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华礼仪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华礼仪范文1
礼仪是一种文明的表现,它是一个人道德文化高低的反应。礼仪,普普通通的两个字,却能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常见的见到熟人要问好,见到长辈要谦让,做了错事要道歉。但中华礼仪,它博大精深,它所体现的并非前者所能比论的。
这个星期天,家里没什么吃的,我和妈妈也只好出去吃饭。走进家附近的一家小面馆,只见四周都坐满了人,只有一张四人桌,我辆也就坐了上去,看看四周的客人谈笑风声,吃着香喷喷的面,心想:这小小的面店也能有这么好的生意。正要点面时,突然走进来四个人,看看周围没有多余的位子便露出失望的表情,转身刚要离开,却见妈妈叫住了他们,然他们先坐,“谢谢。”只见有个人连声说,妈妈边笑边挥着手回答:“妈妈真是一个有礼仪的人,我一定要以她为榜样。”
“我要一碗半筋半肉面。”我听见旁边刚刚来的客人正说着我要的面,便留了个心,“对不起,做这面的材料不够了,您换一碗吧。”客人的脸上又露出了尴尬的神情,我的心在这里一跳,我何不把我这碗给他,自己再换一碗呢?想到这我便悄悄地对妈妈说了想法,妈妈微笑的点点头,和客人商量后,我坐在位子上听见了这句话“真的谢谢你”,感觉有说不出的愉悦和激动。
中华的礼仪,它有的是陌生人之间的一个帮助和谦让,它有的是赋予传染的力量,有的更多是博大精深。
初三:李天皓
中华礼仪范文2
其实,有很多人都能够做到文明,比如:做公共车的时候看见有老弱病残孕让座,上车的时候主动购票;有些年轻人把吃的瓜子皮放在一个小方便袋里,吃完的时候把它扔进垃圾箱;有许多司机师傅不闯红灯,不超速,不酒后驾车……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
有极少数的人不能够遵守文明,比如:在公共场所说脏话,打架;随意扔垃圾,吐痰,吐痰是特别严重的,一方面污染环境,一方面痰里含有某些病原体,是传播疾病的罪魁祸首。任意闯红灯,这样是很危险的,超速是众多的人因车祸而死亡,与其这样,不如好好的遵守交通规则。
让我们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动作做起。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上下楼梯一律右行,见到老师和客人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服从老师管理;讲文明、讲卫生,爱护花草树木,不穿越绿化带;得到帮助,应主动诚恳地说谢谢;
中华礼仪范文3
【关键词】 礼仪;培训;服务质量
作者单位:163316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美的需求日益增多,现代医学模式把健康看作一个在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必须正常适应的人,这无疑对护理礼仪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护士是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接待人,从说话的态度、方式、待患者亲切、热情、文明、礼貌中可以看出这个医院的管理水平。护士的仪表、姿态以及行为举止在护患关系中直接影响到服务意识的传递和接受[1]。本院近年来注重强化对护理人员进行礼仪服务,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认可和称赞。
1 礼仪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
护士的职业礼仪,是指护士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优质服务是指出于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同情和关爱,在进行护理服务中注重礼貌、礼仪、礼节、举止、言谈,执行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众所周知,人的言谈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周围的人和周围的气氛,给人以美或丑的感觉,给人际关系造成影响,促进或障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出事待宜,待人以理是当代护士应有的风范,一个专业护士每天在临床工作中,所展示的服务内容,职业行为和专业形象代表了整个科室的护理专业水平。
2 具体做法
2.1 结合临床护士特点,加强对礼仪的认识 本院护理队伍,平均年龄在35岁,在上学期间并未全面系统地接受过礼仪培训,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对礼仪的认识不足,一些常见的观点是:护理工作中礼仪是可有可无的,只需技术过硬;认为护理技术不需要礼仪,只要完成就行;意识不到康复与美感的关系,意识不到自身形象对医院的形象所起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美的需要日益增多,现代医学模式把健康看作一个在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必须正常适应的人,这无疑对护理礼仪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2.2 具体的培养方法
2.2.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是美育教育的基础,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2]。院里领导重视,护理部拟定具体的措施,首先使全院护士认识到礼仪护理不仅仅是医德医风问题,而是关系到患者的康复。
