作知识的传授,融会于课文的阅读指导之中,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例如,情景交融是记叙文写作中常用的知识,朱自清的《春》就是成功运用的典范。而为写景而写景又是初中生作文中的常见病之一,所以,《春》的教学就不能对这一知识点视而不见或泛泛而谈,而应结合具体的句段,切实指导学生领悟情境交融法运用时的四种具体形式:①作者开篇伊始就把自己对春的向往之情作了直接的抒发(“盼望着,盼望着……”),然后再引出对春景的描绘。这是由情引景。②作者在具体生动地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5幅画图的基础上,结尾处水到渠成地用三个比喻句来讴歌春天,抒感。这个结尾正是对前面5个画面所包含的感情的总揭示。由此可见,作者并非为写景而写景,绘春的目的,是为了烘托爱春的感情。这是以景托情。③第4自然段描绘春花图,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一句话是抒情的,然细细品味,却“一切景语皆情语”,句句洋溢着对春花的喜爱之情,情景像水乳一样交融在一起。这是寓情于景。④在“迎春图”中,作者既描绘了一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又抒发了满腔的激情:“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这里,有景有情,情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这是情景相生。通过以上有目的地引导分析,借助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的感染以及各种教学手段(如声情并茂的朗读)的强化渗透,学生对情景交融这一写作知识怎能不达到具体的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另外要引导学生拥抱生活,积累素材,阅读感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读书,读报,读杂志,读生活。边读边摘抄,边读边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作文时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思想感情可表达。
还要加强写作技法指导,增添文章美感。作文要写好,“知识积累靠学生,技法指导靠教师”。这就是说,写好作文要靠这两方面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精彩文章,传授技巧方法,进行实践演习。
巧拟题。让文章标题更美一点。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窗口。美的标题像磁石,一下子就会吸引住读者的双目,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有些含义隽永的题目,还会使读者品味再三,久久难忘。
巧选材。让文章内容更美一点。莎士比亚曾说,文章的美决定于内容的美。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所以作文的内容要新鲜真实,切忌违背生活常理的胡缠乱造,切忌生硬搬用别人的陈词烂调;内容要情真意切,切忌故作姿态,无病。指导学生选取生活中亲自经历或亲眼目睹的材料,写真实的生活,抒真情实感,这样会让文章的内容更美一点。
巧构思。让文章结构更美一点。内容与形式总是合而为一,浑然一体,密切相关的。精巧的结构,往往会使内容显得更美。作文中如能巧设悬念,或欲扬先抑,或运用倒叙、插叙,或巧用设问,则会使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如能做到首尾相衔,伏笔照应,过渡灵活,那么文章自然会浑然一体,增添美感。
写景抒情作文范文5
课标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情感真实是中考作文的重要评分标准之一,真实为文,倾情而作,读之如品佳酿,甘美醇厚,回味无穷。然而有许多考场作文常常呈现下列问题:一是内容虚假,情感造作;二是描写不实,情感平淡;三是空洞无物,无病;四是突转无序,令人生疑。作文中的情与事、情与人、情与景、情与理,只有巧妙融合,才能情真意切,鲜活动人,夺得高分。因此,中考作文只有真情为文,才会活色生香,魅力无限!
