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花椒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花椒的作用范文1
花椒是传统的食药两用物料。中药花椒为芸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n Sieb. et Zucc.)或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干燥成熟果皮,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除去种子和杂质而得。花椒药用历史悠久,《本草纲目》早就有记载:“花椒坚齿、乌发、明目,久服,好颜色,耐老、增年、健神。”现代研究证明花椒提取物有麻醉、止痛、抗菌、抗肿瘤、驱虫等药理作用。我国花椒资源丰富,为使之被更广泛地开发利用,本文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及其在医药、食品和其他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
1花椒的有效成分
挥发油是花椒产生香气的主要因素,其含量在2%~12%之间。花椒的品种不同,采收季节、地区气候的差异,都能够造成花椒挥发油含量和挥发油种类的不同。唐课文[1]等实验分析出花椒挥发油含有18种烃类化合物,34种醇、醛、醚、酸、酯等含氧有机化合物,其中含量最多的是萜品醇类化合物如α-萜品醇、γ-萜品醇等。
花椒中含有生物碱,主要包括青椒碱、茵芋碱、香草木宁、和帕洛平等。除此之外,酰胺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薇甘菊素、木脂素、香豆素、脂肪酸、油酸等也是花椒的有效成分。
2花椒的药理作用
2.1 麻醉止痛作用
在民间有把花椒放在疼痛的牙上治疗牙疼的用法,口腔临床上有人用花椒提取物对龋齿进行消炎止痛,或在拔牙时用于局部麻醉。张明发、沈雅琴[2]对花椒的研究发现其水煎剂、水提取物或醚提取物能够延长小鼠疼痛潜伏期,对耳壳炎性肿胀小鼠或足跖肿胀大鼠都显示出较好的抗炎作用,认为花椒中的茵芋碱和1,8-桉叶素可能有镇痛抗炎的功效。
2.2 抗肿瘤作用
有报道称花椒生物碱具有抗癌作用,特别是对白血病作用较强,对其他几种病毒引起的癌症也有治疗作用。袁太宁[3,4]等研究花椒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发现花椒挥发油在体内体外都可抑制小鼠H22肝癌细胞增殖并激发细胞凋亡,可有效抑制宫颈癌Caski细胞周期转换,激发程序性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但是,到底是花椒挥中何种成分发挥作用,其如何发挥作用,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2.3 驱虫和抗菌作用
花椒用于食品防蝇、粮食防虫、菜橱防蚁最为常见,蒋丽艳[5]等研究还发现花椒精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具有良好的抑杀作用。弭向辉[6]等研究了花椒挥发油的抗菌作用,发现其抑菌作用明显,其中极性较小的成分主要抑制真菌,而极性相对较大的成分主要抑制细菌。川椒对炭疽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对大肠杆菌及霍乱弧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2.4 降血压作用
日本发现花椒等物质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首先对内皮细胞起作用,然后通过内皮产生一氧化氮是平滑肌放松而间接发挥降血压作用。而刘永英[7]等研究发现花椒籽仁油具有调节血脂、改善血流变、防止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花椒温中散寒,能都治疗腹痛、抗泄泻、抗胃溃疡,对胃肠道运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除此以外,花椒油能抑制呼吸道平滑肌的收缩,具一定的平喘功能;花椒还有抗疲劳、抗缺氧、抗氧化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花椒有小毒,多食无益反有害;宋丽和刘友平[8]研究过花椒和青椒的毒性,结果花椒的LD50为(51.14±4.47)g・kg-1,青椒的LD50为(78.02±6.86)g・kg-1,花椒的毒性明显大于青椒。
3花椒的应用
3.1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作为香辛料味之一的花椒自然在食品行业中应用最为广泛。花椒是主要的调味品,提供麻味和辣味,具有去腥除膻的作用,是食品加工业、餐饮业以及百姓家庭厨房不可或缺的配料。传统的食用方式多为采摘后晾干直接食用,或碎成粉状(花椒面、十三香、五香粉、)食用,既不美观,口感也差;如今一系列的花椒加工产品如花椒精油、花椒调味油、花椒树脂油、花椒微胶囊等均已上市,不仅食用方便,而且保持了花椒原有的独特风味。
3.2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由于花椒药理活性成分繁多,因此其在医药方面的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目前,花椒主要用于中药复方如椒术丸、川椒丸、大建中汤等;在各个经典方著作中都有花椒的应用:治疗牙痛(《圣惠方》),治寒湿脚气(《妇人良方》),治手脚心风毒肿(《补缺肘后方》)等;花椒还用来治疗久患口疮、漆疮、手足破裂、头上白秃等。
3.3 其他方面的应用
花椒还是常用的化工原料,用于生产香皂、肥皂、沐浴乳、护肤产品等,油漆也常以花椒为原料;花椒用于保护环境,其根系非常发达,抗干旱、耐贫瘠,适应能力很强,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是山区绿化造林的优良品种。
4结语
我国地域辽阔,花椒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但花椒作为一个发展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花椒富含多种活性成分,药理活性广泛,营养价值很高,在食品行业发展最早应用最广,但在医药方面还处于传统用药状态,其制剂开发很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因此花椒以其优良的品质及其特殊的生物活性会在医药及保健行业的开发具有广阔的
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唐课文等. 花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J]. 分析化学,2003,31(3): 384
[2] 张明发,沈雅琴. 温里药温经止痛除痹的药理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1): 30
[3] 袁太宁等. 花椒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 2915
[4] 袁太宁等. 花椒抗宫颈癌Caski细胞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5): 1119
[5] 蒋丽艳等. 花椒挥发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的体外抑杀作用[J]. 医学研究杂志,2009,38(2): 79
[6] 弭向辉等. 花椒挥发油的提取、分离和抗菌实验[J]. 南京师大学报,2004,27(4): 63-66
花椒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化学史;化学教育
