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试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测试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测试论文

心理测试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是建立在高科技和信息化塞拙上的经济,它不仅在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上发生重大变化,同时也将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和实践的深刻变革,人力资源管理将出现与传统管理方式不同的发展趋势。人才的招幕与培养将是区域经济推行知识经济发展的关健。

一、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一)分配模式,从按资分配转向按贡献分配

在知识经济时代,分配关系所赖以存在的资源占有关系和性质发生深刻地变化,其分配模式也将发生深刻变化。

1、资本的概念由内涵和外延上发生了变化资本不仅仅理解为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不仅仅理解为有形物质,而且还理解为知识是资源,是资本的财富,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于是无形的知识资源也成为资本,它是可以生产社会财富的。

2、知识存在人的大脑中,知识本身是通过人的智能活动来创造价值的,掌握了“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因此,知识资本与掌握知识的人是有内在统一性。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创造价值进一步表现为知识化劳动(脑力劳动)创造价值。

3、企业的参与者不再是看你投人了多少资本,而是看你投入了多少知识和技能,你的知识技能创造的大小。

4、由知识生产力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分配,显然是以投人的知识技能量作为分配的重要依据,而知识技能的量化形式只能以知识技能劳动产品果实的形式,即贡献大小。因此,按贡献大小分配应是知识经济时代分配的主体模式。人力资本管理就应着力于维护这种公平的分配形式。

(二)以无形生产要素为主要的管理对象

传统的管理主要是对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有形生产要素的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社会财富生产过程和结果科技含量的增大,科技知识等无形生产要素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从而对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价值与作用超过了资本价值的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以无形资产为主的管理对象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企业对全球知识信息的获取与利用体系的管理。

2、企业对员工知识素质的培训、教育,不断的提高和发掘员工的潜能。

3、对领导集体和专家队伍的知识和智慧的重视,特别是战略性决策,关系到事业的成败。领导集团和专家队伍知识信息、能力和胆量的综合运用,是知识的创新。如何发挥集体智慧和专家队伍的作用,是开发知识资源最重要的方面,也是知识要素管理的焦点。

(三)以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为核心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就是如何通过价值链的管理,来实现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和增值。价值创造就是在理念上要肯定知识创新者和企业家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主导作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要遵循2:8规律,要关注那些能够为企业创造巨大价值的人。这些人形成了企业的核心层,是企业的骨千。企业要通过价值评价体系及评价机制确定人才的贡献,使真正优秀的、为企业所需的人才脱颖而出,使企业形成凭能力和业绩,选拔任用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通过价值分配体系的建立,满足员工的需求,从而有效的激励员工。这就需要提供多元的价值分配体系,包括职权、机会、能力、工资、奖金、福利、股权的分配等。

二、专家型人才是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

专家型组织是新经济的主导性人力资源战略。新经济是以数字技术、网络为平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体并带动其它产业升级的经济体系。新经济中,技术变化快、市场成熟快、竞争水平高,企业趋向同步发展与同步作业最大化。因此,企业大量需要的是高知识、高技能、高自治、高创造力、高责任感的专家型员工,而不是传统经济中从事简单劳动、被监控的工人。专家型组织具有:人力资源向专家转化、组织向专家团队转化、管理以专家为中心、经营以专家为主体。因此,它比传统组织拥有更多先进知识、先进技能的来源,拥有适应变化、加速发展的创新力量,从而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一)专家型组织的特点

职务定位专家化;专家职位扩大化。通过内部训练和外部招募组织合格的专家型员工;专家队伍结构合理;使专家型员工得到更多的自治、更多的职责、更多的尊、更多的利益;建立专家之间交流、沟通、学习、合作、整合的组织机制。

(二)专家型员工应具备的条件

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与机遇,我们需要的专家型员工应该具备以下备件:较高的智力;较高的情商;较高的逆境商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专业领域内系统、广泛、前沿的理论知识与相关应用领域内全面、较高的各项技能;拥有专业领域与相关应用领域全面、丰富的经验;具备专业领域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学习与创造能力,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与国际规范接轨,向国际水准靠拢;在专业领域与相关应用领域中,能够独当一面,具有设计多种选择方案、进行优化分析、达到精细效果、解决问题、完成职责的综合能力;有职业道德与商业道德。如格尽职守、忠于承诺、有责任感、追求完善等。

专家的水平,在各自的领域内可分为企业级、省级、国家级。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专家型员工水平级别的竞争,谁拥有国家级水平以上的专家团队谁最终才会赢。

