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流系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流系统范文1

关键词 物流系统 成本控制 第三方物流

我国全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自1998年降到21.4%以来,连续7年在此百分比徘徊,到2004年仍在21.3%的水平。而国外物流发达国家的水平是8%~10%左右。截至,我国的物流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还不很理想。与此相对,物流理念引入我国已有20余年的,但物流真正为企业所重视,被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第三方物流形成实际意义上的产业,则是在进入21世纪才刚刚开始而已。

当前,国内企业在物流成本的控制上,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感性的成份居多。提出物流支出费用重要性的“黑大陆”学说,指明人们对物流费用了解十分片面的“物流冰山”;阐明物流成本控制是企业利润着眼点的“第三利润源泉”假设;简便易行的物流成本法——“物流ABC”计算法等国外科研成果令中国企业眼花缭乱。值得我国企业警醒的是,这些理论学说均是建立在国际化大型企业的调研基础之上。而我国的物流业基本是由50亿美元规模以下的中小型企业组成。国际上已有的先进物流理念如何在我国特有的情境中合理,成为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重大的课题。

1 物流系统成本

物流系统涵盖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站在企业的角度,需要降低的并不是系统中某一个环节的成本,而是从全局出发,控制最终系统成本。要达到这一目的,需对物流整体系统进行调整、改进和优化,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提供尽可能高的物流服务质量。物流各子系统在自身得到合理优化的基础上相互衔接、相互适应,形成最佳的结构及运行机制,既能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效能,又能使系统的整体效率得以充分体现。最终,确保物流系统有能力根据商品的种类、数量、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使商品尽可能由产地通过最少的环节,以最经济的路线,按时保质地送到用户手中,以达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提到物流系统,沃尔玛(Wal-Mart)集团是不可不提及的企业。沃尔玛经过44年的经营,在美国已拥有3 000多家连锁店,在海外拥有1 000家连锁店,员工多达88.5万人,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它所实行的成本领先战略涵盖了商品购存销流转过程所有环节上的成本和费用控制。该公司现已建立62个配送中心,为全球4 000多家连锁店提供配送服务,整个公司销售8万种商品,85%由这些配送中心供应。沃尔玛公司在美国国内共有近3万多个大型集装箱挂车,5 500多辆大型货运卡车。每年的运输总量达到77.5亿箱,总行程6.5亿km。配送中心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每种商品都标有条码,由十几公里长的传送带传送商品,用激光扫描器和电脑追踪每件商品的储存位置及运送情况。为合理调度如此规模的商品采购、库存、物流和销售管理,沃尔玛公司建立了专门的电脑管理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电视调度系统,甚至拥有自己的卫星。沃尔玛的物流系统是一个整体系统,一方面能够及时保证货架充足,一方面也会尽力使库存量降到最低。

2 整合物流系统的思路

在现实中,最高的物流服务水平和最低的物流成本两者是不可能同时成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二律背反定律”。高水平物流服务要求有大量的库存、足够的运费和充足的仓容,这势必产生较高的物流成本;而低物流成本要求的是少量的库存、低廉的运费和较少的仓容,这又必然减少服务项目,降低服务水平和标准。沃尔玛在美国本土设立的物流系统从它现有的经济规模上较好地解决了“二律背反定律”,寻找到了自身最高的物流服务水平和最低的物流成本之间的有机平衡点。它在美国本土的自动化配送中心,是当今公认最先进的配送中心,实现了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为沃尔玛实行“天天平价”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证。但是,进入中国市场的沃尔玛并没有立刻把它在美国本土的经营模式照搬到中国来,而是按实际情况,适时合理地逐步设置采购中心与配送中心,有条不紊地升级自动化水平。沃尔玛的这种态度颇值得我国企业玩味。

(1)运输成本控制。我国企业受规模所限,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拥有庞大的运输能力,更不可能广泛应用GPS定位之类的技术。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充分运用社会现有设施,从全局出发,力求运输距离短、运输能力省、中间运转少、到达速度快、运输费用低、运输质量高,高效规划航空、铁路、公路、水路联运。

(2)配送成本控制。即使是实力雄厚的沃尔玛,来到中国后也没有立刻大规模的布局配送中心,而是按战略逐步开展业务。我国企业也应遵循这一原则,按网点分布和发展规模适度设置配送中心。一些生产型企业的内部物流在现阶段则根本不必考虑建立配送中心,只需优化仓储。

