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英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分英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分英语

成分英语范文1

一、句子的成分

句子的成分 必须有的成分 主语

谓语

可能有的成分 宾语

补语

修饰语

1.必须的成分——主语和谓语

(1)主语

主语是一个句子的主题,一般位于句首。单词、短语、从句均可用作主语。

Birds can fly.

Reading a lot is good for us.

What he said is surprising news.

(2)谓语

谓语一般位于主语之后,由动词或动词短语充当。

I enjoy reading.

We don’t have to put up with pollution.

2.可能的成分——宾语、补语(表语、主语补足语和宾语补足语)与修饰语(定语和状语)

宾语

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只有及物动词才有宾语,不及物动词没有宾语。所以宾语并非是所有句子都必须有的成分。名词、代词、数词、不定式、动名词、从句等均可以作宾语。

We love our country.

I have decided where to go.

I don’t think his father knows English.

(2)表语

表语表述主语的特征、状态、身份等。表语位于系动词之后,与之构成系表结构。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动名词、分词、从句等均可以作表语。

I am a teacher.

My ideal job is to be an English teacher.

This is how the story goes.

(3) 主语补足语

用来补充说明主语的,可由名词、数词、形容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分词等充当。

As time went by, I was made smaller.

No one is known to have escaped.

(4)宾语补足语

用来补充说明宾语的,可由名词、数词、形容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分词等充当。

He kept us alive.

Of course, I expect you to take me.

(5)定语

用来说明人或事物的品质或特征。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动名词、分词、从句等均可以作定语。单个单词作定语常位于被修饰的名词前,短语或从句作定语常位于被修饰的名词之后。

I dislike horror films.

Health care is free for everyone living in Britain.

(6)状语

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全句。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分词、从句等均可以作状语。状语的位置很灵活,可位于句首、句中或句末。按其用途,状语可以分为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目的、条件、让步、方式、伴随情况等。

I have a dream today.

I often get up at six in the morning.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二、五种基本句型

1、S+V (主语+谓语)

2 、S+V+P (主语+系动词+表语)

3、S+V+O (主语+谓语+宾语)

4、S+V+O+O (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5、S+V+O+C (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

(一)S+V (不及物动词)

此句型的共同特点:即句子的谓语动词都能表达完整的意思。这类动词叫做不及物动词,后面可以跟副词、介词短语、状语从句等。

The sun is rising.

Who cares?

(二)S+V(系动词)+P

系动词分两类:be,look,keep,seem等属一类,表示情况;get,grow,become,turn等属一类,表示变化;be动词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只起联系主语和表语的作用。

The dinner smells good.

My son is growing tall and strong.

(三)S+V(及物动词)+O

这类句型多用及物动词。

Who knows the answer?

I want to have a cup of tea.

(四)S+V(及物动词)+O(多指人)+O(多指物)

此句型的共同特点:谓语动词必须跟有两个宾语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这两个宾语,一个是动作的直接承受者,即直接宾语(多指物),另一个是动作的间接承受者,即间接宾语(多指人)。通常间接宾语置于直接宾语之前,若放在间接宾语之后,一般须加介词to或for。

I showed him my pictures. --- I showed my pictures to him.

She ordered herself a new dress. --- She ordered a new dress for herself.

(五)S+V(及物动词)+O(宾语)+C (宾语补足语)

这类句型多用及物动词,宾语与宾语补足语一起构成复合宾语。

They painted the door white.