在课程改革和学科交叉的今天,化学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知识点的讲解,更重视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通过科学体系的发展过程,因而化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化学教学与化学史的结合,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增强化学教学的历史感;利用化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高尚品质来教育学生,无疑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思想品质乃至整个人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1.有利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化学典故的讲解,令人觉得魅力无穷,深深回味。心理学研究也发现,直观的、趣味性的事物更能刺激个体的大脑兴奋。化学教学中适时地穿插一些与化学知识相关的趣闻轶事,引导学生追寻化学发展的历程,增强学生对化学的亲切感,这无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2003年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中,讲述苯分子结构时,就提到了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他终日苦思冥想,一天在书房打瞌睡时,眼前出现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旋转。突然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头尾相连。他猛地惊醒,由此联想到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单、双键交替结合而形成环状结构。生动有趣的例子,定会激发学生用知识和智慧揭开化学发展奥秘的兴趣。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生活中的加碘盐;玻尔用“王水”收藏诺贝尔奖章,使之免于沦落敌手;居里夫人用毕生精力提炼铀等等。这些小故事,无一不带给学生无限的遐想和思考。这些生动的化学史实,就如同把学生引进了科学家进行化学研究的氛围中,怀着一种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进行理论研究的兴奋感,同先辈们一起在化学学科这个宽广的领域里邀游,这样既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有助于化学理论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2.有利于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有科学家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人。化学史是一部化学科学研究方法和化学智慧的历史,化学史教育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可以学到科学研究方法。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第一特征就是“它始于问题、实践及理论问题”。他甚至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科学探究的基本目的之一是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发现问题。化学史上被称为“第三位小数的胜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英国科学家雷利抓住“为什么用不同的方法制备出来的氮气的密度会有差别呢?”这一问题不放,并制定了周密的研究计划进行研究,终于发现了第一种稀有气体元素一氩。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动力、起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德国化学家维勒、柯尔柏不敢质疑“生命力”学说,并先后合成尿素、醋酸的话,则人类打破“生命力”学说的神话也许就要推迟若干年。介绍原子分子学说时,可以结合这个理论的确立过程掌握其中的科学抽象思维的方法。道尔顿在1803年提出原子论,由于原子是一种微观粒子,在当时还不能用直接的观察方法验证。但他却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充分发挥科学的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透过现象,深入内部揭示事物本质。不仅确认了原子的存在,而且就原子的类型、质量和性质提出科学论断,系统的提出了原子论。由此看出,以往的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是不科学的,只承认现象或经验的东西,不相信事物的抽象本质存在,如当时著名的化学家杜马就否认原子的实在性。这样通过化学史实潜移默化,就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的思维习惯。
3.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
历史上的化学家在形成化学概念、发现化学规律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产生的错误想法和观点等,学生也会面临到,并阻碍了学生对正确知识的理解,成为学习上的难点。所以适当地介绍一些化学发展过程中错误理论并与正确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对比,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点,并能很好的运用。例如:18世纪,对于元素的分类,从德伯莱纳的“三元素组”、迈耳的“六元素表”到纽兰兹的“八音律”,都闪烁着化学家创新性思维的火花。门捷列夫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元素,坚信它们之间一定存在某种规律。他抓住“原子量”,创造性地坚持以化学性质为主,修正了原子量,进而采取比较的方法寻找元素间的规律,从元素外在的多样性看到了内在的规律性,终于在1869年2月17日(即公历3月1日)冲1这一天做出了元素周期表,并预测了新元素及其性质。阿累尼乌斯的电离学说的提出就遭到了许多著名科学家的反对。他们反对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戴维和法拉第的经典化学理论的束缚,认为电解质分子只有在通电之后才能发生电离,不会自动地进行分离,并对离子是如何带电及溶液中既然存在带电粒子,溶液为什么会呈现电中性等问题提出质疑,而这些正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在化学典故的基础上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点结合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印象,帮助他们理解记忆,并灵活运用。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同时避免错误认识的产生,使学生走上掌握知识技能的捷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课”给学生以知识,“史”给学生以智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紧密联系教材体系的基础上,适当的穿插化学典故,通过化学史的讲解,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严谨的求学态度,激发学习热情,学好化学知识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闵敏.化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ALL CIRCLES.2006,(12).