2.2.2 着重审美客体的培养 临床护士已是成人,审美的主体角色已适应良好,但作为审美客体的培养显然不足。美育教育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强烈的情感性,根据这个特点,笔者医院通过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和业务培训活动,比如:护理技术比武、优秀护士演讲、庆祝晚会上表演节目、邀请护士礼仪专家来医院作专题讲座等,都有助于提高护士的美感水平,从而激发自己对更美好的事物的追求,也形成了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风气,为患者创造了更好的休养环境。
2.3 采取的措施
2.3.1 制定护理人员常用文明语言规范 医院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礼貌语言作为参照,对挂号来院就诊的患者,从宣传科普知识,办理入院手续,安排患者住院,观察病情,安慰家属,做基础护理,治疗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到对探视者的接待,都应礼貌而有度。内容包括:日常用语(招呼用语、介绍用语、电话用语、安慰用语、迎送用语)、护理操作中的解释用语(操作前解释、操作中指导、操作后嘱咐)。对于危重的患者护士从各种辅助检查、办理入院的相关手续到安排患者入院都全程陪送。
2.3.2 对护士仪表的要求 护士在岗时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着装整洁,穿护士服、着护士帽、护士鞋,不带戒指、耳环,长发要挽起,不戴色彩艳丽的头饰,不留长指甲,不染指甲,不穿护士服外出办事、进卫生间。
2.3.3 学习促进护患交流的技巧 护士的美,就其实质而言,是让患者获得对护士的好感,所以学会交流,护士的美也就体现了很多。学会倾听的技巧:比如我们倾听患者的陈述时,注意倾听的距离适当,采取放松姿势,身体应向患者前倾,举止要大方稳健;学会询问的技巧:护士应了解病情,治疗护理后的反应,以及治疗效果,询问的时候,首先提出对患者关心的提问;学会告知的技巧:告知的内容(健康指导,治疗护理方案等)要准确无误,应征得医生,护理组的同意,态度诚恳、真挚,语言清晰、简明扼要,一次性告知的内容要适量,要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在特殊的情况下可采用书面告知的办法;学会自我介绍:护士应向患者坦诚地介绍自己,有助于护患关系的发展。
2.3.4 护士形体美的训练 观看护士礼仪录相带,在5.12护士节进行表演,要求做到:站姿挺拔,站如松,优美,典雅,两眼平视,面带微笑,双肩微外展,“丁”“v”字步,两手轻握,收腹提臀;坐姿文雅,坐如“钟”,落坐时把衣服下摆收拢,后面抹平,轻坐椅子三分之二;行走时如春风,以胸带腹,轻柔无声,左右两脚沿一条直线,两臂左右摆动;持病历卡时,一手持卡轻放于胸前略外展,也可以轻托病历卡下方,走路拾物时有交叉式和高低式,不抬起头部;推治疗车时,双手轻握车柄,轻轻地推;托治疗盘时,注意用省力姿势;递物接物时双手并拢,接物时点头致谢,笔尖、刀尖、剪尖朝自己,名片正面朝对方。
2.3.5 内在美的培养 医院鼓励临床护理人员自学,对工作中有贡献的护士,自学取得 一定成绩的护士给以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在医院形成互相学习的风气,鼓励学习本专业以外的知识,如哲学,文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知识,因为护士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并掌握其技巧,适应时代需要,把自己掊养成新型护理人才。
3 效果
对护理人员进行礼仪培训后做了两类调查,一是对护士与医务人员的调查,二是对患者满意度的调查。调查显示:医护人员认为进行礼仪培训的必要性由90%提高到100%,患 者的满意度由90%提高到99%。通过礼仪培训,医院的院风院貌大为改观,都认为这种教育应该坚持下去,并以点带面在全院开展起来,把整体护理的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4 讨论
礼仪护理使护患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合作的桥梁,改善了护患关系,患者对护士的认识不再是你施我受的被动的机械治疗,患者感到亲切度加强。好评如潮,患者也喜欢到本医院进行感情交流,没有顾忌,心境自然舒畅,没有心理压力,所以来院治疗。过去患者反映护理人员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今天患者由衷的赞叹护理人员是真正的天使,赞扬护士举止大方、高雅、动作敏捷娴熟,把美和温馨容入到普通的护理工作中,使患者体会到当代护士的风采,使护理人员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患者得到满意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中华礼仪范文4
【关键词】礼仪;跨文化意识;小学英语教学
【Abstract】Etiquette is that one people demands even a nation,a country culture accomplishment and morality accomplishment external show the form,the basic being to conduct self.Go deep into the education carting out etiquette among the students in teen-agers,highIy value the new image moulding“civilized etiquette of the Chinese nation”,train civilization new courteous generation,be very necessary,be also very important.Social intercourse convention and etiquette are the main content that culture educates in English teaching.The culture seeping through etiquette therefore step by step in English teaching is aware of,social intercourse ability training student’s striding over culture thereby step by step.