成分英语范文2

[关键词]教师信念 教师培养 教师角色 教学目标

一、教学信念及外语教学信念的内涵

对教师的教学信念的关注源起于20世纪70年代,教师的教学信念作为“教师教育思维”的组成部分逐渐出现在各类教育研究的课题中,“教师的理论”(teacher theories and beliefs)、“教师的视角”(teacher perspective)、“教师头脑中的形象”(teacher images)等诸多概念都用于表示教师的教学信念。到了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有关教师的教学信念的专门研究,“教师教学信念”(teacher beliefs)这一概念为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可并采用。90年代末21世纪初,随着国内外的研究者不约而同地把“教师自主发展”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象征和标志,客观上相应地要求对“教师个体的对教育的认识和观点在教育实践中的独特作用”加以肯定与探讨,“教师个人教学信念”的概念应运而生,这一概念及其所拓展的内涵与意义正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认同。然而,由于研究者出发的角度不同,对教师教学信念本质的理解也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看法。考尔德海德(Calderhead,J.1991)把“教师的信念”作为专家型教师的“个人专业因素”核心要素之一。他认为,教师的“信念系统”包括对教学过程的信念、教师角色的信念、学科与自我学习的信念、学习环境与教学模式的信念。Pajaers(1992)认为,教师信念也可分为教学效能感、认知类信念、教学活动信念、自我感知与评价观和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坦巴奇尼克(Tabaehnick)以“教师知觉”(teachers’Perspectives)表示之,其观点包括教师对工作(目标、儿童的概念、课程)的信念,以及教师在教室中表现和其信念一致的行为。汤仁燕将其界定为“教师在教学历程中,对历程中的相关因素所持有且信以为真的观点”。教学信念是教师依据其本身具有的知识观、逻辑观、经验观、社会观或情绪等,对其教学相关问题的看法进行评价,形成对教学相关问题的基本看法。多种信念构成教师的教学信念体系,这个信念体系可用来推动教师决定个人的目标,引导教师选择并运用教学策略以达成教学目标。纵观这些定义,我们不难发现,尽管由于研究者出发角度不同,对教学信念内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他们的理解都把对教学的认识作为信念的核心。

在外语教育领域,Richards(2000)认为,外语教师的教学信念包括:对英语的认识(地位与作用、难易程度、最难学习部分、学美式或英式还是其他英语、学习方式等)、对学习的认识、对教学的认识、对项目和课程的地认识、对语言教学职业的认识等。也有人将之解释为内隐理论,即根植于个人经验,尤其是学校经验的内在参考框架,教师的课堂行为受此指导,并建立在对此经验的诊释上。关于教师信念的研究方面,应该讨论了对学习者的认识、对教学的认识和对教师自己的认识等问题。一些进行的学习者语言学习理念的调查主要包括:对语言学习潜能的看法、对语言学习难点的看法、对语言学习本质的看法、对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认识和对学习动机的认识。学科的亚文化、教师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教学经理、专业教育经理、教学法知识水平以及导致自我反思的同事之间的交往经历也是信念形成的因素。该理解主要从教学信念的来源角度分析了教学信念的含义。教学信念也代表了教师潜在的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它有认知的和情感的结构,是动态的和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产物。

二、对信念发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对教学信念来源的研究显示出了较为一致的看法,研究者大都认为教学信念来源主要包括个人经验与社会建构两个方面。Richards(2001)指出,教师信念和态度的主要源泉有三个方面:个人经验,学校教育和教学的体验,正式知识的经验(包括学校科目和教育学知识)。辛涛、申继亮(1998)也指出,教师教育观念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自我建构,即产生于个人的直接经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人建构过程”。二是文化脚本,即教师教育是经由文化适应、教育、学校教育等三种文化传递途径形成的。具体说来,主要包括:自己的学习经验、教学成败的经验教训、环境的影响、自己的个性特征、理论学习、自我反思等。对教学信念的发展过程,多数研究指出,它主要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一是无意识阶段;二是信念的具体化和准反思阶段;三是信念的个体哲学化阶段。信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个体的理解和感觉,它们构成了个体建构和参与具体实践的行为方式。他同时提出了信念形成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信念主要是无意识的,一般性的和模糊的,取决于情感成份。这一阶段关注的是一般民众。第二阶段,信念变得集中而具体,取决于量的和理性的成份。它们通常是无意识的,但是主体能够通过推断、描述和举例使它们显性化,从而使得它们成为有意识的。教师的观念主要指的是这一阶段。第三阶段,个体的信念具备了哲学结构。个体信念的形成经历了这样两个阶段:一是当个体第一次看到或理解了一种观念,他们会清楚地把它接受为真的。二是在与其它命题或新的情境相冲突时,我们会质疑它并且可能会有意识地改变它。这表明了信念植根于它所起作用的社会背景,它们是由个体所生活和工作的“社会—文化环境”所决定的。关于教学信念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五个:(1)先前的信念与认知冲突;(2)情感是信念的重要基础;(3)信念强度的影响;(4)学校文化;(5)学校同事等。

