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休闲农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休闲农场

休闲农场范文1

关键词 休闲农场;运营管理;问题;经营理念;规划模式;经营原则;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F3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265-03

随着近年农业经济的发展,传统意义的农业也在发生新的转变。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休闲农业、休闲农庄、观光休闲旅游、农家乐、民宿的新型农业产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给传统意义的农业赋予了新的生命,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经营管理是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的需求状况,拟定研究对象的经营目标、经营方针、经营策略及其实施途径,并通过人才开发、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控制成本以及其他措施,不断提高研究对象的经济效益,进而充分满足国家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农场是特殊的经营管理对象。农场是休闲农业的经营载体,是休闲农业具体的经营单位,其经营者大多数是农户、农村集体组织、城市来的投资者或某些投资机构。休闲农场的类型也分很多种,按经营内容可分为采摘观光型、教育体验型、生态环境型、度假休闲型。

1 休闲农场运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不顺

休闲农场的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基本是一个人,或者是家族制管理方式;有实力、规模相对比较大的休闲农场会请职业化更强的中层管理人员来协助农场运营。由于绝大部分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处理不好,出现“外行管理内行”“分管人员各管一摊难以统筹协调”等各种问题。归根结底是具备现代企业的组织架构,但缺乏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尤其是那种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于一体的传统管理体制,已无法适应现代化休闲农场经营的需要。

1.2 现代化技术手段匮乏

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在农场运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即使是休闲农场也要有足够完善的技术体系支撑农业生产和休闲活动组织。许多农场管理人员认为“技术”就是产品技术,休闲农场所有者和运营者中有如此观点的也不在少数。通常认为,产品创新通过创造新的市场使企业获得独占性,因此必须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新产品研发。事实上,这一观点过于狭隘[1]。

传统农场中生产要素的集合方式和现代农场中生产要素的集合方式可用如下关系式概括:传统农场生产要素=场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现代农场生产要素=(场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在现代化、企业化管理的农场中,场地、劳动力和资本都要受到技术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为现代技术的采用,可以开发出更多的可用资源,并可寻找代替资源来解决资源紧缺的问题;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的劳动者,以及使用较多高新技术的机器设备,可以使劳动生产率获得极大的提高。

由于目前投资休闲农场的大部分业主不是农业专业、休闲专业出身,对休闲农场运营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现代技术比较匮乏。与传统农场相比,农场管理的现代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产品技术,还可以是工艺技术、营销技术、组织管理技术、客户管理技术等[2]。

休闲农场的现代化管理需要通过引入新的生产管理方法或改进现有生产管理方法,使得农场生产原有产品、组织休闲活动的成本明显下降,或者引入市场的效率明显提高,才能使农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1.3 亟须实施现代化的管理

现代企业的生产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需要更加细致的劳动分工、更加严密的劳动协作、更加严格的计划控制,形成严密的科学管理。现代企业必须实施现代化管理,以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2 休闲农场的经营理念与规划模式

2.1 经营理念

在国外休闲农业的经营以农业生产、农耕景观与自然保护、观光游憩三者并重为其发展理念与原则,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虽然水平不一,但是总体目标仍需利用农业经营活动、农村生活、田园景观及农村文化资源提供民众体验农业与休闲游憩。因此,休闲农业仍需维持真正的农业活动作为休闲农场经营的基本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不违背各级政府推动休闲农业、发展地方经济、保护农业环境的初衷[3]。休闲农场的开发利用行为、休闲活动组织必须与环境达动态平衡,也就是作为企业经营性盈利为目的的休闲农场开发行为不应与自然资源或生态环境冲突。休闲农场经营管理者应具有以下基本经营理念。

2.1.1 认同休闲农业“生活、生产、生态”之发展理念。休闲农场属休闲农业的其中一种类型,因此经营休闲农场仍应本着休闲农业的发展理念,即利用农业经营活动、农村生活、田园景观及农村文化资源提供游客体验农业、休闲等生活、生产、生态之体验活动,决不能一味追求娱乐化、旅游化、建筑化等非农业类项目。只有以此理念为指导,休闲农场才不会偏离其应重视的经营主题,才能避免出现土地违规、经营受限的风险。因此,休闲农场主对于休闲农业发展理念的认同是非常基本而且重要的。

2.2.2 结合农场资源与体验活动促进实现产业融合、绿色旅游的目标。休闲农场应以产业融合、绿色旅游为长远发展目标,农场除应融合当地人文和自然、充分利用农业自然景观外,也应以合理的方式经营自然资源,且充分利用农场关键性资源,因为关键资源可能就是农场有别于其他同业的地方,也是农场特色所在[4]。因此,农场主应利用多样化的资源发挥农场特色,通过初级农产品与农产品加工、休闲体验观光产业相结合,充分利用农场内特有资源与现有农业经营活动来充实体验活动的内涵,进而促进农场面对竞争性高的休闲市场的抵抗力。

