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保审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保审计论文范文1
【关键词】 中学历史课 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1-055-01
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提出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环保教育越来受到重视,但较多出现在地理、化学、生物等与环保联系紧密的学科。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有不少的可以用于环保教学的教学素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环保是可行的。但中学历史课中渗透环保意识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历史课中渗透环保意识的困难
首先,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环保问题并未过多的涉及。通观全文,对环保有所涉及的仅为在课程性质上的叙述:“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课标上我们可以看出, 新课改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关注人文方面,而对于环保和自然给与的关注较少。
其次,教材的环保材料缺乏,隐形材料多于显性材料。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新教材的编写对环保也有所忽略。就高中人教版教材来说,更多的是史实的罗列,而进一步的延伸,隐性知识多于显性知识。这种隐性资料就需要教师自己挖掘。笔者通观人教版必修教材,仅在必修二工业革命一课中的学习延伸中明确提到了环保问题。要渗透环保意识,需要教师的不断挖掘,这为高中历史课环保意识的渗透增加了困难。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环保意识的缺失。结合笔者的教学经历和现阶段高中教学活动,在高考压力下,教师往往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较少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不能完全发挥历史课的作用,这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面临的最大困难。
二、在历史课中渗透环保意识的条件
虽然在中学历史课中渗透环保意识面临着众多的困难,但是在中学历史课中渗透环保意识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也包括众多的环保材料。在历史上因为过度破坏环境而导致恶果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黄土高原,今天沟壑林立,水土流失严重,绝对不是中华民族形成的水草丰美的的中华故地,通过对比,学生能得出这是长期以来人口增长过速,过度垦殖的结果,能形成直接的感性认识。
其次,历史课的课程性质有利于环保意识的渗透。历史作为人文学科,担负着一定的德育作用,每一个历史课都不应仅仅是历史事件的记忆课,而应该有自己的灵魂,能对学生有所启发才能称得上是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在历史课中渗透环保意识是历史课的要求,也是突破新课改的新的增长点。
最后,在高中历史课中渗透环保意识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当前历史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仅仅罗列史实,而忽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把历史课当成了简单的记忆课,所以学生对历史提不起兴趣,而在历史课中渗透环保意识能让学生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史实相结合,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历史兴趣。
三、在历史课中渗透环保意识的策略
那么在高中历史课中如何渗透环保意识呢?总的原则是不能盲目地使用,而要分课程内容来使用,不能为了渗透而渗透,这样不仅得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容易适得其反。总的说来,应该从以下方面操作。
首先,教师要注意挖掘隐性材料。由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双重限制,历史教材上的环保材料并不多,更多的是需要教师自身去挖掘,有意识地渗透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是比较可行的。第一,尽量使用教材的图片和资料。当有材料就没有必要再补充多余的材料,这在高中历史必修二中体现的更为突出,必修二是经济史的内容,人类从渔猎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而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必修二教材主要叙述的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发展,而这其中有许多材料可以用于渗透环保意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其次,注意学科交叉内容。在学科交叉中,才能碰撞出火花。尤其要注意与地理、化学等学科的交叉。比如讲到手工业的发展时,可以使用河南出土的象尊,艺术来源于生活,为何寒冷干燥河南地区会有象群的出现,再结合河南的简称“豫”,这说明在商周时代河南地区的气候是温暖湿润的[4]。那为什么会演变到现在的样子呢?除了自然变化的原因,还有人类自身过度垦殖和开发的恶果,这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最后,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历史是一门记录过去的学科,大部分的历史事件都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尤其是环保意识的渗透,更需要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从而付诸实践。所以,在历史课中渗透环保意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联系实际,以史为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在历史课中渗透环保意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课的新亮点,历史老师要注意挖掘教材资源,结合实际,渗透环保意识。
[ 参 考 文 献 ]
[1] 阎丽丽.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生态环境教育[A].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8.1-3.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环保审计论文范文2
一、研究背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司,面临社会对环境信息的需求,也出于竞争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始在财务报表中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从最初的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管理层分析和讨论”的组成部分,转化为独立的环境年度报告,披露的行业也由环境敏感性行业扩展到其它类型,披露的内容由环境映像信息扩展到环境绩效和环境会计信息。环境信息已成为企业持续经营、业绩评价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信息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资源或环境压力。在众多的环境污染事件中,企业难辞其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环境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既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也是环境本论文出自污染的主要制造者。据环保部门统计,目前自然界遭受的污染物中80%来自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外披露环境信息,揭示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及污染的治理情况,履行环境受托责任,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众多的企业中,上市公司具有规模化、公开化、筹资渠道多元化等特征,备受公众、市场和政府的关注,其在会计核算、信息披露等方面更加规范、透明和全面。人们也希望从上市公司对外报送的报告中了解其对公司环境问题的立场、态度和行动。基于此,我们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本文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中选取研究样本。