三、外语教育领域里对教师信念的探究思路

1.教学信念在教师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需要具备的知识有两种,一种与其专业知识有关,涉及对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及教学技巧。另一种就是教师关于教学在主观上的信念。由于每个人的文化背景和受教育程度不一样,这种信念体系建立在他们对教学内容、过程、目标、自身的作用的理解之上,也称谓他们大多数课堂教学决策和行动的依据。对这些能够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信念进行理论探讨,能让教师明白教学的含义以及如何获得教学的能力。因此,这些信念的本质、地位和使用在师资教育、教师自身专业发展(teacher’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中必须得到培养。国内外学者对现代教师的角色认定有很多种,其中多数都接受教师是引导者、管理者、研究者、学习者和模范榜样的说法。Richards等人发现,英语教师信念,如对英语课程的性质、英语的社会作用、英汉差别理论对实践的相关性、教材的作用、教师在课堂的角色等方面的观点是比较一致的。教师信念的中心问题是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以及教与学的观念、内容与方法。Richards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课堂教学的种种客观条件限制了教师对于教学手段的选择,这样会导致教师往往不能按照他们所信奉的理念进行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及教师信念所传递出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观点,认为教师因素,如课堂管理、讲授、提问技巧、声音质量和肢体语言,行为等是关键。而以课程为中心的观点注重一堂课的教学环节,如课堂目的、规划、过渡、教材、任务种类和教学内容的流动与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注重教学课堂对学习者产生的效果,考虑学生的需要、参与、兴趣和学习互动。

转贴于  2.新手教师和有经验教师在信念方面的差异

在教师信念形成方面,新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之间存在着信念体系的来源差异。新教师在上岗之前进行的培训以及在其为职业生涯做准备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形成了一定的教师信念,其自身作为语言学习者的经验,对课堂教学还处在观察见习、逐步累计的阶段。他们比较难以改变在此之前的十几年的所受教育的经历积累的观念和对教育的理解。但是在之后的教学经历中,效果甚好的教学策略和经验自然会沉积下来进入教师信念体系,指导他们日后教学。另外,已经形成的由老教师使用的惯例做法也会进入年轻教师的新年体系。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受欢迎的教学风格和体系,很多年轻教师会遵循被肯定的做法。就个性因素而言,年轻的或者有经验的教师对某种教学模式、安排或活动有自己的个人倾向,甚至教师的性格也会在信念体系中有所体现,比如,年轻教师的热情,紧跟时代以及语言的新潮化,有经验教师的平淡,严谨和耐心等。作为教师,理论上都会把从心理学、第二语言习得或教育理论中吸收有关学习的原则运用在课堂上,会使用比较新颖的课改成果以及国内外比较流行的教学法,例如: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任务型学习,交际法等。教师总是通过某种途径有效地在课堂中使用并进行总结改进,对于效果比较明显的有的方法,该教师会坚持不断的使用并摸索探讨。

四、教师信念体系存在的问题

教师信念体系存在某些问题,例如和学习者信念之间的冲突,和实践教学不一致的冲突等。这些冲突会造成教学各个方面的误解,影响教学效果。例如,教师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为学习者提供获取语言资料的途径,从而帮助学习者达到自主学习,而学习者认为教师的作用是通过解释、书写和举例,练习等方法传授语言知识。教师按照自己的信念体系进行课堂训练、教学经验以及学习经验的传授和讲解,而学生则通过所经历的课堂学习、教师教学以及自己已经形成的信念体系来建构自己的学习模式。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的差异尤其巨大,中西方的教师和学生信念是很有差异的。西方教师更注重教学自主和学习自主的信念,提倡在实践中学:包含由体验而获得的(语言)组织规则,而且认为教师的角色是学习实践所需的语言输入的提供者,管理者,指导者,其作用是使学习者能够自主学习,通过积极聆听、角色扮演和与本族人交流等活动为他们提供获得语言材料的途径。我国的英语教学更注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作用是通过解释、写作和举例向学习者传授这套知识,学习者在既定的规划中完成学业,自主性和创造性被限制了。教师对课堂和教材的处理,与学生的角色关系等方面的信念和认识并没有达成一致,是影响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调节课堂实践以适合学生的期望,才能达到师生学习信念一致和合理的学习期望的目标。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的不一致使教学理念无法实施进而影响教师信念体系的合理构建。虽然很多教师意识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很重要,但采取的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掌握书本内容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信念与实践教学不一致的体现。所以调整教师信念体系就是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的重要任务。

