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碑文对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碑文对联范文1
下联:德范犹励后代人
上联:一生正气垂青史
下联:两袖清风贯长虹
上联:美德常齐天地永
下联:嘉风久伴山河存
上联:欲见严容何处览
下联:唯思良训弗能闻
上联:漫步龙山随缱绻
下联:畅游福岭任逍遥
上联:祥光灿烂照先祖
下联:瑞气蒸腾裕后昆
上联:寿比千年龟鹤永
下联:福荫后代子孙贤
上联:操如松柏清如竹
下联:言可经纶行可师
上联:茹苦含辛抚儿女
下联:厚德载福荫子孙
上联:教子相夫称美德
下联:节俭勤劳存懿范
上联:母仪千古留桑梓
下联:长记慈惠传后世
相关阅读:清明对联
上联:槐火光阳春替换
下联:杏花消自雨传知
上联:禁火今年逢节早
下联:飞花镇日为谁忙
上联:流水夕阳千古恨
下联:暮云春树一天愁
上联:流水夕阳千古恨
下联:春风落日万人思
上联:年年祭扫先人墓
下联:处处犹存长者风
上联:三月光阴槐火换
下联:二分消息杏花知
上联:山清水秀风光好
下联:月明星稀祭扫多
碑文对联范文2
(鞍山广播电视大学,辽宁鞍山114014)
[摘要]本文从东北地区特色产业链的现状入手,分析了东北地区在构建和完善特色产业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链脱节和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产业链整合策略。
[
关键词 ]东北地区;特色产业链;战略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9?015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新型原材料基地和能源基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临着良好机遇和多元挑战。随着产业链的国际梯度转移及扩散,东北地区应及时对现有产业进行整合,构建并完善适应经济发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以提升比较优势,优化规模效益,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经济模式。
1东北地区特色产业链概述
1?1产业链的含义及特征
产业链是指各产业部门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条式关联形态。
产业链由各产业部门的若干企业依据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组成。处于同一条产业链的企业间存在着相对稳定的上下游关系和价值交换关系,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输送产品和劳务,而下游企业则向上游企业反馈资金和信息。
不同产业链之间可因价值交换而产生交叉和融合,形成产业集群,并产生集群效应,使集群内各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形成区域经济特有的竞争优势。
1?2东北地区特色产业链的类型
东北地区现有的特色产业链多与其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有关,主要包括装备制造业产业链、重化工业产业链、种植业产业链等,近年来又发展了以医药、新型材料为代表的多条新兴产业链。
1?2?1特色装备制造业产业链
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门类齐全的装备制造体系,包含多条产业链。这些产业链以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等中心城市为依托,连接整个东北地区并辐射全国,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是最具东北地区特色的产业链。
以汽车模具产业链为例,依托长春的一汽集团、长客集团等大型龙头企业,东北地区2013年汽车模具产业链具备年产800辆铁路动车组和800辆城市轨道客车的产能,直接生产能力为20亿元/年,并带动产品附加值近百亿元。长春已成为世界级轨道客车制造中心。
1?2?2特色重化工业产业链
东北地区的多条重化工业产业链正在从外延式的规模扩张向内涵式的做精与做强努力,不仅重视规模,而且重视质量和效益;不仅发展传统重化工产品,而且开发新品种,开拓新市场。
以建材产业链为例,依托亚泰集团、鞍钢集团等大型龙头企业,东北地区在钢材、水泥构件、混凝土等传统建材领域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近年来又将产业链延伸至地铁管片、PC构件等新型建材领域。2013年,仅亚泰集团的水泥生产能力就达到3105万吨,到2015年,公司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能力预计超过3000万立方米/年,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0%以上。
1?2?3特色种植业产业链
东北地区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地,其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产量丰硕,品质上乘,目前已形成了以盘锦、本溪、延边、东宁等主要产区为联结点的覆盖整个东北地区的多条特色种植业产业链,为金龙鱼、福临门等多个国内知名粮油品牌提供优质原料,并发展了配套的深加工企业,开发出香雪、银珠、李大伯、辽河等自主品牌。
1?2?4特色医药产业链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点的中药、抗生素生产基地,以哈尔滨、通化、沈阳、大连等医药产业领先的城市为龙头,已形成了一个多学科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高度融合的新兴特色医药产业链。从2010年起,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产销国,2012年,东北地区的哈药集团、修正药业、东北制药三家颇具代表性的地方企业的销售额占国内制药业销售总额的33?7%,体现出强劲的区位优势。
2构建和完善东北地区特色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东北地区特色产业链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产业基础而颇具区域竞争力,然而在其构建和完善的过程中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新兴工业化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
2?1产业集中度较低,“聚而不集”的问题比较突出
东北地区特色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多为国企,在产业发展上还秉承机械性的板块结构,“聚而不集”的问题比较突出。在产业链国际梯度转移的今天,主要产业的竞争已进入少数寡头称雄的时代。相比之下,东北地区特色产业链的集中度显得偏低,具有寡头地位的大企业数量较少。
2?2产业链脱节,产业结构发育不全