【Keywords】Etiquette; Trans-Culture consciousness; Element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bstract】
1礼仪教育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英语教学与礼仪文化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英语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文化因素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交际习俗与礼仪如:打招呼,称赞,称谓,访友做客等都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适时进行礼仪教育,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掌握并准确运用英语语言。
3在英语教学中逐步渗透礼仪文化意识
3.1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中,注重“礼貌原则”。礼貌是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礼貌既是一种普遍现象,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原则,受制于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因此,“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说话者与听话者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差异,甚至彼此完全不能接受,礼貌的话语可能伤害对方,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中,双文化比双语言更加重要。
3.2在不同的话题学习中比较中英礼仪文化的异同点,渗透礼仪文化意识。学生学习了Family tree以后。了解中英称谓礼仪的差异并能正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在中国的称谓礼仪中,不能对父母辈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奶奶,叔叔等。而西方人强调人人平等,无论长幼都可直呼其名,以表亲近。现代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极具有中国特色,这种称谓温暖,亲切,能有效地缩短交际者之间的距离。但如果套用到英语中效果会适得其反。例如在汉语中,出于礼貌,常常用“爷爷、奶奶”来称呼素不相识的年长者,这种称谓能使被称呼者觉得受到尊敬。而在西方礼仪文化中。忌讳“老”字,因为“老”意味着“old,useless”,“年龄大,体衰,失去活力”等,如果直呼其名他们会感到亲切,自然,若被称为“old grandrna”,则会感到反感,更可能恼火。他们不崇尚老,而崇尚的是年轻,活力,权利和能力。可见,一种文化礼仪未必在另一种文化中也适用。
在学习Food and drink话题中,学生了解到英语国家的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礼仪,如正规西餐的常规菜序大致分为开胃菜(starter)、汤(soup)、主菜(main course)、甜品(dessert)和饮料(ddnks)等几道菜式。中餐则没有那么复杂,但有丰富的酒文化。英国人就餐时是男士为女士拉开椅子,女士入座后男士才入座;中国是长辈入座后晚辈才入座;中国人用筷子吃,而英国人用刀叉就餐,而且西餐规定不许将胳膊肘放上餐桌,这样是不礼貌的。同时教育学生在就餐时注意餐桌礼仪,如在家里要请长辈先入座,吃东西或喝汤是要小口吞咽,不发出响声,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主动给长辈添饭夹菜,吃完后要说“大家慢慢吃”。在学校就餐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入餐厅,坐在指定座位,安静文明进餐,不偏食,不挑食等。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中西餐桌礼仪的异同,又学会了自己该如何注意餐桌礼仪。
学习Clothes话题时,学生学到了各种颜色,不同服装的英语名称,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服装及颜色搭配的同时进行穿着礼仪教育,如着装整齐,朴素大方,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不穿背心、拖鞋、裤衩等进教室,课堂上不敞衣和脱鞋,不佩带项链、耳环、戒指或手镯等饰物。按要求修剪头发,做到仪表整洁,服饰自然得体,协调大方。
在学习Travel和Zoo的内容时,学生掌握了一些公共场所的劝告语:如:Don’t leave litter(不要扔垃圾),Don’t pick the flowers(不要摘花),Don't throw things at theimals(不要向动物扔东西)。然后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些公共场所如影剧院、图书馆、旅游景点等的一些制度,从而进行公共礼仪教育。如在影剧院不要大呼小叫,不要大吃大喝,演出结束后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搡;在图书馆、阅览室要注意整洁,保持安静,不乱丢垃圾,爱护公共财产;在旅游景点要爱护旅游观光区的公共建筑、设施、文物古迹等,不要乱写、乱画、乱刻,不要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不要乱扔果皮和杂物而污染环境。
4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导入礼仪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4.1导入的礼仪文化内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对教师、家人、朋友的称呼、招呼和问候,道谢和答谢,赞扬和应答,邀请或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等,这些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觉得有亲切感,往往是学生迫切要求了解和掌握的。由于学生可以很快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礼仪文化知识,尝到学以致用的甜头,因而还会产生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