五、结束语

教师作为教育者要根据新的知识不断重新评估自己关于语言、关于语言学习或教育的信念,首先就要理解和表述自己的理论观点和信念。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表述和反思自己的教师信念,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信念并鼓励他们表述和反思信念。就我所在的学院而言,由于规模的扩大速度比较快,很多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大学英语教师,而且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语言教学的宏观理念和思路框架,急需教学技能、教学理论、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果按照他们的现实需求和可接受性给予他们指导,就能使他们尽快地形成正确的教学信念,避免传统的外语教师的培养以及学习者的培养模式,就是大多以知识为中心。我们英语教师应该在多年以来对教学教法进行过许多探讨的基础上,以语言本身为基础,对学习者进行教学技能,语言运用以及综合技能的培养。综合技能的培养实际就是涵盖了教师的教学信念的培养,如果能够对教师的教学信念的形成、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就可以使教师有意识地去改善自己的信念,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Calderhead, J, & Robson, M.Images of teaching:Student teachers early conceptions of classroom practice.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991.1-8.

[2]Johnson K.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 d Research Press,2002.

[3] Pajaers, P. R.Teachers' belief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Cleaningupam essy construct. Review of Educational R esearch,1992,62 (3 ):307-332.

[4]Richards J C. Beyond Training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5]Richards J C,Lockhart C.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6]Richards J C,Platt J,Platt H.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pplied Linguistics[M].Ber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7]Tabaehnick, B.G., and Fidell, L.S.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s,2d ed.New York:Harper and Row, 1989.

[8]陈坚林.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9]李瑾瑜,柳德玉,牛震乾.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10]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11]汤仁燕.多元智慧的教学实践。中等教育,1998,49(6):3-5.

成分英语范文3

【关键词】语义学;英语歧义;歧义成因

歧义是指语言文字的意义不明确,模棱两可,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歧义有时是故意造成的,有时是无意造成的。歧义是所有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会给一些特殊的语言文体(诗歌、文学作品、广告、演说、幽默等) 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出现在一些合同、说明文、法律条文中就会造成误解、诉讼、损失。因此,英语歧义现象对于我们学习和运用英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英语歧义形成的原因。

从语言学的角度上来说,英语歧义可分为四种: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句法歧义和语境歧义。

一、语音歧义

语音歧义是指在交际中由于读音使听话人可以有多种理解,可分为同音异义词和重音位置引起的歧义

同音异义词是指发音一致但拼写和意思不同的词,在句子中可引起语音歧义。如:son与sun, pear与pair, piece与peace, see与sea。像这样的句子The sun’s rays meet.与The sons raise meat.它们发音一样,但意思完全不同。有时在口语中,句子重音位置不同也可引起语音歧义。如: I cannot praise her work too highly. I’ve never seen you looking better.上面的这些句子可以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但是如果把重音落在too highly和better上,那么听起来的意思正好与字面含义相反,达到讽刺的效果。

二、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指对句子中某一个词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具体地说有几个方面:

1.一词多义

She can’t bear children so she never talks about them.

这是一个较常见的例子,句中的"bear"有两个意思,“生育(to conceive a baby)”与“忍受(to suffer)”,所以有人会理解为:

(1)她不能生小孩,所以也从不谈论孩子;

(2)她不能忍受孩子,所以也从不谈论这个话题。

2.新词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词汇增加了一些新的词义。如:mouse由于电脑的普及,它又有了“鼠标”的含义。I got a mouse today.(到底是买到一只老鼠宠物还是买了一只鼠标?)

三、句法歧义

由于人们对句子中的句法结构有不同的理解而产生的歧义称为句法歧义。句法歧义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省略

某些成分的省略也容易引起句法歧义。如: I’m fond of music as much as my daughter.可理解为:“我喜欢音乐,同样也喜欢我女儿”,或“我和我的女儿一样都喜欢音乐” 。

2.修饰成分引起的歧义

The students will discuss t11eir plan to hold a dancing party in the classroom.

a.学生们将计划在教室里讨论举办舞会的计划。(in the classroom修饰全句)

b.学生们将讨论在教室里举办舞会的计划。(in the classroom修饰to hold a dancing party)

3.标点符号引起的歧义

Eckersley 举过一个有趣的例子,他说有一个牧师不愿意穿通常牧师所穿的衣服,有一天他说了下面这样一句话: I will wear no clothes which will distinguish me from my fellowmen.但他的话被披露到报纸上时,被错误地加上了一个逗号,于是就成了下面这样的句子I will wear no clothes ,which will distinguish me from my fellowmen. 即“我不要穿衣服,以区别于我的同事们。”