(3)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合理化。每一个的物流都有自身的特点,企业应就此合理选择物流设备与物流设施。仓库是自建还是租赁,需要设置何种货架,使用何种材质、规格的托盘,配备哪些种类的运输、搬运工具与车辆等都是每个企业要认真考虑的。物流设施与设备不要求多而全,但一定要能适应本企业的特点。以商品流通为主业的武汉中百仓储配送中心拥有自己的欧式仓库,采取托盘式货架与重力式货架相结合,多用塑料托盘,配备厢式货车,以及包括“地龙”在内的四种叉车以满足物流需要。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业的招商局武汉分公司则是租用仓库,采用托盘式货架,主要用木制托盘,实行公路、铁路联运,适量装备两种叉车,全公司在岗人员亦不足30人。

(4)信息系统适度化。自始自终伴随物流的信息流决定了物流系统的有效性,指导着资金流的运作。当代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生产类型向多品种、小批量方向,生产加工设备也从专用加工设备的流水生产线,转向采用具有多功能的加工中心的柔性加工系统(FMS)。以一个中等商品流通型企业为例,其经营品种至少也在5 000种以上。由此产生的大量信息远远超过了人力的能力。物流系统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必然需要实施高度的信息化。但这一信息化的过程可以也应该是渐进式的。沃尔玛在美国国内动用大型计算机设立数据中心,而武汉中百仓储配送中心只了手持扫描仪、计数器等相对少量的电子设备。信息系统不存在是否先进的问题,关键在于是否可以满足本企业的物流管理和成本需要。

3 物流系统的拓展

物流系统的成本控制不能只局限于企业内部。企业物流系统事实上已发展成为了供应链(Supply Chain)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相当多的部件由武汉本地的汽车零配件企业采购。神龙公司通过资质考核与招标的方式选择供应商,与他们成为利益共同体,通过共享信息,相互协调,确保神龙汽车的零配件供应,使神龙公司的内部物流运行顺畅,也有助于公司控制采购成本,保证产品质量。

事实上,企业供应链也仅仅只考虑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并没有充分考量所有的利益相关人。广义上的物流系统还包括了企业的上下游客户及所有利益相关人。将这些因素加入到企业的物流体系,再综合资金流与信息流就构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企业价值链(Value Chain)。这里的利益相关人指所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的主体。以一个啤酒制造商为例,它通过销售商将产品输送到消费者手中,与之相关的利益者可能有消费者、第三方物流企业、啤酒厂周边的居民甚至于有关的政府职能部门等。消费者是产品物流的终点,第三方物流可为企业提供服务,工厂周边的居民可能因企业造成的环境问题提出索赔,政府职能部门可能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干预。企业价值链的优化要能为高效的生产提供保障,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合理降低成本,也要适当地注意企业的社会效益。否则,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可能受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而达不到设计的初衷。

4

21世纪,我国企业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绝大多数产业出现产能过剩,买方购买力低于市场供给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和流通业均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作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物流系统降低成本并不意味着同时降低服务水平。控制物流成本的目的是将物流成本降低到与所提高服务水平的最佳匹配点或区间,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达到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企业增收节支的目的。我国企业应有选择地吸收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物流管理的成果,与界开展多方位的合作,加快我国物流的发展步伐。

1 吴清一.物流概论[M].北京:物资出版社,2003

2 邹宪民.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J].工程,2005(4)

物流系统范文2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高度依赖于对大量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及时更新。现代信息技术如电子商务、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形码技术等在物流中的广泛应用,使得物流活动更加高效、而准确。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技术实现了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信息共享,企业可以快速获得物流信息及相关信息、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与用户保持密切联系,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物流的竞争已成为物流信息的竟争,现代物流的竞争己成为物流信息的竞争,任何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完善的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系统是关键,加快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建设已刻不容缓。

2.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

1)虚拟性

电子商务物流的虚拟性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的虚拟化和交易过程的虚拟化。对生产企业而言,采用电子商务物流可以实现物流虚拟化经营;对流通企业而言,采用电子商务物流的方式可以实现无店铺经营。交易过程的虚拟化表现为交易双方从接触、磋商、签订合同到支付等,无须当面进行,均通过网络完成,整个交易过程完全虚拟化。

2)跨越时空性

电子商务物流跨越时空的特性主要是指开展网络商务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电子商务物流企业提供24小时的网上服务,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接受客户访问,这意味着企业将和全球市场连接起来,交易的对象可以是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企业和机构,它的服务范围可以覆盖全球。

