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曲范文1
此曲为琵琶武曲套曲的代表曲目之一,有多种版本,每种版本都有分段并以文字小标题的方式对乐曲各段加以解释。最早的版本收录在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琵琶谱》中(共十二段均有文字小标题),① 后来在李芳园的《琵琶新谱》中也收录了此曲并改名为《郁轮袍》(共十五段均有文字小标题),在1926年出版的沈浩初的《养正轩琵琶谱》中亦有收录,新编《霸王卸甲》由刘德海先生根据1956年出版的李廷松演奏谱② 在1982年编创的,原曲十六段、有小标题,新编版本则没有做分段和标题,刘先生在继承和创新的前提下一方面对乐曲的布局有着新的构思,另一方面仍保持着乐曲传统的风格特点。
乐曲描写了公元前202年楚汉争雄,项羽战败垓下的英雄悲剧,站在同情和赞颂楚军的立场上着力渲染项羽的英雄气概及楚军的英烈悲壮。刘德海先生用“古曲新弹”的手法进行了新的艺术处理,不再把重点放在描写厮杀的战争场面上,而是以描写主人公霸王这个失败了的英雄人物的心理情感贯穿全曲,着重突出了“卸”字的涵义。把全曲的从以往只注重描写气势宏大的战争场面转向描写霸王与虞姬别离的情感上,在新技法及特殊音响的衬托下表现了悲壮凯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③ 的真实情感。
传统的演奏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在情感表现上的审美需求了,刘德海先生的“新弹”之处就在于他抓住了现代人的审美取向、审美需求,并从“古”与“新”的结合中找到了能够淋漓表现他所追求的音乐情感的新技法。
二 结合音乐美学分析新编《霸王卸甲》
1.音乐情绪
音乐中的基本情绪是一种大众化的内容,那么情绪越鲜明的音乐作品就越容易被人们牢牢记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乐曲第一部分是一个篇幅较长、分量极重的引子,描写了出征前振奋军队的战鼓之声,这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基本情绪,还对整首乐曲的结构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新编《霸王卸甲》的战鼓并不像《十面埋伏》中的战鼓那样惊心动魄、鼓声震天,而是运用下出轮演奏,并在整个弦距的中间偏上方演奏,由于触点高,琴弦发出松散、幽远的声音,立即把听众带入了一个具有悲剧降临征兆的音乐情绪中来,对应着“卸”字的低沉情绪和战败场面,再加上指甲时而触品的声音,营造出了沙场奋战勇士们所穿盔甲的碰撞声,成功地渲染了情绪,驾驭了听众的听觉感知。
乐曲第二部分是全曲主题人物形象的描写,用充满坚定感的夹扫十六分音符来表现霸王的威武形象和英勇奋战的豪迈气概。音乐情绪铿锵有力、气度不凡,显现出整首乐曲的风格和韵味。每个乐节之间头尾相叠,形成了递升递减的旋律回环变奏,每句开头右手大力度的横扫泛音和急煞弦与左手刚健、挺拔的上滑音技巧相结合更显现出了霸王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气质。此段原曲变奏八次,新编版本删减为六次变奏,这样的布局使段落更紧凑,层次更鲜明,在经过三次慢板的变奏后,第四次变奏开始由慢板转向快板,当速度、力度冲到顶峰时引出全曲的——第三部分。
2.音乐音响
乐曲第三部分描写了项羽与虞姬生离死别的悲壮情感。刘德海先生在这一段使用了散板、极慢轮的技术手法,是一个对比性乐段,这一对比不仅从节奏、技法等方面体现出来,更多的是从音乐内涵上体现,紧紧地抓住了“别姬”的主题,描写了主人公强烈的内心情感。刘德海先生把原曲的楚歌和别姬这两段合为一体,运用极慢轮模拟人声哭泣的声音,深刻地表现出了项羽与虞姬的别离痛苦之情。
这些被模仿、具有象征意义的音响,一方面是指示发音体,使人们通过对这些自然音响艺术模拟的感受,联想到某些现实情景和环境。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自然音响在音乐中已经被“人化”,它们已经失去了原来的自然属性,所以也能作为传达人的情感与思维活动的一种象征体来发挥作用。④ 由于模拟的人声哭泣是被音乐化了的,所以,虽不是自然音响中的真正哭声,但在渲染情绪方面成功地传达了对应性的环境、情景和人的情感与思维活动。因此,我认为从音乐音响的发生来看,它与所有对应性的自然音响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段音乐的成功在于突出的戏剧性矛盾,用琵琶的音乐语言生动地表现出了霸王的心理动态,音乐哀婉动人,催人泪下,具有沁人肺腑的艺术感染力。
3.特殊音响
在乐曲的第四部分和尾声处都有特殊音响的出现,它既丰富了琵琶的音色,又扩大了琵琶的表现力,为乐曲增添了不可或缺的色彩。说到色彩,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色彩就是音响效果上的体现,而这里的音响效果与特殊音响效果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自然和谐的音乐,一种是不和谐甚至是噪音的音乐。而这具有画龙点睛作用的色彩效果不仅仅是一种点缀,它更贴近于音乐的内涵,使音乐场景更真实。