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规定》中,对重污染行业进行了初步划分,造纸行业名列其中。造纸行业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但也是我国污染比较严重的主要行业之一,2004年国家统计的41个工业行业中,造纸行业废水排放总量仅次于化工制造业,高居第二位。因此,我们选取造纸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根据证监会2001年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造纸、印刷行业属于制造业的下次类,登陆中国上市公司咨讯网查询后,共获得截至2006年底在沪、深上市的造纸、印刷行业A股上市公司共32家,经过鉴别和分析,剔除造纸行业的下游行业印刷、包装及体育用品制造业上市公司9家,共得到A股市场造纸行业上市公司23家,为本文的有效样本,其股票简称和上市时间见(表1)。(二)研究方法根据《证券法》》和《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的规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文件主要包括: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本文主要采取统计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分析样本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的招股说明书及2003~2005年连续三年的年度报告这些信息披露文件着手,揭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情况。本研究中样本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和年度报告主要来自于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网站《巨潮咨讯》和金融研究数据库。
三、实证分析
(一)招股说明书中环境信息的披露拓股说明书中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一是整体情况。从招股说明书的内容来看,除了生产特种纸的冠豪高新和凯恩股份外,其余21家上市企业都对环境问题给与了一定的关注,披露比例达90%,这与造纸行业的污染比较严重,国家对其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标准和规范有关。二是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从招股说明书的内容来看,企业环保信息披露的方式呈现越来越多样的趋势,由在风险因素与对策中披露扩展到募集资金的运用、业务与技术等部分。1997年以前上市的企业主要在招股说明书的“风险因素及对策”的“环保风险”中披露,1998年以后扩展到“募集资金运用”、“发行人情况”。2004年以后开始在招股说明书的“业务和技术”部分披露环境信息,如2004年上市的博汇纸业在“业务与技术”部分详细披露了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污染情况、污染物的处理情况、污染物处理工艺流程以及环保达标情况等信息。2006年上市的太阳纸业披露环境信息的方式更加全面,其在招股说明书的各个方面都披露了环境信息,并且在“业务发展目标”中独立披露了企业未来的环境保护计划。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随着法规的日益完善,环境信息的披露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三是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整体上看,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最初是有关企业面临的环保风险及对策,有关此项目的披露比例达到了100%,这和相关环保法规的要求是一致的。随着法规的日益严格,信息披露的内容逐步扩展到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保投资、三废排放量、污染物处理情况等,具体情况见(表2)。除了环保风险外,有关环保投资的披露也是较多的,有11家公司进行了此项披露,其中有9家公司的披露较为详尽,分别是银鸽投资、美利纸业、福建南纸、民丰特纸、华泰股份、恒丰纸业、博汇纸业、景兴纸业、太阳纸业。披露的内容主要是环保费用支出、未来的环保投入本论文出自金额,以及环保项目投入使用后污染物的减少量,对环保投资所带来的收益以及公司进行环保投资对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影响等没有进行过披露。有关上市公司污染物情况的披露也逐渐增加,1998年上市的美利纸业披露了企业三废的处理情况;2000年上市的华泰股份披露了企业的"三废"排放量。2001年上市的恒丰纸业还对新项目投入使用后企业污染物的减少量进行了披露。2003年以后,随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政策的推进,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更加丰富。如2004年上市的博汇纸业、2006年上市的景兴纸业和太阳纸业都将环境信息的披露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博汇纸业在招股说明书的“业务和技术”中指出:造纸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将由破坏生态环境走向清洁生产并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其将“发行人的环保情况”独立出来,详细披露了公司生产经营产生的污染情况、污染物处理工艺流程、污染物排放情况、中介机构有关环保的核查意见等。太阳纸业的披露更加详细,其在“业务与技术”中披露了“与发行人经营有关的高危险、重污染情况”,包括安全生产及污染治理情况、环保处罚情况、近三年环保费用支出及未来支出情况、环境保护核查的情况等。并且其将企业未来的环保计划纳入了“业务发展计划”中进行了披露,这也是史无前例的。值得关注的是,有关中介机构对上市企业环境保护核查情况的披露是从2004年开始的,这是因为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颁布的《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对此做出了明确要求。
(二)年度报告中的环境信息披露年度报告中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一是整体情况。通过阅读分析23家样本公司连续三年共65份年度报告,发现除*ST东泰、恒丰纸业、*ST天宏在连续三年的年度报告中从未进行过环境信息披露外,其余20家企业都曾在不同年度不同程度地披露了环境信息,披露比例达87%,其中9家公司在连续三年年报、5家公司在连续两年年报中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二是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上市公司主要选择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环境信息,其次是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个别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强调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当发生重大的与环境相关的事项时,企业会选择在重大事项中披露。除此之外,企业几乎很少采用其他的方式。没有一家企业选择在财务会计报表中进行披露,更没有一家企业独立的环境报告书。值得关注的是,ST长控在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报中披露了由于控股公司环保治污未达标停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况。这也是造纸行业唯一由于环境问题而被出具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例子。年度报告中环境信息的披露方式见(表3)。从(表4)可知,除了环保投资的披露比例最高外,有关排污费的披露也是较多的,共有10家企业进行了此项披露,披露比例达56%,其中5家企业在年度报告中连续披露了企业支付的排污费,而有关环保补贴和借款的披露相对较少。有关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非货币性信息一般在企业的董事会报告或公司治理结构中进行披露,而有关环保拨款、环保投资、环保补贴、排污费等货币性信息一般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三是环境信息披露的表述形式。通过对65份年报的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中,货币性的内容仍占主要部分,这部分内容尤其是排污费、资源税、环保投资、环保拨款等内容,几乎都是在报表附注的某一科目中出现。如排污费的信息一般都是在预提费用账户或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等附注中出现。而环保拨款的信息一般出现在专项应付款或资本公积的报表附注中。而非货币性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国家环境政策的影响。货币和非货币相结合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关税收减免和环保投资等。