四、语境歧义

Malinowski(1923)认为,话语和语境互相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理解语言是必不可少的。来自不同语言环境的人对于同一句子的理解也各有不同。

A. “What will lawyers do after they die?”

B. “lie still.”

以上对话可译为译句(1)A.“律师死后干什么?”B.“还是撒谎。”和译句(2)A.“律师死后干什么?”B.“躺着一动不动”。

这是一句西方人常用来讥讽律师狡诈虚伪的笑话。因为“ lie still”的意思可以是“躺着一动不动”;也可以是“ 仍然撒谎”。对西方人来说,他们常花钱雇律师,对律师抱怨很多,很容易把“lie still”理解为“仍然撒谎”;而对在中国文化中长大的人们来说,几乎不会理解为“仍然撒谎”,因我们的生活中不需常与律师打交道。从以上例句可见,文化环境对歧义句的把握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总结

综上所述,歧义是一种普遍而且复杂的语言现象,引起歧义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尝试从语义学角度对英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了分析,概括了引起歧义的语音、词汇、句法和语境等方面的原因。了解了引起歧义的因素,我们可以交际中有针对性的避免歧义的发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损失,达到顺利沟通目的。

【参考文献】

[1]Gill Brown. Language and understand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陈月红.英语歧义简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3]束定芳.现代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成分英语范文4

(一)不太令人满意的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和教学活动的轴心。三校都采用了国内的主流教材。工科学院和文理学院采用外研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独立学院采用的是上海交大出版社出版的《大学实用英语》。问卷题1-4涉及教材的实用性和时代性。三校约有50%的被调查学生对所使用的教材感到不满意。

(二)非常强烈的工具性动机

就问卷题5中的学习英语目的而言,独立学院有63%的学生选择求职,选择深造的仅5%;文理学院分别有48%的学生选择求职,13%的学生选择深造;工科学院有28%的学生选择求职,21%的学生选择深造。就问卷题6中将来对专业英语的需求程度而言,独立学院的学生需求程度最高,为15+42%,工科学院为25+32%,文理学院为10+45%。就问卷题7中英语中哪部分最有用而言,都认为听说技能最有用,均超过60%,工科学院最高,达66%。就问卷题8中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与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是否感兴趣而言,独立学院最高,为9+82%,工科学院为11+57%,文理学院为5+48%。就问卷题9中专业英语的兴趣而言,独立学院最高,为12+65%,文理学院为5+58%,工科学院为17+43%。就问卷题20中对英语文化的了解而言,均不足30%。综合三校,我们认为学生学习英语以工具性动机为主,大多数学生意识到听说技能的重要性,并对专业英语感兴趣。在三个院校中独立学院工具性最强,工科学院居中,文理学院最弱。

(三)很不理想的学习效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费时低效”现象就是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大学英语被公认为是一门费时多、收效少的学科,是开设时间最长、学生耗时最多的公共必修课程。不仅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收益也是“广种薄收”。在问卷题10的调查中,三校对英语教学基本满意,独立学院最高,为14+63%,工科学院为9+68%,文理学院为10+63%。就问卷题11中如有不满意的方面而言,大多数同学归因于环境因素和自身努力,独立学院最高,分别为29%和63%,工科学院分别为43%和43%,文理学院分别为33%和48%。就问卷题12中学习英语两年后提高的幅度而言,不满意,感到倒退的高达28-40%,文理学院最高。18-23%被调查学生认为维持原状。就问卷题13中学习效果与期望而言,三校被调查学生都感到非常不满意,都认为效率低,低于期望的高达60%以上,高于期望的均不超过10%。相对而言,独立学院学生对学习效果比较满意。

(四)非常低的语言水平

调查表的第15-19项表明,多数学生对读、写技能感觉比较满意,但听、说技能特别差。无法张口说话的达到三分之一。下面提到的被动学习策略与消极课堂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种现象。

(五)先进的教学设备,落后的教学方法

问卷题21-25涉及到教学方法和手段,约6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他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以满堂灌和指导式为主,交际式占的比例很小。大约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以翻译为主,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单调,但是教学手段先进,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这一现象暴露的问题让人尴尬,教师有条件使用多媒体授课,但教学方法与模式比较落后。总之,独立学院还是比较乐观的。