【原文展示】
风雨中的小草
湖北省松滋市南海中学 张代瑶
小草只有经受住风雨的折磨才会茁壮,人只有经历过风雨的考验才会长大。
——题记
又是一个秋天,又是一个多雨的秋天。猛然间就将我扯回了那一个雨霏霏的日子。(开篇扣题不紧,写景不美,渲染不够,使得全文情感基调过于平淡。)
“今天我们进行测试。”老师的声音穿过教室。“滴答滴答”,手表的秒针疾速地走着,一圈又一圈,从不停歇。窗外,黄豆般大的雨点打在玻璃上,风也在怒吼着。我环望四周,同学们都在奋笔疾书,我一脸茫然,无从下笔。(以“黄豆般大”来修饰秋雨,用“怒吼”来写秋风,描写有些失真。写景过多,对于答题过程却一笔带过,给人描述不实之感。)
我惊异于老师的阅卷速度。老师在台上宣读着满分同学的名字,我怀着一丁点儿希望到最后,我的试卷像雪花一般从天而降,带着一种刺骨的寒冷,右上角鲜红的阿拉伯数字让我不寒而栗。听着周围的欢声笑语,我感觉自己掉进了失败的深渊,只想赶快逃离。(此段第一句与第二句缺乏过渡,显得突兀。行文中心理活动描写不细腻,未能形成文章动情的亮点。)
放学后,我独自撑着伞在郊外散步。黑色的云,黑色的天空,就连风都是黑色的。雨依旧下着,路旁一棵小树被打得乱颤。突然间,一丛刺眼的新绿映入眼帘,我好奇地走过去,那是一丛小草,它们的叶片上挂着水珠,叶尖也已经垂到了地面,它们早已不堪重负,似乎一点重量都足以让它们受伤。可偏偏天不遂人愿,一滴雨还是落了下来,只听“咔嚓”一声,我回头一看,一根树枝被折断了,落在地上,毫无生气。再回过头来,那一丛小草居然没被折断,还在坚强地支撑着,我似乎看到了它们咬紧牙关,与风雨搏斗的情形。(“就连风都是黑色的”,这句话言过其实,描写不当。描述小草与风雨搏斗的情形过于粗疏,使得文章主旨大打折扣。)
也许我就是这株小草,在生活的泥潭里绝望地挣扎,一次又一次的暴风雨向弱小的我打来,让我不堪重负,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小草却告诉了我,只有坚强起来,承受一次次挫折,才会慢慢地成长。(此段抒情议论有力度,但与上段描写无法挂钩,联系不紧密,显得十分矫情。)
慢慢地,风停了,雨住了,太阳绽放出了最美的笑容,草上的露珠折射出了最美的彩虹,人生旅途上多了一个昂首前行的身影。(结尾借景抒情,恰到好处,但能照应开头就更好了!)
【病理诊断】
这篇作文描写空泛,抒情矫揉造作,导致文章感情渲染不到位,使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大打折扣。本文情感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于考试失利的内心体验与感悟,未作生动细腻的描写,使文章缺少动情的亮点;二是对于景物的描写过于粗疏,秋风秋雨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或衬托人物,或渲染气氛,缺乏“借风雨之景,抒己之情”的意识;三是文中借“秋雨中的小草”来喻自我之坚强,这个素材缺乏生活的真实性,有虚构编造、过分加工之嫌;四是文中的情与事、情与理未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文章缺乏震撼力。此外,本文后半部分素材要更换,语言还须美化,叙事还须具体。
【升格文】
风雨中的小草
湖北省松滋市南海中学 张代瑶
小草只有经受住了风雨的磨砺才能茁壮,人只有经历了风雨的考验才会长大。
——题记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行走在人生的风雨中,我昂首挺胸,阔步向前……
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闯入了我的青春。
雨缠绵地飘飞,如丝,如线,如烟,如雾。在这场风雨中,我收获了坚强。
“今天我们进行测试。”老师下达命令,我们只有努力完成。手表的秒针疾速地飞转,同学们都在奋笔疾书。窗外冰凉的秋雨侵袭着玻璃窗,我茫然地看着桌上沉重的试卷,不知所措。
老师在两节课后就了考试结果,我的心在发榜的那一刻碎了。试卷如下坠的落叶,带着一股悲凉与无奈,右上角鲜红的阿拉伯数字让我不寒而栗。我像是被人狠狠打了一拳,立刻呆立在空气里。凝望着远处,内心如针刺一般,胸口一阵剧痛。这种痛像是从生命深处伸出来,又像是从无尽的黑暗里伸出来,一把卡住我的脖子,张皇,失望,茫然……
放学后,我独自撑着伞走在雨中。黑色的云,黑色的天空,让我心灵的天空更暗了。突然我看到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空旷的操场上还有一块翠绿,一片野草在风雨的洗礼下,变得格外油亮,在其他草儿枯萎之时,它们却还在生长着。我在内心一阵悸动,为那坚强的生命。
秋风吹拂,那片野草笑弯了腰;细雨沐浴,那片野草笑歪了身子。我好奇地走过去,是一丛小草,它们的叶片上挂着水珠,叶尖也已经垂到了地面,早已不堪重负,似乎一点重量都足以让它们受伤。然而它们努力坚持,坚信自己一定会打败风雨。我似乎看到这丛小草从一把不起眼的种子开始努力生长,今天终于骄傲地挺直了腰杆;我仿佛看到了小草咬紧牙关,与风雨搏斗的情形。我的心灵被震撼了——我不就像这片野草吗?在考试的泥潭里拼命挣扎,一次又一次地受挫,一次又一次地坚强挺立。我突然明白:振作起来,发奋图强,才能让梦想之花在风雨中绽放!