这些内容一般出现在董事会报告中提到的有关募集资金使用、下一年度的生产计划等。四是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从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内容来看,与企业会计处理相关的环境事项主要涉及排污费、资源税、环保拨款、环保补贴,涉及的账户主要有资本公积、专项应付款、补贴收入、预提费用、管理费用等。但由于没有统一会计准则的强制性约束,企业在发生与环境相关的会计事项时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并不规范。如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对缴纳的排污费进行预提或待摊,计入“预提费用”或“待摊费用”账户,实际缴纳时计入“管理费用”账户,但实际上只有ST佳纸、ST长控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了预提的排污费,也只有ST佳纸在2003年报表附注中披露了管理费用中的排污费,其它企业均未披露预提的和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排污费金额。共有6家企业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中披露了支付的排污费,其他企业均未披露。另外,晨鸣纸业将收到的环保专项基金计入了“专项应付款”,并在报表附注的收到的与筹资情况有关的现金中进行了披露,而华泰股份和山鹰纸业只在专项应付款中披露了收到的环保拨款,并没有披露收到的环保资金的现金流入。另外,还未发现一家企业设立有关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等会计科目进行披露。超级秘书网
(三)结论首先,上市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与环境法规的时间具有相关性。无论从招股说明书,还是年度报告披露的内容都可以看出,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与环境法规的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2003年以后上市的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更加全面丰富,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环保总局于2003年下发了《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及《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等文件,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有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其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的披露情况要好于持续经营过程中的披露。我国目前仅有的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做出要求的法规,如《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等都是针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做出的规定,如对于定期报告很少有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对于临时报告等其他形式的规定几乎没有,这就导致年度报告中的环境信息披露严重不足,招股说明书中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明显要好于持续经营过程中的环境信息披露。第三,环境信息的披露是压力导向型,而非市场导向型。招股说明书和年度报告中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印证,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主要动机来源于环保政策的限制及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而不是企业文化的发展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引发的自主、自觉行动,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的需求不高。第四,披露方式不规范,披露的信息主要为历史性信息,信息的可比性、实用性较低。环境信息披露具有随意性,缺乏固定、规范的格式,信息的可比性较差;披露的方法主要采用文字叙述,披露形式单一;披露的内容绝大多数是对过去发生的事项的反映,如排污费、环保认证等,降低了环境信息对于决策的有用性。最后,披露目的是为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而非履行社会责任。大多数的环境信息披露只是对公司如何支持环境项目、在环境方面从事了哪些社会义务等的一般说明。披露的主要目的是树立和强化公司在股东、顾客、潜在的投资者以及环境主义者们眼中的良好形象,而不是真正履行社会报告责任或公共会计责任。
四、政策建议
(一)逐步完善与环境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由于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与环保法规的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加快出台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强制企业重视环境保护,披露环境信息,逐步提高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水平。特别是由于年度报告对决策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要加强年报中环境信息披露的分量,促使企业重视持续经营过程中的环境信息披露。
(二)建立规范环境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统一标准近几年环境会计在我国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瓶颈”在于法规及准则的缺失。建议政府部门逐步建立环境会计准则、环境会计制度、环境资产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具体准则,形成完整的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促使上市公司将有关环境的会计事项与有的会计制度相对独立地加以列示,以外部要求的形式促使公司履行公共受托责任。在全面推行环境会计准则之前,政府部门可选取一些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如钢铁、本论文出自煤炭、电力、化工等,开展环境会计规范化的试点工作,积累经验后,再全面推进。
(三)建立和完善环境审计,重视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我国环境审计信息的披露已初见端倪,如ST长控在2004、2005年度报告中披露了由于环境问题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况。但就总体情况而言,环境审计信息的披露还是严重不足。环境审计是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已颁布实施的审计规范和准则中,均没有对环境审计的具体规定。应尽快制定我国环境审计规范,及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审计工作细则,使环境审计的实务操作规范化,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项目(2005KR65):西安外国语大学青年专项科研基金
参考文献:
[1]印丹榕:《江苏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研究》,《生态经济》2006年第5期。
[2]周一虹:《公司环境报告:压力、鉴定和双重性影响》,《生态经济》2006年第10期。
[3]房巧玲:《西方国家环境信息披露的起因》,《世界环境》2006年第3期。
[4]周一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第3期。
[5]范永太:《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第10期。
[6]肖淑芳、胡伟:《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会计研究》2005年第3期。
[7]王立彦、冯子敏:《国际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及管理启示》,《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29期。
[8]孟凡利:《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会计研究》1999年第4期。
[9]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环保审计论文范文3
CPA审计的优势
无庸讳言,在我国企业审计体系中起最大作用的是CPA审计。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它的优势作用。
