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范文1

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目的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择、就业思想和技巧的教育。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和国家、各省市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按照社会需求确立就业期看和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了解大学生就业程序,把握一定的就业技巧,以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同时,进行相关的职业知识、道德、素质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目前的就业趋势和职业必备素质和技能,尤其是了解独立创业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进行独立创业,为国家排忧解难。

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毕学业,促进全面发展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要求,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学制系统中完成学习任务,完毕学业。并在此基础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上告知学生全面发展,并逐步确立职业生涯设计目标,并从思想上、能力上和心理上预备求职。

指导和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趋势,树立公道的择业观念高校学生接受的是专业化教育,将来面临的就业方向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学习进一步的了解所学专业及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帮助学生树立公道的择业观念,使学生萌动的、安闲状态的求职期看,上升为实在的、自为状态的择业行为;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到祖国建设最需要人才的边远地区、县和乡的基层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干出一番事业,达到人才资源的公道配置。

指导学生正确把握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用人趋势,了解和熟悉国家、省市相关大学生就业政策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国家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有关就业的行动准则,它将根据国家政治经济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各地,各部分也根据国家当年颁布的有关政策并结合本地区、本部分的实际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因此,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是择业求职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指导毕业生把握求职对策,促进顺利就业求职是高等学校毕业生走出校园的第一步,面对着社会上形形的招聘会和用人单位,他们必须做出选择,来完成就业。由于高校毕业生刚刚结束学生生涯,开始职业生活,社会经验的不足,在面临求职抉择是,他们经常无所适从。而一个人的发展和成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就是给毕业生提供了一些解决求职对象和应聘规则的途径和办法,从而为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大学生就业指导范文2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指导

在大学生就业方式由国家统一分配向双向选择转变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1999年实行了大学扩招后,高等教育规模急剧增大,社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难度增大,大学生就业指导成了高等教育研究的新领域。在大学扩招前的文献研究集中在当时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上,就业指导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在大学扩招后,就业指导问题的研究被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研究文章也明显增多,本文通过对不同观点的分析、对比,探寻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突破口,以求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一、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就业指导工作受到个人素质的制约。高校扩招后,学生规模扩大,生源质量受到了影响,毕业生素质出现了显著分化,而用人单位也更加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王伟利认为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1.缺乏对就业形势的正确分析和认识、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2.部分毕业生不重视自我推荐;3.信心不足,缺乏主动;4.因自负而失败;5.自主择业能力差。高宝岩认为毕业生:1.胆怯,缺乏自信;2.自我认识能力的欠缺;3.个人主义,没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4.人际交流和沟通的困难;5.应变能力差。因此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业指导的效果、方式与其本人的综合素质密不可分。

其次,就业指导方式、方法、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指导方式方法上,孙彬指出,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虽然在不断改革,但仅仅限于信息、政策宣讲、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被动等待的浅层次服务。在就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上,与学生的职业定向脱节,缺乏科学的职业观念教育;在就业指导的方法与手段上,范围窄、手段旧、途径少。在就业指导课方面就业指导课方式单一;在就业指导具体操作上忽视“过程教育”。吴爱国认为:1.学校不够重视;2.教材过于陈旧,现实的鲜活事例少;3.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少,教学方法过于单一;4.缺乏专业师资。黄仕强则认为:1.就业指导课处在起步阶段,教师专业能力不强;2.应试教育观念挥之不去;3.案例少,内容贫乏无味;4.课程难以满足学生的真正需求;5.缺乏个性化指导。谭高武认为:1.观念认识上的狭隘性;2.指导对象和内容上的片面性;3.组织构成上的薄弱性。

最后,就业指导人员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大学毕业生都是严格按照人事分配制度到指定单位就业,在实行了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后,就业指导的需求出现,就业指导工作虽然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是李婷婷认为由于资金、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各种原因,虽然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已越来越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的重视,但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大多只停留在口头上。

二、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研究

(一)明确学生需求,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

对于目前的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而言,就业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学习行为要以社会要求的基准,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毕业前进行就业指导不能满足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从大学生新生开始的全程就业指导体系。从提高全程就业指导教师的职业地位,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明确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社会分工等方面入手开展全程教育指导。