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应在每个环节上都有相应的代表性企业,但东北地区的诸多特色产业链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脱节的现象,导致产业结构发育不全。以中成药产业链为例,一条完整的中成药产业链应具备药材的种植和采集、药材的初加工、饮片和中成药的生产、成品药的包装和销售等多个环节,但在东北地区特色医药产业链中,药材的种植和采集、成品药的包装等环节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很多原材料都要从江浙一带采购,给企业的质量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2?3产业链研发投资不足,创新能力较弱
东北地区特色产业链因其自身特点,研发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然而在实际运作中,研发投入与规模增长速度相比明显不相称,加之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程度较低,导致企业产品更新较缓,后劲不足,创新能力较弱,产业链中的很多企业基本停留在仿制水平,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重复生产现象严重。
2?4产业链中各企业间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机制不够完善
从东北地区特色产业链的区域合作来看,产业链上的大多数企业分散独立,组织程度较低,企业间缺乏有效的生产经营和市场协作,整体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产业链配套服务水平也有待提高,依靠市场机制建立起来的企业间真正的产业关联还没有形成,大企业的产业优势和原料优势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使得东北地区诸多特色产业链应有的集聚效应不能得到实现。
3发展东北地区特色产业链的战略措施
基于东北地区特色产业链在构建和完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遵循产业链发展的客观规律,实施一系列产业链整合策略,通过产业链均衡发展,延伸和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3?1增强东北地区特色产业链整合发展的凝聚力
位于同一产业链上或不同产业链间的各企业应采取战略联盟、资产重组、委托加工等多种方式加强合作,及时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结构,选准突破口和着力点,进行产业链的有效整合,凝聚资金、人才和技术成果,形成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3?2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群
在增强产业链整合发展的凝聚力的基础上,从位于产业链起点的基础行业入手,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链的技术保障和整体水平,并大力扶植位于产业链终端的附加行业,努力培育附加行业的生产能力,形成以产业链为轴心的产业群,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3?3政策引导,政府扶持,促进特色产业链的构建和完善
政府通过相关的财政税收、投资融资、土地使用、技术入股、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东北地区特色产业链的人力物力投入,选择创新前景好的技术项目和市场份额大的优势品牌进行重点扶持,尝试组建由政府主导、由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元化主体共同参加的专业化产业投资公司,解决资本瓶颈,鼓励各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联合体,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构建并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形成区域经济起飞的动力。
4结论
总之,东北地区特色产业链的构建和完善是发展区域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产业链的构建和完善能带动产业集群化和产业大通道的发展,并促进城市新型化,提升生活质量和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龚勤林?区域产业链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4?
[2]刘雅君?东北地区产业集群生态创新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2(12):59-63?
[3]王媛?东北地区优势产业协同发展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碑文对联范文3
一、交换旅游的概念
最早的换房旅游是50年前法国一群青年教师借助互联网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成本经济性的旅游模式。交换旅游是指不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旅游者通过朋友介绍、网络论坛或其他中介服务等途径就相关具体问题达成协议。在办理一定手续的前提下,使双方在旅游的过程中.互相入住对方的房子分别为对方提供相关信息服务的旅游过程。简单地说,换房旅游就是在交换双方在某个约好的时间段内,两个不同地区的旅游者交换彼此的房屋(有时包括车子等其它物品),到对方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这样交换双方就能节约出一大笔住宿方面的费用。互助、交换游有了当地人的陪同,大大不同于以前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让你可以对当地的景观、风土人情有更深的体验,告别“游玩就忘”的时代。
二、在我国互联网背景下“交换旅游”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交换旅游是种新的旅游方式,且目前换房游还没有具体法律法规加以规范,缺乏安全性和规范性,因此“交换旅游”存在许多问题。
(一)网络平台建设不成熟
目前,在国外换房旅游网络平台的建设发展较为成熟。国外换房旅游网络平台拥有较完善的信息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会员可以通过快捷的搜索方式准确收索到满意的房源。但国外换房旅游基于换房双方的诚信,换房网站并没有对会员进行严格的信息审核,对换房过程中产生的财物纠纷等,网站也缺少良好的解决机制。国内换房旅游网络平台建设刚刚起步,专业性较差。目前,以发帖以及关键字搜索为主要的信息和搜索方式,信息浏览量大,缺乏良好的信息检索系统。同时,会员准入门槛低、信息真实性无保障、纠纷解决无依据等也是网站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推动换房旅游在国内的发展,其网站建设迫在眉睫。