2.2 规划模式

休闲农场的经营管理依不同经营活动项目有不同的管理工作,而且只有当农场拥有良好管理时,才能更有效地经营农场各项业务。因此,应通过各项管理工作的相互协调,来发挥农场整体经营效益。休闲农场经营除需了解外在市场环境、确立市场定位与农场竞争优势外,农场更需利用其内部优势资源来发展农场特色与活动设计主线,同时以企业化经营方式来经营休闲农场,如此才能使休闲农场管理者通过提供服务来赚取利润、获得经营报酬,达成永续经营目标。

因此,休闲农场经营规划是以休闲农场市场定位与竞争优势、资源基础、企业化经营为基础,重点进行环境资源分析、核心策略、策略性资产、顾客关系与价值网络等内容的规划。

2.2.1 核心策略。核心策略是构成经营模式的第一要素,也是休闲农场选择如何在市场上生存、竞争之根本基础,而核心资源又分功能定位、产品及市场范围、差异化基础等次要素。核心策略是休闲农场经营中最为基础且重要的部分,因为核心策略可用来确定农场的经营理念、目标或愿景,而后才根据农场主经营理念将农场的产品与市场范围作出明确定位,最后再根据农场定位来规划农场所提供之产品、体验活动、服务与策略特色。因此,只有明确地定位农场才有机会发展出与众不同的差异化基础,使农场具竞争优势。

2.2.2 策略资源。各休闲农场的独特竞争优势均有其特定资源为其后盾,而策略性资源包含核心能力、策略性资产等次要素。核心能力主要指农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独特能力等,而策略性资产是指农场所拥有的特有资产(如合法证书、商品品牌、基础建设、顾客资料、顾客意见系统等)。因此,休闲农场管理者应多方参与研习教育训练、观摩交流来吸收学习新知识或建立新的核心能力,并将其应用至实际农场经营中,以补足农场管理者核心能力不足的地方。同时农场管理者还要对顾客资料库、品牌资源、农产品加工工艺等有价值的策略性资产进行充分挖掘利用,进而来增加农场的竞争优势。

2.2.3 顾客关系。由于休闲农场强调农场、管理者与顾客之间互动关系,因此农场须重视顾客关系动态。因为关系动态认为情感因素会影响顾客与生产者之互动,且情感因素又可为差异化基础;而休闲农场的关系动态主要在透过与游客间解说或体验活动而产生互动,因此互动方式多为双方互动且以游客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让游客可深刻地感受到农村的生态与特有文化,进而让游客透过对其互动对农场产生忠诚度、提高游客重游意愿[5]。

2.2.4 价值网络。农场经营成败的资源经常不是农场单方面可以直接控制的,因此农场合伙与结盟经营也是休闲农场经营模式的重点。因为合伙人通常可供应农场最终产品不足的互补品或解决方案,加上农场经营通常需要与其他想法类似的同业或跨界管理者结盟才能成功经营,尤其是在投资金额庞大、竞争性高的休闲市场中,农场更应着重同异业之结盟关系与策略,来共同分担市场风险、分享成功报酬。

因此,休e农场应联合合伙人发挥“相乘”的效果、带动农场发展,并与同业不同类型的农场或异业(如民宿、酒店等)结盟合作,彼此共同追求其经营目标,如此才能增加休闲农场营销、提升农场营运。

此外,休闲农场经营模式随着环境资源变化,呈现不断循环回馈的状态。因为休闲农场之经营模式为动态历程,其以农场核心能力、资源条件来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让农场可获利生存。在任何经营环境下,确定农场经营模式并随时加以检讨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只有这样农场经营才能利用最适当资源、最低成本、寻找最大消费,进而获得最大利润。

3 休闲农场的经营原则与管理模式

休闲农场经营管理者应有认同休闲农业生活、生产、生态之发展理念,并结合农场资源与体验活动达绿色旅游目标。因此,休闲农场在遵循上述经营理念外,应提升管理者经营能力,形塑农场特色与定位优势,以经营农业及生态体验活动为主、转向农企业经营方式等经营原则,对其经营原则管理模式方面提出建议分述如下。

3.1 提升管理者经营能力

目前,休闲农场经营型态偏向休闲旅游,已非纯粹农业生产,故休闲农场经营重点为农场营销与服务。因此,农场管理者应建立企业经营理念并学习相关知识,多方学习以提升管理者的内部经营能力。

3.1.1 秉持积极的经营态度。农场经营成败应由管理者自行负责,政府只是从旁辅导角色。因此,管理者应秉持着积极、主动的经营态度与经营理念,不能完全依赖政府补助与辅导,管理人员需主动积极地学习、改变经营方式,如此经营休闲农场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3.1.2 参与教育训练及农场观摩交流。多数休闲农场由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转型经营,由于农民在农场经营理念上较缺乏企业经营理念与知识,故农场管理者应多学习企业经营理念与相关经营知识,加强管理者的农场经营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农场间的观摩交流来相互学习、彼此交换经营心得。