首先,从注册会计师的本质特征和职业道德来看,由于这一中介组织以“第三者”的身份存在,因此能独立、客观、公正地从事环境审计服务活动。相对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应加大社会环境审计力度,使之逐渐担负主要作用。
其次,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受到重视,企业管理当局要需要说明履行环境管理和保护责任的情况,披露与环境活动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真实、合法性如何需要注册会计师通过环境审计进行鉴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投资者的认可以及信任。为了获取良好的企业声誉或者稳定投资者信心,注册会计师参与环境审计的意见将是必不可少。
再次,环境审计是审计的一个新兴领域,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仍然存在,环境审计也会成为审计学中一个长久存在的分支。进行环境审计必将成为每个审计人员都具备的能力。因此,注册会计师参与环境审计是早晚的事。而且随着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的深入,注册会计师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投资不断加大,审计业务量也势必增多,作为会计师事务所所需不断拓宽执业市场的业务范围和会计领域。社会环境审计势在必行。
最后,在社会环境审计实施过程中,具有很多客观优势。其一注册会计师人员众多,审计力量相当强大,能够解决更多的环境问题,环境管理工作能得到有效的监督。其二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高。在执业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形成了高水平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谨慎。经过培训,他们能够与环境专家合作,很好地进行环境审计。其三注册会计师的适应性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由于其业务内容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因此可以更好地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环境审计需求。
所以,注册会计师能够凭借自身的优势,在环境审计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当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出于成本、效率的考虑,将自己的一些业务委托给注册会计师时,注册会计师就会成为环境审计的重要主体。
社会环境审计的实施途径
第一,要在相关法律法规上支持环境审计融入企业的常规审计
环境审计运用了常规审计的基本原理是对常规审计的一种继承,同时,它是在受托经济责任向环境责任扩展后形成的,是常规审计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环境审计目前在理论上仍然没有得到更广泛的支持,重要原因在于我国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宏观上的环保资金审计有很大关系,大家没有太多时间来考虑企业环保审计在实务中的推广问题。尚未发展至企业环境保护的层面,没能将环境保护审计与日常业务密切结合起来,因此面对我国环保审计的现实,需要我们努力寻找将环境保护审计与常规审计融合的途径,CPA环境审计毕竟是受托审计,只有通过立法方式,如:上市公司要在中期或年末财务报告中将有关环境保护经济业务情况加以披露,或者让中小型企业(乡镇企业)的环境保护审计纳入审计的范畴等措施,才能将环境保护审计真正开展起来。
强制企业披露其环境会计信息是使环境审计成为企业常规审计的突破口,因为任何组织都可能为了自身的局部利益而隐瞒应当向外界披露的会计信息,只有在国家主管机关的管制下,社会环境审计才能按照会计和信息披露机关制定的统一标准,进行信息披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环境会计信息的对称性、真实性、完整性和有用性。
既然我们提出了要将环保审计融入到一般的审计业务中,就必须考虑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环境审计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促使注册会计师在企业环境审计中充当主要角色的尝试,建立严格的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指导制度。所以对重点行业、企业所进行常规的环境审计应主要由CPA环境审计组织来完成,对其环境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环境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表达意见。可进行环境资产确认与计量审计、环境成本费用支出审计、环境效益审计等等 ,随着企业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开展对企业的环境责任报告审计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第二,要实施环保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联合审计
所谓联合审计是在审计组织统一领导下,组织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环境审计。审计组织可以根据审计项目的需要,采取与环境专家和注册会计师联合审计的方式,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被审单位保护和治理环境的绩效进行深入的审查。
在我国,从事环保监管工作的政府部门主要是国家环保部门,但涉及财务收支的有关事项则需要审计部门来负责。如涉及企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经济业务时,政府可以协同会计师事务所采取联合审计的方式进行共同监督,双方各派出相关业务的专家进行相关环境审计工作。但是需要提到的是,对于彼此的职责要事先在法律上界定清楚,完善受托经济责任制,只要这样,他们在工作上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无疑是降低监督成本、避免重复工作、提高环境审计效率和效果的有效手段。所以成功的联合审计将会促进社会环境审计的有效发展和成熟。
第三,建议对社会环境审计工作给予政府补助
任何国家的审计模式必然体现本国政治的要求,政治环境对审计模式运行的影响,当然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而我国所形成的审计模式就是强调有中国特色,所谓中国特色就是要适应中国的国情。而在我国环境审计相关业务中,我们认为国家审计机构与注册会计师在企业审计方面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分工,国家审计机构主要工作为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在企业环保审计的指导和质量检查,尤其在将环保审计融入常规审计后,注册会计师将会成为这一领域中的主力军,注册会计师如何开展这些工作,有待于国家审计和环保部门的提倡指导和支持,从国外的经验看到,若没有政府机构的支持与推介,注册会计师并不见的乐意多负担这样的工作。
所以在具体实施中,将通过一定标准验收合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在一定标准之上的,允许从事相关环境审计业务,对政府审计业务以外的企业进行环境审计,可以单独从事相关中小型企业的环境审计报告,也可以协同参与相关政府审计的大型项目。政府目前可以采用政府补贴的形式来促使会计师事务所高质量完成企业环境审计业务,以缓解政府审计部门的工作压力。由此可见,政府补助的有效实施将会推动社会环境审计的成功崛起。
第四,深入开展我国社会环境审计的其他建议
环保审计论文范文4
根据市职称办工作部署,拟定于2012年9月召开我市环境保护专业工程师资格评审会,现将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2011年底在职在岗、符合省职称办有关规定和要求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与用人单位订立聘用合同,现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
二、申报条件
申报者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大学本科毕业(学位)或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
(二)获得相关专业的以下学历,经考核称职(合格),可认定为工程师资格:
1、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
2、硕士研究生毕业(学位),从事专业工作3年以上。
三、报送材料内容
1、省职称办统一下发的《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表》一式3份,用16K纸打印。
2、2011年环境保护专业资格评审申报人员情况简介表一式十份(表一)、(破格人员写明破格条款)用A3纸打印。
3、徐州市环境保护专业中级技术资格评审情况一览表一式二份(表二)。
4、任现职以来的年度考核表(报人事部门存入个人档案的)。
5、任助工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总结要全面客观、实事求是,一般可分为五个部分:一是个人简历;二是主要工作业绩及奖励情况;三是参加过何种再教育;四是主要的论文、论著等;五是申报何种技术资格及申报理由)。