3)高效性

因特网技术使贸易中的商业报文标准化,并使商业报文能在世界各地瞬间完成传递与计算机自动处理,从而使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银行汇兑、货物托运及申报等过程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3.加快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没有一个与物流体系相适应的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就不能实现物流运作的高效、快捷、准确;电子商务物流系统有利于促进物流资源的整合,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加快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更好地为顾客提高满意的服务

电子商务物流系统能改变整个供应链运营的环境基础。网络是平台,供应链是主体,电子商务是手段,信息环境对供应链一体化运作起着控制和主导作用。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由供给推动型变为需求拉动型,供应链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各方都得到互联网技术支持时,可极大地提高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可得性,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服务。

2)实行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运作

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采取以顾客为中心、面向供应链过程的管理方法,提高了企业对顾客、市场的响应速度。企业依靠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将改变物流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运作。通过优化供应链物流系统,所有物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按照一体化供应链计划有序流动,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效益。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为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使企业能够及时掌握供应链中物流的各种状态,实现了精确计划、精确生产、精确营销,既降低了库存量,又避免了库存过高或不足,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3)提高物流信息的处理能力

物流信息化是实现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必然要求,而物品的快速移动完全依赖于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为了有效缩短物品的在途时间,实现零库存,及时供货和保持供应链的连续和稳定,要求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保持实时物流信息的畅通。而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为物流信息畅通、及时、准确反馈等提供了网络平台,可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拓宽物流的增值空间。条码技术、电子订货系统、快速反应、有效客户反应及企业资源计划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必将加快企业物流信息化进程。而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可以借此契机建立起具有竞争优势的电子商务物流系统,通过对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不断完善物流网络,实现物流功能的集约化。

4)提高供应链上信息共享的程度

利用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用户可以直接面对制造商并可获得个性化服务,传统流通渠道中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中介的功能将减弱,减少了物流环节,降低了产品成本。由于供应环节的减少,生产商能够得到用户需求的实时信息,消除了“牛鞭效应”现象,提高了对用户的响应速度。通过实时信息的共享,制造商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使供应链组织结构趋于分散化,逐步虚拟化。

5)引导和促进现代物流向信息化、网络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

网络时代所造就的电子商务给人类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所引致的产业重组将把现代物流业推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虽然电子商务物流系统本身不能实现最终的物流,但它以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引导着社会物流的流向、流速和流量,通过电子商务物流系统进一步形成强大的物流需求,引导和促进现代物流向信息化、网络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

6)促进物流运输的变革

在电子商务物流系统条件下,速度已上升为最主要的竞争手段。在物流中心、仓库等物流基础设施确定的情况下,物流系统要提高对客户的反应速度,运输对物流的速度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电子商务物流系统能够实现货运全程的跟踪监控和回程货运的统筹安排。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将广泛采用在线货运信息系统、卫星跟踪系统信息技术,促进物流运输的根本变革,提高运输效率。

4.加快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建设对策措施

在21世纪的全球竞争中,有效地进行供应链物流管理,建立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应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在现代物流发展中所起的重要贡献,积极利用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开展物流功能整合、物流资源的整合是现代物流的必然要求,是21世纪物流发展的必须趋势。具体到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快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建设应采取以下措施:

1)积极发挥政府在推动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建设中的作用

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建设必须依靠政策指导、物流基础设施支持,必须依靠政府积极推动。政府的主要作用有: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消除物流瓶颈,为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法规和政策上推动电子商务物流系统效率化,加紧制定各种政策或法规,同时加强各级政府机关、公共团体、物流从业者的合作,形成多层次的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引导社会物流系统向信息化方向发展,这包括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和信息技术的开发改进等。

2)构建电子商务物流系统,整合企业的内外物流资源

要利用和挖掘企业的物流能力,整合企业现有的物流资源。过剩的物流资源通过出售或出租的形式进行优化,对于欠缺的物流能力要考虑能否利用外部物流资源进行外包,从而获得比较低的成本优势和服务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与信息优势,通过构建电子商务物流系统整合各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物流资源,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达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实现产品从供方到需方全过程中环节最少、时间最短、费用最省。

3)加快企业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与第三方物流的一体化建设

分析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挖掘企业的比较优势,充分依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加快企业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一体化建设,使电子商务物流系统成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有力手段,从而将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长期获取竟争优势的一种战略资源。

4)构建供应链电子商务物流系统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高度依赖于对大量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及时更新。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形码技术、GPS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广泛应用,为电子商务物流系统提供迅速、准确、实时的信息,可以提高用户的服务水平,加强与用户的密切联系,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