(六)被动的学习策略与消极的课堂参与

问卷题21-25涉及到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自学情况。多数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自身努力决定的,约30%的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只有约15%(三校大致相同,独立学院最高也仅17%)的学生能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多数学生不能经常自学和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三个学院中,工科学院与文理学院情况差不多,独立学院明显好于其他两校,这些现象值得教师关注。

(七)分析总结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独立学院在各方面表现几乎都好于其他两校。我们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学生学费贵,压力大,学生学习比较努力,求知和求职欲强,工具性动机强;入学时英语基础较差,期望值不太高,比较容易满足;独立学院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校方忧患意识强,管理比较到位。各校中普遍存在着学生的学习策略被动、课堂参与消极、自学能力不强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学生学习效果普遍不理想的原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这些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很多学生对基础英语不感兴趣,学习动力不足。一名学生道出了他们的心声:我花钱上大学就是想学一些有用的知识,至少与所学专业有关,老是学习基础英语,学习劲头不大。卢桂荣通过对大学英语主流教材的定性考察得出以下结论: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是EGP(基础英语),能够培养学生日常交际能力,但无法满足学生今后工作的实际需要。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测试内容都偏离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提出的目标,也正因如此,使得多年来大学英语教学饱受质疑和指责。实际上这也印证了前面专家的呼吁:大学英语教学应在英语与学科专业学习之间建立起联系,以体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有关专业英语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两所学校的专业英语课程都是由各院系英语较好的年轻教师承担,通常在第三,四学年开设,2个学分,一般为考察课,36个课时,都是在普通教室上大课。

(一)问卷调查的结果

调查表明:两校都不太重视专业英语教学,学生对专业英语教学很不满意(文理学院很满意率是0%,工科学院仅5%),与基础英语相比满意率更低,很多学生对教材和教师皆不满意,如有的学生抱怨教师不够专业,年轻教师没经验。尽管有较强的工具性动机,但学生学习消极被动,又是考查课(压力不足),学习效果很不理想,部分学生感觉英语水平在倒退(文理学院学生达到30%)。很多学生反映,第四学期学完基础英语后,要到第七学期才学专业英语,这期间学校没有开设任何过渡性的英语课程,过去的基础英语也忘得差不多了,一下子又学习难度很大的专业英语,学习很难跟上,等刚适应过来,只有30多个课时的考查课又很快结束了,感觉没学到什么。问卷题1-3表明,与文理学院比较而言,工科学院更重视专业英语的教与学。问卷题4-6表明,工科学院的学生工具性动机更强。问卷题7-8表明,工科学院的学生对专业英语更感兴趣。问卷题9-18表明,工科学院的教学模式较好,学生比较努力,满意程度高,学习效果好,课堂参与度高。总之,工科院校的情况好于文理学院。

(二)分析总结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基本要求体现出ESP教学的成分不多,只对读的技巧有少许要求,而对听、说、写、译技巧没有做相关要求。在较高要求中对ESP教学中的听、读、写、译技巧都做了要求,而没对说的技巧提出要求。在更高要求中,可以说ESP无处不在,对听、说、读、写、译技巧均做了要求。但《要求》中却没有专业英语(ESP)明确的位置。这与前几次的大纲相比,可以说专业英语被边缘化了,再加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弱化了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专业英语的教学。ESP教学是EGP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在EGP教学基础上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地方本科院校存在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专业脱节的现象,过分重视基础英语而忽视专业英语,过分重视打基础而忽视专业应用。杨治中早指出:“绝大多数院校都是四、六级一通过,英语教学就算完成。专业阅读不落实,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大面积提高就只能是一种奢望。”基础英语是为专业英语服务的,只强调打基础,而忽视专业应用,实际上是本末倒置。学生学习的工具性动机非常强烈,对专业英语兴趣浓,这有利于他们专业英语学习。教师要善于引导这种强烈的学习动机,同时帮助学生克服被动的学习策略。当然,缺少合格的专业英语教师是个瓶颈,专业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长期的努力。为了避免出现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脱节的现象,各院校应该成立校级的大学英语指导机构协调管理,基础英语教师和专业英语教师应加强合作,制定统一的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统一指导各个学科的专业英语教学。可以适当压缩基础英语课时,增加专业英语课时,增设学术英语课程,并将其作为过渡性英语课程,做到四年英语学习不间断。每学期压缩10个基础英语课时或第四学期不上课,这样能腾出几十个课时在第五学期上学术英语课,为后续的专业英语做铺垫。