第一,上指带:上指带音用左手小指按在音位上,同时用食指在按音品上方用指腹或指甲面用力抓起,使琴弦打品发出“嗞”声,产生一个小二度的音高。音色清透、尖锐。此技法更加浓郁,形象地刻画了乐曲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及悲伤、愤怒等情绪的宣泄,并为此曲增添了超凡的艺术效果,这一技法在刘德海以后的创作中发挥出了其更多的潜质。
第二,相角揉:在相把位按住一弦音位,手指用力拉弦,至相外并大幅度揉弦,使弦与相角发生摩擦,音色刺耳,似刀剑相撞之声,这一特殊音响不仅烘托了乐曲气氛,更使人感到揪心、哀痛,深刻地体现出霸王项羽战败后的悲痛与绝望之情。
第三,松弦:出现在乐曲尾声部分,在滚奏空弦二弦时,即刻调松一弦弦轴,使一弦松懈后发出“噗噗”的噪声,此刻喻意霸王项羽拖着盔甲,手提钢刀,一步步走向乌江边四面受敌走投无路的境地,最后以一声不和谐的泛音强扫结束全曲,暗示着项羽自刎的情节和钢刀落地之声。
古曲范文2
一、 课堂上津津乐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老师引导学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的主要途径。古诗词是课堂学习的内容之一,是我校多年来颇有成就的实验项目。“今语不断吸收古语的精华,古语不断丰富今语的表现力”(刘国正语)。老师循循善诱,学生津津乐学。
1. 激发诗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学”源于兴趣。要让学生津津乐学,首先得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古人“诗兴大发”而作诗,诗乃诗人灵感所致,故而课堂上也应激发学生的诗兴,让学生“乘兴而学诗,想学,爱学,欲罢不能,效果方能显著。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呢?这就要求老师在导语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语言、板书设计等诸方面详加体现,尽量注意趣味性、生动性,富有感染力,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学不疲。
如教学《游园不值》和《绝句》,设计优美的导语(1):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且看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和南宋僧人志南的《绝句》(幻灯打出两首诗);
设计导语(二):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我们今天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 感受诗情。唐诗重诗情,以情为胜;宋词有理趣,以意为先。唐诗如“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诗人白居易借萋萋芳草,抒发离别之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则歌颂了母爱,可谓情真意切。宋诗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虽是对游园不值的诗人的一种宽解,但又能超越诗的意境,给人以哲理的启示:一切有生命力的事物,是任何力量也难以禁铟的。学生品读诗词,体味诗中之情,感悟诗中之理,与诗人进行穿越时空的交流,思想碰撞绽放火花,感受人生的质朴,体味美丽的意境。
3. 吟诵诗词。学生理解了诗意,感悟了诗情,再水到渠成地去吟诵,在一遍一遍的诵读中,进一步体味个中诗情,设身处地感受,当一回“小诗人”,用自己的嘴传达出诗意和诗情,从而达到审美的功效,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能显著地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 活动时琅琅吟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诗使人聪颖”,多读多背,可以增加学生阅读的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当今社会,是大信息化时代,多读多背,对学生尤为重要。正如鲁迅所说:广泛吸取知识,就像蜜蜂酿蜜一样,必须采过许多的花,才能酿出好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那所得就非常有限了。千百年来,我国更有“长者吟,壮者书,子女学,童稚背”的文化习俗。郭沫若先生在回顾幼年学诗时这样说过“儿时囫囵地背得许多唐诗,当时并不解其意,然而入脑了。年长事更,逐渐明之,解之,融于心,调度于笔。”