(二)存在安全隐患
交换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安全问题。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的“交换旅游”双方仅仅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对方的品行、道德、诚信等方面都不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房屋给别人居住,将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很多房主担心将自己的房间提供给游客居住,这无异于引狼入室。况且,现在国内并没有关于“交换房子”相对应的保障机制和审核机制,换房者的安全很不容易等到保证。近年来,关于网络诈骗的刑事案件越来越多,互联网背景下的交换旅游也存在一定的网络诈骗问题,比如:房主公布的房源信息失真,网络上呈现的图片与真实的房间差别很大;也会有部分的不法分子通过交换旅游平台获取游客的信息,欺骗游客,骗取游客的钱财。
(三)房源有限,成功率较低
受中国传统保守思想限制,大多数房主都不愿意将房屋提供给“交换平台”。例如云南,很多游客对云南的传统民宿特别向往,到云南旅游都希望住在民族房屋中,但都因房源有限难以实现。交换旅游一般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操作,这对于一些极具特色的传统民居来说这是一个极大地考验。就云南少数民族村寨民居来说,当地居民普遍年纪较大,不会使用互联网技术,这样一来,就大大地降低了房源数量和交换旅游的成功率。
(四)缺乏规范性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交换旅游在我国刚刚兴起,尚处于萌芽阶段,相应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都不健全,因而存在很大的风险性。目前,中国已经有交换旅游的平台,在平台上都非常简单,可以随意进入,只需要简单地进入、申请、注册,很快就可以成为会员,没有任何的平台客服人员来核实信息的真实性,网络平台的审核机制和监督机制缺乏规范性。
三、交换旅游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换房旅游网络平台的建设
国内的交换旅游网络平台可以借鉴国外交换旅游网络平台的建设经验,结合国内面临的实际问题,研发出一套适合中国旅游市场的交换旅游网络体系。
(二)建立\信体系
交换旅游是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诚信。互联网背景下的交换平台应当严格审查交换主体双方的诚信度。在入驻平台前对审核交换双方的诚信度,了解双方之前是否有不诚信行为;交换过程中,对房主提供的房源照片、房源信息进行审核,对顾客提供的身份证等信息进行审核。从而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诚信体系。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教育制度的完善,诚信体系的建立将为交换旅游一个良好的生存土壤。
(三)提高交换旅游的成功率
随着交换旅游的快速发展,一些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中介平台应运而生,房主将房源的照片、信息放到网站上供游客选择。在平台运行初期,可以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到百姓中,一个个的说服房主入驻平台。平台也要挑选出一些较为有特色的民族房间供游客选择,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强核心竞争力。只有要进民众意识的转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更多的人了解交换旅游、接受交换旅游。
(四)规范网络平台建设
碑文对联范文4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of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incentiv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incentive in China is investigated from two aspects of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 the two major issues that the government's potency dimension is not enough and the enterprise is lack of power are analyze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incentives are given. The result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supply chain in construction field.
关键词:绿色建材;绿色设备;激励;绿色供应链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green equipment;incentive;green supply chain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244-04
1 绿色建材和设备激励的必要性分析
1.1 绿色建材和设备在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中的地位
绿色建材和设备的选择使用是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建设中的关键一环,建材和设备等生产要素的供应价格、质量、服务体系等直接影响建设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及其绿色度。因此,绿色建材和设备立足于业主需求,决定着绿色设计的落实,关系着链内成员的利益,是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①绿色建材和设备立足于业主绿色需求。业主是建筑产品的购买者以及最终使用者,是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的最终用户,而业主对绿色的需求直接体现在对绿色材料的使用上。因此业主的绿色需求将直接引导开发商的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选择,提高开发商使用绿色建材和设备的积极性。
②绿色建材和设备是建设项目绿色设计的落实源头。绿色设计大多只停留在图纸上,只体现在材料、能源、水资源以及土地的节约设计上,而绿色建材和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是直接体现绿色设计理念,是落实绿色设计理念的源头。