三、结语

成分英语范文5

从目前来看,英语一直被当作工具进行教学,这就使英语教育呈现出技术性以及模式化。所谓生成观视域,实际上就是将课堂作为教育以及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场所,并不是教师表演场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可以与学生讨论不同观点,或者是师生之间相互制约,提升英语教学效率。笔者对英语教学价值引导作了分析,提出了生成观视域下英语教学对策,为提升英语教育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生成观视域;英语教育;价值

从目前来看,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更加关注理论知识教学,但是却忽视了英语实践教学,这就需要转变传统英语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生成健康和谐心理活动。利用哲学知识来构建英语教学新形势,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来树立科学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生成观视域下,需要从心理环境与文化环境等多个角度着手分析影响教学因素,提升教学评价客观性,同时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来提升交流互动有效性,转变传统教育方式,提升英语教育有效性。

一、英语教育价值引导分析

1.英语教育内在价值分析。英语教育过程中,理想价值对提升学生语言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需要重视英语工具性价值,重视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有效发掘,培养学生现实生活生存能力,进而促使学生体味到存在意义以及社会意义。英语教育过程中,在重视专业技能教学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学校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生存技能,进而促使学生有效掌握英语知识;需要将英语知识传授与人格塑造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生存能力,这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内在价值角度分析来看,英语教育属于人文教育内容,与通识教育具有非常密切关联,对培养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作用。英语教育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明确教育目标,避免眼前利益,充分发掘英语内涵,实现英语教育人文性与功用性有效结合,提升英语教育内在价值。

2.英语教育外在价值分析。在英语教育过程中,需要尊重教育实效性,进而促使学生掌握实用性英语,这样能有效满足学生英语需求,明确教目标,提升英语教育有效性。时代日渐发展促使英语教育不断发生改变,这就需要认识到时代对教育制约以及影响,结合时展需求来不断调整教育理念,但是不能盲目进行调整,而是需要发挥时代基础作用,结合实际变化来提升英语教育前瞻性,进而有效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英语教育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社会适应性。为了能促使学生掌握英语技能,需要在社会发展基础上进行技能教育,这样才能目的性关注教育发展,促使学生能完成教育价值。同时还需要结合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实现英语教学目的性,转变传统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英语知识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生成观视域下英语教育对策

1.重视英语教学中主体生成。在英语教育过程中,需要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着手来构建更加完善教育体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英语知识教学,更加关注完成自身本职工作,但是却很少分析自身英语知识架构以及英语教学价值观念,结合教师外在形式与英语内心诉求统一性来提升英语教育有效性。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学习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英语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英语基础实践技能掌握情况。从生成观视域角度分析,学生学习活动并不只是单一、个体,而是需要在社会活动范围内完成学习,在进行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心理活动、文化素质以及学习环境等等,结合学习活动来客观评价自身,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2.发挥英语教育价值导向作用。在英语教育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实需求,有效整合教学内容,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来选择科学大学教材以及课堂组织形式,进而提升教学效果评价的科学性。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英语知识与现实需求有效结合,提升英语学习效率,提升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生成观视域影响下促使现实需求需要更加注重追求长期性境界需求,用更加开阔眼光来进行英语教学。实际上,英语教育与未来发展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随着社会活动多样化,还需要坚持前瞻性,有效探究英语教学活动,实现现实需求与教育活动之间有效互动,通过有效英语教育来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由于学生英语学习时间与毕业时间存在着差异性,也就是知识学习时间与知识运用之间存在着不同步性,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需要坚持前瞻性原则,保证英语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考虑到英语教育功利性,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促使英语教育活动受到了限制,虽然短时间内能够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但是却并没有关注中英语教育本质,不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实践能力以及英语知识架构,不利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在满足成绩要求基础上,还需要重视英语教育内容变革和创新,有效满足学生英语就业需求。

3.尊重英语教育生活性。生成观视域下,需要总结分析英语教育活动,这样才能将英语教学活动与社会活动有效结合。在英语教育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生活态度,正确价值观念影响下使得教育活动多样化,这样能有效满足实际教育需求。生成观视域下,英语教育实践过程中需要坚持教育与学习有效结合,利用双向性活动来实现多角度分析,尊重英语教育客观性,进而为策划教育活动以及组织教育活动提供有效保障。为了能实现客观性探究性英语教育,生成观实验英语教育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尊重,进而促使学生获取良好文化知识,提升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生成观视域下,英语教学与社会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教师和学生需要结合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探索,促使教师、学生能够分享遇到的事情,提升教师、学生生活领域归属感,利用互动沟通来促使教师与学生彼此了解,进而构建沟通生活场景,有效掌握英语教育有效性。因此,教师需要重视与学生有效活动,促进英语教学不断发展,利用互助教学方式来促使学生有效完成教学计划,有利于完善学生自我,促使学生能够高质量完成英语学习,培养学生科学人格。