3.2 转向农业企业经营方式

休闲农场应属于农业企业经营中的农业服务部门,区别于农产品加工企业、贸易型企业,属三级服务与营销型涉农企业,因此农场经营管理者应强化其运作组织化与团队经营概念,使农场朝向目标利润化、工作效率化、产品商品化及运作组织化迈进,也让农场主从管理者变为农业企业家。休闲农场企业化经营的要点具体如下。

3.2.1 重视企业营销并以结盟经营为方向。休闲农场也应积极为农场建立多重营销渠道,无论自行举办活动、参与地方举办活动、传播媒体宣传、建立网站微博微信、组建策略联盟等,都能打响休闲农场的知名度;此外,由于规模较小的休闲农场一般仅能以举办小型活动或半日游、一日游的方式经营,因此需与其他同业、不同类型的农场进行结盟,以此来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进而提升游客量,获取收益。

3.2.2 重视农场环境与服务质量。休闲农场的获利来源除农产品贩卖外,目前主要还是以餐饮收入为多。农场需设法吸引游客前来农场,并让游客消费、增加游客停留时间,进而让游客能有意愿再回到农场重游,增加农场的收入。对于休闲农场这种“乡土性”的餐旅服务,游客已经脱离了简单品尝乡土口味的阶段,需要能够给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因而也就更加地注重餐饮菜品解说和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与质量、顾客满意度。对于农场管理而言,应加强人才培育与训练,以高质量的服务为农场创造更多的熟客与衍生客。

3.2.3 根据游客需求提供其所需服务与活动。在具有一定知名度或者周边联盟吸引力的前提下,游客需求是多种多样而且是刚性的。经营休闲农场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吸引游客进入农场,然后让游客消费、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在其经营中又应注重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因此,无论农场提供的活动还是服务都应以游客需求为出发点,为游客提供符合其需求、最适合的活动与服务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休闲农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

3.3 利用农场现有资源塑造特色与定位优势

休闲农场的经营管理者若能清楚地定位出农场的市场范围,对于农场后续的经营特色与体验活动设计会较容易,且农场主题在同业竞争中相对也会比较明显。同时,以此作为农场的差异化基础,农场也才有与众不同的竞争策略与竞争优势存在。

3.3.1 寻找农场关键性资源。目前大部分休闲农场经营管理者不知道如何妥善运用自身现有的农业资源、农村资源,并将其农场特色加以包装与营销,使得多数农场无法明显地展现出农场自身优势、地方特色文化。因此,找到农场关键性资源并将其发展为农场特色是非常重要的。

3.3.2 确定农场产品与市场范围。而当休闲农场寻出农场关键性资源并提炼出农场特色后,农场应选择目标市场,吸引此目标市场的游客前来,并为其目标市场设计合适的游程与活动,如此农场相较于其他同类型的农场才能有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

3.4 以经营农业及生态体验活动为主

体验活动是休闲农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休闲农场应以体验活动来吸引游客,让游客透过活动参与而产生难忘、值得回忆的场景、体验。此外,农场亦应有独特的农业体验活动,尽量避免同农场相互模仿。

3.4.1 以农业生产为基础收入。休闲农场游客量较不稳定,常有平假日、淡旺季之游客量落差的情形。因此,农场若能保有农业生产活动与农业生产营收,除了可增加农业体验活动、维持农场基本营收外,农场整体运营也会较完全依赖游客收入的休闲农场更稳定。

3.4.2 开发独特体验活动。目前,休闲农场所提供的体验活动无法融入农场所在地农村文化中,造成各地体验活动雷同,故农场应加强体验活动设计,并减少农场间的相互模仿抄袭。由于休闲农场经营普遍有游客量不稳定的问题,且游客量多集中于假日,故农场平日较少有游客。比如,农场平日若能以中小学或幼儿团体户外教学为经营重点,甚至结合现今九年义务教育的专栏,办理乡土或生态教学,不但可实现休闲农业科普环境教育的功能,管理者同时也能拥有较固定游客量来维持农场营运。

4 结语

总体而言,休闲农场经营管理者应认同休闲农业“三生”的发展理念,结合农场资源与体验活动,达到绿色旅游的目标,并了解休闲农场经营之外在环境、市场定位与农场竞争优势,农场更需善加利用其内部优势资源来发展农场特色与活动,通过提供服务来赚取利润、获得经营报酬,实现永续经营。

5 参考文献

[1] 刘泳伦,霍国庆,鹿盟.台湾休闲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9):34-48.

[2] 林国华,曾玉荣,刘荣章,等.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经验探讨[J].台湾农业探索,2007(4):16-21.