[2]袁翰青,应礼文.化学重要史实.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关婷婷,苏育志,常向阳.化学史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教育功能[J].广东化工.2005,(32):11.
花椒的作用范文3
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发现化学史教育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化学教学中有机插入相对应的化学史,就能再现当年化学家探索真理的情景,以及当时的环境条件下,他们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怎样争论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探究化学的方法,领略了化学家的人格魅力与精神风采。下面,我以化学史与原子及其结构为主线,讲述化学史在教学中的作用。
1.获得一个科学的结论不是一朝一夕的
在初三化学课本中,我们学了原子和分子,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构成分子。现在,我们获得这个科学的结论,也许觉得它平淡无奇,而且是那样的顺理成章,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当我们打开化学史,却发现原来这个结论来得是那样的漫长、那样的不容易。公元前300多年前,就有一批智者对世界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进行了思考,其中有一个人叫德谟克利特,他反复思考后得出结论:那些在我们看来似乎是浑然一体的物体,其实是由极其渺小的我们肉眼没法看见的微细粒子构成的。这种极其微小的粒子,按照希腊文“不可分割”的原意,德谟克利特给它取名为“原子”。古代原子论的基本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它并不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思考推测出来的,结果被有威望的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打败了,而且“四元素说”一统冶就是2000多年。直到1808年,道尔顿出版了《化学哲学新体系》一书,全面阐述了他的原子学说,他是第一个把原子理论同化学联系起来,新的原子论建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能够明明白白地解释化学的基本定律,把化学推进了一个新的科学发展阶段。1811年,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但遭到一些学术权威的反对,结果分子假说被整整冷落了半个世纪,直到1860年,这一假说才获得化学界的赞同,成为原子—分子学说的一部分,但这时阿伏伽德罗已离开人世4年了。1955年,人们借助美国科学家米勒发明的场离子显微镜,得到了单个原子的图像,到现在,已可以通过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可以直接观察的原子、分子世界。因此,化学史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一个科学的结论往往经过很多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不断地修正、完善,而不是一蹴而就。
2.不畏权威,打破常规
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和19世纪英国化学家道尔顿使原子论获得新生以来,人们一直把原子看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直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研究真空放电时,发现了电子,才知道原子并不是实心小球,而有它自己的内部结构。当时已知原子是不显电性的,而原子中的电子带负电,那么原子的其他部分必然带正电,原子的结构究竟是怎样呢?1903年5月,汤姆生在美国耶鲁大学讲学时,提出原子是个无核结构的实心带电球,带正电的部分像流体一样,均匀分布在球形原子体积内,带负电的电子由于电性的相斥和相吸,组成环形,嵌在球体内的平衡位置上作振动。这被称作“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他这个原子模型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承认。汤姆生有一个学生叫卢瑟福,这是一个“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人,他对老师提出的原子模型总是觉得不满意,所以他带领他的学生盖革和马斯登,在真空管里,用α粒子轰击金箔,利用α粒子穿过金箔后,打在荧光屏上的变化情况,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原子的行星模型比“葡萄干面包”式模型能更好地解释实验事实,后来又被一系列的实验所证实,因而它成为原子结构的基本观点。在这里,我们学到了要有独立研究、打破常规,而不是盲从、屈服权威的学习精神。
3.科学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人们对真空管内一个个自由电子的运动加以利用,促进了一门新兴技术——电子技术的诞生。从通信到广播,从电视到雷达,从电子计算机到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正在使我们的生产、生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还有伦琴发现的X射线,人们使用X射线找到了射入人体的子弹,看到了骨折病人骨折的部位和程度,现在,X射线不仅在医学上用于诊断和治疗,而且对现代科学和近代技术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通过化学史教育,我们能清楚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
4.执著、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家们工作起来是很认真、执著的。当年,伦琴为了研究X射线,一心扑在科学上,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连续做了7个星期的实验,没有回家,据说,当时他的妻子很生气,当伦琴告诉她的发现时,她还以为伦琴是在故意编造“发现”来哄她。于是他把妻子带到实验室,给她拍了世界上第一张人类活体骨骼的照片。居里夫妇何尝不是这样。他们不管工作多么艰苦,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经过无数次的溶解、沉淀和分离、提纯,终于从8吨沥青铀矿渣中提取了0.12克氯化镭,并且测得镭的原子量是225,它的放射性比铀强200多万倍。他们不仅发现了镭,精确地测定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而且第一次把它们应用到为人类造福的事业上。在1908年庆祝卢瑟福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大会上,汤姆生是这样评价卢瑟福:“在能向科学做出的一切贡献中,介绍新的观点是最伟大的。……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卢瑟福教授以更严格的态度验证他的观点,没有一个人能比他更接近诺贝尔奖建立者的设计。”
因此,我认为化学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化学史,并能在教学中融进相应的内容,把活生生的人的事迹展献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学习化学的思维和科学方法。如果用得确当,教师就能够把一节抽象、枯燥的化学课讲得生动、具体,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花椒的作用范文4