③绿色建材和设备关系着链中成员的利益。对于开发商而言,其对建材设备的投资是一项重要成本支出,绿色建材和设备的采购虽然给开发商增加了一定的经济成本,但作为社会中具有“经济人”和“社会人”的双重角色的开发商或建设者,必然在追求利润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绿色建材和设备的使用可以直接体现开发商的水平,极大地提高企业声誉和品牌影响,并在整个建筑供应链中传导,而且这种影响还具有较大的外溢效应。对绿色建材和设备供应商而言,把握整个建筑材料和设备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在建筑材料和设备制造过程中,提升绿色技术,增加建材和设备的技术含量,可以增加其附加价值,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④绿色建材和设备是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建设的前提和保障。绿色建材和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是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建设的硬件基础,它处于供应链的上游,是下游各主体各环节绿色的前提。同时,绿色建材和设备的质量水平决定着下游各主体各环节绿色的含量,为整个链条提供绿色保障,提升建筑产品质量。
1.2 绿色建材和设备激励对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的促进作用
材料设备供应商处于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的上游,建材设备的需求位于供应链的下游。而在绿色建材和设备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在成本、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制约,单纯依靠市场是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因此,需要对绿色建材和设备的生产和使用进行一定程度的激励,以促进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的形成发展和运营稳定。
①绿色建材和设备激励可以促进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传统供应链的形成是是通过企业间存在的共同利益所产生的驱动力和凝聚力,不需要外力给予刺激,符合每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短期目标。但鉴于建设领域的特殊性,需要外力给予刺激引导[1]。绿色建材和设备的生产和使用存在缺乏环保意识、投资成本高、经营理念落后和绿色管理人才缺乏等四方面的阻碍因素。因此,绿色建材和设备的激励可以促进材料设备供应商积极生产和维护,促进开发商选择绿色建材和设备,进一步促进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
②绿色建材和设备激励可以促进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的稳定运营。供应链上的各成员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各企业之间没有行政的隶属关系,其合作是不稳固的[1]。因此对绿色建材和设备的生产和供应进行激励激励可以使得供应商具备更合适的产品价格和更优良的产品质量,进一步稳固和下游企业的合作,同时还可以通过激励机制的合理设计使得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的共同投入研发绿色建材和设备以直接影响到各成员的经济利益,使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更加稳固地运营。
③绿色建材和设备激励可以提升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的绿色度。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以建材设备供应为突破点,绿色建材和设备激励可以使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的下游企业采取更多的低成本绿色建材和设备。材料设备供应方作为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的上游企业,其建筑材料、设备等生产要素的供应价格、质量、服务体系等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及其绿色度。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专业知识的缺乏,开发商、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难以对材料做出准确的评价。而材料设备供应方可以利用自身的条件为下游企业提供绿色环保、符合要求的新型材料设备,为整条绿色供应链服务,提升其绿色度。
2 我国绿色建材和设备激励现状调查
2.1 国家层面激励现状
在国家层面,从绿色建材和设备激励主要是从绿色建材评价认证制度构建、推广、应用等政策激励方面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工作,自2013年1月1日到2016年5月27日短短三年半的时间内,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就出台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关于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若干意见》、《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等政策文件、成立了“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协调组”,“全国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对我国第一批绿色建材评价机构进行了备案,了我国第一批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这些工作着重从政策激励方面发展绿色建材,重点强调建立以绿色评价标识为基础的绿色建材和设备评价认证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 地方层面激励现状
在我国地方各省市,由于地区差异,不同的省市对于绿色建材和设备所制定的激励措施是有显著差异的,通过对全国各省市绿色建材和设备激励的初步调查,选取北京市、河北省、重庆市、江苏省宿迁市、天津市作为典型进行研究。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发现地方政府对绿色建材和设备的激励主要几种在评价认证、政策支持、监督管理、采购引导和经济激励等五种方式上。
在评价认证上,实行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编制地方绿色建材评价统一标准。如天津市在全国率先编制出《天津市绿色建材和设备评价管理办法》、《天津市绿色建筑材料评价标准》和《天津市绿色建筑设备评价标准》;重庆市《绿色建材评价统一标准》、《重庆市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材分类评价技术导则》和《绿色建材分类评价技术细则》。