所以我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多背,每周一节辅读课,安排学生读背古诗,博闻强记;活动课上,开展赛背古诗活动,如“赛诗会”,“我最喜爱的一首诗”,“向你推荐一首诗”等等,创设学诗的气氛,古诗分类吟诵,妙趣横生。如“春天的诗”,“四季诗歌来相会”,“花诗”,“竹诗”,“鸟诗”,“李白诗歌朗诵会”等,学生你读我吟他诵,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学生博览、强记,然后反刍、细品、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既感受到了古诗的美,还从中学到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有地理知识,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的瀑布多么壮观!有历史知识,如“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朝的杨贵妃可真会享福啊!学生不断从古诗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头脑,拓展、延伸了自己的知识界面。
三、 生活中处处有诗
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在给儿子的家书中说过:“有这样诗人灵魂传统的民族应有气吞斗牛的气势才对”。学生大量背古诗,“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厚积”的基础上,我适时指导学生“薄发”,让所学的古诗走进他们的生活,融入平时的写作活动,进一步陶冶情操,产生审美怡情之功效,让孩子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如写作时,在理解的基础上,乘热打铁,启发他们引诗入文,点铁成金。“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跃欲试,积极发言。如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来描写春柳;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来描写夏荷;用“一树寒梅白玉条”来赞美冬日雪景。作文时,引导学生活用诗句,进行适当创新,真正做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如描写秋天的落叶时,能写出“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描绘园内美景,能写出“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等。口语交际时,能说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过程中,能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勉励自己不断学习;站在山顶上的感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下”等。学生内化吸收,古曲新弹,使现代生活中充满古典美,充满高雅的情调。学习古诗,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强化了记忆,锤炼了意志品质,发展了个性,收益颇多。
古曲范文3
“古琴名家名曲进百校”活动在京启动
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北京市教委主办的“把遗产交给未来——古琴名家名曲进百校”大型系列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启动。此次大型系列活动共由“播种童心——让孩子认识遗产”、北京高校古琴社团活动和文化遗产日期间名家名曲专场演出3部分组成。活动将在北京、重庆、天津3地同时进行,深入全国100所大、中、小学校进行古琴艺术的传播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普及。
2010年8月
诸城派古琴入选世界级非遗名录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颁证仪式上,诸城派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奖牌,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最高荣誉。
2010年8月