4.2导入的礼仪文化内容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水平。小学生的知识范围和生活经验有限。诸如政治外交礼仪、涉外商务谈判礼仪等比较复杂的内容超出其知识水平和理解范围,因而不适于作为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文化教育的内容。否则,就可能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
礼仪文化教育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牵涉到教材编写,内容选择,传授方法等各个环节。所有这些环节缺一不可。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文化素养,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把各种礼仪文化差异运用到课堂中,使得学生从对不同的礼仪文化对比中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努力做到礼仪文化教育与培养语言能力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2006年11月,http://WWW.hydcedu.com/teacher/
[3]郭骅.《中英称谓语的差异及其文化背景》,2006年3月,http://ww.dzkjzz.corn/
[4]陈申Ⅸ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5]《礼貌原则和跨文化交际》,2005年7月,http://www.21mishu.com/
[6]《涉外礼仪之食的礼仪》,2005年8月,www.edu.1798.cn/
学习Clothes话题时,学生学到了各种颜色,不同服装的英语名称,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服装及颜色搭配的同时进行穿着礼仪教育,如着装整齐,朴素大方,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不穿背心、拖鞋、裤衩等进教室,课堂上不敞衣和脱鞋,不佩带项链、耳环、戒指或手镯等饰物。按要求修剪头发,做到仪表整洁,服饰自然得体,协调大方。
在学习Travel和Zoo的内容时,学生掌握了一些公共场所的劝告语:如:Don’t leave litter(不要扔垃圾),Don’t pick the flowers(不要摘花),Don't throw things at theimals(不要向动物扔东西)。然后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些公共场所如影剧院、图书馆、旅游景点等的一些制度,从而进行公共礼仪教育。如在影剧院不要大呼小叫,不要大吃大喝,演出结束后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搡;在图书馆、阅览室要注意整洁,保持安静,不乱丢垃圾,爱护公共财产;在旅游景点要爱护旅游观光区的公共建筑、设施、文物古迹等,不要乱写、乱画、乱刻,不要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不要乱扔果皮和杂物而污染环境。 4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导入礼仪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4.1导入的礼仪文化内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对教师、家人、朋友的称呼、招呼和问候,道谢和答谢,赞扬和应答,邀请或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等,这些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觉得有亲切感,往往是学生迫切要求了解和掌握的。由于学生可以很快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礼仪文化知识,尝到学以致用的甜头,因而还会产生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
4.2导入的礼仪文化内容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水平。小学生的知识范围和生活经验有限。诸如政治外交礼仪、涉外商务谈判礼仪等比较复杂的内容超出其知识水平和理解范围,因而不适于作为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文化教育的内容。否则,就可能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
礼仪文化教育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牵涉到教材编写,内容选择,传授方法等各个环节。所有这些环节缺一不可。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文化素养,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把各种礼仪文化差异运用到课堂中,使得学生从对不同的礼仪文化对比中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努力做到礼仪文化教育与培养语言能力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2006年11月,http://WWW.hydcedu.com/teacher/
[3]郭骅.《中英称谓语的差异及其文化背景》,2006年3月,http://ww.dzkjzz.corn/
[4]陈申Ⅸ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中华礼仪范文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物质生活的总和,而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质,是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一、礼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西方文化的特质
“在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的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 把礼翻译成礼貌、礼节、礼制都不准确,因为礼是中国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中国古代的政治典章、法律法规、人际交往等都属于礼的范畴,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