在政策支持方面,主要通过地方政策文件鼓励绿色建材的生产、推广和应用。如北京市在《北京市建设科技“十一五”规划》、《北京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在本市保障性住房中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若干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中明确要求绿色建材的使用量;天津市在《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天津市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文件中明确要求应重点开发、生产、推广、应用绿色建材。
在监督管理方面重点加强在绿色建材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强信息监管,建立绿色建材质量可追溯机制。如重庆市开发并使用了“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管理系统”、“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综合管理平台”、“重庆市建筑节能设计自审机构信息管理系统”、“重庆市建筑节能技术备案与诚信行为管理系统”等。
在采购引导方面,通过编制地方绿色建材产品目录或建设工程材料采购指导手册等加强绿色建材和设备采购指导和鼓励绿色建材的生产和使用,引导绿色建材的应用和推广。如河北省印发“河北省建设工程材料设备绿色节能产品推广目录”和“河北省村镇建设新型建材产品目录”,引导并加大绿色节能建材设备的推广应用;印发“河北省建设工程材料设备推广限制使用和淘汰产品目录”引导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要优先选用绿色建材和设备。
在经济激励上,通过设计专项基金、经济奖励等等方式对绿色建材的生产和使用基于经济刺激。如宿迁市设立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项目,制定《宿迁市绿色建材产品应用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对绿色建材生产企业直接给予资金奖励。
3 绿色建材和设备激励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政府层面:绿色建材和设备激励力度不够
①政府各部门对绿色建材和设备的支持缺乏合力。绿色建材和设备由于成本和技术因素,企业大多没有主动意愿去生产和应用,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推动作用。通过对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绿色建材和设备的激励现状可以看出,政府对绿色建材和设备的支持力度还是不够。如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其对应的地方主管部门主要推动绿色建材和设备,但是由于绿色建材和设备涉及面较广,还需要财政部门、规划部门等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共同推进,但在实际中,没有一个主管的部门进行整合协调,多是各自为政,出台各自的政策、规定等,没有形成政府整体对绿色建材和设备的激励合力。
②政府缺乏对绿色建材和设备生产应用的经济激励。目前国家和地方两级政府主要从评价认证、政策支持、采购引导、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激励,缺乏经济性激励措施,即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对绿色建材和设备生产或应用的企业给予补贴。此外我国并没有征收环境税或者生态税,对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进行付费,从而使得绿色建材和设备的环境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绿色建材和设备需要更高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支付价格,却没有享受到应用绿色建材和设备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政府需要从引导消费的需求侧和从促进生产的供给侧两大方面对绿色建材和设备进行经济激励,以弥补由于成本增加所带来的市场劣势。
3.2 企业层面:绿色建材设备的生产和应用的动力不足
①生产绿色建材和设备的成本增加。绿色建材和设备的生产无疑会提高技术要求和增加生产成本,而技术最终也会转化到成本中,但成本最终会通过价格来体现。而目前社会绿色意识缺乏,施工单位和最终消费者尚未完全认可和接受绿色建材和设备,并不愿意为绿色所带来的额外成本买单,造成绿色建材和设备在价格上缺乏竞争力,因此企业投资生产绿色建材和设备的积极性不高。
②绿色建材和设备生产企业缺乏相应的绿色技术支持。由于绿色理念在我国还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绿色建材和设备引入的时间也较短,技术上本身就不完善,建材和设备生产企业更没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又得不到其他技术支持,这使得生产的绿色建材和设备在质量上得不到保证,进一步影响了绿色建材和设备生产企业的生产热情和企业声誉,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而不得不放弃绿色建材和设备的生产。
③绿色建材和设备在建设工程的应用上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即使政府对建设工程有绿色的明确要求,但建设方或施工方出于成本压缩的考虑,不一定按照要求合理应用绿色建材和设备,表面上看到的符合绿色的要求,内在看不到的可能就达不到绿色要求。但工程的验收在绿色建材和设备使用这一环节上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最后造成“用多用少一个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绿色建材和设备应用的积极性。
4 绿色建材和设备激励的对策建议
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通常是由建材和设备供应商、建设单位、建筑企业、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废弃物回收方等组成,由于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的特殊性,政府作为第三方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绿色建材和设备激励从主体上可分为政府激励、链内激励两种方式,同时对各主体的激励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段,如政策引导激励、经济激励等。综上分析,对于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中绿色建材和设备激励的基本思路是以参与主体为激励对象,以政府激励为前提和主导、以链内激励为支撑和主体,采取不同激励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绿色建材和设备激励体系,以达到最优的激励效果。