加快供应链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建设,全面正确理解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电子商务一体化运作的意义和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走创新发展之路,形成供应链电子商务物流系统,提高供应链运作能力和经济效益。

物流系统范文3

关键词:第五方物流,系统结构

1引言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备受关注。当今,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已经日趋成熟,第五方物流也已经逐渐兴起。关于第五方物流的概念。最早是2002年,摩根斯坦利在香港网丰物流集团进行投资考察时提出来的,根据香港网丰物流集团董事兼运营总裁冯祖期的定义,第五方物流是指在实际运作中提供电子商贸技术去支持整个供应链,并且能够组合各接口的执行成员,为企业的供应链协同服务。

2第三方与第四方物流系统结构

虽然,从目前来讲,第五方物流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但实际上第五方物流是在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特别是现在无论是理论还是实务都非常成熟的第三方物流是后来的第四方、第五方物流的基础,无论是第四方物流还是第五方物流,在其系统结构中都不能离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

由于第三方物流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所以首先对第三方物流的系统结构稍作讨论。独立于供应商与客户之外的第三方物流整合了由各分包商提供的各项物流服务。可以看出来,在第三方物流的系统结构中,已经基本具备了供应链的框架。

但是,第三方物流的体系结构有其自身的缺点。第一,该体系结构没有整合整个供应链系统,这一点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尤为突出。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巩固和加强其在供应链中的地位。第二,不难看出,在第三方物流的体系结构中还存在很多的人工作业,也就是说在该体系结构中,人为的自主裁量权的比重过大,这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今社会显然是落后的。真正的科学管理应该更多地侧重于管理模型的使用,而尽量减少人为的自主裁量权。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第三方物流在某些方面已经有些落后,随后兴起的第四方物流是物流服务的集成商,它通过整合具有互补性的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为客户提供一个低成本、高服务水平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并对执行过程实施指导和监督。第四方物流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第四方物流是整合供应链上知识资源的一块细分市场,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及具有互补提供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它可以帮助不具备专业物流运作的企业解决包括企业物流业务管理咨询,物流市场的调研与分析,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物流园区活物流中心选址,规划与事实等一系列工作。

由此系统结构图可以看出来,在第四方物流中,更多的是利用模型来构建和解决问题,如物流中心的选址,配送路线的优化,供应商挑选和绩效评价等,而且极大地应用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这就在该系统结构中降低了人为的主观因素,提高了物流管理的科学性。

3第五方物流系统结构

根据摩根斯坦利以及香港网丰集团对第五方物流的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第五方物流是指在物流实际运作中提供电子商贸技术去支持整个供应链,并且能够组合各接口的执行成员为企业的供应链协同服务,是物流界对业内未来发展趋势的评价,是专门为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和第四方提供物流信息平台、供应链物流系统优化、供应链集成、供应链资本运作等增值的活动。

在第五方物流中,物流企业将起到更大的作用,它可以支持整个供应链,并且能够整合各个成员为企业供应链协同服务。第五方物流的系统结构图如图2所示,在第四方物流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基础数据层,与各方数据库及时交流并更新信息。而且在数据分析层,第三方物流会得到客户与供应商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从而得到最佳的整合方案。

4结语

第三方物流拥有现代化的物流技术、丰富的物流结点、专业的物流人员,可以发挥专业化、规模化的经营优势,而其通过非核心物流业务的外包。有利于强化供应链中其它企业成员的核心业务能力,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为政,在供应链的局部范围或许是高效的,但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分析则未必如此。

为了克服第三方物流的不足,发展了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的整合者。集合及管理众多的物流资源,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服务者依靠业内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顾问和其他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这是任何一家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所不能单独提供的。

物流系统范文4

关键词:微观;应急物流;基本构架

应急物流是针对严重的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者公共安全事件等提供应急物资的特种物流活动。应急物流系统是指为了完成突发性的物流需求,由各个物流元素、物流环节、物流实体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物流企业微观层面的应急物流系统。

一、我国物流企业应急管理主要问题

1、大多企业没有业应急物流明确的定义。

2、应急物流指挥体系不完善,应急预案不规范。

3、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RFID、GPS、GIS等先进技术在应急物流领域应用较低。

二、构建微观应急物流系统的重要意义。

突发性的灾害和事件时有发生,这时期,往往伴随着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社会物流体系发挥其应急功能。物流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经济的组成个体,其应急物流系统是整个社会应急物流体系的一部分,微观层面的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程度也将影响整个社会应急物流系统的进程。因此,充分利用现有物流企业资源,发挥物流企业优势,提高企业应急物流的保障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都具有安全保障的功能。对此,我们提出在物流企业建设微观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想。