[3] 陈茜.两岸产业合作之下的休闲农业合作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休闲农场范文2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309-02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具备优越的经营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以及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具有吸引力的同时,向休闲农业的转型便是经营者和游客的双赢选择。尤其是当经营者发现,从休闲观光所获得的收入要比从农业本身的收入多且更容易时,这种转型经营更加势不可挡。台湾的休闲农业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最初仅限于果园采摘、茶园喝茶等简单的经营形式。1998年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台湾休闲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9年4月30日协会公布“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自此,各级行政部门开始拟定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并将休闲农业正式纳入财政预算的范畴。从2000年起,台湾休闲农业开始蓬勃发展,并催生了包括休闲农场、乡村民宿、休闲酒庄、休闲牧场、度假渔村等多种集体验、观光、度假为一体的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形态。

2002年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随着大陆大量质优价廉的商品进入台湾市场,台湾原有企业纷纷面临转型的困扰和威胁,一些传统老字号企业濒临倒闭。在这种情况下,为企业注入文化创意的观光工厂概念的提出和实践,让台湾的中小企业有了延续生存和转型的机会,也使得当地的传统风俗有了文化的传承。根据台湾经济部工业局2003年所颁布的《工厂兼营观光服务作业要点》,观光工厂为具有观光、教育或产业文化价值,且实际从事制造、加工,并将其产品、生产过程、场地与厂房提供游客参观的工厂,是将传统产业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业态。因此,观光工厂本身就是个活体工厂,同时具有寓教于乐和增广见闻的功能,当制造业朝向兼具历史文化和观光休闲结合的方向发展时,不仅可以创造更多观光旅游的需求,也使得旅游内容更丰富化与深度化。

在台湾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休闲农业的形态种类更加多样化,同时观光工厂也开始涉及更加宽广的领域,以农作物种植、生产、加工为基础的观光工厂在台湾开始出现。现以台湾苗栗县山水米有机稻场为例,分析基于这一文化创意基础上的新型旅游业态的运作模式,以学习和借鉴其成功经验。

一、山水米有机稻场简介

位于台湾苗栗县苑里镇的山水米有机稻场,在2004年开设之初是一个为了推广有机稻米种植而筹设的希望工作站。在2006年成立的山水米公司秉持“友善大地,健康人生”的理念,在苑里镇玉田里兴建了一间“漂浮在稻田上的大自然教室”,有机稻场正式对外营运,以尊重自然、关怀土地、照顾人们为出发点,借由有机稻为示范田,进行环境教育以及推广稻米文化。

山水米有机稻场以“米”作为推广、展示及商品,为游客提供多种接触有机种植及有机生活的方式。主建筑选择“米”字造型,以水泥板与玻璃为主材料,内规划有展示空间、多功能教室、玩米餐坊与玩米小铺。这栋现代建筑藉由“漂浮在稻浪上的教室”寓教于乐,使游客学习友善对待土地的方式,尊重所有生命,关怀农人生活,创造农村生活美学,同时提倡创意与DIY,以更具体的行动来支持“吃台湾的米,爱台湾的山水”。以米字玻璃房为观光主体,加上围绕在周边的教学示范田、有机稻米展场、生态水池、有机碾米区以及米粮仓,构成了集体验、观光、休闲、餐饮、教学为一体的有机稻米观光工厂。

二、营运模式及SWOT分析

(一)营运模式

山水米有机稻场采取自产、自供、自销的绿色循环发展营运模式。由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提供健康与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方式,以及在有机稻田内应用“稻鸭共生”的种养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有机米、稻间鸭等绿色农副产品及餐饮服务所需原料,使得游客在有机稻场内所吃、所用、所游、所玩、所买皆为稻场自产自供,并加上文化创意的方式呈现出来。

前往山水米有机稻场参观游览的散客和团体,通过线上预约和提前汇款的方式,便可享受到接待参观、讲解导览、有机午餐、玩米教学与DIY等一系列体验服务(表1)。在台湾80家观光工厂中,只有包括山水米有机稻场在内的14家可以提供上述全部服务。

(二)有机稻场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

传统农业与文化创意相结合,并以观光工厂的形式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是山水米有机稻场的最大优势。其全部原料皆由自家稻田、鸭舍提供的生态农家饭,加以“一人一碗”的自助用餐理念,充分体现了有机稻场尊重自然、关怀土地的绿色可持续经营理念,也是目前最吸引游客的服务项目。

针对亲子游的米食DIY、稻米科学种植和生产过程的讲解、以及稻间教学示范,也为游客增加了多种可选择的体验项目。

营销宣传方面,山水米有机稻场的网络主页设计轻快活泼,与多个文创企业合作建立包括米老爷爷、米浆奶奶、阿米哥、米康、米果在内的多个形象生动的人物设计,注入文化创意元素,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有机稻场还与台湾各大超商合作,建立直销模式,大力推广鸭间稻米以及相关产品的销路。

2.劣势-Weakness

因山水米有机稻场位于苗栗县苑里镇玉田里,地理位置远离城区,并且尚无公共交通可直达,所以目前前往的游客大多为自驾或者团客为主。

目前山水米有机稻场如需参观就餐,需要提前10天进行预约,并且在团体预约的人数上只接受25人以上预约,30人以上的团体需要分为各个小组参观。在人数和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同时由于场地规模较小,最多可容纳80人,但需要分批进行参观和就餐。规模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效果。

3.机会-Opportunity

台湾地区在2001年至2004年就开始推动“一乡一农业园区”的计划,迄今每年文化建设委员会、行政院农粮署、苗栗县政府和农业委员会等政府部门都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辅导奖励,强力推荐休闲农业与观光工厂的发展。