(三)如何造就企业专家型员工体系

扩大企业中专家型员工的比例要实现这一目标,内部训练和外部招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有效策略,不过,这两方面都建立在员工走专家化道路的觉悟和职业生涯规划及实施努力上。

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要走好三步棋。第一步是探索与学习阶段,这一时期的重点不在赚钱,而在赚取成为某一领域专家的知识资源;第二步是利用知本资源谋求职务升级发展。第三步是适应形势变化,做到终生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经验。

1、扩大专家化范围

在传统经济时代,企业一般只需工程技术、财会等少数领域的专家。在今天,需要专家的领域有了扩大趋势。营销领域需要众多门类的专家,如公关、广告、销售渠道管理、产品经理、市场调研与分析等。管理领域也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研究与开发管理等专家。甚至在生产一线,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大规模定制方式,也需要被授予生产现场控制权、责任扩大、能力更高的技术(专家)型工人。

2、专家队伍必须结构合理

专家型组织集合了众多的专家,这些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根据企业战略的要求,形成完整合理的结构。缺乏某一方面的专家,会拉整体工作的后腿。结构完整的专家团队,需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纵向管理层次。企业需要的专家有三类:集团管理专家,事业单位(如事业部、子公司)管理专家、职能部门管理专家。二是从横向职能分,可分为人事管理、财务、营销、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专家。不同层次、不同职能的专家,其知识结构、经验结构、职业道德结构是不同的。

3、如何留住专家

使专家型员工得到更多的自治、更多的职责、更多的尊严、更多的利益这种做法的目的,一是为了留住专家;二是最大地激发专家的能力和潜力;三是适应知识经济对创新与应变的要求。在技术与市场变化快的产业中,在规模定制的经营方式中,实际起职能性领导作用的是研究开发部门和营销部门及生产部门的管理者、业务人员。因此,给予他们以上条件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发挥积极主动、快速行动、创新应变的作用。具体措施如下::

(1)改变对专家的领导方式,放弃指导、命令、现场与过程的操纵控制、人治等做法,采取目标管理、组织协调建立共同价值观与共同志愿、适当的授权自治、产权制度制衡、平等交流、支持服务等方法。

心理测试论文范文2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心理问题 问题 原因 基本对策

高职学生是当代大学生中的一个特定群体,目前,这个群体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面对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应当切实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

一、高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总会跟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自认为比不上本科学生,对自己学校教学水平、育人条件产生不满,对自己的前途产生怀疑。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或城市低收入家庭,家庭经济贫困容易引起自卑心理。

2.厌学心理。进入高职院校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劲头没有中学高。中学时期由于有了大学这一目标而刻苦学习,而一旦进入高职院校,往往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认为学习及格能拿到毕业证书就行了。不少学生由于基础差、学习适应能力不强,特别是一些文科生就读工科专业,出现学习吃力,考试不及格,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3.就业焦虑心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是高职学生,他们上有学历层次高的研究生、本科生,下有注重实操技能的中专生、中技生,就业压力不言而喻。随着毕业的临近,不少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焦虑不安,特别是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有些是借钱上学,有些办了助学贷款,就业对他们来说是异常重要,这些学生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4.社交不适。目前大多数高职学生是独生子女,这些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心灵自我封闭,不善交际,因而显得古怪、孤僻;有些学生自命不凡,狂妄自傲;还有些学生因自卑而不敢与人交往。

二、造成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社会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社会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新的社会环境对青年学生的心理影响越来越大。市场经济中激烈的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大众传媒手段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普及,已成为影响人们心理的主要社会因素。其中,一些格调低下的影视报刊,对求知欲望强烈而辨别能力尚弱的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消极影响,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2.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等家庭主要成员对子女的态度、教育方式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子女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子女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

3.学校因素。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中学有显著的不同,高职院校强调自学和独立思考,学习和作息时间大部分由学生自己掌握,课外文体活动丰富多彩,高职学生要独立面对学业上的压力,还要面对来自不同地方、性格各异的同学,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这些因素使有些学生感到很不适应,往往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尤其是刚刚入校的新生,如果对上述问题处理不当,必将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学校教育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目前,还有一些高职院校没有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