6、有关学历证书、职称计算机合格证、获奖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聘书、继续教育证书。
7、任现职以来的公开发表作为第一作者的本专业论文、著作2篇(仅凭录用通知书不认可)。
8、申报人所在单位人事组织部门出具的公示证明。
9、按资格条款中的能力、业绩成果材料分类装订。
10、申报专业(环境科研、监测、工程、管理)力求准确,申报材料书写清晰工整。
11、凡破格晋升人员必须按评审条件中的破格条件严格掌握,写出破格依据(注明破格条件的第几条、第几项)并提供晋升材料(在任职期间必须有1次考核为“优秀”)。
12、近期两寸照片一张。
13、计算专业技术资格时间为2011年12月底。
14、报送材料的1、2、3项不用装订,其它材料必须按顺序装订成册。封面请贴好“徐州市环境保护专业中级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登记表(表三)。
四、其它事项及要求
1、报送材料中的复印件须经单位核实,盖章、经办人签名,并注明年月日。同时必须提供学历证书、资格证书和聘书及其它各类证书和业绩材料的原件以备审查。
2、如果发现有虚假行为的,取消当年的评审资格,两年内不允许参加技术资格评审。
3、符合申报条件人员,一律参加评委会组织的面试和答辩。面试、答辨未通过人员应视为不具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当年不提交中评委会评审。
4、所学专业如不一致,专业技术人员可通过参加由相应专业技术系列中级评审委员会划定的选学科目(申报中级的,任选两门科目)的自学考试,合格后方可申报。
选学科目及考试课程为: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分析与监测、环境质量评价、工程制图、环境规划与管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环境化学、环保设备设计、环境法学。
5、按有关规定收取费用300元/人,其中工程师评审费200元/人、面试答辩及论文鉴定费100元/人,费用请交到市环保局财务审计处。材料接收之后费用一律不予退还。
环保审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重污染行业; 问题; 建议
工业化快速发展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浪费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引起全球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各国开始注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了解企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原国家环保总局于2007年通过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第四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自愿公开与强制性公开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公开企业环境信息”。重污染行业因其经营的特点被认为是破坏环境的首要因素,其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就必须及时、准确地进行披露。环办函[2008]373号文件《关于印发〈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的通知》(简称《管理名录》)中明确规定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建材、采矿、化工、石化、制药、酿造、造纸、发酵、纺织、制革等十六类为重污染行业,将其纳入环境保护核查范围,不能通过环保核查的企业将不得申请再融资、也不得申请上市①。
一、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现状
自环境会计兴起伊始,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就不断涌现,重点集中在披露的发展情况和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上。随着环境信息披露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及地方政府环保法规的不断完善,结合各地区具体情况进一步探讨重污染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日渐增加。因国家对重污染行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要求比一般企业更为严格,占上市公司总数近一半的重污染上市公司是探讨山东省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状况的代表性样本。
目前针对山东省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的重点各异。张猛(2010)以2006—2008年沪、深两市A股47家山东省重污染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国有股比例、公司规模与披露水平呈正比,一人兼任总经理和董事长披露水平低,披露的总体水平比较低,形式不规范、内容单一。张会娟、陈振凤(2008)通过分析山东省重污染行业环境信息披露情况认为存在披露信息、环境问题不全面、形式不统一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环保法规、审计制度和提倡环境报告的方式来解决披露中的问题。王小稳(2010)以山东省2007—2009年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披露的数量、方式及内容情况,得出山东省整体披露情况较好,货币性信息增加,更多的通过社会责任报告来披露信息的结论,但是需要进一步通过规范环保法规、披露内容和形式,加强政府监管来促进整体环境信息披露的发展。周竹梅(2012)以山东省四家造纸企业2006—2009年年报和招股说明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造纸业的披露情况,得出结论:披露内容各年度相差不大,形式各异,提出通过提高相关者环保意识、完善会计准则和审核体系来促进环境信息披露的发展。
二、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截至2012年山东省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分别为42家②、99家③,根据《管理名录》划分,在这141家上市公司中重污染企业有70家。文章选取2008—2011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状况来分析山东省重污染行业的整体披露情况。为保证研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剔除ST企业和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上市的企业,以最终剩下的40家企业为样本来分析山东省重污染行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文中数据皆通过新浪财经、巨潮资讯公布的年度报告及社会责任报告手工统计得到。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趋势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之路起步较晚,在发展的成熟程度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但是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高及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形象赢取发展的机会就必须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从样本企业披露的整体趋势上来看,连续四年都有超过85%的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比较稳定(表1)。
至于推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发展的影响因素,笔者通过分析总结之前的研究成果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认为主要可分为企业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两方面。国家和地方法规对于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和社会公众监督从外部给予企业压力,迫使企业披露环境信息;从企业内部看,山东省重污染企业数量较多,为了保持自身长期的发展,在竞争中胜出,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又必须主动披露环境信息。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较早地进入了实务发展的阶段,各企业在内外部环境的压力下都开始注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当前国家对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刚性约束条件较少,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时倾向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方式来进行,整体上缺乏统一性。样本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是通过年度报告中的董事会报告、财务报表附注、重大事项和企业的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等方式来进行(表2)。