汇集千余年古琴艺术成果 《琴曲集成》首发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出版集团·中华书局联合主办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重大成果”——30卷本《琴曲集成》首发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琴曲集成》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和北京古琴研究会编纂,当代古琴大师查阜西、吴钊负责主持整理。《琴曲集成》是一部有关我国古琴音乐研究的大型文献资料汇编,收集了从六朝到清末民初千余年间的142种琴谱,其中包含许多罕见的孤本、善本。《琴曲集成》编纂的基础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1960年,有关方面商定由中华书局负责出版,至今出齐历时整整50年。
2010年11月
千年唐代古琴杭州放声
一场以“凤凰和鸣”为主题的古琴演奏会在浙江省音乐厅举行。海内外古琴名师奏响千年唐琴“彩凤鸣岐”和“来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古琴爱好者。吴钊、成公亮、黄树志等14位当今海内外古琴艺术界颇具威望和影响力的古琴大家,在浙江省音乐厅演奏了《二泉映月》《梅梢月》《平沙落雁》等传统古曲。此次馆藏古琴演奏会使用的唐代雷琴“彩凤鸣岐”和“来凰”是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010年12月
北宋“松石间意”琴拍得上亿天价
在北京保利5周年秋季拍卖会上,一张890岁名为“松石间意”的古琴以1600万元起拍,最终以1.22亿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成交价为1.366亿元,成为国内最贵的古琴。它不仅创造了古琴拍卖纪录,也创造了世界乐器拍卖纪录。该琴为北宋宣和二年(1120)宫廷御制官琴,不仅保存完好,堪称完璧,著录详尽,还成为北宋官琴现存于世的唯一典型和清宫藏琴的标准参照。该琴之所以能以1.36亿元成交,除了古琴本身所具备的收藏价值外,更重要的是因为该琴除了宋徽宗御制外,还有乾隆皇帝的御题。
2011年1月
七位古琴演奏大家首次同台献艺
李祥霆、龚一、李凤云、杨青、赵家珍、曾成伟和戴晓莲七位当代中国古琴界大师齐聚津门,在天津音乐厅献上《琴汇——中国古琴大师雅集》音乐会。这是七位大师首次同台演出,演奏的均为大师们的拿手曲目:《流水》《潇湘水云》《梅花三弄》《归去来辞》《瑞雪》等。由中国琴会主办的“古琴雅集”每月一次,已连续坚持十余年。
2011年2月
古琴专辑《琴-赵家珍》入围美国独立音乐奖
古琴专辑《琴-赵家珍》入围美国第十届独立音乐奖重要奖项——世界音乐奖。这是继2009朱哲琴获美国独立音乐奖提名后,中国音乐作品再次获得该赛事提名。此次获奖作品古琴专辑《琴--赵家珍》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家珍演奏。专辑的十四首作品中既有孔子时期名曲,同时包括近代及现代乐曲,并分别由六把唐宋元明清现代名琴演奏相应风格曲目。“美国独立音乐奖” 是全部由乐迷网上投票决出结果的评选,从某种程度上客观地反映出音乐的真实受欢迎程度。
2011年4月
古琴器乐摇滚专辑《沧浪星》入围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沼泽乐队凭借古琴器乐摇滚专辑《沧浪星》入围第十一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四项提名,包括“最佳乐队”,“最佳摇滚艺人”,“最佳封套”和“最佳企划创意”。沼泽乐队是第一支将古琴全面融入摇滚乐的乐队,其历时近5年筹备而成的古琴器乐摇滚大碟《沧浪星》将古琴和摇滚乐各自矛盾的美学概念融合在一起,充满诗意的奇幻想象。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素有“华语文化的诺贝尔奖”之美誉,始终坚持给优秀的小众独立音乐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认可。
2011年5月
福建长泰打造国际古琴文化基地
中国龙人古琴文化村落户福建长泰,其将被打造成为一个集古琴与琴弦研究、古琴培训、学术交流、古琴文化推广为一体的国际古琴文化基地。投资12亿元人民币的龙人古琴文化村项目将依托当地恬静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主要建设龙人书院、大师纪念馆、万琴堂、音乐厅、教学坊、琴家山庄、生态农耕文化等,项目预计2014年全部落成。
2011年5月
“中国虞山琴派古琴艺术数据库”获得立项
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与常熟虞山派古琴艺术馆联合申报的研究课题《中国虞山琴派古琴艺术数据库》,获得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三期专题特色数据库子项目立项。江苏常熟因广为人知且被誉为“古琴正宗”的“虞山琴派”,于2004年被列为联合国亚太地区古琴保护之乡。2007年,常熟市又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命名为“中国古琴江南保护基地”。
2011年5月
成都非遗节古琴艺术大展开幕