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形态的改变,人们对健康、养生与休闲的需求增加,再加上城市化影响,居民更加渴望接近绿地、回归农田、亲近大自然,这些都为山水米有机稻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机会。

4.威胁-Threat

近年来台湾地区相类似的观光工厂发展快速,针对同一目标客户群体的同类竞争者较多,外部竞争激烈。同时由于开放性营运模式,技术含量不高,进入障碍较低,容易被同类竞争者模仿。由于水稻等农产品有收播季节限制,使得观光工厂淡旺季明显,也给经营者规划与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三、有机稻场的成功经验

(一)政府层引导与政策支持

2003年台湾推出协助愿意转型的地方工厂转型为观光工厂的计划。从2003年到2009年,总共成功辅导32家传统工厂兼营观光服务,由生产和观光复合经营,直接和终端消费群互动。2008年,32家观光工厂参观人数突破11万人次,观光营业额达到4亿元以上新台币。截止到2014年,台湾共有80家观光工厂,吸引大批本土、大陆及境外游客前往。由台湾观光工厂促进协会、台湾交通部观光局主办的优良观光工厂评选活动,鼓励全台湾地区的观光工厂为游客营造一个良好的游览氛围,并印发台湾观光工厂导览地图,罗列全台湾地区的观光工厂地理位置和参观服务内容,置于每一间观光工厂内,方便游客取阅。政府层面的引导与宣传,有助于观光工厂进入良好有序的全局发展阶段。

(二)创新产业形式

传统的水稻生产仅仅为满足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而在休闲农业已形成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山水米有机稻场创新产业形式,以观光工厂与休闲农业相结合的形式,不仅为自身品牌增加了创意内涵,也提升旅游吸引力,进而增加企业收入,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本着生态绿色、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山水米有机稻场创新“鸭间稻”这一水稻品种,以稻田为合鸭养殖场地,合鸭以稻田中的害虫杂草为食,同时合鸭粪便为天然肥料滋养稻田,以此循环互利共生,达到双赢的效果。而田间收货的稻谷蔬菜,以及饲养成熟的合鸭,又为每日游客的饮食提供生态有机健康的原材料,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当地现有资源,绿色经济。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游客的参与和工作人员的导览解说,使得游客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起到教育的作用。

(四)以游客体验为主题

无论是稻间插秧教学、“赶鸭子上稼”稻作活动、还是手工教室DIY米食发糕,都处处强调游客参与其中,增强游客体验。在体验经济的时代背景下,这些以体验为主题的项目设计,使得游客在参观游览过程中,积极调动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充分体验和感受。一方面,摆脱了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游客了解水稻种植、生态保护等相关知识及企业的历史和文化,使游客充分感受和回味,提高游客满意度,进而增加游客口碑和忠诚度。

四、结语

休闲农场范文3

如遇细雨之时,这里云雾缭绕、宛若人间仙境。地处“客家摇篮”江西省赣州龙南县临塘乡的虔心小镇今年茶园里的春茶长势喜人,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虔心小镇里,有机茶园、制茶车间、虔茶文化馆、虔工坊、观光台、茶园拾蛋、竹林艳遇、四闲山房、竹隐山居休闲区等等,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文化娱乐、体验互动、休闲旅游等一应俱全。

文化先行深度挖掘传统价值

在虔心小镇的虔茶有机茶种植园看到,漫山种植的一垄垄茶树葱郁茂盛,竹林连接成片,满山尽是翠绿。走进茶园,不少当地村民穿行在茶林中,他们提着统一的茶竹篓,唱着客家采茶山歌,手指上下翻飞忙着采新茶。在一条200米的观光栈道上,参观的人们被带回到了古代:古典雅净的茶席顺着木栈道一字排开,穿着汉服的茶艺师从容地为宾客泡茶、奉茶,其中宋代点茶和传统手工炒茶表演,古意盎然,传承、诠释了赣州的文化内涵。

虔心小镇虔茶基地负责人廖承龙说,这是虔心小镇有机茶品牌――“虔茶”的文化展示现场。据他介绍,“虔”是古赣州的称谓,具有千年文明。在宋朝,虔州居全国十三大茶产区之首,其中“泥片”为贡茶,“芥香”曾被誉为全国第一香。如今,虔心小镇在每年的虔茶开园这天都会举办一次复古的祭茶仪式,通过还原宋代茶礼展现中国茶文化的丰富文化内涵。而今年的开园在继承以往传统礼仪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客家人独具特色的山歌对唱。

据当地民俗专家廖小凤介绍,赣南是客家的摇篮。客家山歌是客家山民在田间地头劳作时,自动自发用当地方言吟唱的歌曲形式。它是中原移民文化与本地土著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已成为客家民歌中影响最大也最为重要的一种。客家山歌上承《诗经》的传统风格,继受唐诗律绝及后世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自成体系、风格卓特。廖小凤说:“把原生态的客家山歌在广宽茶园里演绎,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实现赣州古代茶文化的发掘与整理,让它为现代产业增添文化价值。”