虽然山东省重污染上市公司在整体上或多或少地进行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但是因为没有统一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和条例,披露情况就显得比较混乱。过半数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了环境信息披露,通过董事会报告和年度责任报告来进行信息披露的企业数量不足半数,而通过财务报表附注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数量呈现一种增加的趋势,说明环境信息披露的重点在财务报表附注上。而通过董事会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披露的企业数量虽然总体上比较稳定,但是由于部分企业选择信息披露的方式不固定,致使连续四年都有小幅度的波动。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山东省重污染企业的环境信息主要是通过董事会报告等四种方式来披露,披露方式不同,披露内容也就大相径庭。在董事会报告中,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包括对于企业环境目标使命的描述、企业的环境计划、企业在环境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等,所披露内容多为定性化信息;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通常是与环境相关的工程设施、收到的环保补助奖励和排污绿化费用等,这些信息通常以货币量化为主;在重大事项中,主要披露本企业是否被列入环保部门公布的污染严重企业名单,明确表示没有被列入该名单的企业2010年有13家,2011年有17家,其他样本企业皆未提及;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相对其他方式来说更完整,从企业的环保理念到为环保所做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效、下一步的环保计划等皆有涉及,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的环境信息通常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
样本企业在董事会报告、财务报表附注和重大事项中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集中于固定的少数几个方面,因此本文仅将社会责任报告中所披露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见表3)。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对外的表明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书,环境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山东省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基本上都包括了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状况,但是企业披露的内容各不相同,大部分企业都在环保目标与理念,环保投资与技术开发、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上披露的比较多,而在资源消耗量、签订的环保协议方面披露的比较少,几乎没有一个企业将表3所列十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完全披露。
由以上对山东省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趋势、方式和内容的分析可见,虽然在整体上环境信息披露比以前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外部约束机制不完善、内部自觉性不够等原因致使当前环境信息披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三、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一)披露的方式缺乏统一性
企业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对披露方式的选择并没有受到强制的要求,这就造成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缺乏统一性。山东省重污染样本企业有自身比较倾向的方式选择,如部分企业仅仅是通过董事会报告或财务报表附注等单一方式来进行披露,而有的企业则是通过多种方式来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此外,不仅不同企业间的披露方式零乱,同一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所采取的披露方式也不完全一致。各种披露方式混杂,使得整个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杂乱无章,缺乏严谨有序性。
(二)披露的内容具有片面性、缺乏真实可比性
在样本企业的审计报告中,几乎没有涉及对于环境会计信息的审计,无形削弱了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内容的约束,特别是提供定性化信息为主的企业。企业在缺少外部压力的情况下,通常就是“报喜不报忧”,只披露有利于提升自身形象的环境信息,如受到的环境奖励、对环境做出的改善等积极信息,而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受到环境有关的处罚等负面信息则避之不谈,片面性较强。
企业披露方式的多样性及披露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导致样本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无论是从横向还是纵向看都缺乏可比性。不同企业之间环境信息披露的重点不同,就很难将各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进行直观比较,尤其是仅以定性化披露为主或仅以定量化披露为主的企业,自然也就难以判断其环境信息披露的优劣。此外,企业自身连续三年披露的环境信息可比性也不强,尤其是披露工作连续性差的企业,如东港股份仅在2010年披露了“环保专项资金”这一项内容,在其他年份均未提及其他与环保相关信息;鲁阳股份只在2008年披露了收到的环保奖励等补助资金,这类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带有随意性,无法进行系统的比较。
(三)披露的环境问题不全面
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目的就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的信息,以利于其对企业作出正确的评价。企业在披露环境信息时的选择性决定了所披露的环境信息不全面,只披露正面的信息,而弱化或消除负面信息。样本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尤其是货币化信息多为历史数据,如排污绿化费用、环保投资额等,缺少对于与环保相关的负债、成本等信息的披露。外部利益相关者很难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情况做出切合实际的评价,进而会造成对企业经营能力的评估有所偏颇。
四、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统一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加大执行力度
改变混乱的披露方式和内容需要通过统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规范来实现。目前国家对于重污染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散见于多个法规条例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山东省环保厅早在2008年就了《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指南》(简称《指南》),规定了企业环境报告书框架结构、编制原则、工作程序、编制内容和方法等。但是《指南》只是一个指导性文件,没有相关法规强制企业环境报告书,实际环境报告的重污染上市公司较少,指南没能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建议山东省充分发挥《指南》的指导作用,采取各种措施激励企业编制环境报告书,对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应要求其环境报告书。
(二)注重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审计
企业单方面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难以客观反映实际情况,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予以监督。对环境信息的审计不仅仅是对企业披露的环境投资、环保补助等总体情况的审计,还要对各明细环节如环保设施各期维护费用、污染治理费用等进行审计,保证企业的环境成本、环境负债、环境绩效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一旦环境审计发展成熟,可直接应用于其他行业或地区环境信息的审计,提高环境信息的真实性。