(二)贴近社会实际,开设就业指导课。

现实的社会需求迫切要求就业指导课能贴近社会实际,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顺利就业。因此高校对待就业指导课应该和其他必修课程一样重视,要从社会需求和本校毕业生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方式。建议要灵活使用多样的指导方式,特别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尽早地实现向职业人的转变。以“职业生涯辅导”为导向,构建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模式;以“订单培养”为导向,从“成品包装”转向“产品设计”。高校必须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不断更新优化专业结构。

(三)以职业化为目标,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众所周知,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是关键,孙江丽认为:1.思想重视,做好经费、场地、人员“三到位”。2.全员参与,建立立体化的就业指导队伍。3.就业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要以“专业化和全员化”为导向,促进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的提高。

大家都已达成要建立专业化、职业化就业指导队伍的共识,作为研究人员,要开展相关的论证和实践工作,开展跟踪性研究。现阶段此项工作在高校已逐步展开,但是涉及面相对较小,相关的制度还不健全。因此,有必要参照实际工作,从生活上、待遇上、机制上对就业指导工作给予支持,促进这支队伍的成长,以满足现实需求。

(四)国外就业指导成功经验。

由于国外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早,而且已经形成了其本身的体系,在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中,我们也有必要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1.重视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2.政府对就业指导进行宏观调控,为就业指导提供必要保障;3.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4.学校就业指导目标个性化;5.学校就业指导途径多样化;6.学校就业指导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7.收集学生信息渠道的广泛化;8.实施就业指导的主体多元化。

三、高校就业指导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趋势

从所查阅的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基础理论研究较国外有着明显的差距。而实际应用研究主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不够,跟踪研究不够。此外,对就业指导工作各个环节的定量化研究有所欠缺,基本还处于定性描述的阶段。今后就业指导的研究趋势将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个性化就业指导相关问题的研究

就业指导对象的多元化,是产生个性化就业指导需求的根本原因。首先,随着80后人群逐步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日益多元,个体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对就业指导的个性化需求;其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也各有差异,客观上毕业生未来的不同岗位也导致了就业指导的个性化需求;最后,作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不同于精英教育,毕业生本身的素质和内在需求就决定了他们的就业期望不同,这也产生就业指导的不同需求。

在目前的研究文献中,多次提到了个性化指导,但是对于个性化就业指导采取何种方法、需要的工作条件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没有明确,但是个性化就业指导的需求却迫在眉睫,因而个性化就业指导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二)就业指导环节的专题研究

在收集的相关研究文献中,研究者提到了现身说法、专家讲座等等方法,但是具体到就业指导环节中的偏少,文章中的对策指导性不强,就业指导需要形成体系化,这客观上需要对其中间的各个环节明晰,因而需要对例如学生个性因素对就业影响的相关研究、就业指导与社会接轨的相关问题研究、就业指导课相关问题的研究。

(三)大学教育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和实践研究

目前的大学教育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需要我们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方面着手开展实验性研究,现行的大学教育体系与全程就业指导体系依然存在冲突,就业指导相关课程无法占据有效时间,师资队伍的建设、相关机构的设置都处于空白或依附地位。如何改进目前的育人体系,帮助学生在完成基础专业学习的同时,又能接受全程的就业指导,将是未来相关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就业工作正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就业指导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日益显现,我们要着眼于长远,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从优良的工作素质、务实的工作态度、科学的工作方法、健全的工作体系等方面入手开展研究,完善整个就业工作体系,以能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目标,夯实就业工作基础,促进大学毕业生能就业、就好业。

参考文献:

[1]程淑辉.关于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几点思考.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22(3).

[2]孙彬.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就业指导模式的创新.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3]吴爱国.让就业指导课真正指导学生就业.就业与创业,2007年11期.

[4]王伟利.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社会纵横,2007,22(11).

[5]高宝岩.性格拓展训练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1期.

[6]黄仕强.如何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的探讨.科技信息,2007年32期.

[7]谭高武.新时期高校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创新思考.科技信息,2007:317-318.

[8]李强.构建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思考.医学教育探索,2007,6(11):1001-1002.

[9]鲍勇.全面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安徽教育,2007年11期.

[10]郭玉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创新刍议.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11期.