4.1 政府激励建议
不同的地方政府由于其具体情况的不同都有自己的政策偏好和约束,在此主要从引导激励政策和经济激励政策两大方面给出政府激励政策的可能选择,政府可以据此制定自己的激励政策。
4.1.1 引导激励政策建议
①政府部门协同,整合现有与绿色建材和设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加大对绿色建材和设备的生产、应用的政策引导。我国目前虽然在环保、节能等方面有一些法律法规,但是不够系统[2],同时各政府部门功能分割明显,而绿色建材和设备激励需要的是多部门协同努力,需要工业部门、建设部门、规划部门、财政部门、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加以合作对各部门已有的法规、政策等进行整合改进。
②出台并完善绿色建材和设备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绿色建材和设备评价标识制度。虽然不少地方陆续出台了绿色建材评价标准,但还很不完善,只是选取了部分建材进行评价,绿色设备的评价在地方政府层面目前天津市做的比较超前,其他省市在这方面比较欠缺。如果各地方都能建立起一套绿色建材和设备的综合评价体系,对符合绿色标准的建材和设备给予相应星级的绿色标识,用以绿色建材和设备的生产和应用,同时也可以为绿色建材和设备的经济激励提供依据。同时制定绿色建材和设备质量问题责任追究机制,可以借鉴北京市的做法,引入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给予推荐,并承担相应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绿色建材和设备的推广应用起到促进作用。
③建立以监理单位为主的监督评价机制。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只有有效落实才能得到效果,但政府自身不能直接评价建设工程项目绿色建材和设备应用程度和水平。在绿色供应链各参与方中,监理单位对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实施监督管理,由监理单位来督促建筑承包商应用绿色建材和设备;将监理单位出具的绿色建材和设备的应用达标证明作为申领施工许可证的条件之一,对应用绿色建材和设备不达标的建设工程,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对监理单位实行绿色建材设备质量问题永久责任追究制,同时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和公众的监督,可以有效激励监理单位履行监督责任,以减少合谋行为的发生。
4.1.2 经济激励政策建议
政府可以通过对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中各参与方的经济利益调节,达到直接或间接推动绿色建材和设备生产、应用、推广的目的。
①给予应用绿色建材和设备的供应链参与方一定的经济补贴或税收优惠或贷款优惠。政府对应用绿色建材和设备的建筑承包商一定的经济补贴或税收优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承包商应用绿色建材和设备[2]。政府推动对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应用绿色建材和设备的建设单位给予一定的贷款利息优惠政策,以更好地发挥建设单位在绿色建材和设备应用推广中的作用。
②对生产和提供绿色建材和设备的供应商以一定的经济补贴或税收优惠或技术支持。绿色建材和设备的生产离不开各种绿色技术的支撑,政府通过鼓励校企合作[3],一方面可以提高供应商研发绿色建材和设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绿色建材和设备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其价格,更有利于绿色建材和设备的推广应用。
4.2 链内激励建议
①构建绿色建材和设备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机制。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是绿色供应链高效运作的关键之一,作为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重要组成部分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从生产能力、成本、质量、服务和信誉等基本因素建立绿色信用评价指标体系[4],选择合适的绿色建材和设备供应商,促进成员企业积极生产或供应绿色建材和设备。
②建立绿色建材和设备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在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首先是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物料给绿色建材和设备生产企业,然后由生产企业进行制造加工,再经销售商或直接流向施工单位,并应用到建设工程项目中去。因此,信息共享是保证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关键。通过建立绿色建材和设备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分享绿色建材和设备供应和应用信息,在降低信息成本的同时,成员企业也实现了实施绿色供应链的参与感。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中涉及到的共享信息主要包括绿色建材和设备的基本信息、存量信息、应用信息、采购计划信息、企业基本信息等。
③加强上下游企业间的监督。在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中,建材和设备生产企业或供应商向施工单位提供绿色建材和设备,并由施工单位在建设工程中进行应用。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对上下游企业规定绿色建材和设备供应或应用方面的要求,明确供应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责任义务,或者通过企业认证来建立互相合作的关系建立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监督机制,对整个绿色供应链具有很好的督促作用。
参考文献:
[1]肖烨.基于共生理论的绿色建筑供应链发展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2.
[2]胡宇.企业实施低碳供应链管理的激励模型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1.