中国的礼仪文化本身从内容到形式都应是对于自我尊重与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中国礼仪文化原则的体现是对人的尊重,即应和周围的人保持友善关系,最重要的是能换位思考,凡事多替他人着想,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随着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接触的密切与加深,东西方文化不可避免地要经历摩擦与碰撞,中国文化将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向,面对不断涌入的大量的形形的陌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对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个人本位主义等概念的接纳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中强调的个体概念没有西方文化中的个体意识突出,在“为别人”与“为自己”这两种鲜明的观点,更为鲜明概念是中国文化中“族”的概念更加区别于西方文化的“家”的概念,两种文化所辐射的层面是不同,对两个文化下所产生的价值观有着长远的影响。暂且不评价东西方文化孰高孰低,礼文化中核心的“和”与“敬”确实弱化了个体的影响,中国古代广为流传至今的“孝慈、友悌、忠信、仁义”等观念都是在讲,我要为别人做些什么,这些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让华夏儿女养成了忠恕诚信、勤劳敦朴、谦恭温良的民族性格。礼文化中教化人民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观念既能够代表中国文化又能够区别于西方文化。
二、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融合民族各地域文化于一体的有机构成体系.其基本精神主要包括: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敬祖爱国,崇礼厚德;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儒道互补,以和为贵.著名史学大师钱穆先生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从中国古代到现代有关“礼治”与西方“法治”的探讨从未停止,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更替,中国社会几千年来传承的“以礼治国”的思想能够源远流长,势必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最初的“礼”,原是人们供奉鬼神的一种习俗。礼逐渐由祭祀仪式发展成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随着社会的发展,礼逐步完善详备,成为兼容并包的庞大的体系。
从治国的角度看,礼与法有着相似的起源、作用和地位。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着社会的安定。儒家文化追求的是“以礼治国”。以礼治国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胜残去杀”,消除了暴力的统治方式―法律。社会治理之中重教育,以礼来教化和教导人民。二是将社会的和谐――放在首位,以达到礼让“无讼”的境地。成书于汉代的《礼记》托孔子之言描绘了“以礼治国”也就是“大同”之世的终极目标:“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其中体现了儒家文化对社会的最终追求。强调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 孔子认为在治国的过程中,“人”自身的作用远远重于法律。“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消除法律,建立“以礼治国”所依靠的是“善人为邦”,而不是严密的法律条款或制度。在此,我们必须澄清中国与西方、古代与现代不同的“人治”与“法治”观念。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治” 的思想实质就是强调“人”为主体的功能和作用,那么如何教化和规范“人”,所依靠的就是“礼”,这种“礼文化”的价值对于中国社会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中国文化也是依靠“礼”来支撑和丰富的,追溯“礼文化”的演变主线,不难看出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这也充分说明了礼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分支起到的核心作用。
三、礼贯穿于中国文化始终
中国文化得以绵延不绝的内在动力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贯穿于其中的是礼文化的意识继承与创新精神的紧密结合,儒家在阐释夏商周之礼时,认为礼既有传承性,又有演变性,礼不仅会历时而变,而且可以应时而变,具有规范性的、恒定性的礼,可以随天时、人情、境遇而产生辩证的衍生变化,这种变化既反映了时代对于“礼文化”的要求,又表达了人民对于“礼文化”的认同,礼文化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地沿传至今,不光是由于“礼文化”的人文关怀,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中华民族人伦教化的内在要求。儒家崇尚但并未将“礼”视为一成不变之物认为礼随时代的变迁而演变,追溯礼文化演进的历史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礼’不但是‘礼俗’,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与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法律、宗教、哲学思想等结合在了一起。”礼文化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从礼俗到礼制,到礼义,内涵不断扩大延伸,“经礼三百,曲礼三千”。
礼文化的丰富内涵决定了它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儒家称礼为“国之干”“国之本”“政之舆”“王之纪”“君之大柄”,由此可见早在封建统治时期,礼文化就是重要的治国之器,“礼”作为社会规范和准则,要求人们遵循、严守、“无不及,亦无过之”,但儒家认为“礼”并不是无生气的规则,它须符合人类最普遍的道德情感而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礼的施行者是最富有智慧理性和情感而被称为“天地之心”,“万物之君”,而礼则是人致敬于鬼神和治国平天下的工具,也就是说礼文化在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中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直至近代到当代,礼文化中有关“孝”和“敬”等人伦守则不但是区分人与禽兽,人与人之间重要的人文精神之一,而且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着中华文明古国的精神风貌,礼文化暖融融的人文关怀不仅是连结中华民族世代儿女的坚实纽带,而且弘扬着中华儿女引以为荣的民族传承与精神气质。