第一,政治思想稳定、健康,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第二,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在价值主体、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上表现为自我化、实效化、短期化特点。当人生价值目标与现实利益发生冲突时,比较倾向于现实利益的考虑。价值的选择和实现上有比较明显的实惠性和功利性倾向。第三,开放和竞争意识逐渐加强。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在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人际交往等方面与传统的封闭观念和单一的思维模式有很大区别。对于新事物比较容易接受,然而基础文明、社会公德等却被弱化和边缘化,甚至对社会上出现的部分不良现象和行为采取了默认的态度。第四,诚信意识薄弱。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如考试舞弊、故意拖欠学费、恶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甚至求职造假、美化简历等。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德育工作现状
辅导员工作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也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2]。但是由于社会、学校和个人因素等原因,使得高校辅导员工作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弊端。第一,现在高校辅导员进行德育工作形式单一,多数采用说教灌输方式,用“守则”、“规范”、纪律去规定学生可以怎样做、不可以怎样做,对越规者处之以罚。而没有在具体的活动中把德育工作切实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第二,高校对于民族文化的学习宣传往往只停留在口号上,学生对开展的活动也只是应付参加,辅导员没能真正地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第三,高校辅导员传统文化底蕴不足。由于不少高校辅导员自身的传统文化底蕴不足,不能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各种渠道有效地影响和教育大学生,无法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这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3]。
三、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辅导员德育工作中的必要性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互联网触及世界每一角落,不同地域、不同人种的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碰撞的背景下,如何创新公民道德教育途径,提高全民族素质,越发显得重要。因此,加强大学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非常必要。第一,德育只有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才有生命力,这样的德育才具有文化之源、民族之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沉淀出的坚韧性、严谨性、审美性和感染性特点,可以陶冶情操,促使道德品质的优化。第二,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为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们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继续破浪前进。第三,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性质和目标的方向性、原则性的规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其特质,不仅要靠教育者循循善诱,教育和启迪学生的心灵,更要靠辅导员自身素质和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学生,起到表率和典范作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就是根据这一要旨提出的,是根据高校辅导员长期以来的工作实践总结出来的。辅导员通过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和自强意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做到既有情感中的教育,更有教育中的情感。
四、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辅导员德育工作的途径
第一,开展民族传统技艺为主题的活动,如茶艺、陶艺、古诗词、剪纸、围棋等。辅导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教育。在班会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学习思考中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思悟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二,开展主题讲堂,把我们日常碰到的道德现象,用现代的语言来诠释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内涵,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在我国大学校园里存在较多大学生道德行为缺失的现象。部分大学生道德观念淡薄,日常行为不文明,用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有利于大学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校园文化的塑造,而且对于建设整个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推动力量[3]。它必将引领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第三,充分发挥武术操、太极拳等体育选修课程的作用。武术的“严谨规范、勃然进取、平和浩大”的特点使学生于健身中感悟立人之道,潜移默化地养成了勇敢、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第四,通过高雅艺术进课堂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音乐强烈的震撼力中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信任、平等和久违的对生命的关注。将“高雅艺术进课堂活动”与两课教育相结合,是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的重要尝试。为高校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有利于引领高校学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吸收人类先进文化成果,提高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第五,开展以社区为空间、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内容、以培育学生民族精神为目的的形式多样的社区化教育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修养和身心素养,成为“正品立德、文武兼修”的思源学子。以社区志愿者服务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社区实践体验。如定期到敬老院为老人服务,除了陪老人聊天、为老人打扫卫生外。还积极为老人表演武术、剪纸等民族节目,教老人们打太极拳,与老人们下围棋。学生们在老人们热烈的掌声、舒心的微笑中获得了满足感和自信心,感悟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培养了“仁爱”的品质。