4.生理、心理因素。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处于18~23岁之间,其内分泌系统与生殖系统机能趋于成熟,由此而引起身体的生理机能发生重大变化。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中缺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使得很多学生对于一些正常的生理变化缺乏正确的认识,产生好奇、羞怯甚至恐慌等矛盾心理,部分学生会由此而导致心理障碍。高职学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过程缺少磨练,心理抗震能力较差,容易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三、解决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对策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覆盖面,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把握自己的心理,自觉地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在教学中,要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学会把握好自己,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轻松快乐地成长。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当前,高职院校首要的是建立一支较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大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逐步使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教师达到持证上岗要求。另外,也要向思想政治工作者普及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能够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高职院校要开展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每年新生入学,就要为每一位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全面记载他们在大学生活各个时期的心理发展状况。运用调查分析、心理测试等方法,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心理状况,对在调查中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进行重点跟踪。

4.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心理咨询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实现有效的调节,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品格完善。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书信咨询、心理行为训练、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各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逐步培养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在心理辅导或咨询中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

5.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高职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很少走出家庭和学校的圈子,没有到社会上去经受实践的磨练,心理普遍较为脆弱,经不起风吹浪打。实践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大课堂,高职学生要重视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心理调适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和才干,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6.积极建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高职院校要着力培养有本校特点的校园精神,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活动月、文化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和重大节庆日等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健康、文雅的氛围,使学生不断地提高认识,升华情操,磨练意志,完善心理品质。通过学校网站、校报、广播站、橱窗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支持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组织,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互助和自助的重要作用。

心理测试论文范文3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15-01

一、当前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广大初中班主任针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并且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就我国当前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完善。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班主任角色定位出现偏差

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往往充当的是权威者、领导者的角色,没有注意到自身同学生之间良好合作关系的构建。班主任往往认为初中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心智发展尚未健全,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方案设计、班级学生评价以及纪律监督规则的确定等方面,往往都是班主任一个人说了算,根本没有给班级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中来的机会。

(二)管理范围狭窄

我们开展素质教育,就是要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我们当前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往往过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影响学生学习的其他方面因素不太重视。比如,对学生学习理念、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就没有进行积极的引导。这种传统的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班级管理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缺乏多元化的工作方式

在我们实际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班主任往往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抓管理,但效果却并不明显,之所以会导致这种状况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工作方式过于单一。比如,对待那些比较淘气、平时上课不注意的学生,班主任往往采用将其安排到最后一排,对其不理不问的方式来对待。这不仅使学生的不良习惯得不到有效纠正,而且还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

二、加强初中班级管理的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部分关于我国当前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推行民主化,使学生能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

在班集体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并不仅仅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应当是亲密合作伙伴的关系。由于初中学生目前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针对这种状况,班主任应当对其开展积极的引导与帮助,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说教。班主任应当以朋友的身份来关心学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使其能够感受到被尊重。由于班级管理工作非常繁杂,因此,班主任应当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推行民主化,使学生能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开展师生共同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二)重视后进学生的成长

我们进行初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对象是每一个学生。后进学生主要是指那些成绩差和思想落后、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在各个班级中,优等生只是少数,后进生则占据很大部分,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应予以重点关注。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其中优点和缺点是共存的。优等生的优点很容易发现,而后进学生则由于缺点突出,掩盖了优点。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注意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继而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三)实行多元化的管理方式

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塑造时,采取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方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倘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一味的使用惩罚,对学生动则训斥,很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感情对立,会使学生加深对班主任的敌意,导致心理畸形发展、自暴自弃等。反之,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如果能够采取正强化的手段,则可以有效塑造学生的良。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两个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新时期加强初中班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作为初中班主任,应当充分意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积极探索推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对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初中班集体处于和谐融洽的发展氛围里,才能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为初中生开展学习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崔江南.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思路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6).

[2]张业英.关于初中班级科学化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8).