碑文对联范文5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农贸批发市场
[中图分类号]F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0027-02
1引言
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中,鲜活农产品包括五大类: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活水产品(仅指活的、新鲜的),活的畜禽,新鲜的肉、蛋、奶。本文探讨的是北京市农贸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所以根据上述《目录》中对鲜活农产品的表述,将本文研究中的鲜活农产品也定为国家所定义的五类农产品。
目前的农产品流通主要经过农户―中间―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一供应链进行实体流动。农超对接已经成为全国蔬菜供应的发展趋势,农贸市场的货源得到了保障,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也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对于如何降低流通成本、降低产品价格,真正让商家、农民、消费者得到实惠,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就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2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
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具体包括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配送和销售等环节。
农产品冷链供应链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农产品冷链供应链流程图
对鲜活农产品的冷链供应的分析应将农产品物流与生活生产的社会经济活动结合起来,应把它看作是一个系统来分析,在这里,我们仅就农产品冷链供应的批发销售环节进行浅析。
3大型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运营现状
对于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在农贸批发市场上的表现,我们从存储(包括二次加工)和运输两方面来考察,而且,这是在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下来进行的。运营模式如图2所示:
图2运营模式图
3.1批发市场中冷库的使用情况
就在北京所调查的八个农贸批发市场(八里桥、顺鑫石门、昌平水屯、大洋路、回龙观、新发地、岳各庄、锦绣大地)来看,市场里都有冷库等制冷设施来储存商户的鲜活农产品:有冷冻库,用于储存肉类产品或水产品;有水果库,用于存储、加工水果;有蔬菜库,用于易腐类蔬菜的保鲜。有些市场的制冷设施种类比较完善,以顺鑫石门农贸市场为例,用于冷冻肉类、水产品的冷冻库有82个,总容量达到1500余吨,用于存储加工香蕉的冷库有45个,总存储量3500平方米。总之,对于不同种类的鲜活农产品都有相应的冷藏方式,公共冷链仓储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健全,但对于眼前的市场需求仍然不能完全满足,有些商户在考虑自建冷库。自建小型冷库商户在所调查的几个批发市场中比重不大,一般在20%~50%;用于存储肉类、水产品的商户自建小型冷冻设施较多,而用于存储蔬菜、水果类农产品的商户冷冻设施建设相对较少,在顺鑫石门农贸市场,在近50家有经营店铺的蔬菜销售商中,自建冷库的商户只有5家。在我国蔬菜瓜果商品化达到60%以上的市场环境下,进入冷链系统的蔬菜水果比重仅占20%,远低于发达国家95%的比重。
对于批发类的市场,蔬菜、水果类供应商对冷库的使用并不多,他们都是尽可能在1~3天内就将所进的蔬菜销售(批发)出去。即便是在夏季,稍微保护后的蔬菜在三两天内不会变质,那么对制冷设施需求就不会很迫切,除非是由南方运来的易变质产品,有较高的恒温要求。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销售商不愿意增加成本来自建冷库或使用公共冷库,如大洋路批发市场,租用公共冷库的开销是300平方米每天1200元,对于销售剩下的尾货,宁可任其腐烂,这对于个别商户来说减少了租用公共制冷设施的成本,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却是资源的浪费。
3.2冷藏运输情况
在运输方式上看,大多数商户采用的是普通运输,尤其是蔬菜、水果类农产品,采用冷藏运输的商户占10%~20%,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不是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牛奶、蛋类和豆制品在某些情况下也没有通过规范的冷链系统流通。在销售环节少、运输里程少的情况下,蔬菜瓜果的新鲜程度用普通运输的方式尚且可以满足市场要求。而实际上,在所考察的北京的几个农贸市场里,外地农产品的供应能达到75.6%,其中不乏来自海南、四川、云南的供应,像这些长途运输的鲜活农产品,质保是没有保障的。在北京,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较高,全国的损失率平均为25%~30%,发达国家一般在5%以下,美国仅为1%~2%。
批发市场中的商户销售量比较大,在粗放式经营方式下,损耗就经常发生,若存在信息不对称或者其他原因使经销环节时间拖延,浪费就更加严重。运输商或批发环节上的销售商往往只关注本环节的经营成本,不愿意采用冷藏运输,因为蔬菜不会很快腐败,至少在他们所在的环节不会因蔬菜变质而卖不出去。超长的流通链条、有效冷链应用率不足导致冷链在目前流通环节中的作用并不明显。
4从农贸批发市场看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尽管冷链物流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程度仍然比较低,行业统一的标准体系还没有建立,完整独立的冷链系统尚未形成。现实生活中不和谐的情况是很多的,肉、蛋、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的价格轮番上涨,在市民抱怨菜价上涨的同时,还有农产品滞销的现象发生,农民也没有赚到钱,原因是多方面的。
4.1宏观引导不到位
没有部门深入研究、指导、推动全市场的冷链物流工作,从政府层面上缺乏对冷链物流行业的引导和支持;民间层面上也没有相关行业协会协调、指导,完全依靠企业自行盲目经营、发展,难免造成体系建设上的不到位或者局部的资源浪费和重复性建设。
4.2冷链物流系统观念的缺失
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没有系统的观念,各环节的企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冷链的概念,但在操作上大多都是个体行为,不能对整个冷链物流体系进行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安全没有全程的监控,更无法实现对整个冷链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在农贸批发市场的上下游企业中,冷链实施的系统集成管理能力还很弱。
4.3冷链物流整体规划欠缺
规划工作不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重复性建设繁多,资源浪费严重。对于企业个体来讲,没有足够的能力完成全程供应链的冷链系统建设,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他们只在自己所在的环节中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自行组织生产,没有整体观念。现实中的冷链物流很多情况是脱离冷链的,“断链”现象经常发生,没有形成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冻运输与配送、冷冻销售的完整产业链,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发挥整体效益。
4.4冷链系统信息化体系不够完善