科技创新茶树套种模式显奇效

虔心小镇地属国家自然保护区九连山余脉,周围几十万亩原生态森林环绕。基于其独特的土壤、水源、气候等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物种资源,2016年2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虔心小镇设立了研究示范基地,基地将主要研究亚热带生态农业资源植物筛选及试验,为虔心小镇的建设以及我国亚热带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和研发支撑。对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一位教授介绍说,虔心小镇平均海拔600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且土壤富含茶叶生长需要的有机质,这些自然条件与优质茶的种植条件非常吻合,目前整个茶园都采用了有机模式进行管理,这项为期3年的研究一定会取得突破性成果。

“其实,虔心小镇的种植研发工作一开始就在进行。过去几年的实践及数据显示,虔茶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绿茶的2至3倍,最高可达10%。”廖承龙称。据了解,“伴红豆杉而生”是虔心小镇茶园的首创。在茶园里,记者发现茶树中套种着大量红豆杉。红豆杉被称为“天然造氧机”,具有极强的通透性,含有珍稀抗癌物质“紫杉醇”。植物研究业内人士认为,茶树与红豆杉套种,通过土壤接触与空气的流通,同生同息,就可能使茶叶含有独特的保健功能。

“你闻一闻,是不是有股浓烈的姜香味。”廖承龙说,这是茶园植物驱虫的秘密武器――山苍籽,整个茶园有几十万株。它的神奇驱虫功效来自农艺师的偶然发现。这种植物原本成片地长在两片山包上,在茶园建设之初,为了保持茶苗喜阴的环境,它们被偶然保留下来。后来被农艺师发现,这种植物所在的片区茶苗虫害非常少,2年树龄的茶树长势与4年相当。山苍籽是客家先民很早以前,用来驱虫的一种神物,其果实熬的油亦具有很好的驱蚊效果,而树枝、树叶本身又是很好的绿肥。经过不断研究实验,农艺师如获至宝,在茶园全面进行了推广套种。如今,虔茶有机茶园的大部分驱虫工作都由这种植物担当,发明了植物“相生相克”防治模式,实现了有机驱虫的良好效果。

茶园周围间隔生长着几万亩郁郁葱葱毛竹林,“它们是虔茶生态环境的‘护卫者’。竹林对于维持茶叶生长小气候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茶树虫害的隔离带,而且毛竹本身具有很强的蓄水功能,这里的茶树都是喝毛竹释放出的竹根水长大的。《本草纲目》记载,竹根水具有清热解毒,过滤毒素之能,被称为神水。其水质柔软甘甜,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被竹根水滋润的茶树,所产茶叶香气高远、口感甘甜。”廖承龙说。

致富百姓 “家门口的绿色银行”

在虔心小镇,活蹦乱跳形似山中野鸡的鸡群也吸引了游客的注意力。这些鸡个头小,细脚趾,或三两搏斗、或飞栖树枝。据介绍,家禽养殖是虔心小镇生态农业立体开发的一个项目。“我们农场自有10万亩林地为土鸡散养基地。基地为鸡群提供广阔的奔跑空间,纯净的空气和水源,鸡野外觅食性能强,主食山林间昆虫及草籽、少量五谷杂粮补喂,渴饮竹根山泉、困栖树枝。鸡群报以肥沃的鸡粪还给竹林,实现生物链的有机循环。同时在茶园休整期低密度地散养土鸡,鸡群觅食昆虫、嫩草,给茶园松土,成为茶园天然‘义工’,鸡粪还园,为茶树提供优质的有机肥,实现了‘茶―鸡’有机循环。”虔心小镇农场场长王显焕称。

据了解,在7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经过几年的开拓经营,才有了现在的万亩茶园。如今,茶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企业提供茶苗、技术,对茶园进行统一管理,并与农户签订鲜叶收购合同,统一加工销售,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企业产业化发展,并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据廖承龙介绍,目前有700多人专职在虔心小镇工作,每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在采茶季节,茶场还要聘请2000多名临时采茶工人。

近年来,虔心小镇又规划了万亩油茶基地和万亩脐橙基地,开发“赣南茶油”和“赣南脐橙”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虔心小镇的油茶和脐橙基地也将采用有机管理模式并沿用虔茶“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当地农民增产致富。

转型升级 打通休闲农业“最后一公里”

穿过一条几百米长的花间道,是古色古香的虔工坊,古老的客家打茶油吸引了众多游客的注意。走进油坊,浓浓的山茶油香气扑面而来。一架水车、一个碾槽、一座灶台、一段挖空的巨大木槽、一个悬空的石锤,几个简单的物件,串联起了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法榨油印记。“我小时候是在油坊边耍大的,几十年没看见这工艺了,今天在这里见到,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游客郭先生一边忙着拍照一边和孩子讲解手工榨油的工序。而在不远处的腐竹作坊里,不少游客在热气腾腾的土灶台上,小心翼翼地揭着豆浆皮,体验手工腐竹的生产全过程。