4.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性互动。从某种角度分析,英语教育、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只是简单的认知、帮助认知关系,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来构建生成关系。在英语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英语教育这个环境,那么教师与学生无法构建有效的关系。在英语教育过程中,教师、学生在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认识到自身在教育中重要作用,规范英语教学,提升英语教育有效性。从英语教师角度分析来看,只有教师融入到实际教育过程中,才能够完善英语教学活动。教师积极投入到英语教育活动中,能激发英语教学活力,进而有利于构建英语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三、结语

实际上,教育与哲学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利用哲学追求根源,有利于提升教育有效性。随着英语教学技术化、工具化以及功利化愈加明显促使英语教学探究性教学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在进行英语教育过程中,需要从经济和政治等角度着手,明确教学定位以及教学角色,掌握英语教育关键,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结合学生特点来有效调整英语教学活动,提升学生专业素质。

作者:王浔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万晋红.人文主义教育观视域下大学英语语音选修课的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s1):77-79.

[2]柳小丽,李桔元.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英语教学观对比[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96-98.

成分英语范文6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已经结束,现对三、四和五年级英语成绩做如下分析:

一.三年级成绩分析及提高办法

三年级本次考试平均分90.48,第5名,低分人数6人,低分率名次第6,优秀人数12人,优秀率名次第5,综合名次第5。

根据以上数据,三年级成绩要想保持这个名次或者是有进一步地提高,需要在提高平均分及优秀率和降低低分率上同时下功夫。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英语,如果想提高平均分,首先在平时的知识学习中,注意边学边复习。三年级英语内容比较简单,每单元的重点句型很少,因而可以每次上课都对前面单元的重点句型进行复习,让知识在学生脑子里根深蒂固。

对于优秀率地提高,则是要对那些有潜力学好英语的学生严格要求,像***,这几位同学此次都没有进入到优生,而看他们平时的表现,完全是有能力进入到优生行列的。

至于低分段的学生,像***,平时多对他们关注一些,转变一下他们的学习态度,尤其像王尊祥,再抓一下他的书写,相信成绩也会有所提高。

二.四年级成绩分析及提高办法

四年级本次考试平均分77.62,第4名,低分人数8人,低分率名次第8,优秀人数13,优秀率名次第3,综合名次第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如果四年级想要提高成绩,迫切需要降低低分率。而看在低分段的学生,因为他们底子差,学习英语又缺乏技巧,学习态度也不端正,所以就只能从最基础的单词句子抓起,并给这些学生分别找一位“小老师”,每天负责监督他们完成作业,读背课文以及默写单词。

三.五年级成绩分析及提高办法

本次考试五年级平均分62.12,第8名。低分人数13人,低分率排名第12。优秀人数11人,优秀率排名第7。综合名次第10。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五年级要想提高名次最重要的就是减少低分段人数,在低分段的学生中,像***都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这些同学需要在老师地严格监督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对自己严格要求,从提高作业质量入手,逐步提高成绩。

优秀人数也可以有所增加,像***这些同学都有能力进入到优生的行列。

总体提高措施: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态度。

2.新授课时对新课内容进行提炼,对提炼出来的重点句型进行操练,以让大多数同学能够熟练掌握。每次新授课之前都对之前的内容进行复习,让学生对这些知识不断进行复习巩固。

3.单词的默写和课文的背诵是一定要让学生做的工作,尤其是后进生是一定要抓好他们的单词的掌握的。平时要在课堂之外的时间,让这些后进生来单独默单词,力求一个个过关。

4.抓好作业质量,每天都检查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并让课代表及时收缴。对于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同学,要多督促,效果不明显的话,再联系家长。争取让所有同学都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

5.多做多讲练习题,在又快又有质量的结束新课内容之后,就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让他们多写多练多见体型,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五年级这次没有考好的原因我认为就是期中考试前的习题量没有跟上,所有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多加注意,在保证三四年级成绩的同时,让五年级的成绩再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