三、微观物流应急系统的基本架构及注意事项

(一) 微观应急系统的基本架构

1.应急物流中心领导机构

出现紧急事件时,在国家或地区救灾指挥中心统筹下,由企业应急物流中心领导机构统一指挥应急工作。平时,中心领导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制定的不同情况的应急预案(包括天灾,日常应急预案),建立供应商档案,了解可能用到的应急物资的生产、分布情况。同时与各有关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掌握各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生产事故、环境污染、交通状况、应急物资的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并保证数据库不断得到维护、补充和更新。

2.应急物流软件管理系统

(1)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应急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只有在平时就注重在物流企业之间、政府之间建立通畅高效的信息系统,建立快速反映系统平台, “战”时才能保证指挥的畅通,真正做到物资保障的全程可视化。

(2)推动并推广RFID、 GPS、GIS的应用

RFID可以实时对库内、车内的货物进行监控,一旦出现货物短少等情况,可以实现报警功能,并对有问题的产品,实现无缝追踪,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而通过GPS、GPRS和GIS的集成,对于车辆状况以及产品品质都可以起到实时监控的作用,并立刻做出解决措施,与RFID同时使用可以达到双保险的作用。

3.应急物流硬件系统

它构成了应急物流体系有效运作的物质基础,指具有应急物流功能的站台、码头、交通航线和路线等各种固定设施以及相关设备和工具等。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研究开发用于应急物流的非常规装备,完善和新建一批设计合理、经济适用的固定设施,提高其可靠性和先进性,大幅度提升应急物流保障能力

4.应急物流物质系统

它是应急物流体系的作用对象,指应急物资相关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应急物资的采购管理;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应急物资的运输管理。

5.应急物流人员系统

它是应急物流体系的能动力量,主要包括应急物流指挥决策人员、科研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使用人员等各级各类专业人员。应加大对应急物流的宣传力度,加强训练,全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通过对各关键业务节点的信息采集,实现全员应急绩效管理,从而真正把安全、应急意识深入到日常的管理和作业中去。

6.应急物流配送系统, 作为末端物流,这是应急物流系统功能的最终实现的保障。主要功能有:

(1)在配送中心可以将物资进行分拣、理货(药品、食品等的组合搭配)、再包装(加贴救助点编号),甚至简单的加工,使得救灾物资得到有效分类,在最短的时间内配送到目的地。

(2)提升对运输车队的管理和控制,通过信息系统与经验对照的方式加强对运输配送路径的合理规划,使物流运作的过程更为合理,一旦出现异常事故时,可以做到及时有效的跟踪和排除。

(二)微观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的注意事项

1、企业应急物流体系建立后,应不停地检验、完善。加强演练,提高从业人员临时的应急反应能力,并不断完善应急物流体系,经常邀请外部专家或者客户参与,优化应急管理行动流程,提高执行力。

2、应急管理体系直接由高层管理人员指挥,一旦发生重大问题,立刻启动应急预案,不需要层层报批,从而减少浪费时间的可能性。

3、完善应急物流法律法规和政策。一是在法律上明确应急物流运作的各利益相关主体的责权利,如国家采取合同储备的方式,一旦需要,签约企业迅速提供质优价廉的物资,避免了紧缺物资大幅涨价;二是要完善应急物流各环节标准、应急物流社会化以及应急物流技术装备自主创新等政策措施;三是尽快出台合理的应急物流运作补偿政策,以市场化方式与具备条件的国内大型专业物流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其在启动应急物流作业时应得的报酬。

结语:

微观应急物流在我国尚属一个新兴概念,我国应急物流系统还很不完善,需要物流企业个体和政府部门对应急物流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做出更大的努力,结合本国实际,积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尽早建立高效、快速的微观企物流系统。

参考文献:

[1]徐东,黄定政.从抗震救灾看应急物流建设[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8,(6):32-34.