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古琴艺术大展开幕,来自海内外的86位古琴各流派演奏家和琴学家、斫琴家与川派优秀琴家以及各音乐院校的青年琴家们齐聚成都杜甫草堂。三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龚一、刘赤诚、李禹贤都分别担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捣衣》、《风云际会》等乐曲的主奏。
2011年9月
诸城派古琴专场音乐会在法国奏响
应法国巴黎文化中心邀请,山东省诸城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高培芬在巴黎举行古琴专场音乐会。高培芬在巴黎演奏诸城派古琴名曲《流水》、《普庵咒》、《关山月》等,还有由她打谱创作的《客窗夜话》及琴歌《忆清照》等。
2011年10月
沼泽出新专辑《1911》,以交响曲式演绎古琴摇滚
沼泽乐队即将发行古琴器乐摇滚唱片《1911》。作品以古琴的苍凉意境担纲,加上摇滚乐三大件的强有力声墙,并采用交响曲式的叙事型结构作铺排,汇流成一首长篇摇滚交响史诗。这次沼泽借鉴了交响曲曲式来演绎他们独特的古琴摇滚曲风,为摇滚乐的表达形式提供更多新的可能性。
2011年12月
古琴大家刘少椿《琴谱墨迹选》首发
纪念广陵派古琴大师刘少椿先生诞辰110周年《刘少椿琴谱墨迹选》首发仪式暨电视纪录片《刘少椿》开机仪式在京举行,时值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8周年。《刘少椿琴谱墨迹选》收集了多篇刘少椿手抄的琴谱、昆曲谱和道家养生秘笈,以及王世襄、徐邦达、饶宗颐、陈含光等大家名师题写的纪念刘少椿书法绘画作品。刘少椿,1901年生于陕西省富平县北陵堡的一个盐商家庭,是广陵琴家孙绍陶的弟子、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也是现代广陵琴派的集大成者。
2011年12月
百年古琴"玉润鸣泉"重现诞生地
山东诸城琴派第六代传人茅毅在诸城礼堂举行了一场“古琴音乐会”,在现场,将“玉润鸣泉”古琴带到了舞台之上。这张是被誉为“琅琊三王”之一的古琴在消失几十年后重新回到它的诞生之地——山东诸城。“玉润鸣泉”古琴是清代古琴名家王心葵在山东诸城所制,曾失传几十年,于2010年被购回,当时琴身残破,经努力修复,终使得这张百年古琴又在诸城大地上弹出了悠长高古的琴声。
2012年2月
古琴演奏家赵晓霞赴日演出“武侠三部曲”
由作曲家谭盾携手钢琴家李云迪、古琴演奏家赵晓霞,受邀赴日为东京音乐节及日本三得利音乐厅25周年庆典作闭幕式演出。 “武侠三部曲”由三部交响协奏曲连贯组成,其中包括小提琴与古琴双协奏曲《英雄》,赵晓霞与日本小提琴家五 龙首次合作演奏《英雄》部分。谭盾用“阴阳互动,唱尽琴心之歆,武侠之魂”评价了赵晓霞的古琴音乐。现执教于中央音乐学院的赵晓霞,师从古琴演奏家李祥霆教授。
2012年3月
扬州非遗项目联展 古琴谱首次亮相
扬州剪纸、古琴和雕版印刷以集中打包展示的形式,在中国剪纸博物馆内举行为期三个月的技艺展演,“古琴月”是联展中第一场重头戏,两本被称为“国宝级”的广陵派琴谱第一次向公众开放,为《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它们分别诞生于清乾隆和清嘉庆年间,广陵琴派琴谱目前存世的仅有5本。
2012年4月
古曲范文4
在国庆期间的一天,我和妈妈、姑姑、弟弟聚在同一张桌。妈妈辅导弟弟做作业,姑姑则在一旁看报纸,我遇到不懂的就叫一声“姑姑”,姑姑就会问我:“哪里不懂呀?``````”只要是我不懂的,姑姑就会很热情的讲给我听,直到我听懂为止!正是因为姑姑的这份热情然而有趣的姑姑也上演了———我给了姑姑两颗痣。
我和弟弟分别坐在姑姑的两旁。姑姑在帮我思考题目时,突然把手伸向我这边正要拿草稿纸与此同时我右手握着一只黑色的水笔,伸向弟弟那边拿书。“哎呀”姑姑叫了一声,一看,破皮了,还有两个洞黑黑的,姑姑赶紧擦,可是擦不掉。这时姑姑并没有生气反而开玩笑的说:“臭小子~``````你给了我两颗痣,我会永远记住的!!!”才过了一会,姑姑又说:“小子,你害我手上多了两颗黑痣,你准备怎么赔我?”我微笑着说:“不知道,你要我怎么赔呀?”“恩~医药费!”姑姑说完这句话把食指竖了起来,我以为姑姑是要一毛钱,于是我就说:“一毛钱给你。”她又说:“什么,一毛?”我接着说:“一块钱。”姑姑又说;“No,一块钱还不够我塞牙缝,是一万,至少也得一万!”这时,我睁大了眼说:“我只有十三元,不小心让你手上多了两颗痣,我就得陪上一万呀?!``````”就这样我和姑姑开玩笑的瞎掰着。
隔天早上,我坐在电脑旁边,姑姑也坐下来了。第一个动作就是——把手伸到我眼前,说:“你给了我两颗痣,打算怎么赔我?”我笑着回答她:“不知道!”姑姑笑带讽刺地说:“不知道啊?!那我就在你手上画两颗痣,当作还给你咯!”说完就把我的手拉过去。
我知道她只是在开玩笑的,她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她不可能真的画我的手的。结果不出我所料,于是我说:“好啦,别斤斤计较了啦。”姑姑又用开玩笑的口气说:“我偏偏要计较,我不仅斤斤计较,还要两两计较,呆会我要拿把秤,称一下那两颗痣多少两呢!我每斤每两都要计较!哼,看你怎么办`````````嘻嘻,呵呵!”
你们说,我这个姑姑是不是很有趣呀!