慢慢地,风停了,雨住了,太阳绽放出了最美的笑容,草上的露珠折射出了一弯美丽的彩虹,人生旅途上多了一个昂首前行的身影。
【简评】
修改之文,借“秋雨中的小草”来喻自我之坚强,生动展现了自我坚强不屈、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行文中细腻真切地描写出自身的感受与体验,并由此抒写出自我深刻的感悟,使文章内容丰富,立意深刻。修改之文最突出的亮点就在于寓情于景,寓情于事,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炉,让叙与议、虚与实、写景与抒情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使人读之情真意切,感觉意蕴无穷。另外,语言凝练优美,生动准确,情味悠长,感人至深。
【升格启示】
中考作文只有用真情打造,才会放射出诱人的光彩。那么怎样来表达真情,抒写真情呢?
一、走进生活,积累情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情感从生活中来,自然、社会、人生都是写作的沃土。我们要获得生活的真情实感,根本的办法就是去深入观察生活、亲历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积累情感。
二、思考生活,孕育情感。对生活中的一事一物,我们不能仅停留于感知的表面,而要善于联系,把握实质,获得某种启迪。最好的方法就是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学会写情感日记,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录下来,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孕育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动情描摹,提炼情感。作文不是生活的简单相加,我们要认真回忆和筛选记忆中的素材,再进行适当加工、组合与提炼,选择那些能触及自己灵魂、感动自己的材料,将某个片段、细节甚至某一句话提炼为习作的“动情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且要着力描画好这个“动情点”,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样就能打动人,感染人。
写景抒情作文范文6
②忌故弄玄虚有些文章开头,故意耍花枪,兜圈子,有意让人琢磨不透,进入“迷魂阵”,不愿将意思直截了当地写出来。仿佛这就是文章新颖巧妙的所在,见水平、见功力的地方。其实这种故弄玄虚的作法,恰恰是写作的弊病。
③忌开头突然有些文章开头,缺乏应有的交代,显得突如其来,没头没脑,不知所云。如写读后感,有的文章在不作任何交代的情况下就开始“感”起来了。写供料作文一开头就说“读了这个材料我有深刻的体会……”材料内容只字不提就这样写,太突然了。
④忌不必要的解释文章开头,突如其来、不作交代不行,作不必要的解释也不行。如写《女排五连冠给我的启示》,要是一开头就用较长篇幅去说明女排的组成、女排五次获冠军的时间、地点,同谁争夺冠军等情况,就不必要了。当然,根据需要,适当对所写的问题作些解释也是必要的。
⑤忌凭空抒情有的文章的开头,特别是议论文的开头,不管与中心、主题有无关系,议论还没有展开,问题还没有说清,就“啊”“呀”不断,感慨万端。这种凭空抒情,只能叫无病。
⑥忌绕大圈子有的文章开头,不管中心需不需要,与主题有关无关,就先秦两汉、前村后店地谈开了。不着边际,空发议论,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绕了好大个圈子,才说到正题上来。
⑦忌堆砌名言锦语有的文章,开头想先声夺人,想不出好的办法,于是就把格言、警句等一股脑儿地搬出来,以为这样就算是个好的开头。其实这种做法带有很大盲目性,效果往往很差。
⑧忌开头重复文章只能有一个开头,可是有的文章有两个开头。比如有的文章本想从引用写起,写好后又觉得扣题目谈更好,于是又开个头。有的文章一开头就介绍背景,写好后又觉得首先应该揭示文章的中心,于是又开个头。这样都会出现两个开头。出现这种情况,可根据题目或中心的要求,取其一个开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