大学生就业指导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危机;解决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潜在危机主要是有学校、教师、学生等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具体来说:教师水平低下,知识储备不足,教学方法陈旧、学校缺乏财力人力的投入,忽视就业指导教育、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等。下面进行逐一分析。

一、教师素水平低下,知识储备不足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因素。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也不例外。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中涉及心理学、管理学、法律、礼仪等许多综合知识,这一特点要求授课教师具备较高素质的综合知识储备。但是,现实中,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大都是学校为了完成规定任务请的“临时工”,他们缺乏教学和实践经验、缺乏教学技巧、甚至不能准确及时的反馈给学生就业信息,使学生看不清就业形势,造成学生的盲目性,给学生就业造成消极后果。这就要求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相关知识储备,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努力学习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了解最新的社会就业信息,关注最新的就业动态,进一步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相信教师质量水平提高以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质量也会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方法陈旧

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仍是大班集体授课和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师集中几节课时间,把课本理论知识满堂灌给学生,不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消化吸收。这样不仅没有针对性,眉毛胡子一把抓,达不到理想的就业教育效果,还会让学生面对枯燥无味的纯理论知识灌输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此种情况急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其中,实践证明目前效果最明显的是体验式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模式正是符合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实践性特点,把课堂理论知识通过,情景再现、案例调查和分析、以及亲身实践等途径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另外就是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以及联系企业单位来学校开展现场招聘活动,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并参与到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就业过程中去。总之,运用这些新颖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给原先枯燥无味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营造出活跃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使就业指导更加轻松容易的进行下去,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学校轻视就业指导课

时至今日,许多学校还是意识不到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们产生的重要影响和意义。大部分学校存在着就业指导课开设时间滞后、开设课时不足、教师的数量不足和水平不高等问题,更别说创造机会组织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实践活动了。学校不愿意浪费人力物力在这些“没什么用处”的课程之上。最终导致一些大学生无法及时有效的去了解社会的就业信息和状况,与就业实践脱节,最终导致他们毕业之后就业水平和质量低下、这也是现阶段毕业生就业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就要求学校摒弃传统的就业指导教学观念、转变以前轻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态度,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着力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新知识储备的新型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教师。此外还要增加就业指导课的课时,从刚入学的新生开始就要开设基础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而后的大二、大三、大四依情况增加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深度。使他们尽早接触就业知识,并不断深入的了解就业、就职的一些相关事项,为以后就职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有,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比如:邀请本地知名的企业家和成功人士到学校进行座谈给学生们传授他们的成功经验,向学生介绍一些求职就业技巧、学校与企业合作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开展就业实习等。这样通过这些转变和努力就可以营造出积极良好的就业指导教育大环境。

四、学生对就业指导课不重视

由于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认识的片面性以及学校的投入不足,一些学生认为,大学就是学习专业知识、考研究生、考各种证书的,像大学生就业指导这种公共课程只是修个学分,走走形式,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再加上学校的忽视、就业指导教师自身能力局限以及教学方法枯燥乏味,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上就业指导课就是浪费时间,而干脆选择逃课。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殊不知,随着高校生源的不断扩招,近年来大学生的毕业数量一直不断上升,学生们的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大。如果不重视就业指导课、不去通过课程和教师接触就业信息,我们就无法掌握就业状况,使自身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作为大学生,要改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学习态度,充分利用课堂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入职水平。课下主动搜集材料,了解当今的就业环境和状况。让就业指导课程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五、结语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对大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问题,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学生各司其职:学校加大就业指导课的投入力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更新知识储备,创新教学观念,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学学生就业指导课,使它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这些潜在危机一定都可以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田益民.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目前的困境与改进策略[J].考试周刊,高校高职研究,2008(04).

[2]冯峰.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潜在危机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05).

[3]吕卫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新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前沿,2000(02).