(三)加强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
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应包括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加强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能够督促企业积极全面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包括法律监督和公众舆论监督。法律监督方面,建议山东省加强执行环保法规的力度,严格要求重污染上市公司遵守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重罚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提高其违法成本。公众舆论监督方面,建议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网络媒体等作用,每年由公众对企业环境报告及环境信息披露情况进行评价排名,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较好的企业进行奖励,对不编制环境报告或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较差的企业予以减少环保政策扶持等处罚,从而营造一种披露光荣的氛围,强化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动机。
总之,当前山东省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不够统一,环境信息的真实性有待考察,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我国重污染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普遍存在披露内容单一、形式不规范的问题。本文针对山东省重污染行业提出的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希望能够为其他行业和地区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供借鉴,对推进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S].2008-05-24.
[2] 耿建新,焦若静.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J].会计研究,2002(1):43-47.
[3] 肖淑芳,胡伟.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J].会计研究,2005(3):47-52.
[4] 周竹梅.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分析——以山东省造纸企业为例[J].会计之友,2012 (1):56-58.
[5] 刘婷婷.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基于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实证分析[J].经营与管理,2011(12):102-103.
[6] 张俊瑞,郭慧婷,贾宗武,刘东霖.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化工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23(5):32-38.
环保审计论文范文6
一、环境审计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环境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分不开的。产业革命的成功,机器的使用,化学品在农业中的运用,铁路、飞机和轮船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论文百事通然而,有得必有失。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的掠取,人类也饱尝了自身所作所为招致的苦果,一系列重大环境公害事件的发生加速了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工业化国家爆发了声势浩大的要求保护环境的群众运动,这直接促使西方国家出台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1969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环保法律《联邦环境政策法》。1972年联合国举行了“人类环境会议”,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指出环境没有国界,保护环境是全球共同的责任,要从整个地球的高度和广度来看待环境问题。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率先出现了环境审计的实践活动。最早的环境审计是一部分工业企业用来评估企业各部门是否遵守环境法律,防止企业可能因违反环境法规而受到严厉处罚导致的经济损失。后来,环境审计作为审计的一个新的分支,由于其在健全环境管理系统,提高环境管理系统的有效性方面起到了的作用而迅速普及开来。
环境审计虽然最初产生于内部审计领域,但是很快在政府审计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环境审计在促进政府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改善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环境审计工作已在各个国家普遍开展。
二、环境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
从表象上看是环境问题的严峻导致环境审计的产生,但深入分析则有其产生的理论基础。环境审计是审计学科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必然与审计理论相关。但环境审计又有其特定的应用范围,所以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也会有其特点。
由于环境资源无法切割分配,在民主社会里,它理所当然地归社会公众共有。而环境资源所有权的共有性,决定了环境资源受托责任关系的产生。由于任何个人没有能力对环境资源进行单独管理,因此社会公众只能把环境资源委托给政府进行综合管理,政府便承担了管理环境资源的受托责任。企业是环境资源的主要使用者,政府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污染或者少污染环境,企业也间接地承担了环境保护的受托责任。环境问题的经济外部性使厂商随意使用多种环境资源,例如:空气、水源、土壤、森林、草原等,而不用付出相应的代价,厂商的私人成本与考虑环境成本后的社会成本相分离,自由市场的价格机制失效,从而导致环境日益恶化,社会公众成为其主要受害人。随着民主意识和环境意识的增强,社会公众开始委托自己的各种人来进行环境管理。于是,受托经济责任便扩展到环境领域,形成受托环境责任。审计的本质是证实和评价受托经济责任,而这种经济责任关系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环境审计就是对环境资源的公共受托责任进行证实和评价,它符合审计的本质要求。因此可以说,受托责任理论是环境审计产生的基础。
三、环境审计的含义
理解环境审计的含义是开展环境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但是由于环境审计开展时间不长,不同执行主体对环境审计的目标也不相同,且环境审计涉及内容复杂、广泛。因此,中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环境审计的含义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解和认识。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开罗宣言))中对环境审计提出一个框架,认为环境审计应该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这一定义框架,仅仅从政府审计角度反映了当前环境审计中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并未就环境审计提出一个具体的定义。国际商会(ICC)认为,“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的工具,它是对与环境有关的组织、管理、设备等业绩进行系统地、有说服力地、客观地估价,并通过有助于环境的管理与控制和有助于对公司有关环境规范方面的政策鉴证等手段,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该定义是从内部审计角度把环境审计作为环境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没有明确给出环境审计的定义,而认为只有符合审计定义的环境业务才是环境审计。