心理测试论文范文4

关键词:教师心理疲劳自我防控身心健康

教师关乎千百万家庭,关乎国家的繁荣富强,是最蕴含生命力和创造性的职业。但是教师也长期处在两难境地:国家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家长要求绝对提高考试成绩;学校要求严格管束恰当批评,学生要求张扬个性自由发展;社会要求师为人模精神高洁,个人生存要求生活安逸不甘清贫。面对着学校、家长、社会和个人生存需求各方面的压力,教师很容易产生心理疲劳问题。前不久有一位近四十岁的教师对我说,年轻时工作干劲十足,热情高涨。学校给自己安排公开课,那个兴奋劲儿呀,别提有多高了,要上公开课就像要上台领奖一样激动,上完课还能回味许多天呢!现在就不行,一听学校让上公开课就胆怯,就想打退堂鼓。回到家也不想多说话,更不想到学校来,心情一点都好不起来。还有一教师成天埋头工作,与同事之间交流很少,职称评定时自己的票数上不去没评上。这件事让他几个月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工作起来也没有精神。由此可见,教师心理疲劳现象不容忽视。由于教师的心理问题而产生的师德缺失现象和教师素质下降问题亦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目前来看,造成教师心理疲劳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不外乎工作任务偏重,社会期望过高,工作机制缺乏活力,自身修养欠缺等。诸多原因中我以为主观原因更值得重视,因为客观的东西靠我们个人的力量有时是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的认知。因此预防教师心理疲劳除了社会尊师重教、学校体现人文关怀之外,个人的自我防控也很重要。

一要正视心理疲劳,积极乐观。我们应认识到,压力带给我们的心理疲劳并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人人都可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每个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心事,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良情绪。心由境转,境从心生,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点毅力和自省力,要善于利用外界环境来消除这些不良情绪的影响,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我们不妨将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大转变,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样就会在无形中减弱心理疲劳。

二要加强修养,保持心理平衡。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从一个角度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陷入心理困境;从另一角度看,就可以发现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因此,在审视、思考、评价自我或某一客观现实时,如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看到积极的一面,就有助于克服困难,使人看到希望,充满信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否则,人将沮丧失望,对生活和人生充满了抱怨,自我封闭,限制和扼杀自己的潜能,最终导致心理疲劳。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修养,合理控制情绪,保持心理平衡,防止心理疲劳。

三要热爱本职工作,培养工作兴趣。兴趣的产生与大脑皮层上的兴奋点相联系,从事感兴趣的工作不易疲倦,而从事没兴趣的工作易于疲劳。在工作中,如果发现自己对本职工作兴趣渐失,应想办法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首先,教师应不断进行角色学习,通过职业角色学习,就会明白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可以减轻或消除教学情境中因角色错位而产生的焦虑,防止产生心理疲劳。其次,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在与其他众多的教师进行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同时,也是减轻压力和焦虑的好办法。再次,教师应积极地参与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只有如此才能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获得新的快乐,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心理测试论文范文5

一、当前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

当前,绝大多数教师积极向上,阳光健康,学高身正,但也有少部分教师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有的中学教师虽然身心疲惫,但是有时却感觉自己一事无成;有的年轻中学教师课时严重超过正常的课时要求,心理压力较大;有的中学教师认为做一个好的教师非常难,压力较大;有的中学教师对教书工作感到厌烦和疲倦,有转行的想法;还有的中学教师在应对社交方面无力招架,甚至感到不知所措、厌烦;同时,有的中学教师没有正常的睡眠质量,对其身体健康感到担忧。这是对全国不同中学的教师做调查之后得出的结果,几乎可以反映我国广大中学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少部分教师的心理问题有些令人担忧。

二、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类型

(1)无法控制情绪。有的中学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情绪阴晴不定,无法控制恶性情绪的出现,且将所有的恶性情绪带到工作中,对学生和同事肆意发泄,造成学生厌恶教学课堂,且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日益恶化。在不良情绪的干扰下,久而久之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2)人际交际恶化。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中学教师,常表现出对生活的不满情绪,且对事情一般只看到不好的一面,对同事不能以比较客观的态度去评价和相处,总是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并总是攻击别人的缺点,不去发现其他人的优点,造成关系恶劣,影响工作。同时,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更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学生不断指责,不善于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并鼓励学生,使学生心怀怨恨,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

(3)自卑、焦虑、郁闷。出现心理问题的教师常常会觉得自己同别人不一样,总是以为自己低人一等,因此常出现自卑心理,整天怨天尤人。在看到其他教师取得好的成绩时,甚至还表现出嫉妒心理。冷漠对待学生,同时整个人常常表现出一种精神萎靡的状态,还将这种负面的情绪带到课堂中。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学生也厌烦这种精神萎靡的教师,也就不会去尊敬去效仿。