大学生就业指导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 途径

[作者简介]徐艳(1979— ),女,江苏建湖人,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南京 21116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089—01

随着高等教育在我国的逐步普及,大学生的择业就业成为制约高校发展,影响国家就业、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就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而言,高校提供高质高效的就业指导服务,是高校必须充分应对、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凡一件事,首要是名正,然后是言顺。我们应该认识到,从高校自身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就业指导属于高校诸多职能中服务一类。归于服务,并不意味降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而是为更好发挥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功能和作用,切实为解决好大学生择业、就业及创业贡献力量。

一、积极突破传统思维缺陷,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

提起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业内论述较多地集中在改革改进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指导方式方法以及如何教化学生、改变学生理念等方面,这也反映了我们的理念还停留在行政化办学的层次上,没有真正放下身段,没有真正认识到对高校而言、对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而言,这项工作就是服务。服务则需要服务的伦理原则,从服务的个性化原则出发,我们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工作体系应该建立在:第一,群体性指导方案和个体性辅导方案相结合的基础上;第二,普遍性问题指导方案和特殊性问题指导方案结合的基础上。从已有的较成熟的经验来看,我们此项工作的体系应具备:第一,战略性。即从学校的整体发展角度,把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当做学校的品牌、特色进行构建。第二,整体性。高校应从学校发展的整体角度,全面统筹,突出重点,找准着力点,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彰显特色。第三,系统性。大学生就业涉及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思想道德修养水准以及事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无论是工作环节,或是涉及的内容,都需要就业服务工作进行系统地考虑和安排。第四,知识性。就业是一个人生存的根本,而就业的基础是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和学生自我认知、社会认知,以及对婚姻、成功、幸福等人生诸多问题的认识及理解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因此,就业指导服务也必然涉及对上述问题进行较专业性的引导。第五,延续性。学校的生命在于学生,学生的良好发展为学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切实把此项工作的时间尺度延长,从新生入校第一天到毕业后若干年,人性化、周到细致的服务无疑是以人为本的真实写照。

二、大力培养专家服务队伍,拓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新途径

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需要着力培养一支数量足够的专家服务队伍,需要把较分散的部门力量整合起来,需要本着功能结构较统一、任务目标一致的要求,按照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的功能、任务重新调配,不断拓展就业指导服务新的途径和方法。

1.培养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以兼职为有效补充,分工明确,有效配合,知识结构相互弥补,形成合力的专家服务队伍。学校需要建立一支任务分工明确、工作目标明确的就业服务队伍体系;采取校系两级负责,就业指导专家队伍、政治辅导员队伍、思想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教师队伍等力量是就业指导的基本依靠,同时,依据就业指导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充分整合人力资源,充分整合并规范就业指导服务机制体制,形成信息共享,定期沟通、会商的工作局面,制度化、规范化、灵活高效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2.以多层次、体系化的课堂教学为抓手,全面提高学生就业认识和技能。就业指导的课程体系建设应有效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摒弃那种简单的说教、无目的、无思想内涵、不切实际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应该生动活泼,具有青年大学生鲜明特点,能够反映和回答青年大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同时,也应具备较强的思想性、实践性和现实性。课程教学体系应精干、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及体系,如可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以及择业、就业、创业等不同领域、不同问题,设置3~5门独立的、针对性较强的课程,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特质的课程模块和体系,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3.提供专业化的职业兴趣及职业技能等测试报告,提升学生自我认知水平。高校大学生择业、就业及创业的首要问题是充分引导学生个体对自我的客观认识和正确分析,严格意义来讲,这属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当前,我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也应该放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科学地认识自我。就就业指导服务而言,急需要为学生提供职业兴趣、职业技能测试等专业服务,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提供基本的依据。

4.以社会认知为基础,以暑期社会实践为根本,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观和成才观。我们的教育的基本背景之一是应试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们的学生埋头书本、理论,和社会实践脱节,对社会缺乏比较正确的认知,认知水平有待不断提高。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指导力度,制度化、规范化地建立学生社会实践等社会认知个人小档案,并不断提高对学生社会实践效果的总结、检查和对比分析工作,以此作为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基本依据之一,结合学生自我认知结果,个性化开展指导服务工作。

5.以校园就业指导服务月等第二课堂文化活动为着力点,培养和塑造学生就业认知水平。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就业指导服务月等第二课堂文化活动,采取班级主题教育活动、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征文活动、社会实践论文展示、专题讲座报告等主题鲜明、群众参与性强、效果显著的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锻炼学生的口才和心理素质,增强学生找工作的信心。

6.以全程化就业指导为基本思路,分年级和对象,按不同内容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如上所述,我们的就业指导服务应从大一新生入校之日就开始实施,伴随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始终保持一定的联系。学年与学期的就业指导应按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根据不同年级,依据基本目标和任务分别实施,实施的计划、内容、方式、规范、监督、检查、总结以及结果等各个环节应简洁,可操作性强,事后有据可查。