“虔工坊是休闲体验农业的项目之一,我们正在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对虔心小镇10万亩的自有林地进行了总体规划,以特有的茶、鸡、油茶、脐橙等生态农业产业为基础,以‘虔’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题,打造集自然风景、田园风光、客家民俗、虔茶文化为一体的家庭休闲度假体验式基地。近两年连续举办了免费的帐篷节、采茶体验开放日、茶园拾蛋等活动,为市民提供了释放身心、亲近自然的好去处。”虔心小镇休闲度假项目建设负责人胡蔚表示。

据了解,虔心小镇用互联网思维,采用“虔心小镇+”的业态模式,即生态农业生产、体验基地+家庭餐桌终端服务。基地建设方面,已完成“樱花谷”、“镜心湖”、“虔山寺”、“沐心谷”四大景区的总体规划。目前已建成集茶叶采摘、观光为一体的万亩生态有机茶园,容量超百万的土鸡散养基地,一座传统手工油坊、腐竹坊和竹文化主题餐厅,已建成“四闲山房”木结构村落、“竹隐山居”竹结构村落,可同时容纳几十户“村民”(相当于会员)入住;终端服务方面,推行“村民制”,以虔心小镇线上商城为中心,为“村民”提供多样性的全生态农产品。“目前茶、鸡、蛋、茶油、脐橙、笋、蜂蜜、土姜已实现自产。

休闲农场范文4

时至今日,传统农业经营确实有其瓶颈与极限,如果仅从生产效率观点而言,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由于其初级生产的特性,已不太可能成为国民经济成长的动力来源,农业的发展亟待升级转型。鉴于休闲农业兼具经济、社会、环保等多重功能,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其寄予厚望,并在政策法规、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台湾地区政府对发展休闲农业极为重视,台湾“行政院农委会”自1990年开始,将发展休闲农业列入农业政策中,为加强休闲农业培训教育与倡导、规范休闲农业区的规划与休闲农场设置,于1990年颁布《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在政府职能设置上,农委会下设休闲农业管理辅导处和推广科,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辅导机构,从而形成从上到下的休闲农业的管理和辅导体系。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法规,编制和审批规划,安排资金补助和贷款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息咨询,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检查和评估。欧洲国家没有专门就休闲农业出台法律法规,但是在资金支持方面力度较大,主要的方式是直接财政补贴和低息贷款,如西班牙中央政府于1984-1985年推动“耕种之家”计划,针对乡村区域提供信贷服务,指定用于维修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民宿供游客体验。西班牙各自治区政府则提供私人民宿经营者信用贷款,鼓励私人企业与协会组织进行相关投资,改善休闲农业的住宿品质。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为维护农村生命力、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发展农场经济多样性,欧盟制定了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和欧盟共同区域政策,政策对发展休闲农业、村落的改造、农村旅游纪念品开发、乡村遗产的保护、乡村景观的恢复等给予资金支持。

二、协会服务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休闲农业相关的各种协会在教育培训、质量评级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教育培训。德国农民社为休闲农业经营者提供咨询服务,并为其提供财务、税务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咨询、培训服务;法国农会常设大会为农场提出养成策略,对农场进行训练,提高农家经营技巧。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通过有效整合区内资源,举办休闲农业研讨会和进修课程,强化了对休闲农业的产业辅导,提升了产业品质。质量评级。澳大利亚休闲农业协会自1993年起开始对休闲农村进行质量评级,获评的农场可以在其营销活动中使用“农场假期”的logo;德国农民社重视度假农场设置后的评鉴检查,对符合标准者发给定期证书与检验标志,加入者必须两年接受一次重新认证。宣传推广。澳大利亚休闲农业协会与旅游相关单位保持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配合密切,如在机场、车站、旅馆、百货公司、公路旁到处都有旅游信息站,由农场设计印刷提供免费的地图、单张、手册等;1988年,法国农会常设大会设立农业暨观光接待服务处,集合法国农业经营者公会联盟、国家青年农民中心、法国农会与互助联盟等专业农业组织,为不同区域的农场规划出各自的市场定位,并开发“欢迎光临农场”系列网络,连接法国各区域农场,为法国农场强有力之促销策略。

三、农场经营

精心规划。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优秀休闲农场均是在设立之前就进行了科学的规划设计,注重休闲农场的主题性,突出休闲农业的生态、生产与生活三生一体的产业特性,强调原生态的农村生产、生活体验。如澳大利亚堪培拉附近的莫利农场(MorliFarm),新西兰奥克兰附近的蒙哥马利农场(Mont-gomerieFarm)等均以农场生态、生活文化及饲养的主要牲畜生产过程为规划设计重点,充分表现休闲农业的特色。科学管理。为节约人力成本,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休闲农场高度关注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农场的服务流程经过科学规划,可以充分利用人力;农场的工作人员多数经过充分的培训,能够担当不同的工作角色。产品创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休闲农业经营者注重提高农产品的精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很多农产品经过加工、分级包装,建立特色品牌后成为附加值较高的商品,增加农场的销售收入。如台湾新社休闲农业园区的特色农产品蘑菇,被深加工为蘑菇干、蘑菇冰淇淋、蘑菇酱等,辅之以充满卡通化的精美包装,冠之以“菇神”的品牌,成为深受游客欢迎的旅游纪念品。