三、中学教师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工作压力过重。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教书育人,担负着为国家未来建设培养接班人的重任。但是,若学生升学率不高、成绩上不去,则有的教师工资被扣,甚至有可能被辞退。因此,为了保住自己的工资以及这份教师工作,有的教师整天为了如何提高学生成绩而烦恼,从早到晚,加班加点做学生工作,希望他们可以有好的成绩,能够保住自己的工作。长时间的精神紧张,使教师没有更多时间去调整这种精神压力,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心理障碍,最后导致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2)工资与投入失衡。中学教师要从早到晚将精力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有的重点中学的教师更是连周末都要花在补课上,完全没有休息时间。但是,教师的回报有时不太理想,有的地区甚至出现拖欠工资的现象。有的中学教师,由于付出与回报的严重失衡,加上身心疲惫的原因,使其心理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压力,造成心理崩溃。当出现付出与回报严重落差的情况时,直接造成中学教师心理问题的出现。

四、改善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1)首先要正视心理问题。中学教师在出现心理问题之后,首先要直面它,而不是去逃避,可以寻找一些治疗心理问题的资料进行自我调节。在工作中,当出现情绪问题时尽量克制自己。也可以向家人或者朋友求助,让他们监督并时刻提醒自己要控制好情绪。同时,进行自我安慰,不能责怪自己,不能消极对待问题。

(2)培养新的兴趣不断调节情绪。中学教师除了每天要下到班级之外,在课后可以尽量争取时间进行一些兴趣的培养,如唱歌、运动等,使紧张的精神能够时常得到缓解。在运动过程中,尝试将脑袋放空,使心理得到最大程度释放,从而达到舒缓压力,消除障碍的目的。

(3)用科学方法预防和治疗。学校使用科学仪器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测试,将发现的早期心理障碍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出现严重现象。同时,在发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时,要给教师更多的休息时间和心理安慰,并尽量争取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尽早发现,尽早治愈。

(4)努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中学教师要学会释放和转移工作压力,通过和同事友好交流收获快乐,在与学生的交流和合作中取得快乐。工作出现问题时,能够往好的方向努力,将消极的心态扼杀在摇篮中。

心理测试论文范文6

关键词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即为根据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发展特征,借助于多种心理教育方法与手段,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有效的提升其综合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准确的认识自我,增强其适应环境与自我控制的能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与心理品质。

一、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制定统一的心理健康标准

根据相关调查可以,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健康标准。这样就会造成在相同的一个问题上,每个教师都会具有不同的看法与衡量标准。例如,当学生呈现出厌学情绪的时候,部分教师会认为这是差生的想法,部分教师觉得这是学生的思想问题,极少有教师会认识到这是学生的心理问题。由于统一心理健康标准的缺失,导致教师不能及时的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二)流于形式化

很多学校认为办学的最终目标即为升学以及应试,这样就会充分关注应试教育,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素质教育。尽管学校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会创建学生心理档案,然而由于有关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并不准确,因此,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流于形式,尚未进行实质性操作。

(三)趋向于德育化

首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小学都会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划分至德育的范围,觉得在德育建设的进行中即可充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根本没有必要再单独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在实际上,尽管德育工作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能都是“育人”,然而二者具有显著不同,无法等同看待;其次,很多小学会学生的将心理健康问题看成是思想品德问题,而让班主任以及思想品德教师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也会按照处理思想品德问题的方法处理心理健康问题。

二、完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对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体现着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思想,其不只是一种方法与技术。随着其教育理念的而不断更新与深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定会渗透到人才观、教育观以及学生观,变成实施学校教育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成为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社会与学习 应该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此类工作的宣传力度,从而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与作用。

(二)创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所谓的“三位一体”,即为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三者合力,统一协作。目前,因为学生每天大概有不少于50%的时间都会在校外度过,所以要创建以校园为主,家庭教育为辅的科学的教育引导,借助于家长与学校的力量帮助学生了解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抛除不合理的教育方法,积极的营造出可以促进家长与学生奋发上进的家庭氛围,从而帮助孩子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同时要创建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使得三者合力,统一协作,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三)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借助于很多渠道与形式为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水平。首先,学校要积极创建并办好心理咨询中心。由于小学存在着不均衡的地域、经济以及文化发展,很多困难都会造成一些学校缺乏足够的资金、场所以及人员,从而严重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授课的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

(四)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首先,在深入了解有关规定以及学校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尽可能早的规划我国的教育相关专业以及心理辅导,积极的培养出大批的专业人才;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积极的培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在所有地区的师资培训计划中充分加入相关培训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从而有效的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方面,我国起步较晚,而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还是开设相关课程,因此学校要积极的完善教学理念、教学评估、教学目标等。伴随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社会对其的日益重视,相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然会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严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8(36):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