7.充分发挥校友、学生骨干和学生团体在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的作用。积极鼓励和切实加强对学生骨干及有关就业、创业类学生团体组织的引导,有效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择业、就业、创业中的示范和榜样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切实并不断加强和校友的联系,形成良好的常态的和校友互动机制,充分挖掘成功校友的经验,形成本校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榜样资源。

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压力较大,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但挑战就意味着机遇。在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理清思路,不断地回顾和总结,不断地展望和开拓。以人为本是我们的基本理念,就业指导服务恰恰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这也正是我们不断追求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更需要我们客观地分析和调整工作思路,不断超越和前进,努力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章冬斌.欧洲国家公共就业服务中的职业生涯指导实践与启示[J].学术论坛,2010(10).

[2]罗云.关于高校个性化职业规划辅导内容的思考[J].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2010(4).

[3]邱志云.论高校职业指导的开展和推动[J].现代企业教育,2010(10).

[4]罗群,董红祥.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演变[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4).

[5]邓运明.试论高校职业指导改革与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4).

大学生就业指导范文5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近几年来,面对网络技术如此速度的更迭与变化,新媒体中“新”的定义也在不断被完善与诠释。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消息、媒介、受众始终是媒介的三要素。新媒体的出现实现了实时、交互、共享等功能,也同时带有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的功能。[1]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很多问题,同济大学以“同济就业”微信公众号为平台开展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创新,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一、传统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分析

(一)学生观念偏见导致缺乏足够重视

大学生就业指导很容易被外界误以为只是简单的就业宣传和离校就业手续的办理,因而大家都会对就业造成一种日常事务性的偏见,缺乏足够的认知[2]。大学生就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生涯,入学前的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到低年级课堂上的自我认知、职业测评、职业咨询等,升入高年级后,课程渐渐往求职技巧,创业辅导等方向改变,同时也会增设更为精准化的校园招聘与宣讲会。由于观念上的偏见,同学们可能仅仅在临近毕业时才会想到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进行相关手续办理,而忽视了在大学生涯期间向就业指导机构获取资源与帮助的机会。虽然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会在不同时间节点进入到同学们的职涯发展中,但却因为偏见与不重视,导致机构本身的影响力与吸纳能力匮乏。

(二)师资力量及团队稳固性有待提升

现今大学生就业指导团队大多由学校就业指导机构专职教师和院系部分就业工作人员组成。很多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教师由于人员数量稀少而工作量大,导致其常陷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潜心于基础性教学研究,从而无法做到教学和实践上的思想引领。同时,院系的就业工作人员不仅仅从事于就业模块工作,还需分管更多种类的学生事务。当没有多余精力去研究就业工作时,面对学生的就业政策或求职困惑的解答也随之变得无效无力。尽管对于院系就业工作人员有不定期的培训,但由于人员变动过于频繁,无法保证每一位就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思想具有多元性与时代性,作为就业指导教师需要有更宽泛、更专业、更符合时代特征的就业视野与知识储备,才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学生就业工作需要用心研究、用力实践,当时间、精力和人员的三要素都无法保证时,指导团队也就成了“空壳”,无法有效助力学生的生涯辅导与就业导航。

(三)多元化宣传渠道有待拓展

大多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会匹配官方网站进行就业相关通知或新闻政策的展示。而通过网站的宣传,可能只会吸引到一批拥有明确职业目标的同学或相关就业负责教师进行查阅,而忽视了那些还没有职业规划的学生群体。若学校就业指导机构不主动介入其生涯发展,可能会造成恶性循环。对于招聘宣讲会等即时消息的推送,仅通过至网站,无法保证影响力与时效性,待学生查看时,极可能已错过了举办日期。同时,网页版的设计是专为电脑所设置的页面大小,若用手机端查看,则会出现页面超出屏幕或文字冗长的情况,加大了搜索的难度,亦达不到快捷简洁化查询的目的。