四、对大鹏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启示

大鹏新区具备发展休闲农业的优越条件。从旅游资源来看,陆域面积294.1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3.22公里,森林覆盖率76%,拥有深圳市16.1%的基本农田,具备发展休闲农业的优越资源条件;从市场需求来看,大鹏新区位于珠三角大都市圈,2小时车程以内的国内客源市场规模超过3000万,区位优势突出,客源市场庞大。大鹏新区目前能够称之为休闲农业的经营型态主要是农家乐和渔家乐,但是多数无证无照,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因此,目前低质量的农家乐与巨大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此外,随着大鹏新区旅游开发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保障原居民群体的诉求和利益,也是未来大鹏半岛所必须面对的命题。大鹏新区发展休闲农业,既可以保障原居民利益,又能够丰富大鹏半岛旅游区的产品体系,同时还能促进大鹏新区自然生态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政府可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采取以下策略:

(一)在政策上予以扶持

在资金扶持方面,政府可颁布实施《大鹏新区休闲农业发展政策》,鼓励原居民开发经营休闲农业。符合政府规划的休闲农业企业可申请休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和贴息贷款。在条件适合的村,可通过村委会牵头,成立集体企业,引导原居民主导休闲农业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以达到原居民自我管理的境地。在组织机构上,可设置大鹏新区休闲农业发展委员会,集合官、产、研的力量,为缺乏休闲农场规划和经营经验的原居民提供咨询和指导。

(二)在规划上予以指导

在大鹏新区休闲产业总体规划方面,应当注意到休闲农业多为小微企业,如果在地域上分散,就很难形成合力,休闲农业的地域品牌就难以凸显,同时也降低游客的休闲体验价值。因此应当秉承成片开发的理念,规划休闲农业产业园区。在休闲农业经营单位的规划方面,应强调乡村性、地方性、生态性及体验性等产业特性,坚持生态保护、注重本土文化认同、突出地方农业特色主题的理念。尤其要指出的是,同一园区内的不同休闲农业经营单位应当突出不同的农业生产主题,发展各自的产品型态,避免近距离同质化竞争,形成优势互补、共生共荣的休闲农业产业链。

(三)在经营上予以服务

休闲农场范文5

美国休闲农业的兴起可追溯至19世纪上流阶层的乡村旅游,到1970年,仅美国东部就有500处以上的休闲农场。美国市民农园采用农场与社区互助的组织形式,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共同分担成本、风险和赢利。农园尽最大努力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格的农产品,市民为农园提供固定的销售渠道,双方互利共赢,在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架起一座连通的桥梁。这种市民农园在北美发展很快,极大地加强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关系,增加了区域食品的有效供给,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的顺利发展。

法国非政府组织的专业农场

自从19世纪70年代法国推出农业旅游后,以农场经营为主的休闲农业得到较快发展。据统计,法国现有农场101.7万个,其中大于50公顷的农场17.2万个,占农场总数的17%;50公顷以下的中小型农场84.5万个,占农场总数的83%。这些农场基本上是专业化经营,其中主要有九种性质:农场客栈、点心农场、农产品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以及露营农场。法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多个非政府组织机构的联合。法国农会常务委员会设立了农业与旅游接待服务处,并联合其他社会团体,如互助联盟、国家青年农民中心等组织,建立了“欢迎莅临农场”的组织网络,为法国农场划出明确定位区域,连接法国各大区农场,成为法国农场强有力的促销策略。

德国多功能的农家生活体验

休闲农场范文6

近年来,我市市委、市政府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重要抓手,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取得长足进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全市已建成各种休闲农场187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37家。农家乐383家,总投资规模近200亿元,带动就业1.2万多人,年接待游客量近10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20亿元左右。初步形成 “依山、泮水、沿江、滨海”四大都市休闲农业聚集带,我市休闲农业发展质量、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一是创建休闲农业品牌显成效。去年,福清市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福清市牛宅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我市有4家休闲项目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有3个村被评为福建最美休闲乡村。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数达42家,为全省第一,其中,国家级5家(全省18家),占全省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全省11个),占全省总数的近三分之一,省级37家(全省231家),占全省总数的六分之一。

二是创新休闲农业发展机制求突破。我市连江县开心农场等五家休闲农场组建休闲农业产业联盟,现已发展成员30家。共同包装特色农产品伴手礼、协调休闲项目、共同导流、共创营销端,共同开发休闲农业市场。

三是助力扶贫取新功。策划休闲农业产业联盟助力精准扶贫,打造“企业+产业联盟+贫困户”模式。与116户贫困户签约帮扶协议。优先招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休闲农场就业;免费提供种苗给贫困户种植、养殖,成品后,按规格保底收购;开设“良心铺”15家,在农夫集市开辟专柜,供贫困户销售特色农产品;入股分红帮扶,贫困户贫困扶持资金保底入股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