古曲范文5
曼谷是我往返次数最多的国家,为啥,价格便宜!更重要的原因是,骨头痒了!在曼谷,你只需坐着或躺着,就可完成旅行,按摩还是按摩!按得骨头酥软,从脚到头,彻底放松,对于我这等都市动物,肩颈椎轻度变形的家伙来说,简直是完美无缺。
很多人认为曼谷的按摩就是那种高档SPA,这完全是误解。按摩就是按摩,街头巷尾,累了一坐下,一个大椰子汁,舒适的靠背椅,脚一伸,就享受上了。泰式按摩为什么风行全国?因为真的是手法超级地道,脚上的穴位一按一个准,让你如痴如醉,比喝肉汤喝酒还舒心,而且时间超长,90分钟只要2美元,折合人民币不到20元,超值得让人心生惭愧。难怪人说,头和脚侍弄舒服了,人就舒服了。我这等长期腰背疼痛,肩颈椎无一完好的都市亚健康人,一来到曼谷,人就散了。真的是散了,全身五脏六腑打通,感觉像换了一个人。我按上瘾了。
在曼谷的几天,我没有玩任何景点,到处溜达,累了,去曼谷按摩摊点云集的街道找一处干净的地方坐下来,你不用担心卫生,全部是一次性的,不放心,可自带毛巾,主要是享受当地的手法。OK,慢慢睡过去,一觉醒来,浑身舒服。一天之内,我可能会往返按摩点两次。反正价格便宜,在国内根本享受不到,国内的按摩基本走形,让人感觉来路不正。这里全无这种顾虑,街头都是来享受的人,成了一大街景,有些人捧一本书享受,有些人享受一杯咖啡,还有些人,两个朋友一起边聊天边按脚,没有比这更享受的事。很多人是小睡一觉,精气神都足了。
有一天黄昏,我在享受了90分钟按摩以后,小睡了一觉,胃口大开,去附近的泰式小店享受了一顿冬阴功汤,酸辣的口味刺激着我的舌尖,那是我吃过的最鲜美的一顿大餐,味觉全部被打开,我不明白身体跟味觉的某种联系,但真的是这样。我曾经看过连岳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睡饱了,连喝茶都感觉不一样,茶的口感出来了。还真如此,疲累的白领生活,我经常食不甘味,囫囵吞枣,在这里,一碗5元钱的冬阴功汤,却让我感觉到了通体舒畅,这不是按摩打通穴道的功劳吗?连味觉都被开启。
去年冬天,连续的加班让我疲累烦躁到极点,人大有崩溃之势,无意中,我打开网络看机票,一眼瞅准了周末的特价机票,广州往返曼谷,900元。两天。我立马订下。因为太累了,骨头又痒了,我奔着泰式按摩而去,这个理由已足够。
古曲范文6
在许许多多的乐器中,最厚重优雅的也许只有古琴了,你看!它与凝重的青铜在一起,是那样融洽,与剔透的玉器在一起,是那样匹配。 与华贵的丝绸在一起,是那样亲近。 与晶莹的瓷器在一起,是那样和谐。
它浑朴如《诗经》的色彩,平滑似《离骚》的光泽,古琴,在绵延的岁月里,以它的太古之音,以它的七弦之响,回荡于庙堂之高,诉诸于江湖之远,带着东方的畅想,携着东方的神韵,鸣奏着七弦的。
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在古琴的身上,已经体现得几近圆润。古琴上的一个个年号,留下了时间的驿站,也留下了文化的阳关。尽管魏晋告别了两汉,尽管两宋告别了隋唐。但是,那七根中国古琴上的丝弦,却穿越了无数次寒来暑往,连接着古代与今夕。
历代的琴人大多崇尚自然,寄情山水,所以都特别的强调环境的优雅,注重心境的淡泊,因为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生动体现出天人合一的理念,你看!在优雅拔俗的环境里,孔子抚琴吟唱邵乐,竟三月不知肉滋味,可见孔子对古琴曲痴迷已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日日操练,夜夜揣摩,这时的古琴更像是一位隐逸的智者,饱学的长者,待人亲和的尊者。它不只是在引领着孔子操琴度曲,而是在这位儒家思想文化的奠基者身上,注入了中庸平和的基调。
伯牙弹琴奏曲高山流水,相遇知音钟子期,千百年来传为佳话。琴人无数艺人众多,听众更是多如繁星,唯有子期能懂伯牙心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琴曲重在意境,意境由心而生,拨动心灵的弦是大音稀声,难求难得,一生得一皆足矣,这时的古琴曲是沟通他们心灵的桥梁。所以后来子期病故,悲伤的伯牙摔琴谢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