物流系统范文5

关键词:港口物流系统;多式联运;生产运作;物联网

一、港口物流系统概述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港口的功能从单一货运生产到综合物流汇集,从传统货流到货流、商流、金融流、技术流、信息流全面大流通,运输方式也从车船换装到联合运输、联合经营,从传统装卸工艺到以国际集装箱门到门多式联运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运输方式的转变。港口作为现代商品集聚与调度运输的物流中心,依靠其在区位上的特殊优势和多年来在基础设施方面建设的条件优势,在经济贸易和综合运输体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性和功能结构的港口物流系统。但是,大多数文献只是从宏观概念的角度对港口物流系统予以分析与定义,很少从具体的角度分析和研究港口物流系统具体的结构和发展模式。因此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给出了具体角度下港口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发展需求。

从物流运输链的角度分析,港口是作为运转中枢的重要枢纽,是公路与铁路、水路、管道等运输方式的结合部。从生产运作的角度分析,港口是作为从事货物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以及进行相关信息处理和服务等物流环节有机结合的场所,在较大的生产运作空间内具有复杂的港内物流系统。

二、港口物流系统的定义

关于港口物流系统的定义,王玲等(2005)认为,港口物流系统是国际和地区综合物流服务链中的重要环节,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最终目的,以对港口相关的物流活动和物流信息进行有效的计划、实施和控制为手段,从而实现货物在港的高效率、高效益的装卸、集疏和物流服务增值。

莫宝民(2009)参考以上定义,把港口物流系统定义为由提供港口物流服务的码头设施、仓储设施、集疏运条件、运输车辆、搬运设备和工具、通信设施和网络、港口作业及管理人员、口岸配套服务设施体系和港口后方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集疏运系统及其信息系统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若干动态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本文认为后者的定义更全面、更具体。

三、基于不同角度的港口物流系统分析与发展研究

(一)基于物流运输链角度的港口物流系统

根据以上对于港口物流系统的定义可以看出,物流运输链在整个港口物流系统动态流动中起着基础支撑的作用。基于港口物流基本要素对港口现代物流的诠释,港口物流活动具备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流体、载体和流向。流体是指经过港口的货物,载体指流体借以流动的设施和设备,流向指港内流体从起点到止点的流动方向。这三个基本要素的流动与运作都是基于物流运输链的,因此从物流运输链的角度对港口物流系统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港口作为公路与铁路、水路、管道等运输方式的结合部,是运转中枢的重要枢纽。狭义上的港口物流运输链是由船舶运输部分、港口内部的物流运输部分和集疏运系统中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等部分组成。基于物流运输链角度的港口物流系统具有如下图1的体系结构。

从运输链角度分析港口物流系统,主要分为船舶运输、港内运输以及与港口物流运输紧密相联系的集疏运系统中的港外运输方式。近年来,港口已经巩固了它作为复杂物流网络载体的地位,而由船舶运输、港内运输以及集疏运系统中的多种运输方式在运输链条基础上形成了复杂但很具有发展潜力的多式联运物流运输模式。因此,对于港口物流运输链的研究,可以从对多式联运物流运输的研究着手。

多式联运物流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物流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成分,在当今的深海运输与近海运输港口中,其他可用运输方式包括公路、铁路、管道以及航空运输。基于高效、友好物流运输的目标,多式联运物流运输方式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鼓励和促进。例如,近年来欧盟委员会了一系列旨在推进近海运输发展的措施,其目的是使其成为物流链中可持续进行的一部分以解决如今欧洲陆运运输中遭遇的拥堵问题。在欧洲北部,多式联运物流运输的意义可以由近海运输持续增长的重要性反映出来。近海运输由常规的班轮服务和渡口通过快速、有效和灵活的衔接操作方式来搬运不同类型车辆上的大批货物组成,包括大宗钢铁材料和建筑用材料的车辆运输,滚装滚卸操作方式中的整车物流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对集装箱运输要求日益增大,多式联运物流运输方式在我国也已经得到了切实的发展。在综合考虑我国沿海港口土地资源紧张、陆运运输拥堵,结合提高效率、优化成本、保护环境等因素的情况下,发展多式联运物流运输中的海铁联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顾名思义,海铁联运是指商品货物经过船舶运输到达港口后经由铁路再次转运,或者货物由内陆经铁路运送至沿海的港口,通常情况下只需要一次性的申报、查验、放行程序就可完成的物流运输方式。作为港口多式联运物流中的主要组成方式,近几年来,上海港着重探索和实践海铁联运在集装箱业务方面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今,上海港已经同合肥、成都、南京等城市开通了集装箱铁路运输车次,而且可以直接同马士基、现代商船等著名船舶运输公司进行对接。尽管如此,海铁联运的业务量占上海港集疏运总体业务量的比例仍然很低,因此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物联网技术作为当今信息通信技术新的发展方向,在集装箱海铁联运中具有很好的嵌入性和应用性,将对海铁联运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由于多式联运物流运输复杂性的特征,进行有效的管理调度必须有复杂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支持,其对于开发电子物流管理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来加强安全和简化物流运输管理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基于物联网技术DSRC(专用短程无线通信)的智能运输系统及其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具有支撑未来多式联运物流运输方式发展的潜力。