中华礼仪范文6
【关键词】礼仪文化;青少年;教育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即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要从学礼仪开始。礼仪对人的一生十分重要,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然而,在当今的教育中,礼仪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进展缓慢。青少年时期正是接受思想文化教育的黄金时期,对塑造其人生意义非凡,因此,必须提到一定高度来认识。
1 当前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礼仪文化体系
目前,礼仪方面最为丰富的是各种院校的专业课程,以商务礼仪为主、专业性强,适合青少年特点的书籍资料却少之又少,并且思想教育多,实践技能训练少。其实,礼仪不能等同于德育,它是应用性很强的普适性学科,其内涵十分丰富,不仅是道德层面的教育,更是贴近生活、操作性很强的实践课程,从穿着服饰到言谈举止,从个体的行为到社会群体的规范等等,包罗万象,包括了思想意识、道德规范、民风民俗等众多范畴,但是目前我们的礼仪教育体系并不完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合青少年发展的科学文化系统,从幼儿到青少年形成一套具有连续性、科学性的完整体系,便于有效地进行养成性教育。
1.2 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礼仪教育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投入不足、落实不到位,教育流于形式的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地方用突击式、口号式应对考察或作为工作业绩,敷衍的现象并不鲜见。尤其在中学阶段许多学校礼仪教育形同虚设,学校、老师、家长的关注点放在了成绩上,似乎成绩代表了一切,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习的压力,导致师生把学习作为压倒性的任务,礼仪修养、人格品性的培养被漠视化、边缘化。而美国的评价体系却十分看重人品、人性的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帮助敬老院老人、参加慈善募捐等实践活动在申请高校时是十分重要的加分项,礼仪修养、个人品性被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些很值得我们反思。实际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十分重视礼仪文化道德情操的教育培养问题。
1.3 任务不明,责任不清
礼仪教育不只是学校一家之责,学校、家庭、社会该怎样协调,怎样实施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明确的认识,出现问题时,往往问责难。例如,近年来关于校园暴力等事件频发就是典型案例,如果我们及早教育,用礼仪涵养自己,以道德自律,匡正行为、纠正错误,就可以减少、控制犯罪行为,避免悲剧的发生。因为礼与法往往只有一步之遥,跨越了礼的界限就可能演变为犯罪,礼仪教化可以有效遏止青少年犯罪。然而,由于任务不清,责任不明,家长学校没有能够做好这一工作,造成礼仪教育的缺失,出了问题之后,往往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影响了礼仪教育的主动性。
2 青少年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青少年时期是礼仪教育的最佳时期
在人的生命周期中,礼仪教育的最佳时期是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正是接受文化的基础阶段,也是关键时期,抓住人生关键时期进行教育,就容易接受和吸收,深入人心。从社会学角度说,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从生物人演变为社会人,是文化的作用使然,礼仪文化是一个人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文化之一,是做人之道,有了礼仪文化人们便有了行为标准,通过教育,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能够更好地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宋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在《小学题词》中说,“蒙养佛端,长益浮糜,乡无善俗,世乏良才。”这就是说,如果童蒙时期的教育没能够扶正孩童的心性,他们长大之后就会越来越浮华不实,若普遍如此,则乡间就没有好的风俗,世间也就缺乏优良的人才,“蒙养佛端”就容易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来,有了童蒙教育即可“养其正”,培养正气。朱熹强调了童蒙时期教育的重要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朱熹所说小学阶段是指8-15岁,他认为小学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必须抓好、抓紧,这一时期孩子们还比较单纯,坏习气少,受到的教育能够植根心田。在朱熹的理论中,小学阶段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重在“教事”,通过具体行事,养成行为习惯;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重在“教理”,探究事物的“所以然”,从而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这一认识与今天社会学观点基本相同,也符合现代教育的思想理念。
2.2 礼仪讲究内外兼修,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
礼仪教育对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礼仪讲究内外兼修,讲求以德为基础,重自律、重德性培养,将心性修养化为自觉,达到一个境界高度。礼仪不再是一个形式问题,《礼记》中有“德辉动于内”,“礼发诸外”,就是强调礼仪不仅要求言谈举止的儒雅得体,行为规范,而且内心一定要有鲜明的德性,“德”是礼仪行为的原动力,是礼之根本,这使得礼仪具有了更深层的塑造灵魂的意义,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也造就不凡气度。传统文化别重视气节情操的培养,这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可以帮助人们廓清思想,明辨是非,保持清醒头脑,不为利益所惑,坚持正气,是非常可贵的。礼仪修炼可以使人的心胸开阔、豁达,心智成熟,有益心理健康,有效减少心理问题,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