五、结束语
花椒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中学化学;化学史;教育
一、结合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思想
结合化学史,化学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示并使学生汲取渗透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科学思想。因为,化学的历史不仅仅是化学发展事件的记录或复原,也是化学思想的逐渐演进,其内容是很生动的,所以它能使学生受到启示,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说认识主观和客观、理念和实践、人类和自然、个人与社会等丰富内容,学生从诸多的实例中,逐步掌握了用化学知识进行思维的技巧,更有利于掌握新知识。
在微观领域的研究中,如果不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就不可能发现和理解它们的奥秘。而这种科学思维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化学教学与化学史的结合而得到培养。人们对原子及其结构的认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803年,当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论时,作为一种微观粒子的原子,还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去验证,但就在这种情况下,道尔顿却能充分肯定原子的存在,而且对原子的不同类型、质量和性质、大小等方面提出了科学论断,进而系统地提出了原子论,这里仅仅依靠经验或单凭感觉是不够的,而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理论思维的作用和运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即透过现象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找出事物内部的联系,并对现象作出统一的说明。
许多化学史都是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培养,而这种培养是现代化教学所强调的,因为现代化教学强调的是提高和发展学生化学智力,而化学思维(科学思维)是化学智力的核心。教学中结合具有化学方法的历史或化学智慧历史的化学史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作为活动的知识结论,而且可以学到反映在认识活动过程中的研究方法,从而可以学到运用知识去发展知识、创造发明的能力。
二、结合化学史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任何事物的发展总不是直线、一帆风顺地发展,化学的发展也是这样,它是在克服理论同实践、理论同理论等一系列矛盾中前进的。化学家个人的研究过程也体现了这一点。
化学教学中,如果对化学发展的迂回曲折情况予以回避,只注重于现成的化学结论,这样就会认为化学发展总是那么一帆风顺。这种没有经过失败或错误教训的折磨而直接获得的知识是比较肤浅和脆弱的,它经不起人们对它的诘难。事实上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受到认识、实践条件、指导思想、事物发展过程等限制,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把握事物的本质的正确的结论,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总会或多或少地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我们总不能永远地从胜利走向胜利,而失败和挫折对于成功来说亦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可以从失败中学习,总结出教训,从而使我们变得聪明起来。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于化学史中的一些曲折,应当给予应有的重视,把它作为一种衬托,进行是非、正误的对比,可以更深刻地去阐述知识。
比如,我们在讲电离概念时,可以介绍1883年阿仑尼乌斯从实验中发现并提出电离概念,立即遭到门捷列夫等当时一大批知名科学家的反对,他们不清楚电解与电离的区别,仅以电解来证明电离的错误,嘲笑阿仑尼乌斯,这正是我们在刚学电离知识时易犯的错误,后来,范霍夫等人通过“冰点降低的反常”等一系列实验,才确认了电离过程的存在,确定了电离学说。
通过正误对比,学生就会在思想矛盾的不断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中,把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而且通过这样的正误对比,也可以避免对现有知识的认识上犯连过去科学家也犯的错误,正确地理解知识。
三、结合化学史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举世闻名,如黑火药、造纸术、湿法炼铜的发明,煤、石油、天然气的发现,钢、铁的冶炼等。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我国著名化学家、“侯氏制减法”的创始人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通过介绍这些,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理想和立志报效祖国的决心。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让学生了解了化学的发展道路是不平坦的,这一过程凝聚了无数化学家不懈地追求和探索。从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到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从经典的共价键理论到现代化学键理论,每一次重大突破,每一道难关的攻克,都是从无数次失败中取得成功的。中学化学教材中许多科学发明,都体现了化学家的开拓创新精神,是学生学习的好素材。创新,科学就发展、就前进。保守,科学就倒退、就停止。
四、结合化学史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化学史本身就是人类认识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发展史。整个化学史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化学发展的过程中不免出现错误的或唯心主义的认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但是最终还是辩证唯物主义取得胜利。这些可以使学生自觉的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是其一。其二,目前学生普遍存在重视理论学习而轻视实验的倾向, 其问题所在是对实验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这对培养学生能力十分不利。通过在课堂中穿插化学史知识的学习,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化学史本身可以说是一部实验史,化学家们的所有成果都无一例外地是通过无数次科学实验才得到的, 每一位化学家可以说都是出色的实验家。波义耳曾经说过: 实验和观察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基础, 化学必须依靠实验来确定自己的定律。化学发展史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当然, 科学实验须有科学理论指导才能得出科学结论否则,真理碰到鼻子尖上也发现不了真理。学习化学史会使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中理论与实验的辩证关系。