(二)基于生产运作角度的港口物流系统

基于生产运作角度来分析港口物流系统,港口是作为从事货物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以及进行相关信息处理和服务等物流环节有机结合的场所,在较大的生产运作空间内具有复杂的港内物流系统。港口物流系统的生产运作研究主要是研究解决港口物流系统优化和资源整合问题,使港口物流系统达到高效运作的目的。

本文根据王玲等(2005)对港口物流运营子系统的定义,参考王玉(2010)对港口物流运营系统的定义,提出了港口物流系统中的港口物流生产运作系统的定义:港口物流生产运作系统主要用于完成港口物流活动的计划、控制与实施,它主要由港口的船舶靠泊、码头装卸、港内搬运与调度、仓储堆场管理、流通加工、港口生产控制与调度、集疏运等环节以及涉及港口物流生产运作的企业部门、基础设施和相关信息和服务等构成。物流生产运作系统作为港口物流系统的核心子系统,是物流系统生产运作的中心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港口的物流生产运作能力及效率,是提高港口物流服务质量和增强港口竞争力的核心部分。

在综合Biehou和Gray(2005 )研究的基础上,王玉给出了一种港口物流系统图的绘制方式见下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港口物流系统主要由港口基础设施、港口信息系统、区域配送中心、由靠泊系统、装卸系统等组成的港内物流运营系统、港口相关因素以及分布在两端的港口自然水域与依托港口的相关产业体系组成。港口物流运营系统是港口物流系统的子系统,主要由靠泊系统、装卸系统、运输系统、仓储系统、集疏系统组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基于上述对港口物流生产运作系统的定义以及港口物流运营系统结构图,本文认为港口物流生产运作系统具有如下图3的体系结构。

港口生产控制与调度环节的有效进行需要依托港口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通过运用传感器技术、RFID识别技术、无线定位导航技术、无线(有线)网络通信技术和后台应用管理层等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监测与传输,进行高效精确的物流生产运作,实现港口物流生产运作系统的实时控制、科学调度以及合理决策。港口的船舶靠泊、码头装卸、港内搬运与调度、仓储等环节需要依靠港口的基础设施与港口物流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在港口生产控制与调度环节的智能监测与调控下,精确、合理、安全地实施相关的物流运作操作。

图3所示的港口生产与运作系统只是现代港口生产运作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港口经营体制、管理理念的改变和经济技术的发展,许多港口生产运作的模式已经不限于以上基本的港口物流作业,而是开展多元化发展经营的道路。在以港口基本生产运作环节的基础上同时开展临港物流园区服务、临港集配运输、物流融资租赁等业务,不同的港口具有不同的生产运作模式,没有统一的体系结构,但对于上述的港口内物流生产运作模式却有类似的体系结构。

四、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港口物流系统的定义及港口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通过基于两种不同角度对港口物流系统体系结构和运作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可以应用物联网技术优化和解决港口物流运输链、港口物流生产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得出以下结论。

1.港口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和有机整体。尽管基于不同角度分析的港口物流系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在整个港口物流系统动态运作中起着基础支撑作用的港口物流运输链和港口物流生产运作系统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而港口物流供应链则是基于以上两者的有效运作,代表着港口物流系统的发展方向。

2.物联网技术在港口物流体系上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为港口物流系统的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在保证港口物流系统效益和安全的基础上,将港口物流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汪长江.港口现代物流:概念诠释、效率测评与增进对策――绿色理念背景下基于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的研讨[J].管理世界, 2008(6).

[2]王玲等.港口物流系统的重构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物流技术,2005(2).

[3]唐建桥等.港口物流系统分析及其综合通过能力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

[4]莫宝民.基于供应链的港口物流系统规划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5]Adrian.E.CoronadoMondragon,etc.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n multimodal logistics:A case of role and contribution through wireless vehicular networks in a sea port location[J].Int.J. Production Economics2012(137).

[6]张小伟.论物联网技术在上海港海铁联运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2012(1).

[7]K.Bichou, R.Gray.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ventional terminology for classifying seaports [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2005(39).