二、“同济就业”微信公众平台带来的新契机与管理对策

(一)建立专人管理、分级审核机制,精准把握信息源

在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需提高在信息宣传的重视程度,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已启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同济就业”,以期辅助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同时派出专职教师分管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面向全校招募选拔有志于新媒体宣传以及对就业感兴趣的同学。经面试后,在已录取的学生中再次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作为学生主编、副主编,辅助专职教师共同管理运营团队。将主动权置于官方机构本身,既可有效把关消息的准确性与质量,又可将其成为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进行后续深入探究。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人性化的就业服务理念为指导,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试点工作,建立运营、维护、考核、评价、反馈机制,形成科学规范、较为完备的管理体系。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的官方微信,其信息的准确与有效是需要经过严格考量的。因而建立分级审核制刻不容缓,学生主编确认审核通过后,再由专职教师最终定稿。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几个可能造成信息误传的时间点:获取需推送的原始文本信息时、设计排版后、初次审核修改后。原始信息源必须经由专职指导教师确认后转发给微信团队成员,确保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此外,由于在微信后台进行文字编辑时需要重新设计排版,极易造成个别字词的排序错乱等情况发生。特别当涉及宣讲会时间时,更须逐字逐句与源文件文字进行核对与审核,确保宣讲会信息的精准性。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初次审核修改后,当学生主编或专职教师向成员提出修改意见后,成员的再次排版修改也极有可能造成文字的变动,因而再次审核时,也需从开篇开始重新全部审核,切勿只注意到修改部分。

(二)增进团队内部建设,打造高效率运营团队

在团队成员的组建上,需把握人才的质与量。在大学,不同专业、不同性格、不同技能,但有共同志向的学生们恰好可将整个团队的分工划分得更为明晰化、合理化。一个团队的成功建立,不是靠人多取胜,而应懂得长期的规划与运营。每位团队成员加入的初衷是为了锻炼自身的各种能力与潜能,以及期望对于就业市场有前瞻性的了解。对于这部分有志向的学生,若一味布置细碎杂乱任务,将会逐渐打磨其加入的初衷,演变成事务性。选调生、生涯访谈录、院系新闻、宣讲招聘会信息、政策法规、生涯讲堂等就业相关内容都是可分类的,因而结合团队成员的个人技能以及其兴趣分配就业相关信息的固定板块,将会对调动工作积极性与增强岗位责任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团队管理与运营的过程,与其说是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的单向指导与命令,不如说是双向的各取所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吸纳成员最贴近学生的创意想法与宣传模式,而成员则能获取与其职业生涯相关的就业福利。作为日常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就业指导机构,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为微信团队成员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就业服务,例如提供宣讲会VIP通道,企业参访交流等机会,让团队成员能感受到微信推送工作与自身职业生涯双丰收的惊喜,与此同时也能更有效地编辑设计推文,推广至更多有需要的学生群体。只有拥有了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团队,才会迸发出更热烈的思想火花,更利于团队的高效运作。

(三)线上采集学生建议与需求,实现个性化就业指导

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强调“四化”,即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传统环境下,由于日常工作量及师资配备关系,无法完全实现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而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消息发送模式,令学生有机会可以将自己的所想所见与大众共同分享,公共留言区和私信后台区巧妙解决了公开化与私人化的矛盾。在“同济就业”微信公众平台上,对于如就业宣讲会通知信息如有疑问的地方,学生可在留言区发言,运营团队会在后台回复并将其移入精选,与原文章一同展示于公众,解决更多人的相同疑惑,也减轻了通过电话咨询或当面咨询类似问题的重复工作量。对于自身情况的政策疑惑,可以将自身的具体情况私信后台,运营者将会根据不同情况逐一解答,有效扩宽了同学们的咨询渠道,也逐渐增加了微信官方平台的可信度。(四)充分利用数据分析功能,有效改进推送品质推送统计分析功能是是掌握平台运营状况,提高就业服务效果的重要参照。因而,“同济就业”微信运营团队每天需要从后台的留言、消息记录中掌握学生的实时动态与需求,通过线下例会的讨论,根据学生所提出的诉求,不断修改推送的可执行方式,力争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编发学生真正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独家信息,做到可辅助于传统就业指导的微信版个性化定制。同时,通过分类统计每篇推文不同时间段发送的所引起的阅读量变化,制定出最合适的推文时间,确保绝大部分关注者都能第一时间看到推送[3]。根据大学生的学习作息,早晨9:30-10:00;下午15:00-15:30;晚上20:00-22:00是最佳推文时间。周末大学生可能会有外出实习或参访的活动,因而尽量将消息推送放置于工作日,配合院系辅导员的同步转发与大学生的学习作息将会更易传达。此时学生的心态为放开式接受的状态,更易静心阅读推文,达到就业信息宣传的目的。