花椒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化学史;高中化学教学;高中学生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和组成、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自然学科,化学教育的内容是化学,作用的对象是学生,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化学史是关于化学产生和发展的科学,它包括化学社会史、化学思想史、化学发展史。一部科学发展史,蕴含着探索、应用而集聚在一起的科学思想以及科学认识、科学史实,它所积累的教育价值是很丰富的,让学生了解它,比那些对现成的科学的结论以及技术的成果更有价值。同时科学教育史本身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不竭源泉,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在中学中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有着及其重要的价值。
化学史中富含很多教育资源,高中化学以教材为载体,恰当地融入教育史教育内容,可以使化学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其思想,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精神、爱国以及环保意识等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也可以促进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
一、化学史具有激发高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
现代课程理论主张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的兴趣,重视学生自觉积极的学习化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心理上的爱好和渴望科学文化知识、追求真理的认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化学有了学习兴趣,才会在学习活动中变得积极主动,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创造化学学习和发现的情景,感受追求真理的快乐,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学生越是对学习的知识感兴趣,越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的效果越好,而化学书正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帮手。
二、化学史的教育可以提高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化学学科中,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宗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有一条是“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表明,新一轮的科学基础课程改革对化学史的重视程度。化学史包括对化学知识的发现探索,对科学方法的学习,以及化学家为之奋斗的忘我精神,这些都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关系。化学史的学习对高中学生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化学史的教育有助于增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作为一线教师都会清晰地意识到,若只是照本宣科,把现成的知识理论和定律直接讲授给学生,学生学到的这些化学知识必将是静止的、孤立的,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发展不会产生正迁移。正像有的教师指出:“一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时,认为初中讲过的某
些知识概念和观点是错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初中化学教学没有对概念和定律的来历交代清楚,学生获取的知识并没有对知识有真正理解,在深入化学知识本质的方面,化学史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掌握了化学史,对于学生学习化学各种知识的理解能够更深刻、更明白。
四、化学史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的基础化学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在高中
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史的教育,通过介绍重要的化学史实,促进对知识的分析,了解学生对化学的探索的长期性,了解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对知识不断地追求。
五、化学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学生持的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高中化学课标中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已经成为教师的非常重要的责任。
六、化学史的教育有助于高中生了解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化学史是研究化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化学还影响历史。要正确认识化学对当今社会的种种影响,必须对化学史进行研究。社会的各个方面,均有化学技术的渗透,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如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甚至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方式。化学生产给人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灾难性的损害,如,生态系统被破坏、环境污染、土地被侵蚀、自然资源的枯竭。科学史尤其是化学史使我们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有更全面的认识,这有利于对社会对化学的使用进行有效的控制。
新的化学课程改革倡导从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
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突破,恰当地引入和穿插化学史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且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进行化学学习。高中化学是化学教学的过渡阶段,实用性和过程化是十分重要的,在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史的编排可增强教科
书的可读性,通过化学史的教学来提高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风艳.化学史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