物流系统范文6

自动化物流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项目的整体规划设计、机械电控设备设计与制造、软件开发与实施、安装与系统集成、验收与售后服务等诸多方面。业主往往缺乏相关经验,因此需要聘请一家总承包商来实施物流系统集成,承接从规划设计到安装调试的全过程,然后整体交付给业主使用,即所谓“交钥匙”工程。

物流系统的构成

复杂的物流系统由多种不同功能的子系统组成,例如存储系统、输送系统、分拣系统、拣选系统、码垛系统、仓库管理及控制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由不同的设备或软件构成,在整个物流系统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联系、紧密配合,不仅要完成物料的准确递送,更要实现信息的精确管理与实时更新。

将多种子系统集成到一套物流系统中,并实现其规划之初所设计的系统功能和能力,并不是像搭积木一样把各种设备拼凑到一起这样简单,其中需要考虑软件与硬件的无缝衔接、硬件与硬件的无缝衔接。要完成这些工作,除非客户本身就是物流系统规划与执行的专家,否则就需要选择一个经验丰富、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系统集成商来代其完成。

系统集成商根据客户的需求选配实现系统功能所需的各种软硬件设备,例如,实现存储功能的货架、托盘堆垛机、轻载堆垛机、移动货桓或旋转货柜等;实现输送功能的输送机、穿梭车、自动导引小车(AGV)、电动单轨小车(EMS)等;实现拣选分拣功能的滑块式分拣机、翻盘式分拣机、电子标签拣选系统(PTL)等;作为输送单元的托盘、仓库笼、塑料周转箱等;用于身份识别的条形码、二维码、电子标签(RFID)及其相应的读取器、RF终端等;以及自动化物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仓库管理系统软件(WMS)和物流控制系统(MFS)等。此外,一些企业还将ERP系统与物流系统相连接,实现订单下载与库存信息的实时上传,集成商也必须保证物流系统与ERP的无缝衔接。

物流设备选择

由于集成项目中常涉及各种功能各异的子系统,对各种子系统物流设备的选择和采购也成为系统集成的一个重要环节。

物流设备的选型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仅要对各类物流设备有全面的了解,更要熟悉一些关键设备的技术细节和应用特点。同时,由于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涉及的物流设备众多,要实现单个设备性能的充分发挥和配送中心的整体效率,设备选型必须从系统设计和规划的整体特点出发,充分考虑方案与设备性能的紧密结合。

除此之外,一些特殊行业的作业环境也影响到物流系统规划和设备选择。例如,在实施食品行业的低温库和冷冻库时,就要考虑所选设备的机械和电控元件能否在相应的温度条件下正常运转;在规划医药物流系统时,要考虑到客户对不同性质物料保管区域的物理分隔,防止不同物料的交叉污染等因素。

设备采购流程

设备采购流程包括采购计划、采购执行、采购管理和采购缔结四个阶段。需要说明的是,Swisslog不仅是系统集成商,同时也生产托盘式和轻载式的堆垛机、输送机及其控制系统,并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仓库管理系统(WMS)及物流控制系统(MFS)。作为系统集成商,Swisslog的原则是为有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最适合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在采购计划阶段,集成商将决定是由自身生产还是向下包商采购,确定采购的范围、时间、预算以及有哪些符合条件的备选供应商;在采购需求规格书中明确供货范围和各种技术、功能及性能参数;根据项目需求确定采购合同的方式是采取“交钥匙”的方式,还是按工作分工定义设备交货方式,确定交货时间和材料选型等合同细节。

在采购执行阶段,将向符合条件的备选供应商发出需求规格书,组织与供应商的技术和商务澄清,必要时对供应商的生产工厂和实施案例进行考察,评估供应商的方案和报价,根据评估标准对供应商进行评分排名,开展采购议价、选定供应商并最终签署下包合同。

在采购管理阶段,监督供应商的绩效,帮助供应商改善质量,处理需求变更和付款,采取检验和审查的方式确保采购品符合需求,并更新供应商数据库。

在采购缔结阶段,结束所有合同规定的工程,完成所有付款,开始进入质保,提供文档及培训,最终更新供应商数据库。

出于价格因素的考虑,有些客户会选择独立采购子系统物流设备,而不委托集成商采购。这种情况下,客户最好不要只关注价格上的优势,还应该综合评估其所带来的风险。客户独立采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集成商的责任,因为对客户自行采购的设备,集成商是无法控制其性能和质量的,这部分责任将由客户自己承担。这样的方式增加了项目实施的风险,如果客户选定的供应商不能按时或按照指定的规格交货,客户也要承担整个集成项目延迟甚至集成失败的风险;而且客户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时间来管理众多设备供应商,负责设备供应商和集成商之间的工作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