2.3 礼仪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
现代社会对用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待人接物、来往应酬、组织活动及协调事务等情况,往往要求专业之外还要有很强的多面性,要适用多种角色,一些礼仪能力、素养就凸显出来,仅有专业知识就不够了,礼仪的应用非常明显。因此,礼仪教育也是适应当今社会通才教育的需要。
3 意见和建议
3.1 建立合理的礼仪文化体系和教育评价体系
根据青少年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礼仪文化体系。要行之有效,科学合理,汲取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经过各方面论证,构建新时代的礼仪文化体系。内容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递进,从技能到理论都得到提高;过程上,如朱熹所说从“教事”到“教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从一般应对向文化纵深发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建立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改变那种重成绩、轻品性的评价体制,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美国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很值得学习。
3.2 重视各种教育因素的作用
礼仪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影响礼仪教育的因素很多,我们对各个方面都要予以重视,只有各方协作,才能实现礼仪教育的目标。
3.2.1 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基础,这在礼仪教育上尤为突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习惯与认知,父母的权威对孩子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父母的榜样力量是极大的,正因如此,要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影响,在出现重大问题时家长必须承担应负有的责任。长期以来一些家长总是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全部托付给学校了,无论出了什么问题都与自己无干,一味地把责任推给学校,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家长对孩子成长负有不可替代的责任。离异家庭的孩子、留守儿童发生问题几率多,特别是心理方面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关心欠缺。
3.2.2 重视学校教育
学校是教育的主体,是青少年社会化的最主要的社会环境因素。要根据学生年龄有的放矢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学校中师生群体的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个体的认知判断,因此要建立良好的校风,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不良的环境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师生、同学间人际相处,一定要互相尊重,教师更要为人师表。要把讲尊重、讲诚信落到实处,那种按分数把学生划等级的做法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更不能因此在言语行为上讽刺挖苦甚至责罚;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建立诚信体系,应该让人们意识到诚信高于成绩,建立正确的荣辱观,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成绩评定一切的评价体制。
3.2.3 社会群体不可忽视
社会群体中,同龄群体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对留守儿童、因家庭离异而缺少关爱的孩子们来说,受同龄伙伴影响往往比较大,我们要关注这些孩子的社会交往群体,防止受到坏影响、沾染坏习气,帮助孩子们结交品性良好的社会群体。
3.2.4 关注大众传媒的导向作用
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发达,网络、电视等媒体在当今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对人的影响都要大,对人的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暗示作用,传媒中的形象、行为经常被儿童青少年当成学习模仿的对象。对这些媒体的关注必须加大,做好审控。不利青少年成长的要戒除,如暴力镜头,吸烟、酗酒消愁的情节,多制作些正面的、健康的、愉悦身心的好作品。特别是对低龄儿童,家长更要加强监管,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舆论文化的监督,多注入正能量、正面宣传,鼓励、树立良好的形象和社会风气。
3.2.5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重视各种社会力量,政府部门要重视加强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建设精神文明家园,如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文明城市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对人的影响往往干扰着正规的、正面的教育,考验着对正面教育的信任感。因此整个社会必须重视风气引导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3 注意教育方式方法的运用
目前,礼仪教育表面化现象比较严重,急于求成。礼仪教育不是搞运动,不会一蹴而就,只能采取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日积月累,逐步养成。礼仪的目的也不是培养听话的好孩子,而是有思想、有能力、明辨是非的公民和人才,因此,要充分尊重个性发展,科学地选取内容和方法,与时俱进,合乎时代的要求。加强实践,重视其应用性学科特点,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