这里所说的冷链信息化系统应囊括冷链生产的各个环节,能够产生整体效益。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造成冷链食品生产、流通的盲目性。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还会大大影响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造成信息不对称、仓储运输系统的效能比较低。目前,国内市场上几乎没有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只有提供少部分功能的类似于财务管理或库存管理的软件,企业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系统信息化的重要性。供应链管理缺乏信息平台的支持,在大生产、大市场的环境下势必造成信息流、商流传递不流畅,不仅会阻碍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更会造成社会生产成本的提高和资源的浪费。
5改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通过对目前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冷链运营模式及其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应从多方面入手来解决发展冷链物流的问题。
5.1加强冷链物流工作中政府和相关协会的扶持力度
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需要政府、行业协会的支持和企业的配合来共同构建。政府可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比如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来鼓励冷库、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支持行业协会的建立,倡导企业对冷链设施的使用,以此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效益。出台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优惠的政策,支持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5.2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要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上的问题需重视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是冷链物流系统化经营的关键所在。加强冷链物流领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尤其是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培训,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实习基地和编制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实训手册,培养冷链物流领域的实用人才。
5.3用全局的观念进行冷链物流网络规划
整合社会资源对大宗鲜活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开展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立从产区到消费区的冷链物流规范模式。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集团企业,建成集鲜活农产品交易、仓储、加工、配送、展销、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拥有现代化配套设施的冷链物流中心。注重对农产品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规划,便于全过程的管理。
5.4加强行业及大型供应商信息化体系建设
在冷链物流行业中引入信息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降低物流成本,保证对冷链鲜活农产品和流通有准确的把握。通过先进技术可以做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平台对信息的处理和传递,对产品的上下游信息及各种冷藏车辆和冷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及时掌握冷链产品供应及运输动态和库存产品的信息,确保冷链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实现冷链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
6结论
冷链物流的发展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方面,需要逐步改善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宏观环境,包括:增加冷链基础设施的建设、冷链技术的开发力度;完善冷链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加强全程冷链的监督;对涉及民生的重要鲜活农产品冷链企业给予支持等。另一方面,流通环节各主管部门协力合作,发挥引导和鼓励的作用,充分调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销售企业、连锁超市、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等各个实体的积极性,采取适宜的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以促进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体系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锦.现代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郑.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综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碑文对联范文6
双流县实验小学6.2班 张诗若玲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著名的“攻心”联出自于四川成都武侯祠,今天我就有幸来到了这里。
进入武侯祠,映入眼帘的便是苍翠的参天大树,树下是一条青石小径。小径两旁,各有一座石碑,右边为唐碑,左边为明碑。这两座碑在武侯祠五十余通碑里影响颇大。尤其是唐碑,此碑之碑文由裴度撰写。当时裴度满怀对诸葛亮的爱慕之情,略加思索,提笔就写下了这篇文章,然后由当时著名书法家柳公绰书丹上石,再由最有名的刻工鲁健雕刻。石碑文、书、刻俱佳,后来将诸葛亮的功绩、柳公绰的书法、裴度的文章并称为“三绝”,所以此碑也为“三绝碑”。
三绝碑在武侯祠里大有名气,但更具价值的还是孔明殿静远堂,静远堂前的柱子上,有一副影响深远的对联,即那副闻名中外的“攻心”联,这幅对联寓意深刻,被人们屡屡提及,为此也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静远堂里立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孙们的塑像。诸葛亮面向大门,双目炯炯有神,神态儒雅,手里握着一把羽毛扇,安然镇定,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一旁是他的儿子,蜀亡时死守绵竹的诸葛瞻和他的孙子,与父同赴国难的诸葛尚的塑像。诸葛亮祖孙三代对蜀国忠心耿耿,可谓是三世忠贞。堂外长廊上,还有岳飞含泪书写的诸葛亮的《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书法气势磅礴,字体个个苍劲有力,越到后面越龙飞凤舞,此《出师表》真是武侯祠里一处壮丽奇观啊!
出了静远堂向后走,即是三义庙,供奉着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塑像。过小桥,经桂荷楼、琴亭,就是惠陵,即刘备墓,此墓可是三 国开国 君主唯一可以确知其位置的的陵墓呢。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世易时移,昔日的荣光与痛苦俱以消散,只剩下泛黄的史籍和淡淡的记忆。武侯祠,是三国文化记忆的最佳遗迹,它已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图腾,这就是我家乡中一颗闪耀的明珠——武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