三、高校就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未来展望

(一)把握新兴传播新契机,加强校企联动与校内资源分享

作为最富有活力的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启,丰富了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渠道,实现消息自产自出的运营模式。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应借助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力量将就业指导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和即时性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流和共享信息的平台,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变得丰富多样,有效的信息分类将会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与岗位[4]。这不仅可以拓宽大学生的视野,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还可以有效丰富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进而提高就业质量。因而,各高校就业微信运营团队也应审时度势,充分利用这一新兴传播渠道,挖掘更多优秀企业的招聘信息、优秀学生的职涯发展故事以及优秀师资的优质服务,突破传统媒介在时间空间的障碍与界限,将精准的就业服务与资讯顺利送至学生门前,打造“零距离”就业服务。

(二)探索多元化呈现形式,引领线上就业信息传播风潮

微信公众平台除了可以发送基本的图文信息外,还能加入视频、语音、投票等元素,满足不同信息的形式要求。高校就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可结合自身工作特色将就业新闻、宣讲会信息、选调生信息、招聘会信息等均通过多彩图文结合与精致的排版形式进行展示传达;职涯辅导课程视频、微信团队招募宣传视频等则通过视频的设置进行插入播放;选调生发言实录、则通过录音的形式形象展现;“你最想去的工作单位调研”等匿名式投票小调研则通过投票工具实现,更直观地搜集学生团体的普遍想法与小众选择。对于一些图文较多较繁杂的推文,则需要懂得研究并学习使用“阅读原文”的外部链接,链接至学校官网或是其他制作软件,如“MAKA”等制作的灵动版翻阅式图文模式,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获取更多实效性与趣味性内容。

(三)深入细化后台数据分析,实现科学化长效管理

传统的线下就业指导工作已做到有章可循,有理科据,而线上平台作为长远运营而言更应如此。后台的用户分析、图文分析、消息分析的数据端口为团队实现了科学化管理的第一步。作为就业服务用户信息的反馈载体,后台数据分析功能亟待各高校就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充分研究与开发,以改善与细化原有数据采集模式。例如,其中的图文分析功能可准确判断学生对于就业信息形式的喜好,通过阅读数量分析以找寻学生感兴趣及需求的类别,对自身信息的形式进行整合与改进;用户分析则能从每日、每月、总体三方面的粉丝数量的折线趋势变化为管理者展现提供了公众号粉丝的状态,也为制定下一步近期目标精确数量。消息分析则可向运营者呈现出学生疑惑问题的重点等。科学化数据分析,更能分析出内容和用户的双重需求与程度,大大增加了消息推送的精准度,也为之后的推送改进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四)加强信息预判能力,挖掘更多创意潜能

在新媒体时代的大潮流下,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是踏入潮流的第一步,而接下去的小潮流———就业趋势与社会热点的瞬息万变,更需要专业预判以及对信息的深度挖掘。摸清就业各个阶段的“门路”,是微信公众平台真正做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的关键所在。近期,国家教育部同步了2017届毕业生就业月历的网页版与微信版,形象生动地阐释了毕业生各个去向每个阶段所需准备的材料。作为高校而言,我们应将此看成一个契机,结合高校就业工作特色,进行细化汇编内容,整装推陈出新。同时,针对就业月历的不同重要阶段,微信运营者可提前商讨与策划符合时代特征、大学生文化潮流的创意文案与板块,加强日常基础就业数据的维护与分析整合利用,开发其潜在的深度与广度,将就业信息更为精致地推送至学生群体,让就业工作真正做到“落地”与“开花”。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给予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更多挑战与机遇。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下的热门产物———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不断挖掘与研究其独特传播模式,进一步发挥平台传播优势,提升用户的体验度和钟爱感,扩大平台的品牌与影响力,并将其纳入就业指导工作范畴,制定一整套就业指导服务策略,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多元化需求,真正做到更加充分与更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李兴衡.新媒体的定义及传播形式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6,(13)