环境审计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环境审计的定义尚未有权威部门给出,只是在审计界的理论探讨中论及。总结上述各种环境审计的定义,我们认为环境审计的含义应包括:1.作为审计的一个分支,环境审计首先必须符合一般审计定义的重要特征,并按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2?环境审计的执行主体包括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独立审计组织;3.环境审计的内容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4.环境审计的目的是评价环境管理责任,揭示违法行为,促进和加强环境管理;5.环境审计应向委托人提交审计报告。
四、我国实施环境审计的意义
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环境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起,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环保资金投入逐步增加,“九五”期间的绿色工程计划重点是污染治理。近年来,我国在生态保护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并已取得初步的成效,如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风沙源治理等。但是,还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目前环境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一些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污染程度很高,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上面临的是发达国家100多年工业化发展历史过程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30年集中体现出来。发达国家用了近50年的时间治理,我们自改革开放以来仅用了20余年。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还在增长,经济还要快速发展,而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许多地区环境脆弱,承载力低,面临的环境压力非常大。
环境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综合经济监督手段,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同时政府、企业也需要通过审计来解脱自己的环境责任,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因此《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规划协调,搞好国家重点区域环境保护投入和重大环境保护项目的审计监督,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环境审计模式,促进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五、我国当前开展环境审计的特征
环境审计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我国的环境审计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现实矛盾。总结我国近年来以政府审计为主导的环境审计实践,主要有以下特征:
1.以强制审计方式为主
根据审计实施方式不同,可将环境审计划分为强制审计和自主审计两种。强制审计是指审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的统一要求,对拥有环境保护任务的单位、企业所进行的强制性环境审计。自主审计是指有环境保护任务的单位、企业完全根据自己的目的、意愿和可能,主动实施的环境审计。我国现阶段,面对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国家需要对自然环境实施宏观管理,完全依赖自主审计是绝对不现实的,真正能够确保环境管理的良性运转只能是实施强制审计,通过强制性审计活动监督有关部门、企业是否遵循了有关环境法律规定。
2.以现实中存在的重大环境问题为线索确定审计项目
政府审计机构充分关注在环境方面发生重大事故和已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如严重污染、浪费自然资源和决策失误等,以此为线索确定审计项目。自1998年以来,我国审计机关主要围绕当前国家环境保护的重点项目,先后完成了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审计调查、4个重点城市排污费审计、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审计、退耕还林试点工程资金审计等项目,取得良好的成效。
3.以环保资金使用为主的财务审计
财务审计是当前环境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环境管理的复杂性,各单位在环保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中,还缺乏严格的、全面的监督,漏洞和弊端不少,侵吞、挪用和无效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确定对环保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环境保护项目计划和目标执行情况、专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等方面进行审计,以确保环保资金的合法合理使用,减少损失浪费。从国家审计署两次对兰州、重庆、广州等20个城市进行环境审计的情况来看,也证实了这一实事。
4.以检查环境法规政策、制度执行为主的合规性审计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和有关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国务院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还分别制定颁布了一批环境保护、环境资源管理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在有关经济法规中也包含了环保的条款。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和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滞后,环境政策在执行中遭到抵制,走形变样、执行不力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将合规性作为现阶段环境审计的重点,揭示和反映存在的问题,促使其遵守和执行。
5.以传统审计方法为主
由于现阶段的环境审计多以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为主,审计人员的知识背景多以财务会计为主,导致在审计方法上较多地选择分析性复核、座谈、调查等传统的审计方法。
六、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环境审计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对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环境审计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由强制性审计向自主性审计转变
随着我国环境法律法规的完善,企业的法律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自愿实施环境审计的企业数目将不断增大。一部分大型企业已经将环境审计列入规划,因为他们认识到实施自主审计,能明显地减少不自觉和不适当的环境行为,有利于树立企业的环境形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环境审计的范围将不断拓宽
在审计重点环境项目的同时,正努力扩展其环境审计的范围,包括健康、安全和产品安全事项、水污染、废弃物处置等方面的环境审计。新晨
3.环境审计重点从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转向效益审计
环境审计的目标之一是对环境管理工作的绩效作出评价。环境审计工作逐渐从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转为效益审计,主要对环境管理系统的有效性、环境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效果、环境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环境部门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
4.对比审计的技术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对比审计是指把本国不同地区之间的情况,或本国与其他国家的情况进行对比审计的方法。由于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动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某一地区或国家内,不断会有新的环境问题涌现,从而导致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标准缺乏或滞后,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对比审计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