[2]雷旭斌.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创新[J].文化与营销,2013,(6)

[3]万辉,等.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高教学刊,2015,(24)

大学生就业指导范文6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2-0023-1.5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

就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的择业和顺利就业。如何选择正确的职业关系到到个人的前途和发展,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及社会需求信息和就业形势分析。使学生能够选择与兴趣相投,与自己的能力相符,与价值观相匹配的职业,使其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少走弯路,顺利实现择业和就业。

就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整。由于大学毕业生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怕苦、依赖等心理。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客观分析学生自身状况,合理设计求职目标,真正解决学生就业的困惑和茫然,使学生在就业中尽量减少挫折,重建自信,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带来的压力,形成成熟的就业心理。

就业指导可以促进大学生明确目标。就业指导能够提供给学生用人单位需要何种人才信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的差距,明确学习目标,不断学习和自我提高。进行知识积累和技能的锻炼,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就业指导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当前的求职市场中,一方面是大批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一些地区和用人单位招聘不到人才,就业指导能够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学生特点和当前就业形势,保持和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了解需求信心,解决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同时疏导学生到社会需要的岗位上去工作,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二、对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方法

结合专业特点,突出技能训练,加强实践教学。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功能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学校不能只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锻炼。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实践能力。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实训项目,如模拟企业实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做一些与专业有关的兼职工作,积极参加学校及社会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到对口单位实习见习,接触了解就业岗位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掌握一定的社会知识,富阅历,体验生活。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为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高职院校可利用和开发好以下社会资源:一是优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校外实习,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奉献精神、吃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二是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主动走访用人单位,推销毕业生,同时把用人单位请进来,征求他们对人才培养的建议,达成人才需求定向培养协议,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活进行规划的活动。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从而确定人生的方向,把握职业机遇,增强职业竞争力。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大学生没有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学生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其学习的重点和心理特点也不同。据此,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大一试探期、大二定向拼搏期、大三冲刺期。大一的学生侧重正确认识大学、认识自我,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培养职业意识;大二的学生侧重夯实基础,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进行生涯设计、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正视现实;大三的学生侧重择业就业、立业创业等方面的就业能力教育,开展就业政策、求职技巧、面试等方面的指导。

实施职业测评。可以采用职业测评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特长、性格个性等方面的心理特质,认识自己已经具备的内在素质和能力,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认真分析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及适合干什么,确定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和求职目标,确立今后职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在择业中赢得主动。

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职业指导课程,是由职业指导专家或就业指导老师为高年级学生或应届毕业生所开设的课程,通过课程向学生传授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学校各专业的就业情况、就业市场的最新动态以及国家有关的毕业分配政策和就业政策,求职面试的基本技巧等,同时帮助学生探索自我和职业世界,提供就业建议与意见,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自己的未来职业,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科学的人职匹配观念、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

开展职业心理咨询。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遭受到一些挫折或失败,由此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如不能得到及时消除,将会影响学生的择业和成才。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就业心理咨询工作,配备足够的心理辅导教师,积极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一般采取团体心理训练与个别心理辅导结合的形式。职业心理咨询能帮助学生及时解除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因困难、挫折和失败而产生的心理矛盾,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教育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走出就业心理误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积极应对各种考试情景、职业环境,尽早地适应社会新环境。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要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认识到社会就业竞争的残酷,使学生不受传统的统招统分的思想影响,明白在求职市场中竞争、双向选择是必然的选择。消极被动等待的人最终只有被社会所淘汰。大学期间应培养竞争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努力从各方面充实完善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使自己成为竞争社会的强者。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择业观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急功近利、高期望等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为此,要加强对学生择业观的引导,使其转变择业观念,认清自己的角色,正确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准确给自己定位,树立正确就业成才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苦乐观和荣辱观,立足基层,使其从薪金、专业、地域等束缚中解放出来,鼓励其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支持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高职院校要加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大力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为毕业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创业教育指导和培训,努力培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鼓励大学生创建自主创业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通过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等竞赛活动,同时用成功案例的示范作用,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知识,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同时,高职院校要在政策、经费、项目等方面积极为毕业生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不断促进大学生创业。

[参考文献]

[1]彭芳.浅谈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网络财富,2010(7).

上一篇拜年的短信

下一篇说服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